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 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第8章习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050f3df18583d04964595a.png)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2.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人民银行(统计类)笔试资料—8-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库
![人民银行(统计类)笔试资料—8-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66171aef78a6529657d533a.png)
A.投人产出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B.最终需求物价指数
D.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 14 分)
l. B C 2.A B C 3.A B D 4. A D E 5.A B C D E 6.A B C 7.A B C D E 1.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国民经济收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有 B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原始收人 C. 国民可支配收人 D. 最终消费支出 E. 总储蓄额 2. 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包括以下内容(ABC )。 A. 生产单位外购的燃、材料 B. 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动力 C. 生产单位自制的价值低于 20。元的工具 D.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 E. 职工教育费用及服务性作业 3. 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资产是(ABD )。 A. 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 B. 版权 C. 由机器设备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租借费用 D. 贷款 E. 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4.下面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ADE )。 A. 住户和法人单位缴纳的所得税 B. 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 C. 某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 n. 居民从政府及各单位领取的各种困难补助 E. 我国政府对某国灾区的援助
1.已知某国某年以下统计资料:(20 分) (1)总产出 15000 亿元(包括全部产品税净额);
淘 宝 旺 旺 : 智 联 职 考 QQ : 931232758 店扯:https:///
点击:
查询最新更新及仿冒认证
(2)最终消费 8110 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5600 亿元,公共消费 2510 亿元;
2.下列收支中,不属于非贸易往来收支的是(B )。 A.旅游收支 B.进出口货物收支 C.货运保险收支 D.投资收支 3.下列产值指标中,采用产品法计算的是(A )。 A.农业总产值 B.工业总产值 C.货运业总产值 D.商业总产值 4.下列活动中,计算服务产值的是(B )。 A.自修电冰箱 B.雇家庭教师 C.自擦地板 D.家庭主妇照料自己的婴儿 5.国内总产出的价值构成为(A )。 A. C1+C2+V+M B. C1+V+M C. C2+V+M D. V+M 6.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初始流量是(D )。 A.国民可支配收入 B.净金融投资 C.总储蓄 D.部门增加值 7.从全世界范围看,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A )。 ? A.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B.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C.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D.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8.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B )。 A.反映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和最终使用 B.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联系 C.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和构成情况 D.反映最终产值通过分配再分配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 9.城市信用社应划归的机构部门是(B )。 A.企业部门 B.金融部门 C.居民部门 D.政府部门 10.下列地理范围中,不属于我国经济领土范围的是(A )。 A.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B.外商在我国经济特区的独资企业 C.我国驻外国援助机构 D.我国驻外国的科研站 11.当一国投资大于储蓄时,会引起(C )。 A.通货膨胀 B.物价下降 C.社会总供给相对增大 D.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12.某商业企业某年购进商品 200 万元,卖出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为 280 万元,则该商 业企业该年的商业总产出为(A )。
人大五版《初级会计学》课后答案第8章
![人大五版《初级会计学》课后答案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3db8bf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7.png)
习题解答思考题1 编制会计报表前为什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只有划清会计期间,才能按会计期间提供收入、费用、成本、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报表资料,才有可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报表资料进行比较。
因此,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入、费用等账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
为了及时确定经营成果,迅速编制报表,可以在期末编制工作底稿。
在工作底稿中揭示本期的经营成果,并根据工作底稿提供的资料编制报表,及时报送报表。
然后再根据工作底稿上汇集的资料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并且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补齐账簿记录。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应当加强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应当定期进行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
但是,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还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的客观真实性。
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发生差异,或者虽然账实相符而某些材料、物资却已毁损变质。
因此,为了正确掌握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保证报表资料的准确可靠,必须在账簿记录的基础上,运用财产清查这一专门方法,对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
2 编制会计报表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编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五项内容:(1)期末存货计价。
通过期末存货计价,正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库存存货的价值,为编制报表提供必要的资料。
(2)期末账项调整。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为正确结转计算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3)编制工作底稿。
通过编制工作底稿,汇集编制报表所需要的资料,为及时编制报表,提高报表质量做好准备工作。
(4)对账。
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账实核对应结合财产清查进行。
(5)结账。
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 怎样进行本期收入的账项调整?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
企业发生的应计收入,主要是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实现确认标准,但尚未收到相应款项的收入。
大学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大学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854c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0.png)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6.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表 (1) ()()åååååå-´å--=y yx x n n yx xy 2222nr 91.0132336030268679642621148164262122-»´-=-´´-´´-´= |r|=0.91 即 191.08.0<£ 所以,产量和单位成本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2) ()82.133********211481621222-»-=-´´-´=å--=ååååx x n y x xy n b =-=åånx b ny a ()37.7737.67162182.16426=+=´-- 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x y 82.137.77-=Ù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元 (3)当x=6 时, 单位成本: 45.66682.137.77=´-=Ùy (元) 年份序号 产量/千件x 单位成本/元y xy x 2 y 2 1 2 73 146 4 5329 2 3 72 216 9 5184 3 4 71 284 16 5041 4 3 73 219 9 5329 5 4 69 276 16 4761 6 5 68 340 25 4624 合 计 21 426 1481 79 30268 7.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表 序号 汽车使用年限/年x 年维修费用/元y xy x 2 y 2 1 2 400 800 4 160000 2 2 540 1080 4 291600 3 3 520 1560 9 270400 4 4 640 2560 16 409600 5 4 740 2960 16 547600 65 600 3000 25 360000 7 5 800 4000 25 640000 86 700 4200 36 490000 9 6 760 4560 36 577600 10 6 900 5400 36 810000 11 8 840 6720 64 705600 12 9 1080 9720 81 1166400 合 计 608520465603526428800()()åååååå-´å--=y yx x n n yx xy 2222n r=89.045552006244752064288001235212852060465601285206022»´=-´´-´´-´|r|=0.89 即 189.08.0<£所以,汽车使用年限与其维修费用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2) ()15.766244752035212852060465601260222==-´´-´=å--=ååååxx n y x xy n b =-=åån x b n y a 25.32975.380710126015.76128520=-=´- 汽车使用年限与其维修费用的回归方程为: x y 15.7625.329+=Ù(3) 当x=15时, 维修费用为: 5.14711515.7625.329=´+=Ùy8. (1)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表 序号 母亲身高/厘米x 女儿身高/厘米y xy x 2y 21 158 159 25122 24964 25281 2 159 160 25440 25281 256003 160 160 25600 25600 256004 161 163 26243 25921 265695 161 159 25599 25921 252816 155 154 23870 24025 237167 162 159 25758 26244 25281 8 157 158 24806 24649 24964 9 162 160 25920 26244 25600 10 150 157 23550 22500 24649 合计1585 1589251908251349252541()()åååååå-´å--=yy x x n n y x xy 2222nr=158915852225254110251349101589158525190810-´´-´´-´655.0»|r|=0.655 所以,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2) ()41.012655152513491015891585251908101585222»=-´´-´=å--=ååååxx n y x xy n b =-=åånx b n y a 915.93985.649.15810158541.0101589=-=´-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x y 41.0915.93+=Ù(3) 当x=170时, 女儿的身高为: 615.16317041.0915.93=´+=Ùy 9.(1) 由题知 n=9 å=546x å=260y å=16918xy 343622=åx()92.01114210302343629260546169189546222»=-´´-´=å--=ååååx x n yx xy n b =-=åånx b ny a 92.26954692.09260-=´-银行存款余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x y 92.092.26+-=Ù(2) 当x=400时,银行存款余额08.34140092.092.26=´+-=Ùy。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111f80242a8956bece43b.png)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P30-33第1题:(1)中间投入=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5663-11424=14239(亿元)(2)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424-5888-810-3533 =1193(亿元)(3)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3803+507=4310(亿元)(4)总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出口-进口)-统计误差=11424-4310-(1571-1789)-(-4)=7336(亿元)根据以上计算的指标,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第2题:(1)生产法:农业增加值=200-50=150亿元工业增加值=600-200=4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00-80=120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00-40=160亿元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200-60=140亿元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200-40=160亿元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300+300×10%=3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150+400+120+160+140+160+330=1460(亿元)(2)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700+(200-120)+400+280=1460(亿元)(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1000+640+(220-400)=1460(亿元)第3题:(1)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472+(114-50)+96+282=91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914-96=818(亿元)第4题:(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200-700=500(亿元)(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300+40+60+100=500(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300+210+(80-90)=500(亿元)第5题: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第6题:农业总产出=粮食总产出+其余农产品总产出+林产品总产出+森林培育费+畜产品总产出+畜牧存栏期初期末差额=103×1300+8.7+3+6+6+(17-15)=133925.7(万元)第7题:(1)中间消耗=生产成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小型工具支出=542-68-25+5 =454(万元)(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0-454=406(万元)第8题:(1)该金融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50-128=222(亿元)该金融部门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222-120-15-12=75(亿元)(2)金融部门生产账户第9(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自产自用=866.89+459.16+196.0+231.34=1753.39(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492.04+381.20+192.64)+(22.30+111.89+333.76+171.23)+48.33=1753.39(亿元)第10题:(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4778-3858-889=31(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净出口=1124-31=1093(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4778-589=4189(亿元)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五)计算题:5.02000100011111===X x a 2.0100020021212===X x a 2.050010031313===X x a 1.0200020012121===X x a 1.0100010022222===X x a 1.05005032323===X x a 1.0200020013131===X x a 1.0100010023232===X x a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1题:(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非金融企业:1700亿元;金融机构:95亿元;政府:320亿元;居民:620亿元;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3亿元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Σ各部门增加值=2738亿元 (2)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非金融企业:975;金融机构:35;政府:90;居民:510;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 (3)各机构部门综合收入形成账户:略第2题:(1)各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企业:(200-350)+(360-1150)-300+(20-100)=-1320亿元 金融机构:(500-400)+(1000-130)-10+(5-10)=955(亿元) 政府:(30-150)+0+0+(110-5)=-15(亿元) 居民:(200-50)+(800-130)+0+(30-20)=830(亿元)(2)国外自该国得到的财产收入净额=(-1320)+955+(-15)+830=450亿元第3题:(1)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500+50+100)+250〕-300=650(亿元)(2第4题:(1)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80-60-(10-0.2)=110.2(亿元)(2=91.5(亿元)(3=91.5+0-(30+5+0.1)=56.4(亿元)第5题:该地区住户最终消费=购买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支付保姆工资+支付房租=100+30+18+8=156(万元)第6题:总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消费总额=388-(212+156)=20(亿元) 储蓄净额=可支配收入净额-消费总额=358-(212+156)=-10(亿元)第7题:(1)根据公式:可支配收入净额=可支配收入总额-固定资产消耗,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可支配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537;居民:1746;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60;经济总体:2448 (2)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1395+8+18+6+10+2+115+3=1557(亿元)政府部门:个人消费=105+125+75+35=340(亿元)公共消费=100+45+70+22=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340+237=577(亿元) 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50亿元经济总体:个人消费支出=340+1557+50=1947(亿元)公共消费支出=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1947+237=2184(亿元)(3)根据公式:储蓄总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储蓄总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277.5;金融公司:48;政府:5;居民:252;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4.5;经济总体:597 (4)计算储蓄净额: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40;居民:189;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0;经济总体:264第8题:(1)国民可支配收入=900+2500+800=4200(亿元)居民最终消费=2500×70%=175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00×90%=72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8.5842007201750=+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率=%2.414200)7201750(4200=+-(2)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50%=2100(亿元)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20%=840(亿元) 居民最终消费=2100×70%=147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40×90%=756(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5342007561470=+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人大版统计学习题加答案 第八章 指数
![人大版统计学习题加答案 第八章 指数](https://img.taocdn.com/s3/m/ac4b71ea524de518964b7d9c.png)
统计指数分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 是表明社会现象复杂经济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2. 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和 。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 ,二是 。
4.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是以 为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在 。
5.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是以 为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在 。
二、选择1.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1011q p q p ∑∑说明了( )。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2.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3. 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 增长13%B 增长6.5%C 增长1%D 不增不减4.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 166.32%B 85.68%C 185%D 54%5.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的百分比为( )。
A -6.54%B –3%C 6.00%D 14.29% 三、判断题1.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
( ) 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3.某企业职工人数比去年减少2%,而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5%,则企业总产值增长了7%。
( )4.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
( )5.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006778e9951e79b892761.png)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8c07c526fff705cc170ac7.png)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与决定 习题答案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与决定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b59f64693daef5ef73d13.png)
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与决定习题答案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工贸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它既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社会文教费、各项事业费等,也包括购买用于兴办投资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基本建设拨款等。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获得商品和劳务。
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国民生产净值:简称NNP是GN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或者说,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国民收入:简称NI,是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在宏观经济中,国民收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简称PI,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DPI,是个人收入扣除了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C。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C。
IS曲线:表示在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IS曲线是表明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投资都等于储蓄。
LM曲线: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LM曲线是表明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货币供给都等于货币需求。
2.单项选择题A DB D D D B D3.计算题(1)GNP=C+I+G+NX=8000+5000+2500+500=16000NNP=GNP-折旧=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PI=13000+500=13500DPI=13500-1000=12500(2)I=S-40+0.25Y=50均衡收入Y=360消费C=310储蓄S=50(3)MPS=300/500=0.6MPC=1-0.6=0.4乘数=1/MPS=1.67(4)同时均衡时I=S,L=M有150—6r=-100+0.2Y; 0.2Y—4r=150解得:r=10(%),Y=9504.案例分析(1)我国实现黄金周目的有二:一是启动消费刺激内需;二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2)经济学原理有二:一是提倡合理消费,避免“节俭悖论”;二是当资源未被处于充分利用状态下,黄金周休假制度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经济基础知识》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经济基础知识》第八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71e9cdd3383c4bb4cd23d.png)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期望价格B.现行价格C.公允价格D.不变价格【答案】D,P54;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 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是0.4和0.6,劳动力和资本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和5%。
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
A.2%B.5%C.6%D.2.2%【答案】D,P55;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 (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6%-(0.4×2%)-(0.6×5%)=2.2%。
3. 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A.增长型周期B.古典型周期C.大循环D.长波循环【答案】B,P56;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古典型周期。
4. 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A.短周期 B.长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答案】C,P56;在现实生活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人们最关注的也是中周期。
5. 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答案】B,P56;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期。
6. 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的标志是()。
A.一致指标B.领先指标C.同步指标D.滞后指标【答案】B,P58;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
7. 下列指标中属于同步指标的是()。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已排版)Word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已排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f58d92cf84b9d529ea7ac3.png)
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2.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基期价格)加权。
3、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4、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C经济学)。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A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7、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8、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B住户和法人单位)。
9、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10、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B第二产业)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1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B产业部门)。
1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14、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15、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16、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17.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B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价格)确定的价格形式。
18.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19、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20、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21、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2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23、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24、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26、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27、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经济学基础8第八章复习与练习答案
![经济学基础8第八章复习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7d502f242336c1eb95ee5.png)
案例分析提示【案例导入】国内生产总值提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增长率等经济指标是衡量和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态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即问即答】提示:D【案例讨论】“虚胖”GDP数据让经济“被增长”提示:GDP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不能全面反映该国家或地区人们所享受的经济福利。
【即问即答】提示:C一、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日常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资金C. 政府税收D. 居民购买债券的支出2.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3.下面选项中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是( )。
A. 政府转移支付资金B. 工人的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4.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工厂购入原材料B. 某人购买二手房所付资金C. 家务劳动D. 企业当年生产但没有卖掉的产品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6.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7.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订购一笔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9.在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10.下列各项中,应当计入GDP的是()。
A. 购买一辆二手车B. 购买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钢板原料D. 银行收取贷款利息二、判断题1.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24d52d5bbfd0a78567333.png)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第8章国民收入的核算题库
![第8章国民收入的核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c9c12bf84868762cbaed519.png)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决定的简单模型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 E )。
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2.某国名义GDP从1990年的10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5000亿美元,物价指数从1990年的 100增加到2000年的200,若以 1990年不变价计算,该国2000年的GDP为( B )。
A.10000亿美元 B.12500亿美元C.25000亿美元 D.50000亿美元3.哪一项不列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C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4.学上的投资是指(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5.不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 A )。
A.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B.政府为政府公务员增加工资C.政府向国外购买一批先进武器D.政府在农村新建三所小学6.哪一项不属于转移支付(C)。
A.退伍军人的津贴 B.失业救济金C.出售政府债券的收入 D.贫困家庭的补贴7.在下列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B )。
A.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计算机B.当年生产的计算机C.张山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让给他人的计算机D.某计算机厂商当年计划生产的计算机8.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D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B.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C.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9.有时GNP缩减指数增加而实际GNP下降。
当这一现象发生时(D )。
A.名义GNP必增加B.名义GNP必下降C.名义GNP保持不变D.名义GNP可能增加或下降,或保持不变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50,自发投资增加10元,将导致( B )A.均衡收入水平有10元的增加 B.均衡收入水平有20元的增加C.自发消费水平有10元的增加 D.投资将增加20元11. 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 E )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E.上述答案都正确12.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B)A.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13.下列行为中不计入GNP的是(C)。
国民经济核算课堂练习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3cbf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d.png)
国民经济核算课堂练习题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原理1. 请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2.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指标有哪些?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4. GDP与GNP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 请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6. 请简述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
7. 如何理解“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概念?8.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增加值是什么?9. 请阐述国民账户体系(SNA)的主要特点。
10.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支出法”和“收入法”各是什么?第二部分:生产活动与收入分配11. 请列举生产活动的主要类型。
12. 如何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13. 请简述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14. 企业转移支付属于哪一类收入?15. 个人所得税属于哪一类收入?16. 如何理解“劳动者报酬”这一概念?17. 请解释营业盈余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18. 生产税净额与生产补贴净额有什么关系?19. 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0. 请简述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及其影响。
第三部分:投资与资本形成21. 请解释资本形成总额的含义。
22.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哪些内容?23. 如何计算存货变动?24. 请简述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5. 资本存量与资本形成总额有什么关系?26. 请解释折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27. 如何区分总投资与净投资?28. 请阐述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29. 为什么要关注投资结构与投资效率?30. 请列举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第四部分:对外经济关系31. 请简述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2. 如何计算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3. 请解释外汇储备的概念及其作用。
34. 请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35. 如何理解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区别?36. 请阐述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7. 请解释外债的概念及其风险。
38. 请列举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统计会计第八章测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会计第八章测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34fc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c.png)
《统计会计第八章测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1. 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2.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A. 报告期B. 基期C. 计划期D. 任意时期3. 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 10%,生产费用增长了 8%,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A. 1.8%B. 2%C. 20%D. 18%4.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A. 增长B. 降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5.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A. 基期B. 报告期C. 计划期D. 任意时期6.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A. 综合指数的变形B. 平均数指数的变形C. 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D. 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7. 能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A. 销售价格个体指数B. 销售额指数C. 销售价格综合指数D. 销售量指数8. 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 50%,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A. 25%B. 20%C. 75%D. 2%9. 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 商品销售量指数B. 职工人数指数C. 价格指数D. 产品产量指数10. 指数按其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D.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二、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1.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 产品产量指数B. 商品销售额指数C. 职工人数指数D. 总成本指数2.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 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 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 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3.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B. 商品价格指数C. 劳动生产率指数D. 产品产量指数4.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为 108%,其绝对影响为 6 万元,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三种产品单位成本平均增长了 8%B. 由于单位成本增长使总成本增加了 6 万元C. 由于单位成本增长使总成本增加了 8%D. 由于单位成本增长使总成本增加了 50 万元5. 指数的作用包括()A. 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C. 反映现象的长期趋势D. 对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6. 平均指数的特点包括()A.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B. 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C. 是综合指数的变形D. 资料选择灵活7.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 同度量作用B. 比较作用C. 权数作用D. 稳定作用8. 某工厂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产品产量增长 10%,单位产品成本下降 10%,那么()A. 生产费用指数为 99%B. 生产费用指数为 110%C. 成本降低了 1%D. 产量指数为 110%9. 在指数体系中()A. 现象总变动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代数和B. 现象总变动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C. 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D. 存在绝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10. 以下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A.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B. 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C. 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D. 是综合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三、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1.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d2ad8952d380eb63946d51.png)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 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 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 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 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人大版 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第8章习题
![人大版 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第8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6e747102768e9951e73860.png)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一、基本概念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经常账户资本负债账户积累账户平衡项经济交易账户非金融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重估价账户资产负债账户货物服务账户国外账户国民财产(国民财富)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社会核算矩阵二、思考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各个部分的核算内容是相对自成体系的,但各个子体系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2.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划分经常账户、存量账户和积累账户的依据什么?它们各自包括哪些子账户?3.试述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解释行列交叉点上对应项目的具体含义。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构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依据是关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概括,即以____________ 为起点和终点的_________过程。
2.每个交易账户的平衡项既是各特定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同时又作为下一个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在下一个经济环节被利用或被解释。
3.国外账户是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中的一类账户,它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1.资产负债存量生产-分配-消费-投资2. 结果起点3. 立足国外设置各个项目(二)单项选择题1.从内容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与原始收入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差额为_______。
A. 对国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净额B. 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C. 对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D. 零2.应该如何获知有关一时期支付的劳动报酬和获得的劳动报酬?答案是________。
A. 收入形成账户B.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C. 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D. 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3. 已知某地区个人消费支出1015亿元,公共消费支出368亿元,又知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为228亿元。
最新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最新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7b64e77be1e650e52ea99ee.png)
精品文档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a. 50.0%b. 97.4%c. 97.6%d. 102.6%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 )。
a..产值利润率 b.基尼系数c. 恩格尔系数d.人均消费支出 3.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固定的因素是(c )。
a .指数化指标 b.个体指数 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4.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c )。
a .1010p q p q k q ∑∑;b.1111p q p q k q ∑∑;c.000p q p q k q ∑∑; d.101p q p q k q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a )。
a. 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b.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c.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d.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 a .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相对指标7.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 d.平均指数 二、问答题: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精品文档解:(1+20%)/110%-100%=109.10%-100%=9.10%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解:28.8÷(1+20%)=24万元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解:(略)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
一、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经常账户资本负债账户积累账户平衡项经济交易账户非金融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货物服务账户国外账户国民财产(国民财富)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社会核算矩阵
二、思考题
1.国民经济核算中各个部分的核算内容是相对自成体系的,但各个子体系又是如何联系在
一起的?
2.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划分经常账户、存量账户和积累账户的依据什么?它们各自包
括哪些子账户?
3.试述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解释行列交叉点上对应项目的具体含义。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依据是关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概括,即以____________ 为起点和终点的_________过程。
2.每个交易账户的平衡项既是各特定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同时又作为下一个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在下一个经济环节被利用或被解释。
3.国外账户是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中的一类账户,它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
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1.资产负债存量生产-分配-消费-投资
2. 结果起点
3. 立足国外设置各个项目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内容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与原始收入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差额
为_______。
A. 对国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B. 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
C. 对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D. 零
2.应该如何获知有关一时期支付的劳动报酬和获得的劳动报酬?答案是________。
A. 收入形成账户
B.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C. 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D. 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3. 已知某地区个人消费支出1015亿元,公共消费支出368亿元,又知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为228亿元。
那么个人实际消费为________。
A.1015亿元
B.1383亿元
C. 1243亿元
D.596亿元
答案:1.A 2.D 3.C
(三)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_________。
A. 是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最宏观层次
B. 描述了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交易行为
C. 主要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而不存在对机构部门关系的反映
D. 是在部门核算结果基础上汇总得到的
E. 与机构部门账户毫无联系
2.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与收入形成账户间的关系为_______。
A. 只有初次分配账户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配收入
B. 两者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C. 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相同
D. 收入形成账户是立足增加值的分配,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记录进而发生的初次分配
E. 两者通过营业盈余项相互连接
3.下列公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 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B.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货物服
务净出口
C. 国民财富= 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
D. 总储蓄- 资本形成=货物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E. 净贷出/净借入=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对外资本交易差额
答案:1.ACD 2.BDE 3.ABCDE
(四)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从产品使用角度记录的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与资金流量核算从收入
使用角度记录的最终消费支出、非金融投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
2.在形式上,货物服务账户与经常账户保持一致:左边记录货物服务的使用,右边记录货
物服务的来源。
()
3.在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中,交叉点上的单元具有双重含义,从行向来看,它表示横向标题
下的来源项目;从列向来看,它表示列向标题下的使用项目。
()
答案:1. √ 2.⨯ 3. √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2000年北京市根据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生产总值的部分数据,
(1)总产出8286.45亿元,增加值2478.76亿元;
(2)劳动者报酬1131.0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30.93亿元,生产税净额304.04亿元;(3)最终消费1221.3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517.38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59.95亿元。
请根据需要计算缺失数据,并编制北京市收入形成账户和货物服务账户。
2.已知货物与服务出口收入1571亿元,进口支出1789亿元,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和付给国外劳动报酬分别为6亿元和2亿元,来自国外财产收入46亿元,付给国外转移收入9亿元。
又知当期经常交易差额为顺差216亿元,经常往来支出总计为1856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和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并编制相应账户。
答案:
1.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2478.76-(1131.02+304.04+430.93)
=612.77(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612.77-430.93
=181.84(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8286.45-2478.76=5807.69(亿元)
2.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经常往来支出-(进口支出+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付给国
外转移收入)
=56(亿元)
根据账户两边平衡的原则,计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往来收入=经常往来支出+经常交易差额=1856+216=2072(亿元)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经常往来收入-(出口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来自国
外转移收入)
=449(亿元)
国外部门:货物服务账户单位:亿元
国外部门:原始收入与经常转移账户单位:亿元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请查阅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中国某年份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数据信息,试编
制该年份的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说明其主要平衡关系,并观察不同核算内容之间的统计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