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裁员的替代方法

企业裁员的替代方法
企业裁员的替代方法

企业裁员的替代方法

裁员的法定条件严格、程序复杂,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隐性成本、负面影响,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意实施裁员操作,而是采取一些替代性的方法,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

一、减员的操作方法

1.用“辞退”替代“裁员”

辞退是由于员工的原因引起的、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企业根据员工的问题,辞退不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这种行为叫减员。

严重违纪

《劳动合同法》对于减员的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严重违纪的员工,企业可以减员。对于严重违纪的标准,《企业职工奖赏条例》规定连续旷工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经批评教育无效即以除名。现行《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以自行制定标准,形成规章制度,并向员工公示,作为减员的法律依据。

企业要以严重违纪的原因解雇员工,需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有完善的、健全的、程序上合法的规章制度;其次,企业要有员工违纪的相关证据。

其他原因

在实践中,以下几类员工通常是减员的对象:

第一,试用期的员工。法律对于试用期员工的辞退规定相对简单,只要企业能举证该员工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要求,便可以将其辞退。

第二,同时在其他公司工作的员工。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本职工作,企业可以直接辞退;或者虽然没有严重影响本职工作,但经公司提出警告仍拒不改正,企业也可直接解雇。

第三,消极怠工、严重失职的员工。员工的消极怠工或失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企业可以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赔偿。

第四,工作能力较差者,在考核一次不合格之后,经过公司培训或者换岗,仍然考核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法律要求企业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并支付相关的工龄补偿金。

【法律条文】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2.用“协商解除”替代“裁员”

法律对于“协商解除”没有严格的限制,不论员工合同期限长短、是否生病,只要双方签订协议,企业便可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向工会、劳动部门报告。

企业使用协商解除基本不用承担法律风险,但是需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该协议是员工自愿签署的,没有受到强迫;二是企业支付的补偿不能低于法定的最低标准。

3.用“终止”替代“裁员”

终止替代裁员有三种做法:

合同到期终止

对于合同快要到期的员工,企业提前一个月通知其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可。

这种做法的成本要低于裁员的成本,而且比较安全。但是在一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到期终止劳动合同,那就是员工的工龄达到10年,且不同意合同终止,这时员工有权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法律条文】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退休终止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对于连续工龄到达15年,距退休5年以内的员工,企业不能对其实施裁员。但是如果员工的工龄不到15年,且接近退休年龄,企业则可以采取退休终止的方法解除劳动合同。

假如,某员工在本公司的工龄为6年,距离退休还有一个月时间,企业如果对其裁员的话,需要支付6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如果选择退休终止,则只需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用公司注销的方式来终止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休克疗法”,主要是通过解散、破产等方式注销公司的法人资格,从而结束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也要支付工龄补偿金,但是赔偿金额要根据企业破产清算之后剩余的资金进行确定。这种做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较少。

4.结束各种非劳动关系用工

这种做法主要针对实习生。企业与实习生之间是实习关系,而非劳动关系,结束实习关系应按照《民法》处理。

属于非劳动关系的还有退休员工的返聘、停薪留职人员和在其它单位协保人员的雇佣。对于这类人员,企业只需提前通知对方即可,《民法》没有规定支付补偿金,但是如果双方协议中有约定的话,则要按照协议约定执行。

此外,非劳动关系也包括非全日制的用工,即钟点工。法律对于钟点工的规定是: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每周累计不超过24个小时。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企

业可以随时解雇钟点工,而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5.结束或缩减招聘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某些企业一边裁员,一边招聘。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首先,企业会面临法律风险,员工可能起诉企业没有达到裁员的法定条件;其次,企业不仅要承担裁员成本,还要承担招聘成本和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不仅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反而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

企业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结束招聘、缩减招聘。比如,企业冻结招聘计划,最近不招人,愿意辞职的员工可以辞职,但企业不主动裁员。实际上,这也是变相的减员。

6.取消OFFER或就业协议书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裁员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选择:一是对已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实施裁员;二是在校园招聘的毕业生没有上班之前,企业对就业协议书违约,这样要比劳动合同违约风险小、成本低。就业协议关系属于《民法》范畴,法律中没有规定相应的赔偿责任,企业的主要责任就是赔付违约金,违约金的赔付按照协议中的约定执行。

有些企业招聘社会在职人员,面试通过之后发放了录用通知书或者邀请函,但邀请函刚发出不久,企业因为受金融海啸影响而订单骤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往往会选择将刚发出的OFFER作废。这种行为是由于企业的原因给应聘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企业要承担违约责任,应聘者有权进行索赔,但这部分损失主要包括来往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成本远远低于裁员成本。

所以,取消OFFER或就业协议书可以达到减员的目的,而且成本低、风险小。

7.协议内退、停薪留职等

企业里往往存在一些很难裁掉的员工,这些员工大多工龄较长,再找新工作比较困难,他们难以接受企业的裁员方案。对于这类人员,企业要学会适当变通,与其协商内退或者协议停薪留职。

协议内退或停薪留职可以实现减员的目的,虽然也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但相对于裁员或者一直保持劳动关系来讲,成本降低了很多。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化解一些矛盾,消除不满情绪,避免隐性成本产生。

协议内退或停薪留职与结束非劳动关系用工是存在区别的。如果企业对员工实施内退,需要先进行协商,支付最低生活标准,并继续办理社保到其退休。如果企业雇佣其他企业内退的员工,之后再将其辞退的话,则属于结束非劳动关系,无需协商,也不要支付任何赔偿金。

二、降薪的操作方法

降薪是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时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企业的做法是直接下发通知宣布降薪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降薪的幅度,通知下发之后便开始实施。这样的操作不仅是违法的,也是不合理的,不仅难以有效控制成本,而且极易引起员工的不满,从而增加企业的隐性成本。

降薪涉及薪资的确定,通常工资的确定方法有三种:一是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资;二是制度确定的标准;三是没有书面确定标准的薪资。对于不同的薪资制定标准,降薪时的操作也是有区别的。

1.与员工协商,修改合同

【案例】

失败的降薪

某公司与员工甲签订了劳动合同,月薪5000元。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决定通过降薪方法控制成本,并通知了所有员工,其中员工甲的工资降至4000元/月。

从通知发布的第二个月开始,该公司每个月给员工甲发4000元工资,员工甲每个月

都签收了。该公司以为降薪很成功。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该公司决定对甲实施裁员,员工甲在离职后的一年内起诉该公司每个月少发1000元工资,要求企业返还少发的工资,还要额外赔偿

25%。

在仲裁中,公司以为员工签收工资就是接受了降薪方案,员工甲表示签字仅代表收到了4000元,并不代表接受降薪。除此之外,公司与员工甲之间争执的焦点还

有两点:

第一,公司认为通知员工降薪的决定,甲没有表示反对,则视为降薪方案通过。

而员工甲的观点是,公司的行为属于单方变更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

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双方协商。而公司只是通知,并没有与员工协商。

第二,公司质疑员工甲连续一年接受4000元的月工资,没有向公司提出意见的原因。员工甲表示为了保证生活来源而不敢找公司理论,现在已经离职,且尚在法

定仲裁时效之内,因此愤而起诉。

最终公司败诉,本想通过降薪减少成本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降薪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不能只发通知便执行降薪操作。如果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员工的工资,那么企业在降薪前必须与员工协商降薪、变更劳动合同,并签订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这样降薪才是合法的,否则企业的行为属于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很可能使企业面临法律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这时协商最终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谈判能力。其实有些企业始终无法使员工同意变更劳动合同,主要是因为企业不降低领导的工资,只降低员工的工资,自然无法得到员工的认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降低领导的工资,而且降低的幅度要大于员工。

要点提示

按照工资的不同制定标准,降薪有三种做法:

① 与员工协商,降低合同规定的工资;

② 与职工代表或工会协商,修改制度;

③ 单方调整没有书面确定的薪资标准。

2.与职工代表或工会协商,修改制度

除了在合同中规定工资标准,现实中经常采用的工资确定方案还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工资由“底薪+提成”组成,降薪时只要将两者降低,与员工达成一致协议,签订新的协议即可;第二,工资由“底薪+奖金+津贴”组成,其中底薪为合同规定,奖金和津贴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对于这样的工资结构,公司降薪时只需针对底薪进行变更,并与员工协商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津贴和奖金部分不需与员工签订协议,只需改变规章制度即可。

修改制度时要注意,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协商,只要职工代表或者工会一方同意,制度便修改成功,企业将新的制度公示之后方可执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要先与工会谈判,因为工会考虑更多的是整个团队的利益,且其与员工协商比较

容易。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在做薪酬设计和合同条款设计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合同越简单越好,规章制度越详细越好。因为合同规定得越细,对企业的约束越大,企业的管理空间和弹性越小。而且对于企业来说,修改制度比修改劳动合同容易,因此,劳动合同内容可以不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只需注明按照公司相应岗位工资制度执行即可。但该劳动合同有效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提供岗位工资制度,且制度对岗位工资有详细的规定。

3.单方调整没有书面确定的薪资标准

如果工资没有确定依据,企业可以单方面进行调整。比如,企业在经营业绩较好时,年底会给员工发放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奖励,这笔奖金属于劳动合同和制度规定之外的部分,没有任何书面的依据,也不受法律限制,企业可以随意调整。

三、休假的操作方法

休假就是企业通过安排假期来缩减工时,实现用工成本降低,进而避免裁员。

1.事假

员工请事假期间,用人单位不用为员工支付工资,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事假不等同于强制性休假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将事假与强制性休假区分开,以免带来法律风险和额外成本。

例如,很多企业通知员工暂时不用来上班,接到通知后再来上班,这期间企业也不支付员工工资。从法律上来讲,企业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因为这属于强制休假行为。对于企业的这种做法,员工有两种维权办法:

第一,辞职。辞职理由是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岗位,违反了合同规定,员工有权要求企业支付工龄补偿金。一般情况下,员工辞职,企业是不需要支付赔偿金的。但是这种情况是企业违法在先,因此必须支付法定补偿金。

第二,索要生活费。员工可以既不辞职也不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而是每个月向企业索要生活费。

第三,要求支付工资并继续上班。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属于非劳动者的原因造成停工停业,全国统一的法律规定第一个月发100%的工资。停工以后第二个月开始,工资的发放标准全国各地标准不同。

由此可见,企业这种违法行为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要点提示

企业强制让员工休假,可能导致的三种后果:

①员工辞职且要求工龄补偿金;

② 员工向企业索要生活费;

③ 员工要求支付全部工资并继续上班。

让员工主动休事假

正确的做法是让员工主动休事假,这是合法的、减少成本的有效方法。

【案例】

主动休假

一家500强的美资企业由于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业务下滑,领导希望员工能够主动申请休假。企业给予的鼓励是待业绩好转之后,将优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升迁机会等。

面对这些鼓励政策,很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没有生活压力的员工便提出事假申请。企业也因此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事假必须是员工主动提出申请休假申请,对于使员工主动申请休假,企业可以有很多激励措施。比如,请事假的员工将有升迁的机会,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等。但这时要注意一点。企业使员工休事假必须遵循法律底线,即员工由于自身原因提交事假申请。

2.停工待岗

鼓励员工请事假是一种双赢的决策,但是对于有些员工来说,他们面临生存的压力,无法接受没有工资,不接受请事假。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选择停工待岗。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停工的时间必须在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以上,否则不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

【案例】

正常上班的工资必须要支付

2004年,迪比特手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订单数量下滑得极其严重,多数工人没有生产任务,但是员工每天都按时上班,工作时间内多数员工无所事事。之后不

久,迪比特无力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将迪比特公司告上法庭,索赔金额超过1个亿。

最终法庭判处迪比特公司支付员工所有工资,并且额外支付25%的补偿。因为迪比特并未通知员工停工停产,员工属于照常上班,企业必须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标

准支付工资。

事实上,迪比特公司可以告知员工企业的经营现状,通知员工停工,但保留工作岗位,待企业恢复生产时再通知员工上班,且员工必须到岗,否则视为旷工处理。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停工停业的成本要低于发全额的工资。停工待岗的实际工作时间为零,工资降为最低生活费的标准,或者最低工资的70%或80%。因此,企业往往愿意采取停工待岗来代替裁员,避免裁员承担的补偿金成本和隐性成本。一般认为,停工待岗是裁员的一个前兆。

3.减少加班或取消加班

如果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订单减少,但情况还没有严重到停工的地步,这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加班或取消加班来减少成本,帮企业度过危机。

4.缩减工时、缩减班次

企业也可以通过缩减工时或班次来减少成本。例如,企业可以将工作制从原来一周五天改为一周四天,或者缩短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缩短,工资也会随之降低。这时要注意一点,如果企业要减少工作时间,需与工会和员工代表协商谈判。

5.调休

加班要在调休前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员工休息,将来加班不再调休,也不支付加班费,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合理合法的做法是先有加班才有调休,且只有在周六、周日加班才可以调休,平时超过8小时的加班、法定假日的加班也不能调休。也就是说,只能对之前的加班进行调休,而不能提前对以后的加班进行调休。

综合计算工时制

对于员工每天工作时长不一样的情况,如果员工要求调休,则可以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制。

据劳动部门统计,自2009年以来,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制的企业明显增多。综合计算工时制的计算周期可以为月、季和年。员工申请的综合计算周期越长,调休的空间越大。一般情况下,企业申请以月为周期。计算周期过长的(超过一年)属于大范围的调休,应向劳动局报批特殊工时制。

6.年休假

一般情况下,员工年休假只能休当年度的假期。我国《年假条例》规定年假必须于当年12月31日之前休完。如果企业给员工的年休假天数超过法定天数,则视为企业的一种福利,但是企业不能压缩以后的休假时间。

裁员“幸存者”的典型心理

裁员“幸存者”的典型心理 受全球经济衰退阻碍,看起来一夜间凭空冒出来许多剩余劳动力,到处都在喊人多,裁员的“大刀”也是满世界乱砍。由大跨国公司客客气气地请人走路,到闻名的“联想模式”——20分钟内赶忙走人,中国企业正在酝酿或差不多开始以各种各样方式的裁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幸存者因为保住了工作而欢欣庆幸,确信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但事实标明并非如此,由于种种缘故,幸存者内心变得专门脆弱而敏锐。最终决定裁员重组成效的是幸存者的表现,笔者长期从事人力资源治理和职员EAP工作,总结出裁员幸存者常见的七种典型症状和诊断预防措施,供同行参考。 1.伤感 某公司裁员风波刚刚平息,在公司内部网论坛上就显现了一篇题为《同事的你》的帖子,该帖仿照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引起了留任职员强烈的共鸣,一天之内职员跟贴达到500余条。 诊断:这是裁员幸存职员最普遍的一种心态,看到曾经一起“斗争”过的同事和朋友相继离开,考勤机上的名单越来越少,办公室变得空荡荡的,内心充满了伤感和失落。伤感是幸存职员对失去好搭档最普遍的心理反应。对离职职员的伤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职员之间良好的感情,适度的怀念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开释一些心理的压力。 从企业角度来说,职员通过一些方式表达对被裁职员的怀念和伤感之情并无不妥,但有两个方面是要值得注意的。一是要防止伤感变为对公司的不满,二是要防止职员过度沉迷于往常的人际关系而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氛围。企业裁员终止后,可采取的措施鼓舞职员积极参加公司的治理和决策,提高工作内容的趣味性,使工作变得富有挑战性;同时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小组竞技游戏、企业文化活动等方式使得裁员重组后的职员重新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 2.内疚 吴丽和刘连是H公司行政部同事,在工作方面两人不分伯仲。在公司裁员风暴中,吴丽被裁员,缘故是其他职员反映两人业绩都不错,然而吴丽专门少参加职员组织的业余休闲娱乐活动,被指为缺乏团队精神。裁员后刘连通过吴丽的好友得知,吴丽业余时刻要照管长期住院的亲人,经济压力专门大。得知这一情形后,刘连十分内疚,甚至建议公司收回裁员决议。 诊断:内疚感产生是因为道德感使然。心理学家发觉,每一场天灾人祸和战争过后,保全了性命的人往往会遭受“幸存者内疚”的压力。总在想“什么缘故别人都死了,我却侥幸地活了下来?”与此类似,裁员幸存者也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什么缘故裁掉的是他而不是我?”假如被裁者资历、体会和能力都比幸存者强,这种内疚感会愈加强烈。内疚感的痛楚在于,幸存者往往无法和所要

企业留人策略

企业留人策略十六招 HR---闵盼亮 现在企业统一面临的问题是:招人难,留人更难。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HR人士来讲,我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人才们找不到理想的企业。依 我看,现在人们找工作无非就有四种目的:1、为挣钱;2、图心情;3、学经验;4、 扩人脉,而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就两种:1、钱没给够;2、心情不爽。所以企业HR 们应该好好反应了。下面呢,是我总结的十六招企业留人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一些小忙! 第一招:招人不如留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同样是和尚,为什么外来的会念经呢?这反映出许多管理者舍近求远的思想:总觉得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已经得到的却 不知道珍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现在的许多网络企业:企业前门大量招聘,后门人才 大量溜走。纽约市哈尼根咨询公司(Hanigan Consulting Group)的创始人莫里·哈尼 根(Maury Hanigan)说:“公司不是总能明白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之间的关系,这 一点很可笑。这些公司不断招聘人,其结果却见不到比上一个季度有什么改善。”人 力资源经理们估计,在考虑所有因素以后──不仅包括付给猎头公司的费用,还包括因为雇员离开公司而失去的关系,新雇员在学习阶段的低效率,以及同事指导他们所花 费的时间──替换雇员的成本可以高达辞职者工资的150%。因此,我们的第一招就是在你挖空心思招聘人才的时候,首先留住人才。 第二招:招聘合适的员工 留住人才的前提是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很多公司的经验表明,你雇佣什么样的人 对你能否留住人有着重大的关系。匆匆忙忙地抓一个掌握公司所需技术的人来,而他 六个月不到就离职了是不可取的。家庭存储公司(Home Depot)的首席行政执行官 米尔纳(Milner)发现最好是花一些时间去确定一个应聘者是否可能留下来。“改变我们的招聘政策是关键。”当米尔纳说起公司在留住IT人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说,“从前,我们没有做出好的雇佣决定。”过去,家庭存储公司在雇佣人才的时候,并 不强调他们要长时间地呆在同一公司的意愿如何,或者能否适应公司文化,结果导致 团队精神和团结的紧张。现在家庭存储公司做许多面试和测验来甄选求职者。“我们 不希望雇佣那些老想跳槽的人,即使他是很有才华的人才,米尔纳说。第一细胞公司(Cellular One)也十分看重仔细准备的面试的作用。它的人力资源主管不仅看重应聘者的技术才能,还重视应聘者适应公司架构和同事合作的能力。公司有时候让那些将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公司精简人员优化方案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阿尔卡迪亚有限公司 精 简 人 员 方 案 (草案) 编制:人力资源部 审核:

批准: 2018年10月6日 公司精简人员优化方案(一) 一、优化目的 因公司开发项目进度缓慢,经营管理困难,难以维系公司正常运营,精简编制,降低成本,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执行力特制定方案。 二、优化基本原则 避免群体事件、发生不必要的劳动仲裁以及法律诉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徐州市员工支付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赔付。 (一)优化比例: 集团各部门、子公司1/3。集团、子公司、酒店:XX人,计划裁员(精简)XX人。 (二)优化方式: 1、保留:除经评估认为优秀的,关键性岗位流失后会带走资源的,影响力较大具有煽动性人员,予以保留。 2、调剂:通过向各子公司输送必要性人才进行调剂。 3、劝退:无法调剂的,且在目前开发进度可以取消的岗位,可以代替的岗位;工作量不饱和、经常利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者。通过支付经济补偿方式与员工协商解除合同。

4、辞退:工作效率低下者;经常迟到、不服从上级工作安排、不遵守公司规定者;与本部门领导有裙带关系且表现较差者;经研究有其它具体事件不再适合继续留任者。通过支付经济补偿方式与员工协商解除合同。 三、精简推行小组 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为副组长,副总、经理组员。 精简小组成员:负责全公司、精简人员思想工作、面谈的推进、结束时间、督导等事宜。 具体名单见附件一 1、精简小组成员 组长:苏总经理 副组长:吴副总 组员:苏、王、林、陈、李、梁、窦、程 精简小组管理组织架构 岗位职责 组长工作职责: 负责领导职能及检查精简工作及推进进度的监管

管理学案例 对裁员问题冲突的分析和自我思考

对裁员问题冲突的分析和自我思考 刘明是某机械设备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上半年出现亏损,年底又要还清一大笔银行贷款,在实行了两个月的节约计划失败后,刘明向各部门经理和各厂长发出了紧急备忘录。备忘录要求各部门各工厂严格控制经费支出,裁减百分之十的员工,裁员名单在一周内交总经理。并且规定全公司下半年一律不招新员工,现有员工暂停加薪。该公司阀门厂的厂长王超看到备忘录后,急忙找到总经理询问:"这份备忘录不适用于我们厂吧?"总经理回答,"你们也包括在内。如果我把你们厂排除在外,那么别的单位也都想作为特殊情况处理,正像上两个月发生的一样,公司的计划如何实现?我这次要采取强制性行动,以确保计划的成功。"王超辩解道:"可是我们厂完成的销售额超过预期的百分之五,利润也达到指标。我们的合同订货量很大,需要增加销售人员和扩大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为公司增加收入。为了公司的利益,我们厂应免于裁员。哪个单位亏损就让哪个单位裁员,这才公平。"刘明则说:"我知道你过去的成绩不错。但是,你要知道每一位厂长或经理都会对我讲同样的话,作同样的保证。现在,每个单位必须为公司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不管有多大的痛苦!况且,虽然阀门厂效益较好,但你要认识到,这是和公司其他单位提供资源及密切的协作分不开的。""无论你怎么讲,你的裁员指标会毁了阀门厂。所以,我不想解雇任何人。你要裁人就从我开始吧!"王超说完,气冲冲地走了。刘明心想:"这正是我要做的。"但是,当他开始考虑如何向董事会解释这一做法的理由时,开始有点为此感到犯难了。你如何分析和处理王厂长与刘总经理的冲突?如何处理? 分析:1、冲突原因: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一是不适当的评价和报酬体系,二是资源有限。"一刀切"的裁员方案没有考虑各单位经营业绩的差异,会大大降低原来业绩好的部门的积极性,局部与整体视角不同造成沟通障碍,人际技能有待提高。2、处理对策:对于王厂长,可以先找一个和王长厂长关系较好的董事,请他出面调解一下,让他理解公司现在面临的现状,让他理解他厂业绩好也和公司其他单位提供资源及密切的协作分不开,并不只是他们一个厂的功劳,也要理解一下公司和总经理的难处,双方都互相体谅一下,也可以向王厂长征询意见,

企业如何做好征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战略

企业如何做好征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战略 企业实施科学发展、兴企战略,必须更好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人才战略,要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始终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XX企业兴企战略2013年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单位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相对缺乏,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人才层次亟待进一步升级。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因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的观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把握好征人、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这五个环节,实现人才总量与企业规模、人才素质与企业效益的同步提咼,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应有的人才支撑。下面就征、育、造、用、留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探讨。 招聘人才:一般而言,人员的招募,人力资源只是做初选的工作,而复选是非人力资源主管的事情。面谈、专业测试都是直线经理人的工作之一;作决定任用,也有非人力资源主管根据自己的核决权限来决定,所以非人力资源主管要有面谈的技巧,要有任用决策的技巧和能力。聘用到一个完全合适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公司可能会因为用人不当而带来巨大损失。如何用人,聘人实际也是一门学问。一定不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不要以为我们施舍给应一个工作机会,实际上是应征者给了公司一个机会,一个了解与合作的机会,我

们要庆幸可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伙伴。征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能,一是作为输入血的源头,招聘力度大,可以持续不断的供给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二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效能的关口,企业成功的最先决条件是要找对人,企业一旦找对了人,培训可以少投入,少花时间,甚至他可以作为母体来培训影响其他人,考核方面会减少博弈成本,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薪酬方面会有高性价比的收效,员工关系和企业文化也会有较大的改善。找到有才能的人,可以减少企业实习期、培训期,早日进入角色。使企业早日收到效益,可以使企业快速扩张和复制,从容切入从未涉足的行业。三是可以成为企业内外人力资源的渗析调节器。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人才密度低,就要引进人才,使内外平衡;如果人员庸庸碌碌,就要引进鮎鱼,如果企业人才缺乏竞争,一支独大,就要引进制衡着。 培育人才:培育的功能是造血,提升人员的能力、知识、态度,使其成为人力资源;二是造机器,教授新的流程及其知识、技能,造就技能、管理的机器;三是造人,及改造人,这是从个体而言,个人的提升、职业发展需要教育培训来配合,个体的改造也使其获得成就感。培育人才不仅是一个福利待遇,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必须的最重要的手段!松下幸之助说:“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总是不分时机的把对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培育人才是现代社会大背景下的’杀手铜'谁拥有了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的人,才会对培育人才置若罔闻。”人才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人才的输出过程。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么这个系统就会无法维持长久,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要是人才保持并增长其才能,则必须重视人才的输入,重视培养,更重要的是采用多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其适应飞跃发展的新形势的能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琢,不成才。对于初级人才的培育:主要是“心态、知识、技能”;对于中级人才的培育:主要是“理性、悟性、韧性”;对于高级人才的培育:主要是志向、胸怀、境界。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即是帅才,也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

《员工离职——管理技巧与案例分析》案例

《员工离职——管理技巧与案例分析》案例 员工离职的几种状态 1、他杀员工过错离职 2、谋杀员工无过错离职 3、自杀员工辞职 试用期解除争议案例 白某受聘于某电信公司,任销售副总裁,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月薪2万9千元。 试用期满前一天,电信公司总裁找白某谈话,称其工作中存在问题,试用期终止,命令其到人力资源部办理离职手续。 白某到人力资源部后,人力资源部出具了一份终止聘用关系通知书。白某对通知书中所称白某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提出异议,人力资源部遂拟订了一份“离职协议书”,白某以该协议内容过于苛刻为由拒绝签订。 试用期满五天后,电信公司发给白某一份“违纪辞退通知书”,称因白某违反工作纪律和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 白某随后诉至劳动仲裁委。电信公司辩称,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况且白某属于不服合录用条件及有违纪行为。 公司员工手册中规定,员工试用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转正,考核不合格的解聘。 试用期争议案例2 某IT公司招聘业务员韩某,双方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工资每月一万元。但是,韩某在试用期内无任何业绩。公司CEO在3个月试用期满前发给韩某一份邮件,希望能够再延长3个月试用期,以观后效。韩某收到邮件后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6个月后,韩某表现仍然不佳,公司提出终止试用。韩某于是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及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

他杀案例一 - 1: 该公司企业员工年龄普遍在20岁至25岁之间,主管年龄也不大。 近期一名主管向公司管理层投诉,称其一名下属陆某将其殴打鼻青脸肿,公司获悉后鉴于公司内常常发生打架事件,如今主管也被打得鼻青脸肿,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在公司内打架一律解聘,于是公司立即作出了解聘员工陆某的决定。 他杀案例一 - 2: 某公司员工因患职业病,被评为十级工伤。公司按照要求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他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04年12月31日。 2004年2月1日,公司部门经理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他躺在待修理的汽车里,经理告诉他不能在岗睡觉。 第二天,公司开例会点名批评他在岗睡觉一事,该员工没有反驳。2月10日,公司根据规章制度,决定解除其劳动合同。 他杀案例二: 范某是某饭店仓库保管人员,某日其在值夜班睡觉中,小偷进入仓库,盗走电视机一台。饭店经过调查,认为范某在岗睡觉,造成财产损失,属于严重违纪,遂作出了解聘决定。 范某不服,认为自己在岗睡觉是不对,但是睡觉不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而饭店仓库库房玻璃损坏没有安装,属于饭店没有提供劳动条件,所以造成损失应该是玻璃安装问题,解聘处理明显过重。 他杀案例三: 2001年8月20日,蔺某与某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约定蔺某在该校信息中心工作。 2004年9月2日,学校向蔺某发出工作调动通知单,调派蔺某到学生处工作,要求其于9月3日15:40时前到学生处办公室报到。蔺某在该通知单上签字,并于同日办理了交接手续。同月5日,蔺某到学生处报到,后其以工作时间不能接受为由与学校多次交涉。9日,学校向蔺发出督促到岗通知书。此后,又

公司裁员计划

公司裁员计划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司人员整理方案 1.目的: 因公司资金周转运营紧张,目前已经无力支撑企业的发展,特对公司人员架构调整和裁员计划。裁员一定会有风险,对员工会有影响,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 2. 减员对象: 1. 工作效率低下者。 2. 工作屡出差错者。 3. 在上半年有过有出现过旷工者。 4. 经常迟到、不服从上级工作安排、不遵守公司规定者。 5.工作量不饱和、经常利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者。 6. 与本部门领导有裙带关系且表现较差者。 7. 经研究有其它具体事件不再适合继续留任者。 3. 裁员名单: 省略 4. 裁员整体原则: 1)稳定员工心态第一。 2)让员工认同裁员的原因。 3)从感情上让裁员从平和的心态接受。 4)为员工做好后路铺垫。(提供所有他担心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低调处理,不影响其它同事。 6)快速解决,建议当即谈判离职当即办理手续当即结算工资。5. 前期准备: 1)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特点、性格、心态、家庭背景等; 了解越多的基本信息对谈判越有帮助。 2)员工对裁员事件的心理承受因素。 3)让上司与其沟通。 4)裁员员工的家庭情况,有没有困难家庭的,有没有会因为离职而影响家庭生活的。 5)制定出裁员通知书、补偿协议(让其签名,以防劳动纠纷)。6)充份了解员的基本情况,他们可能会提出的疑问(请列出所有详单)及应对措施。 7)相关表格准备: a)《离职通知书》 b)《离职工资结算单》 c)《离职证明书》 d)《离职交接表》 6. 谈判策略: 1)了解他在公司所做出的业绩,给予认可;引导出但是由于公司目前的困境和发展战略调整,成本上升,及工作不饱合的等原因。(视当时情况而沟通)。 2)说出是他主动离职,但是公司给补偿;(这条根据实际当时谈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胡燕来所属栏目:企业法律顾问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2006 年 11 月 , 小李到某外贸公司工作。2008 年年初 , 外贸公司扩展经营市场 , 准备将生意拓展到东南亚。小李是公司重要管理人员 , 公司希望他能够作为…… 协商解除合同方式裁员案例解析 2006年11月,小李到某外贸公司工作。2008年年初,外贸公司扩展经营市场,准备将生意拓展到东南亚。小李是公司重要管理人员,公司希望他能够作为第一批“拓荒者”前往泰国设立分公司。不巧的是,就在小李准备出发之际,家中来电称“母亲病危,速回老家”。小李非常担心母亲的病情,将情况通知了公司,希望能够延迟出国。 公司不同意,对小李说:“泰国新公司的发展是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如果你现在无法完成,就不要再干了。”无奈之下,小李只得要求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方面称,要解除合同可以,但是需要他支付因为他无法前往泰国对公司造成的损失6O00元人民币。 因母亲病重,小李急于回家,虽觉公司要求支付的补偿金不合理,将6O00元人民币交于公司即匆忙回家。事后,小李认为赔偿金额巨大,同时自己也是在无奈之下同意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应该支付补偿金,因此提请劳动仲裁。 仲裁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抗辩称: “当时公司与小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自愿,因此小李必须依照解除条件支付补偿金。”某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本案中的情况不属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公司是在小李必须尽快赶回家探望母亲的情况下,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的; 作为劳动者的小李则是出于无奈而被迫接受了公司提出的补偿金要求。在协商过程中,用人单位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原则,属于乘人之危。仲裁委员会同时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但并没有规定公司不能要求劳动者赔偿因为劳动者的行为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费用。如劳动者未按《劳动合同法》的挑定解除劳动合同,并对用人单位造成了物质上的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但本案中,某外贸公司以乘人之危方式要求小李支付不符合实际损失数额的赔偿金,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最后,某仲裁庭作出如下裁决:根据用人单位与小李提供的证据,小李没有前往泰国,公司派遣其他人前往一样需要支付飞机票等费用,因此不存在公司利益的损害,小李不需要就公司所谓的损失部分作出赔偿,最后裁决某外贸公司退回小李的赔偿金6000元人民币。(文章来源:胡律师网上海地区邮箱:hulvshi119@https://www.360docs.net/doc/2712042768.html,)

关于某企业裁员案例之我见

关于某企业裁员案例之我见 张群 【背景】 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许多企业选择通过“缩紧入口、淘汰富员”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以期顺利渡过经济危机。对于“缩紧入口”,无非是不招或少招新人,且属于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会直接引发法律争议,但对于“淘汰富员”——裁员,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因为法律对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着明确的规定,任何企业不得超出法律定制的范围。 裁员作为时下企业广为流行的做法,从字面以及传统观念的理解,裁员很容易被定性为企业的某项经营自主权,但实际上法律(《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的理由、程序、人数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因此,企业务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处理裁员问题,而被裁员工也可以依据法律向有关劳动部门提出仲裁。 本文即通过一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有关裁员的相关问题。 【案情分析】 公司方面甲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有限公司。2006年至2009年,公司连续见年亏损,致使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经公司上层决定后2009年7月10日,7月15日,先后两次听取工会意见,并对裁员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2009年7月20日进行公告并通知召开全体员工的时间;7月24日正式确立企业裁减人员情况报告表;7月30日,召开全体员工大会;8月10将裁员方案报上海市嘉定区劳动保障部门本案;8月24日与被裁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工手续。 该公司出具的证据:2006年至2009年的财务报告 7月10日7月15日,公司经济性裁员两次会议签到表; 7月24日企业裁员情况报告书; 8月10日上海市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的《受理单位裁减 人员情况报告回执》。 员工方面被裁减人员将200左右,占企业职工人数90%。所有被裁减人员,公司均按照“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被裁减人员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被裁减人员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作为被裁的员工,以公司未按照法定裁员程序执行裁员为由,向市区劳动仲裁处起仲裁。在被延迟发回嘉定区劳动仲裁处后,被裁与员工正式提起诉讼,认定公司不符合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要求与公司恢复劳动关系。 【评析】 在本案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甲公司实行裁员计划是否符合法定理由;二十甲公司实行裁员计划程序是否合法;三是甲公司向甲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关于第一个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欲实施裁员计划,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四种可裁员情形。其中,四种可裁员情形分别是指:

公司裁员方案.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 公司裁员方案 以下是关于公司裁员方案,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公司裁员方案(一) 一、裁员基本原则——支付经济补偿方式与员工协商解除 合同 1、裁员原因:因生产经营困难,难以维联系公司运营, 需大幅度裁员 2.裁员对象:除经评估认为优秀的,可以暂时保留外, 第一批裁员 83 人,暂保留员工 60 人 二、裁员工作主要流程: 1、召开会议,由公司领导宣布裁员决定及裁员原因 2、公布被裁人员名单及补偿方案 3、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单,并请接到通知单的员工签 字确认,由人事部负责收回回执,如员工拒收通知单,则由该部门主管会同一名在职员工在通知单上签名,视为送达。 4、被裁减员工应该在接到通知后根据公司后面规定的办 理时间,办理相关工作交接手续并填写《员工离职单》; 1·

2.工作交接手续办理完成后,将《员工离职单》并人事 行政部,人事行政部当场核算其当月工资和有关补偿金; 3.人事行政部与财务部对接,对履行完工作交接手续,工 作无误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财务部发放工资及相关补 偿后,员工需签字确认。 三、经济补偿方案为:N+1 1、 N=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企业要求 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按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 1 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 6 个月以上不满 1 年的,按 1 年计算; 不满 6 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1=提前通知金。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要求解除劳动关系,一是提前30 天通知被裁员工二是不提前通知,但需支付员工一个月的工 资,公司要求被裁减立即办理手续,需予以支付其一个月工 资;月工资高于XX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3 倍的,按照3 倍标准计算,按XX地区标准一年最高上限为6600 元 四、本次裁员劝退工作涉及各部门职责: 1、公司总经理会同班子成员主持裁员工作,做好离职人 员谈话及思想工作; 2·

年底了企业如何留人-企业如何留人完整篇.doc

年底了企业如何留人-企业如何留人 年底了企业如何留人中人网 2、大打感情牌,人是最有思维的情感的,所以,企业留人,不一定就只能要用高薪,企业能为员工处身着地地着想,解决他的后顾之忧,相信没有员工不甘愿为企业奉献,这也是很多知名企业员工稳定与甘于终身奉献的原因。(这里列举几个例子:1、比如我前任公司,为了留住老员工,为他们专门提供夫妻房、并帮他们解决小孩读书的问题,这样让他们既有家的感觉,又解决了在外打工者的一些后顾之忧。2、前几天看到一则报导,东凤一家仅200多人的陈列品企业,老板提出了3个5计划,即5年内为企业的忠诚员工解决购房的问题,企业为一部分当选的忠诚的员工,如服务了2年多的前台文员、生产技工都享受到了企业提供的购房首付,且老板承诺只要做满五年,首付款全部归个人所有。5年内确保企业中层都有自己的小车……我相信这样的企业值得员工多干几个五年,这样企业相信人员也更稳定。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企业能想到并做到这点,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和留住人才的好方法)

3、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有企业战略留人、培训留人、绩效留人、文化留人、管理上的创新留人。(创新也是今年的热门词汇,所以作为企业HR,要多发挥个人的才智,多出花样,多去创新来留住人才才行哦)。 4、现在一些中小企业都开始在物质及精神激励机制之外,还采取股权赠予、年终经营分红等方式留住关键人才及重要人才。 中人网:有的企业会使用感情牌,用感情来留员工,您觉得这种方式是否有用?为什么? 高军会:这个问题上面也提到过,我觉得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对于留人的方式和方法,我个人的意见还是如上面所说一定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因为人的成长也是分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的成长阶段的人才来说,留人的方法就明显会有所不同:刚走上社会的人,好的福利,良好的发展空间就可以留住一个人才;但当名利和金钱方面在人才面前显得无足轻重时,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可能难负留人的重任,显然事业留人、股权赠予或许正是留人的上策。

企业裁员方案

企业裁员方案 篇一:公司裁员方案 (918字) 1、目的: 因公司战略调整及企业发展侧重不同,及工作分析,结合现在有些岗位工作不饱和,特对公司人员架构调整和员计划。裁员一定会有风险,对员工会有影响,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 2、裁员名单: 3、裁员整体原则: 1)稳定员工心态第一; 2)然给员工认同裁员的原因; 3)从感情上让裁员从和平的心态接受。 4)为员工做好后路铺垫。(提供所有他担心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低调处理,不影响其它同事。 6)快速解决,我建议当即谈判离职当即办理手续当即结算工资。 4、前期准备: 1)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特点、性格、心态、家庭背景等;了解越多的基本信息对谈判越有帮助。 2)员工对裁员事件的心理承受因素。 3)让上司与其沟通; 4)裁员员工的家庭情况,有没有困难家庭的,有没有会因为离职而影响家庭生活的。 5)制定出裁员通知书、补偿协议(让其签名,以防劳动纠纷)

6)充分了解人员的几本情况,他们可能会提出的疑问,(请列出所有详单)及应对措施。 7)相关表格准备: a)《离职通知书》 b)《离职工资结算单》 c)《离职证明书》 d)《离职交接表》 5、谈判策略 1)了解他在公司所作出的业绩,给予认可;引导出但是由于公司目前的困境和发展战略调整,及工作不饱合的等原因。(视当时情况而沟通) 2)说出是他主动离职,但是公司给补偿;(这条根据实际当时谈判情况进行) 3)公司裁员会给予相应的补偿; a)提供补偿通知书,让他签名确认; b)提供补偿工资条,当日结算,让他签名确认; 4)提供离职证明书,是优秀评价; 5)提供职位推荐。(这里需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特长,看是否有合适的职位推荐) 6)告之,如果公司有合适的职位,首先考虑的也是他本人。 按照正常原则裁员要当即立断,不能拖拉,最好安排在周五,上午谈完下午办完手续,这样不会影响其他人。 6、谈判流程:见附表。 7、注意事项: a)做好访谈记录。 b)做好交接准备。(交接数据备份,以防数据遗失)

公司裁员方案

公司裁员方案 导读:本文公司裁员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公司裁员方案(一) 一、裁员基本原则——支付经济补偿方式与员工协商解除合同 1、裁员原因:因生产经营困难,难以维联系公司运营,需大幅度裁员 2. 裁员对象:除经评估认为优秀的,可以暂时保留外,第一批裁员83人,暂保留员工60人 二、裁员工作主要流程: 1、召开会议,由公司领导宣布裁员决定及裁员原因 2、公布被裁人员名单及补偿方案 3、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单,并请接到通知单的员工签字确认,由人事部负责收回回执,如员工拒收通知单,则由该部门主管会同一名在职员工在通知单上签名,视为送达。 4、被裁减员工应该在接到通知后根据公司后面规定的办理时间,办理相关工作交接手续并填写《员工离职单》; 2. 工作交接手续办理完成后,将《员工离职单》并人事行政部,人事行政部当场核算其当月工资和有关补偿金; 3. 人事行政部与财务部对接,对履行完工作交接手续,工作无误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财务部发放工资及相关补偿后,员工需

签字确认。 三、经济补偿方案为:N+1 1、N=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企业要求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按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1=提前通知金。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要求解除劳动关系,一是提前30天通知被裁员工二是不提前通知,但需支付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公司要求被裁减立即办理手续,需予以支付其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XX 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3倍标准计算,按XX地区标准一年最高上限为6600元 四、本次裁员劝退工作涉及各部门职责: 1、公司总经理会同班子成员主持裁员工作,做好离职人员谈话及思想工作; 2、人事行政部负责通知书的发放和回执的回收工作,负责核算人员工资和经济补偿,如有被裁员工要求补缴社保的,负责在本年度社保基数公布之日后,为离职员工办理社保补缴手续等劳资后续工作;负责与财务部清点公司固定资产清况; 3、被裁员工部门负责人协助做好离职人员的谈话思想工作,做好组织带领办理手续工作、其原来的工作交接、包括材料物资、设施设备的交接,每个部门应指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交接工作准确、

从五方面入手建立企业留人机制

问题类型】核心人才激励机制设计 【企业背景与问题分析】 企业没有一套成熟的留人机制,别说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在用才上的竞争,本身的生存都是一大难题。企业的“企”字,“人”在上,方为“企”;反之,无“人”则“止”。企业一旦无人,就离停业时间不长,更谈不上健康地发展了,特别是现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越来越显著,企业没有一套成熟的留人机制,别说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在用才上的竞争,本身的生存都是一大难题;今天,我将从几个方面,讲述企业如何留人,仅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笔者认为,企业留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按权重排序如下: 一、企业文化留人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如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凝聚人才的创造力量,激励人才不断奋进,并且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而培育共同价值观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企业人才,引导企业奋发向上。 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方向,通过精辟、富有哲理的语言,铭刻在企业的每个人的心里,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2、全员参与,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让企业文化成为大众文化了,让人更容易接受,最后会成为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形成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良好机制,这有利于企业人才脱颖而出。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在温州,有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1993年初,公司就出版了自己的报纸,一直延续到今天,公司内部,每月十五号定为全员培训日,全体员工集中学习培训2小时,公司在1997年就配置了员工图书室,大量的技术管理资料供员工学习提升,并且每年都选送数名优秀员工外出培训学习,公司的理念,宗旨,所有员工,无不铭记于心,多年来,行成一种习惯,一种行为规范,不用刻意强调,大家自动自发遵守与自我管理,在近年来用工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该企业员工流动率不超过5%,遍布全国的销售经理30名,8年未出现跳槽现象!因为人才队伍的稳定,该企业一举成为行业的翘楚,温州地区的窗口企业,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妙用,一种精神,一种凝聚力,也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 二、发展空间留人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是人才的,都会关注三观(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他们也都想干一番大事业,在实现事业宏图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和人才都以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发展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当今社会,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淋漓尽致地展示人生价值,已经成为企业人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入世”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企业人才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来说,在新形势下,应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描绘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对于以发展空间凝聚人才是一个非常好的预兆。企业要重点培养开发四类人才,即勇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企业家人才、科技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战略策划人才。企业要用好人才,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适用,人尽其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责授权;赏罚分明;珍惜时机;合理流动。对企业人才来说,在新世纪里应该在企业这个市场经济的主力部队中找准位置、选准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走出一条能充分施展才能、大干一番事业、体现自身价值的成材之路。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 200人。本部员工中60% 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 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 90年代以后,国内 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 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 刘总经理主持会议, 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 我 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 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 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 8%左右,局 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现在产品单一, 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今后 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 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 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 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 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 单 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 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 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 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 开 得必要。 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 使我们大家头 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 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 余资金, 寻找新的门 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 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已经升级换 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 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 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 以适应未来市场的 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 安通公 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 要不断地开辟 第—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 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

裁员后人员安置方案

德晟金属制品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方案 为规范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平稳有序推进各厂部定编定岗工作,做好岗位定员后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根据公司实际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分流范围及人数 本次公司岗位、编制、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共涉及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动力厂、总经办、总工办、质计部、经营部、后勤部。计划涉及人员共350人,实际涉及人员266人(其中缺员和提前离职84人)。 二、分流人员实际情况 退回人员总计:266人;男:147人,女:119人;其中转岗:23人;离职:39人;实际待岗人数:204人;其中具有劳动合同的73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131人;户籍所在地为外地的:49人;本地:138人;无户籍信息:17人。在本次退回人员中年龄在55-45岁之间占有6%;年龄在45-35岁之间占有23%;年龄在35-25岁之间占有30%;年龄在25-18岁之间占有35%;档案丢失导致年龄无法统计的占6%。 三、分流安置的主要途径及办法 1.劝退 根据实际技能测评,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岗位要求,或技能严重不达标的人员,或是身份证年龄不符合本公司用工标准的进行劝退。并对劝退人员进行经济补偿。

2.转岗 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能力尚可,确因编制、岗位缩减,未能配置工作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上报总经办,由总经办进行公司内部调整,或由总经办上报集团办公室,由集团进行集团内部统筹调整安置工作岗位。 3.待岗培训 因个人工作能力不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业务需要以及岗位要求,未能配置工作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上报总经办,进行公司内停职培训。培训期间发放最低生活费(1500元/月/人)。停职培训期限为2个月,培训目标由总经办依照所在单位制定。培训期结束后,待岗人员统一参加公司组织的测评考试,合格后按照集团人力资源整体配置重新安置工作;如考试不合格的,则进行停职培训,停职培训期间公司不发放生活费。 待岗培训期间未能签到参加培训的人员,将按照旷工处理;如未能按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测评考试的人员,将视为自动离职处理;如在停职培训后,仍不能合格的,公司将解除其劳动关系。 4.解除劳动关系 不接受公司内部转岗或集团内部转岗工作安置的人员,或不能适应转岗后新岗位工作又不愿再次转换新岗位的人员,可经本人申请,按照公司相关程序,办理离职手续,并解除劳动关系。公司可开具离职证明,并交由离职人员去办理社保相关手续。 四、实施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