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马槽
祈雨文化节
目前,莒县 每年农历五 月十三日都 举办祈雨文 化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莒县剪纸.过门笺
莒地“过门笺”的渊源虽无文字可查, “过门笺”是莒地民间美术的
但从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壁画所见, 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的范
即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莒地贴 围遍及全境,是莒县流传久远
“过门笺”的习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 的古老习俗。2009年被列入人
间盛行。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莒县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 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莒县剪纸传承人辛崇花在现场剪纸
民间艺人辛崇志正在向游客展示葫芦彩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莒县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故事概况: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当地有一李姓农家生一青蛇,此蛇见风就 长,丈夫大骇,挥锄把蛇的尾巴劈下。那蛇腾空而起,直上云 天,后被称之为神龙“秃尾巴老李”。此龙以勤劳、善良、忠 厚、贤孝著称,每年都来龙尾村祭母,保佑这个地方风调雨顺, 留下一串串动人的佳话。清顺治四年秋,莒地多难,逃难者大 都去了东北三省,他们把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带到那里,使该传 说在东北三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黑白双龙斗”“过江要 有山东人”等,并随之又衍生出白龙为虐莒县龙尾村、秃尾巴 老李暗助乡亲、造福地方百姓的传说。
西游师徒 踩高跷、 跑旱船、 毛驴欢快 逗学友
莒县舞龙舞狮
牛郎织女
传说,很久以前,莒县“桑园”是牛郎、织女的故乡。这里,至今还 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原来,桑园本不叫“桑园”,只因牛郎在这里植桑树而得名。牛郎, 也不姓牛,因他以放牛为生,所以人们叫他“牛郎”。织女,本是玉 皇大帝的女儿 ,人称九天仙女,因她厌倦天上的寂寞,眼馋桑园美景, 便来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妻,养蚕、织布,人们叫她“织女”。牛 郎生在大山下一户陈姓人家,父母早亡,是山中的一位仙姑拯救了他, 后来人们就把这山叫做“仙姑山”。牛郎从七岁给人放牛,人们常见 他:头戴小苇笠,身披绿蓑衣,手拿一根横笛倒骑在牛背上,游荡在 黄山、南大山之间。每天,出“土门”,过“井峪”,淌过“桥头 河”,翻越“转山”,顺着“石家沟”,来到“三角山”。他在“白 浒”放过牛,在“上滩(疃)”、“下滩(疃)”歇过脚;“柏庄” 树上系牛缰绳,“栗园”里纳过凉,放牛路上,他在“东庄”讨过饭, “西侯家沟”借宿睡过“土炕子”,走到哪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无论是“施家”、“解家”、“范家”、“杜家”,还是“相家”、 “徐家”、“赵家”与“李家”,人们都特别喜欢他,后来,牛郎一 天天长大了,长成个憨厚英俊的小伙子。他一边放牛,一边在“桑庄” 育桑苗,再在“岔河口”那片荒地上开荒植桑,在他的精心培育下, 那“桑园”越来越大,站在树下不见天,四面望去看不到边,黑黝黝 的,叶子又肥又大。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牛郎心里美滋滋的,喜得 合不拢嘴。
“莒县转秋千”:2007年,被列 为日照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山东省第 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金元之交,莒地战乱,民 不聊生,乡亲便请道士作法避灾 难。道士善于武术,作法时,在 坛场竖起百尺高杆,作飞千表演, 临空抛符、豆,撒纸钱,名日 “驱缢鬼”。做法后告知乡亲, 须还三年秋千神愿。每年还愿时, 道士往往因法事过多,不能前往, 不得已将秋千技艺教授给村上的 善男信女,帮助完成法事,于是 邻村百姓为避灾驱邪纷纷仿效, 以后渐渐成为乡里盛会。
▲龙墩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旗杆座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莒县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孟姜女传说的起源,是孟姜女传说的完整补充。 莒县孟姜女传说具有自身独特的悲剧价值。至今莒县一带的老年妇女在 特定场合仍然以孟姜女传统曲调来抒发感情,这种哭调在农村广泛流传, 形成了一种哭文化。
莒县孟姜女传说有别于其它传说的突出的悲剧价值。 中国的其它传说、歌谣、诗文、说唱等,两千多年来,无论口耳相授、 还是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等,大多都是以大团圆为结局,而 莒地的孟姜女传说则不同,它聚集悲伤情感于一身,一悲到底,具有很 强的悲剧研究价值。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传承人刘树芬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传承人李世和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海眼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莒县非物质 文化遗产
发扬莒县文化,弘扬莒县文明。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
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
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
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方式?
1.口头传统和表述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6.传统美术、书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莒县孟姜女传说
有关孟姜女的传说,源自齐国对
莒国发动的一场战争。
齐庄公四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公元前550年)齐国
对莒国发动突然袭击,齐庄公派
大将杞梁、华周带领士卒偷袭莒
国,结果莒兵俘获杞梁。因杞梁
拒不投降,莒子将他杀死。传说,
当时齐莒之战结束后,新婚后的
杞梁妻孟姜女没得到杞梁的音讯,
思夫心切,决定前往莒国寻找丈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
夫。途中遇见齐国兵败,方知丈 夫被擒。
的传说, 年代久远,在民间广为流 传,故事的主要流传地就在莒县。
孟姜女一路啼哭,忍饥挨饿,不顾疲 累来到莒城。当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 夫的头颅时,不由得心如刀绞,泪如 雨下。悲哭十天十夜后,悬挂杞梁头 颅之处的城墙倒塌,连同孟姜女一并 埋没。这是莒地流传的孟姜女的主要 传说。莒地还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面塑艺人李金国正在向游客展示面塑技艺
民间艺人魏兆忠正在向游客展示泥塑彩绘
周姑戏: 俗称“周姑子戏”,有时 依照方言写为“肘鼓子 戏”,是莒县人民以及周 边区域劳动人民喜爱的, 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 戏。也叫“肘鼓子”、 “拉魂腔”、“拴老婆橛 子”、“盘凳子”。山东 其他一些地方戏曲,比如 南路的柳琴、东路的茂腔、 西路的五音戏都与周姑戏 有着密切地亲缘关系。
▲龙头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龙母坟
传说起源地— —龙尾村
在莒县寨里河 镇龙尾村还保 留着龙头、龙 泉、海眼、龙 母坟、龙母泉、 龙须泉、龙墩、 旗杆座、马鞍 石、饮马槽等 与秃尾巴老李 的传说有关的 自然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