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溶度积规则是指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那么你对溶度积规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溶度积规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溶度积规则的基本定义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即可表示为:[Am+]·m<L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Am+]·m=L时,溶液达到饱和,仍无沉淀析出; [Am+]·m>L时,有Anbm沉淀析出,直到[Am+]·m=L时为止。

溶度积规则的基本举例例:AgNO3与K2CrO4混合溶液,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时候有Ag2CrO4析出。

注:CrO4^2-表示一个铬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

令:[Ag+]^2·[CrO4^2-]=Qc (式中[ ]表示溶液中离子的实际的相对浓度)。

注意:此处的 Ag+ 与 CrO4^2- 的浓度时彼此独立指定的,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定量关系。

查表可得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Ksp。

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未饱和的,故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刚好达到饱和,为多相离子平衡状态,也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过饱和的,有Ag2CrO4晶体沉淀。

实际上是平衡和平衡移动规则在多相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溶度积的定义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nC(B)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5-2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5-2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查附录二,得BaSO4的溶度积为1.1×10-10,很小,因此 可近似认为 则
0.010 + s'≈0.010 1.1×10-10=(0.010+ s')s'≈0.010 s' s'=1.1×10-8 s=1.1×10-8 mol/L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5.2
想一 想
溶度积规则 及其应用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c(OH-)=6.4×10-12mol/L pOH=-lg(6.4×10-12)=11.2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5.2
溶度积规则 及其应用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pH=14-11.2=2.8 只要控制2.8<pH<4.0,就能够实现除去杂质的Fe3+目的。
选择:
1.在Ba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溶解度减 小的现象称为( )。 A.盐效应 B.缓冲作用 C.同离子效应 D.配位效应 2.精制食盐时,用BaCl2 除去粗食盐中的SO42-,若使 SO42-离子沉淀完全[已知 (BaSO4)=1.1×10-10],需控制Ba2+ 离子浓度为( )。 A.>1×10-5 mol/L B.>1.1×10-5 mol/L C.<1.1×10-5 mol/L D.>1.1×10-6 mol/L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5.2
态平衡。
溶度积规则 及其应用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3)Qi< K sp ,溶液处于未饱和状态,无沉淀生成或难 溶电解质溶解。
上述三种关系是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规律,称为溶 度积规则。利用该规则,可以通过控制离子浓度,实现沉淀的 生成、溶解、转化和分步沉淀。
溶度积规则 及其应用

2020届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溶度积( Ksp)的相关计算》

2020届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溶度积( Ksp)的相关计算》

溶度积( K sp)的相关计算【方法与技巧】4 4【经典练习】c (CO 2- ) 1、[2017·海南卷·节选]向含有 BaSO 4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 Na 2CO 3 溶液,当有 BaCO 3 沉淀生成时溶液中 3c (SO 2-) =。

已知 K sp (BaCO 3)=2.6×10-9,K sp (BaSO 4)=1.1×10-102、[2016·全国卷Ⅰ·节选]在化学分析中采用 K 2CrO 4 为指示剂,以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 -,利用 Ag+与 CrO 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 1.0×10-5mol·L -1)时,溶液中 c (Ag +)为 mol·L -1,此时溶液中 c (CrO 2-)等于 mol·L -1。

(已知 Ag CrO 、AgCl 的 K 4分别为 2.0×10-12和 2.0×10-10)24 sp3、[2015·全国卷Ⅰ·节选] 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浓缩液中主要含有 I -、Cl -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 3 溶液,当 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c (I -) 为c (Cl - )3 [已知 K sp (AgCl)=1.8×10-10,K sp (AgI)=8.5×10-17]4、[2015·全国卷Ⅱ·节选] 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 ZnSO 4·7H 2O 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 加稀 H 2SO 4 和 H 2O 2 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至 pH 为 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 1×10-5mol/L 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 pH 为时,锌开始沉淀(假定 Zn 2+浓度为 0.1 mol/L)。

高考化学溶度积知识点

高考化学溶度积知识点

高考化学溶度积知识点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溶度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以离子形式溶解的活动离子浓度的乘积。

溶度积的概念与溶度密切相关,它帮助我们理解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溶解能力。

本文将围绕溶度积展开讨论,介绍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1. 溶度积的基本概念溶度积是溶解度的定量表示,通常用Ksp来表示。

对于离子化合物AB,其溶度积的表达式为:Ksp = [A+]^m[B-]^n,其中[A+]和[B-]分别是溶质AB的两种离子的活动浓度,m和n是该化合物的离子数目。

2. 溶度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给定的溶度积值来计算溶质的溶解度或溶液的浓度。

以下以一些常见的示例进行解释。

例1:已知BaSO4的溶度积Ksp = 1.08e-9,在某溶液中[Ba2+]= 1.2e-4 M,求溶液中[SO42-]的浓度。

我们可以从溶度积的表达式出发:Ksp = [Ba2+][SO42-],代入已知的[Ksp]和[Ba2+]的值,即可解得[SO42-]的浓度。

例2:已知一溶液中AgCl的溶度积Ksp = 1.8e-10,求饱和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

由溶度积的定义可知,在饱和溶液中,溶解的AgCl完全分解为Ag+和Cl-。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关系:Ksp = [Ag+][Cl-]。

代入已知的Ksp值,我们可以计算出[Ag+]和[Cl-]的浓度。

3. 溶度积的相关应用溶度积的概念在化学分析和实验室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a. 判断溶解度通过计算溶度积,我们可以判断某种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溶解度。

如果给定的溶度积小于实际溶液中的离子积浓度,那么溶质将发生沉淀反应,即不再溶解。

反之,如果溶度积大于实际溶液中的离子积浓度,那么该溶质能够继续溶解。

b. 测定未知物质的溶度积通过实验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并利用已知的溶度积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物质的溶度积。

这对于化学分析和实验室工作中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酸碱溶度积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酸碱溶度积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则是描述这种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概念电解质酸碱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的乘积。

具体定义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时产生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的乘积,记为Ksp。

根据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果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大于溶解度积,说明物质溶解度高,反之溶解度低。

酸碱性溶液中电解质的溶解度取决于其酸碱性,一般而言,酸性溶液中酸性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碱性溶液中碱性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

二、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计算方法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计算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以一元电解质AB为例,其在水中的溶解可以表示为:AB(固体)⇌ A + + B -其中A + 和B - 分别代表阳离子和阴离子。

设固体AB的溶解度为s,根据守恒定律,可知[A + ]=[B - ]=s。

根据电离平衡,可得:Ksp=[A + ]×[B - ]=s×s=s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溶解度s来计算电解质酸碱溶度积。

三、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应用电解质酸碱溶度积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产生沉淀的反应。

当两个溶液中的离子相遇,其酸碱溶度积与溶解度积进行比较。

如果酸碱溶度积大于溶解度积,则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沉淀物。

例如,当我们将氯化银溶液和硝酸钠溶液混合时,会观察到白色的沉淀生成。

此时,氯化银和硝酸钠溶液中的银离子和氯离子会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Ag + + Cl - + Na + + NO3 - ⇌ AgCl + Na + + NO3 -根据电解质酸碱溶度积的概念,我们可以计算出沉淀反应发生的条件。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五章沉淀反应教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五章沉淀反应教案

第五章沉淀反应—■教学基本要求1、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2、溶度积规则及应用掌握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溶液中沉淀的产生和溶解;掌握同离子效应的计算,了解盐效应;掌握计算难溶氢氧化物、硫化物开始沉淀、沉淀完全时c(OH—)、pH值;熟悉沉淀溶解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判断分步沉淀的丿II页序及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第一种离子是否沉淀完全;掌握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二三§5.1沉淀溶解平衡§5・1・:1溶度积常数将溶解度大于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易溶电解质,梅溶解度在0.01 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微溶电解质,将溶解度小于0.01g/100gH20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BaSO4⑸在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BaSO4(s) o Ba2*(aq)+SO42-(aq);则:Ksp° = Ba2* SO42- 具中,c—l.Omol/dmq不写入表达式中。

Up称为溶度积常数…即温度一走时,难溶电解质溶在水溶液中的部分『全部离解为离子时离子的浓度的乘积是一常数,简称溶度积。

推广到一般式,如一反应为:AmBn(s) <=> mA n+(aq)+nB^aq)则:K%(AmBn)=冲『.[夕叮即:指定反应式中的离子,以离子的化学计星系数为指数的幕的相对浓度的乘积是一常数。

• K°sp同样是温度的函数,但K°sp受温度影响不大,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可采用常温下的资料。

•溶度积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对于同种类型基本不水解难溶强电解质, 溶度积越大,溶解度也越大;对于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就不能用Kip大小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把溶度积换算成溶解度。

例如:K e sp S(mol/dm3)AB AgCI 1.8x10“° 1.3x10”AgBr 5.0x10"7.1x10-7A2B Ag2CrO4l.lxlO"12 6.5 xlO^5§5.1.2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S和Kip都是表示难溶化合物溶解能力大小的物理墨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可以进行换算的,可以从S求K:p也可以从Up求S。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与溶度积规则一、溶度积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s B A n m 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 表示。

二、溶度积表达式:)(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n m m n sp B c A c K )()(-+⋅= (适用对象:饱和溶液)① sp K 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无关。

② 一般来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如AgCl 、AgBr 、AgI 、4BaSO ),sp K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sp K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三、溶度积规则—离子积在一定条件下,对于难溶强电解质)(s B A n m )()(aq nB aq mA m n -++在任一时刻都有nm m n c B c A c Q )()(-+⋅= (适用对象:任一时刻的溶液)可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c Q )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沉淀生成或溶解情况:sp c K Q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sp c K Q =,溶液为饱和溶液,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sp c K Q <,溶液未饱和,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L mol 5101-⨯时,沉淀就达完全(2011年浙江)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L mol ⋅)+Na+2Mg+2Ca -Cl-3HCO439.0 050.0 011.0 560.0 001.0溶液NaOH Lmol mL 0.10.13.8250.10=pH C L 模拟海水过滤 ①滤液M沉淀物X.11=pH NaOH 调到固体加过滤 ②滤液N沉淀物YMgO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511.010mol L --⨯⋅,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高中化学溶度积的计算

高中化学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 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学习要点1、溶度积与溶解度2、溶度积规则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链接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

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 溶度积规则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 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q (Cl )aq (Ag )s (AgCl -++−→← 平衡常数2、溶度积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aq (nB )aq (mA )AmBm(s m n -++−→←K Ag Cl +-⎡⎤⎡⎤=⋅⎣⎦⎣⎦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

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1)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3)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对于A 2B 或AB 2型难溶电解质:溶度积与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T℃时,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CuCl2和ZnCl2溶液中滴加0.1mol·L -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c(Cu2+)和-lgc(Zn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 sp(ZnS)>K sp(CuS),lg3≈0.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b~d为滴定ZnCl2溶液的曲线B.对应溶液pH:a<b<eC.a点对应的CuCl2溶液中:c(Cl-)<2[c(Cu2+)+c(H+)]D.d点纵坐标约为33.92.25 ℃时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K sp)如下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 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B.25 ℃时,利用表中的溶度积(K sp),可以计算AgCl、AgBr、AgI、Ag2S饱和水溶液中Ag+的浓度C.25 ℃,AgCl固体分别在等物质的量浓度NaCl、CaCl2溶液中溶解达到平衡,两溶液中,c(Ag+)和溶度积均相同D.在5 mL 1.8×10-6 mol/L NaCl溶液中,加入1滴(20滴约为1 mL)1×10-3 mol/L AgNO3溶液,不能产生白色沉淀3.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为正确的是A.A B.B C.C D.D5.一定温度下,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增大,K sp不变C.c(Ag+)增大D.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6.下表是三种难溶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2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25℃时,CuS的溶解度大于MnS的溶解度B.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 = CuS↓+H2SO4不能发生D.25℃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mol·L-17.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 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K sp(ZnS)=3×10-25mol2/L2)A.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B.Na2S溶液中:2c(S2-)+2c(HS-)+2c(H2S)=c(Na+)C.该温度下K sp(CuS)=10-35.4mol2/L2D.向100mL 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的Na2S溶液,Cu2+先沉淀8.已知25℃时,K sp(AgCl)=1.8×10-10,K sp(AgI)=8.3×10-17,将AgCl与AgI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浓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液中只有AgI沉淀生成B.常温下,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相同C.混合液中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多于AgI沉淀D.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多选题10.Zn(OH)2、ZnS分别为白色、淡黄色难溶物,二者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某温度下,K sp[Zn(OH)2]=1.0×10-18。

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滴加ZnSO4溶液,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p(Zn)=-lgc (Zn2+),p(B)=-lgc(OH-)或-1gc(S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l表示的是Zn2+与OH-浓度关系的曲线B.该温度下,K sp(ZnS)=1.0×10-28C.升高温度时,b点一定会向c点移动D.已知此温度下K a2(H2S)═4.0×10-16,向0.01mol•L-l NaHS溶液中滴加等体积0.2mol•L-1ZnSO4溶液不能产生沉淀三、综合题11.(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知识。

①常温下,0.001mol/LNaOH溶液的pH=____;②(NH4)2SO4是一种重要的氮肥,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其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③已知在25℃:AgCl(s) Ag+(aq)+Cl-(aq) K sp=1.8×10-10,Ag2S(s) 2Ag+(aq)+S2-(aq) K sp=6.3×10-50,向KCl和K2S浓度均为0.001mol/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_____(填“AgCl”或“Ag2S”)。

(2)甲醇是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热为726.5kJ·mol-1。

下列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O2(g)=CO2(g)+2H2O(l) △H=+726.5kJ·mol-1A.CH3OH(l)+32O2(g)=CO2(g)+2H2O(l) △H=−726.5kJ·mol-1B.CH3OH(l)+32C.CH3OH+3O2=CO2+2H2O △H=−726.5kJ·mol-12(3)800℃,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A,发生反应2A(g) 2B(g)+C(g) △H<0。

已知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10-20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min);②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③800℃时,平衡常数K=_________;④若温度将为600℃,其平衡常数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闭合S后不久,可观察到滤纸a端附近呈蓝色,则:①滤纸b端与电源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相连;②滤纸a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12.(1)室温下,在0.5mol/L的纯碱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由水电离出的c(H+)·(OH-)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已知K sp(Ag2CrO4) =1.0×10-12,向0.2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08mol/LK2CrO4溶液,则溶液中的c(CrO42-)=___。

(3)室温下,0.1mol/LNaHCO3溶液的pH值___0.1mol/LNa2SO3溶液的pH值(填“>”、“<”、“=")。

已知:(4)有一种可充电电池Na—Al/FeS,电池工作时Na+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并且是用含Na+的导电固体作为电解质,已知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Na++FeS+2e-=Na2S+Fe.则该电池在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

参考答案1.A 【解析】 【分析】 【详解】A .10mL 浓度为0.1 mol ∙L −1的CuCl 2和ZnCl 2溶液中滴入10mL0.1 mol ∙L −1的Na 2S 反应生成CuS 沉淀和ZnS 沉淀,K sp (ZnS )> K sp (CuS ),反应后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大,则a −b −e 为滴定ZnCl 2溶液的曲线,故A 错误;B .某温度下,分别向10mL 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CuCl 2和ZnCl 2溶液中滴加0.1 mol ∙L −1的Na 2S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化铜和硫化锌,铜离子浓度和锌离子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c (H +)降低,溶液pH 增大,硫化钠溶液呈碱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硫化钠溶液,溶液pH 增大,溶液pH :a <b <e ,故B 正确;C .CuCl 2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 (Cl −)= 2c (Cu 2+) + 2c [Cu (OH )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铜的浓度,c (Cl −)<2[c (Cu 2+)+c (H +)],故C 正确;D .c 点时铜离子全部沉淀,此时加入的Na 2S 的物质的量等于原溶液中CuCl 2的物质的量,所以生成CuS 沉淀后,c (Cu 2+)=c (S 2−),则K sp (CuS )=10−17.7×10−17.7=10−35.4,d 点加入20mL0.1 mol ∙L −1Na 2S 溶液,溶液中硫离子浓度()112mol L mo 0.01L 0.10.1S 0.03L l L 3c ---=⋅⨯⋅=,[]22235.4sp 0.1CuS (Cu )(S )(Cu )103K c c c +-+-=⋅=⨯=,c (Cu 2+)=3×10−34.4mol ∙L −1,-lgc (Cu 2+)=34.4-lg3= 34.4-0.5= 33.9,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

2.C 【解析】 【详解】A .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性盐,一般情况下溶度积大的沉淀较易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如向AgCl 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KI 溶液,可生成AgI 沉淀,故A 不符合题意;B .AgCl 、AgBr 、AgI 、Ag 2S 饱和水溶液中Ag +mol/L 、,故B 不符合题意;C.等物质的量浓度NaCl、CaCl2溶液中c(Cl-)不同,根据平衡移动可知,AgCl在这两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温度不变,因此溶度积相同,但c(Ag+)不同,故C符合题意;D.1滴溶液体积为0.05mL,加入到5mL溶液中,混合溶液体积几乎不变,当硝酸银加入后,溶液中c(Ag+)=-335-3110L110mol/L20110mol/L 510L--⨯⨯⨯=⨯⨯,Q c(AgCl)=c(Ag+)⋅c(Cl−)=1.8×10−6 mol⋅L−1×1×10−5mol⋅L−1=1.8×10−11<1.8×10−10,所以不能产生白色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D选项的相关判断依据为浓度熵与溶度积的相对大小,计算难点在于混合后溶液相关微粒浓度的变化,这是计算过程中易忽略点,也是易错点,需注意理解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