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性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降比与污泥指数(SVI)的关系
当SVI值在80-120之间,此时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性能 良好;当
SVI值小于80时,说明污泥泥龄过长或有机物含量过低,此时污泥细碎,颜 色发黑,活性不好;当SVI值大于120时,污泥过于松散,呈浅褐色,沉淀性 能较差;另外,污泥沉降比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量筒中污泥放置多少时间 后上浮,可以判定曝气池的供氧情况。如污泥在静沉放置3-4小时后仍不上 浮,呈褐色,证明活性污泥性状较好,曝气供氧充分;如静沉2小时左右污 泥上浮,呈黑色,说明污泥厌氧,曝气池供氧量不足。
三、通过镜检进行分析。
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
1、曝气池有臭味
原因: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溶解氧) 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
措施:加大曝气量。
2、污泥发黑
原因: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H2S 与F作用生成FS
措施:加大曝气量
3、细小污泥漂浮
原因:污泥缺乏营养进水氨氮过高,C/N不合适
措施: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测定进水氨氮,稀释进水
4、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
原因:进水洗涤剂含量过高或丝状菌过量生长
措施:清除浮渣增加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
5、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原因: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或PH值异常
措施: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引进新活性污泥
6、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原因: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措施:降低负荷
7、曝气池泡沫呈茶色或灰色
主要指轮虫, 是水质非常稳 定的标志。
质。
氧化 1/3 无机物+能量 可降解 有机物
合成 2/3 新细胞物质
80% 内源代谢 20%
无机物+能量
残留物质
三、污泥异常情况及应对措施
◆ 污泥膨胀 ◇表象: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胀、沉降性能变差SVI值不断升高,沉淀阶段泥面上升。 ◇原因:丝状菌大量繁殖;进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聚糖类物质,使污泥负荷太高,缺乏 N、P或DO不足;进水中含有有毒性物质,污泥中毒。 ◇措施:临时性措施—加入絮凝剂;投加杀菌剂。 调节工艺—进水口投加黏泥、消石灰、消化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
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措施:增加排泥量
8、曝气池泡沫过多,呈白色
原因:进水中洗涤剂过多
措施:加消泡剂(机油或煤油)
活性污泥控制参数的分析
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值是MLSS定量的直观反映,可以通过测量污泥沉降
比随时观察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过程,了解活性污泥特性,掌握 活性污泥量,判断曝气池工艺运行情况
实性;加大曝气强度;补充N、P等营养;提高污泥回流比,减少污泥在二沉池
停留时间,避免二沉池出现厌氧。
◆ 污泥解体
◇表象:SV和SVI值特别高,出水非常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小,处理效果急剧下降。
◇原因:污泥中毒;有机负荷长时间偏低;过度曝气。 ◇措施:减少鼓风量或减少生化池运行个数。
◆ 污泥腐化
◇表象:污泥上浮、变黑、产生恶臭。一般发生在二沉池 ◇原因: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使大块污泥上浮。 ◇措施:安设不是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消除池内死角地区;改进池底刮泥设备。
抑制周期较长的放线菌生长;投加絮凝剂,使混合液表面失稳,进而使丝状菌分
散重新进入活性污泥絮体中。
◆ 污泥上浮 ◇表象:二沉池污泥上浮。 ◇原因: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进程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生成氮气。
◇措施: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泥,降低混合液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
◆ 生物泡沫 ◇表象:曝气池中产生泡沫。注意区分启动泡沫与反硝化泡沫。 ◇原因:丝状微生物的增长,与气泡、絮体颗粒形成稳定的泡沫。 ◇措施:水力消泡;投加杀菌剂或消泡剂;降低污泥龄,减少污泥在生化池的停留时间,
若大量异常增 生物处理系统 中最活跃的成 分。 直接分解可
分解碳水化合
殖可引起污泥 膨ຫໍສະໝຸດ Baidu。(腐生 或寄生的丝状 菌)
溶性有机物
为无机物
细菌
真菌
物、脂肪、蛋 白质及其他含 氮化合物
肉足虫、纤毛 虫、鞭毛虫。 (累枝虫、钟 虫)
捕食细菌,
净化水质, 指示性生物
原生动 物
后生动 物
捕食原生动 物,净化水
活性污泥法的概念: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人工供氧的条件下,将污水
中的有机物降解氧化为H2O、CO2、PO3-4、NH3 -N、 H2S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利用分解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将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合成为新的细胞质组成 部分,使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活性污泥性状的分析:
一、通过曝气池感官状况初步分析; 二、参数测定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