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2、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理解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的读取加深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的了解
2、通过阅读课本“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和连线题的训练等了解湿地的主要价值
3、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图片对比、案例呈现等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问:洞庭湖湿地产生这些变化,将对湖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思考:洞庭湖湿地产生这些变化,将对湖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小组讨论,在黑板上展示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湿地破坏后不良影响的探讨。
教师小结并延伸: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可供农副产品大量减少。
学生了解相关案例,思考案例中的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写下来的方式):洞庭湖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表格分析、图片对比法,引发学生对洞庭湖湿地变化及其原因的探究。重点探究“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展示洞庭湖今昔的对比图片和材料二。
思考:图片和材料中反映了洞庭湖的哪些变化?(个别回答)
通过材料分析法,引发学生对于洞庭湖湿地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重点探究“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见到了解一下洞庭湖的基本概况。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给出材料一,引出湿地的概念。
通过阅读书本,初步了解湿地的基本含义
培养学生阅读书本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展示6张图片。
根据对湿地的初步理解,采用学生个别回答方式,辨别出6张图片所展示的景观是否属于湿地。
通过书本的阅读,在初步理解湿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景观图进行辨别判读。如出现误读误判请生生相互点评,帮助解决。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4.2012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2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保护地球之肺”。
下列能体现保护森林的是(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12·浙江会考)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据此完成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7.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A.东北三江平原 B. 海南岛红树林 C.青海湖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8.关于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库、稻田是湿地 B.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C.高山上没有湿地 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9.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 C.美化环境 D.净化水污染10.下列不属于洞庭湖湿地作用的是A.调蓄洪水 B.发电 C.提供丰富农产品 D.航运11.(2005.天津)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红笔更正:2.2答案BCD ACC DCBBB红笔更正:2.3答案BCCCB。
湿地保护教案[5篇模版]
湿地保护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湿地保护教案第一单元中国湿地概述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类,概况、湿地名录及面积、湿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特征和科学价值。
2、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参与湿地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湿地,体会湿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 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课前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
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湿地”二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湿地!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吗?1、学生自由表达。
2、过渡:湿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湿地,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
共同了解学习他的神奇之处。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一、中国湿地定义与分类1、湿地的定义。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了湿地的美。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湿地公约》给了湿地一个怎样的定义。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1)学生朗读湿地的定义。
过渡:看了定义,湿地的概念是不是还是很模糊?没关系,老师这里有秘密武器。
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
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2)检验:游戏《找一找》老师出示10种不同类型环境图片,学生判断哪儿些环境类型可以称为湿地?教师: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依次了解湿地功能。
2[1].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优秀教案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以洞庭湖区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取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 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 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导入新课]以“世界湿地日”为主题导入。
师:你们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生:……师: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
那大家又知道什么是湿地吗?其实在我们江南地区有着很多很多的湿地。
(浏览地图册图/其他湿地地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简单的了解“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一、湿地含义及价值(展示各种平湖地区的湿地,以乡土地理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平湖地区的湿地,大家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能思考下面的问题:1. 什么是湿地?2. 湿地有哪些种类?3. 湿地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应该可以回答)1、湿地的定义(1)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一章: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湿地的概念1.2 湿地的类型与特征1.3 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重要性1.4 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2.1 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2 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与技术2.3 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4 湿地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第三章: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3.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3.2 国际湿地保护的现状与趋势3.3 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3.4 湿地保护的政策与法律体系第四章: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4.1 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4.2 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4.3 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4.4 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第五章: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5.1 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5.2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状况5.3 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5.4 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第六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6.1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6.2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6.3 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6.4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实践案例第七章: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7.1 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7.2 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3 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7.4 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案例第八章: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8.1 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8.2 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8.3 湿地保护项目的中期检查与调整8.4 湿地保护项目的成效评估与经验借鉴第九章: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9.1 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9.2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9.3 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9.4 湿地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第十章: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10.1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0.2 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0.3 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活动设计与实施10.4 湿地保护教育的实践案例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湿地生态功能与重要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2: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的特点湿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重点环节3: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的阐述湿地保护的目标与原则的解读重点环节4: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湿地保护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的操作要点湿地恢复与修复的措施与案例的分析重点环节5: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与特点的描述我国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与实践案例的评价重点环节6: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与体系的构建重点环节7: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的制定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案例的解析重点环节8: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湿地保护项目的设计与申报的流程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流程的掌控重点环节9:湿地保护与人类福祉湿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重点环节10: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方法湿地保护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的实施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湿地的定义与重要性,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湿地保护的意义与目标,湿地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湿地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2.掌握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湿地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2.教学难点:掌握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洞庭湖的图片导入,引出洞庭湖的本质——湿地,本节课以洞庭湖为例来学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学习湿地概况:(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分类:(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针对性练习: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分布:世界范围内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我国湿地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3.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图示湖泊的调蓄作用: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放水)。
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湖泊蓄洪)。
4.湿地的问题:思考:洞庭湖面积变小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原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围垦;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
5.湿地的保护:面对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A、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B、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C、防止水污染;D、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E、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一、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四、教学方法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湘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球之肾”;二是湿地资源问题;三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湿地存在的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顺序逐一编写,充分展示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通过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四、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湿地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表1)专家点评:湿地资源是学生见惯不惊但又比较陌生的资源。
本节课的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不同类型湿地的精美图片,使学生对湿地的形态、类型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湿地的探究兴趣,为顺利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大量湿地实例利用现状的认识、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湿地资源利用问题多、形势严峻,保护湿地资源已刻不容缓。
通过对围湖造田现象、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回到北大荒”现象的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使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形成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进而认识到地理学科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的独特价值。
第二节《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和导学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地理组李剑课标分析: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知识的能力;教材分析:湿地是我们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由于人类过度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环境趋于恶化。
本节教材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讲述湿地的概念、分布及功能并且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材的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秩序进行,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湿地的主要价值(即环境功能)、以及人类在开发利用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开发湿地资源的措施,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而且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其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逐一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湿地的基本概况及湿地的重要价值2、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与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探索与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湿地相关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新《水浒》剧组在黄河湿地拍摄过程中被叫停,是因为该剧组涉嫌破坏了黄河湿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太湖湿地为例湖州市菱湖中学【设计思想】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本节课程的设计,以太湖湿地为例,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本节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太湖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其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太湖区为例,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节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的利用,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不熟悉湿地的概念,但身在江南水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湿地,因此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我国湿地的分布、湿地的重要价值。
(2)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取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阅读太湖湿地的资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保护问题的大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深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以太湖湿地作为案例,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教学策略与手段】1.多媒体演示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太湖湿地的相关资料;学生按小组课前湿地考察太湖湿地,储备相关信息【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展示表格1,介绍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2.提问:大家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试着猜想。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视频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湿地的重要价值2.湿地的保护[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二、三)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况【阅读分析】阅读41页第一段,了解湿地的定义及类型。
【学生回答】1、湿地的定义2、湿地的类型【读图思考】读“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1.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二、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观看视频】“湿地的作用”,总结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及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
以洞庭湖为例,了解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发展要求:结合实例,理解湿地开发与保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特点难点: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外景地西溪湿地图片。
师:这里环境优美,河流纵横,犹如一幅画卷,令人美不胜收。
(设计目的: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图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湿地,了解到湿地的特点是有水覆盖)一、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师:展示“湿地类型图”,结合你对湿地的了解,在这些地理事物中哪些属于湿地?生:那水库、稻田呢?师:其实他们也属于湿地,只是类型不同,水库、稻田属于人工湿地,其他属于自然湿地。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湿地的概念有进一步了解,知道湿地的类型有两种:自然、人工)师:展示图片“海洋”、“被淹没的街道”,反问学生这些属于湿地吗?(设计目的:巩固湿地的概念,强调湿地当中的关键词::“经常”、“浅水”)师:湿地有何特点?——湿地的概念。
承转:湿地广泛分布与我国师:展示图片“中国湿地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说出中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与此同时为引出洞庭湖做铺垫)二、湿地的价值承转: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就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记录下洞庭湖有什么丰富的资源或者价值。
请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记录下湿地有哪些重要价值?小组1:记录生态价值小组2:记录经济价值(设计目的:学生对湿地的认识较少,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湿地的价值。
而小组竞争的模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生:汇报湿地的价值(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湿地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承转:湿地价值很多,也因此获得了许多相应的美称。
湘版必修三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P41及地图册P17“中国湿地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主要湿地及其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萎缩的洞庭湖”、和“洞庭湖“变大了”归纳湿地的重要作用、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加深对保护湿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思维习惯。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开发乡土地理资源,给予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资源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阅读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画出心中的湿地,调查家乡湿地开发利用前后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教师点评] [屏幕显示][师生问答] [教师点拨][板书] [教师归纳] [屏幕显示][板书] [屏幕显示][学生活动] 教师回忆自己童年时期家乡河流、鱼塘、小溪纵横交错的美好场景,感叹如今早已不复存在引出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富饶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本节课我们学习探讨的区域类型是湿地。
(点击课件)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课标分解: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布地区及其特点,并能够举例说明。
2、理解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识记湿地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为什么人们关注湿地的存在。
认识湿地的正确利用方式及不当的利用方式。
3、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资源造成的危害,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识记保护湿地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
对高中生而言,虽然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感性认知,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湿地”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还是比较困难。
因此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目的
[导入新课]
%
[预习呈现]" 教师:今天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节日知识抢答。
请问:2月14日是什么节日
学生:情人节!
教师:6月1日什么节日
学生:儿童节!(学生大笑)
教师:那么2月2日什么节日
学生:……(各种猜测)
^
教师:哈哈!我们对洋节日、儿童节关注较多,但对
一些环境主题的节日关注少了一些。
2月2日是世界
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我们的未来!”
从今年的主题也可以看出,湿地的重要性,那么到底
什么是湿地湿地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湿地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学生展示预习学案
一、湿地的概念
请同学们观看图片(课件投影),说出哪些是湿地及
分属类型。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通过一个简短的抢答互
动,既活跃的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还可以唤醒同学们多
关注环境主题的节日和
重大事件,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
.
学生对湿地有大致的了
解,从而为学习湿地的概
念打下好的基础
*
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与
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练
习加深对湿地概念与分
布的掌握。
小溪
》
水田沼泽
河流
湖泊
红树林
浅海
雪山
、
[承上启下]
[课堂探究]
[学生探究,教师点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
[转承]
【
我们了解湿地的分布,是为了了解湿地的作用以
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湿地有什么重要价值呢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探究二:读宁波东钱湖材料,探讨湿地的重要功能。
提供水资源、农副产品、药材、工业原料……“资源
宝库”
调节气候、美好环境——“天然的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
·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
保护生物多样性——“鸟类的天堂”“生命的摇篮”
……
播放湿地问题视频
三、湿地资源的问题和保护探究
探究三:湿地资源问题——以洞庭湖为例
①洞庭湖区农业经
济发达,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分析
洞庭湖区成为“鱼米
之乡”的有利条件
¥
②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③洞庭湖区人们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对湖区社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理论联系实际、归纳知
识。
通过视频资料,加强学生
的感性认识
`
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分组
讨论,合作学习。
—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
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洞庭湖变化案例,帮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
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学生分组
探究]
,
[教师归纳提升]
[思辩争锋]—
[课堂小结]
\
[课后探究] &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④保护洞庭湖的措施
】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现有8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
面积万公顷,占全市区域总面积%,占全省湿地总面
积21%。
在全省1万公顷以上6大湿地中,就有杭州
湾海岸湿地、象山港海岸湿地和三门湾海岸湿地。
但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湿地资源面临着污染、滩涂过度
围垦、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诸多问题,亟须采取有效
措施扭转湿地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
正方:保护湿地会制约经济发展
反方:保护湿地不会制约经济发展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它的利用与保护关系
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这个问题,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会用知识进行分析,
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性课题:宁波市东钱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具体要求:
、
1、调查东钱湖湿地的利用及保护状况。
2、走访和实地调查东钱湖周边居民的生活废水的排放
情况,及房地产和旅游开发对湿地的破坏情况。
3、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
自己的所见所闻,搜集资料,谈一谈东钱湖湿地的开
发复与保护措施。
4、整理资料,撰写成文。
作业本相关章节
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总结
出来保护湿地的一般措
施。
最活跃的课堂是学生思
维的碰撞,通过对保护湿
地是否会制约经济发展
的辩论,引发学生去思
考,用论据去支撑自己的
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结本课题教学内容,培养
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的能
力。
[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
生实地考察及资料收集
整理能力;激发学生地理
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可
持续发展观念。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
内容以洞庭湿地的重
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
1.生态效益:动物栖息地,净化水中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节径流。
2.经济效益:航运、旅游、野生动植物资 源,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等资源。
3.社会效益:教育科研、美化环境等功能
和保护的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紧扣大纲要求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了预习呈现、课堂探究、思维争锋三个环节。
在学生预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时的给出探讨内容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结合案例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工程中,为避免在探讨时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活动,本人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任务,并在小组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仅避免课堂讨论冷场,也极大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通过辩论环节将课程推向高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都能积极配合老师,整个课堂显得比较有生气,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开辟更大的探讨空间,尤其是最后学生的辩论,非常精彩,学生也意尤为尽,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