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摘要:在我国汉字的学习中,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步骤,了解现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汉字的音形义还包含了同音字和异读字以及异形
字等众多变化,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足够灵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为汉字曾经是从古代意音过来的,其意义是表达出汉语词语等语言要素,从而统一了汉字音形义的特点。
因此,要研究好汉语要将三者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片面地研究其中某一个方面。
学好韩语,必须要清楚地了解汉字音、形、义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汉字音形义的特点
(一)字音
就现代汉语来说,汉字语音的特点有
1发音明确简单,音节音素等简洁易理解,音素是归属于音节的,在汉语的音节中,至少一个音素,至多四个音素。
想要学好汉语音节,就要把握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即音节的声、韵、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节。
其中,声调是音节的重要
标志。
在汉语的元音中,无论这个汉字是存在几个元音,都认定为一个音节,相比较于外语语言文化不同,在外语中一般是用元音个数表示音节个数,三个元音就是三个音节。
2在汉语的辅音发音中,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以及复辅音,其中浊辅音只有四个:l、n、m、r ,因此在辅音发音中主要是以清辅音为主,复辅音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者末尾。
复辅音曾经在我国古代部分时期的汉语发音中也出现过,但在目前的现代汉语辅音发音中已经没有复辅音了。
3 元音是音节结构的核心。
因为音节是由声、韵、调构成,因此音节必定含有韵母,而韵母必定含有一个或以上的元音。
有的字干脆直接由一个元音组成,如“饿、噢、熬、由”等。
元音清脆,辅音混浊,因此汉语中常常将元音比作乐音,辅音比作噪音。
又因为在现代汉语中辅音主要以清辅音为主。
我国现代汉语有基本音节405个,其中元音收尾的开音节就达到了231个,占总比例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由元音和辅音n、ng组成闭音节如“安、莫、福”等,也具有一定乐音性。
所以汉语音节中乐音多,响亮悦耳。
4在我国现代汉语声调中主要包含“阴、阳、上、去”四个声调。
入声声调已经是历史较为久远的
一种声调,包含“平、上、去”三个声调,至今在我国部分地方的方言中仍存在着入声声调。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
其中因为声调不同含义大为不同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比如“孙子”一词,词中“子”字若是读第三声代表的是我国古代的
著名军事家孙膑,但若是读轻声,含义就大为不同了,表示的是“儿子的儿子”。
需要注意的是,汉语语音中氦存在着变调现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比如“一”后面的字调号为51时,“一”的调号为35。
如:一个;“一”后面的字调号不是51时,“一”的调号51,如“一天”、“一年”、“一晚”;一”在两个字的中间时,读轻声;如“看一看”、“听一听”。
(二)字形
二、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①甲骨文:是我国汉语的起
源文字,也是我国最早较为系统的一套文字,由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发行并流传下来。
由于甲骨文的存在形式多是以刀刻为主,因此甲骨文的
文字形态特点多是以细线条构成,多直笔,拐弯多方笔,且字体形态排列较为凌乱,字体大小也不统一,整体感觉参差不齐,毕竟是由刀刻于甲骨上,而且龟甲和兽骨质地坚硬。
此时的甲骨文是汉字的初期,整体结构与设计不够完善,汉字多以图画转变,因此显的较为凌乱,并且有较多的异体字。
②金文,又称钟鼎文,是继甲骨文
后的一大进化,其文字组成的文辞被称作为铭文。
金文主要流行于西周时代。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更加追求整齐与匀称,并且图画转变较为缩小,文字更加抽象,不过仍然有较多异体字存在。
可见,金文也还是典型的古文字。
③篆书:篆书
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大篆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大篆是指当时先秦时期适用的所有文字,其中也包括了甲骨文和金文等其他文字。
而狭义的大篆仅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其中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
而小篆与大篆相比,小篆称得上是大篆的升级进化,没有大篆那么麻烦复杂,不仅更加抽象了文字,还增加了字体的美感,并且还大大减少了异体字,因此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将小篆作为各国标准字体。
小篆的出现是我国汉字文化中的第一次统一文字,其标
志着我国未来汉字的统一与规范。
④隶书: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汉隶又称今隶,其中秦隶与小篆较为相似,只是在字体书写规范上要显得潦草一点。
一直到汉代,秦篆才正式发展为汉隶,成为了汉代时期国家通用字体,隶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汉语的一大进步,使汉字更加抽象化,更是有点、竖、横、撇、捺等笔画的出现,隶书的这一套变化大大促进了我国古代汉字发展,是由古汉字向现代汉语转变的一大转折点,称为“隶变”。
隶书的出现不仅更加简化了汉字,增加其抽象性,也大大促进了汉字的转变与发展的,更是为后来的楷书发展奠定了基础。
⑤楷书:汉字结构完全抽象,由笔画组成,书写也更加规范。
⑥草书:包含了章草和狂草两种形式,章草最先出现于秦末汉初,与汉隶对应,后在唐代以后进化为狂草。
⑦行书:行书出现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今草与楷书正盛行,行书的出现结合了两种字体的表现形式,使字体更加完整与多元化。
一直到现代,楷书与行书多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字体。
至于像草书和篆书以及甲骨文一类较为久远的
字体在当代文物古迹和书法作品等特殊文化场
合中也有涉及,由此可见,我国汉字文化历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