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内容,具体内容: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有相生和相克,在中医学中,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我在此整理了关于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简介人是一个统一的整...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有相生和相克,在中医学中,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我在此整理了关于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简介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统血。

脾主肌肉、四肢。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

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五行相生之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之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又称“五行体杂”,“……既有杂,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义”(《五行大义·卷二》)。

而明代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中医阴阳五行及人体的联系

中医阴阳五行及人体的联系

养生保健沒有长生之术只有养生之道主讲:杨彬中医理论基础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以阴阳学阐明了人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疗和防治的根本规律。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之中,有效的指导着医疗实践。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

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

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阳(清)升火↓南夏热中气↑木土→金↓东中西春温土秋凉阴(浊)降水↙北冬寒火(升炎)心(火)木(发散)土(濡湿)金(收敛)↑肝(木)←脾(己土) 胃(戊土)→肺(金)↓水(降润)[血/营]肾(水)[气/卫]心(丁火) 小肠(丙火)神(心)胆(甲木) 肝(乙木)脾(己土) 胃(戊土)肺(辛金) 大肠(庚金)魂(肝)魄(肺) 肾(癸水) 膀胱(壬水)精(肾)五脏/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色、唇、毛、发五官/窍:目、舌、口、鼻、耳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肝):青、赤、黄、白、黑五臭(心):臊、焦、香、腥、腐五味(脾):酸、苦、甘、辛、咸五声(肺):呼、笑/言、歌、哭、呻五液(肾):泣/泪、汗、涎、涕、唾五气:风、热、湿、燥、寒五志:怒、喜、思/忧、悲、恐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化:生、长、化、收、藏五音:角、徵、宫、商、羽原文地址:转-五脏六腑位置图作者:随新所遇五脏六腑位置图黄元御气机升降图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阳(清)升?火↓南夏热中气?↑木土→ 金↓东中西春温?土?秋凉阴(浊)降?水↙北冬寒?火(升炎) 心(火)木(发散) 土(濡湿) 金(收敛) ↑肝(木)←脾(己土) 胃(戊土)→肺(金)↓水(降润) [血/营] 肾(水) [气/卫]?心(丁火) 小肠(丙火) 神(心)胆(甲木) 肝(乙木) 脾(己土) 胃(戊土) 肺(辛金) 大肠(庚金) 魂(肝) 魄(肺)肾(癸水) 膀胱(壬水) 精(肾)?五脏/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色、唇、毛、发?五官/窍:目、舌、口、鼻、耳?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肝):青、赤、黄、白、黑?五臭(心):臊、焦、香、腥、腐?五味(脾):酸、苦、甘、辛、咸?五声(肺):呼、笑/言、歌、哭、呻?五液(肾):泣/泪、汗、涎、涕、唾?五气:风、热、湿、燥、寒?五志:怒、喜、思/忧、悲、恐?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化:生、长、化、收、藏:角、徵、宫、商、羽?原文地址:作者:五脏六腑位置图???黄元御气机升降图??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中医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知识:脏腑之间的关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

脏腑之间的关系,是藏象学说中整体性联系的内容之一。

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结构上通过经络而相互沟通,生理功能上既分工又合作,在病理变化上也可互相影响和传变。

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与血之间的相互依存。

在生理方面,肺主气,辅心行血,可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而心主血,营养于肺,可维持肺的呼吸功能。

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温养心肺两脏,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所以能加强心血运行与肺司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在病理方面,如肺气虚弱,宜降失常,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心之阳气不足,血行无力,也会导致肺的呼吸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心悸等症。

2、心与脾心与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主血而推动血液运行,脾统血而统摄血液循行于脉管,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二是心血充盈,可营养于脾,心主神明,可调节脾的运化功能;脾运化功能正常,吸收的水谷精微能化生心血并营养心神,两者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此,当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时可引起脾失健运,脾运失常或脾不统血时亦可导致心的病变,都导致心脾同病,而出现心悸、失眠、食少、便溏等症。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方面。

心主血,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肝藏血,是贮藏和调节血液的重要因素。

因此,心、肝两脏在血液的运行方面是互相配合的。

心主神明,主管人的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

也就是说,两者在维持精神情志活动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上,心血不足与肝血不足的病变可互相影响,导致心肝血虚的病证,出现面色无华、心悸、头昏、目眩等症状。

心神失常与肝失疏泄、情志失调也可互相累及,出现心烦、失眠、急躁易怒等心肝火旺的症状。

4、心与肾心与肾之间,首先体现在心之阴阳与肾之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心在五行属火,位于上焦;肾在五行属水,位于下焦。

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三、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 相对性。 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肝、脾、 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 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 昼---阳{上午:阳中之阳} 阳 上午:阳中之阳} 白天) 下午:阳中之阴} (白天) {下午:阳中之阴} 夜---阴{前半夜:阴中之阴} 阴 前半夜:阴中之阴} 黑夜){后半夜:阴中之阳} ){后半夜 (黑夜){后半夜:阴中之阳}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关系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华 五液 五志 肝 胆 筋 目 爪 泪 怒 心 小肠 脉 舌 面 汗 喜 脾 胃 肉 口 唇 涎 思 肺 大肠 皮 鼻 毛 涕 忧 肾 膀胱 骨 耳 二阴 发 唾 恐
脏腑是一个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综合概念, 脏腑是一个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综合概念, 在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在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如:心功能--主血脉 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 心功能---主血脉 运行, 若心功能不足(阳气虚) 推动无力, 运行, 若心功能不足(阳气虚) 推动无力, 胸痛,脉细弱等, 治疗上补益心气, 胸痛,脉细弱等, 治疗上补益心气,选用参 附汤。 附汤。 注意:中医脏腑是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上 注意:中医脏腑是不仅仅是一个“解剖” 的简单概念, 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 生理病理学 的综 合概念! 合概念!
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 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 而恶热的生理特性。火性光明,烛照万 物,心的阳热之气不但可以维持心脏自 身的生理功能,还有温养全身的作用。 从而体现了心在五脏中的阳的特性。

中医五行治疗法则

中医五行治疗法则

中医五行治疗法则
中医五行治疗法则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五行相生、相克、相生相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与规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根据五行的特性和相互关系作为指导,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平衡人体阴阳、调和气血、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五行治疗法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克关系。

例如,当病人的病属“火性”疾病时,可采用“水性”食物如藕、冬瓜等进行治疗,以达到平衡阴阳、缓解病情的效果。

2. 五行的生克关系。

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利用五行的生克以及相应的食物、药物、针灸等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采用木性食物如香菇、山药等进行治疗。

3. 五行的相互配合关系。

五行间不仅存在着相克、相生的关系,还有相互配合的关系。

例如,在治疗疾病时可采用五行相应的颜色、味道、气味等进行辅助治疗。

如对于胃病患者可采用黄色或微甜味的食物进行调理治疗。

4. 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五行理论还可以用来指导治疗脏腑疾病。

例如,五行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关系,可采用相应的食物、药物、针灸等进行治疗。

如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可采用木性食物如香菇、山药等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五行治疗法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其理念和
实践已经被证明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作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位: 东南中西北四季: 春夏长夏秋冬五脏(阴里): 肝心(脑)脾肺肾六腑(阳表): 胆小肠(三焦) 胃大肠膀胱五官: 目舌口鼻耳五体: 筋(爪)脉肉皮骨五液: 泪汗涎(唾) 涕血五色: 绿(青) 红(赤) 黄白黑五味: 酸苦甜辛咸七情: 怒喜思悲(忧) 恐(惊)六欲: 视(看) 意(想) 尝(吃) 触听五志: 愤恨怨恼烦五感: 酸麻胀(肿) 痛木五觉: 热沉乏(烦) 紧凉五变: 硬(僵) 软(松) 粘结(瘀) 弯六邪: 风燥暑(火) 湿寒中医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统血。

脾主肌肉,四肢。

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

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

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用阴阳五行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二)1.五臟之间的资生关系:●肝气疏泄利于心血运行,就是肝资生心(木生火)。

●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就是心资生脾(火生土)。

●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就是脾资生肺(土生金)。

●肺清肃下降,利于肾主水纳气,就是肺资生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就是肾资生肝(水生木)。

2.五臟之间的克制关系:●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臟的壅郁,以利于脾主运化功能的发挥(木克土)。

●脾主运化,一方面运化精微,使肾精充足,另一方面又运化水液,以制止肾水泛滥以保证肾主水功能的正常进行(土克水)。

●肾的精液充足,可以使心阴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水克火)。

●心的阳气,可以克制肺气宣降太过,以保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火克金)。

●肺气肃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以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金克木)。

3.在生克方面,都有太过和不及的两面。

(1)比如肝是克土的,但如果克制太过,就象土地上的植被过于茂盛,土就会衰,这也是不好的一面。

如果不及,沃土上干脆没有植被,沃土也就不能保持它的滋润状态,就会风化、沙化,那也是不行的。

《尚书洪范》上说“土爰稼穑”,土喜欢木来克它,也就是说它需要植被来保护它的滋润。

所以说,生克有制,能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好的。

(2)金克木,举个自然界的例子就好理解了。

木工用木头做我们所需要的日用品,以前是用斧头砍木头,栋梁之材也是需要斧头来砍斫的,斧头伐木也是金克木。

这是大自然正常的一个平衡状态。

如果不砍伐木头的话,森林就会过于茂盛,土就要衰,也是不行的。

人的肝气郁结容易肝火旺,容易肝阳上亢,也需要肺金的克制,来保持肝木不要太旺。

肺主清肃下降,也能帮助肝臟疏泄以达到平衡的最佳状态。

肝臟除了有克制和被克制的两方,还有生它及它所生的两方。

它能克制脾士,又被肺金所克;它被肾水所生,它又能生心火,向心臟提供血液,使心臟正常工作。

(3)心臟为火,火克金,肺金最怕心火旺,心火一旺肺就受克,肺阴就会不足,而肺阴不足最明显表现就是喉咙会痒会痛,重一点就会咳嗽。

五行 五色 五味 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 五色 五味 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按大自然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五行与人体对应集锦

五行与人体对应集锦

五行所对应的人体五脏六腑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①肝与胆肝属“木”:肝在生理上具有像“木性”那样生发、条达、柔和的特性,而在病理上则像木那样易于化火动风。

肝为五脏之一。

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

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

胆汁为清净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 胆病主要表现为黄胆、肋痛、口苦、吐苦水等。

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肝开窍于目。

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

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眼睛疲倦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

肝火上升炎则目赤。

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痉挛抽搐;若热极引动肝风。

也可发行抽搐。

“爪为筋之余”,爪和肝也有密切联系。

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

在志为怒。

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可造成肝气郁结,表现为易怒、头痛、胸肋胀痛。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人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一、五脏:肝心脾肺肾二、五行:木火土金水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

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

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四、五色、青赤黄白黑五、五位:东南中西北六、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七、五气、风热湿燥寒八、五华、爪面嘴唇皮毛头发九、五声、呼笑歌哭呻十、五情、怒喜思忧恐十一、五神、魂神明意魄志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四、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六、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七、五窍:目舌口鼻耳八、五脏与五窍的关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九、五味:酸苦甘辛咸十、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肝—酸(走筋)心—苦(走血)脾—甘(走肉)肺—辛(走气)肾—咸(走骨)十一、情志生克: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肾)久坐上肉(脾)久立伤骨(肺)久行伤筋(肝);十二、五痨七伤: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中医要点:人为本、病为标健康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要吃的香、拉的快、睡的稳。

五行五脏的组成和功能主治

五行五脏的组成和功能主治

五行五脏的组成和功能主治一、五行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互相关系。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二、五脏五脏是中医学中人体内的五个重要器官,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主治,下面将逐一介绍。

1. 心•功能:主司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心理活动,掌管血脉。

•主治:心病、心悸、失眠、健忘、口舌干燥等。

2. 肝•功能:主司人体的气血运行,调畅情绪。

•主治:肝病、头晕目眩、失眠、情绪不稳等。

3. 脾•功能:主司脏腑的运化,提供脏腑组织所需的营养。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4. 肺•功能:主司呼吸和气机运行,控制人体的气机活动。

•主治:呼吸道疾病、咳嗽、哮喘、肺炎等。

5. 肾•功能:主司生殖和生长发育,调节水液代谢。

•主治:肾亏、腰酸腿软、遗尿、尿频、尿短、阳痿、早泄等。

三、五行和五脏之间的关系在中医学中,五行和五脏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相生相克理论。

相生指的是五行中的某一个元素可以促进另一个元素的生成,相克则是表示某一个元素可以削弱或克制另一个元素。

1.木生火:肝脏为木脏,心脏为火脏,肝的功能可以促进心脏的活动。

2.火生土:心脏为火脏,脾脏为土脏,心火可以帮助脾脏的运化功能。

3.土生金:脾脏为土脏,肺脏为金脏,脾土可以生成肺金。

4.金生水:肺脏为金脏,肾脏为水脏,肺金可以促进肾水的代谢功能。

5.水生木:肾脏为水脏,肝脏为木脏,肾水可以滋养肝木。

此外,五行相克的关系如下:1.木克土:肝脏中气机不畅,会影响脾脏的运化功能。

2.土克水:脾脏过于湿滞会影响肾脏的代谢功能。

3.水克火:肾脏不足会影响心脏的活动。

4.火克金:心火过旺会损伤肺脏的正常功能。

5.金克木:肺功能异常会影响肝脏的活动。

四、结语五行五脏的组成和功能主治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图谱,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表简介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

整体平衡观念: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反映内在脏腑病变。

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局部疾病,要放到整体环境中讨论。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阳虚则外寒。

阳虚——寒症——功能衰退,症状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夜尿多(五更泻)。

阴虚则内热。

阴虚——热症——功能亢进,症状表现:五心烦热、面色潮红、烦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黄、便干。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邪正斗争,阴阳失调。

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邪入时灰病进!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无病防病(病前)、既病防变(病中)、愈后防复(病后) 《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治病求本。

急治标、缓治本。

黄帝内经》。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五行与五脏

五行与五脏

五行与五脏相生人的五大脏器之间彼此依存,相辅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

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中医学上的“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

可以这么说,中医所称的五脏,实际上就是五个有着各自功能特性的系统,五脏的相生构成了人体完整的生命系统。

“虚”不是大病,是“未病”而不是无病,是反映出了身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社会无人不“虚”!中医常讲的“虚”是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退,出现各种虚弱不足的现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一旦人的正气不正了,或者正气不足了,不能克制邪气,人就会生病。

繁忙、高度紧张的生活,容易使身体发生病变;出入都以车辆代步,户外运动总量减少,使身体的抵抗力减低;大量地应用化学物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污染了食品,给人体带来潜在的危害;肉类中的脂肪太高,易引起多种疾病;吸烟、喝酒、喝茶、喝咖啡,损失体内多种营养素;……今天,已经很难有人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身体,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而这种种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体五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了损伤甚至是破坏,维持一个健康的机体仿佛正在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 人体组织结构 阳 阴 背 腹 腑 脏 体表 体内 上部 下部 外侧 内侧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五行学说 物质世界是由木、 物质世界是由木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 展变化,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二、脏腑
脏腑内容及功能特点
脏腑 五脏 内 容 心 肺 脾 肝 肾 功 能 特 点
化生、 化生、贮 藏而不泻 泻而不藏 小肠 三焦 膀 水谷传化 以通为用 胱 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 脑 髓 骨 脉 藏精气 功能似脏 胆 女子胞 形态似腑
三、脏腑的主要特点
五行的归类
自然界 五 五 五 五 五 音 时 味 色 化 角 徵 平 酸 青 生 旦 日 苦 赤 长 中 五 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 五 五 行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方 季 脏 腑 官 体 志 液 声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汗 笑 长 中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夏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哭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唾 呻 人体
阴阳五行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 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下, 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 2.辨证论治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学说 来研究、 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 相互对立、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 律的学说。 律的学说。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阴阳的概念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和解 释自然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释自然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 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阴阳五行学说自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阴阳五行学说自引用于医学领域后,借 以说明人类生命的起源、生理功能、 以说明人类生命的起源、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并用来分析、 理变化,并用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 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 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 疗的依据。 疗的依据。
五脏的阴阳属性
五脏分阴阳:心肺居于上属阳, 五脏分阴阳:心肺居于上属阳,而心属 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肺属金,主 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肺属金, 肃降,为阳中之阴。 肃降,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下属 而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 阴,而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 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 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 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木生火 : 肝藏血以济心 , 肝之疏泄以助心 行血; 行血; 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助脾运化; 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 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 金生水 : 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 , 肺气肃 降以助肾纳气; 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 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水生木 : 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 肾阴资助肝 阴以防肝阳上亢。 阴以防肝阳上亢。




抑制
阴阳学说






亢奋






抑制
阴阳: 阴阳:不能概括无关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





亢奋





抑制
阴阳: 阴阳:不能概括不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







亢奋







抑制
阴阳:对既相关,又对立的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阴阳:对既相关,


阴:川之南 阳:川之北
脾:“至”有到的意思、非寻常达到之 意。“至阴”就是由阳到阴由阴出阳升 降出入通达转枢意思。又为“气血生化 之源”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 足的原料,并能充养先天之精。脾气散 布气血,则“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 腑”,这正是脾属土、土旺四旁的功能 体现。所以,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 至阴。
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阴,肾藏精, 精属阴,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 水液和排泄的功能。故肾又有“水脏” 之称。
事物阴阳属性举例: 事物阴阳属性举例: 春夏、温热、 阳——天、大、昼、春夏、温热、光 天 功能、活动、上升、向外、 亮、功能、活动、上升、向外、兴奋 秋冬、寒冷、 阴——地、小、夜、秋冬、寒冷、晦 地 物质、静止、下降、向内、抑制。 暗、物质、静止、下降、向内、抑制
阴阳学说






亢奋


三、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 相对性。 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肝、脾、 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 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 昼---阳{上午:阳中之阳} 阳 上午:阳中之阳} 白天) 下午:阳中之阴} (白天) {下午:阳中之阴} 夜---阴{前半夜:阴中之阴} 阴 前半夜:阴中之阴} 黑夜){后半夜:阴中之阳} ){后半夜 (黑夜){后半夜:阴中之阳}
脏腑的五行属性
五脏按照其生理特性归属五行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五行学说与脏腑的关系
(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 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 其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 其生理功能或特性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 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 而恶热的生理特性。火性光明,烛照万 物,心的阳热之气不但可以维持心脏自 身的生理功能,还有温养全身的作用。 从而体现了心在五脏中的阳的特性。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肺的位置 在脏腑中最高,覆盖诸脏,为阳,肺主 行水,通调水道为水上之源,通过肺的 宣发与肃降将水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 下或向外输送。为阴。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 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 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阳的 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 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虽居 于腹阴而藏血,然其体阴而用阳, 于腹阴而藏血,然其体阴而用阳,病理 状态下多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 状态下多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 甚则肝风内动。 甚则肝风内动。
3、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 常变化。(乘——乘虚侵袭)
五 行 相 乘 ( 相 克 太 过 )
木 水 金 土 火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五 行 相 侮 ( 反 向 相 克 )
木 水 金 火 土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 间既相互资生, 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 包括生中寓克, 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 寓生。相反相成, 寓生。相反相成,才能维 持事物间的平衡, 持事物间的平衡,推动事 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 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 行中一行亢盛时, 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 之有制约, 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 即在相生中有克制, 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 在克制中求发展。 在克制中求发展。 木 水
脏腑的阴阳属性
五脏藏精气而不泄属阴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属阳
脏腑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 脏腑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 属阴。 属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 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 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 不藏,故为阳。由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不藏,故为阳。由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所以分属于阴阳的脏腑还可以再分阴阳。 所以分属于阴阳的脏腑还可以再分阴阳。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脏与腑相互联系 体现在 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的密切相关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来考察“ (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关系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华 五液 五志 肝 胆 筋 目 爪 泪 怒 心 小肠 脉 舌 面 汗 喜 脾 胃 肉 口 唇 涎 思 肺 大肠 皮 鼻 毛 涕 忧 肾 膀胱 骨 耳 二阴 发 唾 恐
脏腑是一个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综合概念, 脏腑是一个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综合概念, 在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在临床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如:心功能--主血脉 心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 心功能---主血脉 运行, 若心功能不足(阳气虚) 推动无力, 运行, 若心功能不足(阳气虚) 推动无力, 胸痛,脉细弱等, 治疗上补益心气, 胸痛,脉细弱等, 治疗上补益心气,选用参 附汤。 附汤。 注意:中医脏腑是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上 注意:中医脏腑是不仅仅是一个“解剖” 的简单概念, 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 生理病理学 的综 合概念! 合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