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作业设计
高中物理学期作业设计
高中物理学期作业设计1. 引言本学期物理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内容将涵盖本学期所学的各个章节,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
2. 作业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物理作业,我们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 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3. 作业内容本学期的物理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后习题:每章结束后,安排适量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实验报告:每个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
- 思考题:每章结束后,提供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物理学问题。
- 综合练习:定期安排综合练习,涵盖本学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安排本学期的物理作业将根据课程进度进行安排,每个章节结束后都将布置相应的作业。
具体安排如下:- 第1周:力学概念和定律- 第2周:牛顿运动定律- 第3周:功和能量- 第4周:动量和碰撞- 第5周:热学- 第6周:热力学定律- 第7周:电磁学- 第8周:磁场和电磁感应- 第9周:光学- 第10周:波动和光学仪器- 第11周:现代物理- 第12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5. 作业要求-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 作业需认真书写,字迹清晰,答案准确。
- 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原理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6. 作业评价- 课后习题和思考题将进行批改和评分,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将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 综合练习将进行评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总结本学期的物理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物理学,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优秀案例1:制作简易电磁铁材料:铁钉、铜线、电池、开关、铁块步骤:1. 将铜线绕在铁钉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铁块放在线圈的中间。
5. 打开开关,观察铁块是否被吸引住。
原理: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使铁块受到吸引力,形成电磁铁。
优秀案例2:制作简易水力发电机材料:塑料瓶、水管、水龙头、发电机步骤:1. 将塑料瓶底部切开,制作成水轮。
2. 将水管连接到水龙头和水轮。
3. 将发电机连接到水轮上。
4. 打开水龙头,水流经过水轮,驱动水轮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原理:水流经过水轮,水轮转动驱动发电机转动,通过磁场与线圈的相互作用,产生电能。
优秀案例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材料:黑色水箱、玻璃罩、水管、水龙头步骤:1. 将黑色水箱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 在水箱上部安装玻璃罩,形成温室效应。
3. 将水管连接到水箱底部和水龙头。
4. 打开水龙头,冷水经过黑色水箱受热,变为热水。
原理:太阳光照射到黑色水箱上,黑色吸热,使水箱内的水温升高,从而实现太阳能热水的利用。
优秀案例4:制作简易电磁感应器材料:铜线、铁芯、电池、灯泡、开关步骤:1. 将铜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灯泡连接到开关的另一端。
5. 将铁芯靠近线圈,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原理:当铁芯靠近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产生的感应电流使灯泡亮起。
优秀案例5:设计简易测温仪材料:热敏电阻、电池、电压表步骤:1. 将热敏电阻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 将电压表连接到热敏电阻两端。
3. 将热敏电阻置于待测物体上。
4. 观察电压表的数值,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变化判断温度。
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压表的数值可以推算出物体的温度。
优秀案例6:制作电磁感应发电机材料:铜线、铁芯、磁铁、电池、灯泡步骤:1. 将铜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
初中物理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物理单元作业设计案例一、单元主题。
光现象。
二、单元学习目标。
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
2. 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4.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三、作业设计思路。
# (一)作业类型多样化。
1. 基础巩固型作业。
这就像是给知识大厦打地基的砖头,是最基本的。
比如简单的概念填空,像“光在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种作业能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
2. 能力提升型作业。
这类作业就像是给大楼加层的钢筋。
例如,让同学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或者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位置、大小等,这需要同学们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
3. 拓展探究型作业。
这是给知识大厦装上炫酷的霓虹灯。
比如让同学们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角度是否相同,这种作业能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 (二)作业难度分层。
1. 简单层。
主要针对那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较慢的同学。
像“列举三个生活中的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这比较容易,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回答。
2. 中等层。
适合大多数同学。
例如“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少度?如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反射角又是多少度?”这需要同学们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3. 困难层。
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霸准备的。
像“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
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
若光斑向左移动了2 cm,求水面是升高还是降低了多少厘米?(容器的直径为10 cm)”这需要同学们综合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和几何知识来解决。
# (三)作业趣味性融入。
1. 情景化作业。
把物理知识放到有趣的情景当中。
例如,“假如你是一名侦探,在一个密室中发现一束光线从墙上的一个小孔射进来,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找到光源的大致位置吗?”这种作业就像让同学们在玩侦探游戏一样,既有趣又能学习物理知识。
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案例一
题目:牛顿定律的使用
要求:
1.熟练掌握牛顿定律。
2.学会应用牛顿定律计算物体的位移、加速度以及动能的变化。
实验步骤:
1.了解牛顿定律,牛顿定律定义为:F=ma,其中F表示受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由此可以得出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即力与质量之比为加速度。
2.提供固定质量的小球,在地动安装特定的柱状物,小球上安装力的传感器,将力的大小记录下来。
3.用有外力(F)作用的小球,向其施加一定的力,然后观察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变化。
4.用测量仪表测量小球的位移,时间,力和质量,记录小球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5.根据牛顿定律,计算小球加速度,位移,动能的变化情况。
6.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小球运动的速度-时间曲线,力-位移曲线,动能-位移曲线,以表征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1.实验表明,在小球施加一定外力的情况下,小球的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加速度增大。
2.小球接受力F时,从初始的质量m变为末端的质量m,其加速度可以用牛顿定律计算出来,a=F/m。
3.力-位移曲线表示外力F和位移之间的变化情况,曲线上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以用牛顿定律来计算。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物体的运动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物体的运动
案例一: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
题目: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
背景:小明在物理课上学习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他很好奇地想知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
问题: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它的速度和位移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步骤:
1. 实验材料:小球、一个高于地面的位置。
2. 实验步骤:
a) 在没有人站立和遮挡的地方,将小球从高处松手,使其自由落体。
b)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并用标尺测量小球落地的位置。
c)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
d) 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与整理。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小明得到了以下结果:
1. 小球自由落体的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加。
2. 小球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即落体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结论: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体时,其速度会不断增加,而位移与时
间的平方成正比,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小明对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且学会了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数
据处理技巧。
九年级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九年级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一、设计思路
本次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九年级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业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实验题和探究题,以便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二、具体内容
1. 填空题
题目1: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m/s。
题目2: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 比。
2. 选择题
题目1:关于电源、电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B.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C.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有电流
D. 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一般不相同
3. 问答题
题目1:请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并写出数学表达式。
4. 实验题
题目1: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串联电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5. 探究题
题目1: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时候,为什么要采用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不同的电源?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三、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作业题目涵盖了九年级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旨在通过多元化的题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作业的设计也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通过探究题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作业设计目标。
本次作业设计主要针对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光现象”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
# (一)基础过关。
1. 光的直线传播。
(1)小迷糊同学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他想知道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给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吗?(请描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哦,就像你在给小伙伴分享一个超酷的小秘密一样。
)(2)在生活中,有好多现象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呢,你能说出至少三个例子吗?(可别把皮影戏给忘了呀,那可是个超有趣的例子呢!)2. 光的反射。
(1)画出反射光线:已知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请你像个小画家一样,准确地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可别画歪了哦,反射光线可是很听话的,按照反射定律来就行啦。
)(2)光的反射定律是啥来着?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吗?(就像给一个刚接触物理的小菜鸟解释一样,越直白越好。
)3. 平面镜成像规律。
(1)小粗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有这么几个问题: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玻璃板呢?(厚的还是薄的呀?这就像挑糖果一样,得选对喽。
)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这里面可藏着小秘密呢,你能发现吗?)他在实验中发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总是有点差别,你能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吗?(就当自己是个小侦探,找出这个小谜团背后的真相。
)# (二)能力提升。
1. 光的传播与生活。
(1)咱们现在要给一个古老的城堡设计照明系统。
城堡的走廊又长又曲折,你要怎样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确保每个角落都能被照亮呢?(发挥你的想象力,你现在可是城堡照明大师哦。
)(2)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你知道为什么要使用凸面镜而不是平面镜吗?(这就像给汽车挑选合适的小耳朵一样,肯定是有原因的呀。
)2. 光的反射趣味应用。
物理作业设计范文
物理作业设计范文
主题:物理世界中的力学
一、引言(200字)
-介绍力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出本次作业的主题:“力学中的关键概念和实践应用”
二、理论部分(400字)
1.基本概念介绍(150字)
-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单位
-简要解释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实践应用介绍(250字)
-引入“如何使用力学原理解释不同实际场景”这一概念
-具体介绍以下实践应用场景:
a.雨滴的落下过程
b.火箭的发射与升空
c.摆钟的运动
d.自行车的行驶
三、解答题部分(300字)
-准备一些与力学相关的解答题
-题目难易程度各异,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涵盖物体运动、斜面运动、牛顿定律和弹簧力等方面
四、实验部分(200字)
-设计一个与力学相关的小型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和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要求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并总结实验数据,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验证
五、总结与展望(100字)
-总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展望力学在未来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根据引用规范列出所参考的书籍、论文和网页链接
注:以上为设计思路,字数酌情增减。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和知识点的深度,将作业分为基础训练、拓展延伸和创新实践三个层次。
一、基础训练层次:这个层次的作业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强调对基本公式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题,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于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30秒后停下来,请计算汽车的加速度是多少?2.物体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在10秒钟内由20m/s增加到60m/s,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二、拓展延伸层次:这个层次的作业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并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考察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拓展理解:1.举例说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和应用范围。
2.请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画出合力示意图。
三、创新实践层次:这个层次的作业主要针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进行科学探究和创造性思考,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1.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状况和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分层设计的物理作业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反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真正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本次高中物理作业设计以“动量守恒实验”为主题。
一、实验原理:
1、定义:动量是质量和速度之积,可以是线性动量或角动量,它守恒的原理可以总结为动量守恒定律;
2、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系统总的动量不变,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受力物的动量总量都是不变的。
二、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物理力学实验台、实鋼球。
2、实验对象:1个物理力学实验台; 2个实钢球。
三、实验流程:
1、安装实验装置:将物理力学实验台靠最上边,然后在台上面放置两个实钢球;
2、模拟: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实钢球用细绳子拴住,将它们吊在高
处;
3、调整:将实钢球分别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细绳子拴住,调整钢球中心
的质量,使其初始速度为相等的状态;
4、实验:将实钢球解开,当两个实钢球分开后,观测它们的速度变化,它们的动量发生变化;
5、观测:观察两个实钢球动量变化,看看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当两个实钢球分开后,观测到它们的速度发生了变化,但
是它们的动量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与动量守恒定律一致,可以认为动
量守恒定律得到证实。
五、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证实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即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系统总的动量不变,且实验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实验结果对进
一步了解物理定律有着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一、作业要求
1.本作业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本质及其衍射特性,学习并体会光的
属性,比较几种衍射特性,并能够将光衍射原理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2.作业中学生要掌握光的本质,包括光的波长、色温、色彩、偏振状
态等,也要了解它们与衍射有关的特性,包括衍射规律、内外衍射、半衰
宽度等。
3.学生可以利用衍射实验的材料,如夹角、夹套等,模拟光衍射的实
际情况,测量衍射规律,并利用光衍射原理进行实际应用,比如聚光灯的
设计等。
4.作业的答案要求应该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
图片、表格等,以及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反思。
二、实验步骤
1.首先,准备实验材料,包括一块光学板、一个夹角和一个夹套,并
将它们安装好,夹角放置在光学板的水平上,而夹套则放置在光学板与夹
角之间的连接处。
2. 然后,准备一个灯光源,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作为灯光源,此时,光源的色温应该在3000-7000K之间,通过调整色温,使光源的波
长在390-750nm之间,以满足实验要求。
3.接下来,将光学板和夹角对准灯光源,并以正交的角度将光线照射
到夹角上,然后查看光学板上光的衍射情况。
4.接下来,测量夹套在不同角度下的衍射规律。
作业设计教案初中物理
作业设计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背景1. 教材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情况:学生已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作业设计1. 作业目标:巩固光的折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作业内容:(1)理论作业:a. 复习光的折射现象,总结折射定律。
b.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水杯、光纤等。
c. 绘制光的折射现象示意图,标注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等。
(2)实践作业:a. 设计一个简单的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 利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c. 拍摄实验照片,附上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描述。
3. 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 作业时间:周末完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实验。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1. 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宣布作业要求,明确完成时间和提交方式。
2. 作业批改: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收齐作业,进行批改。
注意批改时的评价要公正、客观,既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反馈与辅导: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可以个别辅导,也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讲解。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内容:作业的完成质量、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等级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1. 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 作业内容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作业布置要合理,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实验。
4. 作业批改要细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5. 作业评价要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复习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践作业设计
物理实践作业设计
以下是一个物理实践作业的设计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课题:探究物体的惯性**
**一、作业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惯性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准备实验材料: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例如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网球)、一个平面(例如一个木板或桌面)。
2. 设计实验:将一个小球放在平面上,用手推动它,观察小球在停止推动后的运动情况。
然后换另一个质量不同的小球进行相同的实验,比较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记录每个小球在停止推动后的运动距离和时间。
**三、作业要求:**
1. 学生需独立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物体的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这个实践作业,学生将亲身体验和探究物体的惯性,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同时,他们将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以及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性作业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性作业设计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
2. 实验内容2.1 测量物体长度实验原理利用尺子、卷尺等工具,采用直接测量、累积法等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器材尺子、卷尺、待测物体。
实验步骤1. 观察并了解尺子、卷尺的使用方法。
2.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待测物体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计算物体长度。
4. 分析测量结果,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作业要求1. 绘制测量数据表格,记录测量结果。
2. 计算物体长度,并分析实验误差。
2.2 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实验原理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绳子、重物、计时器。
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装置,确保斜面、滑轮等组件运动顺畅。
2. 放置小车,用绳子通过滑轮连接重物。
3. 释放重物,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距离、时间等数据。
4. 改变重物的质量、斜面角度等条件,重复实验。
5.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物体运动规律。
作业要求1. 绘制实验数据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2.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体运动规律。
3. 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2.3 制作简易电路实验原理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连接简易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电阻。
实验步骤1.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等。
2.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器材。
3. 观察并记录电路中的现象,如灯泡的亮度、电流表的读数等。
4.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观察电路现象的变化。
5. 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作业要求1. 绘制电路图,标注电路各部分名称。
2. 连接简易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电路基本概念。
3. 实验评价本次实验性作业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
3.1 过程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性: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使用器材是否得当。
物理项目式作业案例
物理项目式作业案例
案例一:设计一个可以测量水的比热容的实验装置。
目标: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够精确测量水的比热容。
步骤:
1.准备材料:水槽、恒温水槽、热源、热量计、温度计、电源和导线。
2.搭建实验装置:将水槽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安装一个恒温水槽,将热源放在水槽下方,同时将热量计和温度计分别安装在水槽中。
3.进行实验前准备:先将恒温水槽内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热量计归零。
4.开始实验:将水倒入水槽中,在水槽底部放置热源,通过导线将电源连接到热源上,启动热源,同时记录下热量计的示数以及水温的变化。
5.记录数据: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热量计的示数和水温的变化,直到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
6.计算比热容: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进行计算,并得到水的比热容。
案例二:设计一个可以测量光速实验的装置。
目标: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够测量光速。
步骤:
1.准备材料:激光器、光探测器、相位移器、计时器、导航金
属板和平稳的架子。
2.设置实验装置:在平稳的架子上安装激光器和光探测器,将相位移器放置在激光器和光探测器之间,将导航金属板放置在光探测器前方。
3.开始实验:启动激光器,使激光通过相位移器照射到导航金属板上,经反射后由光探测器接收。
4.测量时间:利用计时器记录光从激光器发出到被光探测器接收到的时间间隔。
5.测量距离:测量激光照射到导航金属板上的距离。
6.计算光速:利用测得的时间间隔和距离,通过光速的公式进行计算,并得到光速的结果。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避免诸如环境光的干扰等。
初三物理作业案例设计
初三物理作业案例设计
题目:测量物体的密度
背景介绍: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目的: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并
分析其结果。
实验材料:
- 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均匀材料的盒子、球体、圆柱体等)
- 面积测量工具(例如尺子、量角器等)
- 质量测量工具(例如天平)
- 计算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记录下它们的样本编号。
2. 使用质量测量工具,分别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结果。
3. 使用面积测量工具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直径、半径),并记录下结果。
注意:如果物体有不规则形状,可以使用适当的几何公式计算其体积。
4. 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使用密度计算公式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并记录下结果。
5.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结果,观察是否有规律可循。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物体的密度可能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不同导致的;
- 对于均质材料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 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密度与其物质特性之间的关系。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入理解了密度与物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非常有帮助。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记录和结论总结,培养了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1.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结论等。
2. 计算题:通过计算一些物理现象或问题来巩固学生对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问题探究:提供一些物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和答案,并写出解决思路和结论。
4. 图像分析:给出一些物理图像,要求学生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
5. 完形填空:提供一篇物理相关的文章,将其中的空白部分留给学生填写适当的物理术语或概念,以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物理实验装置或模型,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7. 研究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物理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包括背景介绍、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等。
8.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给出一个物理问题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他们团队合作和交流。
这些不同形式的物理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研究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研究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合的作业形式。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模板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模板
一、作业名称:电流与电路
二、作业目的: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三、作业内容:
1. 观察并探究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观察简单电路中的电流流动和电压变化,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学习并掌握欧姆定律。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3. 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学生将通过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如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求解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
四、作业要求:
1. 学生需认真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2. 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3.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题目,简洁明了地展现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作业要点:
1. 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作用。
2. 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3. 电路中的问题求解,如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求解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
六、作业评价:
1.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数据。
2. 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作业题目解答和解题过程。
七、作业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理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同时,学生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第一单元初中物理《什么是物理》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第一单元初中物理《什么是物理》单元作业设计总结与归纳: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和运动规律。
研究物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并培养我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单元作业设计:作业一:物理知识小调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物理?2. 物理有哪些研究内容?3. 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作业二:物理现象观察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描述下列现象并给出解释:1.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是什么颜色的?2. 将橡皮筋连在两个物体上,拉动橡皮筋后会发生什么?作业三:力的实验进行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1. 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
2. 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和距离,观察力的作用。
记录下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作业四:物理实验报告选择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观察、实验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作业五:物理应用小研究选取一个物理应用领域,例如天气预报、交通工具或通信技术等,深入了解其原理,并撰写小研究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原理介绍、应用案例和展望等内容。
作业六:名词解释选择一些物理相关的名词,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例如:重力、摩擦力、速度等。
作业七:物理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材料、预期结果和可能的误差。
总结:通过完成以上作业,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现象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际实验和研究,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参考资料:- 《物理学概论》-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互联网相关物理学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分层作业设计——以《声音是什么》为例陆建忠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基础题1.右图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B.太空中噪声太大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A.1次B.2次C.3次D.4次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B.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快C.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5.《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6.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 收到回波信号。
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7.如图所示,如果将一个扬声器放在一个硬纸盒内,并在纸盒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一根立在纸盒前已点燃的蜡烛的火焰会随着音乐飘动,音乐停止,则火焰竖直向上不再飘动。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B2.A3.C4.D5.流动的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6.10500 不能7.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并通过空气传播能量【巩固题】()1.如图所示,做有关声现象实验时,小华将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A.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B.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2.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
它的发声原理是A.空气柱振动B.嘴唇振动C.手指振动D.笛子外壳振动()3.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A. 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B. 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 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5.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
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A. 铁管、水、空气B. 水、空气、铁管C. 空气、水、铁管D. 水、铁管、空气()6.北京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由于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指令,从而以其优美的舞姿、随音乐节拍而精确完成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体育之美。
关于运动员在水下是如何接收到音乐指令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仅在水面以上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经由空气、水,最终传到运动员的耳朵B.仅在水面以下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通过水传到运动员的耳朵C.运动员通过无线耳机,接收来自控制室的电磁波信号,再将其转化成声音,被耳朵接收D.在水面以上和以下都放有音箱,使运动员的头部无论是在水面以上还是以下,都能听到清晰的音乐声()7.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10.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m/s,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更能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C.铜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波涛、鸟语、流水……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悠扬的小提琴声是靠琴弦的_____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人耳的。
12.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__发声;13.如右图是小刚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强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_________传入他的耳朵。
接着,小刚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_________ (强/弱)。
14.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右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的原理如图所示,这表明声具有。
16.如右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17.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
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
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
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题】18.为了测定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
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秒.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米/秒,则(1)第一次响声是由__________传来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1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 /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
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
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_________________20.下图为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已知S 1=20cm ,S 2=80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765,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