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反射和透射测量。

分三种光源:S偏振光、P偏振光和自然光。

现有设备7台(2台日立U4100、1台JACSO-V650、1台JACSO-V570、2台KT1100、1台瞬间7700)主要由是由分光光度计和电脑组成,由电脑程序驱动。

1 基本部件

光源:

用于提供足够强度和稳定的连续光谱。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钨灯和碘钨灯可使用的范围在340 -- 2500 nm。氢灯和氘灯。它们可在180 -- 375 nm范围内产生连续光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都配有可见和紫外两种光源。

单色器:是从连续光谱中获得所需单色光的装置。

(1)入射狭缝

(2)准直镜(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它使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

(3)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它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色散开来。

(4)聚焦透镜或聚焦凹面反射镜聚焦,它使不同波长的光聚焦在焦面的不同位置。

(5)出射狭缝。

积分球:它主要用途是测定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它的制造:首先在球内壁上涂一层腻子,作为底层;然后喷点白漆,作为中间层;最后喷一层白涂料(硫酸钡或氧化镁)作为表层。

检测器: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电脑,就是微处理机。一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另一方面可进行数据处理。

2、先用3台光度计的特点

U4100的

V650能测位相

3、日常测量

改参数

1.光源要求(.自然光) 2、扫描速度 3、狭缝

基本的步骤

设备测量种类

U4100测量:合色棱镜(成品、PL、2P)等

V650:单层,小DVD,带位相的零件,AR的反射测量等

4.测量的原理,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单光路分光光度计V650

双光路分光光度计 U4100

它的优点:光电传感器就可以交替探测到经过样品的探测光束的强度与参考光束的光强度,然后将两束光强信号进行相除,就可以得到样品的透过率。它可以降低光源稳定性对光谱测试精度的影响。

测量的原则:入射光轴重合,出射光轴重合,难在后着。

商用的光谱仪都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如果操作测试不当,就会获得错误的光谱测试结果。主要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透射因素:

1、测量样品口径的影响

在测量中应保证仪器的测量光束全部穿过样品。

1)、在样品室的测量光路和参考光路中同时添加小孔光阑。

2)、只在样品池添加小孔光阑。

2、测量样品厚度的影响:

如果样品较厚,或倾斜入射时,影响较大。

倾斜入射注意两点:1.薄膜倾斜入射引起的偏振效应,2.倾斜入射引起的测试光束的平移效应。

3

楔形的测试样品使光束不能在光轴上成像而造成一个离轴光斑,落在光电传感器的另一位置或它的外面。在光学加工时采用自由公差,楔角可以达到10分,会造成明显的误差,采取措施:使用小孔光阑,既压缩光束的发散角。4、测量样品后表面的影响

要用白玻璃校正的原因。

5、光线的偏振效应

测合色棱镜:S光、P光

6、仪器的光谱分辨率

7、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吸收带影响

在近红外区域,二氧化碳的吸收带常常会干扰测试结果,以类金刚薄膜,它的光谱测试曲线会有尖锐的透射起伏。民用的不考虑。

薄膜反射率的测量:

反射率的测量比透射率要复杂和困难。原因:

1、不容易找到在很宽范围中具有100%反射率性能的长期稳定的参考样品。

2、在反射率测量中,由于反射光路的变化灵敏,有样品和无样品时,光斑在光

电探测器光敏面上的位置往往会变动,增加了很多误差。

3、各种薄膜元件对反射率测量的范围和精度都有不同的要求。

板材测量:小的板材它的位置影响特别大

棱镜测量:角度、形状、

单次反射法测试薄膜的反射率(奥林巴斯)

采用公焦显微镜的原理,样品的光斑较小,可以剔除其它表面的反射,不受

形状约束。

红外分光光度计确认方案

红外分光光度计确认方案 ****药业有限公司

确认报告确认名称:红外分光光度仪确认

红外分光光度计确认方案 ****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2.确认目的 3.确定范围 4.职责 5.人员组成 6.风险评估 7.确认方案内容 7.1设计确认及相关文件 7.2安装确认 7.3运行确认 7.4性能确认 8. 偏差处理 9.确认结果及评价 10.再确认周期

1.概述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是利用干涉调频的工作原理,根据干涉图和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获得光谱图;它能同时测量、记录来自光源所有谱元的信息,高效率地采集来自光源的辐射能量。检测器接收到的随光程差变化的信号强度便是光源所有谱元的贡献。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干涉图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按频率(波数)分布的物质的吸收光谱。由于具有多通道的优点,因有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辩率、检测灵敏度和较快的扫描速度,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及结构成分分析,是测量、研究分子振动、转动光谱的重要工具。 2. 确认目的 确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数据准确可靠,符合检验要求。 3. 确认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确认。 4. 职责 4.1质量控制部职责 负责起草确认方案、总结报告; 负责整个确认方案的实施,并做记录、总结报告; 负责该确认得出可靠的确认结论,适用于产品检验。 4.2质量保证部职责 做好过程监控,确保方案执行过程符合法规要求; 负责确认方案的审核; 负责确认实施的协调; 负责确认档案的管理。 5.人员组成 6.风险评估 6.1风险识别 6.1.1注意仪器是否稳定牢固,防止仪器不稳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GGX-5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1 GGX-5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1 仪器特点 原子吸收是指基态自由原子对光辐射能的共振吸收。通过测量自由原子对光辐射能的吸收程度而推断出样品中的某一元素的量大小,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分析测试仪器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主要由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信号检测放大输出系统及附属设备组成。下面先将仪器部分结构的性能和特点概述一下: (1) 元素灯, 光源稳定, 寿命较长,我站较常使用的铜、铅、镉、锰、铁、镍等元素灯, 使用五至六年后才更换(具体点灯时间没有统计) 。在使用期内光源是十分稳定的,当一旦出现光能量下降得利害且光源不稳时,需反接处理或更换元素灯。 (2) 原子化系统, 现在很多生产厂家采用石英玻璃喷雾器, 玻璃喷雾器具有耐腐蚀、干扰小的优点, 出厂前已将玻璃喷雾器出口的碰撞球的位置调节固定好, 无须使用者再调节球的位置。同时配有各种口径的毛细吸液管, 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提升量大小, 以调节最灵敏、最稳定的雾化率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3) GGX-5型, 由于生产厂吸取了国外同行的先进电子线路和技术, 仪器的数据输出相当稳定, 工作曲线线性、数据重复性和准确性等技术指标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部分使用同型号仪器的用户亦有同感。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开关机原则“先开后关, 后开先关”原则。如开机程序“电源→A 键→B 键→C 键”, 关机时必须是“C 键→B 键→A 键→电源”。气路必须先开空气压缩机, 待一定空气压力和流量后, 才能开乙炔气点火, 关机时必须关闭(切断) 乙炔气源后, 才关空气压缩机。如果开关机程序操作混乱, 极容易损伤或烧毁电气设备, 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GGX-5型采用了燃气安全阀系统, 该系统只有当仪器主机电源开通后, 空气压力和流量达到一定的条件下, 燃气阀门才能撞开, 这种装备为安全使用仪器加了一道非常实用有效的防线。开关机除了要严格按程序外, 还必须严格地、准确地将各功能键调到应处的位置。要

荧光分光光度计- 原理概要

分子荧光分析法 发光光谱:物质分子或原子吸收辐射被激发后,电子以无辐射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而产生的光谱称为荧光、磷光。 根据物质接受的辐射能量的大小及与辐射作用的质点不同,荧光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X射线荧光分析法 用X射线作光源,待测物质的原子受激发后在很短时间内(10-8 s)发射波长在X 射线范围内的荧光。 2. 原子荧光分析法: 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吸收辐射激发后,在很短的时间内(10-8 s),部分将发生辐射跃迁至基态,这种二次辐射即为荧光,根据其波长可进行定性,根据谱线强度进行定量。 荧光的波长如与激发光相同,称为共振荧光。 荧光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称为stokes荧光;若短,称为反stokes荧光。 3. 分子荧光分析法: 有些物质的多原子分子,在用紫外、可见光(或红外光)照射时,也能发射波长在紫外、可见(红外)区荧光,根据其波长及强度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就是通常的(分子)荧光分析法。

基本原理 一. 分子荧光的发生过程 (一)分子的激发态——单线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0,其多重性M=2S+1=1 (M 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是抗(反)磁性的,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 称“单线态”; 图1 单线基态(A)、单线激发态(B)和三线激发态(C) 当基态分子的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通常它的自旋方向不改变,即?S=0,则激发态仍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1:S=1/2+1/2=1 其多重性:M=2S+1=3 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 “三线激发态” 比“单线激发态” 能量稍低。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是禁阻的,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单线态过程的10-6~10-7。(二)分子去活化过程及荧光的发生: (一个分子的外层电子能级包括S0(基态)和各激发态S1,S2,…..,T1…..,每个电子能级又包括一系列能量非常接近的振动能级)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可通过不同途径释放多余的能量(辐射或非辐射跃迁)回到激态,这个过程称为“去活化过程”,这些途径为: 1. 振动弛豫:在溶液中,处于激发态的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发生碰撞,把一部分能

冷却系的维护与保养

冷却系的维护与保养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保护 实习指导教师:闫英 一、引言: 如果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 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二、冷却系统的作用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带走发动机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发动机维持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发动机冷却的方式可分为风冷式发动机及水冷式发动机,水冷式发动机是靠发动机冷却水在中循环来冷却。 三、冷却系统的组成 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

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散热器又分为横流式和垂直流动两种。 发动机是由冷却液的循环来实现的,强制冷却液循环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轴皮带带动,推动冷却液在整个系统内循环。一般冷却液对发动机的冷却,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随时调节。当发动机温度低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本身内部做小循环,当发动机温度高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散热器之间做大循环。实现冷却液做不同循环的控制部件是节温器。可以将节温器看作一个阀门,其原理是利用可随温度伸缩的材料(石蜡或乙醚之类的材料)做开关阀门,当水温高时材料膨胀顶开阀门,冷却液进行大循环,当水温低时材料收缩关闭阀门,冷却液小循环。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冷却能力,在散热器后面安装风扇强制通风。以前的轿车散热器风扇是由曲轴皮带直接带动的,发动机启动它就要转,不能视发动机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调节散热器的冷却力,要在散热器上装上活动百页窗以控制风

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

演示性试验 实验二十六 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 氢化可的松与醋酸氢化可的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利用红外光谱鉴别药物的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 FI 型光栅红外分光光度计 玛瑙乳钵 2.试药 溴化钾 三、实验原理 1.氢化可的松: 分子中三个羟基的存在,形成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使羟基的谱带变宽向低波数移动,V OH 约为3400cm ﹣1,C 20酮的Vc=o 为1715cm ﹣1,△4-3-酮的Vc=o 为1645cm –1,原因是与羟基形成氢 键、与双键共轭,故向低波数移动;Vc=o 为1620cm –1,由于C 3酮基形成氢键向低波数移动时,1620cm –1峰表现为肩峰:Vc=o1140~1000cm –1。 2.醋酸氢化可的松: 酯链羟基,因诱导效应,降低了羟基的极性,增强了双键成分因而增强了键力,使Vc=o 为1750cm –1;C 20酮基的位置在1710cm –1,△4-3-酮的Vc=o 为1635cm ﹣1;Vc-o-c1240cm ﹣1和1060cm ﹣1 是酯类的红外光谱特征。 四、实验内容: 取干燥供试品 1~2mg 与200mg 溴化钾(干燥并过 200目筛)粉末,在玛瑙乳钵中研磨均匀,将样粉适量置压片模具中,均匀覆盖模底,装置模具,联接真空系统,抽气5分钟(除去混于粉末中的湿气及空气,)然后,边抽气边加压至8吨维持5分钟,去除真空,取下模具,去除透明的供试品溴化钾片,置于样品框中,将样品框置于红外分光光度仪的光路中,空白置于参比光路,选择适当的增益、狭缝、程序及扫描时间,扫描区间为4000cm ﹣1~400cm ﹣1,得红外光谱曲线。 五、注意事项 1.供试品的纯度必须符合要求。 2.研磨样品时,应在红外灯下小心操作。 3.实验用溴化钾必须干燥、纯度符合要求并且颗粒均匀。 4.某些供试品在固体状态测定时,可能因为同质多晶型,测得图谱与标准图谱不符,此时应 CH 3O

721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721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一、开机预热 仪器在使用前应预热30分钟。 二、波长调整 转动波长旋钮,并观察波长显示窗,调整至需要的测试波长。 注意事项:转动测试波长调100%T/0A后,以稳定5分钟后进行测试为好(符合行业标准及质监局检定规程要求)。 三、设置测试模式 按动“功能键”,便可切换测试模式。相应的测试模式循环如下:*开机默认的测试方式为吸光度方式 四、结果打印(721型无此功能) 在得到测试结果后按动“打印”键便可打印结果(需外接标准串行打印机)。 五、光源切换(适用于752、754、755B型) 因为仪器在紫外区和可见区使用不同的光源,所以需要波动光源切换杆来手动的切换光源。建议的光源切换波长为340nm,即200nm-339nm适应氘灯,340nm-1000nm使用卤素灯。 注意事项:如果光源选择不正确,或光源切换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仪器的稳定性。特殊测试要求除外。 六、比色皿配对性 仪器所附的比色皿是经过配对测试的,未经配对处理的比色皿将影响样品的测试精度。适应比色皿一套两只,供紫外光谱区使用,置入样品架时,两只石英比色皿上标记Q或箭头方向要一致。玻璃比色皿一套四只,供可见光谱区使用。 石英比色皿和玻璃比色皿不能混用,更不能和其他不经配对的比色皿混用。用手拿比色皿应握比色皿的磨砂表面,不应该接触比色皿的头光面,即透光面上不能有手印或溶液痕迹,待测溶液中不能有气泡、悬浮物,否则也将影响样品的测试精度。比色皿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清洗干净。 七、调T零(0%T) 1.在T模式时,将遮光体置入样品架(如图七所示),合上样品室盖,并拉动样品架拉杆使其进入光路。然后按动“调0%T”键,显示器上显示“00.0”或“-00.0”,便完成调T零,完成调T零后,取出遮光体。 注意事项:1.测试模式应在透射比(T)模式; 2.如果未置入遮光体合上样品室盖,并使其进入光路便无法完成调T零;

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维护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OP 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维护操作规程 1.0目的 本操作规程为正确使用及维护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提供指南。 2.0 范围 适用于化验室的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使用操作人员。 3.0 职责 确保化验室每个使用人员都能正确使用和维护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 4.0 规程指引 4.1 使用限制条件 4.1.1 仪器应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 4.1.2 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避免强烈的震动,避免阳光直射及直接吹风,远 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4.2 安全注意事项(无) 4.3 使用步骤与操作方法 4.3.1 插上电源,打开开关,打开试样室盖,按“A(吸光度)/T(透射比)/C(浓度)/F (斜率)”键,选择“T%”状态,选择测量所需波长,预热30分钟。 4.3.2 用参比液润洗比色皿(装样品的比色皿要用样品液润洗),装样到比色皿的3/4处(以 确保光路通过被测样品中心),用吸水纸吸干比色皿外部所沾的液体,将比色皿的光面对准光路放入比色皿架,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测样品装到其余的比色皿中并放入比色皿架中。 4.3.3保持在“T%”状态,将装有参比液的比色皿拉入光路,当关上试样室盖时,屏幕应显 示“100.0”,如否,按“OA/100%”键;打开试样室盖,屏幕应显示“000.0”,如否,按“0%”键,重复2-3次。 4.3.4 关上试样室盖,按“A/T/C/F”键,调到“Abs”状态,屏幕应显示“0.000”,如否, 按“OA/100%”键,打开试样室盖,再关上试样室盖,屏幕应继续保持显示“0.000”,重复2-3次。 4.3.5 拉动拉杆,将其余测试样品一一拉入光路,记下测量数值。 4.3.6测量完毕后,将比色皿清洗干净,擦干,放回盒子,关上开关,拔下电源,罩上防尘 罩。 4.4 使用注意事项 4.4.1 开关试样室盖及拉动拉杆时动作要轻缓。 4.4.2 使用比色皿时手指应拿磨砂玻璃面。 4.4.3 不要在仪器上方倾倒测试样品,以免样品污染仪器表面,损坏仪器。 4.4.4 一定要将比色皿外部所沾样品擦干净,才能放进比色皿架进行测定。 4.4.5 每次调整波长后,应重新调零,调百。 4.4.6 仪器工作数月或搬动后,要检查波长准确度,以确保仪器的使用和测定精度。 4.5 日常维护与保养 4.5.1 为确保仪器稳定工作,电源电压一定要稳定。 4.5.2 为了避免仪器积灰和沾污,在停止工作的时间里,用防尘罩罩住仪器,同时在罩子内 放置数袋防潮剂,以免灯室受潮、反射镜镜面发霉或沾污,影响仪器日后的工作。4.5.3 每次测定结束后都要用蒸馏水将比色皿清洗干净。

分光光度计说明

722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1.仪器的主要用途 722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在近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对样品物质作定性和定量的的分析。仪器可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部门,是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之一 2.仪器的工作环境 2.1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 2.2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且避免强烈的震动或持续的震动。 2.3 室内照明不宜太强,且避免直射日光的照射。 2.4 电扇不宜直接向仪器吹向,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2.5 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2.6供给仪器的电源电压为AC220V±22V,频率为50Hz±1Hz,并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推荐使用交流稳压电源,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功率为1000W以上的电子交流稳压器或交流恒压稳压器。 2.7 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气体的场所使7 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 蚀气体的场所使用。 3 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3.1 光学系统:单束光、衍射光栅。 3.2 波长范围:330nm~800nm。 3.3 光源:钨卤素灯12V30W。 3.4 接收元件:光电池。 3.5 波长准确度:≤±2nm。

3.6 波长重复性:1nm。 3.7 光谱带宽:<6nm。 3.8 杂散光:0.7%τ(在360nm处)。 3.9 透射比测量范围:0.0%τ~100.0%τ。 3.10 吸光度测量范围:0.000A~1.999A。 3.11 浓度直读范围:0000~1999。 3.12 透射比准确度:±1.0%τ。 3.13 透射比重复性:0.5%τ。 3.14 噪声:≤0.3%τ。 3.15 稳定性:亮电流≤0.5%τ/3min, 暗电流≤0.2%τ/3min。 3.16 电源:AC220V±22V,50Hz±1Hz。 3.17 外型尺寸:570mm×400mm×260mm。 3.18 净杂散光测量范围:18 净重:22kg。 4.仪器的工作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了对光的吸收效应,物 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比耳定律。 τ=I/I0 logI0/I=KCL A=KCL

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

722可见分光光度计 使 用 说 明 书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设计原理与主要用途 2 第二章仪器的工作环境 2 第三章仪器的安装 3 第四章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3 第五章仪器视图与构件名称 3 第六章仪器使用操作说明 4 第七章仪器的应用问题解决方案11 附录A 仪器验收13

第一章 设计原理与主要用途 一、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吸收的效 应,而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物质都具有其 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光的能量就 会被不同程度的吸收,光能量被吸收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 比例关系,即符合比耳定律。 0I I T = abc T I I A ===1lg lg 0 其中:T —透射比 A —吸光度 I 0—入射光强度 a —吸收系数 I —透射光强度 b —溶液的光程长度 c —溶液的浓度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吸收系数a 与光程长度b 不变时,吸光度与溶液 浓度成正比。本仪器正是依据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二、用途 本仪器可供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进行科研或供化学工 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冶金工业、临床生化、环境保护部门进 行各种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二章 仪器的工作环境 一、仪器的运输和存储 本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防雨淋、曝晒及剧烈冲击。 本仪器存储时应包装完好的存储于有遮蔽的仓库内,周围无酸性气 体、碱及其它有害物质。仓库的环境温度在-25℃~40℃之间,相对 湿度不大于85%。 二、仪器的使用环境 避开阳光直射的场所和有较大气流流动的场所。 请不要安放在有腐蚀性气体及灰尘多的场所。 应避开有强烈振动和持续振动的场所。 应远离发出磁场、电场和高频电磁波的电气装置。 仪器应放在可载重的稳定水平台面上,仪器背部距墙壁至少15cm 以 上,以保持有效的通风散热。 避开高温高湿环境 使用温度: 室温 5℃~40℃

分光光度计的检验和维护

分光光度计的检验和维护 (一)分光光度计的检验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光光度计都应该定期进行检定。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各类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坚定规程。我们在验收仪器时应按照仪器说明书及检验合同进行验收。检定规程规定,检定周期为半年,两次检定合格的仪器检定周期可延长至一年。下面简单介绍分光光度计的检验方法。 1.波长的准确度 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之差。可以用汞灯较强光谱线253.65、296.73、313.16、365.02、404.66、435.83、546.07nm或氢灯(486.13)、氘灯486.00nm 的谱线来检验。 稀土玻璃如镨钕玻璃、钬玻璃在相当宽的波长范围内有特征吸收峰。由仪器生产厂作为附件提供。镨钕滤光片的吸收峰为528.7nm和807.7 nm 。 如果经检验仪器的波长准确度不合格,应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调整。 2.稳定度 在光电管不受光的条件下,用零点调节器将仪器调至零点,观察3min,读取透射比(透过率)的变化,即为零点稳定度。 在光谱范围两端向中间靠10nm处,例如721型仪器的370nm和790nm处,调整零点后,打开光门,使光电管受光,调节透过率为95%(数显仪器调至100%)处,观察3min读取透过率的变化,即为光电流稳定度。 3.投射比正确度 投射比的校正的方法中有中性玻璃滤光片法(可见光区)和标准溶液法。 经常使用的使标准溶液法,具体操作为:配置质量分数0.06000/1000(即1000g溶液中含K2Cr2O70.06000g)的K2Cr2O7的0.001mol/LHClO4的标准溶液。以0.001mol/LHClO4为参比,以1cm的石英吸收池分别在235、257、313、350nm波长处测定透射比,与表13-4所列标准溶液的标准值比较,根据仪器级别其差值应在0.8%-2.5%之内。 溶液的透射比 表13-4质量分数0.06000/1000 K 4.杂散光 不属于单色器给定波长,由于反射或散射等射到检测器的光称为杂散光。杂散光的检验是在较短波长下,测定某透过溶液的投射比。根据仪器的级别不同,有的T>0.001%,有的到 T<0.6%。 光栅式仪器用1cm配套合格的吸收池,在380nm处,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50.0g/L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透射比(透射信号和入射信号之比),即为仪器在相应波长处的杂散光。 5.吸收池的配套性 在定量工作中,尤其是在紫外光波长测定时,需要对吸收池作校准及配对工作,以消除吸收池的误差。 配套性检验方法是:石英吸收池在220nm处,装蒸馏水;在350nm处,装K2Cr2O7的0.001mol/L HClO4溶液。玻璃吸收池在600nm处,装蒸馏水;在400nm处,装K2Cr2O7溶液(配法同上);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调节T为100.0%测定其它各池的透射比。透射比之差小于0.5%的池可配对成一套。

冷却塔日常维护和保养

冷却塔系统日常维护与保养 一.冷却塔的工作原理 该设备是一种机力通风型冷却塔,其工作原理是把所需冷却处理的水压到冷却塔塔上部,再通过配水系统均匀地喷洒于填料上,热水从填料上部落下,同时不饱和空气从塔下部上升,在填料间隙的流动中,热水与不饱和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空气把热量向上传递,变成热空气,再由风机抽出塔外,从而达到水温降低的效果。 二.冷却塔运行规程 2.1冷却塔运行前准备 2.1.1清扫现场,保证塔内、塔上无零星杂物。 2.1.2复验各部件安装位臵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各紧固件有否松动。 2.1.3检查电动机绝缘电阻,以免电机运转时烧坏。 2.1.4冷却塔运行前必须清理管道内杂质,以免堵塞布水器上出水孔,造成配水不均匀。 2.1.5检查风机叶片处的叶尖与风筒壁间隙,保证叶尖与风筒壁间隙在252 mm之间,达不到上述要求应于调整。 2.2循环水系统试运行 2.2.1逐步打开进水总管闸,通过阀门将水量调至额定值。 2.2.2冷却塔采用旋转布水器,应观察布水器旋转情况,布水器应运转平稳,布水均匀,如有异常情况,按常见故障及排除的规定排除。 2.2.3冷却塔出水应保证畅通。 2.2.4检查冷却塔塔体有否渗漏,如有渗漏应及时密封。 2.3风机系统试运行 2.3.1清扫现场 2.3.2复验各部件安装位臵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各紧固件连接件有否松动。 2.3.3检查叶片安装角是否正确、一致,各叶片水平位臵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3.4检查叶轮、叶片安装紧固螺栓是否牢固,轴端止动保险是否安全可靠。 2.3.5检查电机绝缘电阻是否达到标准。 2.3.6手工转动风机叶轮,整机运转应轻重均匀。 2.3.7点动电机,检查叶片旋转方向是否正确,本公司叶片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2.3.8连续运转1小时,测定,记录电机电流值、电压值、振动值,检查减速机是否有不正常响声等其它异常现象。 2.3.9观察塔体震动状况 2.3.10如上述2.8条不在设计范围内,则关闭风机,调整叶片安装角直到符合要求。 2.3.11连续运行4小时停机后: 2.3.11.1复验各部件的位臵有否走动。 2.3.11.2检查各连接件,紧固件有否松动。 2.3.11.3检查各密封部件是否漏油。 2.3.11.4检查电机、减速机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可见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

723可见分光光度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 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是采用单片微机控制的普及型智能化仪器。仪器能在近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对样品物质作定性和定量分析,仪器波长精度高,读数稳定,具有自动调整“100”、调整“0”、四孔校正、自动扫描、自动绘图、打印及浓度计算等功能,广泛用于医学临床、无机分析、酶分析、药品检验、三废检测、环境保护、金属分析等等。 笔者是一名从事仪器维修的工程师,通过近十年来对723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应用和实际维修,了解和总结了一些该型仪器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技巧,在此列举一二。 故障一:仪器开机显示波长为320.0后,不进行波长扫描,而是显示Errl 原因分析:仪器显示Errl表示仪器在能量检测过程中检测到的能量过低或能量检测不到。可能的原因有: 1. 试样槽位置没有准确定位,挡住了部分或全部单色光; 2. 反射镜灰尘太多或发生霉变,导致反射光光强太弱; 3. 钨卤灯不亮或亮度不足; 4. 单色器能量低或光电管端部能量低,灵敏度差,输出信号小; 5. 前置放大电源正负15伏电压或前置放大电路本身故障。 故障解决程序:对于1、2两种情况,一般凭视觉即可看出,重新对试样槽定位、清扫反射镜即可排除故障。而对于其它三种可能,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排除: 1. 检查滤光片和光路,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2. 检查灯电源是否在10.5至11.0伏之间,不正常调整到正常值,如果钨卤灯不亮则更换钨卤灯; 3. 检查前置放大电源正负15伏电压是否正常, 不正常则予以维修 (一般情况下3DD15容易损坏)。 4. 在开机显示320.0时检查前置放大CA3140的输出信号,若信号大于25毫伏则表明前置放大电路故障,维修或更换; 若信号小于25毫伏则表明: (1) 单色器能量低,重新调整。 (2)光电管端部能量低,更换光电管。 注意事项:在更换钨卤灯时: 1. 必须在关掉电源待整机冷却后进行;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UV2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打开仪器电源。 2.打开电脑,点击UV Analyst 进入光谱分析软件。 3.软件将自动搜索仪器端口,点击“联机”,软件与仪器联机成功。 二、选择测试模式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测试模式。仪器提供的测试模式有“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定点测量”“定量测量”“核酸测量”和“蛋白质测量” 【波长扫描】主要用以检测样品对一定范围波长光的吸收情况,以便对样品进行定性测量。 1.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波长扫描”即可进入波长扫描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比及检测光路同时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 4. 点击“基线测量”以扣除空白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扫描”。以完成样品波长扫描检测。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谱图。 注意:在“基线测量”中所选择的基线必须与参数设置中基线一致! 【时间扫描】是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光度(或透过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情况。主要用以检测样品的稳定性或进行化学动力学研究。 1. 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定量测量”即可进入定量测量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比及检测光路同时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 4. 点击“基线测量”以后扣除样品空白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扫描”。以完成样品波长扫描检测。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谱图。 【定点测量】是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中的吸光度(或透过率)。 1. 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定量测量”即可进入定量测量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比及检测光路同时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 4. 点击“自动校零”,以扣除该波长中空白溶液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测量”,以完成样品的吸光度(或透过率)的测量。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测量结果。 【定量测量】可通过检测标准样品或输入特定的系数建立标准曲线后测量样品的浓度值。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素钠的含量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素钠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素钠的分析原理。 2.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术和测定荧光素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荧光分析法,是以溶液中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常温下,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一定的紫外可见光的辐射能成为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至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发出比吸收光波长长的光而产生荧光。 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I F 与物质的浓度c 有以下的关系: 当实验条件一定时,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这是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三、仪器及试剂 1.仪器 960荧光分光光度计; LC-UV 紫外检测器; 微量进样器 2.试剂 ① 二氯荧光素(分析纯); ② 荧光素钠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0.05g 二氯荧光素标样,配制成2500ml 溶液,则此溶液浓度为0.05μm/mL ,分别移取此溶液2.0ml 、4.0ml 、6.0ml 、8.0ml ,于25ml 容量瓶中,bc I I F εφ0303.2=Kc I F =

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待测定各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 2.荧光强度测定 (1)荧光光度计操作 开启220V稳压电源至220V; 打开主机电源开关。 检查氙灯电是否开启。 (2)二氯荧光素发光谱的绘制,参数设置如下: ①设定纵坐标 ②设定灵敏度; ③设定扫描速度; ④发射波长EMISSION Wavelength 250.0 nm; ⑤激发波长范围200-350 nm; ⑥将某一浓度的二氯荧光素标液置于试样池中; ⑦扫描得到激发光谱。 (3)标准溶液及样品的测定,参数设置如下: ①设定纵坐标 ②设定灵敏度; ③设定扫描速度; ④设定激发波长EXCITION Wavelength 496.0nm(从激发光谱曲线中)得到; ⑤发射波长范围EMISSION Wavelength 518nm; ⑥将1号标准溶液放入试样池中; ⑦扫描得到荧光光谱。 仪器开始扫描,得到1号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其余4各标准溶液和样品液只要重复上述⑥⑦操作,就可以分别得到它们的荧光光谱。按各标液的荧光强度做出I-C工作曲线。 五、数据记录及计算 1.列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1 范围 适用于UV1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维护保养。 2 引用标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手册》 3 职责 QC使用人:负责按本规程进行操作。 4 内容 4.1 接通电源 打开仪器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屏将进入初始化前的任务选项界面。仪器上电后,进入下图所示的界面。

等流程。仪器的设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一般情况下,仪器上电后应首先进行仪器的基本参数设置,然后仪器按当前的设置进行自检。若测试条件不变,一般情况下可直接点击“自检”键,进入自检过程。但若用户更改了样池类型设置、语言设置,则必须在设置完成后按“C”键退出,然后切断仪器电源、重新上电启动、自检。自检过程大约需要6分钟。 若自检过程中出现“氘灯波长定位错误”,可按“C”键退出错误提示,将钬玻璃标准块插入2号样池,然后进行仪器波长校正。若样池设置为单样池,在校正过程中根据屏幕提示将钬玻璃标准块插入单样池。 自检通过后,仪器进入测试状态,主菜单如下图所示。点击菜单序列号对应的数码键,或使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使光标移动到相应的功能选项上,然后按ENTER键即可进入所选的功能;按C键可返回上一级目录.

主菜单中功能选项共有六项: ◎光度测量:在此功能下,可进行吸光度或透过率的测量。 ◎定量测量:包括单标样分析法、工作曲线法。 ◎光谱扫描:可进行光谱扫描,并具备相当强的的谱图分析功能。 ◎动力学测量:可进行时间扫描,并具备一定的谱图分析功能。 ◎附加功能:包含一些常用的特殊检测流程,比如DNA的检测、水质总氮的测定。 ◎历史数据库:在此功能下,可查阅或打印仪器内部存储的以往分析数据或谱图。 ◎参数设置:在此功能下,重新设置仪器参数,包括带宽、换灯点、日期时间、样池类型、界面语言等。 若用户需要重新进行仪器参数设置、自检、校正等操作,可点击主菜单左下角的“返回”功能键,进入开始界面。 4.2 定量测量 在主菜单界面上点击1号键、或使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将光标移动到定量测量功能选项上,随后按ENTER键便可进入如下图所示的定量测量主菜单。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摘要: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关键字:工作原理结构应用展望 工作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又因为许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峰,所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物质分别进行测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基于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结构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其应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850nm 的可见光区。主要由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示器等部件组成。目前, 国际上一般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将其分为单光束、准双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四类。

主要应用 在水和废水监测中的应用,对于一个水系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一般包括水相(溶液本身)、固相(悬浮物、底质)、生物相(水生生物)。在水质的常规监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水和废水的成分复杂多变,待测物的浓度和干扰物的浓度差别很大,在具体分析时必须选择好分析方法。 在农产品和食品分析中可用于检测的组分或成分有蛋白质、赖氨酸、葡萄糖、维生素C、硝酸盐、亚硝酸盐、砷、汞等; 在植物生化分析中可用于检测叶绿素、全氮和酶的活力等; 在饲料分析中可用于检测烟酸、棉酚、磷化氢和甲酯等。 技术展望和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紫外/可见分光技术变化不大,始终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然而,随着光学设计、电子技术和软件的进步,使得仪器的复杂性降低,可靠性和分析效能提高,这些都说明传统仪器也在不断发展。高端系统如紫外/可见/近红外仪器采用了多个检测器,可对大体积样品、固体样品进行分析,可快速扫描,配有多个探头和其他附件。现在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的是:在紫外/可见范围内的低成本光学检测,这一点将在国土安全、生物技术、医药、航空、环保和工业控制等领域为厂家带来新的商机。

(完整版)冷却塔维护保养方案

冷却塔维护保养方案 冷却塔的运行保养阶段 在冷却塔的使用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维护及保养。停机后的清洗保养,开机前的检查调试,正式开机运行中的巡视检查。 (一)冷却塔停机后的清洗、保养 1、散水系统 ①检查冷却塔主水管、分水管、喷头有无破损松动,及时时行修补、固定。彻底清除布水管及喷头内部的污物,以保证水管畅通,喷头布水均匀。 ②彻底冲洗冷却塔水盘及出水过滤网罩,避免水垢污物积存堵塞管道。清洗完毕应打开泄水 阀门,放尽水盘内积水,以免冻坏。 ③检查水盘、塔脚是否漏水,如有漏点,及时补胶。 2、散热系统 ①清洗冷却塔所有换热材(填料),彻底清除掉热材表面、孔间的水垢污物,保证换热材的洁净。拆装换热材时行修补更换。装填时注意布放紧密,不留间隙。 ②清洗挡水帘、消音毯,去除污物。对破损处进行修补更换。挡水帘码放时要求紧密,防止漂水。将冷却塔充水,检查是否漏水(特别是塔体连接处),若漏则更换密封件。 3、传动系统

①电机:检查电机的接线端子是否完好,电机转动是否正常,电机接丝盒作密封,电机轴承加油润滑,电机外壳重新喷漆。长期停机,建议业主每个月至少运转电机3 个小时,保持电机线圈干燥,并润滑轴承表面。 ②减速器:检查减速器转动是否正常,如有异声,立即更换减速机轴承。 ③皮带、皮带轮:调节顶丝,松开皮带,延长皮带使用寿命。检查皮带有无破损、裂纹,必要时建议业主更换新皮带。校核皮带轮,马达架水平度,紧固松动螺栓,有锈蚀螺栓予以更换。 ④风扇:清洗扇叶表面污物,检查扇叶角度,扇叶与风胴间隙,并进行调整。 4、塔体外观 ①对风胴、塔、入风导板进行彻底清洗,保证外观清洁美观。 ②重新紧固各部位螺栓,并更换生锈螺栓。 ③检查塔体外观有无破损、裂纹,及时予以修补。 ④检查塔体壁板立缝处是否严密,必要时重新刷胶修补。 5、冷却塔附件 ①检查自动补水装置--浮球有无损坏、工作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更换。 ②对冷却塔铁件螺栓重新紧固、更换生锈螺栓,对锈蚀铁件新刷漆。 ③检查进、出水管,补水管的塔体法兰盘有无破损、漏水、冷却塔清洗保养完毕,建议业主用彩条围挡布将冷却塔风胴包裹密封,以防杂物进入冷却塔内部 (二)冷却塔开机前的检查、调式

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

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一、测量原理 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理论依据是伯郎—比耳定律:当容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和激发下,产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但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所以根据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定浓度范围的稀有色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A 与溶液的浓度c(g/l)或液层厚度b(cm)成正比。其定律表达式A=abc (a是比例系数)。当c的单位为mol/l时,比例系数用ε表示,则A=εbc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mol-1·cm-1它是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 T(透光率)=I/I0 A(吸光度)= -lgT 或A=K·C·L(比色皿的厚度) 测定时,入射光I, 吸光系数和溶液的光径长度不变时,透过光是根据溶液的浓度而变化的,即“K”为常数。比色皿厚度一定,“L”、“I0”也一定。只要测出A即可算出“C”。 《分光光度计的表头上,一行是透光率,一行是吸光度。》 二、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将灵敏度旋钮调至“1”档(信号放大倍率最小)。 2、开启电源,指示灯亮,选择开关置于“T”,波长调至到测试用波长。仪器预热20分钟。 3、打开试样室(光门自动关闭),调节透光率零点旋钮,使数字显示

为000.0。(调节100%T旋钮),盖上试样室盖,将比色皿 架处于蒸馏水校正位置,使光电管受光,调节透光率100%旋钮使数字显示100.0。如显示不到100.0,则可适当增加微电流放大的倍数。(增加灵敏度 的档数同时应重复(3)调节仪器透光率的“0”位)但尽量使倍率置于低档使用。这样仪器会有更高的稳定性。 4、预热后,按(3)连续几次调整透光率的“0”位和“100%”的位置,待稳定后仪器可进行测定工作。 三、吸光度“A”的测量 将选择开关置于A 。调节吸光度调零旋钮,使得数字显示为零,然后将被测样品移入光路,显示值即为被测样品的吸光度值。 四、浓度c的测量 将选择开关由“A”旋至“C”将已标定浓度的样品放入光路,调节浓度旋钮,使得数字显示为标定值,将被测样品放入光路即可读出被测样品的浓度值。 注意事项: 1、测量完毕,速将暗盒盖打开,关闭电源开关,将灵敏度旋钮调至最低档,取出比色皿,将装有硅胶的干燥剂袋放入暗盒内,关上盖子,将比色皿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洗净后放回比色皿盒内。 2、每台仪器所配套的比色皿不可与其它仪器上的表面皿单个调换。

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

第一章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 1.1概述 1.1.1 基本原理 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放出,从而产生荧光。 不同物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其激发态能级的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荧光上表现为各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因此可以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不同来定性地进行物质的鉴定。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 1.1.2 基本结构 图1 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1)光源:为高压汞蒸气灯或氙弧灯,后者能发射出强度较大的连续光谱,且在300nm~400nm 范围内强度几乎相等,故较常用。 (2)激发单色器:置于光源和样品室之间的为激发单色器或第一单色器,筛选出特定的激发光谱。 (3)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室和检测器之间的为发射单色器或第二单色器,常采用光栅为单色器。筛选出特定的发射光谱。

(4)样品室:通常由石英池(液体样品用)或固体样品架(粉末或片状样品)组成。测量液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直角安排;测量固体时,光源与检测器成锐角安排。(5)检测器:一般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可将光信号放大并转为电信号。 1.1.3 仪器操作规程 1.1.3.1 开机 a. 确认所测试样液体或固体,选择相应的附件。 b. 先开启仪器主机电源,预热半小时后启动电脑程序RF-5301PC,仪器自检通过后,即可正常使用。 1.1.3.2 测样 (1)spectrum模式 a. 在“Acquire Mode”中选择“Spectrum”模式。 ?对于做荧光光谱的样品,“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Spectrum Type”中选择Emission;给定EX波长;给定EM的扫描范围(最大范围220nm—900nm);设定扫描速度;扫描间隔;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对于做激发光谱的样品,“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Spectrum Type”中选择Excitation;给定EM波长;给定EX的扫描范围(最大范围220nm—900nm);设定扫描速度;扫描间隔;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b. 在样品池中放入待测的溶液,点击“Start”,即可开始扫描。 c. 扫描结束后,系统提示保存文件。可在“Presentation”中选择“Graf” “Radar” “Both Axes Ctrl+R”来调整显示结果范围;在“Manipulate” 中选择“Peak Pick”来标出峰位,最后在“Channel”中进行通道设定。 d. 述操作步骤对固体样品同样适用。 (2)Quantitative模式 a. 在“Acquire Mode”中选择“Quantitative”模式。 b. “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 Method 选择“Multi Point Working Curve” ;“Order of Curve” 中选择“1st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