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文:209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引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科学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中心,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科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科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等。
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当今社会要求的重要素质之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初中科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总结规律、探究问题,并形成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科学解释。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探究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思维导图、概念模型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反常识问题、科学谜题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强调综合性学习科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成为科学教育的重点。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为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应通过探究方法来获得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调查、研究中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强调科学道德科学道德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以良好的科学道德教育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公正、诚实的科学态度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开放和包容的素质,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注重道德规范、维护学术诚信。
三、注重探究思维的培养探究思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借助科学实验这样的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并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跨越学科,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并有效地运用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跨界思维能力。
六、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持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倡导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自主引导和自主反思,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是指一系列综合性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等,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接着探讨如何运用核心素养指导课堂教学,最后总结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目标的延续和发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与追求。
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地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取和整合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更是他们终生发展和成功的基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核心素养指导课堂教学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首先,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再次,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鼓励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核心素养课堂研究报告范文
核心素养课堂研究报告范文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我对核心素养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汇报。
一、研究背景核心素养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实施学校德育规划为导向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核心素养课堂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设置了不同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堂氛围、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等,以获取课堂实施情况的客观数据。
2.课堂观察: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课堂进行了现场观察,并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反应等。
三、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对核心素养课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普遍较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
2.核心素养课堂的实施形式多样,既有小组讨论,又有课堂演讲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3.教师在核心素养课堂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研究、问题导向等。
但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部分知识重复和教学内容过于零散的问题。
4.核心素养课堂的课堂氛围相对较好,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四、研究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核心素养课堂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
2.核心素养课堂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积极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师在核心素养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仍需要进一步减少知识重复和整理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改进建议结合研究结果,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教师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实施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减少重复知识的出现。
2.在核心素养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进阶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进阶的教学设计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教学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问题的提出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就是要将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
但是十年时间,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在中小学知识割裂和科学素养要素无法整合的情况下,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完整和持续连贯的发展。
在“少而精(less is more)”和“更少、更清、更高(fewer,clearer,higher)”等课程设计新理念指导下,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等整合化概念的提出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尝试。
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与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
我国当前即将颁布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正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建构课程体系,符合国际科学课程改革趋势。
1.2课题界定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科学各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最有价值的东西,其突出的是科学学科价值的个性与学生成长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有机结合,是科学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科学学科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在即将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各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物理学科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学科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生物学科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是指学生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连贯、一致的发展,逐渐科学、完整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小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对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人的需求在各方面均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为为未来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服务的机基础教育,必须依据社会发展趋势做出及时性调整并体系化地实施系列政策和策略,从而体现基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回顾国家课程改革的历史,在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所作出的改革措施不断,但并未建立可持续发展和基于人本身核心需求的统一思想和理念,造成教师授课困难、学生学习艰辛的困局。
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小学科学究竟应该达到怎样的教育效果作为最终目标?学生学习科学的价值何在?教师如何利用课堂实施有效的科学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全国各地区的科学教育质量出现重大差异,教师授课能力反差大,学生对于科学本身的认知也回然不同。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一系列问题,为真正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落实科学教育提供了契机。
作为全新的概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得以有效体现并能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该课题的提出,是希冀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全面落实在小学科学学科中依据学科特点贯彻落实具有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而做出的尝试。
1-2 课题的界定《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该课题从教育体系来说针对的是基础教育小学阶段;从“核心素养体系”概念的划分上来说主要针对科学学科所涉及到的范畴,如:科学精神的建立、如何学会科学的学习方式、科学地健康生活、科学的社会责任、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实践和创新;从研究方向划分主要针对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概念的区分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进展属性的品质与力量。
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进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行和力量。
二、之间的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框架下,依据详细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别功能确定的。
1.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同学整体的全面的进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
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同学的整体进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力量,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同学的一般进展未必是关键力量。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别性打算,同时也要受制于同学全面进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同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担当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同学一般进展目标的实现。
3.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育同学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同学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需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亲密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学生,学科素养,教学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1)问题的提出在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
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教学策略的不当,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数学成绩整体有所下滑。
随着课改的深入,亟待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途径进行系统研究,以适应各方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课题界定“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3)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在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一些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逐步展开。
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仅仅局限在对特定教学活动,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忽略了教学策略在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研究。
或者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而忽略了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而实践表明,课堂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
二、(1)课题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堂资源的开发者。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
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出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
一份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可能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此部分,详细阐述当前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分析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题目标与内容**
1. 课题目标: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课题内容:
- 核心素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详细介绍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并绘制出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再到成果评估的具体研究路径)
**四、预期成果**
- 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 发表若干篇相关学术论文
-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同类学校或学科提供教学改革参考
**五、课题研究团队及分工**
(列出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专业背景,明确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工作职责)
**六、经费预算与使用计划**
(详述研究所需各项费用的预算,包括资料购买、调研差旅、会议研讨、实验设备购置等)
**七、时间进度安排**
(给出课题启动、执行、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计划)
**八、申请单位意见**
(由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表明对课题的支持态度及承诺提供的条件保障)
以上仅为示例框架,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研究规划进行填充和调整。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因素,使语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等。
新课程改革发展强调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为前提,将这些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在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中。
进而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不断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积极优化,探索与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抓住课本,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没有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所以,语言文字运用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重大目标。
而指导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主要任务。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从目标上,不是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来体会父母之爱——这是简单的人文性目标,而是学习并尝试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来体会父母的爱,目标取向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指向的是学生的表达与运用,而不是指向人文性的阅读教学。
在学完母亲夸我作的诗“精彩极了”之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妈妈在什么情况下也夸过自己,也仿照作者那样,抓住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描写出妈妈对自己的爱。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题申报范本:4209-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时代的热词。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打折扣。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而课堂讨论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而,实现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课堂讨论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重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些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学生回答往往是沉默或是教科书中的“正确”答案。
所以我们要力图改变这种现状,使有效的课堂讨论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
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方向引领和理论支撑,从而使课程改革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
明确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校是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表达的,学校表达的实质是一种校本研究和创造。
我们需要培养这种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我们更期待大家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成果的涌现!2、课堂讨论:是我校高效课堂上课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是小组六到八人进行探究,也可以是全班讨论即你答我辩的形式,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疑问,学生答辩。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当前,研究并明确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文件里,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这个概念体系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所谓素养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但纵观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呢?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温床。
因此我们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知识、品格和关键能力。
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数学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2. 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4. 总结研究成果,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3. 实证研究法: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设计,对比分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4.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过程的总结,提炼出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
四、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体系;2. 提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3. 促进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4. 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适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推广。
首先,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与数学课程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问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问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问学课堂教学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但当前课堂仍有以下三点问题:(一)课堂缺乏探究精神。
传统课堂由老师“满堂灌”,教师提出许多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浅层次、碎片化的问题,学生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学生缺乏探究精神,老师没有将学习目标转化为“主问题”,这个问题即为推进学程的驱动问题,是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泰勒认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问题来源于学生,学习任务来源于发展的需要,在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目标显性化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有可能得以最佳地发生。
(二)学生缺乏质疑课堂的精神。
从本质上来说,问题的提出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究精神的过程。
创新人才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
所以“问学课堂”必须以学生的问题为主。
而当代课堂的学生,许多由于忙于应付教师的各种“提问”,在教师的“权威”之下,没有质疑课堂的勇气,缺乏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
其次,老师没有给学生质疑课堂的空间,老师的问题都是预设性的,缺乏生成性。
课堂上即使有老师允许学生质疑,往往把问题弄丢了,很快又回到预设轨道中,没有“因学而教”而是“因教而教”。
(三)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呼唤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学校的传统文化——“三雅”教育对问学课堂提出了要求。
课堂是深化我校的主阵地在课堂。
汉铁小学的雅师需要老师挖掘专业素养,教师不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课堂构建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雅生需要在课堂上积极探索、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普通高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
通过基于普通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知识传授,忽视素养培养;重视课堂形式,忽视课堂内涵;重视应试得分,忽视终生发展等问题,其结果是教学的内容“胖”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的形式“花”了、教学效果也“虚化”了,课堂“趣味性”没有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界定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即普通高级中学,属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范畴。
核心素养:指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最优化框架式集成整体,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课堂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国内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较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及理解的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申报书
附件4: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负责人责任单位填表日期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11月修订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同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
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
遵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
这种理论上的“模糊”,既给基层实践者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让中小学校长、教师感到迷茫。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非常重大。
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
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领衔开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人民教育杂志社也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课程整合的尝试。
总体上看,我国一些学者在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将本土的教育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界定,形成一个能够系统明晰地表达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目标愿景的顶层设计,这对于形成适合中国教育特点的“核心素养模型”具有奠基性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改进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要提升学校质量,离不开课题研究的引领。
要本着宏观指引、中观切入、有所突破的指导思想确定研究方向。
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研究为方向,契合国家课改的方向,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与学校的工作职能紧密结合,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前瞻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核心素养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未来社会是否和谐健全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具体落实到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通过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来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理论依据与研究目标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变更课堂,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化,形成可操作的路径和策略方法。
全学段、全学科推进,围绕核心素养,切实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教学的良好生态,实现有效课堂,并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研究内容1、厘清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维度上的分解和落实,探寻关于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策略与实施路径;3、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研究;4、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六、创新之处1、将共性核心素养向个性化的学段、学科延伸,构建涵盖各学段主要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型,并积极探索适应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2、从学校、学科等不同层面,形成一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生成有效课堂的先进典型个案。
七、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本研究的研究逻辑的是“理论梳理——实践调查与检验——理论提炼——实践修正”。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已有文献中关于核心素养及其测评方式的研究成果,并在充分借鉴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及测评方式的初步意见;全面整理关于课程标准、教育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的研究成果,为探索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的内在关联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将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方式和发展状态,根据实践成效适度修正关于核心素养和测评方式的原有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和相互验证。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访谈,在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平台开发之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揭示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因素,为苏式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平台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
此外,通过问卷和访谈,还可以了解相关人士对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的真实认识,这将对研究成果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4)个案研究法通过在学科、学校、区域三个层面展开个案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经验和实践支撑,也为深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索更切合实际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提供现实依据。
3、技术路线“理论模型——开发工具和搭建网络平台——收集并分析大数据——修正理论模型”,总体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与相互建构的研究思路,实现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现实统一。
4、实施步骤(1)理论研究阶段(2016年7月—10月)系统收集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教育目,初步探索不同学科对培养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
整理出有关于核心素养评价的工具、方法和路径,初步制定关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
(2)调查研究阶段(2016年10月—12月)调查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现状,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现实关联,为探索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3)实施阶段(2017年1月—12月)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开展关于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个案研究,探索如何在学科、学校层面通过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系统改革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典型经验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4)反思评估研究阶段(2018年1月—4月)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效进行终结性评估和反思,整理各项研究成果,形成各类研究报告,提炼核心素养模型体系,对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提出系统性改革建议,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归因分析并提出后续改进意见。
(5)专家论证和成果发布阶段(2018年4月—7月)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研讨,对后续研究提出方向性要求,整理各项研究成果和报告,结集出版或公开发表,接受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窦桂梅:清华附小“1+X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该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所进行的课程整合的尝试,提出该校学生培养的六大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公共道德、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学会学习、国际视野。
成尚荣: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第一句是台湾教育同行说的,即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知识、分数可能是带不走的,而能带着走的是方法、能力、智慧。
这些素养永远会伴随着学生,而且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再生。
这句话道明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第二句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的,即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教师教学科,很容易止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的视野;很可能止步于知识,而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
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
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以育人为根本任务);第三句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即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
因此,学科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第四句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提出来的,即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体系。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
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
“1+X”课程体系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窦桂梅还进行了“主题教学”研究。
主题,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即核心素养以主题的方式来呈现。
同时,她也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
参考文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4点要求》、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窦桂梅《系好学校转型的第一枚“纽扣”》2、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保障措施。
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如孝感市级课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阅读策略的探究与实践”、“有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科研研究能力,并都长期奋斗在学校教育第一线上,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修,努力学习理论,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
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
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管理与指导,做到教研机构健全,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范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
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能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
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有效课堂”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