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典故较多的词

合集下载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苏轼词用典举例

苏轼词用典举例

苏轼词用典举例一、苏轼词的背景与特点1.1 苏轼的生平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评论家,活动于11世纪的中国。

苏轼的一生风华绝代,担任过官职,也多次贬谪,但他对文学的追求从未停息。

他所写的诗词作品影响广泛,其中的用典丰富多样,充满情感和哲理。

1.2 苏轼词的特点苏轼的词作在形式上多样化,既有质朴自然、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有对景物描写的精美细腻的作品。

苏轼词的用典也十分丰富,常常使用典故、典型、典型成语等,以增强词作的艺术效果。

二、苏轼词中的典故运用2.1 典故《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之一,其中充满了丰富的典故。

比如,词中提到的“明珠暗投草中蛇”就来自于《战国策·齐策》,用来形容美人被蒙蔽了眼睛而选择了外貌看起来漂亮,实际却不值得追求的人。

这个典故的运用对词作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

2.2 典故《临江仙》《临江仙》是苏轼的另一首经典词作,其中也运用了各种典故。

比如,词中提到的“桂子飘黄金盖”就是指古代神话中长生果的一种,用来形容仙人遗下的神奇果实。

这个典故的运用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三、苏轼词中的典型人物运用3.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一篇反映他贬官期间心境的词作。

词中提到了许多典型的人物,比如“夜行黄河远,梦断关山难”,描述了他贬官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3.2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在流亡期间创作的一首词作。

词中描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像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形象地描绘了苏轼被困的景象。

四、苏轼词中的典型成语运用4.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之一,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典型成语。

比如,词中提到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运用了“人生如梦”、“酹江月”等成语,使词作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

源自神话故事的词语

源自神话故事的词语

源自神话故事的词语
源自神话故事的词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精卫填海: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指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

2. 夸父逐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夸父的故事,比喻自不量力或坚韧不拔的精神。

3. 嫦娥奔月: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指美丽、纯洁、无私的爱情。

4. 女娲补天: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5. 后羿射日: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形容英勇无比,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6. 八仙过海: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形容各自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7. 牛郎织女: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形容夫妻恩爱,忠贞不渝。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源自神话故事的词语,它们不仅在汉语中广泛使用,也在其他文化和语言中产生了影响。

辛弃疾的诗中大量用典的例子

辛弃疾的诗中大量用典的例子

辛弃疾的诗中大量用典的例子
辛弃疾的诗中大量用典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他的《贺新郎·赋琵琶》中就运用了多个典故。

这首词中引用了多个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典故,如“凤尾龙香拨”中的“凤尾”指琵琶的尾部形似凤凰,“龙香拨”则引用了唐玄宗用龙香板弹奏琵琶的故事;“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引用了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的典故;“最苦浔阳江头客”中的“浔阳江头”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画舸亭亭待发”中的“画舸”指华美的船;“记出塞、黄云堆雪”引用了汉代昭君出塞的典故;“马上离愁三万里”引用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典故;“望昭阳宫殿孤鸿没”中的“昭阳宫殿”指代皇帝所居之处,而“孤鸿没”则引用了杜甫《哀王孙》中的“金鞭折断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的典故;“弦解语,恨难说”引用了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的典故;“辽阳驿使音尘绝”引用了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中的“辽阳在何处?妾去不得顾”的典故;“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则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典故。

总的来说,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多个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典故,将琵琶与这些历史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典故成语精选5篇

典故成语精选5篇

典故成语精选5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典故成语,方便大家学习典故成语1、【成语】:反求诸己【拼音】:fǎn qiú zhū jǐ【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故事】: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

伯启说:“不必再战了。

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

”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

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2、【成语】:飞将数奇【拼音】:fēi jiàng shù jī【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

泛指人不走运。

【成语故事】: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

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

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人比赛射箭。

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

在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

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草里,见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就射了一箭。

第二天去查看时,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去了。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智慧和哲理。

下面介绍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吧!一、虎视眈眈:出自《列子·汤问篇》。

故事说,有一只老虎在山上居住,每当看到下山的猎物,就会盯着它们,准备发动攻击。

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威胁地盯着目标。

二、鹤立鸡群:出自《韩非子·五蠹》。

一只孤独的鹤站在鸡群中央,与众不同,形容超群出众的人。

三、蜻蜓点水: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只是轻轻碰一下水面,不深入。

四、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一举两得。

五、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德充符》。

故事中,一个农夫守着一根枯木,等待兔子撞上来。

成语意为不主动努力,只等待机会。

六、七上八下:出自《庄子·庚桑楚》。

形容思想或心情混乱,不稳定。

七、跳梁小丑: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表现出色,但实力不足。

八、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及楚》。

形容在事物的关键部分做出精确而又巧妙的补充或点评。

九、丢魂失魄:出自《红楼梦》。

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失去了魂魄。

十、对牛弹琴:出自《庄子·天下篇》。

形容对于无法理解的人或事物逞强表达。

十一、开天辟地:出自《庄子·齐物论》。

形容开创伟业,大有作为。

十二、前车之鉴: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指事先出现的相似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借鉴。

十三、班门弄斧:出自《列子·汤问篇》。

比喻拿自己的器物与高手比较。

十四、拨云见日: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比喻解决问题,明白事情真相。

十五、众口难调:出自《列子·御飞篇》。

形容众人意见不一致,很难协调一致。

......(文章继续)总之,这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们源远流长,蕴含深刻的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成语,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0个成语46个典故

40个成语46个典故

40个成语46个典故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典故则是指一些历史故事、传说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常用于引申比喻。

下面我将列举40个常见的成语和46个典故,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成语:1.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3. 杯弓蛇影,比喻因多疑而疑神疑鬼,猜疑过度。

4.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5. 胸有成竹,比喻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6.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

7. 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加上一笔或一语,使之更加完美。

8.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势头很猛,但最后却没有结果。

9.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自扰,过分担心。

10. 守口如瓶,比喻保守秘密,不泄露出去。

11.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12. 金榜题名,比喻考试或选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13. 马到成功,比喻事情进展迅速,取得了成功。

14. 背水一战,比喻在绝境中奋力反击。

15. 功亏一篑,比喻工作接近完成,却因一点差错而功败垂成。

16. 纸上谈兵,比喻只是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17. 一鸣惊人,比喻一次出色的表现引起轰动。

18. 人山人海,形容人群众多,非常拥挤。

19.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眼光短浅。

20. 名列前茅,比喻在众多人中名次排在前面。

21. 锦上添花,比喻在原有的好的基础上再增添更好的事物。

22. 画地为牢,比喻采取措施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23. 一败涂地,比喻遭到彻底的失败。

24. 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5.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很熟悉。

26.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事情的真相显露无遗。

27. 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臆断,不参考实际情况。

28. 一举两得,比喻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29. 不可救药,形容情况非常严重,无法挽救。

30. 九牛一毛,形容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写文章能如运用典籍故事的成语

写文章能如运用典籍故事的成语

写文章能如运用典籍故事的成语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10、揭竿而起(陈胜)11、三顾茅庐(诸葛亮)12、孺子可教: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导读:1、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2、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历史典故的词语

历史典故的词语

历史典故的词语历史典故的词语(一):苏武牧羊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

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李清照的诗有典故

李清照的诗有典故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中运用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中用到了“鸥鹭”这个典故,鸥鹭是一种水鸟,常被用来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词中用到了“雁”这个典故,雁是一种候鸟,常被用来形容离别和相思之情,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

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中用到了“东篱”和“黄花”这两个典故,东篱是指陶渊明的东篱,他曾在东篱下采菊,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黄花是指菊花,常被用来形容高洁的品格,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这些典故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得非常巧妙,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大全】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典故成语1. 引狼入室: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以前人名来比喻人贪得无厌,最终自取灭亡。

2.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天瑞》。

比喻不主动努力却等待不切实际的机会,空想得到好处。

3.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比喻固执己见,死板不变。

4. 青梅竹马:出自《三国演义》。

形容从小一起长大,情感很深厚。

5. 抛砖引玉:出自《庄子·庚桑楚》。

比喻自己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只是打一个比方,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者更好的问题。

6. 水滴石穿:出自《列子·修文》。

比喻细小的事物或微小的力量长期不断的作用,可以穿透坚硬。

7. 说曹操,曹操到:出自《三国演义》。

比喻说话者被说的人听到。

8. 古为今用:出自《礼记·月令》。

比喻古代的制度、方法同样适用于现在,是一种借古讽今的方法。

9.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德充符》。

比喻跟着技不如人的人学习,搞得自己也不成样子。

10. 谈虎色变:出自《后汉书·张鲁传》。

比喻面对自己害怕的人或事,神色发生变化。

11. 钓鱼岛,赤化尾:出自《战国策》。

比喻用美名诱人上钩,一等上了钩,就露出丑恶的本相。

12. 柳暗花明:出自《红楼梦》。

形容虽然困难重重,但终究能迎来成功,光明。

13. 视死如归:出自《后汉书·南蛮传》。

形容不怕死亡,勇往直前。

14. 包公断案:出自《包公案》。

比喻公正无私,公正裁决争端。

15.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形容对才有决心,多次邀请别人。

16.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四面受敌,处境危急。

17. 青红皂白:出自《史记》,指是非对错,原意是指占上风和处于劣势。

18. 步步为营:出自《战国策》。

比喻在行动上非常慎重仔细,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19. 牵强附会:出自《汉书》。

比喻刻意把没有关系的事情勉强联系在一起。

20. 雷霆万钧:出自《尚书·周书》。

历史典故四字词语

历史典故四字词语

历史典故四字词语:三顾茅庐[sān gùmáo lú]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卧薪尝胆[wòxīn cháng dǎn]卧:睡。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负荆请罪[fùjīng qǐng zuì]负:背着。

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kě]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自慰。

四面楚歌[sìmiàn chǔgē]楚:古代楚国。

四周都是楚人的歌声。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背水一战[bèi shuǐyīzhàn]背:背向。

水:指江河。

背水:背后是水,表示后面没有退路。

比喻和对方决一死战。

完璧归赵[wán bìguīzhào]完:完整无缺。

璧:古代一种玉器。

赵:指战国时的赵国。

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纸上谈兵[zhǐshàng tán bīng]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手不释卷[shǒu bùshìjuàn]释:放下。

卷:书本。

手总是拿着书。

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niǎo]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破釜沉舟[pòfǔchén zhōu]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不再回来(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草木皆兵[cǎo mùjiēbīng]兵:士兵。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敌兵。

形容人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

闻鸡起舞[wén jīqǐwǔ]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

典故的四字词语

典故的四字词语

典故的四字词语哎呀呀,咱今儿个就来说说那些充满韵味的典故四字词语。

你想想啊,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可真是宝贝呀!就说“画龙点睛”吧,这不就跟咱平时做事一样嘛,有时候就缺那么一点儿关键的东西,就能让整个事情变得大不一样。

就好比画画,龙都画好了,不点上眼睛就没那神气劲儿,这一点睛,哇,龙就活啦!咱做事要是能找到那个“睛”,那得多厉害呀!还有“叶公好龙”,嘿,这叶公嘴上说着喜欢龙,真见着了又吓得不行。

咱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人嘛,天天喊着喜欢这个喜欢那个,真要让他去做去面对了,又退缩了。

这多逗呀!可别像叶公似的,光说不练假把式哟!“亡羊补牢”也是个有意思的词。

羊都丢了才想起来补牢,虽说有点晚吧,但总比不做强呀!这就告诉咱,犯了错不怕,得赶紧想办法补救,可不能破罐子破摔。

咱得有点这种亡羊补牢的精神,别等事情没法挽回了才后悔莫及。

再说说“狐假虎威”,那狐狸多狡猾呀,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别人。

这在咱生活中也常见呢,有些人自己没啥本事,就靠着别人的威风来显摆。

咱可不能学那狐狸,得自己有真本事才行。

“掩耳盗铃”就更可笑啦!捂着自己耳朵偷铃铛,就以为别人听不见啦?这不是自欺欺人嘛!咱可不能干这种傻事,得面对现实,实事求是。

“杯弓蛇影”呢,就是自己吓唬自己,看见个影子就以为是蛇。

咱有时候也会这样,有点风吹草动就紧张得不行,其实啥事没有。

咱得放宽心,别那么容易被吓到。

你说这些典故四字词语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它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生活中的各种百态。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词语背后的道理,别光觉着好玩就完事儿了。

咱得把这些道理用到生活中去,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厉害。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呀!咱得把它们传承下去,让咱的子孙后代也能从中受益。

你说呢?。

出自历史的故事四字词语

出自历史的故事四字词语

出自历史的故事四字词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有很多,例如:
1. 草木知威:比喻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的统治策略。

2. 缓步代车:形容安闲步行,表示安适愉快。

3.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

4.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形容英勇无畏。

5. 倒行逆施:指违反常规进行行动,比喻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6. 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难,奋勇前进。

7.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国家法律。

8. 言之有礼:说话很有礼貌。

9. 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10. 望风而逃: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

形容十分怯敌。

以上只是一部分例子,实际上符合的词语可能还有很多。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词语,建议查阅成语词典或咨询汉语言学者。

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_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

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_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

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_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你们学过哪些成语是含有历史典故你的呢?以下是店铺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含有典故的成语,希望对你们有用!历史典故:杯弓蛇影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

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

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历史典故:伯乐相马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1.穷鸟入怀三国魏的刘政因为避祸去投靠邴原,他对邴原说,我好比是“穷鸟入怀“。

邴原说:你怎么知道这个怀是可入的?见《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比喻处于困境的人前来投靠。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2.剖腹藏珠唐代西域有个商人,得到很美丽的珍珠,就剖开身体把它藏起来。

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后以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红楼梦》第四五回:“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成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3.赋闲西晋潘岳有才名,做官多次,后来不得志,闲在家里种树钓鱼,逍遥自在,作了一篇《闲居赋》,描写悠闲的生活。

见《晋书·潘岳传》。

后因称无职闲居。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工夫等他。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含历史故事的词语

含历史故事的词语

含历史故事的词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源于历史故事四字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四字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四字成语有哪些张冠李戴: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李代桃僵,成语,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在军事上,三十六计之一,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战术。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必须主动靠近一些存有争议的人和事,防止引发不必要的前科。

也指易引发前科的地方。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难误解去形容田园生活。

古人特别强调正人君子必须迁就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讳,靠近一些存有争议的人和事,不搞使人误会的事情,也很关键。

李广不侯,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

他一生不被器重,没受封侯的奖励,最后被逼自杀未遂。

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古人指出奇数不吉利,司马迁评价为“李广旧,数奇。

李郭仙舟,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

游学至洛阳看见河南尹李膺。

李膺十分讨厌与他相处,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后遂以“李郭仙舟”等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

常用为友人交友之典。

桃李春风,表述:桃李指老师的学生。

成语用来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出处: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争斗或主动妥协.故事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小,气势之盛.故事出自于《国语·吴语》.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载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洛阳纸贵”,称许优秀的作品风行一入.故事出自于《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宽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骗人谲》.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迷人.故事出自于《列子·汤反问》.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备这种技能的人.故事出自于《史记·孟尝君本纪》.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愕心理.故事出自于《晋书·苻对般·载记》.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够紧贴主题,把握住要点.故事载于《庄子列于御寇》.胸有成竹”,比喻处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顺利尚无了十分的把握住;又比喻行事不醒,十分沉著.故事出自于北宋苏轼《文与可以yúndāng谷偃竹记》.“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不无抵挡.故事出自于《晋书·杜预传》.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无人知晓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回去找寻事物.故事出自于明朝杨慎的《艺林南征山》.成语“望洋兴叹”,比喻必须搞某事而力量比较,深感无可奈何.故事载于《庄子·秋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于《左传·僖公五年》.·成语“枕戈待旦”出自于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下了刘琨随时准备工作身先士卒报国的决意.后来用做成语,形容时刻提防敌人,准备工作登陆作战.故事出自于《晋书祖逖录》.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所指后起至的可以比不上先前的.和房植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故事出自于《史记·汲郑本纪》.成语“掩耳盗钟”被看成“掩耳盗铃”,比喻可笑贪生怕死的掩盖犯罪行为.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奈何》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愤存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故事出自于《晋书·祖逖录》.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回去歼灭祸害,结果反而并使祸害不断扩大.故事出自于《史记·魏世家》.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恶搞别人,不但学没别人的长处,反而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失掉.故事出自于《庄子·秋水》.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故事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要不劳而得,或固守肤浅的经验,无人知晓变通.成语“桃李不言,桃李不言”这则成语出自于《史记·李将军本纪》,比喻为人真挚,严于律已,自然可以敬佩别人,自然可以受人们的敬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典故较多的词
用典较多的词,当推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为了描绘惊心动魄、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作者多次运用典故。

其一,“八百里”句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晋王恺有一良牛叫“八百里駮”。

一日,王恺与王济比射,以此牛做赌注。

结果王济一射破的,王恺认赌服输,杀牛作炙,一脔便去。

用此典故一是说明阵营广大,营寨连绵八百余里,二是借分食牛肉来鼓舞军心、提振士气。

表达了全体将士决心杀敌的气势。

其二,“五十弦”句典出汉朝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声音悲切,帝禁不止。

借此典描写军营音乐萦绕,壮歌飞扬的场面,营造了豪迈热烈、悲壮苍凉的气氛。

其三,“马作的卢”句的的卢典出三国故事“刘备跃马渡剡溪”。

刘备荆州遇难,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

此典表现了义军矫健的雄姿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其四。

“霹雳”典出唐李延寿编撰的《南史·曹景宗传》,“曹在乡里拓弓弦作霹雳声”,此句表现义军意气风发、气冲斗牛的气势。

运用典故,字字千钧,落地有声,表现了词人的报国大志,令人感奋。

但词的最后一句,情感一落千丈,又令人感愤、唏嘘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