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浮雕赏析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红楼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红楼](https://img.taocdn.com/s3/m/1bc8d217fad6195f312ba64f.png)
一楼:
❖ 说着说着,我们就已经进了都督府。走进一 楼,我们可以看到一楼是鄂军都督府会议厅 的所在地,会议厅原本是咨议局议事堂。武 昌起义第二天,也就是1911年10月11日,湖 北革命党人和起义官兵在此集会,推举黎元 洪为都督。
大都督黎元洪
❖ 说起黎元洪,我可以稍稍给大家介绍一下, 黎元洪原本是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起义兵 希望能借助他的威信定军心,不料一开始黎 元洪却死活不愿意当这么个大都督直到后来 局势好转才开始心甘情愿接受这一职。
❖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 月12日清帝退位。自此,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 帝制宣告。华夏神州,换了人间。
这里的展墙是波浪式的,象征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中华民国的五色国旗悬挂天棚,清朝的黄龙旗破损 滑落,寓意是民国建立了,皇权自此终结。
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
❖ 首义的枪声已经渺远,辛亥革命带给古老中国的 变化却是巨大的。时至今日其影响依旧可见。民元 以来,人们就以各种方式纪念武昌起义,纪念这个 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丰碑不朽!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烈们伟业念设施的彩照, 反映了这场革命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汹涌的波涛上 浮现的孙中山像和他的名言,则让你感悟和感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是顺应中国 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潮流的,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 命先烈们,将世世代代为人们所纪念。
❖ ❖
❖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8营率先发难,迅速夺取楚望台军械 库,各营随即奋起响应,血战通宵,攻克湖广总督署,并占 领武昌全城。起义军旗——十八星旗插上了黄鹤楼头,辛亥 革命在武昌首义成功。
❖
❖ 这是展览的主体部分,分两个展区,先用一个小展区介绍 起义的过程,接着用一个大展区以背景油画、雕塑组合成武 昌起义的大场景;观众步入场景区,仿佛与起义士兵—起经 受战火的洗礼,并能感受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和分享他们 首义成功的喜悦。
五年级下册_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_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0f2879ec3a87c24028c4fa.png)
辛亥革命是一次全国性的革命运动,我 国不少省市都有辛亥革命的纪念物。
②了解了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我们可 以以怎样的方式纪念他们?
拜谒烈士陵园、宣讲烈士事迹、在烈士 纪念馆举行主题班会等。
三、课时活动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怕牺牲、 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 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
别号意洞、抖飞,福建闽县人,日本庆应大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浮雕图。 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北端有黑色花岗石影壁,正面刻“辛亥革命烈士墓”,背面刻《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墓重修记略》。
学学生,革命前的《与妻书》广为流传。还 二、主题探究活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思考: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 浮雕有什么纪念意义?
二、主题探究活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革命党人的英勇奋斗。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有识之士认为必须推翻清政府才能救国救 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多次发动反对 清政府的武装起义。
材料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材料: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千佛山东麓,始建于1934年,1983年重修。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动了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 义响应。短短一个月内,湖北、湖南、陕西、江西等13 省以及最大城市上海都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2)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材料: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千佛山东麓,始建于
1934年,1983年重修。陵园为南北纵向,顺山势而建。 北端有黑色花岗石影壁,正面刻“辛亥革命烈士墓”,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认为必须推翻清政府才能救国救民。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bd72064b35eefdc8d33395.png)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虎门销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2)《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3)《武昌起义》,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
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4)《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
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
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5)《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皇朝的封建统治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皇朝的封建统治](https://img.taocdn.com/s3/m/a05cb267fe4733687e21aa6e.png)
如果連賠償加被劫掠計,相當 清朝政府 1,100年以上總收入;
(清朝從1616年建國起至1911年僅有不到300年)
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是 舊中國貧窮落後的最主要原因,
是中國災難之源。
辛亥革命前,外債、 賠款及一切捐稅壓得 勞動人民無法生活下 去,國內階級矛盾和 民族矛盾極其尖銳。
上海出版的 《民呼日報》刊登的
就任臨時 大總統的 孫中山
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定國號為中華 民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 以旗面為五色橫長方條,
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為國旗 (1912—1928)
紅 黃 藍 白 黑
孫中山 任臨時 大總統
誓詞 手跡
孫中山主持第一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會議
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後 與會議代表合影
最後終於迎來了震動中國歷史的武昌起義,終於推翻了 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
從左至右依次為:廖仲愷、朱執信、胡漢民 、宋教仁
中國
同盟會誓詞
陳天華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陳天 華為重要發起人之一,在書記部工 作 ,任會章起草員,又任同盟會 機關報《民報》編輯,發表《最近 政見之評決》、《中國革命史論》, 《獅子吼》等政論和作品,引起強 烈反響。
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
制度,發展農、工、商業 。可惜失敗了!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
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占有 中國半壁江山,但以失敗告終。
正在訓練中的北洋新軍
立憲運動
變革之道:從洋務 運動到君主立憲
立憲運動是中國清 朝政府繼自強運動 (洋務運動、1861 年-1895年)、維 新運動(1895年- 1898年)之後推動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國成為 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清末立憲運動在清朝統治遭到嚴重威脅 的情況下開展開來,它有一系列的活動,通常我們說它具有保 守性和欺騙性,但從客觀的角度來加以分析,它還具有一定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1至10课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1至10课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da1c8f3186bceb19e8bb7c.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1至10课综合测试题八年级历史上册1至10课综合测试题1、十一长假,初二(1)班某同学随父母到南方旅游,见到这样一尊雕塑,请看右图(撅段的烟枪),你猜猜看她去了什么地方() A、承德 B、上海、厦门 D、虎门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因为()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外侵略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被迫开放 D、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虎门销烟浮雕被人民英雄纪念碑列为第一块浮雕,因为虎门销烟() 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早的禁烟运动B 、是林则徐领导的、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侵略的坚强决心D、因为这件事,6月26日被联合国列为禁毒日4、参观这一遗址(右图)后,你最大的感想是()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战争是破坏明的罪魁③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的责任④袁世凯早该被打倒A、①③④ B、②③④、①②③ D、①②④ 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②③④ D ①②④7、洋务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自强8、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定国是诏》的颁布 D、戊戌政变9、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地方是()A、上海 B、南京、广州 D、武汉10、2007年10月2日,世界特奥运动会在上海开幕,在我们学习的近代史中,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1)《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2)洋务运动中,江南制造总局建在上海(3)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就任大总统(4)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化运动开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②③④ D、①③④1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打开中国市场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12、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美术鉴赏试题
![美术鉴赏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eff729d15abe23492f4d65.png)
基本能力——美术部分综合练习题2011-10-16一、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
1、100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
在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下列浮雕中哪幅是武昌起义()A B C D2、(1)2011年10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右图展出的是何香凝女士的《疏影图》,此画种为()A.油画B.山水画C.国画D.风景画解析:此图为国画折枝花鸟,诗、书、画、印相结合是它的典型特征。
(2)“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
其中都有的是()A.松、梅B. 兰、梅C.竹、菊D.竹、梅解析:“岁寒三友”指松、竹、梅,“四君子”指梅、兰、竹、菊,都含有的是竹、梅。
3、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许多反映农民翻身做主和歌颂新中国人民生活的优秀美术作品。
以下作品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初踏黄金路》为国画,它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藏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更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了新社会人民的精神状态。
B. 《占领总统府》为油画,画家大胆地从俯瞰天下的角度进行构图,将人民解放军昂扬的斗志和对胜利的欢庆表现得淋漓尽致。
C.《血衣》为素描,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着力表现了中国农村中的剥削压迫现象,被视为逼真地再现了历史的典型图像,它的成功在于艺术的真实感和暗含的深层政治意识。
D.《红太阳光辉暖万代》是20世纪70年代的工笔人物画。
带有鲜明的“文革”时代特征,在那个年代里应说是幅思想性、艺术性结合的好作品。
解析:《初踏黄金路》为版画。
4、下图是画家李可染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题材创作的《长征》,正确的是()(1)此画为融合型中国画。
(2)画家成功将毛泽东诗词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3)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5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https://img.taocdn.com/s3/m/494b8a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4.png)
《烧鸦片》曾竹韶塑
《武昌起义》傅天仇塑
《八一南昌起义》萧传玖塑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刘开渠塑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 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 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及人民英雄的丰
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这块浮雕“最大”?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是最大的一幅浮雕,与左边一小幅 “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和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 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所说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斗 争最激烈、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革命史实,因此“最大”,同时放在 最突出的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把这幅最大浮雕放 在最后介绍,使全文的说明介绍按历史发展顺序展开,更合情理,同 时也是为了突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一历史史实最大规模、 最激烈以及最彻底的特点。
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度
第4段作者写近处瞻仰纪念碑时写了哪些 内容?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 中间:碑心石 正面:题字 背面:碑文 说明顺序:(1)先四周后中间
(2)先台阶后碑身 (3)先正面后背面
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中国的传统名花,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既按空间顺序全面 介绍,又突出重点, 不平均用力。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纪念碑的结构图。
碑侧
碑顶
碑身
小碑座
汉白玉栏杆
大碑座
欢迎解 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 放军 解放全中国
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内容
![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b34813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5.png)
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内容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是中国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烈士的纪念碑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南侧,是中国人民永远怀念革命先烈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文将围绕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内容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第一幅浮雕:义勇军进行曲这幅浮雕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战将士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壮烈场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念。
第二幅浮雕:战斗英雄这幅浮雕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形象,描绘了人们对英雄们的崇敬和追思。
这幅浮雕强调了为国捐躯的勇士必须受到全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第三幅浮雕:民族解放这幅浮雕展现了解放战争的场面,人民军队指引着群众走向解放的道路。
它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外来侵略者之苦的强烈心理,以及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给予民族自豪感。
第四幅浮雕:战争胜利这幅浮雕刻画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场面。
它表现了中国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苦跋涉,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功,凸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团结。
第五幅浮雕:烈士之家这幅浮雕展现了为国捐躯的烈士所在的家庭,他们为国家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亲人却始终怀念,这个红色的家庭永存于人民心中。
第六幅浮雕:英勇保家这幅浮雕刻画了解放战争的战士壮烈殉国的场面。
英勇挺身而出,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守卫着祖国的疆土,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第七幅浮雕:人民群众这幅浮雕描绘了一位困惑和愤怒的妇女。
她身边的人物都充满着沉重的负担和不安,她们所背负的是珍视、责任和意愿。
它代表着人民受到侵略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与政权的关系紧张。
第八幅浮雕:解放军这幅浮雕刻画了解放军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对英勇战士的敬仰。
他们服从革命的领导,充满激情、不屈不挠地向着胜利的方向奔跑,他们的壮烈场面感染着全国人民。
第九幅浮雕:杀敌救人这幅浮雕展现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开展的杀敌救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在胜利过程中不忘人民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体现了解放战争中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6217fae084254b35eefd344f.png)
作品相关背景:赵云霄,早期女共产党 员之一,与丈夫陈觉在莫斯科留学时相 识。回国后参加了秋收起义,组建湖南 特委。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他 们及时销毁文件,发出警报,受尽严刑 拷打仍坚强不屈。10月陈觉光荣牺牲, 赵云霄因怀孕,被延期服刑。1929年2 月赵云霄在狱中生下女儿启明,一个月 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母亲(油画) 1981 孙滋溪
《抗日敌后游击战》 1937—1945 八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1949年 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
1、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 2、这首歌曲描述了浮雕作品中的哪一个场景?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色彩民族化
大红
朱红
碧蓝
碧蓝
金黄
金黄
• 把西方油画技巧与我国传统审美观相结合。 • 借鉴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色彩单纯,对比强烈。
《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强化视觉中心点
通过大小、多少、远近的对比,突出毛主席的形象。
董希文因这幅作品名扬全国,也因这幅作品而在“文革” 中饱受政治磨难。但在后来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开国大典》 这幅画被迫数次修改,这在绘画史上是少见的。 第一次修改:1955年,删除高岗,以一盆鲜花代替。 第二次修改:1966年,删除刘少奇,补全原本被遮挡半张脸 的董必武。 第三次修改:1972年,删除林伯渠,这时董希文已去世,画 家靳尚谊不忍修改原作,重新复制了一幅。 恢复原貌:画家阎振铎、叶武林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 补画刘少奇和高岗。 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 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中国人民纪念碑的八块浮雕
![中国人民纪念碑的八块浮雕](https://img.taocdn.com/s3/m/d9e0a90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5.png)
中国人民纪念碑的八块浮雕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块浮雕,分别讲了《虎门销烟》、《太平天国》、《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这八件重大历史事件。
雕塑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雕塑的内容经由范文澜先生领导的小组认真推敲,并由中央审定,包括八个题材、十块浮雕,分别是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及解放全国(支援前线—胜利渡江—欢迎人民解放军)。
8块浮雕的创作者分别是:
1、《虎门销烟》画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祯祥;
2、《太平天国》画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
3、《武昌起义》画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
4、《五四运动》画稿冯法祀,雕刻滑田友;
5、《五卅运动》画稿吴作人,雕刻王临乙;
6、《八一南昌起义》画稿王式廓,雕刻萧传玖;
7、《抗日战争》画稿辛莽,雕刻张松鹤;
8、《胜利渡长江》画稿彦涵、雕刻刘开渠。
中国近现代雕塑(精)
![中国近现代雕塑(精)](https://img.taocdn.com/s3/m/901d2b8b6bec0975f465e27b.png)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雕塑
废除封建王朝,历经战乱,人民在苦难中追求,逐 步取得政治和精神上的解放,而艺术家也取得了独 立的社会地位,创作转向社会民生,出现反映生活 和现实的作品。受近代教育和西方美术的影响,此 时期的中国雕塑摆脱了宗教和民俗的旧范畴;除民 间仍以师徒传授为主外,高等学府开办雕塑美术教 育,使雕塑艺术教育正规化和多样化。此外,雕塑 逐步进入艺术馆展览和被私人收藏,并出现纪念性 和公共雕塑。
潘鹤铸铜雕塑 《艰苦 岁月》
《艰苦岁月》成 功地通过老战士 吹笛、小战士偎 依身旁倾听的造 型,体现出战争 年代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和向往 革命胜利的信念。 在三角形的构图 中,体积起伏波 澜,手法自由, 艺术形象生动自 然感人,诚为50 年代的经典之作。
王朝闻 《毛主席像
浮雕》
此作品 创作于 1950年, 被用于 《毛泽 东选集》 的封面, 广泛流 传,知 名度极 高。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设计始于1953年,由多位著名雕塑家、 画家参加。每件浮雕都表现了一定的历史事件:东边第一块 是《虎门销毁鸦片》,表现1939年湖广总督林则徐领导群众 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的鸦片,作者曾竹韶;第二块《金田起 义》,描写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 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的史实,作者王丙召;南边第一 块是《武昌起义》,表现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起 义,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推翻清政府,作者傅天仉;第二块 是《五四运动》,表现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运动, 体现人民「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热情,作者滑田友; 第三块《五卅运动》,描写1925年上海日本纱厂因共产党员 顾正红被枪杀,而爆发的示威运动,作者王临乙;西面第一 块 《南昌起义》 ,表现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开展武装 斗争,作者萧传玖;第二块《游击战》,表现人民战争中的 游击战,作者张松鹤;正面浮雕是《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 国》 、《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表现解放战争 的伟大胜利,体现中国全民共同斗争的精神,作者刘开渠等。 十幅浮雕概括地表现了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建国后美术家重 要的集体创作。总体风格写实,既有近现代国际美术的影响, 又具有本国特色,对以后雕塑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
十幅浮雕内容介绍
![十幅浮雕内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b87018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b.png)
十幅浮雕内容介绍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虎门销烟哇塞,虎门销烟这个浮雕那可太牛啦!它展现的就是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的场景呢。
你能想象吗?那一堆堆的鸦片就被销毁掉,这可是打击外国侵略者的一个超酷的举动。
画面里能看到好多人,有搬运鸦片的工人,还有在旁边监督的官员,当然啦,林则徐肯定是最显眼的那个。
他就站在那,眼神坚定得很,就像是在告诉全世界,咱中国可不容许这种毒害人民的东西存在。
这个浮雕的人物刻画得特别生动,你感觉那些工人搬运鸦片的时候都是带着一股劲儿的,那就是要把这些坏东西赶紧弄走的劲儿。
这浮雕不仅仅是个艺术品,更是在讲述一段很有意义的历史故事,每次看到都能让人想起咱们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这个金田起义的浮雕可太有故事性啦。
太平天国运动可是咱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很大的农民运动呢。
浮雕里展现的就是起义的那个热血场景,好多农民拿着武器,有刀啊、矛啊之类的,他们的脸上都是充满了斗志。
你看他们的眼神,那是对新生活的渴望,对压迫的反抗。
他们聚集在一起,就像一股强大的力量,准备打破旧的秩序。
那些旗帜飘扬着,就好像在为这些勇敢的人们呐喊助威。
整个浮雕充满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让人看了就觉得热血沸腾,也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是多么强烈。
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可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哦。
这个浮雕里能看到士兵们在战斗的场景,枪炮齐鸣,硝烟弥漫。
士兵们都很英勇,他们在为推翻封建帝制而战呢。
那时候的人们已经觉醒了,不再愿意被封建统治压迫。
浮雕里能看到起义军的坚定决心,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而且从画面里还能感受到当时那种紧张又激动的气氛,就好像你能听到枪炮声就在耳边响着,能感受到士兵们心跳的节奏。
这个浮雕就像是把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定格了一样,让我们能直观地看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壮举。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浮雕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画面里都是年轻的学生们,他们举着标语,喊着口号,在街头游行示威。
这些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啊,他们为了国家的主权,为了民族的尊严,勇敢地站出来。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浮雕的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浮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c6fb1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5.png)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浮雕的故事好嘞,那咱就来说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八个浮雕的故事。
一、虎门销烟这事儿可太提气了!那时候啊,英国人把鸦片大量往咱中国卖,这鸦片可把咱好多老百姓坑惨了,身体垮了,钱也没了,社会风气也变得乌烟瘴气的。
林则徐那可是个硬骨头,他就带着人在虎门这个地方,把收缴来的鸦片一股脑儿全给销毁了。
您能想象吗?那一堆堆鸦片就像小山一样,全化成了烟儿飘散了。
这浮雕上就能看到人们热火朝天地销毁鸦片的场景,这是咱中国反抗列强侵略的一个响亮开头,告诉那些外国侵略者,咱可不是好欺负的。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啊,那是咱老百姓自己起来闹革命。
洪秀全带着一群受苦的老百姓,想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世界。
浮雕上能看到那些起义的农民军,拿着简陋的武器,但是眼神里透着坚定。
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们这种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精神可不得了,就像星星之火一样,让后来的革命者看到了希望。
三、武昌起义这武昌起义可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那时候,清朝已经烂到根儿了,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革命党人在武昌这个地方,打响了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
就像在黑暗中突然划着了一根火柴,一下子就点燃了革命的大火。
浮雕上能看到士兵们奋勇向前,冲向敌人,老百姓也在旁边呐喊助威,这一下可把清朝的统治给震得摇摇欲坠了。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那可太有名了!当时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可把咱中国的学生和老百姓气坏了。
北京的学生们首先走上街头,喊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
浮雕上就是一群热血青年,举着旗帜,喊着口号,那气势简直能冲破天际。
这运动可不光是学生,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进来了,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咱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觉醒。
五、五二〇运动这个五二〇运动啊,也叫“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那时候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老百姓吃不上饭,还到处抓人打仗。
学生和老百姓们就不干了,在1947年5月20日这一天,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d3111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b.png)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哇塞,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吗?那可真是太震撼了!
第一块浮雕展现的是“虎门销烟”。
你想想啊,林则徐带领着众人把那害人的鸦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那场面得有多壮观啊!他就像一个无畏的勇士,绝不向邪恶低头,这不就是咱中华民族的骨气嘛!
第二块是“金田起义”。
那些勇敢的老百姓啊,他们再也受不了压迫,奋起反抗,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要为自己争取一片光明,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第三块“武昌起义”,这可是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呢!那时候的人们,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舍生忘死,为了创造一个新的未来而拼搏,难道不让人敬佩吗?
第四块“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们站出来了,他们就像那破晓的曙光,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多么朝气蓬勃的力量啊!
第五块“五卅运动”,工人们团结一致,对抗不公,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像一股洪流,不可阻挡,难道不是吗?
第六块“南昌起义”,那是英雄们的壮举,他们拿起武器,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战斗,这是何等的热血沸腾!
第七块“抗日游击战争”,战士们在山林间、在田野里,和敌人巧妙周旋,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就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厉害吧!
第八块“胜利渡长江”,解放军们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向着胜利奋勇前进,那场面,哇,太震撼了!
这八块浮雕啊,每一块都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英雄们的热血和奉献,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啊!我们能不铭记他们吗?我们能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吗?。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https://img.taocdn.com/s3/m/997bf3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8.png)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是集建筑设计、雕塑艺术、书法镌刻、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集中反映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幸福的一座里程碑。
纪念碑上的10幅主题浮雕,不仅记载了从1840年至1949年革命先烈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建立的丰功伟绩,概括而形象地展现了百余年来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而且凝聚了历史学家、美术家、雕塑家的心血,开辟了我国美术史上城市雕塑艺术的新篇章。
第一幅:《虎门销烟》这幅浮雕表现的是1839年6月3日,中国清朝政府钦差大臣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在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集中销毁大量鸦片的历史事件。
第二幅:《金田起义》这幅浮雕展现的是苦难民众高举旗帜,参加“金田起义”时气壮山河的场面。
第三幅:《武昌起义》这幅浮雕描述的是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同盟会的积极推动下,湖北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的庄严场面。
第四幅:《五四运动》这幅浮雕表现的是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的情景。
第五幅:《五卅运动》这幅浮雕表现的是英国巡捕向游行的群众开枪后,工人们愤怒地冲向巡捕房的情景。
第六幅:《南昌起义》这幅浮雕描述的是一支部队在起义瞬间的情景。
第七幅:《抗日游击战》这幅浮雕描绘的是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第八幅:《胜利渡长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主题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在它的旁边有两幅装饰型浮雕,左边是《支援前线》,右边是《欢迎解放军》。
第九幅:《支援前线》该图描述的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
第十幅:《欢迎解放军》改该图描绘的是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人民解放军、慰劳人民解放军的情景。
武昌起义:千年帝制成终结
![武昌起义:千年帝制成终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7d723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3.png)
FIGURE 物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先声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
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9名,其中7名是皇族,汉族则有4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
清政府下令镇压。
同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
这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
1911年,荣县独立。
由此,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武昌起义浮雕的作文
![武昌起义浮雕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c0bf9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3.png)
武昌起义浮雕的作文新年里的第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位于武昌的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武昌起义一百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基地。
整个博物馆用赤色的砖岩铺成,远远望去,像一只展翅的大鹏鸟,代表了腾飞的中华。
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一幅巨大的立体岩石浮雕,刻画了当时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们前仆后继的场景。
我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先进入了第一个展厅“晚清中国”。
展厅内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政府当时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像一块块巨大而又沉重的石碑矗立在两边,头顶的一条条锁链将石碑连接起来,像极了当时昏庸无能的晚清政府。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签订辛丑条约的蜡像场景,谈判桌的一端坐着的是欧洲列强,神情倔傲,趾高气扬,另一端的是清政府的代表官员,他们面如死灰,垂头丧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人民和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就像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我们接着来到二号展厅“革命源起”,这个展厅内主要展览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其中有一幅“孙中山赴檀香山”的还原场景:少年孙中山跟随着母亲远赴美国檀香山,甲板上,孙中山站在端坐的母亲身边,眺望着远处的大海,此时,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思潮连绵,此后,他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建立了新兴会、同盟会……三号展厅,高度还原了武昌起义当时的情景,在保路运动之后,革命党员发起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四号展厅“创建共和”内,我们参观了黎元洪祭天、鄂军都督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革命,掀起了革命的风暴,至此,中国进入了共和时代,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五号展厅回顾了辛亥百年的历程,见证了武汉的百年风云。
其中有一幅孙中山先生的座佑铭,“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深刻反映了革命的趋势无法阻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武昌起义》浮雕被列为此次展览策划的灵魂作品。这块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浮雕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开篇大作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体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开国之初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评价。纪念碑的正面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由周恩来总理题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租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十块浮雕以十个典型的历史场景表现了1840年以来的八大历史节点。命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过程。由傅天仇先生创作的这块《武昌起义》浮雕运用写实与寓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十四个人物的塑造,描绘出起义军攻打湖广总督府的典型场面,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地表现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力量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雕塑与绘画不同。雕塑家在表现场景和道具时“惜墨如金”。在底子上以浅浮雕的手法刻画了黄鹤楼,从而点出了起义发生的地点,冲锋的起义军脚下践踏着大清帝国的龙旗,湖广总督部堂的牌匾瞬间落下。在绘画稿上衬托场景的硝烟,被雕塑家以更明确的手法塑造成燃烧的火苗。绘画可以避实就虚、虚实相间地表现主题,而雕塑则需要避虚就实、实实在在地表现主题,特别是要雕刻在石头上的时候,更应注意这一点。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当时就曾致信纪念碑美工组:“美工组同志辛勤工作,纪念碑所表现的历史是伟大的,纪念碑工程是伟大的,同志们的工作也就自然而然是伟大的,我为同志们取得伟大成就致以崇高的敬意!”
傅天仇先生在谈到《武昌起义》浮雕的创作体会时曾说过,原来《武昌起义》的创作构图曾是“一”字平线,“这种布局形式使人感到冲击力量单薄,对于辛亥革命的困难和艰苦的实质,没有为构图形式所体现”。“做定稿时又重新布局,取消了‘一’字形的构图,增加了浮雕后部的层次,同时加强了构图的‘攻击’形式,在人物布局上则有意识地把十四人分为前后两组。”前面的五个人为一组,刻画了两名军官和三位士兵突击攻进总督府门的情景,后面一组为八个人,除士兵外还有男女民众,以左下角为轴心形成约七十度角的扇形构图,呈现一种炸开的动势,似乎是给前面一组的冲击波以能量支持,位于中间的六号人物是浮雕的第三层即最里面的一层,也是两组之间的过渡。通过对人物的组织、分层,作者创造了令人回味的形式感。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集体创作的产物,纪念碑的浮雕也是以刘开渠为首的雕塑家群体的共同创作。这个群体的工作机制是:集体讨论研究,分工负责塑造,集体评价得失,个人负责修改完善。这是一个历时数年的主题不断调整深化、构图不断变化修改、人物不时增减、动态反复调整、形象深入推敲的创作过程。仅就《武昌起义》而言。根据原始档案,最初叫做“辛亥组”,位置位于纪念碑的北面,后来随着纪念碑主立面从南面调换到北面,它也随之调到了南面。参与创作的有雕塑家滑田友及邹佩珠,油画家董希文及张文新,而最终的浮雕完成者并被文献记载的署名作者是傅天仇。我们看到由油画家董希文保存的两张画稿和由雕塑家邹佩珠保存的线描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最终完成的泥塑稿既以该稿为蓝本呈现在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又与上述画稿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