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9.01.20•【字号】辽政发〔1999〕4号•【施行日期】1999.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1999年1月20日辽政发〔1999〕4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科教兴省”战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加大省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优化结构,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全省现有高校办学潜力和作用,现就我省深化省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通知如下:1.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建立和完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主要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与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教学改革协调配套,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提高人员素质,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学校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
要科学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各种激励手段,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式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有效的竞争与激励、约束与调节,并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综合配套运行机制。
盘活和优化学校人力、物资资源配置,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合理界定高校的基本职能,明确政府与学校在管理上的事权划分,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基本原则,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体制。
4.实行人员编制和工资总额包干。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直[1992]37号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992年8月21日教直〔1992〕37号)现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请贯彻执行。
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动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委直属高校要积极稳妥地推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1.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路子。
2.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是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优化队伍,增强活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目的。
二、改革的基本思想3.逐步理顺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依据学校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后勤服务等方面所承担任务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主,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化的管理体制;学校兴办的校产则应以生产经营为主,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的后勤及部分直属单位应以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条件的逐步转向社会化。
4.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要依据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学校队伍的整体结构,实行人员的合理分流。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改革的路径主要有:提升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使高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校院两级分级管理,相互配合,各履其责;精简管理机构,简化管理程序,建立起立足服务兼顾效益、效率与质量的职业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管理体制运行;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高校的规模和学科门类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功能也从只有教学一个方面,扩展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分化,我国高校原有的校系管理模式由于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被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所取代。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一时间,进一步改革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呼声此伏彼起。
中国高校现有管理体制在弊端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消除这些体制性弊病,成了广大高等教育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学术权力式微,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校普遍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苏联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了“反右”、“文革”等磨难,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并且在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普遍在形式上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但苏联模式中高度集权的特质却一直未改,沿袭至今。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设置了与政府机关相似的管理机构,并实行与政府相似的运行机制;二是在管理中十分强调行政意志的作用。
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管理中忽视高校基本属性的做法造成的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高校治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深化机构改革,需要摸清高校的痛点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强化高校治理机制,提升高校治理效能。
那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有哪些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组织架构高校的组织架构是高校机构改革的基础,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治理效能。
要深化机构改革,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组织架构。
这就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高校治理模式,让学校更具活力和创新性。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高校的运转效率。
还要注重加强高校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院系、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增强高校整体治理效能。
二、优化管理体制,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高校的管理体制是高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机构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要想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就需要优化管理体制,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管理体制,强调高校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让高校的管理决策更具灵活性和亲和力。
要建立健全的高校管理制度,强调高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确保高校的管理决策科学合理。
还要重视高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高校管理人才队伍,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自主权利的高校治理机制高校治理要想真正有效,就需要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自主权利的高校治理机制。
这就需要突破行政化管理模式,倡导学术自治,推动学校的管理体制变革。
要让高校真正成为自治的学术组织,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治理体系,确保高校的管理决策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要重视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自由裁判机构等内部治理机构的作用,让高校的内部治理更具活力和民主性。
还要注重高校的内部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的高校监督机制,确保高校的管理决策科学合理。
四、加强科学研究,促进高校内涵发展高校的内涵发展是高校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治理的核心内容。
高校双重管理制度
高校双重管理制度引言高校双重管理制度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保障高校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校双重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双重管理制度的特点1. 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的结合高校双重管理制度是指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教育行政管理是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教育主管和监督,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发挥着指导和管理作用。
而学校内部管理是指高校自身的管理机构对学校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
2. 教育行政管理的主导地位在高校双重管理制度中,教育行政管理处于主导地位。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高校须服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接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
3. 学校内部管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高校双重管理制度中,学校内部管理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模式,实现高校内部机构的灵活运作。
4. 两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在高校双重管理制度中,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高校的指导和管理,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而高校内部管理通过对高校内部事务的管理,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双重管理制度的作用1. 保障高校教育质量在高校双重管理制度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教育主管和监督,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督,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推动高校科研工作在高校双重管理制度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科研管理和指导,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加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高校快速稳步发展
加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高校快速稳步发展摘要:高等学校是教育机构、是探求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
高校管理就必须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抓好管理工作的核心,依据”人本”原理要求的几个基本原则,加强管理,深化革,提高效益。
本文围绕高校管理现状、以及加强创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促进高校管理,加快高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管理;创新;发展高等学校是教育机构、是探求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
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加强高校管理是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发展目标、内部资源利用及其与环境的积极适应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加强管理要组织内部人力付诸实施的动态的宏观管理过程。
1、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1.1 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20世纪70 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建立的,它既反映了政府集权管理高等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党对各项社会事业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对教师权力形成的偏见的影响,因此它的存在有其时代的必然性。
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党对社会事业领导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1]。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权力结构的不适应性。
行政权力主导模式使行政权力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权力薄弱。
特别是在政府高度集权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
政府部门通过学校中的党政组织体制贯彻政府的意志,实施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从而使学校的党政组织体制获得对学校事务绝对的管理权力。
1.2 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为提升竞争实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纷纷采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向教学、科研队伍倾斜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而对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把管理工作视为一般事务性工作,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更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对学校全盘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由《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即党的组织是学校的政治领导核心,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微观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层面 ,具体包括办学体制、领导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等。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今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
”1这些意见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首先,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还不够健全,办学主体的单一性阻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领导权集中在政府手中,党的组织是学校的政治领导中心,学校的发展方向由政府决定,这使得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有所局限,办学主体太过单一,社会无法参与学校管理,浪费了很多教育资源与经费投入,并且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其次,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还应稳步扩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最重要的途径。
而且,由高等教育扩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学生数量与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也将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我国高等教育途径还不够多样化。
我国高等教育途径主要是正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学习型社会视野下,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是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社区教育,打破时空界限,以满足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地区的人对教育的需求。
最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内部改革,不仅要在直接的教育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在高等院校人事与后勤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的聘任制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从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仍然光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信心让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背景、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展望、重要性、必要性、前景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一是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提升社会地位。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2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调控,行政管理体制能够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稳健运行,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只有保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健康、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院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院长负责制实施方案一、背景。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化,我校决定实施院长负责制,以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二、实施目标。
1. 确保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2.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决策层级,缩短决策时间;3. 充分发挥院长的领导作用,增强学校管理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三、实施内容。
1. 确立院长全面负责的管理体制,院长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负总责,全权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2. 设立院长办公会议制度,由院长主持召开,参加人员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学校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3. 强化院长对学校各部门的管理监督,建立院长办公会议纪要和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机制;4. 加强对院长的考核评价,建立院长绩效考核机制,确保院长履行职责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院长负责制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内容和时间表;2. 召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宣传院长负责制的意义和重要性,争取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3. 成立院长负责制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4. 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确保院长负责制的顺利实施;5. 加强对院长负责制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对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院长负责制的有效实施;2. 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责不清、决策滞后的问题;3. 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院长负责制的认识和执行力;4. 加强学校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和沟通渠道,确保院长负责制的顺利实施。
六、总结。
院长负责制的实施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推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院长负责制的实施,确保其取得实效,为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近年来,高校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高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体制也处于变革之中。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下面就说一下如何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划。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一步到位,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高校应该认真制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规划,以便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改变高校管理体制中的传统思维。
过去,高校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传统思维,这些思维容易局限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思维,使其能够聚焦于现代高校的发展,从而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顺利。
再次,要强化高校的政策的执行。
在高校的改革过程中,政策的执行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政策的执行,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最后,要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
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质量,使其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发展。
以上便是关于如何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只有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有效推动,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校上下的合作配合,以及各部门的协同作用。
首先,高校领导要积极鼓励教职工主动参与到管理体制改革当中来,发挥他们的作用。
其次,要督促各部门和科室部门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确保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再次,要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让改革中的思想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总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从规划、思维模式、政策实施、监督管理等方面开展管理体制改革,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努力推动高校发展。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汇报近年来, 教育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
根据国家要求, 我校也着手推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重点围绕着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一、学校内部管理为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我们提出了“党委负责、部门协作、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家长支持”的管理理念, 以学校管理中心化、教育服务人性化、管理工作流程化、考核评价科学化为主要目标, 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班主任岗位建设, 采取“一师一生一课程”模式, 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好的管教服务, 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全面搜集学生课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为学生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3.根据学校特色, 建设拓展组织、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特色组织, 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面, 我们以“提高方法、注重人文、价值导向、个性化”为原则, 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1.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再单纯以分数作为标准,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重视个性化教育, 积极引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3.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 建立多媒体教学中心和在线学习平台, 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同时, 支持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 在教学中使用科技手段。
三、评价改革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重视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以以下方法完成评价改革。
1.制定细化评价标准, 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特点, 铸牢评价的科学性基础。
2.加强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的机会, 减少学生对于分数的追求, 增加对于学习和成长的关注和倾听。
3.坚持评价结果的信息化和透明化, 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评价结果, 促进家校合作和教育共同体的建设。
总结:教育是国之重器,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高校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高校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和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高校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本方案旨在深入推进高校内部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整治目标1. 着力改善高校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 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三、整治重点1.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a.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创新,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b.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考核c.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倡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2.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a. 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架构,明确管理层级和职责分工b.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c. 推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协同发展,实现管理协同效应3. 规范高校内部管理行为a. 加强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健全相关制度b. 严格依法治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c. 健全高校内部从业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管理效能四、工作步骤1. 制定整治工作计划a. 成立专门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明确整治工作目标和任务b. 制定详细的整治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和工作内容2.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a. 深入分析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制度上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完善b. 积极推动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3. 加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力度a. 修订、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管理的合规性和制度的科学性b. 积极开展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实现全员参与,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4. 推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协同发展a. 加强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协同工作机制b.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其工作业务水平5. 增强内部管理机构的专业化、高效化和规范化a. 加强对内部管理机构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化素质b. 加强对内部管理机构工作的绩效评价,促进内部管理机构的高效运行八、整治成果评估1. 制定整治成果评估标准a. 根据整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整治成果评估标准,包括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校内部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以评估整治工作的成效2. 实施成果评估a. 设立专门的成果评估小组,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的成果评估b. 根据成果评估情况,对整治工作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完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3. 完善整治工作成果a. 完善整治工作成果,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b. 加强对整治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三年的专项整治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将得到提升,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高校的现行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的现行管理体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旨在提高高校的治理效能,促进高校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高校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组织结构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由校党委、校长、党政联席会议和各级部门组成。
校党委是高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高校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校长则是高校的行政负责人,负责高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执行。
党政联席会议是高校的决策机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各级部门负责人组成。
各级部门则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如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科研处等。
二、决策机制高校的决策机制主要由校党委、党政联席会议和学术委员会组成。
校党委负责制定高校的重大决策和政策,决策执行由校长负责。
党政联席会议是高校的决策机构,负责讨论和决定高校的重大事项。
学术委员会是高校的学术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术规划和评审学术成果。
三、财务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主要由财务处和审计处负责。
财务处负责编制高校的财务预算和执行财务决策,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审计处负责对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四、人事管理高校的人事管理主要由人事处和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
人事处负责高校教职工的招聘、管理和培训,确保高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优化。
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教师职称的评审和晋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高校党委的领导作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能。
我国高校的现行管理体制在组织结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规定和制度。
这些制度的实施和运行,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以满足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和挑战。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工作,它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与效益,而且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学习教学幸福感与成长。
因此,对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高校的发展和质量,使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变化,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首先,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高校必须明确各部门、分院、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权力职责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行政管理的权限,以及高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使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高校要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高校内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长喜悦。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以提高教职工的职业技能和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要求要严格,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要进行定期评估,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使教师能在校园内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
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对学校的各种物质资源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将学校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有效的调节;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要建立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推进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总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全面改革,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高校的发展和质量,使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变化,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教职员工和资源的管理,使各项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促进民办高校规范管理
2 . 2 万 人 。 如 果 把 “ 粹 民 办 高 校 ” 独 立 学 2 1 34 纯 与
院两者 加起来 , 国已有 民办高校 6 0所 , 校生 全 4 在 4 13 0 . 万人 。除此 之外 , 国还 有 民办高 等教 育机 我 构 86家 , 6 在校 注册生 达到 8 .4万人 。从 总量来 73 看, 民办 高 校 的 数 量 已 经 占全 国普 通 高 校 总 数 223 的 2 . % , 校 生 占全 国普 通 高 校 总 数 6 所 68 在
经 达到 3 %左 右 。 3 民办高 等 教 育 已经 成 为我 国
收稿 日期 :0 0一 1— 6 2 1 O 0
竞 争 内容 从规模 扩张转 移到质 量和 特色 的宏 观背
景下 , 办高 校应 如何 加强 管 理 、 革管 理模 式 、 民 改
提高管 理水平 和效 益 , 已成 为 民办 高校 当前 和今
一
、
研 究 的缘 起
表 1 20 0 8年 全 国 民办 高 校 在 校 生 人 数较 高 的 1 O个 省 份
近年来 , 国的 民办 高等 教育 随着大 众 化 的 我
深人 , 得以迅 速发 展 。截 至 2 0 0 8年底 , 国 已有 我
民办普 通高校 3 8所 , 校生 12 8 万人 , 中本 l 在 8 .7 其
后 一段 时间可持 续 发 展 的重 要命 题 , 是 民办高 也
课题 来 源 :0 9年 全 国 教 育科 学 规 划 教 育部 重 点 课题 “ 20 民办 高 校 家族 化 管 理 问 题 研究 ” D A 92 2 的研 究成 果 ( F002 ) 作者 简 介 : 绪 卿 (9 6一 ) 男 。 江 江 山人 , 授 , 江树 人 大 学 副 校 长 , 江 省 重 点 学科 ( 高 等教 育 学 学 科 带 头 人 , 江 省 民 办 徐 15 , 浙 教 浙 浙 A) 浙 高 等 教育 研 究 所 所 长
高校绩效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绩效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绩效管理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绩效进行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目标。
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2.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高校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3. 提升科研水平,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4. 加强社会服务,拓展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绩效评价,激励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积极投身于高校事业发展。
2.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改革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效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4. 加强社会服务,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保障措施。
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高校绩效改革的政策支持,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高校绩效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师生和管理者的认识和参与度。
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校绩效改革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达成。
五、总结。
高校绩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内部管理,推动高校绩效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
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变得愈加重要。
规章制度不仅是一所高校行为规范的体现,更是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和管理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和支撑。
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如何规范和规范好高校规章制度,成为高校管理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规章制度的意义及作用1. 牢固树立制度观念。
规章制度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具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指导和约束,能使管理者明确职责,形成约束,避免随意和任性,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转。
2. 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规章制度的建设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学习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高校规章制度将高校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固定为规则,使高校管理者的思维行为规范化,管理工作科学化。
4. 促进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
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有助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二、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原则1. 可操作性原则。
规章制度应易于实施,规定应具体明确,能够以简洁明快的方式指导教务管理工作。
2. 服务性原则。
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要围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制定规章制度。
3. 公开透明原则。
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公开透明,使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学校管理规章制度,避免提供不公平待遇。
4. 合法依据原则。
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5. 严谨性原则。
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尽量做到完善,各项规定之间不得存在矛盾,保证高校管理的严谨性。
三、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目标1. 师生规范。
建立教职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加强管理,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提高师生自律,保持校园秩序。
2. 教学管理。
明确教学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而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我认为在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高校内部管理体系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管理体系的强化,首先需要从高层领导层面入手,加强高校领导层的建设和培养,选拔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管理经验的高校领导人才,加强高校决策层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在高校内部,应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要打破学科和学院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背景的高端人才,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举措,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
高校应优化科研结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X化—第二十七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专题学习简报发表时间:2007/5/30 14:53:50X新丽5月8日至5月29日,学员们紧紧围绕“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X化”这一中心议题进行学习和研讨。
学员们听取了十六场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开展了两次学员论坛,两次按工作岗位研讨,三次分班研讨和一次现场教学,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学习、研讨和现场观摩,学员们对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X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学员们一致表示,一定要借“质量年、管理年”的东风乘势而上,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规X管理的重点工作1.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学员们认为,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制订出好的制度,制度的制订要严谨。
在学校层面上,首先学校的重大事务由党委常委会来决定,重要问题向党委会通报。
第二,要让制度去管事,而不是让人去管事,这样才能有效克制人为因素的干扰;第三,制度一旦制订了就不能朝令夕改,要有长期性。
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经通过《高等教育法》这种法律形式确立,是党和国家的意志,高校要坚决贯彻执行。
各高校书记与校长的职责权限在具体操作上有多种形式,但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落实。
第四,在校级和院系层面上,还要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
2.科学管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学员们认为,新形势下要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就要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
二级学院是一个大学得以有效运行的桥梁和纽带,是主要载体。
因此,搞好二级学院的建设是大学科学管理和质量提高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或者说二级学院的建设,是学校科学管理实施的切入点。
为此,必须要给予二级学院充分的人权、财权、物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中层干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同的学院如管理学院、商学院等热门学院、学院的收入会高出很多,形成两级分化,但只要制定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而且学校要建立教职员工能进能出的科学机制,只有这样二级学院的人权、财权、物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深化人事改革,建立和谐校园大家普遍认为,教师是大学质量保障的关键,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与队伍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也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只有积极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管理者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前提下,还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如量化管理要分不同部门制定合理的比例,而不能一刀切,对教师不适宜完全采用量化的方式。
另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
如收入、住房、孩子入学入托、餐饮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努力使制定出的改革方案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教职工的承受能力,体现出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和统一。
4.规X财务管理,合理利用资源经费是高校发展的物质保障,没有一定的财力做支撑无法办学。
作为财务处长首先要做好预算和决算以及检查工作;第二是要多沟通,要和书记、院长以及科研带头人多沟通,求得他们的理解,使他们明白,事情不能办不是财务处不给办,而是制度中有规定。
此外,为了避免学校各部门虚报项目经费,要成立预算项目审核小组,由各院系书记、院长,部、处的领导,教代会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组成,凡是有项目申报的部门要回避。
这样,才能把不合理的项目砍掉,大家一致认为好的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项目被通过。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让有限的资源真正用在教学和科研上。
5.强化学生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员们认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一是本科生的质量管理,二是研究生的质量管理。
关于本科生的质量管理,第一是制度管理,没有制度就无法进行管理。
第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对制度管理的重要补充,也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但在本科生教育质量管理上,如何设立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还需要继续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管理,一是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试点工作,有一些院校的试点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系列反响,如XX大学导师交费以给学生资助、XX大学规定导师招生要交助研经费等等。
但这样的改革还会造成一些问题,如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老生与新生的关系,助学金与学业的关系,等等。
二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的研究生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搞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必要。
因此,要全力抓好研究生的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依法治校还没有落实学员们认为,高校管理最重要的是依法治校,但在实际工作中高等教育法及相关法律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遵守和落实,从而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效率。
高校内部管理存在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办学成本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问题。
学校的主要任务不突出,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职称等原因更愿意从事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
另外,合校后多校区的管理问题多,值得关注。
学校如何改变大机关、小学校的局面,内部机制的改善大有文章可做。
2.各种管理关系还没有理顺一是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影响到高校管理效率。
各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如教育部、人事部,以及教育部各司局之间的文件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口径不一致。
二是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干预比较严重。
很多资源都被行政权力垄断了。
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员考核与聘用等问题上,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困难和问题,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四是管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目前在校级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在学院一级实行的是党政分工负责,共同管理的方式。
在大学、学院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现象。
3.有效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目前的评价方式不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惩罚性多于正面的激励和引导。
一个主要问题是依然过于强调量化管理。
如教师评职称要看发表文章的数量,要看申请到课题的多少、科研经费的数额。
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要看硕士、博士点的多少,学生数量等等。
对这些数量的过于强调无疑助长了很多人的浮躁心理。
以发表文章为例,由于有数量的要求,使得很多老师都过于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一篇文章拆成几篇重复投稿,这些其实都是量化管理的弊端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从量化管理转变到岗位管理,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职员工和学校发展的宽松、科学的管理方式。
无论是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都不能过于强调数量。
这样,容易造成教学与科研的不平衡。
教师更愿意搞科研,而忽略教学工作的提高,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下滑。
4.现行管理体制下院长处境困难在高校合并和大规模扩招以后,学院一级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院长的困惑主要体现在:院长在学校和教师之间左右两难。
目前,大学的管理关键在于二级学院,是大学管理的实体单位,怎样科学管理学院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日常管理中,一些问题超过了院长力所能及的X围,院长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院长对二级学院没有财权、人权,无法解聘教师,无法将不合格的教师剥离教师队伍,在管理上造成了很多麻烦。
5.学术组织需要改革与创新XX交通大学211、985办公室主任门妍萍认为:高校学术组织结构创新与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不同的院校也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自己的特色,如XX大学就没有学院,几乎都改成了研究所,教学科研都由研究所来承担。
但是目前高校学术组织结构创新与发展又存在一些矛盾性的问题,比如国家的211、985平台和研究基地,对这些基地的建立,就有可能要打破学校原有教学和科研架构,需要重新构建学校的教学科研布局,这对于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创新和守成如何平衡?同样,其他一些本科院校为了建构学术组织都面临着如何守成的问题。
其二是,一旦相应的学术机构建立起来了、人员固定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却变少了,那么这个机构怎么生存,这些人员出口在哪儿?其三是,现在从国家到学校,往往科研管理存在着多个主体或者说条块分割,而且很多科研项目几乎都是部委在把持,学校没有自主权,如科技部管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事部管博士后流动站、发改委管工程中心、教育部管重点研究基地而且教育部各个司局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这样的管理体制对于高校学术组织的创新和发展有一定的弊端。
所以,高校学术组织创新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考虑。
6.党、团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一是大学生党员数量逐年增多,有的毕业班学生党员达到了50%以上,新生党员数量也是逐年上升。
这就给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新问题,如何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保证其质量。
从实际情况看,现在不少学生党员在对党的认识、了解及入党动机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需要进一步总结和研究。
二是离退休干部党费催缴难问题,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难以持续开展。
三是团委工作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开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共青团工作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活动太多,大学生心理健康、贫困生资助、招生就业、志愿服务等等都有共青团的身影,甚至有些工作都延伸到了后勤管理领域。
结果是使得共青团组织把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淡化了,种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自留地。
形成的结果是:团委的声音到处都是,成果却很少。
现在的团员普遍意识薄弱,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些不能不说和团员意识教育等基础建设不足相关。
团组织关系转接、团干部遴选还存在不规X地方。
总之,如果团委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就不能有自己的地位。
7.学生管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正确引导在学生工作中,一是把维护稳定、处理突发事件作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很多辅导员干了几年后就通过考学、提拔、换岗等方式走了,实际上辅导员队伍很难稳定。
三是工作方式有待改进,辅导员工作对维护稳定很有意义,但是反过来却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束缚了。
比如高校很多学生活动,都是在组织安排下搞出来的,而西方国家的高校给学生很大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创新的可能性大。
8.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需要不断完善高校后勤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后勤保障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稳定,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已经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但是高校后勤是否完全社会化、市场化还值得深入研究。
高校学生食堂、宿舍等方面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后勤保障机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课题。
而且,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规模的迅速扩X,如何进一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校情和自身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