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举例: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期间的生活境遇,对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殊情感的经历?”比如,在宁静的夜晚,你是否有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表达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诗词,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了解诗词的背景、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他们逐渐能够领悟到苏轼在特定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多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卜算子》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创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的一首诗,以下是其翻译、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的赏析:一、翻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翻译: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二、时代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时所作。

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被贬到黄州。

由于受到排挤,他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无人能理解。

在这个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通过鸿的孤独缥缈,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三、作者境遇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的人,他曾经在朝堂上叱咤风云,但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他的生活都成问题,但他依然乐观旷达,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然而,他的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却无人能理解。

他曾经写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同时,他也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表达自己旷达的人生观。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鸿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孤寂的心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他通过描绘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等细节,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同时,他也通过鸿的形象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总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的一首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鸿的形象和孤独心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高洁品质。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堂背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也是他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视角独特的方式,讲述了诗人在黄州定慧院的生活和修行。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意义并掌握其诗意、情感、意象等方面,从而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时代内涵。

二、教学目标1.理解黄州定慧院的生活。

2.初步了解卜算子的用意。

3.掌握诗歌的情感和意象。

4.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时代内涵。

三、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设备。

2.课本及其他相关材料。

3.学生们需提前准备笔记,以方便课堂上的讲解及交流。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解诗歌的篇目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环境以及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2.诗歌学习1)学生们可以一起朗读诗歌。

2)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这些意象的感受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

3)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以“卜算子”开头和冗长的定语修饰等,也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3.艺术特点及时代内涵1)课堂讲解唐诗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文学形式、时间的制约、诗人的思想等多个方面分析诗歌,从而体现唐代诗歌的独特性和时代价值。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白居易创作意图。

四、复习总结1)教师简要讲解课程的核心内容。

2)帮助学生自己梳理课程关键点,回顾今天上课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讨论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鉴赏和思考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认为课堂讲解需要更多的重点词汇与讲解,我们可以在之前将其读入范围,以帮助学生轻易获得自己的信息。

此外,小组讨论比起教室大讨论可能更能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以最丰富的方式表现出学生的权衡,并帮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中理解文本通过本次课堂,我们深入了解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卜算子》一诗。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苏轼生平经历及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借助意象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结合课下注解,赏读此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词人被贬的愁苦孤独,学习词人清高自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借助意象,感悟意境美,理解词人的愁苦孤独与清高自守。

学习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材分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共八首)中的其中一首。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年多朗读和品析古诗词的经验,尤其是对苏轼的部分诗歌及创作特点耳熟能详,前面已经学过了作者的多篇古诗文,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及欣赏素养,这就为学习这篇诗歌做好了准备。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min)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代文人有过苦难的体验,往往能写出好文章。

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就不会有《离骚》问世;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就不会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如果刘禹锡不是被贬,就不会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

(轻音乐播放)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930多年前的那个月夜,滴漏已尽,万物入梦,被贬至黄州的一位词人在孤寂地徘徊、痛苦地思索,他将会向我们诉说怎样的心语呢。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教学设计
2.熟读成诵,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诗句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4。
5.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诗句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5.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诗人身处困境,依然坚定信念、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要学会勇敢面对,保持乐观。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分析:“诗人通过描绘孤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时的孤独与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3.文化拓展:介绍诗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卜算子”、“定慧院”等,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拓展:“‘卜算子’是古代一种占卜方式,诗人以此为题,寓意着对自己命运的探究与反思。”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引导:“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们要学会像苏轼一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课后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建议:“希望大家课后能主动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作业完成时间为一周内,请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作业质量。
2.解析文章和感悟文章要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流畅,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精讲优秀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精讲优秀课件PPT

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孤鸿等事物 的描写,营造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 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
合作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 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 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 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 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 的夜晚。在此作者托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 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合作探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 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 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 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整体感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 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
于是,到湖州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 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 可,于是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运的是,经过多方营 救,最终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受当 地官员监视,不能离开此地,也没有实权。
初到黄州的苏轼,贫困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暂住在古寺定慧 院中。
第一步:读心情词,感知氛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 你觉得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字词可以直接感受出 来?
品读——目中有象
第二步:读意象词,理解心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 本词有哪些意象?
• “从
,我读出了苏轼此刻
,因为
。”
深读——心中有情 第三步:读词下阙,领悟深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 栖,寂寞沙洲冷。
•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的风度和格局,应该是在他落难的 时候,而不是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
苏轼的魅力
• 不仅在于他多才多艺,他能够做很多的事; • 还在于他坚守自我,他只做自己愿做的事。
延读——胸中有人
第四步:其他作品,了解诗人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射天狼。”
• 落难的时候,谁都会痛苦,但若你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就 不要委曲求全,要再怀着一颗炽热之心走下去。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公开课优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公开课优质课件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 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 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 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 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 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走进苏轼人生
有人说,那个宰相坯子,志大才疏的苏轼, 他的生命的起点是眉州。而这个文坛巨匠, 光彩照人的苏东坡,他的生命的起点却是在 黄州。当然,苏轼是一只蛹,而苏东坡是一 羽蝶。这种蝶变是在黄州完成的,而促成这 种蝶变的,正是那次贻笑千古的文字狱“乌 台诗案”。让我们一起了解苏轼在黄州的其 他作品。
浣溪沙
元丰五年(1082)三月在黄州作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 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
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 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 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 首词。
2.品读诗词,体会作者感情。积累 诗歌鉴赏方法。
3.通过学习苏轼其他的词了解苏轼 的思想品质。
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和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 八大家中的三苏。
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
整体感知
点击图片播放
反复品读,体会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 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 飞的孤雁的身影。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感受他独特的情怀。

二、目标1、复习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2、领会词的思想内容;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三、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注释《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孤单的鸿雁。

省:知晓。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五、词意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六、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赏析: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

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

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

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

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总评: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

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

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带拼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带拼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带拼音bǔ suàn zǐ huáng zhōu dìng huì yuàn yù jū zuò晚日寒莺后,wǎn rì hán yīng hòu,崇山寂寂尽。

chóng shān jì jì jìn宿云遮入窗,sù yún zhērù chuāng,笛风引归客。

dí fēng yǐn guī kè庭前花尽燕飞去,tíng qián huā jìn yàn fēi qù,此意所有人不知。

cǐ yì suǒ yǒu rén bù zhīpinyin: bǔ suàn zǐ huáng zhōu dìng huì yuàn yù jū zuò晚日寒莺后,崇山寂寂尽。

宿云遮入窗,笛风引归客。

庭前花尽燕飞去,此意所有人不知。

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作品。

通过描绘黄州的寒莺、崇山以及宿云进入窗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定慧院居住时的感受和心境。

诗中写道,晚日之后,寒莺不再鸣叫,山峦逐渐沉寂。

这一句揭示了夜晚降临的场景,暗示了带给人们的宁静和安宁。

接下来,诗人通过宿云遮住窗户,笛风吹引归客的表述,展现了寓居之地的幽静和宜人的环境。

宿云覆盖窗户,使得室内显得更加静谧,笛风引来客人的归来,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一句“庭前花尽燕飞去,此意所有人不知”,则表达了诗人思考的深邃。

花谢飞去,燕离庭前,意味着时间的流转和变迁。

而“此意所有人不知”,则是诗人独特的感悟和领悟,与众不同。

通过这首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黄州定慧院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境界和感悟,引发人们对诗意和哲理的深思。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优质课件 PPT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 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 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 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 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拓展延伸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 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 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 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的心境。
.
❖ 难怪,词人刚刚经历过生死、贬谪和离散。“乌 台诗案”使他几乎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 后事,却又获释了,被贬在黄州,在城南临时寓 所的生活总算刚刚稳定下来,可是词人心情久久 不能平静,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月 是残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铜漏是水尽的,夜晚 是寂静可怕的……但是,就在这个清冷空阔的世 界里,尽管寂寞,词人却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 存在
诗句
思想感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1083 《浣溪沙》 门休前将流白水发尚唱能黄西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
拓延伸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 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 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②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③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定慧院:在湖北者黄冈县东南,即定惠院。

苏轼贬官黄州时在此寓居数月。

②疏桐:稀疏的桐树。

漏断:古代以漏壶盛水刻度计时,漏壶里水滴完了,谓之漏断,亦即夜深之时。

③幽人:幽居之人,即词人自己。

缥缈(piao miao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④省(xing醒):明白、理解。

【译文】一钩残月斜挂于稀疏的桐林,更漏已断,人声渐趋寂静。

唯有幽居者孑然徘徊,仿佛那飘泊不定的孤鸿身影。

孤鸿惊飞却又频频回首,无人理解它满腔的怨情。

一棵棵高枝它不屑一顾,却栖息在寂寞的沙洲自甘清冷。

【集评】宋·黄庭坚:“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山谷题跋》卷二)宋·胡仔:“‘拣尽寒枝不肯栖’之句,或云:‘鸿雁未尝栖宿树枝。

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

’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

……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金·王若虚:“东坡《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

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其如此。

而或者以为语病,是尚可与言哉!”(《滹南诗话》卷二)清·王士祯:“坡《孤鸿词》,山谷以为非吃烟火食人句,良然。

鲷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

此与《考槃》相似’云云。

村夫子强作解事,令人欲呕。

”(《花草蒙拾》) 清·黄苏:“此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

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下专就鸿说。

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

”(《蓼园词选》)【赏析】全词以人鸿互喻,拟托孤鸿飘泊无定的踪迹,抒写自己仕途坎坷的遭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词,掌握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o理解词所表达的孤独、迷茫与超脱之情,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o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词的背景及苏轼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精神,理解并珍视个人的内心世界。

o引导学生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所表达的孤独、迷茫与超脱之情,掌握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词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苏轼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豁达与超脱。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词、译文、注释、图片及音频)•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苏轼的生平及作品的基本概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播放一段静谧的夜晚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o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独自思考过人生,感受过孤独与迷茫?(学生回答)o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描绘孤独、迷茫与超脱之情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看看苏轼是如何通过这首词来表达他内心的复杂情感的。

2.板书课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感受氛围,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对课题产生兴趣,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词作,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词作,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词作内容。

o提问:词作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全词、译文及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大意。

o提问:词中的“缺月”、“疏桐”、“漏断人初静”等词语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分析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xǐng):理解,明白。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古诗今读: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诗词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xǐng):理解,明白。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古诗今读: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诗词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游子思乡怀亲的愁苦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序】:写在词牌下面的文字,一般都比较简短,用 来说明写作的背景、原因等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 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 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 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 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有种落寞悲凉之感,对自己的一种自嘲。 ②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旷达乐观的心境。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失落孤寂与苦心淡然交织
言发于心而充 于口,吐之则逆人, 茹之则逆余。以为 宁逆人,故卒吐之。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Biblioteka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元丰五年(1082)
旷达超然 悲苦孤寂
矛盾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元丰六年(1083)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在诗词、散文方 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为“唐宋八大 家” 之一。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 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标题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提示诗歌的主要内容。 理解标题有助于对诗歌整体内容甚至感情基调的把握。
寓,寄也。 ——《说文》
“宀”表示房屋。 “禺”意为“山角落”、“山角里”。 即“坐落在山角里的房屋。” 引申义:暂居之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是诗人内心的情思 象是外在的生活物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 情思的物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