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真题演练
第7讲 物质运输(第2课时 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方式)(练习)(解析版)

第07讲第2课时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方式(模拟精练+真题演练)1.(2023·海南·海南中学校考三模)植物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和转运蛋白,液泡中贮存着多种细胞代谢产物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相对较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液泡膜上转运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植物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发生跨膜运输C.液泡内糖类、盐类等多种物质浓度较高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液泡膜,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答案】B【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植物液泡膜上转运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氨基酸,A正确;B、植物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C、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主动吸收所需物质,导致液泡内多种物质,如糖类、盐类等浓度较高,C正确;D、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该过程中转运的物质和通道蛋白不需要结合,即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从液泡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正确。
故选B。
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
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7讲 物质运输(第1课时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练习

第07讲第1课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模拟精练+真题演练)1.(2023·广西·统考模拟预测)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开始缩小直至不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浓度相等B.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膜的厚度逐渐变大C.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D.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大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三模)某同学用黑藻叶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后,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细胞质中散布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叶绿体B.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对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C.细胞质壁分离后期细胞吸水能力减弱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3.(2023春·湖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中X、Y、Z分别为蒸馏水、0.3g/ml葡萄糖溶液、0.3g/ml 淀粉溶液,且水分子和单糖能通过半透膜,二糖、多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A的现象是左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终左右液面持平B.若把A装置左侧替换为等量的0.3g/ml的淀粉溶液,则左侧液面先降后升最后高于右侧C.装置B烧杯中溶液液面下降的速率逐渐减缓D.装置B达到渗透平衡后,漏斗内液面高于烧杯内液面,漏斗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烧杯扩散的速率大于烧杯中水分子向漏斗内的扩散速率4.(2023·湖南岳阳·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校考二模)图甲是某动物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量的250mmol·L-1的KNO3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见细胞内的NaCl的浓度是150mmol·L-1B.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体积最小,细胞吸水能力也最小C.图乙中B点细胞中液泡体积和细胞液浓度均与O点时状态相同D.若该动物细胞长时间处在甲图中300mmol·L-1的NaCl溶液中可能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5.(2023·江西鹰潭·贵溪市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为了验证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水通道蛋白,进行了甲组(将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乙组(将等量用通道蛋白抑制剂处理的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同等量的蒸馏水中)两组实验,观察红细胞体积的变化及破裂情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0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分析(1)动物细胞⎩⎪⎨⎪⎧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有一定浓度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②原理和现象a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③质壁分离的原因a .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b .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1.(必修1 P60图4—1改编)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 .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 .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 .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解析:选C 。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因大量蒸馏水进入而破裂;红细胞膜是脂溶性的;人的红细胞没有液泡;因低温时分子运动减慢而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
2.(深入追问)(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吗?提示:不是,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的浓度。
(2)对于动植物细胞来说,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数量相等时,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一定相等吗?提示:不一定。
对动物细胞来说,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数量相等时,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等。
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持、保护作用,当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数量相等时,有可能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
1.渗透作用模型和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的比较分析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图解基本组成或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渗透水扩散的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需要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需要有浓度差【感知考题】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C 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主动运输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往高浓度一侧,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ATP;协助扩散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往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质壁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B.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半透膜C.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D.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解析:选C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细胞壁;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若处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若处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3.(2019·北京朝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K+没有影响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DNA受损伤使其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就会影响神经细胞吸收K+;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

课时作业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黑龙江牡丹江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
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C )解析:实验开始时,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的蒸馏水,烧杯中的水分子向漏斗中渗透,漏斗液面升高。
一段时间后,加入的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漏斗液面继续升高。
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漏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进入烧杯中,漏斗中的溶液浓度下降,漏斗液面随之下降,最终由于漏斗中加入的蔗糖酶,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
2.(2020·河南八市联考)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载体③具有运输和催化的作用B.载体①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载体②的作用使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细胞外D.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有关解析:从图中信息得知,载体③可以控制K+、Na+的运输,同时可以催化ATP水解为ADP和Pi,A正确;通过载体①溶质分子甲顺浓度梯度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载体②让Na+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细胞内的Na+低于细胞外,C错误;载体②可以同时让Na+和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且甲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由膜两侧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提供,D正确。
3.(2020·哈尔滨六中模拟)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
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如图表示此过程的部分作用机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GNOM蛋白活性增强会抑制PIN蛋白胞吐B.TPL与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IAA的输出C.IAA、AUX/IAA与TIR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D.IAA浓度高时有利于其输出,所以其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解析:由图可知,在PIN蛋白通过胞吐输出IAA时,GNOM 蛋白活性增强可促进该过程,A错误;图示中TPL与AUX/IAA蛋白结合后,对ARF的调控不能进行,因此对IAA的输出无促进作用,B错误;由图可知,IAA、AUX/IAA与TIR1蛋白结合,能促进IAA输出,C正确;由图可知,IAA浓度高时会促进PIN蛋白通过胞吐输出IAA,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

随堂真题演练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2016·高考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解析:选B。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载体①将溶质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由胞外向胞内转运,故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项正确;图中载体②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胞内向胞外转运,不消耗ATP,故不能判断载体②是否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依赖载体蛋白被动运输的速率要比自由扩散快,D项正确。
(2016·高考浙江卷)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解析:选C。
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细胞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将葡萄糖运出细胞,A错;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由于葡萄糖载体数量是一定的,所以转运速率不会随血糖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B错;由题可知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血糖浓度低时葡萄糖运出细胞,血糖的转运方向是由血糖浓度决定的,不是由载体决定的,C正确;胰岛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贮存和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D错。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单元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2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考点一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1.(2016·河北邢台模拟)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漏斗下口用半透膜封住(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外均为蔗糖溶液,液面已经稳定在图示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等B.此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C.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D.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29520099] 解析:选B。
因为漏斗的液面较高,有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漏斗内的浓度会高一点,A错误;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液面才可以处于相对平衡状态,B正确;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漏斗中溶质的量减少,会导致漏斗中渗透压减小,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不会恢复到h,C错误;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则烧杯中溶液对半透膜处的压强增加,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不会恢复到h,D 错误。
2.(2016·广西柳州月考)将若干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在相同实验时间后,测得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各组萝卜条细胞内含水量的情况如图。
其中N点代表实验前萝卜条细胞内含水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水分子进出细胞需要消耗ATPB.在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中渗透现象不发生C.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在浓度为g、h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去活性[29520100] 解析:选C。
水分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蔗糖溶液浓度为c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萝卜条细胞内外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渗透现象仍然发生,B错误;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含水量增高,细胞发生渗透吸水,C正确;在浓度为g、h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内的含水量增大,细胞吸水,保持活性,D错误。
高三人教版生物总复习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7讲1.(2013·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解析:选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故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2.(2013·上海高考)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解析:选A质壁分离依据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2013·浙江高考)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A.K+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解析:选D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K+经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以主动转运的方式排出细胞。
4.(2013·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解析:选C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的方式吸水和失水,A项正确;胡杨细胞的原生质层充当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此时液泡中水分子渗出,液泡体积将会减小,B项正确;由表可知,①③组进行对照时,自变量是NaCl 的有无,而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出现质壁分离,C项错误;由①②组对照可知,NaCl在无茉莉酸条件下可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而在存在茉莉酸的条件下不会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故说明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真题演练
1.(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O2-4的过程
2.(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3.(2015·课标Ⅱ,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2016·天津卷,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5.(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随堂·真题演练
1-5.DB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