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规定性.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3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5 .1978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研究教育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6. 1984,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7 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8.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 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

大学的学科教师,应既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教育家。

10 所谓专业化的工作,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专业活动本身的智力性质及其对理论知识的较高要求,使专业人员在获得从业资格之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终身接受这种学习。

二是专业活动的复杂性和较高要求标准,使得专业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是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11.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概述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分类: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行政管理,包括高等院校的设置和发展规划、经费划拨、师资队伍建设等);2、高等教育微观管理(内部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等)两个层面。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一)方向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要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它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举措,都应该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整体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围绕高校培养目标,科学地组织各方面工作,使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师资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相互配合,减少冲突和内耗,而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三)民主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征求和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注重制定决策的民主化、执行决策的民主化、检查决策的民主化,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

(四)多样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根据备类高等学校或学校内部各单位的任务特点和条件,分别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应有的秩序,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调整,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以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效益性原则: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力求用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或提供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取得更大的效益。

四、高等教育管理的方法:经费配置、规划、评估和调节四种。

评估: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美国,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1、国家主导评估方向2、评估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3、评估系统结构化、评估功能多样化4、突出评估的地位,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5、注重特色,强调多样性。

第四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四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它要求高教体制在以下方面积极改革, 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 1、高等教育领导体制。 2、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3、教育教学体制。 4、高教招生、就业体制。 5、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一种主动、 高效、灵活、能进行自我调整的 相对稳定的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市场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高等教育要改革办学体制,扩大地方和院 校的办学自主权,高等院校在招生、专业设置、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毕业生就业等环节进行 进一步改革”,即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 主办学、社会积极参与的办学的格局。
1979年,全国有高校633所,教育 部直接管理35所,占5%,中央部门管理 206所,占33%,各省、区、市管理392 所,占62%。
1983年,国家曾把批准办专科学校 的权力下放给中央各业务部门和省级政 府,结果高等学校超高速发展,1983— 1985年3年间,全国新建高校301所,其 中1985年一年就增设新校114所,平均 三天建一所新校。
第四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存在功能、 结构和体制等要素。 功能,是指整个系统为达到目的所 具备的能力。
结构,是指构成大系统的各子系统 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依存 关系。
体制,则是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的 分工协作、权力和资源分配等关系的总 和。
3、复合型高教管理体制 以意大利、英国、日本为代表。
二、我国的高教管理体制 在建国后,我国学习前苏联,实行 中央集权的高教管理体制。
1954年,全国有高校188所,由 省、区、市管理的17所,占全国高 校总数的9.5%,其他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教部和 中央部委管理。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1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2.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 )。

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3.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入学制度D.高中证书制度4.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5.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级。

A.三B.四C.五D.六A.缓聘B.辞聘C.拒聘D.受聘9.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 )年。

A.1 B.2 C.3 D.410.法国的( )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短期技术大学11.( )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12.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2年B.3年C.4年D.5年13.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 )学生。

A.文科B.神科C.法科D.医科14.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 )。

A.建国初期B.民国时期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15.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B.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595c1178.aspx二、填空题1.(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学校作为一个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管理体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学校管理体制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本文将从学校领导层、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学校管理体制。

一、学校领导层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领导层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领导层应由具备优秀教育背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校管理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学校领导层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能够与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此外,学校领导层还应该重视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并合理应用于学校实践中。

二、教师管理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对于教师的管理尤为重要。

学校管理体制应在教师招聘、培养和评价等方面提供支持和规范。

首先,在教师招聘中,学校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选拔人才,确保招聘的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学校管理体制需要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途径和机会,如定期举办教育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和教学竞赛等。

同时,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与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水平。

三、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校内的基本规则和纪律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管理体制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总结起来,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涉及到学校领导层、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目录总结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目录总结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第一章依法治教第一节依法治教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依法治教概述(1)(一)依法治教的含义(1)1. 依法治教的主体(2)2. 依法治教的方式(2)3. 依法治教的依据(2)4. 依法治教的范围(2)(二)法治与法制的概念(2)1. 法治(2)2. 法制(4)(三)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5)1. 现代教育要求依据、依靠现代教育法制来规范和调整(6)2. 现代教育运行过程需要相应的教育法规加以规范(6)3. 现代教育管理的有序化、科学化,需要相关法律的帮助(6)二、教育管理法制化(6)(一)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含义(6)(二)教育管理要借助法律(7)三、教育管理的手段(8)(一)行政手段(8)(二)法律手段(9)(三)经济手段(9)(四)思想教育手段(10)第二节国内外教育立法概况(10)一、国外教育立法概况(10)(一)教育立法权限(12)(二)教育法规的种类(13)(三)学校教育制度(13)(四)教师(14)(五)教育经费(15)二、国外高等教育法的有关情况(15)(一)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5)(二)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16)三、中国教育立法的沿革与展望(17)(一)中国古代的教育立法(17)(二)中国近代的教育立法(17)(三)中国现代的教育立法(17)(四)我国教育立法展望(20)第三节依法治校一、依法治校的依据(22)(一)教育立法依据(22)(二)其他立法依据(22)(三)学校内部规章制度(23)二、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23)1. 学校能自觉服从和接受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管理和监督(23)2. 学校能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24)3. 学校能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4)4. 学校能按照《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24)5. 学校管理能充分发扬民主,建立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效果会、教代会(24)6. 学校领导及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校意识普遍增强(24)三、高效教师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24)1. 普法宣传员作用(24)2. 守法示范作用(24)3. 依法治校的骨干作用和教育执法监督作用(24)四、高校教师如何实施依法治校(25)1. 学法、懂法(25)2. 遵法、守法(25)3. 普法(25)4. 抵制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25)第二章教育法基础与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第一节教育法概述一、法的概念与分类(一)法的概念(27)1. 法是一种调整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28)2.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28)3. 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28)4. 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29)5. 法是对社会具有普遍效力的社会规范(29)(二)法的分类(29)1.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9)2. 一般法和特别法(29)3. 实体法和程序法(30)4. 公法和私法(30)5. 国内法和国际法(30)二、教育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0)(一)教育法的概念(30)1.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行为的法律规范(30)2.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1)3. 教育法调整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法律关系(31)(二)教育法的特征(31)1. 国家意志性(31)2. 规范性(31)3. 强制性(31)4. 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普遍性、明确性(32)(三)教育法的作用(34)1. 指引作用(34)2. 评价作用(35)3. 教育作用(35)4. 保障作用(35)三、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与方法(35)(一)教育法的调整对象(35)1.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36)2.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36)(二)教育法的调整方法(37)1. 确定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37)2. 确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38)四、教育法的基本原则(38)1. 教育的方向性原则(39)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39)3. 教育的平等性原则(40)4.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40)5. 教育的终身性原则(40)第二节教育法的渊源与体系一、教育法的渊源(41)1. 宪法(41)2. 教育法律(42)3. 教育行政法规(43)4. 地方性教育法规(43)5. 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43)6. 教育规章(43)7. 教育国际条约与协议(43)二、教育法的体系(43)第三节教育法的规定、实施与监督一、教育法的规定(45)二、教育法的实施(45)(一)教育法的适用(46)1. 教育行政决定(47)2. 教育行政检查(47)3. 教育行政处分(47)4. 教育行政强制执行(47)(二)教育守法(47)三、教育法的监督(49)(一)国家监督(49)1. 权利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49)2. 行政机关的监督(49)3. 司法机关的监督(50)(二)政党的监督(50)1.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法律监督体现在两个方面(50)2. 民主党派的监督(50)(三)社会监督(50)1. 人民政协的监督(50)2. 社会团体的监督(50)3. 新闻舆论的监督(50)4. 人民群众的监督(50)第四节我国教育基本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51)(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51)(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51)1. 学前教育(51)2. 初等教育(51)3. 中等教育(51)二、职业教育制度(52)(一)职业教育的概念(52)(二)职业教育体系(53)(三)职业教育的特征(53)1. 职业教育的适应性(53)2. 职业教育的中介性(53)3. 职业教育的产业性(54)三、成人教育制度(54)(一)成人教育的概念(54)(二)成人教育的任务(54)1. 进行基础文化补习教育(54)2. 进行岗位培训(55)3. 进行专业性的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55)4. 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55)5. 进行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55)(三)成人教育的特征(55)1. 成人教育具有社会性(55)2. 成人教育具有多样性(55)3. 成人教育具有实用性(56)4. 成人教育具有职业性(56)5. 成人教育具有速效性(56)6. 成人教育具有终身性(56)四、教育评估制度(56)(一)教育评估的概念和只能(56)(二)教育评估的内容(57)(三)高等学校教育评估(57)五、义务教育制度(57)六、扫除文盲制度(57)七、教育督导制度(57)第三章高等教育制度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与原则一、高等教育的性质(60)1. 教育性(60)2. 学术性(61)3. 自治性(61)4. 开放性(61)二、高等教育的任务(62)(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61)(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61)(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61)三、高等教育的原则(63)(一)积极发展高等级教育的原则(63)(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原则(64)(三)公民受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原则(64)(四)学术自由原则(64)(五)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原则(64)(六)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原则(65)第二节高等教育制度一、学制(65)(一)高等教育的类型及实施机构(65)(二)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和基本修业年限(66)1. 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66)2. 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66)3.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业标准(66)4.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业标准(66)(三)高等学历教育的入学条件(66)1. 专科教育或本科教育入学资格(66)2. 硕士研究生教育入学资格(66)3. 博士研究生教育入学资格(66)二、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66)1. 学历证书(67)2. 非学历性学业证书(67)三、高等教育学位制度(67)四、国家教育考试制度(68)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69)第三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分类(71)(一)概念(71)(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71)1. 五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72)2. 五国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基本权限(72)3. 五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动向(73)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73)(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73)1. 集中统一管理阶段(73)2. 权力下方,分级管理阶段(7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阶段(74)4. 管理失控阶段(75)(二)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与确立(75)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度的恢复(75)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度的调整(75)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度的确立(75)(三)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深化(76)三、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77)(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77)(二)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权利与职责(77)1. 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权利(77)2. 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责(78)第四章高等学校法律制度第一节高等学校法律关系分析一、教育法律关系概述(82)1. 依据主体的社会角色,可以分为教育内部、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83)2. 依据主体之间的类型,可以分为隶属(纵向)型和平权(横向)型教育法律关系(83)二、高等学校法律关系分析(83)(一)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83)(二)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85)(三)高等学校与教师的关系(87)1. 合同关系(88)2. 管理关系(88)(四)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89)1. 合同关系(89)2. 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89)3.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89)4. 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89)5. 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89)第二节高等学校的设立一、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原则(91)(一)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91)(二)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91)(三)不得以盈利为目的(91)二、设立高等学校的条件(91)(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91)(二)有合格的教师(92)(三)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92)(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92)三、设立高等学校的审批程序(92)1. 申请(92)2. 审批(92)第三节高等学校法人制度一、法人与高等学校法人资格的取得(94)(一)法人的概念(94)(二)学校法人资格的取得(94)二、建立高校法人制度的必要性与意义(94)(一)建立高效法人制度的必要性(94)(二)确立高校法人地位的意义(94)三、高等学校法人的性质与特征(一)高校法人的性质(94)(二)高校法人的特征(95)1. 法律主体的两重性(95)2. 国有资产的非所有权(95)四、高校法人的权利与义务(96)1. 在民事方面的权利(96)2. 在公法方面的权利(96)第四节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一、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98)二、高等学校党委与校长的全职划分(98)1. 高等学校党委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的行驶职权(98)2. 高校党委的领导职责(99)3. 高校校长全面负责本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99)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其他规定(99)1. 高等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99)2. 学术委员会(99)3. 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组织形式(99)第五章高校教师法律制度第一节教师的法律概念与地位一、教师的法律概念(102)1. 教师是专业人员(102)2.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03)3. 教师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执教人员(103)4. 教师的使命是教学育人(103)二、教师的地位(103)1. 确定教师节(104)2. 实施《教师法》(104)3. 对教师实行奖励政策(104)第二节教师资格制度一、教师资格的分类与适用范围(106)(一)教师资格的分类(106)(二)教师资格的适用范围(106)二、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106)1. 必须是中国公民(106)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106)3. 具备固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107)4. 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107)三、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认定机构(108)1. 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认定(108)2. 高中教师资格认定(108)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108)4.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108)(二)认定程序(108)1. 申请(108)2. 受理(108)3. 颁发证书(109)四、教师资格的丧失和撤销(109)第三节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高校教师的权利(109)(一)教师权利的定义及构成(109)1. 教师能够做出一定行为的权利(110)2. 教师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权利(110)(二)如何理解教师的权利(111)1. 教育教学权(111)2. 学术研究权(112)3. 学生管理权(112)4. 报酬待遇权(113)5. 参与管理权(114)6. 进修培训权(114)7. 申述权(115)8. 人身权(115)二、高校教师的义务(116)(一)教师义务的定义及形式(116)(二)教师义务的具体内容(116)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116)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 (117)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117)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117)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117)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17)(三)教育理解教师的义务(117)1. 遵纪守法义务(117)2. 教育教学义务(118)3. 思想教育义务(119)4. 尊重学校人格义务(119)5. 保护学生权益义务(120)6. 提高水平义务(121)第四节高校教师职务制度一、教师职务制度的含义(121)二、教师职务制度的内容(122)(一)关于教师制度的规定(122)(二)关于教师职务职责和任职条件的固定(113)1.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职责(123)2. 高等学校教师各级职务的任职条件(124)(三)关于教师职务评审规定(125)第五节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一、教师聘任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原则(125)(一)教师聘任制度的含义(125)(二)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126)1. 聘任双方地位平等(126)2. 聘任双方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126)3. 体现民主自愿原则(126)4. 教师聘任制度与教师职务制度、考核制度密切联系(126)5. 实行任期制,并与待遇挂钩(126)(三)聘任制度的基本原则(127)1. 按需设岗原则(127)2. 按岗聘任原则(127)3. 公平竞争原则(127)4. 职务职责与利益一致原则(127)5.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原则(127)6. 促进人才流动原则(127)7. 德才兼备原则(127)二、教师聘任的基本程序和聘任合同(127)(一)教师聘任的基本程序(127)1. 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任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127)2. 应聘人员申请聘任(128)3. 用人部门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128)4. 用人部门对所有应聘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128)5. 学校有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128)6. 学校校长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颁发聘任证书(128)(二)聘任合同(128)1. 签订聘任合同的原则(128)2. 聘任合同的内容(128)3. 聘任合同的种类(129)4. 聘任合同的无效、变更与解除(129)三、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130)1. 精简机构,合理确定编制(130)2. 科学设岗(130)3. 按岗聘任(130)4. 竞聘上岗(130)5. 按岗定薪,岗变薪变(130)第六节高校制度的培训、考核与奖惩制度一、教师培训制度(131)1.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培训(132)2. 提高学历层次培训(132)3. 外语,计算机水平培训(132)4. 教育教学技能培训(132)5. 转岗位培训(132)二、教师的考核制度(132)(一)考核内容(132)1. 政治思想方面(132)2. 业务水平(132)3. 工作态度(132)4. 工作成绩(132)(二)考核原则,程序于方法(133)1. 考核原则(133)2. 考核程序和方法(133)三、教师的奖励制度(133)第六章高校学生法律制度第一节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一、入学与注册(135)1. 高考合格,由高校录取(135)2. 按时办理入学手续(136)3. 复查是否符合国家招生规定(136)4. 复查身体状况(136)二、学业成绩考核(136)三、休学与退学(137)四、毕业,结业与肄业(138)第二节高校学生的权利一、高校学生权利的有关法律规定(138)(一)作为一般受教育者所享有的权利,是在《教育法》中规定的(138)1.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适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139)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139)3.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139)4.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述或者依法提出诉讼(139)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139)(二)作为高等教育受教育者享有的附加权利(139)1. 申请经济补助权(139)2. 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权(139)3. 组织社团权(139)4. 就业权(139)(三)作为一般公民享有的权利(139)1. 受教育权(139)2. 学术自由权(139)3. 宗教信仰自由权(139)4. 人身自由(139)5. 劳动权(139)6. 监督权(139)二、如何理解高校学生的权利(140)1.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140)2. 获得学金权(140)3. 获得公正评价权(141)4. 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141)5. 申诉起诉权(142)6. 组织社团权(142)7. 勤工助学权(142)8. 就业权(143)第三节高校学生的义务一、高校学生义务的有关法律规定(143)(一)作为一般受教育者应承担的义务(143)1. 遵守法律,法规(143)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43)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143)4. 遵守所在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143)(二)作为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应承担的义务(143)(三)作为一般公民应承担的义务(144)1. 受教育的义务(144)2. 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144)3.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144)4.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144)二、高校学校义务的归纳和阐述(144)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144)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44)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145)4. 遵守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145)5. 缴纳学费,返还贷款(146)6. 参加军训(146)7. 社团活动守规(146)第四节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147)二.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148)三、新型的师生关系(148)四、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义务的关系(149)1. 高校教师权利与学生义务的关系(149)2. 高校学生权利与教师义务的关系(151)第五节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责任一、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153)1. 事故发生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153)2. 对受害人已经造成了伤害的后果(153)3. 与学校活动有联系(153)二、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的事故(154)三、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156)1. 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56)2.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面的防范体系(156)第七章教育法律责任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一、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157)1. 法律规定性(158)2. 国家强制性(158)3. 专权追究性(158)4. 规则的特定性(158)二、违法行为的概念(158)三、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59)1.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法(159)2. 有损害事实(159)3. 违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159)4.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159)四、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一)行政责任(160)(二)民事责任(161)(三)刑事责任(162)(四)经济责任(163)第二节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一、行政机关的教育法律责任(164)(一)教育经费核拨、使用不当的法律责任(164)1. 不按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法律责任(164)2. 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法律责任(165)(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法律责任(165)(三)在招生过程中的有关法律责任(166)(四)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67)二、高等学校的教育法律责任(168)(一)违法招收学员的法律责任(168)(二)向学员乱收费的法律责任(170)(三)贩卖文凭的法律责任(171)(四)教育教学设施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171)(五)违反国家财务管理法规的法律责任(172)三、高校教师的教育法律责任(174)(一)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1.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法律责任(174)2.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法律责任(176)3.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法律责任(176)(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77)1. 有关学术腐败的法律责任(177)2. 违反教育考试规定的法律责任(178)四、高校学生的教育法律责任(179)(一)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179)(二)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法律责任(180)(三)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81)1. 盗窃(181)2. 诈骗(182)3. 敲诈勒索(183)4. 故意伤害、杀人(183)5. 网络违法犯罪(183)五、社会的教育法律责任(183)(一)非法举办学校的法律责任(183)(二)违法颁发证书的法律责任(183)(三)侵扰学校教育活动的法律责任(184)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第一节法律救济概述一、法律救济的概念(185)1. 法律救济行为是由于权益受损的当事人的申请而产生的(186)2. 法律救济是和权利联系在一起的(186)3. 法律救济是与纠纷的处理相关联(186)4. 法律救济以补偿受害者的权利为根本目的(186)二、法律救济的特征与基本原则(187)(一)法律救济的特征(187)1. 法律救济具有法定性(187)2. 法律救济具有权利性(187)3. 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187)4. 法律救济与一定的法律责任相联系(187)(二)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187)1. 事后救济原则(187)2. 主管恒定原则(187)3. 合法程序原则(187)4. 符合救济目的的原则(188)三、法律救济的方式(188)(一)行政救济(188)(二)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188)(三)司法救济(188)(四)其他救济方式(189)1. 仲裁(189)2. 调解(189)四、法律救济的意义(189)1. 建立健全法律救济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189)2. 建立健全的法律救济制度,能够更好地监督政府依法行政(189)3. 家里健全法律救济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教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90)第二节教师与学生申诉制度一、申诉的概念(190)二、教师申诉制度(191)(一)教师申诉制度及其法律依据(191)(二)教师申诉制度的特点(191)1. 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具体的法律救济制度(191)2. 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特定的专门性的申诉制度(191)3. 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申诉制度(192)(三)教师申诉制度的适用范围(192)1. 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提出申诉(192)2.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192)3.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192)(四)教师申诉的程序(193)1. 申诉的提出(193)2. 申诉的受理(193)3. 申诉的处理(193)三、学生申诉制度(194)(一)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你和特征(194)1. 学生申诉制度是《教育法》设定的并受法律保护的法律救济制度(194)2. 学生申述制度是具有特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194)3. 学生申诉制度是一种行政性质的申诉制度,而非司法性质的诉讼制度(194)(二)学生申诉的程序(195)1. 提出申诉(195)2. 受理(195)3. 处理(195)(三)学生申诉制度与教师申诉制度的比较(195)第三节行政复议制度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196)1. 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时行政复议的前提条件(196)2. 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行政相对人,被申请人是行政机关,二者不能互换(196)3.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行使其职权的一种行政活动(196)4. 行政复议审查的内容,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196)5. 行政复议具有行政性和司法性两种属性(196)二、高效使用行政复议的范围(197)三、行政复议的程序(197)(一)申请(197)1. 申请复议的条件(197)2. 申请复议的方式(198)3. 复议申请的期限(198)(二)受理(198)(三)审理(198)(四)决定(199)(五)执行(199)第四节司法救济制度一、行政诉讼(200)(一)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200)1. 行政诉讼起因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200)、2. 行政诉讼是处理和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200)3. 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来处理和解决争议的(200)4. 行政诉讼适用独立的行政诉讼程序(200)(二)行政诉讼程序(201)1. 起诉和受理(201)2. 第一审程序(202)3. 第二审程序(202)4. 审判监督程序(202)5. 执行程序(202)二、民事诉讼(203)(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差别(203)(二)起诉与审理(204)。

辽宁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第四章高等

辽宁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第四章高等
副教授的资格评审,认为学校在资格评审工作中存在弄虚作
假的问题,先后向校方、省教育厅申诉,并向教育部申请复
议。而教育部又对其提出的行政复议作出了不予受理决定,
因而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状告教育部行政不作
为。
法院审理后认定:王晓华认为其符合副教授的任职资格,
该校在职称评定问题上存在弄虚作假问题,故多次向湖
北省教育厅及教育部等部门反映、检举。
据了解,华科大认为王晓华不具备晋升副教授的必备条
件。王晓华对此提出质疑,她称,华科大的这一“框框”
没有依据。
2002年12月10日,湖北省教育厅作出了“对王晓华职
称问题申诉的复函”,认为王晓华反映的问题是不属实
的。
2003年1月21日,王晓华向教育部递交了“行政复议
社会组织
私人
一、设立高校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合法
合规的原则
(二)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社
会性原则
(三)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原则
二、设立高校的条件:
(一)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的场所及设施
、设备等
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权
、教育规划权、教育审批权、教育评估权、教育监督权
、教育处罚权。
学校必须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领导。
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主导,不对等;
学校的法律地位时指法律根据学校的社会组
织的目的、任务、性质和特点而赋予其一种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由《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即党的组织是学校的政治领导核心,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微观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层面 ,具体包括办学体制、领导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等。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今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

”1这些意见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首先,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还不够健全,办学主体的单一性阻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领导权集中在政府手中,党的组织是学校的政治领导中心,学校的发展方向由政府决定,这使得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有所局限,办学主体太过单一,社会无法参与学校管理,浪费了很多教育资源与经费投入,并且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其次,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还应稳步扩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最重要的途径。

而且,由高等教育扩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学生数量与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也将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我国高等教育途径还不够多样化。

我国高等教育途径主要是正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学习型社会视野下,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是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社区教育,打破时空界限,以满足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地区的人对教育的需求。

最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内部改革,不仅要在直接的教育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在高等院校人事与后勤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的聘任制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制度一、学生管理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关键是保障学生的权益,培养学生的素质。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使学生能在学校内遵守规则、守纪律。

学校也要建立健全学生评奖助学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学生处等部门,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教师管理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定期考核评价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还可以建立教研室等机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学校还应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提升自身能力,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安排各门课程。

学校还可以建立班主任制度,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教材的管理,定期审查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四、校园管理校园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学生的安全健康。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包括门禁系统、宿舍管理、食堂管理等。

学校还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规范学生行为、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加强校园管理,学校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学题目

高等教育学题目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和伦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也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

4.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5.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答:(1)目的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3)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

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

3)要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1.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2.高等教育的区域(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他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

3.高等教育的个体、文化、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1)个体功能: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

(2)文化功能: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_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四章_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概述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分类: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行政管理,包括高等院校的设置和发展规划、经费划拨、师资队伍建设等);2、高等教育微观管理(内部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等)两个层面。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一)方向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要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它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举措,都应该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整体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围绕高校培养目标,科学地组织各方面工作,使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师资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相互配合,减少冲突和内耗,而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三)民主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征求和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注重制定决策的民主化、执行决策的民主化、检查决策的民主化,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

(四)多样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根据备类高等学校或学校内部各单位的任务特点和条件,分别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应有的秩序,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调整,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以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效益性原则: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力求用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或提供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取得更大的效益。

四、高等教育管理的方法:经费配置、规划、评估和调节四种。

评估: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美国,✧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1、国家主导评估方向2、评估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3、评估系统结构化、评估功能多样化4、突出评估的地位,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5、注重特色,强调多样性。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体制一、高等教育结构(一)、概述一般来说,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结合的方式和比例关系。

它是由各要素的特殊本质共同决定的,并按照本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要素的构成状态广义的高等教育的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以及个体结构。

宏观结构是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主要由层次(水平)结构、科类与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地区(布局)结构以及宏观管理结构;微观结构指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结构,主要由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以及微观管理结构;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个体,也由其内在结构,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形成和发展,也称个体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体格等等。

这里,主要向大家分析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因为微观结构在其他同学的报告里会有涉及。

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指高等教育中的各个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它是纵向结构,高等教育内部按水平可分三到四个层次。

由于受高等教育的对外适应性和内部衔接性的制约,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

所谓对外适应性是指培养的各个层次和规格的人才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内部的衔接性,是指培养的各种水平的人才比例较恰当,以利于高教内部由较低一级向较高一级的教育及时提供人才。

上述高等教育中由低到高的层次,一般呈金字塔形,即高一级所占的比例总是较小一些。

当然各层之间的具体比例会因各国的情况而异。

如果层次结构不当,就会使培养的人才脱节或重复,人才不配套,会出现高材低用,低材高用的现象,降低了人才使用的效率。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习惯上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其中,专科和本科,并无衔接关系,而研究生教育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则是两个相互衔接的亚层次。

此外,有些院校正在试行博士后教育,但未正式列为一个更高层次。

2、高等教育的专业和科类结构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文科、理科、工科、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大科类以及次一级性质相近的学科群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所设置的专业的种类、个数。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

分级管理
学校根据职能和任务的不 同,划分为校、院、系三 级管理,各级之间职责明 确,相互协调。
行政部门设置
学校设立办公室、教务处 、科研处、人事处等行政 部门,负责处理学校的日 常事务。
学术管理体制
学术委员会
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负责审议学科、专 业的设置,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不同的教育制度对学校的决策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如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别,这将对管理 体制的决策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教育制度决定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
教育制度中关于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和职权划分,将直接决定管理体制中各级组织的 职责和权力范围。
管理体制对教育制度的保障作用
01
管理体制确保教育制度的贯彻执行
通过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管理体制能够确保教育制度在学
D
施等。
02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与学位制度
学制
我国高等教育学制一般分为本科 、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本科阶 段通常为四年,硕士阶段为二至 三年,博士阶段为三至四年。
学位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学位制度,包 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 学生完成学业并符合相关要求后 ,可获得相应学位。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评估制度
高等学校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 合素质。评估方式包括课程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表现、实 践报告和学术论文等。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 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评估内容。
03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
01
02
03
校长负责制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 人,对学校的教学、科研 和其他行政工作全面负责 。

高等教育学(章节版)

高等教育学(章节版)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行、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发展规律。

(1)从一般性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

(2)从特殊性来说,高等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学习高等教育的意义:A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B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C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学习高等教育的基本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3要着力于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4要着眼于高教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根据不同的要素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分析,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1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是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

2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又称类型结构。

3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属于一种纵向结构。

4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即不同的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5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制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6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

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特定的形貌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教复习题1-4

高教复习题1-4

第一章绪论(P.1)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告急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P.3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状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P.20二、简答题: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状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1)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的高级教育活动,对象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

高教有特殊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矛盾运动。

(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状态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将其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活动是包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

高等教育事业以高等教育活动为中心和基础,又对高等教育活动起组织、规范、评价、领导作用。

高教思想是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他是对高教活动、高教事业的反映,并对其发挥反作用。

(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回答“是什么”。

高等教育规律是高教运动和发展中的必然逻辑,回答“如何运行的”。

高等教育原则回答“应该怎么办”的行为准则。

三、论述题:谈谈如何学习高等教育学(P.22),以及学习高教的意义(P.21)。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在高教的应用中自己的特定内容,学习高教的基本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

以现实的高教工作为中心,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实际和高校教师自己工作的实际。

现阶段教育实际的三个要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现阶段”。

(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运用是根本目的,要透彻理解理论、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制定具体的运用步骤和措施。

(3)要着力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

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矛盾、探讨解决方法。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单选题]1.在硬件方面,基本的逻辑是()。

A.“越发达,越复(江南博哥)杂”B.“现存即合理”C.“教育受制于社会”D.“突出差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硬件方面,基本的逻辑是“越发达,越复杂”。

[单选题]2.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

A.“越发达,越复杂”B.“现存即合理”C.“教育受制于社会”D.“突出差异”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突出差异”。

[单选题]3.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

A.政府和社会“双主体”办学B.政府、非营利部门和营利部门“三主体”办学C.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D.政府和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单选题]4.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多少时称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A.15%~50%B.20%~55%C.25%~60%D.30%~65%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50%时称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单选题]5.董事会制的优点是()。

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董事会制的优点是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单选题]6.校长负责制的优点有()。

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校长负责制的优点有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

[单选题]7.第三方评价采用的是什么权力()。

A.行政权力B.市场权力C.自治权力D.教师权利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第三方评价采用的是市场权力。

四、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

四、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

(3)在与就业市场接轨方面,国外不少高校都有自己 的信息资料库(包括专业、志愿、教育背景和工作经 验),也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职位空缺、招聘 条件、单位简介及可能提供的报酬)。
第一,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
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和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 套制度改革,改善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第一,进一步保证和扩大高等学校招生的自主权,
初步尝试招生权利的下放。
第二,高考制度的改革应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 比重,逐步建立更加灵活地为考生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 生考试制度,高考内容和形式在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能力
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有利于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目前,国外毕业生基本上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就业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由择业制度。国外十分重视以下 几方面的就业工作: (1)在宏观调控方面,只在宏观上对社会就业进行一 些间接的调控,而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干涉企业内部 的用工方式,更不硬性地对企业安插就业人员。 (2)在就业指导方面,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 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予高度的重视,往往与学校的生 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学校都常设一个专 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学生就业指导 中心。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二、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
(一)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1、国外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概况 (1)证书制 (2)高考制
1977-1985: 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时期 1985-1992: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时期 1992年10月至今: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初步深化
2、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2009年7月28日)说明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

国家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

离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等教育的目的将无法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保障,“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也将无法落实。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而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员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揭示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重要科学,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学理论、自觉地运用高等教育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既是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新教师尽快熟悉和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途径,同时还是高校教师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的不竭动力。

为此,我们把《高等教育学》这门课程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高校新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高校教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确保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要求、高效求实,保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质量。

本大纲的编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

三、讲课内容和时数讲课内容共10章,总学时40学时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2 学时)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4学时)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4 学时)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4学时)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6学时)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 6学时)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4学时)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二)(4学时)第九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4学时)第十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2学时)本文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的概念二、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三、高等教育学及其学科性质四、高等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内涵与外延、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教学难点:高等教育的功能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的结构1、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与外延2、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制约因素3、高等教育的结构存在的问题4、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的趋势二、高等教育的功能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三、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1、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2、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3、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的关系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目标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途径教学难点: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1、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3、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作用二、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三、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1、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四、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1、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途径的含义2、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教学重点: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学制、学位制度教学难点: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1、高等学校的学制2、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3、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二、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2、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教学重点: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教学难点: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师1、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3、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4、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二、高等学校的学生1、大学生的基本特征2、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三、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1、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2、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3、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重点:学科设置及其影响因素、专业构成和专业特色教学难点: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时数 6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学科1、学科的概念2、学科设置及其影响因素二、高等学校的专业1、专业和专业教育2、专业构成和专业特色3、专业划分、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4、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三、高等学校的课程1、高等学校的课程概述2、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3、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教学重点: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及其体系教学难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学概述1、高等学校教学及其构成要素2、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二、高等学校教学原则1、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制定的依据2、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三、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与环节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概念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环节四、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方法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法五、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1、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及其意义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二)教学重点: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1、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及类型2、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评价理论3、教育教学评价的走势4、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5、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状况评价6、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模式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3、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三、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概述1、“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2、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3、“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4、“质量工程”的实施步骤5、“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6、“质量工程”体现的思想第九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教学重点:高校科研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高校科研的原则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学校科研的意义与任务1、高校科研的内涵2、高校科研的意义3、高校科研的任务4、高校科研中的不良倾向及其对策二、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与原则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三、高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3、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4、新时期高校科研工作的落实第十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学重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教学难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要点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和动因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1、高等教育规模改革与发展的现状2、高等教育投资改革与发展的现状3、高等教育类型改革与发展的现状4、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2、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

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
的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

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

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

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

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

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

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改革方向:
1、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简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
2、校长作为高校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相应加强。

(二)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职能
学院制:校、院两级管理是一种不同于过去校、系二级行政机构的新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使高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即称“学院制”。

我国高校实行学院制管理最早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八学院,设置了3个以上学院者方称得大学,只办一个或二个学院的,称为独立学院。

1952年院系大调整,高校中取消了学院,实行校、系两级管理。

后随着高等教育学科高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趋势,校、系两级管理模式管理高校难度加大,1980年,教育部发文同意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设立计划统计学院。

(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问题:
1、机构膨胀,人员臃肿。

2、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

3、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4、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

改革方向:
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责权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精简机构,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人事制度改革。

4、高校办社会现状必须改变,特别是后勤社会化的问题。

5、高校去行政化。

考核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与特点
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存在问题和改革方向。

考核要求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识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的涵义。

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与特点
掌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种类、特点及其代表性国家。

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明确: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存在问题和改革方向。

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领会: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