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危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等。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人一旦发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果护理不到位,那么病情可能会加重,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

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必须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来确保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一、风险因素分析1、疾病本身: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危疾病,容易导致各种心脏不适和心血管事件,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异常等。

这种疾病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素,需要护士及时进行监测和观察,以防误诊或延误治疗。

2、药物因素:许多心血管病病人需要长期用药,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降压药可能导致低血压,使用长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护士需密切关注病人的用药情况,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身体因素:心血管病与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相关。

例如,老年人、女性以及身体不健康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病。

护士需要了解各位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安全防范对策1、严密监测:护士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症状变化和身体状况等信息,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规范用药:护士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作用机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将病人的药物治疗出错。

3、心理关怀:心血管病在心理上对病人的压力很大,护士可以通过谈心、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病人的压力和不适。

4、营养指导:健康饮食也是心血管病的治疗重点之一,护士应该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进行营养指导,降低风险。

5、宣传教育:护士应该告知病人心血管病的预防方法和危险因素,帮助病人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同时,护士还可以向家属宣传教育,提高家属对病人的关注和照顾水平,共同为病人的康复助力。

总之,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发病,护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心血管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析

心血管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析

心血管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析作者:王霞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心血管内科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方法: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提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

结果: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对总结出的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4.52%,对照组为79.3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安全隐患;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62-02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以来,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早期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进而及时处理,近年来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成效颇佳。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4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在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研究,其中冠心病265例,高血压138例,心肌梗死53例。

1.2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分析1.2.1 由药物所导致的风险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从而决定了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复杂,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患者不适或者并发症的产生[1],其中不仅包括药物保存方面的问题,如有些药物需冷藏放置;而且还包括服药时间的问题;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本身的合并病,尤其是笔者所在科患者以中老年居多,更应注意其糖尿病等疾病以及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避免其自行减药、停药甚至是加用药物等,使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剂量及方法服药,以免加重病情。

1.2.2 由患者本身导致的风险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其对于健康知识如心理支持、疾病基本常识以及饮食指导了解甚少,导致在护理过程中配合性及依从性较差[2],另外,由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3],因此,在陪同治疗过程中,家属或者是护工由于缺少耐心及正确的护理方法,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翻身不便所引发褥疮等。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 临清 市人 民 医院 山 东临清 2 5 2 6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针 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 中的应用及临床效 果。方法 : 将2 0 0例 冠心病 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
各1 0 0例 , 对 照组 给予常规 护理 , 观察组给 予针对性护理 干预 。评估观察组对冠心病 的认知情 况、 评估情 况并比较 两组发 生心绞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 标 识 码 : B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1 . 0 4 9 文章编号: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1 —0 0 8 2一 O 2
本组 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9 1 %, 余者行 二期手术 , 均 达到一
期手术效果 , 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生 。随访 1 个月 , 患者术后视力 恢 复 良好率 > 5 0 %, 视力好转率 > 9 5 %, 患者满意率 > 9 8 %。
3 小 结
玻切术患者 多 为高 龄 , 视 力 较差 , 生活 能 力及 免 疫力 下 降, 对护理质量要求 较高 。在 眼科玻 切术 患者 中实施 优 质 护理 服务 , 可大大融 洽护 患关 系 , 减 少安 全隐 患 , 提高 手术 成 功率 及治疗效果 , 提升患者满意度 ,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见等 。
2 结 果
常术后 3~ 6个月取 出。患者术后 取俯 卧位 , 注入气体 者禁忌
仰卧位 , 以免过量气体膨胀使 晶体 虹膜前移 , 诱发 青光 眼。我 们设计 了专用气垫 , 患者俯卧位 时可露 出 口鼻 , 减 轻不适 。向 患 者及 其家属讲 解术 后俯 卧位 的重要 性及 必要性 , 使 患者 主 动配合 。② 心理护理 : 患者术后 可能 出现 眼痛 、 眼胀 、 恶心 、 呕 吐等不适 , 导致情 绪 低 落 、 烦躁, 应 多与 其谈 心 , 做 好 心 理疏 导, 鼓 励患者克服困难。③生活护理 : 病 区配 备专业 医用洗头 车, 协助患者洗头 、 剪 指 甲。注 意保持 环境 安静 , 嘱患者 多休 息, 进食易消化 、 半 流质饮食 , 避免刺 激性食物 , 可食 用新鲜 水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一):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以及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以及风险管控的实际价值。

方式:医院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救治的100名患有心血管病以及呼吸内科病的病患作为研究群体,分为两个研究小组,最后对比两个研究小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病患的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同时意外的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医护争议的发生率也显著较低。

结论:高水平的知识对于临床应用来讲,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对比实验;应用价值;风险管控所谓的临床护理风险就是指,在现实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诸多随机条件,对相应的病患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些随机性的风险就是临床护理风险。

在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方面,急诊病患很多,由于不稳定因素较多,进而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意外事件。

处于危险状态的条件很复杂,例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已经心肌梗塞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高风险因素。

本研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药物的应用价值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材料与方法1.1一般信息将该研究群体按随机规则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

每个护理团队的成员在他们管理的病患之间保持平衡,并且50位病患和护理团队成员的数据相似。

1.2研究方法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和教育、检查和指导病患的基本技能,例如适当的评估和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强调技术管理,实验组加强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干预措施,全面评估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患的特定疾病类型、特定条件、年龄等因素,并提供临床护理。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病房检查,针对可能的风险提出对策并加强对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测试组中将其应用于病患的救治以加强训练,管理和学习抢救设备等,并且比较两组病患在护理管理效果方面的数据差异。

1.3研究指标问卷用于调查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计算两组风险事件和护士和病患纠纷的发生率,并评估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1. 引言1.1 冠心病及其护理意义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脏疾病。

它是造成心脏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冠心病不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其治疗和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的进程。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接受优质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冠心病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技能和关怀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更能给患者带来温暖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重视并提升冠心病护理的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优质护理的定义优质护理是指基于患者的需求和情况,提供全面、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不仅仅是指治疗疾病和症状,更重要的是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优质护理还强调患者与护理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以建立互信和支持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护理的目标。

在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要确保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优质护理还要注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最重要的是,优质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2.2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重要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优质护理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合适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细心的护理和关怀,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并按时服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ESPCS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对其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ESPCS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对其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ESPCS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对其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ESPCS护理这一护理方法,应用于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包括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方法:以本院2020年3月到下一年同期,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102例,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ESPCS护理),每组例数均等,即51例,比较相关护理指标。

结果:在护理之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数值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施护理干预后,从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来看,观察组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患有CHD疾病的病人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应用ESPCS护理方法,可帮助病人提高其生活质量,强化病人的自我效能感,促使病人加强自我管理,所获得的认可度较高。

因此,建议在冠心病病人群体中,大力推广应用ESPCS护理模式。

关键词:ESPCS护理;冠心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spcs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luding self-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 and so on. Methods: Taking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the same period of the next ye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was 102.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they were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spcs Nursing). The number of cases in each group was equal, i.e. 51 cases. The relevant nursing index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similar,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HD, the application of espcs nursing method i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patient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promote patients to strengthen self-management, and obtain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spcs nursing mod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 espcs nurs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20年3月到下一年同期,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确诊为CHD疾病,排除沟通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的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的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的护理研究进展一、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的概念和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病死率也在逐年上升。

对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在面临潜在危险时,对自身所处环境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和预测的心理过程。

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风险感知主要包括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对治疗措施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方面。

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对其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有助于提高其对自身病情的认识,通过风险感知,病人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

风险感知还可以帮助病人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从而更加重视治疗和康复工作。

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对治疗措施的接受程度具有影响,风险感知较高的病人更倾向于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和药物治疗,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风险感知较低的病人可能会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对其未来生活的担忧也不容忽视,过高的风险感知可能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

对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进行干预和疏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过程,对其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冠心病病人的风险感知进行研究,有助于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的定义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是指冠心病患者对自身疾病风险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这种感知是冠心病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根据自身的生活、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后果进行判断的一种能力。

风险感知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信息化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的应用

信息化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的应用

信息化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的应用信息化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管理,以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CCU(冠心病监护室)中,信息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和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1. 风险评估准确性更高。

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为医护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2. 护理记录更完整、详细。

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人员手工记录所可能产生的错误和漏报,记录更详细、完整。

3. 护理方案更科学、合理。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患者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4. 护理流程更规范、有序。

信息化系统可以明确规定护理流程,遵循严格的护理规范,从而减少护理差错和风险的发生。

5. 护理质量更可控、可评估。

信息化系统通过对患者护理过程的跟踪和监测,可以更加可控、可评估护理质量,为改进和优化护理提供依据。

1. 风险评估。

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状况、治疗情况、护理需求等信息,为护理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遵循不同的评估方法,不断优化评估流程。

2. 护理记录。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患者护理记录的自动化处理、归档、备份等管理工作,解决纸质记录难以管理和传递的局限性。

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的调整,实时更新护理记录,方便医护人员查看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进展。

3. 护理方案。

通过信息化系统,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需求和医学指导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不断调整护理方案。

5. 护理质量控制。

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患者护理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和评估,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我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理解。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在我国,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冠心病的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2.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3.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活动、行走、锻炼等,促进患者康复。

7.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护理过程,为患者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强患者的家庭支持感。

8.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患者和家庭的积极配合。

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篇: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普及:向我解释冠心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生活方式指导:教育我如何通过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改善病情。

二、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习惯:推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运动锻炼: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等。

3.心理平衡:指导我如何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管理压力和情绪。

冠心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记录范文

冠心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记录范文

冠心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记录范文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

冠心病的发作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危险,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下面是关于冠心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记录范文。

一、冠心病护理问题1.疼痛管理:冠心病发作时会出现胸痛,患者需要及时缓解疼痛。

因为疼痛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2.饮食管理:冠心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减少热量和脂肪摄入,限制盐分、糖分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过度饱食和酗酒。

3.情绪管理:心理压力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引导患者学会合理处理情绪,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

4.药物管理: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栓药、降压药、降脂药等,需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时定量服药。

5.运动管理:适量的锻炼对冠心病患者有益,但需要遵医嘱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二、冠心病护理措施1.疼痛管理:冠心病患者在发作时需要立即缓解疼痛,可采取注射硝酸甘油、口服硝酸甘油含服片等药物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流,从而减轻疼痛。

同时,要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2.饮食管理: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低脂、低盐、低糖、低胆固醇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食。

3.情绪管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4.药物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用药记录,定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同时要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5.运动管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合的锻炼方案,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心肌功能。

三、冠心病护理措施的实施1.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用药、锻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进行定期健康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监测心率、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

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

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
1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它是由于冠
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而引起的。

冠心病可以
导致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2 护理风险管理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2.1 药物治疗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血小板、降压药、降
脂药等。

在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患者正确地服用药物,
以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失效的风险。

2.2 饮食管理
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膳食,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盐的摄入,避免过度的饮酒。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膳食指导。

2.3 运动管理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

然而,过度的运动也会增加
心脏负担,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当
的运动计划。

2.4 心理管理
冠心病患者通常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士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注,以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

3 结语
护理风险管理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护士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膳食、运动和心理管理,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均给予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8.69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2.37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规护理上的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患者;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5-0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高脂高糖类食物的大量摄入,使我国的慢性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很大一部分。

冠心病主要是指脂质代谢出现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的动脉内膜上,在此堆积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导致动脉腔狭窄,血流受到阻碍,致使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冠心病患者常采取内科治疗手段,因此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就我院的50 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的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笔者此I 研究中所选用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 月1年内收治的,其中有男性患者60 例,女性患者40 例,将这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 例,对照组的5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0 例,患者年龄在45-75 岁之间,平均为63±4.2岁,患者病程在2-10 年之间,平均为6.3±2.5年,本组患者均给予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的5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0 例,患者年龄在43-74 岁之间,平均为63±3.9 岁,患者病程在2-10 年之间,平均为6.2±2.4年,本组患者均给予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规护理及其基础上的优质护理。

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措施

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措施

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措施目的分析CCU(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措施。

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CCU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护理不良事件,观察组发生率为3.3%,常规组为15.0%,观察组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0%,常规组为83.4%,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CU护理管理中,分析风险因素,实施安全防范措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标签: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安全防范[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safety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CU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responden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in this hospital,with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care was implemented 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risk factors in CCU nursing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plus the routine care were analyz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n the nursing effect of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 and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15.0%.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P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 and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83.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analysis and safety prevention measures have remarkable effect in CCU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Key words] Coronary care unit;Nursing management;Risk factors;Safety PreventionCCU,即冠心病監护病房,是专科ICU中的一种,第一个C,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缩写,是专门针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立的病房[1]。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4T02:58:09.60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4期作者:杨华芳[导读]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杨华芳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咸新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68例冠心病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接受常规化护理的基础组(n=34),1组为接受优质护理的实验组(n=34);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基础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较少,住院时间及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较短(P<0.05)。

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作为临床心内科一种高发性疾病,CHD(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病发危险因素较多,年龄因素、遗传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多因素都可致个体患病;且患病后多并发症(如心绞痛)伴随,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更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现阶段临床上,除了会予以CHD患者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外,还会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如优质护理)的方式,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行为、疾病疗效和预后质量的目的[1]。

下面,本研究以68例病患为观察对象,经对冠心病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开展深入分析。

详情如下:1.基线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68例冠心病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基础组(n=34),1组为实验组(n=34)。

基础组男/女患人数比18(52.94%):16(47.06%);其中最小年龄62、最大年龄81,均值(69.61±4.52)岁。

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控制

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控制

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控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控制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风险评估和控制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

一、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是确定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疾病评估和危险分层。

1. 疾病评估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的存在。

这包括了家族史、个人史、各项生理指标的测量等。

例如,家族史中如果有近亲家庭中有冠心病的人,那么患者本身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2. 危险分层危险分层是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情况,结合患者的风险特点进行分层,并据此制定适当的预防策略。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

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我们可以确定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水平,从而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控制心血管风险控制是指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控制的基石。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脂药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压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等。

2.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来降低心血管风险。

这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进行适量的运动等。

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合理饮食和控制体重可以减少血脂水平的升高;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

另外,冠心病患者还可以通过心脏康复来改善自身的病情。

心脏康复一般包括定期监测、适度的体力活动、心理支持等,并且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

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

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老年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病症,是高发疾病之一。

在应对老年冠心病方面,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综合护理管理方式成为了管理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综合护理管理方式是指通过医护人员的联合和有计划的护理服务,从医疗、生活、营养、心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料,促进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

1.医疗方面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可以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最为及时的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医学水平、病情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医护人员总结多年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和技巧,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2.生活方面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龄等因素的原因,生活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

在综合护理管理方式下,医护人员可以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许多生活方面的服务,如为患者安排饮食计划,协助患者进行起居护理以及检查患者的卫生清洁等等,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

3.营养方面老年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

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可以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饮食建议,医护人员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和病因,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在保障患者饮食合理、健康的前提下,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的控制疾病。

4.心理方面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会由于生病带来的痛苦而出现心理上的障碍,此时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的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显著。

在全面、综合的管理下,老年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早日康复。

同时,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疾病带来的困扰,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冠心病患者的风险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风险管理

等 , 动态 反映 患者病 情发 展 的各项指 标变 化 , 能 提供 客
观准 确 的监 测数 据 。但 在使 用过 程 动 等 , 出现 电极 片粘 贴 不牢 , 联 线 打折 等 , 响 导 影 病 情 观察和 监测 的准确 性 。 15 告 知患 者不 及时存 在 的风 险 . 护理过 程 中未将可 能 出现 的风险 告知病 人 或家 属 造成 病 人不 理解 、 配合 , 保 持 大便 通 畅 , 不 如 切忌 排 便
[ ]唐 荣 珍 . 出 留 置针 芯 避 免 血 液 外 溢 ‘ 的 探 讨 [ ] 实 用 护 理 杂 2 退 =法 _ b J. 志 ,0 0,6 6 :7—3 . 20 1()3 8
[ ]于瑞花 , 3 兰胜才. 同进针角度行静脉输 液时对血管壁影响 的对 比 不
研 究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0 0 1 4 :4 . J. 2 0 ,4( ) 15 ( 文编辑 : 智华) 本 杨
收稿 日期 :0 8— 2 20 5— 3
维普资讯

76 ・ 7
护 理记 录 不 及 时 , 准 确 , 迹 潦 草 将 在 医疗 纠 不 字 纷、 医疗 事 故 的鉴 定 中起 不 到证据 作用 。 17 意 外事 件发 生 的危 险 . 患 者 因疾 病 、 年龄 等 因素使 自我保 护能 力 下 降 , 易 发生 跌倒 、 床 、 伤事 件 ; 坠 烫 病人 私 自外 出疾 病 发作 ; 急 性 心肌梗 死病 人 有发 生猝 死 的危 险 。
维普资讯

76 ・ 6
他们 交谈 , 了解 每位病 人 的身体情 况 等 , 可 以减 轻病 就
人 的恐惧 心理 , 并根 据不 同情 况嘱 咐按压 时 间 , 关心 多

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

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

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护理是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护士应该具备护理风险管理的能力,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冠心病的护理风险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患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疗、使用药物等。

2. 药物治疗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多种药物,如抗血小板药、抗心绞痛药、降脂药等,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护士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禁忌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3. 饮食管理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守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但是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口感不佳或者不适应而无法坚持,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饮食偏好和难点,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4. 活动管理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但是过度运动或者不适当的运动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并监测患者运动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风险,护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个性化护理。

每个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都不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方案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2. 监测病情变化。

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护士需要及时给予氧疗、调整姿势等措施,以减轻症状。

3.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护士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价值探讨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细致、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冠心病的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对冠心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接受手术等治疗措施。

然而,由于病痛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

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关心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再次,优质护理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冠心病患者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优质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生理上的照顾,还需要心理上的支持。

优质护理服务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加速患者的身心康复。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如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冠心病护理质量,是我一直关注的焦点。

我认为,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

要加强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惑,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还要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关键。

护理管理人员应不断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确保护理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为59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消毒隔离合格评分、基础护理合格评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评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和进一步推广。

标签:冠心病;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冠心病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的护理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稍有不慎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护理不良事件,而护理不良事件不仅会影响护患间和谐关系,还会损伤医院的荣誉。

因此,必须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以达到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1]。

护理管理属于医院护理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护理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形象和患者满意度。

该文选取该院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

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为59例。

对照组男患者36例,女患者23例,患者年龄介于45~80岁之间,平均(53.6±6.5)岁;病程介于1~12年之间,平均(6.8±2.1)年;研究组男患者37例,女患者22例,患者年龄介于46~81岁之间,平均(54.2±6.4)岁;病程介于1~13年之间,平均(6.9±2.0)年。

将两组一般资料展开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主要内容:考核护理人员的出勤和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其重视和做好护理文书的书写,监督其日常工作落实情况。

研究组开展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1.2.1 建立风险管理专业小组将医院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起来,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同时设定考核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并在其带领下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每天定时总结护理工作基本情况,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和完善。

1.2.2 强化护理工作学习与培训以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负责的护理工作内容为依据,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并对护理人员高度负责的工作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其有效提升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促使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可以做到正确摆放医药用品、准备好急救用品、正确书写护理文书、正确应用和维修仪器等。

1.2.3 加强护理工作质量监控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和明确,并对风险管理报告进行完善,及时汇报和总结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较棘手的問题可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集体讨论,对寻找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行,以显著降低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切实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2.4 制定和完善奖惩制度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规范,考核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并在绩效考核中纳入风险事件这一项,以使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有所提高。

如果护理人员工作表现良好且积极,可予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嘉奖;反之,对于工作懈怠、错误频发的护理人员,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惩罚,情节严重的人员需要进行全员通报批评或开除。

1.3 观察指标结束护理管理后,观察统计两组发错药、跌倒、呼叫延迟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其中85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60~84分表示一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的百分比之和。

通过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护理质量,分值介于0~100分之间,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合格评分、消毒隔离合格评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评分及护理质量总评分,得分与护理质量成正比[3]。

1.4 统计方法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护理质量评分使用(x±s)予以描述并给予t检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使用百分率(%)予以描述并给予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照组出现发错药2例,呼叫延迟4例,跌倒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研究组出现跌倒、呼叫延迟各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9%;组间经统计处理,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 5,P=0.026 6)。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4%,其中不满意8例,一般满意23例,非常满意28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其中不满意1例,一般满意25例,非常满意33例。

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 3,P=0.028 0)。

2.2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对照组消毒隔离合格评分为(72.03±10.62)分,基础护理合格评分为(74.57±10.00)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评分为(76.26±10.43)分,护理质量总评分为(73.22±10.64)分;研究组消毒隔离合格评分为(89.44±10.03)分,基础护理合格评分为(90.33±10.22)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评分为(91.27±10.03)分,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0.09±10.33)分,组间予以比较,研究组消毒隔离合格评分、基础护理合格评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4 6、8.466 2、11.484 3、8.7379,P=0.000 0)。

3 讨论冠心病是一种具有极高危险系数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其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由于该病预后不佳,死亡率较高,故其护理操作难度高,从而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的压力,易引起护患纠纷,影响医院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效益[4]。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以减少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身心健康。

尽管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可使患者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帮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不能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更不能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有效防控,从而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5]。

风险管理是医疗结构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常用的一种管理程序,其主要通过高效落实一系列对策和措施的方式,达到预期的预防、减少和逐步消除医疗风险的根本目的,其可使不必要的损失明显减少,控制和消除风险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6]。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通过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小组,对每天的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并对医护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指导,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比于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优势更为明显,且可确保管理方式更加系统化、完善化,促使护理操作更加简单明了[7]。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虽然取得的成效显著,但实施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必须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要长期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只有持续管理,才能使医疗机构各科室的风险事件降至最低,并可使护理人员更加从容地对待和处理风险事件,提高其风险预见能力,对风险发生的可能进行有效规避,进而显著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8]。

根据该次实验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消毒隔离合格评分、基础护理合格评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比较上,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从而足以证明,冠心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1] 李红文,张玉莲.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15):1889-1891.[2] 高晓燕,张红,马晓伟.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的对策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36(23):3779-3782.[3] 吳世英.风险管理在减少冠心病介入手术伤害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7,50(26):3605-3606.[4] 娄邦秀.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9(4):544-548.[5] 李亚林.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7,48(30):247-248.[6] 孙莹.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实践[J].中国保健营养,2017,12(33):312.[7] 赵利娟.探究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7,36(20):280.[8] 刘红霞.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3):9,11.(收稿日期:2018-0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