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山东日照莒县旅游景点

山东日照莒县旅游景点

山东日照莒县旅游景点
山东日照莒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金山岛:位于莒县辖区内的金山岛是一个美丽的海岛,有着清澈的海水和绵延的海滩,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可以享受海滩浴场和海上运动。

2. 莒县古城:莒县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建筑风貌和寻找历史痕迹。

3. 招贤桥:招贤桥是莒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横跨河流的古桥。

这座桥建于明代,以雄伟壮观的桥身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美妙的风景。

4. 文昌阁:文昌阁是一个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也是莒县的文化重要场所之一。

寺庙建筑华丽,内部供奉精美,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信仰的好地方。

5. 董家大院:董家大院是莒县一处古老的民居建筑群,由明代至清代建造。

这个大院拥有精美的园林和宏伟的建筑,是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好地方。

总之,莒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除了以上提到的景点,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等待着您的探索。

一山一文化,一莒一春秋

一山一文化,一莒一春秋

一山一文化,一莒一春秋摘要: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这是莒县独特的地理标志。

莒县,一座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千年古都,孕育出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独特的文明。

一山一文化,一莒一春秋,“一山”便是“浮来山”,”一文化”便是”莒文化”,”一莒一春秋”说的便是“莒国古城”,这是对莒县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的精炼描绘。

关键词:莒;古城;银杏;文字一、莒县(一)莒县的由来莒县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

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

莒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莒县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古城。

(二)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字的莒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

早在春秋时期,因“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避难于莒,留下“勿忘在莒”典故;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定居于浮来山定林寺内,创下了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寺内另一闻名天下的是一棵有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至今仍然生机怏然,仿佛莒文化的文脉绵延不绝。

在近些年,莒文化的继承与开发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原址重建的莒国古城已经开门接纳四方游客,去感受莒县几千年久经不衰的历史文化印记。

二、莒县的风貌特征莒县四面环山,中间为丘陵、平原、洼地。

地势南高北低,四面环山,中间丘陵、平原,洼地交接,植被面积广泛,有郯庐断裂带经过。

山环水绕,莒县城区环绕护城河,周边有沭河、柳青河。

莒国古城坐落在沭河西岸,东、西、北三面环水,形成了“山环水绕、城居河中”的独特风貌。

古城内保存大量的明清建筑,如寺庙、城墙、民居等,呈现出鲜活的古代建筑风格三、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一)莒国古城春秋时期,莒国古城成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第一大城,近3000年间经历不断营建修葺,形成大量古迹遗址、建筑景观,地上地下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悠久灿烂的莒文化的载体,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广阔的旅游开发价值。

莒县旅游景点大全

莒县旅游景点大全

莒县旅游景点大全
莒县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莒县的一些著名景点:
1. 莒县古城:莒县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城市的风貌。

2. 唐招提寺:该寺建于唐代,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许多古建筑和历代文物。

3. 莒县博物馆:馆内展示了莒县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物、古代书画作品等。

4. 高家大院: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大院落,由多个庭院和建筑组成,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5. 莒县大峡谷:这是一处自然风景区,有着壮丽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植被,是徒步、野营、摄影等户外活动的好地方。

6. 九龙山:这是一座佛教胜地,山上有众多的寺庙和碑刻,是信众们朝觐的地方。

7. 刘公岛:这是莒县的著名海岛,岛上有美丽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还可以进行水上活动如浮潜、海钓等。

8. 龟山岛:这是莒县最大的海岛,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海滩,是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以上是莒县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文化,适合游客们进行观光和旅游。

周姑戏:文化传承的净土

周姑戏:文化传承的净土

周姑戏:文化传承的净土周姑戏,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戏种,没有震天响地的曲乐,缺少轰轰烈烈的情节,却以最质朴和本真的一面经受住历史的淘洗而留存。

一出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饱眼福、过耳瘾,还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最近一些时日,时常发呆,旧日的一些片段也悄然溜出时光的木匣,脑子里想着儿时常听的“周姑子”戏,于是,一杯茶,一份情怀,一段穿越记忆的诉说,娓娓而来。

周姑戏,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盘凳子”。

山东其他一些地方戏曲,比如南路的柳琴、东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戏都与周姑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色彩浓艳的服饰、转着弯的唱调和演员两颊开出的艳丽“桃花”――这是封存在儿时记忆中的“周姑子”戏。

以前的周姑子戏,很少在固定的舞台和场所演出,隔三差五的在乡镇的街道旁摆开阵仗,随性得很。

围观的人们自觉地围成半圆的形状,坐在地上的、站在石头上的、踮着脚的……臂膊相接。

卖瓜子的喊叫声、妇女们爽朗的笑声、孩子们的哭闹声和着戏里哭着的唱腔混杂糅合,热闹了整片空气。

当时住在小镇上的我,放学后约着三三两两的同学挤进人群,最长听的便是那出争夺父母财产的戏,两个人拽着一个金黄色的枕头夺来抢去,煞是热闹,引来人群里一阵哄笑;最后枕头被扯碎,里面一封意味深长的遗书化解了两人的冰山,众人便又跟着潸然泪下。

于是,儿时的我便知道:周姑戏里藏着故事呢!长大后更懂得,这故事,叫人生。

如今的周姑戏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在里面,不单单演老百姓喜欢的传统戏,也唱老百姓爱听的现代剧。

周姑戏独特的唱腔板式、演唱风格、表演形式和贴近生活的演出内容,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所到之处无不拍手欢迎、蜂拥而至。

周姑戏的表演主要用本地的方言,所演之戏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不乏诙谐幽默、粗犷朴实的表达。

戏里的角儿们唱着,戏外的人们看着,他们看到的,是属于他们的真真实实的生活。

周姑戏的伴奏和唱腔都极其简单,主要用月琴伴奏,配以二胡、扬琴或者京胡等乐器。

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用于旦角;宫调式明快刚劲,用于生行。

方寸间的阴阳美——浅析莒县过门笺的装饰特征

方寸间的阴阳美——浅析莒县过门笺的装饰特征

方寸间的阴阳美——浅析莒县过门笺的装饰特征□郑奕摘要:莒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独特的地域风情积淀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剪纸艺术。

莒县过门笺就是莒县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该文从过门笺的造型特点及其在莒县独特地域环境下形成的特色两个角度出发,总结莒县过门笺独一无二的装饰艺术特点。

关键词:莒县过门笺民俗文化装饰过门笺是节庆时令门楣的吉祥装饰物。

根据古时文献记载,学界通常认为过门笺是由古代的幡胜演变而来:“过门笺状如小幡,纹饰类如人胜。

”⑴早在汉晋时期,人们就有立春之日用幡表达迎春勤耕的期望。

唐宋时期,人们在除夕将幡悬于门前,用作岁时纳吉之物。

明清时期,幡演变为过门笺,与现有式样相差无几,并一直延续至今。

千百年来,过门笺始终诠释着“避灾驱邪,纳福求祥”的内涵,也载满了“迎春除旧,祝福寓吉”的美好愿望。

山东多有“贴对联、挂门笺”的春节习俗,爆竹声中,五彩缤纷的过门笺与春联、年画交相辉映,与万物凋零、色彩单调的自然环境和肃杀凛冽的冬日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是一种巧妙、大胆、热烈的装饰设计。

一'莒县过门笺的概况莒县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西北部,是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齐鲁三大文化之一的“莒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当地也是农耕经济与海洋经济交织并行的古老土地。

地域的独特特征使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底蕴丰厚、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

从民俗的角度看,“要了解民间剪纸首先要了解民活动的现场,才能把握民间剪纸的生命所在,不然也就只能隔岸观火,看到的最多不过是耀眼的光亮”2。

因此,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才能真正探索过门笺的装饰特征和艺术特色。

从历史溯源看,莒县张贴过门笺的风俗最晚可追溯至明代。

春节期间张贴过门笺的风俗遍布莒县全境,家家户户遵循,且代代相传,这一习俗在史志中无文字资料记载,但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的壁画中即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

莒城西南隅原有一湖,名曰“漏卮湖”。

朝元宫位于漏卮湖东高阜上,虽创建年代不详,但明代就已有之。

莒县古城简介

莒县古城简介

莒县古城简介
莒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美丽的古城,流传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莒县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曾是各种文明的发源地,史学家称这里为“莒古汉文化之原”。

莒县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16年,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莒县古城可以说是一座历史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莒县古城的历史构筑了一个独特而古老的文化,承载着众多人民的希望和理想。

莒县古城被称为一座“自然宝库”,其地理位置也很独特,南面
濒临汶上湖、芦芽湖,东邻齐河,西自山东省境,北抵潍坊市。

古城建筑紧密组合在一起,围墙高峻,梁门古朴,建筑饱满,大多数古建筑现今尚在,为保护它们,中央和当地政府认真落实古建筑保护措施。

莒县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有若干位知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抗日
英雄王叔文等。

同时,这里也有许多古建筑、古景观,比如莒县古城石城之称的紫砂墙、古村落石墓、碑林、墙壁上的石雕等,形成了凝重而古朴的历史风景。

到莒县古城,可以亲身感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体验莒县在历史演变中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气息,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也是对古代文明的一种赞美。

伴随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莒县古城也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莒县古城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历史遗产之一,也是游客心中永久的宝藏,是现代人从古老文明中汲取力量的桥梁。

在今天,莒县古城仍保持着它的祥和宁静,聆听莒县古城的历史,感受它的沧桑,领略它的神秘,为探寻古老文明的精神实践,让自己更加理解古代文明,并继承其文化遗产,相信能给每位游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和惊喜。

莒县龙山镇村庄文化传统

莒县龙山镇村庄文化传统

莒县龙山镇村庄文化传统
莒县龙山镇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是一个充满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地方。

村庄文化
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符号。

龙山镇的村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这里,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活动等无处不在,成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景观。

村庄里的古老建筑多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而传统的手工艺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陶艺、编织、木雕等技艺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传承,成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符号。

除了建筑和手工艺,龙山镇的村庄文化传统还体现在民俗活动中。

每逢传统节日,村民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民俗表演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成为了这个地方独有的文化景观。

村庄文化传统的传承离不开村民们的努力。

他们将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不
断丰富和发展,使得龙山镇成为了一个充满着文化底蕴的地方。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修缮古老建筑、挖掘传统手工艺、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等,都为村庄文化传统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龙山镇的村庄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和人民的智慧,展示着这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魅力。

相信在村民们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继续为这片土地增添光彩。

莒国古城十大景点

莒国古城十大景点

莒国古城十大景点莒国古城是我国山东省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城,建于公元前636年。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更是一座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

我们在这里推荐了莒国古城的十大景点,相信这里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大禹祠大禹祠位于古城东北隅,是祭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巨匠——大禹的场所。

大禹祠是一座古典建筑,建于清朝时期,主要由祠堂、屏门、博物馆以及大禹文化广场组成。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大禹的智慧和祖先的传统。

二、楚文化广场位于莒县区域的楚文化广场是一个集中楚文化市集、楚文化主题活动和文化展览为一体的文化广场。

这里有楚文化广场,也是您寻找楚文化的理想场所;您还可以在这里品尝到莒县地道的美食,感受饮食文化的厚重。

三、大汉赵司空园大汉赵司空园是莒国古城唯一的一座现代园林。

这座园林充分利用了地形山水、石材装饰、草木植物以及摩登人性化的园林规划等因素,妙手巧生的创造出环境优美、气氛愉悦的园林休闲场所。

四、太安堂太安堂是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传统建筑,是莒国古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是一个集文化展览、博物馆、艺术剧院、旅游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旅游者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地方。

五、石榴林石榴林坐落于莒国古城的北侧,是一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区。

这个在莒县民间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乡间小景点,让游客领略到了莒县浓郁的山东民俗文化,还能够品尝当地的石榴、柿子等水果。

六、华泉洞华泉洞到莒县的旅游者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冒险的地方。

这里是古代的科技发明之一,“干擦灯”的发源地。

在这座古窟里,您可以跟着导游依次探索每一处漏洞和秘密,更进一步感受到莒县民俗的历史和文化。

七、谷堆公园谷堆公园是莒县的一个著名城市公园。

这里依山势而建,规划精美,景色秀美,气氛愉悦。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静享乡间的安静和纯净的空气。

八、葆峪庄园葆峪庄园是一处以种植蔬菜、鲜花和美食为主的度假村。

这里是莒县农业旅游、绿色休闲的门户。

莒县过门笺

莒县过门笺

日照莒县过门笺艺术过门笺子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一个艺术品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

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境,是莒县流传久远的古老习俗。

2007年,过门笺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莒县过门笺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过门笺的作用主要是在农历春节期间,贴在门楣上,用于装饰。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

一句民谣反映了人们对门笺的美好寄托。

1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莒县过门笺所属地区:山东·日照·莒县遗产编号:Ⅶ-15遗产类别:民间美术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日照市莒县遗产级别:省2概述莒县过门笺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境,是流传久远的古老习俗。

过门笺,是过年(春节)贴在门楣上的装饰刻纸。

莒县从古时对过门笺子的悬挂就有一定的讲究。

每门每窗所挂皆为单数,多为五张或三张,每张一色。

过去的五色原指青、赤、黄、白、黑,因在喜庆的民俗中人们忌讳黑、白二色,所以后来把五色定为大红、粉红、黄、绿和紫,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红)、五紫(取“五子登科”意),后期也把蓝色加上,一套六色(取“六六大顺”之意)。

贴门笺时,五色的排列次序因地而异。

有的是“头红二绿黄当央”,水红第四,蓝紫(或蓝)第五。

有的张贴习惯是蓝紫、水红、黄、红、绿。

五色门笺单取一色张贴也有不同习俗,有喜事全贴红的,有丧事全贴蓝的,灶上方贴黄的,牲口槽、水磨上贴蓝紫不贴红的。

另外还有一种套色门笺。

是在五色纸凿成的门笺膛子中加贴金、银文字。

有些地方的套色方法名为“挖补”,又称“换膛子”,是把五色纸刻出的膛子花纹取出拆开重新组合。

例如,在蓝紫边框内换进黄色地纹、粉红花叶、大红花瓶;在黄色边框内换进粉红地纹、蓝紫花叶、绿色花瓶等,背面另贴窄纸条连接。

进入农历腊月,山东省莒县闫庄镇大柏林村的村民就开始忙活制作农历春节用的过门笺子了。

莒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莒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莒县⽂物保护单位名录时间:2012-08-22 16:29来源:未知作者:莒⽂化⽹1 齐长城莒县段国保天井汪墓群省保刘勰故居省保屋⼭前摩崖⽯刻县保蟠龙⼭烈⼠陵园县保 2 莒国故城省保刘章墓省保⽟皇庙县保 3 陵阳河遗址省保城阳王墓省保龙王庙县保 4 朱家村遗址省保齐家庄墓群省保⽜家庄阁⼦县保 5 杭头遗址省保钓鱼台墓群县保 6 塘⼦遗址省保柳清河墓群县保 7 ⼋⾥庄⼦遗址县保坝上古墓县保 8 魏家村遗址县保邹惟新墓县保 9 潘家屯遗址县保前沟西墓群县保 10 桃园遗址县保城⼝汉墓县保 11 桃园东南遗址县保泥沟⼦墓群县保 12 三⾓汪遗址县保上庄古墓市保 13 东陈家楼遗址县保⼤埠堤墓群县保 14 钱家屯遗址市保⼤放鹤墓群县保 15 刘家村遗址县保⼩埠堤墓群县保 16 铸钱遗址县保李家沟村墓群县保 17 宋家村遗址县保⽼营墓群县保 18 张家围⼦遗址县保于家沟墓群县保 19 ⼩朱家村遗址市保崔家峪墓群县保 20 李家城⼦遗址县保幸福村汉墓县保 21 略庄遗址县保朱家课庄墓群市保 22 东沟头遗址县保荆家村墓群县保 23 后西庄遗址县保前⼩河墓群县保 24 张家⽯河遗址县保前葛杭墓群县保 25 李家城⼦西遗址县保兰官庄汉墓县保 26 东穆家庄⼦遗址县保黄花沟墓群县保 27 ⼤宋家村遗址县保四⾓墩墓群县保 29 周家庄遗址县保令旗墩汉墓县保 30 段家河(薄板台)遗址市保后⽯屯墓群县保 31 南楼遗址县保唐家湖汉墓县保 32 西涝坡遗址县保侯家宅⼦汉墓县保 33 ⽯龙⼝遗址县保赵家孟宴汉墓县保 34 任家⼝遗址县保麦坡⼦汉墓县保 35 褚家王标遗址县保夏庄古墓县保 36 褚家王标西南遗址县保赵家岭汉墓县保 37 西涝坡西南遗址县保蔡家孟宴墓群县保 38 东楼遗址县保莒⼦墓市保 39 新旺遗址县保西杨家庄⼦墓群县保 40 崔家官庄遗址县保马古屯墓群县保 41 泥沟⼦遗址县保海⼦后墓群县保 42 王家⼭遗址县保渚汀墓群县保 43 西⼭河遗址县保陈家岭墓群县保 44 项家官庄遗址县保汇泉汉墓县保 45 张家葛湖遗址县保宅科墓群县保 46 赵家葛湖遗址县保安岭墓群县保 47 前⽜店遗址县保前杨家西岭墓群县保 48 ⼩窑遗址县保莫庄汉墓县保 49 ⼤王标遗址县保魏征墓县保 50 王标东村遗址县保⼤沈庄墓群县保 51 孙由遗址县保源河墓群县保 52 河峪遗址县保前集元墓县保 53 集后遗址县保 54 马家西楼遗址县保 55 马亓河西遗址县保 56 幸福村遗址县保 57 马家峪⼦遗址县保 61 杨家崮西遗址县保 62 公家庄遗址县保 63 庞家垛庄遗址县保 64 万⼦遗址县保 65 坪⼦遗址县保 66 前横⼭遗址县保 67 后横⼭遗址县保 68 河南遗址县保 69 古迹崖遗址县保 70 西⼼河遗址县保 71 前李官庄遗址县保 72 王家垛庄遗址县保 73 盛家垛庄遗址县保 74 ⾦墩遗址县保 75 殷家孟宴遗址县保 76 西李家楼遗址县保 77 前⽯屯遗址县保 78 丁家孟晏遗址县保 79 刘家苗蒋遗址县保 80 夏庄遗址县保 81 ⼤略疃遗址县保 82 ⼩苗蒋遗址县保 83 上庄遗址县保 84 邢家庄遗址县保 85 韩家官庄遗址县保 86 章庄遗址县保 87 酆家泥沟遗址县保 88 安岭遗址县保 92 曹河遗址县保 93 苇园遗址县保 94 官家林遗址县保 95 ⼤马家峪遗址县保 96 坪上遗址县保 97 前吴遗址县保 98 上峪遗址县保 99 北陈庄遗址县保 100 西杨家庄遗址县保 101 三庄遗址县保 102 仕阳遗址市保 103 马家店⼦遗址县保 104 西黄埠遗址县保 105 ⼤铺遗址县保 106 ⼤沈庄遗址县保 107 前花泉沟遗址县保 108 横⼭遗址县保 109 ⽞武庵遗址县保 110 东莞遗址县保 111 孟家洼遗址市保 112 西河崖遗址县保 113 黄崖遗址县保 114 庄家⼭遗址县保 115 黄崖周代遗址县保 116 袁家官庄遗址县保 117 ⼩库⼭遗址县保 118 下⽯城遗址县保 119 河南遗址县保 122 梁家崖头遗址县保 123 ⾼家崮⼭遗址县保 124 前店遗址县保 125 后店遗址县保 126 ⽜家庄遗址县保 127 荆家洪沟遗址县保 128 郝家洪沟遗址县保 129 前店遗址县保 130 后店遗址县保 131 寨遗址市保 132 西苑庄遗址县保 133 桑庄遗址县保 。

山东省莒县剪纸艺术“过门笺”的田野调查——以莒县过门笺传承人为调查对象

山东省莒县剪纸艺术“过门笺”的田野调查——以莒县过门笺传承人为调查对象

摘 要:山东省莒县自古就有春节贴过门笺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历史十分久远。

莒县过门笺,属剪纸艺术的一种,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形状像缩小的门帘,实际上就是过年时用来贴在门楣上的装饰剪纸,是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莒县过门笺”为主要调研内容,以“莒县过门笺”代表性传承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实录等田野调查手段,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吸取前辈学着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着调查材料更全面,调查分析更精细,调查角度更新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旨在凸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莒县过门笺”艺术之特色、工艺之精湛、受众之广泛及创新之发展和历史之悠久,为莒县过门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山东莒县过门笺的艺术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莒县过门笺的艺术特色及价值的研究中来。

关键词:莒县过门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融合创新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3)04-067-18张同健1 吴苏荣贵2 于 红3莒县,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在中国的历史上,莒县的名称和归属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

“夏称为莒部落,商代为姑幕国,周为莒子国,秦始为县,西汉初曾为郡。

文帝二年曾在此地设城阳国,隋又为州,后为郡为州为县数度升降,1913年改州称县至今,虽时代更迭,版图数变,然三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

”[1](3)远溯至东周,莒氏部落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莒国曾是东方夷族中的一支强大势力,历经商、周、汉三个朝代的建立和衰亡。

在春秋时期,莒国和齐国、鲁国鼎立于齐鲁之间。

县城则是春秋时期莒国的都城所在地,曾经发生过“毋收稿日期:2023-01-26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20年度课题《“亚洲遗产保护行动”国别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G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的 专栏论文;内蒙古艺术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田野调查’名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 22NYJB10)阶段性研究成果。

莒县过门钱

莒县过门钱

莒县过门钱摘要:过门钱是莒县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每年除夕都会贴在门楣上,也形成了一种古老的风俗。

过门钱的样式繁多,题材广泛,色彩明朗又具有丰富性,是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品。

关键词:过门钱;寓意;传承;保护一、过门钱的兴起和传说过门钱又称过门笺,“钱”和“笺”是谐音。

它又称挂钱、吊钱、吊挂、纸挂,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贴在门楣上的一种装饰,来增加节日的氛围。

过门钱已是莒县地区的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春节贴过门钱也已经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习俗。

(一)过门钱的兴起过门钱在各朝代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关于起源很难追溯到渊源。

它的历史悠久,在唐人韦庄的诗《立春》“殷勤为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中可以看出花笺贴在门楣上,这应该也是比较具体的描绘关于贴过门钱的风俗,以及在宋人陈元靓《皇朝岁时杂记》云:“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戴之,或贴于门楣。

”可见在唐宋时期的过门钱已经算是很成熟的。

(二)关于过门钱的传说关于过门钱也有它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常年深居海底,但是每当除夕夜的时候就会来到人间,吃牲畜残害人的生命,人们为了驱赶“年”这种怪兽,在门楣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剪纸,怪兽看到这五颜六色的剪纸就慌忙而逃,从此人们每当除夕的时候人们为了驱赶“年”的到来就会贴过门钱子,来期望吉祥平安,这也就成了每年过年的风俗。

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来祈祷每年的吉祥平安。

二、莒县过门钱的制作(一)莒县过门钱的概况“过门钱”是集剪纸、雕刻、绘画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品。

它是民间人民智慧的结晶。

莒县是“过门钱”的传承之地,如今莒县“过门钱”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现在纯手工做过门钱的的民间艺人已经屈指可数。

在民间就流传着关于过门钱的快话“过门钱,品种全、贺新春、过新年,家家都打过门钱、别看这个玩意小,传统工艺历史早。

瑞雪到,兆丰年,过年要贴过门钱,家庭和谐社会好,多亏党的好领导。

莒县旅游景点介绍

莒县旅游景点介绍

莒县旅游景点介绍
莒县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

以下是莒县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1. 莒县古城:莒县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始建于唐代,坐落于莒县城区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墙、古代建筑和街道保留完好,游客可以欣赏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2. 莒县博物馆:莒县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古代书画等,向游客展示了莒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3. 东山风景区:东山风景区位于莒县东南部,是一座以山川秀丽和悠久历史文化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景区内有著名的东山石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

游客还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文化遗迹。

4. 郑板桥纪念园:郑板桥纪念园位于莒县东山风景区内,是为纪念中国著名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的园区。

园内有郑板桥的雕像和纪念碑,并有丰富的郑板桥文化展览和演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5. 蓝田生态园:蓝田生态园位于莒县南部,是一个集观光旅游、采摘农业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

园内有各种水果种植园和花卉观赏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事活动和
享受乡村生活。

以上是莒县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莒县过门笺的设计价值与艺术意趣

浅析莒县过门笺的设计价值与艺术意趣

浅析莒县过门笺的设计价值与艺术意趣文/庞萌摘要:莒县过门笺作为齐鲁文化的见证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过门笺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发展传承受到现代化与机械化的冲击,生活方式变迁,大众审美需求改变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对传统民间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门笺作为传统年俗的艺术载体,既传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人们生活方式与大众设计水平的见证。

如何将优秀民间艺术中的传统文化与新设计理念融合,并运用现代设计思维分析传统设计语言成为传承发展民间艺术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莒县过门笺;传承;设计价值;艺术性1 莒县过门笺发展现状及问题1.1 概况过门笺,又名挂钱或罗门笺,流行于山东日照,临沂,淄博,枣庄等地。

2012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日照莒县一带过门笺的方言叫做过门钱,过门笺门作为楣张贴的装饰物多与春联搭配出现,张贴过门笺也是该地一项重要民俗。

过门笺上部为镂空长方形,下有尾穗,造型简洁,五张门笺组成“一门”。

最初一门五色,后改为红、绿、粉红、黄,紫,之后加上蓝色组成一门六色,寓意六六大顺。

其题材内容因装饰环境不同而改变,家院大门贴的是长29cm宽16cm的大号门笺,题材内容多为《财源广进》、《五福临门》;堂屋所贴为中号,长26cm,宽16cm,题材内容多为《喜气盈门》、《万事如意》;卧室所贴门笺尺寸最小长为16cm,宽为9cm,题材内容多是《年年有余》,厨房等偏房也有相应题材,文字内容多与对联相似不做列举。

1.2 设计的目的因“过门笺,过门笺,落在地上都是钱。

”张贴过门笺是具有实用性的民俗活动,门笺设计和使用传递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农业丰收的祝福。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 这一记载说明了东汉在立春之日以青幡迎春的官方礼仪,意在表达人们对万物复苏,春耕播种的祈望和对农业发展的重视。

莒县高考知识点大全

莒县高考知识点大全

莒县高考知识点大全莒县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对于莒县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熟悉莒县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莒县高考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和边界: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北临菏泽市东明县,东临江苏省洪泽湖,南接江苏省广陵区,西南与沂南县相连,西与曹县相邻。

2. 土地资源:莒县土地资源丰富,以耕地为主,同时分布有山地、丘陵和湖泊。

其中耕地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山地和丘陵适宜发展林业,湖泊则为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自然地理:莒县地势较为平坦,属于中国的平原地区。

主要水系有运河和一些小溪流。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冷,夏季较热。

二、历史知识点1. 历史沿革:莒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代。

曾经是著名的古代国家齐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孟子的故乡。

在历史上,莒县是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文化遗产:莒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城墙、古建筑群、古塔等。

其中,莒县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名人故居:莒县是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故乡,他的故居至今保存完好,成为重要的历史遗迹。

此外,莒县还有其他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如文学家杨骥的故居等。

三、文化知识点1. 传统节日:莒县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增进邻里亲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 传统手工艺:莒县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如剪纸、年画、陶瓷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代表了莒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风土人情:莒县人民以勤劳、善良和热情好客著称。

在莒县,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山东美食,领略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风民俗。

四、经济知识点1. 农业:莒县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传统文化|山东省日照市:67岁篾匠秀技艺柳编作品成“稀罕物”

传统文化|山东省日照市:67岁篾匠秀技艺柳编作品成“稀罕物”

传统文化|山东省日照市:67岁篾匠秀技艺柳编作品成“稀罕物”67岁的陈丙宗,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碁山镇珠山村人。

42年前,他在生产队里学会了当时最“热门”的手艺编筐编篓,靠着这门手艺,他吃穿不愁,养大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如今,他重拾老手艺,编的作品成了农村大集上的“稀罕物”。

67岁篾匠秀技艺,柳编作品成“稀罕物”陈丙宗介绍,他25岁的时候,农村还是生产队的模式。

当时,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队里成立了副业小组,负责编苹果篓子、粪筐、粪篓子、提篮、箢子等农具。

因为他喜欢琢磨事,就在一边看别人编,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后来他加入了副业组,专门编苹果篓子。

67岁篾匠秀技艺,柳编作品成“稀罕物”在当时那个年代,会编苹果篓子是个“热门”的手艺,一般人还学不会,只有手巧的人才能学。

陈丙宗把编的苹果篓子供给大队里的苹果园用,编一个挣1.5元,他一天能编12个,加上篓子盖,一天下来能挣18元。

“那个年代的18元,能赶上现在200元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

”陈丙宗介绍。

后来,陈丙宗又跟着老手艺人学会了编粪筐、粪篓子、提篮、箢子等农具。

67岁篾匠秀技艺,柳编作品成“稀罕物”陈丙宗介绍,当时除了干好生产队的活以外,他还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给邻居编筐编篓。

因为都是认识的老少爷们,所以他一分钱都不要,顶多就是拿张煎饼吃。

“每年的农历六月,找我编筐编篓的老少爷们就多了。

这家找我编个筐,那家找我编个篓的,反正我也从没想着睡个午觉,也没想着玩。

”陈丙宗说道。

后来,国家实行了农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他就开始编筐编篓到农村大集上卖。

当时,陈丙宗编的东西品种比较多,有苹果篓、粪筐、粪篓、粮囤等。

他编的筐子和篓子扎实、周正、耐用、好看,所以在附近的几个大集上,他的货都是“抢手货”,他卖不完,别人的一个也卖不出去。

“我这个手艺,最火的时候是在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陈丙宗说道。

当时,陈丙宗几乎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因为那时刚刚分田到户,人们的干劲很大,每家每户都需要篓筐,他编的这些货不愁卖。

莒南市级非遗项目

莒南市级非遗项目

莒南市级非遗项目
莒南县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是莒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些代表性项目:
1. 莒南秧歌:莒南秧歌是莒南县秧歌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秧歌表演通常由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进行。

2. 莒南刺绣:莒南刺绣是莒南县传统的手工艺品,以绣制精细、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闻名。

它以丝绸、棉布等材料为基础,通过针线绣制各种花草、山水等图案。

3. 莒南木雕:莒南木雕是莒南县传统的手工艺品,以木材为材料雕刻各种神像、人物、动物等形象。

它经过细致精湛的雕刻工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4. 莒南龙楼:莒南龙楼是莒南县传统的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楼表演通常由人们扮演龙神和龙虎戏的角色,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进行。

这些项目代表了莒南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于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项目的传统技艺和表演形式已成为莒南县文化独特性的象征,并在当地的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莒县过门笺门框上的莒文化

莒县过门笺门框上的莒文化

莒县过门笺:门框上的莒文化过门笺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这种特殊的剪纸形状就像缩小的门帘,是过年时用来贴在门楣上的装饰刻纸。

春节粘过门笺是莒县流传已久的古老习俗,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过门笺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美观、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是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一传统技艺的渊源虽无文字可查,但从清代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重修朝元宫的壁画来看,当时已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

莒城西南隅原有一湖名曰“漏卮湖”,朝元宫居漏卮湖东高阜之上,虽创建年代不详,然明代就已有之,如壁画为明代所绘,那么莒地贴过门笺的习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间盛行。

在清代,过门笺多为村中巧妇剪制,她们在彩纸上剪上小花或穗头,增添花样,加大了艺术性。

自清末民初以来,莒县过门笺的刻制工艺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先定好过门笺的尺寸,按尺寸设计出图案,用牛皮纸、纸板、厚纸或袋子皮刻成模板,用木板、石蜡和锯末做成一个蜡盘,然后把模版放在彩纸上面,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有时也用木槌敲击或刀具砸刻。

GUOMENJIAN OF JU COUNTY: JU CULTURE ON DOORFRAMES○过门笺是日照剪纸艺术的代表。

Guomenjian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Rizhao’s paper-cut art.莒县过门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五大文化·风雅日照ElEgant rizhao过门笺的加工工艺有单色、多色和套色法。

所谓套色法其实就是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放在蜡盘上按刻,刻完后调换纸的颜色、位置、纹样进行“换膛子”实形填补虚形,背面用纸片粘贴住,色彩便更加丰富有序。

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

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祖传七代的非遗手艺面临失传,孩子学会也不做,外出打工更挣钱?

祖传七代的非遗手艺面临失传,孩子学会也不做,外出打工更挣钱?

祖传七代的非遗手艺面临失传,孩子学会也不做,外出打工更挣钱?来逢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手工制作“过门笺”民间代表艺人。

图为2014年1月11日,来逢强面对当前的手工制作“过门笺”前景十分惘然。

现在他已考虑并着手将“过门笺”制作成旅游产品,或者是可以观赏和收藏的艺术品,以便将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图片来源:光明图片,摄影师:刘明照。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使用。

来氏家族祖祖辈辈制作“过门笺”,到现在来逢强已经是第七代传承人。

图为2014年1月11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手工制作“过门笺”民间艺人代表来逢强正在介绍制作大型“过门笺”马到成功的制作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手工制作“过门笺”已逐渐被机器制作“过门笺”代替。

在该村只有来逢强一个人在坚持。

图为2014年1月11日,制作好的“过门笺”要经过精心分捡,由不同颜色的5至6张过门笺组成组成一门“过门笺”,然后到集市上出售。

据了解,在莒县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的民间艺人已屈指可数。

莒县过门笺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2014年1月11日,来逢强在认真的用工具扣去多余的“过门笺”纸屑,一个充满民间艺术特色的“过门笺”就会立即展现在眼前。

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莒县、枣庄等地。

图为2014年1月11日,来逢强和儿子来永鑫在摆放制作的大型“过门笺”。

这样的大型“过门笺”实用价值较低,只能用来收藏或者作为挂画装饰室内景观。

来逢强的女儿和儿子都学会了制作“过门笺”手艺,但是他们并没有如来逢强所愿,以制作“过门笺”为毕生追求。

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因为这样比制作“过门笺”挣钱快和容易一些。

过门笺,又称挂钱、罗门笺、门吊、花纸、吊挂、吊钱、纸挂、活门钱。

是春节期间贴在门楣上、窗上、水缸上等处的装饰刻纸。

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

图为2014年1月11日,来逢强父子俩在制作“过门笺”。

虽然儿子来永鑫也学会了制作“过门笺”,但是儿子的作用只是打打下手,因为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莒县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孟姜女传说的起源,是孟姜女传说的完整补充。 莒县孟姜女传说具有自身独特的悲剧价值。至今莒县一带的老年妇女在 特定场合仍然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抒发感情,这种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 形成了一种哭文化。
莒县孟姜女传说有别于其它传说的突出的悲剧价值。 中国的其它传说、歌谣、诗文、说唱等,两千多年来,无论口耳相授、 还是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等,大多都是以大团圆为结局,而 莒地的孟姜女传说则不同,它聚集悲伤情感于一身,一悲到底,具有很 强的悲剧研究价值。
莒县非物质 文化遗产
发扬莒县文化,弘扬莒县文明。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
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
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
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方式?
1.口头传统和表述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6.传统美术、书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莒县孟姜女传说
有关孟姜女的传说,源自齐国对
莒国发动的一场战争。
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国
对莒国发动突然袭击,齐庄公派
大将杞梁、华周带领士卒偷袭莒
面塑艺人李金国正在向游客展示面塑技艺
民间艺人魏兆忠正在向游客展示泥塑彩绘
周姑戏: 俗称“周姑子戏”,有时 依照方言写为“肘鼓子 戏”,是莒县人民以及周 边区域劳动人民喜爱的, 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 戏。也叫“肘鼓子”、 “拉魂腔”、“拴老婆橛 子”、“盘凳子”。山东 其他一些地方戏曲,比如 南路的柳琴、东路的茂腔、 西路的五音戏都与周姑戏 有着密切地亲缘关系。
“过门笺”的习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 的古老习俗。2009年被列入人
间盛行。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莒县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 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莒县剪纸传承人辛崇花在现场剪纸
民间艺人辛崇志正在向游客展示葫芦彩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莒县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故事概况: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当地有一李姓农家生一青蛇,此蛇见风就 长,丈夫大骇,挥锄把蛇的尾巴劈下。那蛇腾空而起,直上云 天,后被称之为神龙“秃尾巴老李”。此龙以勤劳、善良、忠 厚、贤孝著称,每年都来龙尾村祭母,保佑这个地方风调雨顺, 留下一串串动人的佳话。清顺治四年秋,莒地多难,逃难者大 都去了东北三省,他们把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带到那里,使该传 说在东北三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黑白双龙斗”“过江要 有山东人”等,并随之又衍生出白龙为虐莒县龙尾村、秃尾巴 老李暗助乡亲、造福地方百姓的传说。
西游师徒 踩高跷、 跑旱船、 毛驴欢快 逗学友
莒县舞龙舞狮
牛郎织女
传说,很久以前,莒县“桑园”是牛郎、织女的故乡。这里,至今还 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原来,桑园本不叫“桑园”,只因牛郎在这里植桑树而得名。牛郎, 也不姓牛,因他以放牛为生,所以人们叫他“牛郎”。织女,本是玉 皇大帝的女儿 ,人称九天仙女,因她厌倦天上的寂寞,眼馋桑园美景, 便来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妻,养蚕、织布,人们叫她“织女”。牛 郎生在大山下一户陈姓人家,父母早亡,是山中的一位仙姑拯救了他, 后来人们就把这山叫做“仙姑山”。牛郎从七岁给人放牛,人们常见 他:头戴小苇笠,身披绿蓑衣,手拿一根横笛倒骑在牛背上,游荡在 黄山、南大山之间。每天,出“土门”,过“井峪”,淌过“桥头 河”,翻越“转山”,顺着“石家沟”,来到“三角山”。他在“白 浒”放过牛,在“上滩(疃)”、“下滩(疃)”歇过脚;“柏庄” 树上系牛缰绳,“栗园”里纳过凉,放牛路上,他在“东庄”讨过饭, “西侯家沟”借宿睡过“土炕子”,走到哪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无论是“施家”、“解家”、“范家”、“杜家”,还是“相家”、 “徐家”、“赵家”与“李家”,人们都特别喜欢他,后来,牛郎一 天天长大了,长成个憨厚英俊的小伙子。他一边放牛,一边在“桑庄” 育桑苗,再在“岔河口”那片荒地上开荒植桑,在他的精心培育下, 那“桑园”越来越大,站在树下不见天,四面望去看不到边,黑黝黝 的,叶子又肥又大。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牛郎心里美滋滋的,喜得 合不拢嘴。
“莒县转秋千”:2007年,被列 为日照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山东省第 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金元之交,莒地战乱,民 不聊生,乡亲便请道士作法避灾 难。道士善于武术,作法时,在 坛场竖起百尺高杆,作飞千表演, 临空抛符、豆,撒纸钱,名日 “驱缢鬼”。做法后告知乡亲, 须还三年秋千神愿。每年还愿时, 道士往往因法事过多,不能前往, 不得已将秋千技艺教授给村上的 善男信女,帮助完成法事,于是 邻村百姓为避灾驱邪纷纷仿效, 以后渐渐成为乡里盛会。
▲龙墩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旗杆座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饮马槽
祈雨文化节
目前,莒县 每年农历五 月十三日都 举办祈雨文 化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莒县剪纸.过门笺
莒地“过门笺”的渊源虽无文字可查, “过门笺”是莒地民间美术的
但从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壁画所见, 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的范
即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莒地贴 围遍及全境,是莒县流传久远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传承人刘树芬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传承人李世和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海眼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龙头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龙母坟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国,结果莒兵俘获杞梁。因杞梁
拒不后的
杞梁妻孟姜女没得到杞梁的音讯,
思夫心切,决定前往莒国寻找丈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
夫。途中遇见齐国兵败,方知丈 夫被擒。
的传说, 年代久远,在民间广为流 传,故事的主要流传地就在莒县。
孟姜女一路啼哭,忍饥挨饿,不顾疲 累来到莒城。当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 夫的头颅时,不由得心如刀绞,泪如 雨下。悲哭十天十夜后,悬挂杞梁头 颅之处的城墙倒塌,连同孟姜女一并 埋没。这是莒地流传的孟姜女的主要 传说。莒地还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