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2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语文学习过程中处处充满着情感。

语文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之中,以情激情。

同时,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实践中培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89-01《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为文质兼美的佳作,特别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都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人性美。

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应有之义。

本文,试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1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情感教育点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把阅读看成是一种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底子,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真正体会阅读过程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

教师是教材的先行阅读者。

教师首先要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感情。

然后才能以己之感推及他人之感,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教学倾注深厚感情,对课文有了至深的理解,才能引导学生获得真正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中情感碰撞,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一篇文章,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有许多个动情点。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阅读时的动情处,力求使作者、文本中的人物、教师、学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平等对话状态。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摘要: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加强情感教育,对学生理解课文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激情调动;情感共鸣;传递;影响;道德情感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道德意识和情感世界能够充分受到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熏陶,应当把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忽视多年的学生情感教育问题提到一个全新的重要位置。

在教学中,各科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教学,表现尤为突出。

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中心环节。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一大特点就是教材的革新,以前的教材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只是一味地应试教育。

改革后的教材,生动形象有趣,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

改革后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真正将书本的知识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

那么,如何加强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尝试过以下方法,列举出来,和老师们分享:一、激情的调动,是情感共鸣的前提教师应该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激情。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将课本的知识很好地掌握,牢记在心,真正学到手里,并且运用自如,浓厚的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于其中,在很好的氛围中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讲些有关课文的趣事,名篇典故。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发情感;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的特殊人际交往,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

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精心选择“始发点”,激发学生喜爱之心1.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

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1.2贴近文本,激发学生共鸣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应贴近文本,适时进行导入。

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就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济南冬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所描写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共鸣之情。

然后,笔者讲道:“一年四季,风骚轮回,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秀丽,秋有秋的韵味,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共同步入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1.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热情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但要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2精确抓住“着力点”,激发学生想象之意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的方法。

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首先,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用情感来激发人,引发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心灵达到高尚的境界。

再有,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知活动,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

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一、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

“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

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

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更需要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关心、尊重、理解。

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为教师所拨动。

学生对教师的爱心感受越深,对教师也就越加信任,对教师的教导越容易理解和接受。

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

”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教育:一、以自身言行陶冶学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学生会因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情感。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校来的学生,他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一上课不想进教室,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来到我班后,我仔细地找他了解情况,原因竟是该老师看不惯他,于是处处为难他,而这个学生也不愿服输,结果造成裂缝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讲解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行为,最后,这名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第二,要加强个性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一份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的个性特征是:幽默博学、热情坦率、真诚公平、言行一致、待人宽容、开朗乐观、富于同情心、善于体贴学生等。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鼓励 学生 的朗读信 心 。 培养 学生 的 朗读 兴趣 。通 过
朗读 . 把作 品 中所 蕴涵 的无形情 感转 化为 学生 内心
的真实 体验 . 抽 象 、 洞 的文字 获 得生 动 形 象 的 使 空
表 达 .让作 者 的情 感与学 生 的心灵感 受相 联接 . 更
的情 感 内涵 进行 “ 掘 ” 笔 者将在 下文 中结合 自 挖 呢?

察情
教师要 精研教材 . 深刻 地 了解 作者 的思想 和作
品所 流露 的情感 。在语 文教学 活动 中 . 师要 深 入 教 钻 研作 品 . 多方 面收集 相 关 资料 . 掘 出作 品所 蕴 挖 涵 的真实 情感 .探 求作 者的创作 动机 和情感 倾 向 ,
这样 才 能把作者 的博 大情怀 、 细腻情感 、 愤之 思 , 忧 贴 切地展 现在学 生面前 。 比如 , 教师 如不 了解郭 沫 若 的坎 坷 经历 、 国热情 , 爱 以及在 黑 暗 中不倦 探 索
追求 的精 神 , 就很 难把握 《 天上 的街市 》 这一 课 的深 刻情 感 内涵 , 无法 引导 学生理解 作者 对光 明 、 自由 、 幸福 生 活的 向往和追 寻 ;无法 在教 学 中感 染学 生 、 打动学 生 . 更不 能启迪 学生对 自己人 生 的展望 与追 求 如果 教师 只教其 “ ” 文 未传 其 “ ” 就 无法做 到 情 。
以情动人 . 情感 的彩 云也会 随着单调 的讲 读飘然 而 逝 . 留下“ 只 不识 庐 山真面 目” 的遗憾 。 因此 . 教师 只 有准 确 地掌 握作 品 的 内涵 , 象 形
生 动地展 现作 者所抒 发 的情感 . 能使学 生从 字里 才
二 、 情 入
在有感情 朗读 的基础 上 . 师要 引导学 生感 悟 教 作 品所表现 的丰 富情 感 .把 握作 品 的情感 脉搏 . 与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教 师可 以用 自己激情 的语 言 去 点燃 学生情 感 的火 炬 ,拨动 学 生 的 心 弦 ,引起 学生 的感 情共 鸣 ,使 学生 与作 者 的感情 相 沟通 。这 样 既 有助 于学 生对 课 文 的理解 ,又 有利 于 学生 的情 感 发展 。实 践证 明 ,教 师妙 语 连 珠 、能 侃 善谈 ,使 课 文 语 言 如 出 我 口、如 出我 心 、丰 而不 余一 言 ,略 而不 失一 词 、规 范准 确 、风趣 幽 默、抑 扬 顿 挫 ,就能 使 学生 顿生 倾慕 之 心 ,从而 产生 “ 其 师 ,信 其 道 ” 亲 的效应 ,进而 就能 使学 生爱 学 、乐 学语 文这 门功 课 。 总 之 , 情 感 教 育 是初 中语 文 教 育 教 学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一个 环 节 。正 确 的情 感态 度和 价值 观 不仅 有利 于学 生 掌握 知识 和技 能 , 对 青少 年 的身 心发 展 、人格 健全 都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 作用 。教 师要 善 于利 用教 学 中 的情感 教育 , 提高 课堂 教学 效 率 ,促进 学生 的 全 面 发展 。情 感 教育 是素 质教 育 改革 的必 然要 求 ,在 初 中语文 教 学 中进行 情感 教 育应 把它 贯彻 到课 内、课 外 的各个 环 节 中去 。教师 应 该在 教 学活 动 中积极 地设 计 和促 成一 种 民主 的 、活泼 的 、适 合 于 学生 情感 发 展 的文化 氛 围 ,使学 生 的身心 在 这种 氛 围之 中得 到 真 正 的完善 和 发展 ,全 面提 高初 中学生 的语 文 素养 。忽 视情 感 教 育 的教 育 是一 种不 完整 的教 育 ,只 有充 分重 视 培养 健康 情感 对 青 少 年 身心 发展 的重 要作 用 ,把 它落 实到 家庭 、学校 和社 会教 育之 中 ,才 能培 养 出真 正有 素质 的一代 人才 ,社 会才 能 不断 向文 明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通过感性的语文教
学来启迪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要有情感教育的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情感,传递情感,延伸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
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审辨情感,表达情感,处理情感。

要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真实与温暖。

只有这样,才
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融合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传递正能量。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
阅读,感悟人生哲理,启发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进行文学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蕴
含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交流
中发展个性,增强情感认知。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
情感元素,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注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培养
以及进行科学全面的情感评价,才能使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取得实效,有力地
熏陶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深入探索,不断完善,使情
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思维导图】
(作者为某中学语文教师)。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围, 使 学 生 的思 维 处 于 积极 的状 态 . 让 学 生 敢想 、 敢说 、 敢 问、 敢
评 。学 生 的 心境 打 开 了 , 他 们 的 情感 必 然 会 自然 流 露 。 《 课程标准》 始终强调“ 要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朗读 是 体 味作 者 思 想感 情 的 有效 方 法 ,它 将 书 面语 言 变 为 口头
此, 我 们 要 把 阅读 看 成 是 一种 思 想 碰撞 、 情 感交 流 的 过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读 者 不 断充 实 自己 的精 神 底 子 ,提 升 自己 的人 生 智 慧 .真正 体 会 阅 读过 程 所 产 生 的心 理 感受 。现 代 心 理学 研 究 也
表明 . 情 感 对 于个 体 的认 知过 程 具有 组 织 和 瓦 解 的效 能 , 它 能 直
和 价值 观 , 提 高 文 化 品 味 和 审美 情 趣 ” , 同时“ 具 有 阅读 能 力 , 注 重情感体验 ” 。初 中语 文教 材所 选 的 文 章 大 多 为文 质 兼 美 的佳
作, 特别 是 字 里 行 间流 露 的情 感 , 都是 作 者 对 社会 和 生 活 真实 的
体验 . 闪烁 着 人 性美 。 教学 中通 过 学 习这 些 文 章 加强 对 学 生进 行 情感教育 , 是 语 文教 师 应 有 之 义 。本 文 , 试 结合 笔 者 教 学 经验 谈 几 点 认 识与 体 会 。 1 教 师 要 深 入挖 掘 教 材 . 寻 找情 感教 育 点 高 尔基 说 过 : “ 读 书, 这个 我 们 习 以 为常 的平 凡过 程 , 实 际 上
丝活 气 。 ”这 段 景 物描 写 深 刻揭 露 了旧 中 国农 村 日益 衰 败 的 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

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首先,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②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就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

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

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

”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

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

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一、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像喜亦喜,像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二、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像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名篇,让人百看不厌。

全词想像奇特,意境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更令人钦佩的是词人面对逆境却透露出的豁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初中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型,那些中外名著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等.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作品奔腾的情感激流,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有血有肉的思想情感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

”黑格尔说:“没有人的情感,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可能产生。

”可见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一)语文的实质决定情感教育1.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不仅仅包含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的传承,还包括了中华民族各方面精神文化的精髓。

如待人处事的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情感的认知态度。

同时,情感素质在人格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知情、意可以说是人格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的几个部分,其中的“情”即情感能力,人说到底是一个感情存在,用情感活动验证自己是存在的方式。

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个体幸福与否,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问题。

这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激励着人们去创造,去奉献。

”2.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1)素质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情感迷茫状态,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考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中学生的情感处于一种迷茫状态,无法回避。

如果不及时在家庭及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首先,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用情感来激发人,引发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心灵达到高尚的境界。

再有,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知活动,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

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一、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

“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

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

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本文阐述了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而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他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

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把握自己的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

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可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

而要培养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一个有情人。

具体来讲,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真情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充满一腔真情。

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只有情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

一句贴心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地赞美,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是教师表达真情的方式。

(二)热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激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

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

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样” 所 以, , 进行情感教学 , 教师是关键 。培养教师积极的情 感 , 需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 养水平 , 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 的过程 中 逐步具备“ 人文 ” 意识 。语 言的交 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 , 教学语言 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 语文教师更应该把 自己的语 言功底打 扎实 , 通过生动 、 形象 、 幽默 , 富有情感 的教学语 言点燃学生心 中 的情感之火 , 把深奥 的道理浅显化 , 使抽象 的概念形象化 , 幽默的 语 言还 可以创设一个宽松 的教学氛 围。语 言具 有激发性和感染 力, 在语文教 学的过程 中要讲究语 言节奏的轻重缓急 , 语调 的抑 扬顿挫 , 语气 的丰富变化 , 并配合适 当的体态语言 , 教师的一个眼 神一个 动作 , 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 的理解 , 都 更好 地将教师的 情感传染给学生 , 拨动学生 的心弦 , 引起学生 的感情共鸣 , 使学生 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 , 又有利 于学生情感发 展 。例如在讲 解《 背影 》 《 、济南的冬天》 等情 感课文时 , 要求教师 语 言要 特别抑扬顿挫 、 情真意切 , 善于将文 章的情感外化为一条 清泉 , 润泽学生的心 田。 24 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纬度的去把握文本 的文意 , 深度挖掘 文本 的艺 术张力 。学生对文 本的阅读活动首先 是对 文本意义的 建构 的活动。在这个建构 的过程 中学生 的发散 性思维是应该积 极倡导 的。文本的意义是需 要读者去建构 的。正如接受美学 中 说的: 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 。在这个过程 中 , 教师 要引导学生抛掉 自我狭小的意识 圈子 , 打开学生的思维站在更高 远 的境界 , 展望文 本的情感世界 , 透视文本 中的每一个人物的 内 心世界 , 思索文本 中每一个情节的真实。力求 让学 生对人物事件 有更多 的解读 和体验 。这是 由于文本 的开放性 的特 点赋予读者 广阔 的阅读 的视野和宽广 的心灵 感受 。阅读活 动的这种 创造性 是有文章 开放 性所构成 的。对 于读者来说每一篇文 章都是一种 开放性 的召唤结构 , 文本意义也是一个 不断生成 、 不断开放的过 程 。文章 的开放性使其具有 了可能承受阅读 的主体性 。真正的 艺术是不 断被发展 、 解、 理 接受 的过程 。这就为情感 教学 中学生 多角度 、 多层 面地去挖掘建构文本意义提供 了可能 。阅读活动中 所倡 导的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方式 , 文本意义 构建 的主体 让 学生有机会接触 、 吸纳 自己之外 的文本的意义 。这对于学 生 来 说是一种崭新 的接受 , 是一 种新的生活方式 的介 入 。 更 让学 生 拥有了别样 的一种情感 的体验和思考 , 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丰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

所以,教师应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愤怒而愤怒,呐喊而呐喊。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一、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河北省魏县沙口集中学 常建星
摘 要 :情 感是教 学教程 中头等 重要 的心理 因素 ,作 为传授知识 的教 师来说 ,应抓住 情感 ,寓情于教 ,陶 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 学生 学习语文 的兴趣 提 高语文教 学水平 。本文将 浅谈初 中语文课 堂 中的情感教 育的必要 性和具体 实施的 方法。 关奠 词 :初 中 语 文课 堂 情感教 育 读 者赏 心悦 目的美感 作 为语文 教师 应具 备饱含 感情 色彩 的语 言 ,这对培 养 学 生的学 习兴 趣、 激发他 们 的情感 有着 重要 的影 响,尤 其是语 文 教师 的 朗读 ,成功 的表情 朗读,可 直接 给学 生一种 美 的输入 。它 会将无 声 的语句 变为有 声 的语言 ,通 过对 文字信 息 的再创 造 ,把课文 中最 美 、最富 情感 的 地方 凸现在 学生 面前 ,使 学生 感到活 生 生的形 象 ,对 作 品 内容 心领 神会 , 从而收到 “ 其义 自见 ”的效果 。语 文教师要 充分利用 这一手段 ,以情发声 , 以情 带语 ,根据 不 同作 品的不 同 内容 ,用 不 同的语 音、语 调来 进行 朗读 , 该昂扬 时昂扬 ,当低沉 时低 沉 ,让 浓郁饱满 的情感进 入学生 的心 田。 课堂上 ,除 了教师 成功 的表情 朗读外 ,还 要重视 指导 学生 的朗读 。因 为 朗读能 调动 眼、耳 、 口、脑 的共 同活动 。通 过 朗读 ,可 以帮 助学 生理解 课文 词句 篇章 ,领会 其语 言 的感情 色彩 ,再现 作 品中 的艺术形 象 ,把学 生 吸引 到作 品意 境之 中,使 之如 闻其 声 ,如见其 人 ,如临 其境 ,唤起 感情 的
动参与 , 多被动接受 , 少 自我意识 , 多依 附老师。 这样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 、 教材 、 课堂 的圈子里 ,其创新精 神受到压 抑和扼制 。学生应 是学习 的主 人, 当教学 讲读课 文时 ,教 师应在学 生学习理解 可能有 困难之处 ,精巧设疑 ,启发 学生 积极思考 , 训练学生 的思维, 教育学 生学会思考 。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 、 多角度 、 多侧面来探 索问题,解决 问题。当教学 阅读课 文时,教师应放 开学生的手脚 , 鼓励 学生大胆 发问, 自主 质疑 ,去 发现 问题 ,去探索 问题。学生质 疑发 问探 索 出的成果 ,要多肯定 、多表扬、多鼓励 ,少指责、少批评 、少嘲讽 ! 对一 些学 困生提 的 问题 ,更不能 嘲笑其 问的愚蠢 , 问的稀奇 古怪 !第 三 ,对学 生 的阅读 指导 也应 有新 招 。光 课 内阅读 是十 分有 限 的,更 多 的是 需指 导学 生课 外 阅读 ,学生 自主 阅读 。只 有大量 课 外阅读 才 能博采 众长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感智慧的培养。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积极面对和健康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人文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

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基础。

通过读课文、欣赏文学作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文学之中,与之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

在教学《秦腔》,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一些真实演绎的秦腔表演,让学生通过观看、倾听和感受,亲身体验秦腔所传达的情感,增强对秦腔的理解和喜爱。

情感认知是培养学生情感智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不同情感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就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剖析,理解人物情感发展的原因和内在逻辑。

情感表达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各种情感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意愿。

在教学《小雷锋》时,可以让学生模仿雷锋的行为和精神,写一篇作文或者制作一段视频,表达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习惯
位智者曾说过 :这世上并不缺少 “ 美 , 缺少发 现美 的眼 睛。语 文课 堂教 只是 ” 学也 是如 此 , 构思 精巧 , 一篇 散发者 , 性 人 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 的宝库 , 智慧 的源 泉, 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 还有待于我们 的挖 掘与发 现 , 中语 文教学 面对 的是 一 初 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 , 他们能鉴赏
浅 谈 初 中 语文 教 学 的情感 教 育
55 1 钦 州市灵 山县檀圩镇 上皇 中学 宁晓珍学的情感教育需要培 养学生浓厚 的兴趣 , 的习惯 ; 初 良好 创设情 感氛 围, 激发情感 ; 出情感信 息, 深体 读 加 情感氛 固 情感信息 情感 思想

培 养浓厚 的兴趣 , 良好 的
四、 飞情感 思想 , 放 拓展源 头
中国古代 的绘 画作品常 常 留下 空 白, 让欣赏者 去驰骋 想象 , 进行 再创作 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 , 故 留空 白, 让学 生去体验课文情感 。如教 学《 我的老师》 《 后一课》 , 、最 时 教师可 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 而让学生重读 课文, 结合课后练 习 、 习提 示及 有关 预 资料 , 去体会作者 所要 表达 的情感 , 归 纳主题思想 。


有的说法。也就是 说情感 教 育应寓 于 朗读训练 中。朗读 是 以声音传 达视 觉 信息 的活动过程 , 而声音本身也 是一种 情 感 、 种 形 象 。文 章 的 多 种 风 格 , 一 就 决定 了多种风格的朗读 。朗读的语调 、 声音或高亢或沉缓 ; 或激越或 悲伤。情 感也逐渐由激动一愤怒一咆哮一 自豪 , 这样闻一多先生 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 、 闪光的泪花 、 愤 的神情 、 悲 有力 的手 势 就如 在眼前 了。同样只有 抱着 掏心 掏 肺 的心态 、 带着恳切无 比的语气 朗读才 能体会得 到《 出师 表》中诸 葛亮 “ 鞠躬 尽瘁 , 死而后 已” 良苦……要使 学生 的 在读 时读得 真 、 得深 , 文教 师在课 悟 语 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 , 那就是广采 博览, 深刻 透彻 地 了解 作 者的 人生 经 历、 思想历程 、 写作背景 , 并把这 一信息 传达给学生。 把 相 似 的 东 西联 系起 来 , 唤 起 学 是 生情感的好办法。学生能触类旁通 , 深 刻地体会课文 的情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

所以,教师应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愤怒而愤怒,呐喊而呐喊。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
一、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二、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中学生来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名篇,让人百看不厌。

全词想象奇特,意
境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更令人钦佩的是词人面对逆境却透露出的豁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开篇就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奇异之笔,非超尘脱俗不能有此奇想。

虽然词人被贬感到压抑,但压抑得豪迈、洒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浩然之气一扫“我舞影零乱”顾影自怜的抑郁之情。

词下阕怀念其弟子由词人与其弟七年未相见,发出“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感慨指责。

然而笔锋陡然一转,领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

作者胸襟顿时开阔,读者也随之激昂。

最后词人发出呼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诗戛然而止。

一个命运多蹇,仕途坎坷的文人,却对人生充满了乐观情绪,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位学生,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

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真是俯拾皆是。

当我们读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能不为他这种欣喜若狂,激动和轻快的心情所深深感染吗?
当我们玩味陆蠡的《囚绿记》时能不为他那种忠于祖国的情怀而震动心扉吗?当我们欣赏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能不为青海湖的奇丽色彩而心驰神往,留恋忘返吗?能不为作者从中透露的喜爱之情所感动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三、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教师形成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

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

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

”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

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

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同样只有抱着挖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而激起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