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合集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2(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

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

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

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B.环境优美C.地价低廉D.设施完善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A.集聚优势B.设备技术C.工作人员D.公共服务4.A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7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7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27(2022湖南多校仿真模拟)流动人口数量等于常住人口数量减去户籍人口数量,正值代表人口净流入,负值代表人口净流出。

下表为2012—2019年广东省四个不同分区的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1~2题。

1.广东省四大分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珠三角B.东翼C.西翼D.山区2.导致四大区域流动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文化C.环境D.矿产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珠三角区域流动人口数量最大值为2679万人,最小值为2555万人,其流动人口变化幅度约为5%。

同法计算可得,东翼流动人口变化幅度约为61%,西翼流动人口变化幅度约为31%,山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为25%。

故广东省四大分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为东翼,B正确。

第2题,2012—2019年,珠三角区域是流动人口数量净流入最大区域,其原因是珠三角地区经济优势明显,就业机会多;其余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均为人口净流出区。

A正确。

(2022河北唐山三模)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

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2%,老龄化程度较高,但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老龄化率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老龄化程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为全国最高B.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级行政区全在西部C.中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为全国最低D.东北地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近年来,广东省老龄化程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该省( )A.人均寿命延长B.医疗卫生设施先进C.人口大量迁入D.人均受教育水平高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辽宁、重庆老龄化率为全国最高,A错误;广东的老龄化率低于全国平均值,B错误;中部地区各省级行政区的老龄化率不是最低,C错误;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率全部大于14.2%,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正确。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真题专练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真题专练

真题专练(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 1.B 2.D 3.C解析第1题,户籍人口来源于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落户。

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每年增长大约10~20万,增长率可达5%~10%,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0.6%相比明显偏高,意味着大量的户籍人口增量来自于外来人口的落户,A错。

2016年之前的户籍人口增量不大,2016年后增量明显加速,结合我国户籍管理实际情况可知,为保障可持续发展,该市实施了优惠政策刺激各类人才落户本地,选B。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二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

第2题,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活动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

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市产业的变化。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一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减少,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减慢。

2010年之前,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之后明显减慢,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关系最大,选D。

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A错;GDP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多种生产要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要素变化的原因,B错;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提升,C错。

第3题,一个区域内的采矿业大多是围绕某一种矿产资源发展,结构比较单一,需要的产业工人数量不会有几百万数量级,并且目前需要的工人数量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升级而减少,有些城市则因资源枯竭而人口大量外迁,A错;旅游业和物流业需要的人口数量不可能如此巨大,B、D错;制造业是我国目前产业的主体,制造业的产业链长,种类多,需要的职工数量庞大,并且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也处于转型期,低端制造业正陆续向高端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C更符合实际情况。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苏苏州高三期中)下图为某市2011~2015年户籍人口变化统计图。

图中含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比重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最可能代表( )A.出生率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D.老年人口比重2.若不考虑人口迁移情况,该市( )A.2012年后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目前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较重 D.环境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2019·西安八校联考)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4.人口增长类型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印度 C.德国 D.中国(2019·山东济宁期中)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5~6题。

5.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6.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19·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惠民政策 B.家庭原因C.自然空巢 D.个人原因(2019·安徽马鞍山高三期末)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00~2015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化情况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出生 率高,人 口数量增 长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 性,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 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 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 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 于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 育,降 低人口 自然增 长率
国家
问题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 兵员不足;青壮年 及社会负担过重; 老年人生活困难、 精神孤独等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1)不同历史时期

② 人口增长 示意图 ①
特 人口数量 点 增长速度
少 缓慢
增多 加快
继续增加 更快
② ①

①人类获取食 物的能力低 原 ②抵御疾病和 因 灾害的能力差 ③人口死亡率 高
①耕作和灌溉 技术的发展 ②食物供应变 得稳定可靠 ③死亡率下降
①科技水平大 大提高 ②人 们能获得充足 的食物供应 ③完善的医疗 服务 ④死亡 率很低
10、(2013年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 口指标,据表可知
2009年出生 2000-2010 2009年人口 2010年0-14 时预期寿命 年人口年均 密度(人/ 国家 岁人口比重 增长率 平方千米)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D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依塔型判断影响其影响因素 左图中20岁至 40岁人口明显外凸 的原因可能是。 人口迁入

专题27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专题27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专题27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选题(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2018·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资源开发D.自然灾害5.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中东C.西欧D.南美(2021·浙江高考真题)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増加了约2千万。

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7.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2020·全国高考真题)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6讲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特征(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思考: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国家人口一定增长多?人口一定增速快?(2)人口自然增长的三种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思考:在传统型阶段导致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什么?“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①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城市病”措施: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发达国家(中国、古巴、韩国)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60以上超过总人口10%,65以上超过总人口7%)、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措施: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

2、人口结构及其问题 ※人口结构含义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3)人口的文化结构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7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7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0分)1. (4分) (2017高一下·莆田期中)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 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木桶原理”说明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 .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 .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的合理容量D .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 (2分) (2014高一下·沁阳月考) 读图,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建国后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是()A .B .C .D .3. (2分) (2017高一下·阜宁期中) 读“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 . 消费水平B . 淡水资源C . 地形地势D . 科技水平(2)宁夏南部地区,做法可行的有()A . 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 . 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 . 垦荒拓耕,增加人口合理容量D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4. (4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期末)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五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五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建议用时:45分钟(2020·某某模拟)人口机会窗口期又称人口红利期,是指当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如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机会窗口期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出生人口不断增加B.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人口年龄结构的时间变化2.随着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 )A.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B.就业压力增大C.高科技产业必然快速发展D.部分高耗能产业被淘汰【解析】1选D,2选D。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大,这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新出生人口数量长期处于低值有关;与随着时间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有关,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主要是老年人口持续增加。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重降低,就业压力可能减小;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经济发展用工成本升高而减少,但不会消失;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部分高耗能产业会被淘汰,高科技产业是否会快速发展取决于资金、科技投入等,不是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的必然结果。

(2020·某某模拟)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2010年以来,我国的( )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结婚人数大幅减少C.离婚人数持续上升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4.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A.加快老龄化进程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3选C,4选A。

第3题,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总数影响不大;结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结婚人数不会大幅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离婚率上升,离婚人数相应上升;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

第七章 人 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人  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一、选择题(2024·韶关模拟)区域性人口回流是指流动人口由跨省流动转为省内流动,或由省内跨市流动转为市内跨县流动的返迁流动行为。

下图示意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A.全国的省级行政中心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B.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2.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②距离大城市更近③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④公共服务更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4·汕头模拟)下图示意2010—2017年我国不同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

据此完成3~4题。

3.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东部地区()A.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外来人口本地化明显C.教育资源供给显著改善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4.为改善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改善生态环境B.健全养老保险体系C.优化产业结构D.增加教育资源投入(2024·汕头三模)有学者基于河南省45个村的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参考。

下图示意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与现居住地远近的吸引力统计。

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吸引河南省大部分农民工回流购房的主要原因是()A.乡镇经济发展缓慢B.城乡交通条件改善C.居民家庭婚姻变化D.农民工就地市民化6.结合材料推测,为迎合回流农民工购房需求,未来城镇化重点建设区域是()A.县城B.集镇C.本村D.地级市(2024·湛江模拟)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人口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并且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已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分化。

下图为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时间与子女随迁概率统计图。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轮复习讲学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轮复习讲学案

201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学案(第十一案)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直击2010——考纲下载】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情上线】1、结合世界热点区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2、以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切入,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基础知识梳理】人世界60亿人口日:——年—月——日口时农业革命前: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的10万年以来人口增长农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自间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增长速度———人然近100年来人口增长: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口增的长空发达国家:人口数量———,一些国家人口数量还会———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数人口人口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量增增长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变长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模化式发达国家:———型及分发展中国家:———型其全球:———型向———型的过渡转布中国:基本实现从———型向———型的转变变2.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应用提升】图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反映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填序号),该国应当采取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

2.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_______(填序号),该国可能位于_______洲: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它可能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考点分析探讨】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结合资料及课本,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有何特点?2、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各是什么?3、这些特点又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4、我国目前在人口增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针对该问题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随堂检测训练】(满分为50分,选择题每题4分)(07高考上海卷)右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020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本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本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 B . 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 . 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 . 广西人口密度最高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

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①加快农业现代化 ①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下图为“某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该省少数民族众多,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3 580万,城市化率为46%,2010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1~45岁)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曲线①、①、①分别代表( ) A .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C .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D .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下面分别为我国A 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 为2004年资料,N 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①自然灾害频发 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①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 . ①①① 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①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①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 ①①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一、单选题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整体气候逐渐变干旱,降水减少。

各盟(市)人口分布和城镇化空间差异大,其中,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省会,包头是内蒙古著名的钢铁城市,乌海市是内蒙古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下图为2020年内蒙古各盟(市)区域图以及各盟(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内蒙古乌海市人口密度最大是因为( )A.人口数量多B.人口迁入多C.土地面积小D.水资源丰富2.呼和浩特城镇化较包头的主要优势是( )A.城市等级高B.钢铁工业发达C.能源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来看,人口数量会减少的是( )A.鄂尔多斯市B.赤峰市C.兴安盟D.阿拉善盟在当代中国,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正在并且将持续重塑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因素正日益成为人口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下图示意2005—2010年\2015—2020年各区域人口迁移比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4.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人口回流现象最明显的是(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5.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其原因在于(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B.人口年龄结构优化C.迁移人口素质提升D.自然出生人口减少6.驱动省际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 .公共服务水平 C.环境舒适度 D.落户门槛落户意愿是指流动人口如果符合流入地的落户条件,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地。

我国不同城市落户意愿差异较大。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流动人口总体落户意愿明显降低。

下面为我国部分城市落户意愿与城市规模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题。

A.经济增长水平 B.城市人口规模C.户籍价值变化D.落户政策变化8.在超大城市中,重庆落户意愿最低,这会导致( )A.城镇人口规模持续减小B.人口流动频率更加频繁C.城乡经济差异不断增加D.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升9.克拉玛依等西部小城市落户意愿较高的直接因素是( )A.资源丰富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交通便捷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22、23讲人口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略图,该地区约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相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主要用字出现次数出现比例沟、湾、昨、滩、河、渠、润等71141.73%峁、梁、石、山、塬、崖、岭等52931.04%西、东、南、上、北、下、左等1146.69%柳、芦、麻、枣、木、桃、槐等724.23%红、黑、青、乌、炭等392.29%累计146585.97%1A.地形B.土壤C.水源D.植被【答案】1.C【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名多带有“三点水”的形旁,表明这些聚落主要分布在小溪小河旁边,所以该地区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确。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形、土壤、植被等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BD错误。

故选C。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01~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老龄人口数量最少B.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C.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下降趋势D.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3.影响两大城市群老龄化率差异的主导因素为()A.生育政策B.医疗水平C.环境质量D.年龄结构【答案】2.B3.D【解析】2.图表中反映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无法反映出老年人口数量变化,A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B正确;在2015年后,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上升趋势,C错误;与安徽省相比,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D错误。

故选B。

3.生育政策由国家提出,全国施行,不会存在两个城市群差异,A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水平、环境质量相差不大,BC错误;广东省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大,使得老龄化率较低,D正确。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第2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明确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区域认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以人口统计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01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02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03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4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05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06出生率和07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08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01出生率、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03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04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05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06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07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08现代型的转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1人口数量。

新人教版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作业(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作业(含答案解析)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课时作业(十六)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我国台湾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图K16-1示意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

据此回答1~2题。

图K16-11.推测台湾地区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波动大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

图K16-2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K16-23.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数量萎缩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4.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A. 电子装配业B. 汽车制造业C. 金融服务业D. 文化创意产业读下表,回答5~6题。

省级行政区面积(104km2)总人口数(104人)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北京市 1.64 2115 8.93 4.41天津市 1.19 1472 8.28 2.28吉林省18.74 2751 5.36 0.32湖南省21.18 6691 13.50 6.54广西壮族自治区23.67 4719 14.28 7.935.依据表中信息可判断( )A. 天津市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 吉林省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 湖南省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D.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高6.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A. 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 首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 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 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下图为“某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9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所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4.根据预测,从2019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读图,回答下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6—8题。

6.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 B.2019年 C.2019年 D.2019年
7.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8.“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9—10题。

9.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10.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国人口增长过程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12.在发展阶段②,该国
A.劳动力开始短缺 B.老龄化问题加剧
C.抚养比低 D.就业压力小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下图为我国2019年末人口年龄结构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

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14.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B.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C.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D.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15—16题。

15.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
16.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C项正确。

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

故选C。

2.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B项正确。

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故选B。

【答案】3.C 4.B
【解析】3.读图可知该国2019年和20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是约为18%,中国人口在
2019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5%。

故选C。

4.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印度从2019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根据题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9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2019年就已经是传统型。

故选B。

【答案】5.D
【解析】5.从常住人口数量1990—2019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

故选D。

【答案】6.B 7.B 8.C
【解析】
6.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及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19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B正确。

7.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B正确。

8.人口新政会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对男女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影响不大。

C正确
【答案】9.D 10.B
【解析】9.该图为人口金字塔图,对比a、c两个方案金字塔形状,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塔基部位,即少儿人口比重。

故选D。

10.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老年人口比重过高,人口老龄化严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b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故选B。

【答案】11.D 1 2.C
【解析】11.比较四个阶段的人口特点可知,阶段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阶段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即阶段③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阶段④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故选D。

12.由上题可知,阶段②具有过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则该阶段该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问题不严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少,抚养比低。

故选C。

【答案】13.C 14.B
【解析】13.由图可知,我国目前35—64岁人口占比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将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老龄化人口比重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故选C。

14.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在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将得到缓解,A对;但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B错;“全面二孩”可以提高青年人口比例,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C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新生儿增多,相关从业人员增加,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D对。

故选B。

【答案】15.D 16.A
【解析】5.由材料可知,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即中国和印度。

由图可知,甲国少年儿童比例较乙国少,故甲是中国、乙是印度,中国目前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故选D。

16.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