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统 课 堂 教 学 的 诸 多 弊 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弊端
蒋笃家
(双牌县第一中学,湖南双牌425200)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式、教学主体、教学评价方面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新课改的障碍。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五段教学法”传统课堂教学指l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
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段教学法”。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
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新课改的障碍。本文欲
就其存在的诸多弊端做如下梳理。
一、教学思想上,传统课堂教学是“主知主义”、“教师中心”,以书本、教师、教案为本。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主知主义”培养学生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中心”则忽视学生作为“人”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依教育心理学观点。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致“活”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低水平的。为此,联系实际,或借助直观、形象,或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就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过程至关重要。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追问、评判、创造知识的“好学生”、“书袋子”。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夸美纽斯指斥中世纪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恩格斯批评英国的爱北斐特中学“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毛泽东批评旧的教育“摧残人才、摧残青年”,使学生“越读越蠢”,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教学目标上,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目标实现轻学生个性发展。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能力形成过程才是学习本身。学生的大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是用来思维的元素,知识是种子.思维是耕种,只有把知识用思维耕种到大脑里的时候,知识才能变成力量,否则就是无用的垃圾在大脑里堆积。盲目追求知识掌握、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为考试而教,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严重违背教育本质规律。当然千改万改,知识不能改,实现认知目标的确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但在新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除认知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
三、教学程式上,传统课堂教学重学轻用,重预设轻生成。重教法轻学法,重灌输轻探究。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不重视知识运用,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就是按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课堂就是教师展示设计好的教案。传统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教什么”.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
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扮演着“执行者”、“传声筒”的角色。教师不是“用教科书教”。而是“教教科书”。师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老师精心钻研的是教法,而不是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的学法。课堂上。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显性内容,隐性内容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四、教学主体上。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于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案展开教学活动,当学生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不幸福。这样的状态不被教育者关注、理解;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知识内在的追求、爱好。传统课堂使孩子失去许多宝贵东西:失去主动学习习惯,变得低能;失去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惰性;失去梦想激情,变得麻木呆板;失去天真活泼、开朗乐观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五、教学评价上,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都是单一性的标准、主体、内容、形式、过程、目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基本教学目标,评价功能只定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上,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教师。评价内容只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关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形式主要是测试.只关注学生成绩和排名,学生人人自危,彼此互相敌对。评价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小考和测试.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结束课程后的检测或阶段性考试。评价目的过于关注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一切为了“分数”,只见“分”不见“人”.造就大批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学生。某学校高考励志牌上写着:“世界上有四种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你要当哪一种人?我们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但我们可以变成贵族的祖先。”传统课堂教学就这样让我们“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生的学习动力是这样极端功利化、自私化、庸俗化。我国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人做人总是第一位。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我们高举新课改的大旗,力克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为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新公民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