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研究报告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摄影媒介
媒介:
所谓数字影像是指以数字“0”和“1”的不同组合为编码形式进行创作的影像信息,它同时也具有影像载体数字化的特征,这些以编码形式存在的影像必须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特定的存储介质上,同时通过数字化显示设备才能够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就是说数字影像必须在软,硬件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展示,当代数字影像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对现成影像(直接通过数字相机拍摄到或者将传统影像经过数字化采集得到)进行再度创作得到;二.通过计算机图像图形软件制作生成。
当今时代由于摄影技术、设备、打印的普遍,摄影已经大众化,越来越具有一种公共的普罗精神,正是因为大众参与到了图像制造的时代潮流中,以前那种专业化的摄影概念和身份受到了挑战和颠覆。今天讨论所谓的影像艺术(略等于摄影),已经不是传统摄影所谓的摄影问题,传统的摄影大都以风光,人物为多,讲究摄影技术与光线等等。但是自出现了现代艺术与当地艺术,使得仅仅讲究摄影形式意味的摄影受到挑战。
今天,摄影已经不再单单是摄影技术的问题,而是进入表达各种想法、行为、观念的媒介手段,成为一种当代摄影,它不再是原有的摄影理解,对这种摄影的研究与批评,通常不再单纯是传统的摄影界在做,当代的艺术史学家、艺术理论家、哲学家、批评家都在研究和评论,他们的着眼点不是从摄影的技术入手,多从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角度入手。摄影虽然是因为绘画的需要而被发明出来,但随着技术的进入而愈加大众化、普遍化,也渐渐地形成了专属的摄影界、摄影发烧友、摄影家、摄影杂志、摄影学校、摄影理念、摄影收藏、摄影博物馆、摄影批评、摄影历史等等领域。
翻开当代撰述的艺术史,1960年以来的艺术除了绘画、雕塑等,很多艺术都是以摄影来呈现的,如行为艺术、艺术事件与活动,没有摄影的存在,这些发生的艺术行为肯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历史恰恰要回答的是,摄影本来源自艺术,在当代又回到艺术上,就是以摄影的方式继续为着名为“艺术”的东西提供某种东西、某种见证。当代的艺术是跨界的艺术,是追求艺术家在场的生命体验与观念反思的方式:当摄影被拿来成为其他艺术的外衣之后,正像续写当代的艺术史一样,尽管当代的艺术不同于传统,与断层的艺术,但历史的写作要把它们列在一起;同样,今天的那些不是摄影的东西,不过因为使用了摄影的媒介,也仍然会被续写在摄影的历史后面,不过是作为扩展了的摄影历史,而不是摄影的摄影。否则,法国的哲学家巴特不会出场,鲍德里亚也不会羞于说摄影。这些学者是因为了时代的变化,把
摄影作为哲学看,把世界当做影像看,这样才去谈摄影作为媒介的特质和意义。
今天的艺术常常不把自己当作艺术,而是要突破艺术的界限,进入不同的领域和观念中,这就使得艺术越来越不像艺术,倒是常常很像某个东西,或者不是个东西。这恰恰是今天的艺术家要追求的地方,要是原来的陈式习惯中发现陌生的东西、新意的东西、思考的东西。作为当代的艺术,是不断反思自身的艺术,而借用摄影媒介不过是它们反思自身也好,行为记录也好,设计情节摆拍也好,等等,都不过是它们的手段而已,都不是把摄影当作目的的。如果从摄影的那点技术性与机器性去大肆挞伐它们,肯定风牛马不相及、南辕北辙。连巴特都对摄影被驯化而深感忧虑,而直指摄影要能够非摄影地“疯狂”一把,从而“颠倒事物的流程”(Barthes,Camera Lucida:Reflections on Photography,p.119)。当代借用摄影也不过是要以“摄影的迷狂”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颠倒,即要绝对地进入现实的领域中,实现他们的艺术家立场之梦。
科技:
在数字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追溯至1839年摄影技术诞生开始,技术革新更是已经成为影像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摄影为诞生前的漫长岁月,学者科学家们对光学等物理学技术
感兴趣,经过不懈的努力同一时期几位互不相识的人凭借自己的独立研究发明了自己在摄影上的制作方法。1800年左右韦奇伍德先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制成了‘阳光图片’;1825年,尼埃普斯拍摄完成仍然能保存至今的第一张影像;而摄影技术却真正的诞生在达尔盖和塔尔波特手中,产生了著名的‘达尔盖式摄影法’和‘塔尔波特摄影法’,为今后的摄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世纪70年代,摄影技术被人们继续改进,先后出现到了湿版火棉胶法和干板火棉胶法等一系列新方法。此时照相机也更为先进。1940年,第一台皮腔式照相机诞生。很快照相馆出现,摄影技术渐渐取代肖像画。
1880年,美国人伊斯曼生产出第一款纸基胶卷,拉开了近代摄影的序幕。照相机工业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摄影界也开始涌现出各种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的艺术流派。
摄影技术作为19世纪人类社会一项意义非凡的重大发明,自诞生以来,不论是设备的基础构造,还是成像的光学原理,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进入二十世纪初,摄影师们仍然进行着摄影技术的革新。特别是莱卡135旁轴照相机的诞生,直接标志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彩色胶卷的的发明和普及,也让人们永远告别了单调的黑白时代,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影响世界。
1960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发明通过镜头的内测光技术,使35mm相机开始进入了自动化发展阶段。1963年,美国波拉罗伊的公司就研制出即显彩色材料,只需曝光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从相机
中拉出一张彩色照片。这就是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照相摄影机的一次次蜕变,进入了新的电子影像时代。
2000年,佳能公司发布了其最新一代也是最后一代专业胶片相机EOS-1V。该款相机几乎汇集了佳能公司上世纪末所有的领先技术,成为摄影界公认的最先进的专业级传统照相机。摄影界公认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是由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马维卡’相机。该相机使用了一块10mmⅹ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ⅹ490像素,虽然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但它首次将光信号成功转换为电子信号传输。艺术观念:
顾铮教授曾断论说摄影有时就是一种“委婉的照面”。然而,我们斌不能小瞧摄影,不要因为它的谦虚、他的存在的轻浮的姿态与美学风度,就误以为它在本质上与笨拙、无能是一回事。事实上,摄影的艺术作品表现给人们令人意外的复杂性。世界有多大,摄影就有多大,人生有多复杂,摄影就有多复杂。借着自身的特性,摄影艺术无意间走到了跨科学的田畴。
我们反身去凝视摄影艺术的世界,从而将我们升华为冒险者,发现其中的秘密。摄影的图像是无法想象的,它是一件大事,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摄影也具有神奇的魔术效应。爱德华·韦斯顿提醒我们注意,“摄影家可以通过改变照相机、照相机的角度或者镜头的焦距,将单一固定的被摄主体拍摄出千变万化的无数个构图来。”
在传统的语境里,摄影不以艺术的身份出场,艺术的宠儿是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