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祭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布朗族概况历史: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人口:布朗族约有人口8.2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
经济: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善种茶。
布朗族山区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布朗族风俗图腾:礼仪:参加布朗族的婚礼,应接受新郎、新娘的洗礼。
一般当客人来到主人家竹楼前时,站在楼梯口迎接客人的新郎、新娘,一人捧水壶,另一人持毛巾,为来客倒水、卷衣袖,让客人洗手,然后入席。
禁忌:走路时,忌讳与别人擦肩而过,也不能从坐着的人的腿上跨过;禁止任何人背靠院里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马;进佛寺要脱鞋,入寺后不能吸烟,也不能用手摸佛爷或和尚的肩膀、头顶。
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头帕。
头帕是布朗族男子尊严象征,严禁外人触摸。
信仰:历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奘房。
进入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时要脱鞋。
奘房内佛龛前的台板地和佛爷、和尚的卧室,不能随意进入。
婚俗: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一对夫妻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所以要摆两次婚宴。
第一次婚礼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由新娘家举办酒席,宴请亲友。
待生儿育女后,新郎家要重择吉期举行第二次婚礼,由新郎家置办酒席,宴请宾客,而且规模比第一次要大,酒席上的菜肴一定要成双。
以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福。
食俗: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
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
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
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布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布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和独特的礼仪习俗,其中包括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对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的介绍。
一、婚礼习俗布朗族的婚姻自由恋爱的程度相对较高,但在结婚前仍然有一定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婚姻诚意,并支付新娘的嫁妆。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宗教人士的主持下进行祈福仪式,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随后,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婚之喜。
二、葬礼习俗布朗族对祖先有着深厚的敬意,葬礼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布朗族的葬礼通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为3至9天,时间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
在葬礼期间,亲友们会相聚在一起,进行吊唁和悼念的仪式。
布朗族相信死者灵魂会重新转世,因此还会有回祭仪式,祈求亡者能够在来世得到保佑。
三、节日庆典布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傣历年”,即中国农历新年。
这个时候,布朗族会进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打葫芦等。
这些庆典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加强布朗族人的文化传承。
四、服饰布朗族的服饰多彩多样,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裤子,外面搭配蓝色的外衣。
女性则穿着丰富多彩的旗袍,并用彩色的腰带进行装饰。
布朗族的服饰以花纹为主,颜色鲜艳,很具有观赏性。
五、舞蹈布朗族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在节日庆典或其他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
布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集体舞、对峙舞等,动作矫健有力,富有民族特色。
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体现了布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积淀,也是他们和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也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演变,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布朗族的节日
布朗族大部分节日与傣族相似,“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另外布朗族还有“赕帕”,这一天傣历一月十五,“赕坦”是傣历八月十五日。
布朗族最特色的节日是年节、祭寨神、洗牛脚、关门节。
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在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
他们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族长家中。
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家族长。
关门节: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家族神,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
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来年平安。
布朗族的风俗
婚俗、食俗、丧葬习俗、歌舞习俗。
布朗族的婚俗,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
布朗族人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布朗族人还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
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
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布朗族人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有哪些礼仪与禁忌
布朗族习俗布朗族有哪些礼仪与禁忌>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楼两种,一般分里屋和外屋两部分,里屋为主人的寝室和存放东西处,外人不得进入。
西双版纳布朗族住竹楼,登上布朗族的竹楼需脱鞋或换拖鞋。
楼上室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踩踏,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外来人不能将自己用过的三脚架支在布朗人家的火塘上。
布朗族每个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于家里堂屋内的中柱上,用芭蕉叶、甘蔗叶、蜡条等拴扎而成,禁止触摸。
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头帕。
头帕是布朗族男子尊严的象征,严禁外人触摸。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布朗族通用傣历,过年节也和傣族的泼水节在同一时期(即公历4月13日一15日),但不划龙船也不举行泼水活动。
这一天,家家吃红糖糯米粑粑,互相拜年,参加赶摆和放高升等。
历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奘房。
进人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时要脱鞋。
奘房内佛龛前的台板地和佛爷、和尚的卧室,不能随意进入。
不能用手摸佛爷、和尚和老人的头部。
布朗族每个村寨还有寨心神“得那曼”,有的以在寨子中央竖一根木桩来表示,周围垒上石头;有的则以立五根木桩,中间一根削尖来表示。
“得那曼”不允许任何人触摸,也禁止在其周围大小便。
每年农历二月和七月,要举行全寨性的祭寨神活动,祭祀活动持续3天。
届时寨门外高悬木刻、蔑盘等,以示禁止外人进寨,本寨人和本寨的客人也不得出入寨门,违者罚祭猪一头。
布朗族还把村寨附近的参天古树视为神树、龙树,每年要举行祭祖活动。
祭祖期间,不准吹口哨,不准玩乐器。
祭祖后3日之内,严禁外人进入本寨,也不允许任何人接近龙树。
平时禁止砍伐神树及其周围的树林,不准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许任何人在神林区内大小便。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参加布朗族的婚礼,应接受新郎、新娘的盥洗礼。
一般当客人来到主人家竹楼前时,站在楼梯口迎接客人的新郎、新娘,一人捧水壶,另一人持毛巾,为来客倒水、卷衣袖,让客人洗手,然后入席。
布朗族村寨有村社公共墓地“南山”。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
20XX年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布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土著少数民族,布朗族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
那么,布朗族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同?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布朗族的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布朗族的传统节日祭寨神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也是作为庄稼人的哈尼族人们最盛大的节日,节日当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700米多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长街宴开始,龙头率领全寨人高举酒杯,祝愿来年风调雨顺。
凡参加宴会的人,第一筷夹各家摆在桌子中央切成小块的龙猪肉吃下,示意龙已入心,然后再吃其它菜肴。
如游人遇上长街宴,人们纷纷让坐,拉你入席,盛情招待,每年参加长街宴的人数约4000多人,宾主一起吃菜、喝酒、互相祝福,喜气洋洋。
山抗节相传,历史上的山抗节,是一种在种谷前祭造山神祈求丰收的节日。
解放后布朗族人民对它作了改变,宗教迷信的内容消除了,便成了一个春耕誓师和群众性的卫生、敬老、文娱、体育的团结盛会,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
山抗节是布朗族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布朗族男女青年都要向老人赠送食品,以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所献的食品除粑粑、芭蕉外,还要有精心采集和制作的春茶。
节日期间家家都要做一些拿手好菜,集中在一起,大家共同吃团圆饭,有凉粉、豆腐及各种山珍、野味,规模盛大的团圆饭,有时各种菜肴达三十余种。
节日的这天清晨,青年妇女就开始向寨子里的老人送礼。
礼品主要是糯米粑粑、鲜芭蕉和春茶,送给男性老人的礼物要加一支香烟。
礼品都用芭蕉叶包扎好。
在送礼的时候,很恭敬地递给老人,并祝节日愉快,健康长寿。
山抗节的正会是全寨群众都集中在一起表演传统的武术、音乐节目和民族歌舞。
每一家人都要准备一包糯米饭和一碗菜,然后拼凑起来吃一顿“团结饭”。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布朗族射弩运动形成背景及其特点起源于狩猎活动的射弩,是一项多个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开展得较为普遍.一般说来,狩猎在民族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大,其社会形态相对较低,并且都是聚居山区,诸如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等等.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禽兽资源,给狩猎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但如英国学者雅克布·布洛诺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像人这样行动缓慢的动物,只有依靠集体合作,才能潜步追寻、发现和堵截在茫茫荒原上奔跑着的庞大动物.狩猎需要语言有意识地制定计划和安排,需要特殊的武器.”射弩是古老的祖先为了猎杀动物和生存,千方百计地创造出来的狩猎设备.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而在同样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则完全不同.1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成因1.1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使生产工具的所有者在不同的区域分化,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民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中,并将逐步显现出一些地区的特征.地区民族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趋势,也反映了地理因素的巨大差异.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 15 个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便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两侧,西部有高黎贡山、哀牢山,东部有碧罗雪山、无量山.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北纬 25 度以南地区,海拔在 1500-2300 米之间.传说从前布朗族极怕水鬼,所以山寨一般都距水源较远,吃水大多困难.解放以后,布朗族不少村民都从深山里迁出来,选择临近泉水的河谷居住,打破了过去那种僻居深山的老习惯.1.2 历史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都与民族的发展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射弩的发展、传承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布朗族先民“性勇健,髻插弩箭,兵不离身,以采猎为务”、“入山林采草木及动物而食”、“扑子蛮……善用泊箕竹弓,深林间射飞鼠,发无不中”、“蒲蛮……恒居,刀耕火种,好渔猎,住山寨茅屋中”等记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即使是在进入定耕农业后,部分地区的布朗族仍处在半农耕半狩猎的经济状态中. 尤其是生产力的低下,旱地农业不能充分的保障他们生活的需要,使得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在荒月缺粮、缺菜或天灾而导致颗粒无收的时候,采集和渔猎仍然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一种补充手段.此外,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历史上的布朗族既无种菜的条件,更无此习惯,居家一日三餐的蔬菜需求只能到山上采集.布朗族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从事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布朗族男子都喜爱打猎,一般在秋后初冬时节或农闲时便开始进行狩猎活动,分个体打猎和集体围猎两种.狩猎对象主要是虎、豹、马鹿、麂子、野猪、野熊、豪猪、山狸、松鼠、竹鼠等.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布朗族男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多种狩猎方法.布朗族男子进行狩猎活动的最初用于训练和远距离杀伤的武器就是弩. 关于弩的起源,文献中说法不一.又由于古代弓弩是用竹、木、筋等材料制作,很难考证何时发明.苗族的男子从小就开始射弩,一般 10 岁左右练 " 娃娃弩 " 可射 10 米内的目标.他们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上,以增强臂力.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野猪等活动.春节期间和跳花场时,往往要举行射驽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两种,比赛时用粑粑和肉片当靶子,谁射中了,粑粑和肉片就归谁,射得粑粑和肉片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还能获得其他奖励.平时,苗族习惯把习射、比试与狩猎、采集结合起来,射弩好手和制作精良弩箭的能工巧匠往往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射弩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在僳僳族、苦聪人、黎族人民中也都有射弩的传统.明景泰《云南图经书志》记载:僳僳人“居山林……常带药弓弩,猎取禽兽,其归人则了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弩弓和箭是僳僳男子的标志,外出时,都肩扛弩弓,腰挂箭包,并且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僳僳村寨都要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在地上,在几十米外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弩为狩猎、防身工具,亦可作装束和定亲信物,它由弩批、弩床、弩弦组成.射时,横持弩,臵箭于弩槽内,将弩弦拉入镶口,扣动板机,箭即飞出.汉代以后弩有发展,如三国时代诸亮改进的“连弩”,“使之能一弩十矢俱发”.明代《武备志》中有“连弩”的详细图解,与抗战前北京的连珠弩构造相同,只不过连珠弩是发射弹丸的,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射弩运动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得到了广泛开展.在 1982 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广西选手表演了精彩的射弩.1986 年 8 月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将其列为竞赛项目.1.3 相邻民族的文化交流因素的影响历史和现代科学证明,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借用,可以减少人类的重复劳动,促进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由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了他们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很早以来,布朗族就与汉、傣、哈尼、拉祜、佤、彝等民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友好交往过程中,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布朗族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吸收借用和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尽管这样的借用是双向的和不平衡的,但却导致了布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布朗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与契丹的文化交流是较为特殊的,这也是导致对布朗族族源探讨出现重大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元 1125 年,契丹被女真灭亡之后,一部分契丹人向西越过沙漠,在西域建立了西辽;而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原地成为金的属民;同时,也有一部分契丹人在天祚皇帝的八弟阿育的率领下转战至川黔和云南一带,取辽太祖阿保机的首字,改姓阿.至元朝,一部分契丹人移居顺宁.阿育的后代因协助朝廷平定云南有功,被封都元帅.明朝时,契丹人起兵造反,遭到残酷镇压,被迫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逃至施甸、昌宁等地,不敢承认自己是契丹人,而改称“本人”和“蒲人”,随后即与当地土着居民蒲满———布朗族先民融合在一起.尽管如此,这部分融入当地蒲满的契丹人,仍在族谱、墓志等中保留了其祖先为阿保机的记载.契丹源于鲜卑,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善骑射.与契丹的交流融合,丰富了布朗族的射弩活动.2 布朗族射弩运动的特点射弩是人类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工具之一.云南的傈僳族、怒族、布朗族、苗族,四川的彝族,广西、贵州的瑶族,至今仍用弩狩猎.目前,射弩是多个少数民族所共有的传统体育活动,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在相同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将展示不同的民族特色. 所有民族传统体育和审美情趣等民族体育文化现象,主要是在广泛的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作用下形成的.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所谓“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之说,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异质性.布朗族的射弩运动因其相对成因不同,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质.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布朗族提供了良好的采集和渔猎条件.布朗族的射弩运动较为简单,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一般是用树叶做靶子.先把树叶放在距人 15 米左右的地方,然后把箭装在弓弩上,瞄准目标练习射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射弩运动也逐渐成为一项民族体育比赛项目,比赛分男女并有立姿和跪姿,靶子同于射击所使用的,射中红心为 10 环,总环数高的为获胜者.布朗族人民在进行射弩时,要求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准度较高,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制作简单,可以用来打猎和射鱼,还可作防身的武器.射弩时,身法、步法、呼吸调节、心理状况等均很讲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布朗民族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弩的作用正在逐步向社会和文化以及装饰艺术方向转型.参考文献:…1‟赵瑛.布朗族文化史[M].贵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赵静冬.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M].贵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3‟崔凤祥.原始时代狩猎活动的民族体育文化意蕴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4‟陈青.论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对性成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5‟张涛.东北采集狩猎型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6‟杨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研究———以射弩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哈尼族的“祭竜节”主要是祭祀什么的节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哈尼族的“祭竜节”主要是祭祀什么的节日导语:祭竜节是哈尼族主要的祭祀节日,一年有两次。
正月竜是祭祀寨神,祈求灭灾降福,人畜兴旺。
三月竜是农业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竜神祭竜节是哈尼族主要的祭祀节日,一年有两次。
正月竜是祭祀寨神,祈求灭灾降福,人畜兴旺。
三月竜是农业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竜神的象征通常是万年古树,称为竜树,过去每形成一个村寨,不论十家八家,还是一户人家,也要首先在寨头选定地点栽培一棵树。
这棵树就是竜树。
两次祭竜活动都要在这棵树下举行,据说竜树能起到保护寨子的作用。
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轮属龙日为正月竜祭寨神,寨神相当于汉族的山神土地神的日子。
公祭的献物是一头猪,这头猪被杀死后,即安放在树台上,呈跪匐状。
每户出一男子参加公祭,每人将一碗三色糯米饭。
即红、黄、白,取喜、吉、净之意和一把香交给主祭人献到竜台上,然后叩头膜拜。
祭拜完毕,饮酒吃饭,席间每人可自由吟唱祭神祈祷辞。
每年农历三月第一轮属龙日为三月竜祭竜神的日子。
这一天中饭后,每户出一男人携一只鸡、一把香、一撮茶、一壶酒,红、黄、白糯米饭各一碗参加公祭。
祭祀开始,每人喝一口花椒叶水净口,并将祭品交主祭者献于竜台。
摆到谁的祭品,谁就叩头。
祭祀完毕,饮酒吃饭,唱颂祈福辞。
当天空现出星星的时候,举行迎神进寨仪式。
寨里人点燃火把,敲响铓鼓到寨口迎接,公祭者们排成一条长龙。
主祭者口唱迎神调:"天上的星星闪闪,己到时辰。
寨里的铓鼓咚咚,迎接竜神。
已是入祭的好时刻,请神动身。
听大家歌舞欢唱,降福给人。
生活常识分享。
从布朗族的丧葬文化窥探布朗族社会发展进程_俸俊馨
从布朗族的丧葬文化窥探布朗族社会发展进程俸俊馨(临沧教育学院,云南临沧677000)摘要:作为布朗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特有的风格。
布朗族的丧葬文化负载着诸多历史文化内涵,向我们传递着许多古代的信息,从而反映出这一古朴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
关键词:布朗族;丧葬文化;社会进程中图分类号:K2861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02)02-0063-03人来到了这个世界,又必须要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酷现实,因此,关于死亡和死亡以后的事情,历来就是各类宗教谈论的主要话题,也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
笔者曾数次到临沧地区双江布朗山寨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采集的一些资料,窥探作为布朗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特有的风格,并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一、布朗族的源流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很早以来就分布在怒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保山、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
到了唐代,濮人分化、发展成为不同称呼的多个族群,其中的/濮子蛮0分布在当时的永昌(今保山)、银生(今景东)、顺宁(凤庆)一带。
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把他们写作/蒲蛮0。
王崧5云南通志6卷28说:/蒲人即蒲蛮,今顺宁,,永昌、景东七府有此种。
0/居多傍山,不畏深渊,寝无食榻,食惟荞稗。
男子青布裹头,着蓝布衣,披毡褐,佩刀跣足。
常负糯市,供赋税0。
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部族分化融合,原先居住在今西双版纳、思茅地区和临沧地区的濮人的一部分,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族。
约至公元18世纪,大致形成布朗族现在的分布状况:大部分分布在澜沧江中下游两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其他分散聚居在保山、思茅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永德、云县、镇康等地。
5据临沧地区#民族志6(初稿)载:临沧地区永德县内的布朗族多从保山昌宁、施甸迁来;耿马县内的布朗族一部分来自凤庆,一部分自称其祖先来自缅甸大忙海的羊顶;临沧县内布朗族系清代从外地迁入;镇康县布朗族是300年前由凤庆经永德迁入;沧源县布朗族是解放后从区内各县零星进入。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 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总人口近 1O万人,主要在西南边境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活动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的边疆山区或半山区,与汉、傣、哈尼、拉祜、佤等其它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布朗族文化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具有区别性和独特性的民族文化。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是中国古代濮、蒲和朴的后代。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
部分人自称为“布朗”,部分人自称为“阿瓦”、“伊瓦”、“翁拱”等,汉族和傣族人称之为“濮满”、“蒲满”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重要特征。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由于居住分散,布朗族形成了地区间语言的差异,有西双版纳布朗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方言。
布朗人除讲本族语言外,一般还能讲佤语、汉语和傣语,少数知识分子已会使用傣文和汉文。
一、布朗族的饮食文化茶与布朗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是款待贵客佳宾的必备饮料,是馈赠亲友的重要礼品,是敬神祭祖的供物。
布朗族自古种茶也吃茶饮茶,是一个善于种茶和制茶的民族。
研究表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
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少雨多雾,适宜于种植茶叶。
布朗族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在布朗山上广泛种植茶林,制作茶叶,使这个边远的山区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布朗族因此也成为种菜制茶的能手。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布朗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布朗族风俗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节日习俗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布朗族其它的节日习俗,与傣族大同小异,如“过新年”,“进洼”、“出洼”等。
在傣历一月十五这天“赕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赕坦”。
“赕”为傣语,指世俗众生对僧侣或先祖亡人敬献物品,佛教俗称“布施”或“化缘”。
过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
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
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
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
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
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
”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
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关门节: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
这一天家族成员照例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胎嘎滚”,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
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苏玛”(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布朗族人民喜爱歌舞。
每逢结婚、赕佛、盖新房等喜庆日子,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在劳动中也往往伴之以歌,兴致无穷。
布朗族歌舞长期与傣族歌舞保持交流,既吸收了傣族歌舞的长处,又充分发挥了本民族歌舞的特色。
布朗族祭奄
对 毫树 三 叩祷 告 ,说 明今 天 众人 来 此 目 供 品 已经 摆 满 了桌 子 , 盛 满 了碗 , 有 酸 有
的 。 然 后 大 家 用 树 枝 在 毫 树 下 搭 建 一 个 简 辣 味 道 好 。 叩 请 身 穿 闪 光 绸 缎 的 天 神 , 像 易毫 台 。 接着 “ 色 ”开 始 宰 公鸡 , “ 金 子 一 样 尊 贵 闪 光 的 永 远 年 轻 漂 亮 的 天 塔 翁 色 ” 宰 母 鸡 , “ 莱 ” 带 领 大 家 杀 猪 和 剽 神 , 驾 起 你 们 的 神 舟 , 降 临 勐 卯 曼 麻 , 曼 翁
搭 建 简 易奄 台
不 按 世 袭 传 承 ,它 的 产 生 方 法 是 找 ” 。所 谓 的
“ 神 找 ”就 是 当老 请
3l 『 Q £ 点 !
到 了 公 祭 的 那 一 天 , “ 色 ” 、 “ 天 空 晴 朗 , 白云 朵 朵 , 年 不 残 月 不 缺 , 日 塔 翁 色 ”和 “ 莱 ” 率 每 户 一 个 男 人 到 毫 林 , 翁 “ 色 ” 提 鸡 ( 公 鸡 、 母 鸡 各 一 只 , 羽 塔 红
奄 林 是 神 圣 的 地 方 ,无 论 什 么 人 进 入 毫 林
都 必 须 脱 鞋 ,不 得 穿 白 衣 服 ,不 得 大 吼 大
叫 ,不 得 随 意 砍 树 ,一 块 石 头 都 不 能 随 便
带走。
布 朗语 称 祭 毫 为
“ 约 母 习母 ” 。祭 基
奄 是 一 件 严 肃 的 事 情 , 每 年 举 行 一 次 , 时
一 撼㈣ 瓣
鼢
布 朗族祭奄 /开 文陈 心
布 朗 族 是 一 个 勤 劳 智 慧 的 民 族 ,也 色 ” 年 纪 太 大 不 能 主 持 祭 祀 活 动 时 ,老
布朗族的祭鼋仪式
鸡 控 披 世 水 锚 l 世 . } I
大锅 批 热
倒 八舟 奸 的稀 饭 . f №
球 帅把 蚵 帕鸡
k 受 你 n峨 洒剁 钺 .f m找 们 甜 世 ¨ 盎,
f 卫满 l ”川J I I}I时 叫 .业 祭  ̄ [ J
没
自椭慑 这
讣搐 向 小 m 祭 皂 兜 . I 擅招 【 凡 毒 跪 I
是缝 撰
’ J 缝仳 f禁
l 哔 鸡攮跟 其 l. 几 J凡描 占1o l J 0 事
的 犬肥 堵 .儿 他 的 寻 几有 { 』扦杖 .
每个 佑叫 _ l
的挑 水 10 凡旧 幔缸拙 序排 队 . 0多
I _ 呼J 拥 . 1 礓 朴 士 i , J 趴 到 了 趟 林
船 岍 凡 咆 稀 . 社 I L d继 I 采. k象 J ! 瓶 J 下 I
0 廿 .表 讯神 亭 川供 一 ・ 垒旗 几娜 1 j . 胞 , 掣 再. 栅趣 话 种 . k 兜T J
1埘谗 进 “ 4川 芷丁. l 俺
蚧 有 晓柯冀地 ¨ 起 求 口 Z
.
祭 I J
采 刊篙 嗣 】m 米 ,
k悝 ¨嫡 起 址 、 _ _
烧
水、l水 瑚
忡 }凡 便 十婚 l 忙棍 4 特 _ l _ 丁
儿 . 卣划 聃 悖 烈 的 叫 I祧 ¨ i I : 毛开J 制 耕 头 . 堪坩 、 洗蚶竹 l t 衢倒 j "
冒 林 , 儿中 怕 棵 参 火 占制 脯
罐神 树 , 咖 凡认 为馥 伸
并 .尢 柬脱鞋 . 光首 走世 忭 剖 J鼋 州下 祭师 点 L 埘蜡 烛 .
刚 蛙林 卫 酸 老 的
从祭祖仪式和祖先传说看章朗布朗族祖先崇拜
【 K e y w o r d s 】B l a n g N a t i o n l a i t y i n Z h a n g l a n g V i l l a g e ;a n c e s t o r w o s r h i p ;r i t u a l s o f r a n c e s t o r w o s r h i p ;
赵 丽 云
【 摘
要 】 章 朗布 朗族 节 日祭祖 时,必须到 缅寺进 行 滴水仪 式 ,才能把功德 回 向给祖 先 ;平
时 ,他们则以房屋 中的 “ 男柱” 作为祖 先 象征举行祭祖仪 式。在章 朗布朗族的传说 中,葫芦 被 当成祖 先 ,但也掺 杂 了佛教 的影响。从节 日祭祖 仪式、 日常祭祖仪 式、祖 先传说三 个方面
四川 民族 学 院 学 报
J 0 URNAL OF SI CHUAN
M J NZ U COL L E GE
第2 6卷第 3期
2 0 1 7年 6月
Vo 1 . 2 6 No . 3 J u n . 2 0 l 7
★ 民 族 研 究 ★
从 祭 祖 仪 式 和 祖 先 传 说 看 章 朗布 朗 族 祖 先 崇 拜
Vi l l a g e c l o s e l y k e e p i n c o n n e c t i o n w i t h t h e d i r p p i n g wa t e r c e r e mo n y f r o m S o u t h e r n Bu d d h i s m. I n a d a i l y it r u a l f o r t h e a n c e s t o r wo r s h i p,t h e y t a k e Ma n P i l l a r a s t h e a n c e s t o r t o h a v e a i r t u l a a c t i v i t y .A g o u r d i s r e g a r d e d a s t h e i r a n c e s t o r i n t h e l e g e n d o f t h e Bl a n g n a t i o n li a t y i n Z h a n g l a n g Vi l l a g e ,w h i c h mi n g l e s wi t h Bu d d h i s t e l e me n t s .S o f r o m t h e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t h a t i s ,f e s t i v ls a f o r a n c e s t o r wo r s h i p,d a i l y a n c e s t o r wo r - s h i p,a n d a n c i e n t l e g e n d s ,p e o p l e c a n u n d e st r a n d t h a t t h e a n c e s t o r wo r s h i p o f he t B l a n g n a t i o n a l i t y i n Z h a n g l a n g v i H a g e i s mi x e d t o g e t h e r wi t h t h e i r p i r mi t i v e r e l i g i o n a n d S o u he t n r B u d d h i s m s u b s t nt a i a l l y .
布朗族如何祭拜祖先的?布朗族崇拜仪式介绍
布朗族如何祭拜祖先的?布朗族崇拜仪式介绍布朗族的鬼神崇拜山神。
居住在山区的布朗族特别尊奉山神,重视山神祭祀。
他们认为山神掌管山林,每年须供祭4次以保安宁。
墨江的布朗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或初六,要以米、酒、茶、纸钱和红公鸡祭祀山神。
白摩(巫师)杀鸡、点香、烧纸钱、念咒祈祷。
祷毕再烧纸钱,或将纸钱沾鸡血贴于树上,表示奉献。
社神。
村寨的守护神。
各村寨中央设有寨心木桩,周围以石块砌成高台,表示为社神所居。
也是祭祀的社神中心。
墨江的布朗族每年农历二月间,用牛一头、公鸡一对、谷一斗、米一升、香一把为祭品,在“神林”中祭祀社神。
由白摩用削尖的栗木棍杀牛,割下牛头挂在树上,同时献鸡、烧香。
祭毕,全村老少在树下聚餐。
妇女特别是孕妇及其丈夫禁食牛头、鸡头。
祭后三天内不准下地劳动,不能接近大树。
(见彩图[村寨守护神(布朗族)]水鬼。
勐海县布朗族认为一种名“苦拉”的水鬼,在鬼中的地位最高。
他们形容水鬼是人头蛇身,每当下大雨、涨大水时就出来作祟。
人见之即死。
要请祭司在河边念经,将饭盒、土锅、碗筷等丢入河里,供其享用。
为与水鬼隔离,他们严禁引水进寨,并不准在寨内挖沟修塘或凿井储水。
火神。
崇拜礼仪甚多。
在刀耕火种年代,每年烧地要先祭火神,祈求保护生灵,不要烧越出界,伤害人畜。
在家里,房屋正中的方形火塘是祭火神的主要地方。
凡婚嫁、丧葬、过继子嗣等重大事件,都要在火塘边举行祭礼。
并有不准跨越火塘、不准脚蹬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在火塘上放置鞋袜衣裤等禁忌;否则,便认为会触犯火神,祸及全家。
墨江的布朗族认为灶神能保合家平安和六畜兴旺。
在除夕吃团圆饭前,需先以糯米(或高粱)饭团、肥肉、酒等置于灶头,合家跪拜祭祀灶神。
此外,在二三月间还要祭灶。
祭时供茶、酒、饭各一碗,由家长持鸡拜献,然后杀鸡,拔毛沾血贴于灶上。
布朗族布朗族三月三舞龙舞狮娱乐庆祝
布朗族布朗族三月三舞龙舞狮娱乐庆祝布朗族三月三舞龙舞狮娱乐庆祝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勐腊县等地。
布朗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著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他们的三月三舞龙舞狮娱乐庆祝活动。
布朗族的舞龙舞狮活动通常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是布朗族人民传统的节日,也是布朗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整个节日的气氛非常喜庆,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盛装,戴上精美的饰品,共同参与庆祝活动。
舞龙舞狮是布朗族庆祝活动的重头戏。
在活动开始之前,布朗族人民会精心准备一条装饰华丽的舞龙舞狮。
这条舞龙舞狮一般由24个人操控,他们分成两队,一队操纵舞龙,另一队操纵舞狮。
他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装,手持芦苇编织的舞龙道具。
整个舞龙舞狮过程中,操纵者会配合音乐节奏来表演各种技巧动作,让舞龙和舞狮栩栩如生。
音乐是布朗族舞龙舞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布朗族人民通常会使用木鼓、木锣等乐器来伴奏舞龙舞狮表演,音乐的节奏与舞龙舞狮的动作紧密相连,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在舞龙舞狮活动的过程中,布朗族人民还会举行各种传统竞技比赛,如象棋、斗牛、射箭等。
这些比赛不仅是为了丰富庆祝活动,还能够展示布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与此同时,布朗族人民还会举行盛大的民族舞蹈表演。
布朗族的舞蹈激情澎湃,舞者们整齐划一地舞动,尤为吸引人的是他们身上的华丽装饰和鲜艳的面具。
布朗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展示了他们优美的舞姿,同时也传递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舞龙舞狮娱乐庆祝活动通常会持续一整天。
在整个活动中,布朗族人民会用饭菜、酒水等来招待参与者,并且布朗族人民还会进行祭祀活动和祝福仪式,表示对家庭、亲人和朋友的祝福。
布朗族的三月三舞龙舞狮娱乐庆祝活动是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这项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布朗族的三月三舞龙舞狮娱乐庆祝活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丰富多彩的传统竞技和文化内涵,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热情好客、喜庆祥和的民族形象。
临沧祭龙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一、活动背景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吉祥、权威的象征。
临沧作为我国云南省的一个美丽城市,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特举办临沧祭龙活动。
二、活动主题传承民族文化,祭拜龙神,祈福临沧三、活动时间2022年XX月XX日四、活动地点临沧市XX公园五、活动对象全市各族群众、游客、媒体等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活动背景和意义。
(2)领导致辞,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3)祭龙仪式表演,展示民族特色舞蹈、音乐、戏剧等。
2. 祭龙仪式(1)主持人讲解祭龙仪式的流程和意义。
(2)祭祀队伍手持香烛、鲜花、酒水等,向龙神敬献。
(3)祭拜者虔诚祈祷,祈求龙神保佑临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3. 文艺表演(1)邀请知名歌手、舞蹈家、戏剧表演艺术家等,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
(2)展示临沧地方特色文化,如傣族、佤族、布朗族等民族歌舞。
4. 传统美食展示(1)设置美食区,展示临沧特色美食,如鸡肉烂饭、酸辣鱼、烧烤等。
(2)邀请当地厨师现场制作特色美食,供游客品尝。
5. 互动游戏(1)设置互动游戏区,组织游客参与民族特色游戏,如射箭、抛绣球等。
(2)赢取精美礼品,增进游客与当地人民的感情。
6. 闭幕式(1)主持人宣布活动圆满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嘉宾、游客的参与。
(2)领导、嘉宾共同合影留念。
七、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 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3. 邀请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X元2. 祭品、香烛、鲜花等费用:XX元3. 文艺表演费用:XX元4. 食品、礼品等费用:XX元5. 宣传费用:XX元6. 其他费用:XX元总计:XX元九、活动保障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祭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布朗族历史布朗族祭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导语:布朗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
在布朗族眼里,山有山神,寨有寨神,五谷杂粮、金木水火、灶盆锅碗皆有神,神无处不在,无物没有。
由于多神崇拜,布朗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
在布朗族眼里,山有山神,寨有寨神,五谷杂粮、金木水火、灶盆锅碗皆有神,神无处不在,无物没有。
由于多神崇拜,因此布朗人每年都有多次的祭祀活动。
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以祭拜竜神最为严肃隆重。
因为竜神是“全寨人的保护神”。
双江的布朗族都有祭竜神的习俗。
在布朗人的观念中,竜神是崇高无比的,任何人不得冒犯;竜林是神圣之地,任何人不得猥亵。
进竜林时必须脱鞋,不能穿白色衣服,不得大吼大叫,竜林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随意拿,随意动。
祭竜活动由一名竜头(即主持人,布朗语称“昭色”)和两名助手(布朗语分别称为“翁色”和“翁莱”)共同主持完成。
祭祀前先准备红公鸡、母鸡各一只,反毛、爪上长毛、杂色鸡均不用;鸡蛋两个,公猪一头(逢有大事还要一头公牛);另要蜡条八对,酒一瓶和适量茶、米。
祭祀开始,昭色、翁色、翁莱率全寨每户一名男人到竜林,昭色提鸡,翁色拉猪,翁莱牵牛,其他物品由村民携带。
到竜林后先由昭色在竜树下点上一对蜡条,对竜树三扣头祷告,说明来意。
然后大家砍木条在竜树下搭一简易桌台,接着就杀鸡、猪、牛。
屠宰有分工:昭色杀公鸡,翁色杀母鸡,翁莱杀猪和牛。
宰杀时不能用刀割刺喉咙放血,须用木棍击头而死。
宰杀时要把部分鸡毛供于桌台上,把鸡血也滴洒在桌上。
将鸡、猪、整理完毕后,要将全鸡、整猪头肉和米混煮于大锅中,煮成肉稀饭。
饭煮熟后,昭色再在竜树下点上一对蜡条,然后将全鸡、猪头、牛生活常识分享。
布朗族节日:布朗山康节(中国传统节日)
布朗族节日:布朗山康节(中国传统节日)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第一天除夕,家家户户大搞卫生,杀猪宰牛,做“厄糯索”,也称黄粑,是节日期间用来赕佛和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这一天早上,各家最晚辈的人要把自家做得最好的饭菜送到老人跟前,并跪着请老人吃饭,祝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同时,伸出双手,掌心向上,接受老人祝福。
第二天元旦是最热闹的一天,各村均举行盛大的赕佛仪式和歌舞比赛,进行泼水狂欢等活动。
只听三声马蹄炮响,宣布可以接新水了,各寨选出5—7人去山箐接新水。
接来的新水要煮成中药水拿去洗佛像,洗过之水将被大家争抢回家给老人小孩洗脸,图个吉祥如意。
接着便是献饭、堆沙、滴水、扶树等祭祀祖先、神佛活动。
天刚亮开,村民们带上准备好的河沙和用芭蕉叶包裹的米饭、粑粑、烟、茶等,陆续到公房前,围着前一天搭建的面积约一平方左右的竹掌子,手拿点燃的蜡烛,口里念念有词,依次绕着竹掌子走,边走边捏一撮米饭放在竹掌架上的箩兜里,并把黄粑、烟、茶、水果、鲜花等挂在竹架上,名曰给佛祖和祖先献饭。
堆沙的人们则把沙捏成小团,放在掌子下的地上,每团沙代表一家人或一个人,祈求神佛、祖先保佑,平安幸福。
三响马啼炮声后,全村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涌上公房。
公房正堂置有佛像,早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在那里念经、拜佛。
大伙用新水煮制的药水洗佛像。
接着进行滴水,七八人围蹲一个盆,各自拿出从自家带来的一竹筒或一瓶水,一手拿点燃蜡条,静听佛爷念经,当经念到某一内容时,各自把水向盆里倒一小点,意思是给已经逝去的先人送水。
最后一个项目是扶树。
各寨公房前均有一棵神树,每年山康节,各家都砍来一棵树杈,用树杈把神树的树枝树干撑起,意为树不倒,则家不倒,人不倒,健康幸福长在。
中午饭后,山康节的另一活动———歌舞比赛和泼水狂欢开始。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涌向舞场,路边人群向他们泼洒自制除邪草药水或清水,以示祝福。
芒景下寨还把吉祥物———制作精致的大象模具推到舞场中央。
布朗族的竜神崇拜、祭祀仪式与国家的互动
作者: 黄彩文[1]
作者机构: [1]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版物刊名: 思想战线
页码: 121-122页
主题词: 祭祀仪式;布朗族;神崇拜;保护生态环境;群众基础;民族向心力;民间信仰;行为方式
摘要:竜神是布朗族的村寨保护神,竜神崇拜是布朗族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影响着布朗族民众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一方面满足了布朗族群众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维护村寨的道德秩序,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而祭祀仪式则最为显性地维系和促动着这样一种功能价值的转换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祭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布朗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
在布朗族眼里,山有山神,寨有寨神,五谷杂粮、金木水火、灶盆锅碗皆有神,神无处不在,无物没有。
由于多神崇拜,因此布朗人每年都有多次的祭祀活动。
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以祭拜竜神最为严肃隆重。
因为竜神是“全寨人的保护神”。
双江的布朗族都有祭竜神的习俗。
在布朗人的观念中,竜神是崇高无比的,任何人不得冒犯;竜林是神圣之地,任何人不得猥亵。
进竜林时必须脱鞋,不能穿白色衣服,不得大吼大叫,竜林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随意拿,随意动。
祭竜活动由一名竜头(即主持人,布朗语称“昭色”)和两名助手(布朗语分别称为“翁色”和“翁莱”)共同主持完成。
祭祀前先准备红公鸡、母鸡各一只,反毛、爪上长毛、杂色鸡均不用;鸡蛋两个,公猪一头(逢有大事还要一头公牛);另要蜡条八对,酒一瓶和适量茶、米。
祭祀开始,昭色、翁色、翁莱率全寨每户一名男人到竜林,昭色提鸡,翁色拉猪,翁莱牵牛,其他物品由村民携带。
到竜林后先由昭色在竜树下点上一对蜡条,对竜树三扣头祷告,说明来意。
然后大家砍木条在竜树下搭一简易桌台,接着就杀鸡、猪、牛。
屠宰有分工:昭色杀公鸡,翁色杀母鸡,翁莱杀猪和牛。
宰杀时不能用刀割刺喉咙放血,须用木棍击头而死。
宰杀时要把部分鸡毛供于桌台上,把鸡血也滴洒在桌上。
将鸡、猪、整理完毕后,要将全鸡、整猪头肉和米混煮于大锅中,煮成肉稀饭。
饭煮熟后,昭色再在竜树下点上一对蜡条,然后将全鸡、猪头、牛头及一部分肉、饭盛在盘中,置于先前搭好的桌台上,让鸡头、猪头、牛头面朝竜树。
在桌台四角各摆一土碗,然后把酒倒入碗中。
摆放停当,又在四个角各点上一对蜡条。
完毕后,昭色在桌前正对竜树叩首祷告。
祭祀约一个钟头后昭色再次叩拜祷告。
拜毕,昭色撤下供品,同时各取一点放回桌上,其余众人食用。
鸡头、鸡腿昭色自己吃,以备看卦占卜。
当场吃不完的食物可以各自分一点带回家,但家中女性不论老幼严禁分享。
吃好后,昭色再次叩拜,祷告。
拜毕,众人收拾东西,拆掉简易桌台,各自回家。
在布朗族的祭竜活动中,关于昭色确定:昭色的确定方法叫“神找”。
当老昭色年岁已高不能主持活动后,就要重先确定新“昭色”。
新“昭色”的确定不是“世袭”,也非“禅让”,而是由老昭色指派村中一人上街买一红公鸡回村,由老昭色拿到竜树下叩拜、祷告,然后拿回放到“阿沙习母”(寨心石。
布朗族村寨里都有)处,任由公鸡在寨中转悠,最后公鸡落户谁家,男主人就得当任昭色之职。
除祭竜外,布朗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如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棉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