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aac75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学龄前阶段,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和沟通,逐步建立起对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建立起基本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情感和行为能力。
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简要阐述几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行为举止、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亲子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父母的情感关怀和支持、父母对儿童的引导和榜样作用,都是塑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伴关系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同伴关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同龄伙伴的互动交流,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和竞争,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独立性和团队意识,对社会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学校提供了孩子们与师生、同学们交往的场所,促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合作互助。
学校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部社会环境外部社会环境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媒体信息、潜移默化的社会规范等都会影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将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家庭、同伴、学校和外部社会环境等均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和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些因素,积极引导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552d20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b.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学前阶段,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关键的。
社会性发展影响着儿童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以下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的稳定性、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的受教育程度、得到的关爱和支持以及家庭中是否存在冲突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同龄关系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同龄儿童的互动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情绪意识的形成。
在同龄交往中,儿童学会分享、关心他人、解决冲突等技能,并且建立友谊和合作的基础。
学校和托儿所环境学校和托儿所中的教育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和托儿所工作人员的教育方式、和谐的班级氛围、社交技能的培养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良好的学校和托儿所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习俗会影响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从而影响其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
儿童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也会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结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环境、同龄关系、学校和托儿所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这些因素,积极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答案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48ea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e.png)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同伴关系等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父母的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孩子积极的社会互动能力。
同时,家庭中的家长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也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环境对儿童的社会性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的教学方式、班级氛围等都会影响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此外,学校中的各种活动和课程设计也会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通过与同龄儿童的互动,发展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同伴关系中,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竞争等重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总结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等各个方面。
要想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社会化环
境和支持,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展现出积极、独立和自信的一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ae44f1a77232f60ddcca1dc.png)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该 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 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仅从行 为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动机的角度考虑。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一)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
•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人格的构成
•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成分组成。
(2)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内容
•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面,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动 机和情感的发展。在《对性理论的三个贡献》一书中,弗洛伊德提出 了关于儿童情绪和动机发展的观点,认为,成年期人格的特点根源于 生命的头几年。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 (三)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哭 2. 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发性的笑(2)诱发性的笑
3. 恐惧 • 恐惧的分化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1)本能的恐惧 •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 (3)怕生 • (4)预测性的恐惧 4. 依恋 • (1)学前儿童依恋的特点 • ① 学前儿童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能得到最
1. 道德判断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要素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道 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前提。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结 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道德判断, 既有具体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结构。
2. 道德发展的机制、条件与动力
道德发展的机制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这种机 制具体表现为道德认知冲突。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5e766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2.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学习相处方式和培养与他人相互关心、理解和合作的能力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人际关系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首先,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于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前儿童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同时,学前儿童通过与他人互动,能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能够增强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关心。
social interaction.通过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与同伴和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一个学前儿童在社交能力上的发展将对他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能够良好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个体,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对于那些缺乏社交能力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于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个温暖、和睦、父母关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交模式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也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能够教育学前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同时,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再次,同伴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同伴建立友谊关系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同理心、合作能力和自尊心的培养。
最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学前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所学习的社会行为准则对其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2aa7f1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8.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不同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次,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逐渐发展的趋势。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为从自我中心到他人中心、从相互影响到相互合作的发展过程。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较大的塑造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是儿童形成社会性行为与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与孩子的良好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父母过于溺爱或过分控制儿童则可能对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幼儿园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中,儿童与其他儿童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提供给儿童丰富多样的社会交往经验,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再次,个体因素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等都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例如,外向性格的儿童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内向性格的儿童则可能对社会性发展稍显困难。
除了以上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会存在差异。
例如,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注重合作和团队精神。
这些文化背景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幼儿园前逐渐形成社会性行为与交往能力的过程。
家庭因素、幼儿园环境、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家长、教师和社会为学前儿童提供有利于他们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和支持。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af0d2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0.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支持。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温暖、支持和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例如,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可以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2.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与同龄人的互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习社交技能、解决冲突和建立友谊。
研究发现,积极、支持性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培养合作、分享和沟通等社交技能。
同时,同伴之间的冲突和挑战也能促使儿童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
3.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社交机会,使儿童能够与不同背景的同伴互动。
研究发现,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教师的支持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例如,学校中的合作活动和团队项目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媒体影响媒体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儿童在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社交媒体等媒体形式时,可能受到其中的社交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
研究发现,暴力和攻击性媒体内容可能导致儿童表现出侵略性行为和缺乏同理心。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媒体,并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内容。
5. 社会文化背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社交行为、角色分配和价值观有不同的期望和规范。
研究表明,文化背景会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行为表现。
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校环境、媒体影响和社会文化背景。
家庭环境的温暖和支持、积极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媒体的正确引导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c9496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e.png)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幼儿园前的阶段,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交能力的过程。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教育方式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 父母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较大影响。
和睦的父母关系会给儿童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促进他们与他人的积极互动和合作。
3.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家庭中的情感氛围和价值观念。
温暖、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能够培养他们的友善、合作和分享的行为。
二、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同伴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 同伴接触:与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能够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
2. 同伴模仿:同伴之间的模仿行为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观察和模仿同伴的行为,儿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互动、合作和解决冲突。
3. 同伴关系质量:同伴关系的质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提供支持和友谊,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三、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 教师角色: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和教学方式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0aa89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6.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进入学龄前阶段,逐步具备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性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文化因素等。
首先,家庭环境是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温暖、支持和给予指导的父母会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而充满冲突和紧张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同伴关系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孩子们可以与其他孩子进行接触和互动,学会与人交往、分享和合作。
这种与同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同伴关系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孤立和排斥,这会影响到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不同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规范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让儿童迅速适应社会规则和学会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他文化中,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可能更为重要。
文化因素还涉及到家庭价值观和角色认同的传递,这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文化因素都对儿童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重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鼓励积极的同伴互动,同时也要关注儿童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和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f84b5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9.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首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
社会性发展对儿童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儿童可以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可以使儿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社会性发展还能够提高儿童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互动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出模范示范,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其次,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在幼儿园中,儿童与同伴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增加,有利于孩子学会分享、合作和妥协等社交技巧。
而幼儿园的教师是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的,他们应该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自身的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儿童的性格特点、智力发展、情绪控制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儿童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和支持。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多种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个体差异均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重视社会性发展,提供有益的环境和指导,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6d318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3.png)
社会规则的学习
学前儿童逐渐了解并遵守 社会规则,如礼仪、道德 规范和法律法规等。
社会角色的认知
儿童开始了解不同的社会 角色及其职责,如家庭角 色、职业角色等,逐渐形 成社会责任感。
社会文化的认知
学前儿童逐渐接触并了解 不同民族、地域和国家的 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和 包容心态。
05
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的策略与建议
社会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01
利用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
会学习机会。
0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以培养其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3
加强家园合作
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
如,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内涵及 相关理论。
分析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状,指 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探讨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因 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提出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 环境等方面的干预策略,以促进学前儿童的 社会性发展。
社会情感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
学前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独特 性,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包括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等方面。
同理心的培养
儿童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 需求,表现出同理心,愿意关心
和帮助他人。
情绪表达与控制
学前儿童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 绪,并学会控制情绪,以适应不
同的社交场合。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6e0977fd0d233d4b04e696e.png)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中 的人际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 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 的关系等方面。
二、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3.社会环境
(1)地域和区域环境
居住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学前儿童,身 心发展也有所不同;社区环境也能够促进学 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所在社区 的人员素质、配套设施和教育资源等,也对 其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二)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首先,良好的社会性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 其次,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三)社会性是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的需要
学前儿童通过对周围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环境等进行感知,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在社会认知的形成过程中,学前儿童的主体观念 (如是非观念、价值观念等)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人的观点、看法,或记住 现行的社会规则,而是在了解这些观点、规则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做出自己的 判断和抉择,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2.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是学前儿童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 生活环境,由于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 时间最长,与教师、同伴的接触较多,因 此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为直接。
二、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2.幼儿园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园舍、活动室和幼儿活动材料 等构成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研究表明, 整洁、优雅的环境能够使学前儿童情绪稳 定;活动空间的大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 社会性发展。
实践训练
(1)教师将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 (2)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一个优秀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教案应如何利用素材 实现活动目标?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活动目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怎样把素材及不同的途径 整合,设计出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过程? (3)请各组根据讨论的结果,设计一个学前儿童社会活动的教案。 (4)教师请各组展示教案。在展示过程中,每组都需要认真记录其他组方案设计中的亮 点,以及教师和其他组同学提出的建议。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dc185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1.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环境到学校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
2.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3.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会塑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校因素1.学校氛围:学校氛围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友好和融洽的学校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2.老师教育水平: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素质高、教学水平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3.学校教育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交往能力。
社会因素1.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往往受到同伴关系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友谊。
2.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塑造孩子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态度。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还受到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个人性格、自信心、责任感等也会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积极地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23df9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b.png)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从被动接受到
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儿童在家庭中的所处地位、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对于儿童的情感支持、规范和激励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在同龄群体中建立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同龄孩子的互动,儿童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等社会交往技能,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
学校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
在
学校环境中,儿童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是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行为,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
社会经济背景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经济条件对于儿童所接触到的资源、机会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校环境、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经济背景都是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6c797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2.png)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通过与他人接触、交往和互动,逐步形成社交技能、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对儿童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教育方式和儿童个体特征等。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方式、对儿童情感的回应等都会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伴关系在学前阶段,同伴关系逐渐成为儿童社交发展的重要部分。
和同龄伙伴的相处可以让儿童学会分享、合作、互助等社交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教育方式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受到教育方式的影响。
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的教导方式和互动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些积极的教育方式,如激发儿童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儿童个体特征每个儿童的个体特征也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包括性格特点、认知水平、情绪稳定性等方面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内向、胆怯的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克服社交困难,而外向、活泼的儿童可能需要引导和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同伴关系、教育方式和儿童个体特征等都会共同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了解这些因素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亲子互动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情感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简答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a693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5.png)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简答题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
父母或监护人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社交伙伴,他们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在园所或幼儿园中与同龄儿童的互动也是社会性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与同伴一起玩耍、学习,学前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规范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对于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环境
学前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社会的和谐与冲突、社会的包容与歧视等因素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学习机会,有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这些因素,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a032b14afe04a1b171de4f.png)
课题单元二学前儿童社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性的心理结构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
3.素质目标:尊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愿意成为儿童社会学习的正面榜样。
教案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教案难点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教案方法情境教案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案准备教案课件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教案过程教案基本步骤与内容教案方法时间分配Ⅰ问题情境(导学)Ⅱ学习知识【情境分析】情境:小乖乖成长记2006年6月16 日:下午两点,伴随一阵哭声,小乖乖从孕育她的宫殿里来到了这个世界……2006年6月18日:今天小乖乖睡觉的时候,很明显地笑过……2008年4月12日:妈妈下班回家,小乖乖看见妈妈非常开心,呵呵笑着奔向妈妈……2009年9月10日:今天是妈妈送小乖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小乖乖不愿意离开妈妈,她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真让人难受……2011年6月1日:幼儿园举办庆“六•一”演出,小乖乖和小朋友们手拉手唱歌跳舞,非常开心……2.问题: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3.小结: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意义是不同的,其中蕴涵着儿童社会性的产生与发展(生理性的哭与笑发展到社会性的哭与笑)。
那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元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性的结构【图示讲解】从构成成分上看,社会性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技能。
社会性认知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认知。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9084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8.png)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特点一、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家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同伴关系: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托儿所等环境中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同伴的互动、合作、竞争等,都能促进儿童的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制度等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个体因素:学前儿童自身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情绪状态等也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个体因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发展阶段性: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点,如孩子会经历接触、交往、合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
•模仿学习:学前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中具有强烈的模仿学习倾向,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技能。
•合作交往:学前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中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互助等行为,这种合作交往的能力对其未来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学前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中开始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控制情绪和解决问题,这对其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发展阶段性和模仿学习、合作交往、情绪管理等特点。
家庭、同伴、学校等社会环境因素和学前儿童个体因素共同影响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健康的社会性发展。
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3bf1a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3.png)
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塑造着他们的社会行为和关系。
以下将探讨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和社交能力。
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而缺乏支持和关爱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同伴关系在学前阶段,同伴之间的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儿童学会分享、合作、竞争等社会技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情感和沟通能力。
同伴关系的质量和数量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环境学校是儿童在学前阶段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学校环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里,儿童学会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学习合作、尊重和团队精神等社会技能。
学校教育质量、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等方面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媒体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儿童接触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媒体对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电视、网络等媒体内容可能传递有益的社会价值观,也可能传播消极信息和价值观。
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儿童正确看待媒体内容,以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校环境和媒体影响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儿童能够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系,培养出积极的社交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998fb8649649b6648d74776.png)
【图示讲解】从构成成分上看,社会性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技能。
社会性认知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认知。
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情感体验。
社会性行为技能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中,学习并掌握的利于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技能。
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交往意识、社会环境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五个部分。
如图所示,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规范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在这四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形成上述五种意识,而这五种意识会随着个体与社会生活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逐渐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讲述特点】(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举例讲述】(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认知: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用标讲授法3分钟讲授法6分钟讲授法8分钟志自我意识的形成。
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
例如:“宝宝的”——“我的”;长相——优缺点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
例如:“我是个好孩子,老师说的”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例如:食物、玩具……根据兴趣、需要或爱好(2)学前儿童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对他人外形认知:2岁以后,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单元二学前儿童社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性的心理结构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
3.素质目标:尊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愿意成为儿童社会学习的正面榜样。
教学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步骤与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Ⅰ问题情境(导学)Ⅱ学习知识【情境分析】情境:小乖乖成长记2006年6月16 日:下午两点,伴随一阵哭声,小乖乖从孕育她的宫殿里来到了这个世界……2006年6月18日:今天小乖乖睡觉的时候,很明显地笑过……2008年4月12日:妈妈下班回家,小乖乖看见妈妈非常开心,呵呵笑着奔向妈妈……2009年9月10日:今天是妈妈送小乖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小乖乖不愿意离开妈妈,她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真让人难受……2011年6月1日:幼儿园举办庆“六•一”演出,小乖乖和小朋友们手拉手唱歌跳舞,非常开心……2.问题: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3.小结: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意义是不同的,其中蕴涵着儿童社会性的产生与发展(生理性的哭与笑发展到社会性的哭与笑)。
那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元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性的结构【图示讲解】从构成成分上看,社会性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技能。
社会性认知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认知。
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情感体验。
社会性行为技能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中,学习并掌握的利于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技能。
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交往意识、社会环境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五个部分。
如图所示,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情境教学法5分钟讲授法10分钟作用,自我与社会规范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在这四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形成上述五种意识,而这五种意识会随着个体与社会生活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逐渐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讲述特点】(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举例讲述】(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认知: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
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
⏹例如:“宝宝的”——“我的”;长相——优缺点⏹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
⏹例如:“我是个好孩子,老师说的”⏹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例如:食物、玩具……根据兴趣、需要或爱好(2)学前儿童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对他人外形认知:2岁以后,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
准确地使用“你”、“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
⏹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能常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
(3)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和社会环境认知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
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
在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
他们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
◆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二)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讲读特点与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2)容易受感染(3)具有冲动性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1)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表达与调节:开始儿童是为了逃避惩罚和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开始遵守情绪表达规则,随着情绪表达的逐渐社会化,幼儿逐步发展出遵守情绪表达规则的能力,并尽可能表现出积极情绪。
◆通过观察成人控制自己的感情,学前儿童学会了调节情绪的策略。
成人与儿童间的积极交谈能为孩子调节情绪提供技巧与策略上的帮助。
◆情绪的理解与回应:婴儿早期孩子能通过一个完全自动的情绪传染而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丰富,孩子探求他人表情含义的能力开始出现,并逐步能对成人情绪作出回应。
随语言发展,儿童能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移情反应。
(2)依恋的发展(3)道德情感发展讲授法3分钟讲授法6分钟讲授法8分钟⏹共情:由普遍性共情___自我中心共情___对他人感情的共情____对他人的生活情境产生共情⏹羞愧感:小班和中班儿童的羞愧感是由于成人对其行为的态度而产生,他们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而大班儿童开始受到集体舆论的影响,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内疚感:儿童内疚感的发展经历着一个从模糊到深刻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结合研究讲述】◆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
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
◆合作: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
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安慰与保护: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悲伤情感作出关注反应,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干预意图与行为。
三、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因素【结合研究讲述】(一)遗传素质幼儿个体差异性首先就是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提供生理前提。
遗传素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本能。
二是生理特征。
三是气质类型。
(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影响,既表现在通过身体机能成熟而为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提供身体活动能力方面的支持上,也体现在通过神经系统发育而提供智能方面的支持上。
尤其是婴幼儿大脑皮层、突触密度、神经纤维髓鞘化等方面的发育都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方面的发展,如注意、思维、语言等等,而这些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
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充分说明了成熟在个体发展方面的作用,教育和训练应当在儿童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开展,才更容易成功,幼儿社会教育也是如此。
虽然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技能都在随着成长而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技能还是较弱,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容易引起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所以,家长和老师不可以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乏味而单调的课业上。
(三)认知水平【结合经验讲述】认知水平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和处理社会性信息的能力会受到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因为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属于认知,具有认知的普遍规律和特点;二是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对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四)能动性【结合事例讲述】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
个体的能动性,既体现在个体通过本能活动从环境中寻求食物与保护而适应生活,也包括通过发挥后天习得的主观能动性与环境相互作用而适应社会生活。
就个体能动性的作用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事例:5、6岁的幼儿为了得到成人的表扬,而有意识地控制或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不需要成人的提示。
又如,有些大班幼儿在老师离开时也能进行自我控制,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并能持续一段时间。
四、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因素由于幼儿能动性水平和知识经验水平较低,环境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大。
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能动性不断增强,知识经验不断丰富,环境的影响会相对减弱,环境影响的性质也会由限制作用逐渐转向被有效地利用上。
(一)家庭环境【结合古今案例讲述】讲授法2分钟讲授法5分钟讲授法4分钟讲授法10分钟讲授法Ⅲ问题情境(导用)家庭环境因素,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亲子关系、父母威信等等。
例如:我国古代就有“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说法。
老舍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最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另外,一个孩子从降生到独立进入社会,约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幼儿好奇心强,又好模仿,易受暗示,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以及家庭中每一件幼儿经历过的事,都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幼儿园环境【分不同角度讲授】对幼儿园环境影响可以做不同角度的划分,例如可以分为物质环境的影响和心理环境(或精神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分为自发的影响和有意识的影响。
其中有意识的影响即幼儿园的专门教育影响,它是幼儿园环境影响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分角度分析: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幼儿园教育(三)社会环境【结合事例讲述】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它们或是通过直接影响幼儿社会生活,或是通过影响幼儿园和幼儿家庭而间接影响幼儿社会生活,从而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在社会环境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道德和大众传媒。
例如:一个社区、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其社会道德整体水平高,人与人之间公正、平等、真诚、互助、友爱,那么幼儿生活在其中,不仅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关心与呵护,还能受到正面的、积极的熏陶和教化,从而能促进幼儿更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
随着电子类产品的大发展,各种各样的视听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成人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生活。
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图解机制】【组织谈话】1.问题:此图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是什么?2.小结:我们好重视为儿童成长创设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