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及学考复习题

合集下载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汇总及解题规律方法提炼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汇总及解题规律方法提炼

人教A 版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1)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 1 6.2 平面向量的运算 ........................................................................................................ 5 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22 6.4.平面向量的应用 ....................................................................................................... 37 第七章 复数 (51)7.1 复数的概念 .............................................................................................................. 51 7.2复数的四则运算 ....................................................................................................... 58 7.3* 复数的三角表示 .................................................................................................. 64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 (69)8.1 基本立体图形 ........................................................................................................ 69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 80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 83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93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 104 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 114 第九章 统计 . (132)9.1 随机抽样 .............................................................................................................. 132 9.2 用样本估计总体 .................................................................................................. 138 9.3 统计案例 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 ...................................................... 145 第十章 概率 . (150)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 150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 161 10.3 频率与概率 .. (165)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1 平面向量的概念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1)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有向线段①定义:具有方向的线段. ②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③表示: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④长度: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 (3)向量的表示■名师点拨(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 (2)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要注意AB →的方向是由点A 指向点B ,点A 是向量的起点,点B 是向量的终点.2.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的模(长度):向量AB →的大小,称为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3.两个向量间的关系(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若a ,b 是平行向量,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若a ,b 是相等向量,记作a =b .■名师点拨(1)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2)共线向量所在直线可以平行,与平面几何中的共线不同. (3)平行向量可以共线,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平行不同.典型应用1 向量的相关概念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 →=DC →,则A ,B ,C ,D 四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②在▱ABCD 中,一定有AB →=DC →;③若a =b ,b =c ,则a =c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 AB→=DC →,A ,B ,C ,D 四点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①不正确;在▱ABCD 中,|AB→|=|DC →|,AB →与DC →平行且方向相同,故AB →=DC →,故②正确;a=b ,则|a |=|b |,且a 与b 的方向相同;b =c ,则|b |=|c |,且b 与c 的方向相同,则a 与c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c ,故③正确.【答案】 ②③(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的两个关键条件 ①有大小;②有方向.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理解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应注意的问题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所有的零向量都相等; ②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易忽略向量的方向. 典型应用2 向量的表示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列向量:(1)OA→,使|OA →|=42,点A 在点O 北偏东45°方向上; (2)AB→,使|AB →|=4,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上; (3)BC→,使|BC →|=6,点C 在点B 北偏东30°方向上. 【解】 (1)由于点A 在点O 北偏东45°方向上,所以在坐标纸上点A 距点O 的横向小方格数与纵向小方格数相等.又|OA →|=42,小方格的边长为1,所以点A 距点O 的横向小方格数与纵向小方格数都为4,于是点A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OA→,如图所示.(2)由于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上,且|AB→|=4,所以在坐标纸上点B 距点A 的横向小方格数为4,纵向小方格数为0,于是点B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AB →,如图所示.(3)由于点C 在点B 北偏东30°方向上,且|BC→|=6,依据勾股定理可得,在坐标纸上点C 距点B 的横向小方格数为3,纵向小方格数为33≈5.2,于是点C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BC→,如图所示.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步骤典型应用3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如图所示,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且OA→=a ,OB →=b ,在每两点所确定的向量中.(1)与a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哪些?(2)与a 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 (1)与a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OD→,BC →,AO →,FE →.(2)与a 共线的向量有EF→,BC →,OD →,FE →,CB →,DO →,AO →,DA →,AD →.1.[变条件、变问法]本例中若OC →=c ,其他条件不变,试分别写出与a ,b ,c 相等的向量.解:与a 相等的向量有EF →,DO →,CB →;与b 相等的向量有DC →,EO →,F A →;与c 相等的向量有FO→,ED →,AB →. 2.[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与AD→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与AD →共线的向量有EF →,BC →,OD →,FE →,CB →,DO →,AO →,DA →,OA →.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判断(1)如果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 (2)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3)非零向量的共线具有传递性,即向量a ,b ,c 为非零向量,若a ∥b ,b ∥c ,则可推出a ∥c .[注意] 对于共线向量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要注意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种情况.6.2 平面向量的运算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1.向量加法的定义及运算法则(1)两个法则的使用条件不同.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求和.(2)在使用三角形法则时,应注意“首尾连接”;在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应注意范围的限制及和向量与两向量起点相同.(3)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2.|a+b|,|a|,|b|之间的关系一般地,|a+b|≤|a|+|b|,当且仅当a,b方向相同时等号成立.3.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典型应用1平面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如图,已知向量a ,b ,c ,求作和向量a +b +c .【解】 法一:可先作a +c ,再作(a +c )+b ,即a +b +c .如图,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向量OA →=a ,接着作向量AB →=c ,则得向量OB→=a +c ,然后作向量BC →=b ,则向量OC→=a +b +c 为所求.法二:三个向量不共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作.如图,(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a ,OB →=b ;(2)作平行四边形AOBC ,则OC →=a +b ;(3)再作向量OD→=c ;(4)作平行四边形CODE ,则OE→=OC →+c =a +b +c .OE →即为所求.(1)应用三角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①平移向量使之“首尾相接”,即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与第二个向量的起点重合;②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并以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即为两个向量的和.(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 ①平移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使之共起点;②以这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③平行四边形中,与两向量共起点的对角线表示的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和. 典型应用2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化简: (1)BC→+AB →; (2)DB→+CD →+BC →; (3)AB →+DF →+CD →+BC →+F A →.【解】 (1)BC →+AB →=AB →+BC →=AC →. (2)DB→+CD →+BC → =BC→+CD →+DB → =(BC→+CD →)+DB → =BD→+DB →=0. (3)AB →+DF →+CD →+BC →+F A → =AB →+BC →+CD →+DF →+F A → =AC →+CD →+DF →+F A → =AD →+DF →+F A →=AF →+F A →=0.向量加法运算中化简的两种方法(1)代数法:借助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向量转化为“首尾相接”,向量的和即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2)几何法:通过作图,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化简. 典型应用3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43千米/小时,他在水流速度为4千米/小时的河中游泳.若他垂直游向河对岸,则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解】 如图,设此人游泳的速度为OB →,水流的速度为OA →,以OA→,OB →为邻边作▱OACB ,则此人的实际速度为OA →+OB →=OC →. 由勾股定理知|OC→|=8,且在Rt △ACO 中,∠COA =60°,故此人沿与河岸成60°的夹角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8千米/小时.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步骤(1)表示:用向量表示有关量,将所要解答的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运算:应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将相关向量进行运算,解答向量问题.(3)还原:根据向量的运算结果,结合向量共线、相等等概念回答原问题.6.2.2 向量的减法运算1.相反向量(1)定义: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差,记作-a ,并且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结论①-(-a )=a ,a +(-a )=(-a )+a =0;②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那么a =-b ,b =-a ,a +b =0. ■名师点拨相反向量与相等向量一样,从“长度”和“方向”两方面进行定义,相反向量必为平行向量.2.向量的减法(1)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即a -b =a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向量BA →=a -b ,如图所示.(3)几何意义: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名师点拨(1)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2)在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减法时,只要记住“连接向量终点,箭头指向被减向量”即可.(3)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 ,b ,都有||a |-|b ||≤|a +b |≤|a |+|b |. 典型应用1 向量的减法运算化简下列各式: (1)(AB→+MB →)+(-OB →-MO →); (2)AB→-AD →-DC →. 【解】 (1)法一:原式=AB →+MB →+BO →+OM →=(AB →+BO →)+(OM →+MB →)=AO →+OB→=AB →. 法二:原式=AB→+MB →+BO →+OM →=AB →+(MB →+BO →)+OM →=AB →+MO →+OM →=AB →+0 =AB→. (2)法一:原式=DB→-DC →=CB →.法二:原式=AB→-(AD →+DC →)=AB →-AC →=CB →.向量减法运算的常用方法典型应用2向量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如图,已知向量a ,b ,c 不共线,求作向量a +b -c . 【解】 法一:如图①,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OC→=c ,连接BC , 则CB→=b -c . 过点A 作AD 綊BC ,连接OD , 则AD→=b -c , 所以OD→=OA →+AD →=a +b -c . 法二:如图②,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连接OB ,则OB →=a +b ,再作OC →=c ,连接CB ,则CB→=a +b -c . 法三:如图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 作OA→=a ,AB →=b ,连接OB , 则OB→=a +b ,再作CB →=c ,连接OC , 则OC→=a +b -c .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的两种思路(1)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如a -b ,可以先作-b ,然后作a +(-b )即可.(2)可以直接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即把两向量的起点重合,则差向量为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典型应用3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如图所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点B 是该平行四边形外一点,且AB→=a ,AC →=b ,AE →=c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CD →,BC →,BD →.【解】 因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D→=AE →=c ,BC →=AC →-AB →=b -a , 故BD→=BC →+CD →=b -a +c .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三个关注点(1)搞清楚图形中的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以及构成三角形的三个向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已知向量与被表示向量的转化渠道.(2)注意综合应用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以及向量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来分析解决问题.(3)注意在封闭图形中利用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 例如,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0.6.2.3 向量的数乘运算1.向量的数乘的定义一般地,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λa |=|λ||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名师点拨λ是实数,a 是向量,它们的积λa 仍然是向量.实数与向量可以相乘,但是不能相加减,如λ+a ,λ-a 均没有意义.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λ(μa )=(λμ)a . (2)(λ+μ)a =λa +μa . (3)λ(a +b )=λa +λb .3.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共线定理(1)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 ,b ,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 ±μ2b )=λμ1a ±λμ2b .(2)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λa . ■名师点拨若将定理中的条件a ≠0去掉,即当a =0时,显然a 与b 共线. (1)若b ≠0,则不存在实数λ,使b =λa . (2)若b =0,则对任意实数λ,都有b =λa . 典型应用1 向量的线性运算(1)计算:①4(a +b )-3(a -b )-8a ; ②(5a -4b +c )-2(3a -2b +c ); ③23⎣⎢⎡⎦⎥⎤(4a -3b )+13b -14(6a -7b ).(2)设向量a =3i +2j ,b =2i -j ,求⎝ ⎛⎭⎪⎫13a -b -⎝ ⎛⎭⎪⎫a -23b +(2b -a ). 【解】 (1)①原式=4a +4b -3a +3b -8a =-7a +7b .②原式=5a -4b +c -6a +4b -2c =-a -c .③原式=23⎝ ⎛⎭⎪⎫4a -3b +13b -32a +74b=23⎝ ⎛⎭⎪⎫52a -1112b=53a -1118b .(2)原式=13a -b -a +23b +2b -a =⎝ ⎛⎭⎪⎫13-1-1a +⎝ ⎛⎭⎪⎫-1+23+2b =-53a +53b =-53(3i +2j )+53(2i -j ) =⎝ ⎛⎭⎪⎫-5+103i +⎝ ⎛⎭⎪⎫-103-53j =-53i -5j .向量线性运算的基本方法(1)类比方法:向量的数乘运算可类似于代数多项式的运算.例如,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变形手段在数与向量的乘积中同样适用,但是在这里的“同类项”“公因式”指向量,实数看作是向量的系数.(2)方程方法:向量也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把所求向量当作未知数,利用代数方程的方法求解,同时在运算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恰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典型应用2向量共线定理及其应用已知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1)如果AB →=e 1+e 2,BC →=2e 1+8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2)欲使k e 1+e 2和e 1+k e 2共线,试确定实数k 的值.【解】 (1)证明:因为AB →=e 1+e 2,BD →=BC →+CD →=2e 1+8e 2+3e 1-3e 2=5(e 1+e 2)=5AB→. 所以AB→,BD →共线,且有公共点B , 所以A 、B 、D 三点共线.(2)因为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k e 1+e 2=λ(e 1+k e 2), 则(k -λ)e 1=(λk -1)e 2,由于e 1与e 2不共线,只能有⎩⎨⎧k -λ=0,λk -1=0,所以k =±1.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1)若b =λa (a ≠0),且b 与a 所在的直线无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若b =λa (a ≠0),且b 与a 所在的直线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例如,若AB→=λAC →,则AB →与AC →共线,又AB →与AC →有公共点A ,从而A ,B ,C 三点共线,这是证明三点共线的重要方法.典型应用3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如图,ABCD 是一个梯形,AB→∥CD →且|AB →|=2|CD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已知AB →=e 1,AD →=e 2,试用e 1,e 2表示下列向量.(1)AC→=________; (2)MN→=________. 【解析】 因为AB →∥CD →,|AB →|=2|CD →|,所以AB→=2DC →,DC →=12AB →. (1)AC →=AD →+DC →=e 2+12e 1. (2)MN→=MD →+DA →+AN → =-12DC →-AD →+12AB → =-14e 1-e 2+12e 1=14e 1-e 2.【答案】 (1)e 2+12e 1 (2)14e 1-e 2[变条件]在本例中,若条件改为BC →=e 1,AD →=e 2,试用e 1,e 2表示向量MN →.解:因为MN→=MD →+DA →+AN →, MN→=MC →+CB →+BN →, 所以2MN→=(MD →+MC →)+DA →+CB →+(AN →+BN →).又因为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 所以MD→+MC →=0,AN →+BN →=0. 所以2MN→=DA →+CB →,所以MN→=12(-AD →-BC →)=-12e 2-12e 1.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2)方程法当直接表示比较困难时,可以首先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建立关于所求向量和已知向量的等量关系,然后解关于所求向量的方程.6.2.4 向量的数量积1.两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O 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作OA →=a ,OB →=b ,则∠AOB =θ(0≤θ≤π)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2)特例:①当θ=0时,向量a 与b 同向;②当θ=π2时,向量a 与b 垂直,记作a ⊥b ; ③当θ=π时,向量a 与b 反向. ■名师点拨按照向量夹角的定义,只有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时所对应的角才是两向量的夹角,如图所示,∠BAC 不是向量CA →与AB →的夹角.作AD→=CA →,则∠BAD 才是向量CA →与AB →的夹角.2.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把数量|a ||b |cos__θ叫做向量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__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名师点拨(1)两向量的数量积,其结果是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等于两向量的模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乘积,其符号由夹角的余弦值来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记作a ·b ,千万不能写成a ×b 的形式. 3.投影向量如图(1),设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AB→=a ,CD →=b ,我们考虑如下变换:过AB →的起点A 和终点B ,分别作CD →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得到A 1B 1→,我们称上述变换为向量a 向向量b 投影(project),A 1B 1→叫做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如图(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M→=a ,ON →=b ,过点M作直线ON 的垂线,垂足为M 1,则OM 1→就是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2)若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为e ,a 与b 的夹角为θ,则OM 1→=|a |cos θ e .■名师点拨当θ=0时,OM 1→=|a |e ;当θ=π2时,OM 1→=0;当θ∈⎣⎢⎡⎭⎪⎫0,π2时,OM 1→与b方向相同;当θ∈⎝ ⎛⎦⎥⎤π2,π时,OM 1→与b 方向相反;当θ=π时,OM 1→=-|a |e .4.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是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是θ,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 (1)a ·e =e ·a =|a |cos θ. (2)a ⊥b ⇔a·b =0.(3)当a 与b 同向时,a·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b =-|a ||b |.特别地,a·a =|a |2或|a |=a·a . (4)|a·b |≤|a ||b |. ■名师点拨对于性质(2),可以用来解决有关垂直的问题,即若要证明某两个非零向量垂直,只需判定它们的数量积为0即可;若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它们互相垂直.5.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 =b·a (交换律).(2)(λa )·b =λ(a·b )=a ·(λb )(结合律). (3)(a +b )·c =a·c +b·c (分配律). ■名师点拨(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若a ,b ,c 均为非零向量,且a·c =b·c ,但得不到a =b .(2)(a·b )·c ≠a·(b·c ),因为a·b ,b·c 是数量积,是实数,不是向量,所以(a·b )·c 与向量c 共线,a·(b·c )与向量a 共线,因此,(a·b )·c =a·(b·c )在一般情况下不成立.(3)(a ±b )2=a 2±2a ·b +b 2. 典型应用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1)已知|a |=6,|b |=4,a 与b 的夹角为60°,求(a +2b )·(a +3b ).(2)如图,在▱ABCD 中,|AB →|=4,|AD →|=3,∠DAB =60°,求:①AD→·BC →;②AB →·DA →.【解】 (1)(a +2b )·(a +3b ) =a·a +5a·b +6b·b =|a |2+5a·b +6|b |2=|a |2+5|a ||b |cos 60°+6|b |2=62+5×6×4×cos 60°+6×42=192. (2)①因为AD→∥BC →,且方向相同,所以AD→与BC →的夹角是0°, 所以AD→·BC →=|AD →||BC →|·cos 0°=3×3×1=9. ②因为AB→与AD →的夹角为60°,所以AB→与DA →的夹角为120°, 所以AB→·DA →=|AB →||DA →|·cos 120° =4×3×⎝ ⎛⎭⎪⎫-12=-6.[变问法]若本例(2)的条件不变,求AC →·BD →.解:因为AC→=AB →+AD →,BD →=AD →-AB →,所以AC→·BD →=(AB →+AD →)·(AD →-AB →) =AD→2-AB →2=9-16=-7.向量数量积的求法(1)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首先确定两个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夹角,其中准确求出两向量的夹角是求数量积的关键.(2)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向量的加、减与数量积的混合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典型应用2 向量模的有关计算(1)已知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a |=2,|b |=1,则|a +2b |=( )A.3B.23 C.4 D.12(2)向量a,b满足|a|=1,|a-b|=32,a与b的夹角为60°,则|b|=()A.13 B.12C.15 D.14【解析】(1)|a+2b|=(a+2b)2=a2+4a·b+4b2=|a|2+4|a||b|cos 60°+4|b|2=4+4×2×1×12+4=2 3.(2)由题意得|a-b|2=|a|2+|b|2-2|a||b|·cos 60°=34,即1+|b|2-|b|=34,解得|b|=12.【答案】(1)B(2)B求向量的模的常见思路及方法(1)求模问题一般转化为求模的平方,与向量数量积联系,并灵活应用a2=|a|2,勿忘记开方.(2)a·a=a2=|a|2或|a|=a2,可以实现实数运算与向量运算的相互转化.典型应用3向量的夹角与垂直命题角度一:求两向量的夹角(1)已知|a|=6,|b|=4,(a+2b)·(a-3b)=-72,则a与b的夹角为________;(2)(2019·高考全国卷Ⅰ改编)已知非零向量a,b满足|a|=2|b|,且(a-b)⊥b,则a与b的夹角为______.【解析】(1)设a与b的夹角为θ,(a+2b)·(a-3b)=a·a-3a·b+2b·a-6b·b =|a|2-a·b-6|b|2=|a|2-|a||b|cos θ-6|b|2=62-6×4×cos θ-6×42=-72, 所以24cos θ=36+72-96=12, 所以cos θ=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2)设a 与b 的夹角为θ,由(a -b )⊥b ,得(a -b )·b =0,所以a ·b =b 2,所以cos θ=b 2|a ||b |.又因为|a |=2|b |,所以cos θ=|b |22|b |2=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 【答案】 (1)π3 (2)π3 命题角度二:证明两向量垂直已知a ,b 是非零向量,当a +t b (t ∈R )的模取最小值时,求证:b ⊥(a+t b ).【证明】 因为|a +t b |=(a +t b )2=a 2+t 2b 2+2t a ·b =|b |2t 2+2a ·b t +|a |2,所以当t =-2a ·b 2|b |2=-a·b|b |2时,|a +t b |有最小值. 此时b ·(a +t b )=b·a +t b 2=a·b +⎝ ⎛⎭⎪⎫-a·b |b |2·|b |2=a·b -a·b =0.所以b ⊥(a +t b ). 命题角度三:利用夹角和垂直求参数(1)已知a ⊥b ,|a |=2,|b |=3且向量3a +2b 与k a -b 互相垂直,则k的值为( )A .-32 B .32 C .±32D .1(2)已知a ,b ,c 为单位向量,且满足3a +λb +7c =0,a 与b 的夹角为π3,则实数λ=________.【解析】(1)因为3a+2b与k a-b互相垂直,所以(3a+2b)·(k a-b)=0,所以3k a2+(2k-3)a·b-2b2=0.因为a⊥b,所以a·b=0,又|a|=2,|b|=3,所以12k-18=0,k=3 2.(2)由3a+λb+7c=0,可得7c=-(3a+λb),即49c2=9a2+λ2b2+6λa·b,而a,b,c为单位向量,则a2=b2=c2=1,则49=9+λ2+6λcos π3,即λ2+3λ-40=0,解得λ=-8或λ=5.【答案】(1)B(2)-8或5求向量a与b夹角的思路(1)求向量a与b夹角的关键是计算a·b及|a||b|,在此基础上结合数量积的定义或性质计算cos θ=a·b|a||b|,最后借助θ∈[0,π],求出θ的值.(2)在个别含有|a|,|b|与a·b的等量关系中,常利用消元思想计算cos θ的值.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1,e 2}的选取不唯一,即一个平面可以有多个基底.(2)基底{e 1,e 2}确定后,实数λ1,λ2是唯一确定的. 典型应用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设e 1,e 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①e 1与e 1+e 2;②e 1-2e 2与e 2-2e 1;③e 1-2e 2与4e 2-2e 1;④e 1+e 2与e 1-e 2.其中,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________(写出满足条件的序号).【解析】 ①设e 1+e 2=λe 1,则⎩⎨⎧λ=1,1=0,无解,所以e 1+e 2与e 1不共线,即e 1与e 1+e 2能作为一组基底. ②设e 1-2e 2=λ(e 2-2e 1),则(1+2λ)e 1-(2+λ)e 2=0,则⎩⎨⎧1+2λ=0,2+λ=0,无解,所以e 1-2e 2与e 2-2e 1不共线,即e 1-2e 2与e 2-2e 1能作为一组基底.③因为e 1-2e 2=-12(4e 2-2e 1), 所以e 1-2e 2与4e 2-2e 1共线,即e 1-2e 2与4e 2-2e 1不能作为一组基底.④设e 1+e 2=λ(e 1-e 2),则(1-λ)e 1+(1+λ)e 2=0,则⎩⎨⎧1-λ=0,1+λ=0,无解,所以e 1+e 2与e 1-e 2不共线,即e 1+e 2与e 1-e 2能作为一组基底.【答案】 ③对基底的理解(1)两个向量能否作为一个基底,关键是看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若共线,则不能作基底,反之,则可作基底.(2)一个平面的基底一旦确定,那么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用这个基底唯一线性表示出来.设向量a 与b 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x 1a +y 1b =x 2a +y 2b ,则⎩⎨⎧x 1=x 2,y 1=y 2.[提醒] 一个平面的基底不是唯一的,同一个向量用不同的基底表示,表达式不一样.典型应用2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E ,F 分别为BC ,DC 边上的中点,DE与BF 交于点G ,若AB→=a ,AD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向量DE →,BF →.【解】 DE →=DA →+AB →+BE →=-AD→+AB →+12BC → =-AD→+AB →+12AD →=a -12b . BF→=BA →+AD →+DF →=-AB→+AD →+12AB →=b -12a .1.[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试用基底{a ,b }表示AG →.解:由平面几何知识知BG =23BF , 故AG→=AB →+BG →=AB →+23BF → =a +23⎝ ⎛⎭⎪⎫b -12a=a +23b -13a =23a +23b .2.[变条件]若将本例中的向量“AB →,AD →”换为“CE →,CF →”,即若CE →=a ,CF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向量DE→,BF →. 解:DE→=DC →+CE →=2FC →+CE →=-2CF →+CE →=-2b +a . BF→=BC →+CF →=2EC →+CF → =-2CE→+CF →=-2a +b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两种方法(1)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对待求向量不断进行转化,直至用基底表示为止.(2)通过列向量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唯一性求解. 典型应用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如图,在△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AC 上,且AN =2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AP ∶PM 与BP ∶PN .【解】 设BM →=e 1,CN →=e 2, 则AM →=AC →+CM →=-3e 2-e 1,BN →=BC →+CN →=2e 1+e 2. 因为A ,P ,M 和B ,P ,N 分别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μ使得AP →=λAM →=-λe 1-3λe 2, BP →=μBN →=2μe 1+μe 2. 故BA →=BP →+P A →=BP →-AP →=(λ+2μ)e 1+(3λ+μ)e 2. 而BA →=BC →+CA →=2e 1+3e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得⎩⎨⎧λ+2μ=2,3λ+μ=3,解得⎩⎪⎨μ=35.所以AP →=45AM →,BP →=35BN →,所以AP ∶PM =4∶1,BP ∶PN =3∶2.1.[变问法]在本例条件下,若CM→=a ,CN →=b ,试用a ,b 表示CP →.解:由本例解析知BP ∶PN =3∶2,则NP →=25NB →, CP→=CN →+NP →=CN →+25NB →=b +25(CB →-CN →) =b +45a -25b =35b +45a .2.[变条件]若本例中的点N 为AC 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求AP ∶PM 与BP ∶PN .解:如图,设BM →=e 1,CN →=e 2,则AM →=AC →+CM →=-2e 2-e 1,BN →=BC →+CN →=2e 1+e 2. 因为A ,P ,M 和B ,P ,N 分别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μ使得AP →=λAM →=-λe 1-2λe 2, BP →=μBN →=2μe 1+μe 2. 故BA →=BP →+P A →=BP →-AP →=(λ+2μ)e 1+(2λ+μ)e 2. 而BA →=BC →+CA →=2e 1+2e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得⎩⎨⎧λ+2μ=2,2λ+μ=2,解得⎩⎪⎨μ=23.所以AP →=23AM →,BP →=23BN →, 所以AP ∶PM =2,BP ∶PN =2.若直接利用基底表示向量比较困难,可设出目标向量并建立其与基底之间满足的二元关系式,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及相关结论,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表示出目标向量(一般需建立两个不同的向量表达式),再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系数,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即得.6.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6.3.3 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 6.3.4 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分解及加、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坐标的相关概念■名师点拨(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实质上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一种应用形式,只是两个基向量e 1和e 2互相垂直.(2)由向量坐标的定义知,两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横、纵坐标对应相等,即a =b ⇔x 1=x 2且y 1=y 2,其中a =(x 1,y 1),b =(x 2,y 2).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若a =(x 1,y 1),b =(x 2,y 2),λ∈R ,则 ①a +b =(x 1+x 2,y 1+y 2); ②a -b =(x 1-x 2,y 1-y 2); ③λa =(λx 1,λy 1).(2)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名师点拨(1)向量的坐标只与起点、终点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它们的具体位置无关. (2)已知向量AB →的起点A (x 1,y 1),终点B (x 2,y 2),则AB →=(x 2-x 1,y 2-y 1). 典型应用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第一象限,|OA →|=43,∠xOA =60°,(1)求向量OA→的坐标;(2)若B (3,-1),求BA→的坐标.【解】 (1)设点A (x ,y ),则x =|OA →|cos 60°=43cos 60°=23,y =|OA →|sin60°=43sin 60°=6,即A (23,6),所以OA→=(23,6). (2)BA→=(23,6)-(3,-1)=(3,7).求点和向量坐标的常用方法(1)求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该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的坐标. (2)求一个向量的坐标时,可以首先求出这个向量的始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再运用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得到该向量的坐标.典型应用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已知向量a =(5,2),b =(-4,-3),若c 满足3a -2b +c =0,则c =( )A .(-23,-12)B .(23,12)C .(7,0)D .(-7,0)(2)已知A (-2,4),B (3,-1),C (-3,-4),且CM →=3 CA →,CN →=2 CB →,求点M ,N 的坐标.【解】 (1)选A.因为a =(5,2),b =(-4,-3),且c 满足3a -2b +c =0,所以c =2b -3a =2(-4,-3)-3(5,2)=(-8-15,-6-6)=(-23,-12).(2)法一:因为A (-2,4),B (3,-1),C (-3,-4), 所以CA→=(-2,4)-(-3,-4)=(1,8), CB→=(3,-1)-(-3,-4)=(6,3). 因为CM→=3 CA →,CN →=2 CB →, 所以CM→=3(1,8)=(3,24),CN →=2(6,3)=(12,6). 设M (x 1,y 1),N (x 2,y 2),所以CM →=(x 1+3,y 1+4)=(3,24), CN →=(x 2+3,y 2+4)=(12,6), 所以⎩⎨⎧x 1+3=3,y 1+4=24,⎩⎨⎧x 2+3=12,y 2+4=6.解得⎩⎨⎧x 1=0,y 1=20,⎩⎨⎧x 2=9,y 2=2. 所以M (0,20),N (9,2).法二:设O 为坐标原点,则由CM→=3 CA →,CN →=2 CB →, 可得OM→-OC →=3(OA →-OC →),ON →-OC →=2(OB →-OC →), 所以OM→=3 OA →-2 OC →,ON →=2 OB →-OC →. 所以OM→=3(-2,4)-2(-3,-4)=(0,20), ON→=2(3,-1)-(-3,-4)=(9,2). 所以M (0,20),N (9,2).平面向量坐标(线性)运算的方法(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的运算法则进行.(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必须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类比数的运算进行. 典型应用3向量坐标运算的综合应用已知点O (0,0),A (1,2),B (4,5),及OP→=OA →+tAB →.(1)t 为何值时,点P 在x 轴上?点P 在y 轴上?点P 在第二象限? (2)四边形OABP 能为平行四边形吗?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 (1)OP →=OA →+tAB →=(1,2)+t (3,3)=(1+3t ,2+3t ).若点P 在x 轴上,则2+3t =0,所以t =-23. 若点P 在y 轴上,则1+3t =0,所以t =-13. 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1+3t <0,2+3t >0,所以-23<t <-13.(2)OA→=(1,2),PB →=(3-3t ,3-3t ).若四边形OABP 为平行四边形, 则OA →=PB →,所以⎩⎨⎧3-3t =1,3-3t =2,该方程组无解.故四边形OABP 不能为平行四边形.[变问法]若保持本例条件不变,问t 为何值时,B 为线段AP 的中点? 解:由OP→=OA →+tAB →,得AP →=tAB →.所以当t =2时,AP→=2AB →,B 为线段AP 的中点.向量中含参数问题的求解策略(1)向量的坐标含有两个量:横坐标和纵坐标,如果纵坐标或横坐标是一个变量,则表示向量的点的坐标的位置会随之改变.(2)解答这类由参数决定点的位置的题目,关键是列出满足条件的含参数的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就能达到解题的目的.第2课时 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应用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则a ,b (b ≠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名师点拨(1)两个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还可以写成x 1x 2=y 1y 2(x 2≠0,y 2≠0),即两个不平行于坐标轴的共线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2)当a ≠0,b =0时,a ∥b ,此时x 1y 2-x 2y 1=0也成立,即对任意向量a ,b 都有x 1y 2-x 2y 1=0⇔a ∥b .典型应用1 向量共线的判定(1)已知向量a =(1,-2),b =(3,4).若(3a -b )∥(a +k b ),则k =________.(2)已知A (-1,-1),B (1,3),C (2,5),判断AB →与AC →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它们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解】 (1)3a -b =(0,-10),a +k b =(1+3k ,-2+4k ), 因为(3a -b )∥(a +k b ),所以0-(-10-30k )=0, 所以k =-13.故填-13.(2)因为AB→=(1-(-1),3-(-1))=(2,4),AC→=(2-(-1),5-(-1))=(3,6), 因为2×6-3×4=0,所以AB→∥AC →,所以AB →与AC →共线. 又AB→=23AC →,所以AB →与AC →的方向相同.[变问法]若本例(1)条件不变,判断向量(3a -b )与(a +k b )是反向还是同向? 解:由向量(3a -b )与(a +k b )共线,得k =-13, 所以3a -b =(3,-6)-(3,4)=(0,-10), a +k b =a -13b =(1,-2)-13(3,4)=⎝ ⎛⎭⎪⎫0,-103=13(0,-10), 所以向量(3a -b )与(a +k b )同向.向量共线的判定方法典型应用2 三点共线问题(1)已知OA→=(3,4),OB →=(7,12),OC →=(9,16),求证:点A ,B ,C 共线;(2)设向量OA →=(k ,12),OB →=(4,5),OC →=(10,k ),求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解】 (1)证明:由题意知AB→=OB →-OA →=(4,8),AC →=OC →-OA →=(6,12),所以AC →=32AB →, 即AB→与AC →共线. 又因为AB→与AC →有公共点A ,所以点A ,B ,C 共线.(2)法一:因为A ,B ,C 三点共线,即AB →与AC →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λ∈R ),使得AB→=λAC →.因为AB→=OB →-OA →=(4-k ,-7),AC →=OC →-OA →=(10-k ,k -12), 所以(4-k ,-7)=λ(10-k ,k -12), 即⎩⎨⎧4-k =λ(10-k ),-7=λ(k -12),解得k =-2或k =11. 所以当k =-2或k =11时,A ,B ,C 三点共线. 法二:由已知得AB→与AC →共线,因为AB→=OB →-OA →=(4-k ,-7),AC →=OC →-OA →=(10-k ,k -12),。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二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 1 - 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减法................................................................................ - 8 - 3从速度的倍数到向量的数乘.................................................................................. - 23 - 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35 - 5从力的做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 52 - 6平面向量的应用...................................................................................................... - 67 -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及向量的几何表示.(重点) 2.掌握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难点)3.正确区分向量平行与直线平行.(易混点)通过向量的有关概念的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1)起重机吊装物体时,物体既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又受到竖直向上的起重机拉力的作用.(2)民航每天都有从北京飞往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等地的航班.民航客机飞行一次,位移变化一次,由于飞行的距离和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它们是不同的位移.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上述情境涉及哪些物理量?其特点是什么? 问题2:在物理中,位移与路程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 问题3:平行向量一定是相等向量吗? 知识点1 向量的概念数学中,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统称为向量,而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称为数量(如年龄、身高、体积等).两个数量可以比较大小,那么两个向量能比较大小吗? [提示] 数量之间可以比较大小,而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知识点2 向量的表示方法(1)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线段,叫作有向线段.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线段AB 的长度也叫作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2)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即长度(也称模),记作|a |.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知识点3 零向量与单位向量(1)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作0或0→; (2)模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作单位向量.1.把平行于某一条直线的所有向量归结到共同的起点,则终点构成的图形是________;若这些向量是单位向量,则终点构成的图形是________.[答案] 一条直线 两个点 知识点4 向量的基本关系(1)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作相等向量,记作a =b . (2)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也叫共线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共线.(3)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相反向量,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 =0,则||a =0 B .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C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D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垂直B [零向量的长度为0,方向是任意的,它与任何向量都平行、垂直,所以B 是错误的.]知识点5 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在平面内选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θ(0°≤θ≤180°)叫作向量a 与b 的夹角;(2)夹角的大小与向量共线、垂直的关系:θ=0°⇔a 与b 同向;θ=180°⇔a 与b 反向;θ=90°⇔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垂直.3.等边△ABC 中,AB→与AC →的夹角是________,AB →与BC →的夹角是________.[答案] 60° 120°类型1 向量的有关概念【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a ∥b ;(2)若AB→=DC →,则A 、B 、C 、D 四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AB →=DC →;(4)若向量a 与任一向量b 平行,则a =0.[解] (1)当a ∥b 且方向相反时,即使|a |=|b |,也不能得到a =b ,故|a |=|b |且a ∥b 不是a =b 的充要条件,而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故(1)不正确.(2)AB→=DC →,A 、B 、C 、D 四点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2)不正确.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与DC →平行且方向相同,故AB →=DC →,(3)正确.(4)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与任一向量平行,(4)正确.1.向量共线即表示共线向量的有向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平行.2.熟知向量的基本概念,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解决向量概念辨析题的基础.[跟进训练]1.已知O 是△ABC 的外心,则AO →,BO →,CO →是( ) A .相等向量 B .平行向量 C .模相等的向量 D .起点相同的向量C [⎪⎪⎪⎪AO →=⎪⎪⎪⎪BO →=⎪⎪⎪⎪CO →=r .] 类型2 向量的表示【例2】 (教材北师版P 75例1改编)一辆消防车从A 地去B 地执行任务,先从A 地向北偏东30°方向行驶2千米到D 地,然后从D 地沿北偏东60°方向行驶6千米到达C 地,从C 地又向南偏西30°方向行驶了2千米才到达B 地.(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AD →,DC →,CB →,AB →; (2)求B 地相对于A 地的位置向量.[解] (1)向量AD →,DC →,CB →,AB →,如图所示. (2)由题意知AD →=BC →, ∴AD 与BC 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 →=DC →,∴B 地相对于A 地的位置向量为“北偏东60°,6千米”.准确画出向量的方法是先确定向量的起点,再确定向量的方向,然后根据向量的大小确定向量的终点.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是向量的几何表示,必须确定起点、长度和终点,三者缺一不可.[跟进训练]2.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画出下列向量.(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OA →|=4,点A 在点O 正北方向;(2)|OB →|=22,点B 在点O 东偏南45°方向;(3)画一个以C 为起点的向量c ,使|c |=2,并说出c 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 [解] (1)(2)(3)的图象如图所示.(3)c 的终点轨迹是以C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 类型3 共线向量与夹角【例3】 (教材北师版P 76例2改编)如图,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1)分别写出图中所示与OA →,OB →,OC →相等的向量; (2)分别求出AB →与OB →,AB →与FE →的夹角的大小.[解] (1)OA →=CB →=DO →;OB →=DC →=EO →;OC →=AB →=ED →=FO →. (2)AB →与OB →的夹角的大小为60°,AB →与FE →的夹角的大小为60°.1.例3中与OA →模相等的向量有多少? [解] 由图知与OA →的模相等的向量有23个. 2.例3中向量OA →的相反向量有哪些?[解] 与向量O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OD →,BC →,FE →,AO →. 3.例3中与向量OA →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 与向量OA →共线的向量有EF →,BC →,OD →,FE →,CB →,DO →,AO →,DA →,AD →. 4.求出例3中AB →与OA →的夹角的大小 [解] AB →与OA →的夹角的大小为120°.判断一组向量是否相等,关键是看这组向量是否方向相同,长度相等,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无关.对于共线向量,则只要判断它们是否同向或反向即可.[跟进训练]3.如图所示,以1×2方格纸中的格点(各线段的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中. (1)写出与AF →、AE →相等的向量; (2)写出与AD →模相等的向量; (3)求AE →与CD →夹角的度数. [解] (1)AF →=BE →=CD →,AE →=BD →. (2)DA →,CF →,FC →.(3)因为CD →=AF →,所以AE →与CD →夹角为∠EAF =45°.当堂达标1.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温度含零上和零下温度,所以温度是向量; ②向量a 与b 不共线,则a 与b 都是非零向量; ③若|a |>|b |,则a >b .A .0B .1C .2D .3B [①温度没有方向,所以不是向量,故①错;③向量不可以比较大小,故③错;②若a ,b 中有一个为零向量,则a 与b 必共线,故a 与b 不共线,则应均为非零向量,故②对.]2.(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 |=|b |,则a =±bB .零向量的长度是0C .长度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D .共线向量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ACD [对A ,当|a |=|b |时,由于a ,b 方向不一定相同,a =±b 未必成立,所以A 错误;对B ,零向量的长度是0,正确;对C ,长度相等的向量方向不一定相同,故C 错误;对D ,共线向量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故D 错误.故选ACD.]3.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且|AD →|=|AB →|,则这个四边形是(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等腰梯形 D .菱形 D [由AB →=DC →可知AB ∥DC ,且|AB →|=|DC →|, 所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又|AD →|=|AB →|,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故选D.]4.设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则OA →,BO →,AC →,BD →中,模相等的向量是________.[答案] OA →与BO →,AC →与BD →5.如图所示的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DAB =60°,则DA →与CA →的夹角为________;DA →与BC →的夹角为________.30° 180° [由图知,DA →与CA →的夹角与∠DAO 是对顶角,又因∠DAB =60°,根据菱形的几何性质,知∠DAO =30°,故DA →与CA →的夹角为30°,DA →与BC →为相反向量,故DA →与BC →的夹角为180°.]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向量与有向线段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提示]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显示了图形的直观性,应该注意的是有向线段还是向量的表示,并不是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是确定的,而向量仅由大小和方向确定,与起点位置无关.2.向量的“平行”与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含义是否相同?[提示]共线向量也就是平行向量,其要求是几个非零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当然向量所在的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重合,其中“平行”的含义不同于平面几何中“平行”的含义.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减法2.1向量的加法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重点) 2.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难点)1.通过向量加法的概念及向量加法法则的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向量加法法则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有两条拖轮牵引一艘轮船,它们的牵引力F1,F2的大小分别是|F1|=3 000 N,|F2|=2 000 N,牵引绳之间的夹角为θ=60°(如图),如果只用一条牵引力为F3的拖轮来牵引,也能产生跟原来相同的效果.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上述体现了向量的什么运算? 问题2:向量加法运算常用什么法则? 问题3:向量的加法运算结果还是向量吗? 知识点 向量求和法则及运算律 类别 图示几何意义向量求和的法则三角形法则已知不共线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 ,再作向量AC →,则向量AC →叫作a 与b 的和,记作a +b ,即a +b =AB →+BC →=AC →平行四边形法则已知不共线向量a ,b ,作AB →=a ,AD →=b ,再作平行AD →的BC →=b ,连接DC ,则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向量AC →叫作向量a 与b 的和,表示为AC →=a +b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 a +b =b +a结合律(a +b )+c =a +(b +c )1.根据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 ,验证向量加法是否满足交换律.(注:AB →=a ,AD →=b )[提示] ∵AC →=AB →+BC →,∴AC →=a +b . ∵AC →=AD →+DC →,∴AC →=b +a .∴a +b =b +a .2.根据图中的四边形ABCD ,验证向量加法是否满足结合律.(注:AB →=a ,BC →=b ,CD →=c )[提示] ∵AD →=AC →+CD →=(AB →+BC →)+CD →,∴AD →=(a +b )+c , 又∵AD →=AB →+BD →=AB →+(BC →+CD →), ∴AD →=a +(b +c ), ∴(a +b )+c =a +(b +c ).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a =a +0=a ;( ) (2)AB →+BC →=AC →;( ) (3)AB →+BA →=0;(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 →+BC →=BD →;( ) (5)|AB →|+|BC →|=|AC →|.( )[答案] (1)√ (2)√ (3)√ (4)√ (5)×类型1 向量加法法则的应用【例1】 (教材北师版P 81例1改编)(1)如图①,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a +b ;(2)如图②,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a +b .[解] (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再作向量OB →,则OB →=a +b .(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再作平行OB →的AC →=b ,连接BC ,则四边形OACB 为平行四边形,OC →=a +b .用三角形法则求和向量,关键是抓住“首尾相连”,和向量是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平行四边形法则注意“共起点”.且两种方法中,第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任意选取,可在某一个向量上,也可在其它位置.两向量共线时,三角形法则仍适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跟进训练]1.已知向量a ,b ,c ,如图,求作a +b +c .[解]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BC →=c ,如图,则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OB →=a +b ,OC →=a +b +c .类型2 向量加法及其运算律 【例2】 化简下列各式: (1)BC →+AB →; (2)DB →+CD →+BC →;(3)AB →+DF →+CD →+BC →+F A →.所给各式均为向量和的形式,因此可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向量加法的运算律求解.[解] (1)BC →+AB →=AB →+BC →=AC →.(2)DB →+CD →+BC →=(DB →+BC →)+CD →=DC →+CD →=0或DB →+CD →+BC →=(DB →+CD →)+BC →=(CD →+DB →)+BC →=CB →+BC →=0.(3)AB →+DF →+CD →+BC →+F A →=AB →+BC →+CD →+DF →+F A →=AC →+CD →+DF →+F A →=AD →+DF →+F A →=AF →+F A →=0.向量运算中化简的两种方法(1)代数法:借助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向量转化为“首尾相接”,向量的和即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2)几何法:通过作图,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化简.[跟进训练]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AB →+AD →=________; (2)AC →+CD →+DO →=________; (3)AB →+AD →+CD →=________; (4)AC →+BA →+DA →=________.(1)AC → (2)AO → (3)AD → (4)0 [(1)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AB →+AD →=AC →.(2)AC →+CD →+DO →=AD →+DO →=AO →. (3)AB →+AD →+CD →=AC →+CD →=AD →.(4)∵BA →=CD →,∴AC →+BA →+DA →=AC →+CD →+DA →=AD →+DA →=0.] 类型3 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例3】 (教材北师版P 81例2改编)在静水中船的速度为20 m/min ,水流的速度为10 m/min ,如果船从岸边出发沿垂直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求船行进的方向.速度是向量,因此需要作出船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示意图,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形中求角度问题.[解] 作出图形,如图.船速v 船与岸的方向成α角,由图可知v 水+v 船=v 实际,结合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在Rt △ACD 中,|CD →|=|AB →|=v 水=10 m/min , |AD →|=|v 船|=20 m/min , ∴cos α=|CD →||AD →|=1020=12,∴α=60°,从而船与水流方向成120°的角. 故船行进的方向是与水流的方向成120°的角的方向.1.若例3条件不变,则经过3小时,该船的实际航程是多少? [解] 由题意可知|AC →|=32|AD →|=32×20=103(m/min)=335(km/h), 则经过3小时,该船的实际航程是3×335=935(km).2.若例3的条件不变,改为若船沿垂直于水流的方向航行,求船实际行进的方向的正切值(相当于河岸的夹角).[解] 如图所示,|AD →|=|BC →|=|v 船|=20 m/min , |AB →|=|v 水|=10 m/min ,则tan ∠BAC =2,即为所求.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1)表示:用向量表示有关量,将所要解答的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运算:应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将有关向量进行运算,解答向量问题.(3)还原:根据向量的运算结果,结合向量共线、相等等概念回答原问题.[跟进训练]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 1=60 N ,F 2=60 N ,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A .30 NB .60 NC .90 ND .120 N [答案] B当堂达标1.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B →+BC →=CA →B .AB →+AC →=BC → C .AC →+BA →=AD →D .AC →+AD →=DC →C [由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AB →+AD →=AC →,即(-BA →)+AD →=AC →,所以AC →+BA →=AD →.]2.(多选题)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 .FD →+DA →+DE →=0B .AD →+BE →+CF →=0C .FD →+DE →+AD →=AB →D .AD →+EC →+FD →=BD →ABC [FD →+DA →+DE →=F A →+DE →=0, AD →+BE →+CF →=AD →+DF →+F A →=0, FD →+DE →+AD →=FE →+AD →=AD →+DB →=AB →, AD →+EC →+FD →=AD →+0=AD →=DB →≠BD →.故选ABC.]3.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2,BC =3,则AB →+BC →+AC →的模等于________. 213 [|AB →+BC →+AC →|=|2AC →|=2|AC →|=213.] 4.根据图填空,其中a =DC →,b =CO →,c =OB →,d =BA →.(1)a +b +c =________; (2)b +d +c =________.(1)DB → (2)CA → [(1)a +b +c =DC →+CO →+OB →=DB →. (2)b +d +c =CO →+BA →+OB →=CA →.]5.若a 表示“向东走8 km ”,b 表示“向北走8 km ”,则: (1)|a +b |=________;(2)向量a +b 的方向是________.(1)82 (2)北偏东45°(或东北方向) [(1)如图所示,作OA →=a ,AB →=b ,则a +b =OA →+AB →=OB →,所以|a +b |=|OB →|=82+82=8 2. (2)因为∠AOB =45°, 所以a +b 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如何灵活选择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的和?[提示](1)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都是求向量和的基本方法,两个法则是统一的,当两个向量首尾相连时常选用三角形法则,当两个向量共起点时,常选用平行四边形法则.(2)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因此在进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时,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和任意的组合去进行.2.利用三角形法则求向量的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在使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和向量的特征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向量相加的结果是向量,如果结果是零向量,一定要写成0,而不应写成0.2.2向量的减法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向量减法的定义,理解相反向量的意义.(重点)2.掌握向量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能作出两个向量的差向量.(难点)1.通过向量减法的概念及减法法则的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向量减法法则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小明的父亲在台北工作,他经常乘飞机从台北到香港开会,再从香港到上海洽谈业务.若台北到香港的位移用向量a表示,香港到上海的位移用向量b表示,台北到上海的位移用向量c表示.阅读教材,综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上述问题中,b 能用a ,c 表示吗?问题2: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两个向量称为什么向量?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两个向量称为什么向量?问题3: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什么? 问题4:向量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吗? 知识点1 相反向量定义把与向量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向量a 的相反向量,记作-a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性质(1)-(-0)=0;(2)a +(-a )=(-a )+a =0;(3)若a +b =0,则a =-b ,b =-a .知识点2 向量减法 (1)定义向量a 减向量b 等于向量a 加上向量b 的相反向量,即a -b =a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作向量的减法.(2)几何意义如图,设OA →=a ,OB →=b ,则BA →=a -b ,即a -b 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运算吗?[提示] 因为向量的减法是向量的加法的逆运算,所以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运算.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BA →=OA →-OB →; ( ) (2)相反向量是共线向量; ( ) (3)a -b 的相反向量是b -a ; ( ) (4)|a -b |≤|a +b |≤|a |+|b |.( )[答案] (1)√ (2)√ (3)√ (4)√2.OP →-QP →+PS →+SP →=( ) A .QP → B .OQ → C .SP → D .SQ → [答案] B类型1 向量减法的几何作图【例1】 (教材北师版P 84例4改编)如图,已知向量a ,b ,c 不共线,求作向量a +b -c .[解]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则OB →=a +b ,再作OC →=c ,则CB →=a +b -c .若本例条件不变,则a -b -c 如何作?[解] 如图,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再作CA →=c ,则BC →=a -b -c .利用向量减法进行几何作图的方法(1)已知向量a ,b ,如图①所示,作OA →=a ,OB →=b ,则BA →=a -b .,(2)利用相反向量作图,通过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a -b .如图②所示,作OA →=a ,OB →=b ,AC →=-b ,则OC →=a +(-b ),即BA →=a -b .[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O 为△ABC 内一点,OA →=a ,OB →=b ,OC →=c ,求作:(1)向量b +c -a ; (2)向量a -b -c .[解] (1)以OB →,OC →为邻边作▱OBDC ,如图,连接OD ,AD ,则OD →=OB →+OC →=b +c ,AD →=OD →-OA →=b +c -a .(2)由a -b -c =a -(b +c ),如图,作▱OBEC ,连接OE ,则OE →=OB →+OC →=b +c ,连接AE ,则EA →=a -(b +c )=a -b -c .类型2 向量减法的运算 【例2】 化简下列式子: (1)NQ →-PQ →-NM →-MP →; (2)(AB →-CD →)-(AC →-BD →).[解] (1)原式=NP →+MN →-MP →=NP →+PN →=NP →-NP →=0.(2)原式=AB →-CD →-AC →+BD →=(AB →-AC →)+(DC →-DB →)=CB →+BC →=0.化简向量的和差的方法(1)如果式子中含有括号,括号里面能运算的直接运算,不能运算的去掉括号. (2)可以利用相反向量把差统一成和,再利用三角形法则进行化简.(3)化简向量的差时注意共起点,由减数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数向量的终点. 提醒:利用图形中的相等向量代入、转化是向量化简的重要技巧.[跟进训练]2.化简:(1)(BA →-BC →)-(ED →-EC →); (2)(AC →+BO →+OA →)-(DC →-DO →-OB →).[解] (1)(BA →-BC →)-(ED →-EC →)=CA →-CD →=DA →. (2)(AC →+BO →+OA →)-(DC →-DO →-OB →)=AC →+BA →-DC →+(DO →+OB →)=AC →+BA →-DC →+DB → =BC →-DC →+DB →=BC →+CD →+DB →=BC →+CB →=0. 类型3 向量加减法的综合应用【例3】 (1)已知|a |=1,|b |=2,|a +b |=5,则|a -b |=________. (2)(教材北师版P 85例6改编)已知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内一点,OA →=a ,OB →=b ,OC →=c ,试用a ,b ,c 表示OD →.(1)5 [(1)设AB →=a ,AD →=b ,AC →=a +b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5)2=12+22,∴平行四边形ABCD 为矩形, ∴|a -b |=⎪⎪⎪⎪DB →=|AC →|= 5.] (2)[解]如图所示:OD →=OA →+AD →=a +BC →=a +(OC →-OB →)=a +c -b .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的方法用图形中的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应结合已知和所求,联想相关的法则和几何图形的有关定理,将所求向量反复分解,直到全部可以用已知向量表示即可.[跟进训练]3.设平面内四边形ABCD 及任一点O ,OA →=a ,OB →=b ,OC →=c ,OD →=d ,若a +c =b +d 且|a -b |=|a -d |.试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解] 由a +c =b +d 得a -b =d -c ,即OA →-OB →=OD →-OC →, ∴BA →=CD →,于是AB 与CD 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又|a -b |=|a -d |,从而|OA →-OB →|=|OA →-OD →|, ∴|BA →|=|DA →|,∴四边形ABCD 为菱形.当堂达标1.在△ABC 中,AB →=a ,AC →=b ,则BC →=( ) A .a +b B .a -b C .b -aD .-a -bC [BC →=AC →-AB →=b -a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设AB →=a ,AD →=b ,BC →=c ,则DC →等于( )A .a -b +cB .b -(a +c )C .a +b +cD .b -a +c [答案] A3.(多选题)下列四个式子中可以化简为AB →的是( ) A .AC →+CD →-BD → B .AC →-CB → C .OA →+OB →D .OB →-OA →.AD [因为AC →+CD →-BD →=AD →-BD →=AD →+DB →=AB →,所以A 正确;因为OB →-OA →=AB →,所以D 正确,故选AD.]4.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则|AB →-CB →+AD →-CD →|=________. 42 [如图,原式=|(AB →+AD →)-(CB →+CD →)|=|AC →-CA →|=|AC →+AC →|=2|AC →|, ∵正方形边长为2, ∴2|AC →|=4 2.]5.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填“平行”或“垂直”)垂直 [如图所示,设OA →=a ,OB →=b ,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则|a +b |=|OC →|, |a -b |=|BA →|, 又|a +b |=|a -b |, 则|OC →|=|BA →|,即平行四边形OACB 的对角线相等, ∴平行四边形OACB 是矩形, ∴a ⊥b .]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向量减法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向量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即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2.在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减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在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减法时,要注意“差向量连接两向量的终点,箭头指向被减向量”.解题时要结合图形,准确判断,区分a-b与b-a.3从速度的倍数到向量的数乘3.1向量的数乘运算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运算律.(重点)2.理解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重点)1.通过向量数乘概念的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运算律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夏季的雷雨天,我们往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速与光速的大小不同,光速是声速的88万倍.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若设光速为v1,声速为v2,将向量类比于数,则v1与v2有何关系?问题2:实数与向量相乘结果是实数还是向量?(1)实数λ与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2)|λa|=|λ||a|.(3)方向:λa 的方向⎩⎨⎧当λ>0时,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0a =0.(4)几何意义:当λ>0时,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伸长或缩短为原来的|λ|倍;当λ<0时,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在反方向伸长或缩短为原来的|λ|倍.若a ∥b ,b ∥c ,那么一定有a ∥c 吗?[提示] 不一定,若b =0,此时必有a ∥b ,b ∥c 成立,但a 与c 不一定共线.1.已知|a |=2,|b |=3,若两向量方向相同,则向量a 与向量b 的关系为b=________a .32 [由于|a |=2,|b |=3,则|b |=32|a |,又两向量同向,故b =32a .] 知识点2 数乘运算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a ,b 为向量,则 (1)(λ+μ)a =λ a +μ a ; (2)λ(μa )=(λμ)a ; (3)λ(a +b )=λa +λb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综合运算,通常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或线性组合).2.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若λa =0则λ=0.( ) (2)对于非零向量a ,向量-2a 与向量a 方向相反. ( ) (3)当a 是非零向量,-1||a a 是与向量a 反向的单位向量.( )[答案] (1)× (2)√ (3)√类型1 向量数乘运算的定义【例1】 已知a 、b 为非零向量,试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2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2)|-2a |=32|3a |;(3)1||a a 是单位向量; (4)a +b 与-a -b 是一对相反向量. [解] (1)真命题.∵2>0, ∴2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2)假命题.|-2a |=||-2|a |=2|a |=23|3a |. (3)真命题.⎪⎪⎪⎪⎪⎪1||a a =⎪⎪⎪⎪⎪⎪1||a ||a =1||a ||a =1.(4)真命题.∵a +b 与-a -b 是一对相反向量,且-(a +b )=-a -b , ∴a +b 与-a -b 是一对相反向量.对数乘向量的三点说明(1)向量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是把a 沿着a 的方向或a 的反方向扩大或缩小. (2)当λ=0或a =0时,λa =0.反之,也成立, (3)数乘向量的运算不满足消去律.[跟进训练]1.已知λ∈R ,a ≠0,则在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 ①当λ>0时,λa 与a 的方向一定相同; ②当λ<0时,λa 与a 的方向一定相反; ③当λa 与a 的方向相同时,λ>0; ④当λa 与a 的方向相反时,λ<0.A .1个B .2个C .3个D .4个D [由λ与向量a 的乘积λa 的方向规定,易知①②③④正确.] 类型2 向量的线性运算【例2】 (教材北师版P 88例1改编)计算下列各式: (1)2(a +b )-3(a -b ); (2)3(a -2b +c )-(2a +b -3c ); (3)12⎣⎢⎡⎦⎥⎤(3a +2b )-⎝ ⎛⎭⎪⎫a +12b -2⎝ ⎛⎭⎪⎫12a +38b .[解] (1)原式=2a -3a +2b +3b =-a +5b ; (2)原式=3a -6b +3c -2a -b +3c =a -7b +6c ; (3)原式=12⎝ ⎛⎭⎪⎫2a +32b -a -34b =a +34b -a -34b =0.1.向量的数乘运算类似于代数多项式的运算,主要是“合并同类项”,但这里的“同类项”指向量,实数看作是向量的系数.2.对于线性运算,把握运算顺序为:正用分配律去括号→逆用分配律合并.[跟进训练]2.(1)化简23⎣⎢⎡⎦⎥⎤(4a -3b )+13b -14(6a -7b );(2)设向量a =3i +2j ,b =2i -j ,求⎝ ⎛⎭⎪⎫13a -b -⎝ ⎛⎭⎪⎫a -23b +(2b -a ). [解] (1)原式=23⎣⎢⎡⎦⎥⎤4a -3b +13b -32a +74b=23⎣⎢⎡⎦⎥⎤⎝ ⎛⎭⎪⎫4-32a +⎝ ⎛⎭⎪⎫-3+13+74b =23⎝ ⎛⎭⎪⎫52a -1112b =53a -1118b ;(2)原式=13a -b -a +23b +2b -a =⎝ ⎛⎭⎪⎫13-1-1a +⎝ ⎛⎭⎪⎫-1+23+2b =-53a +53b=-53(3i +2j )+53(2i -j ) =⎝ ⎛⎭⎪⎫-5+103i +⎝ ⎛⎭⎪⎫-103-53j =-53i -5j .类型3 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例3】 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EF →=12(AB →+DC →).1.若D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如何用AB →,AC →表示AD →? [提示] 由三角形法则知, AD →=AB →+BD →, AD →=AC →+CD →,两式相加得2AD →=⎝⎛⎭⎫AB →+BD →+⎝⎛⎭⎫AC →+CD →=⎝⎛⎭⎫AB →+AC →+⎝⎛⎭⎫BD →+CD →=AB →+AC →,所以AD →=12⎝⎛⎭⎫AB →+AC →.2.在△ABC 中,若AD →=12⎝⎛⎭⎫AB →+AC →,则D 是否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 [提示] 设D ′是边BC 的中点,则AD ′→=12⎝⎛⎭⎫AB →+AC →,又AD →=12⎝⎛⎭⎫AB →+AC →, 则AD ′→=AD →, 所以D 与D ′重合, 所以D 是边BC 的中点.[证明] 取以点A 为起点的向量,应用三角形法则求证,如图. ∵E 为AD 的中点, ∴AE →=12AD →.∵F 是BC 的中点,∴AF →=12(AB →+AC →). 又∵AC →=AD →+DC →,∴AF →=12(AB →+AD →+DC →)=12(AB →+DC →)+12AD →. ∴EF →=AF →-AE →=12(AB →+DC →)+12AD →-12AD →=12(AB →+DC →).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2)方程法当直接表示比较困难时,可以首先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建立关于所求向量和已知向量的等量关系,然后解关于所求向量的方程.[跟进训练]3.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求证:DE →=12BC →. [证明] ∵D 为AB 的中点, ∴AD →=12AB →.∵E 是AC 的中点,∴AE →=12AC →.∴DE →=AE →-AD →=12AC →-12AB →=12⎝⎛⎭⎫AC →-AB →=12BC →.当堂达标1.(多选题)已知m ,n 是实数,a ,b 是向量,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 ) A .m (a -b )=m a -m b B .(m -n )a =m a -n a C .若m a =m b ,则a =bD .若m a =n a ,则m =n .AB [A 和B 属于数乘运算对向量与实数的分配律,正确;C 中,若m =0,则不能推出a =b ,错误;D 中,若a =0,则m ,n 没有关系,错误.]2. 在△ABC 中,如果AD ,BE 分别为BC ,AC 上的中线,且AD →=a ,BE →=b ,那么BC →等于( )A .23a +43bB .23a -23bC .23a -43bD .-23a +43bA [由题意,得BC →=BE →+EC →=b +12AC →=b +12(AD →+DC →)=b +12a +14BC →,即BC →=b +12a +14BC →,解得BC →=23a +43b .]3.设D ,E ,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则EB →+FC →等于( ) A .BC → B .12AD → C .AD →D .12BC →C [EB →+FC →=EC →+CB →+FB →+BC →=EC →+FB →=12(AC →+AB →)=12·2AD →=AD →.] 4.若2⎝ ⎛⎭⎪⎫x -13a -12(c +b -3x )+b =0,其中a 、b 、c 为已知向量,则未知向量x =________.421a -17b +17c [据向量的加法、减法整理、运算可得x =421a -17b +17c .] 5.如图所示,已知AP →=43AB →,用OA →,OB →表示OP →.则OP →=________.-13OA →+43OB → [OP →=OA →+AP →=OA →+43AB →=OA →+43(OB →-OA →)=-13OA →+43OB →.]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数乘向量的运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 实数λ与向量a 可作数乘,但实数λ不能与向量a 进行加、减运算,如λ+a ,λ-a 都是无意义的.还必须明确λa 是一个向量,λ的符号与λa 的方向相关,|λ|的大小与λa 的模有关.2.利用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 利用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可以得到两个向量共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一定要注意,向量的共线(平行)与直线共线(或平行)的区别;常用向量共线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或“点共线”问题.。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 )A .B .C .D .2、已知平面α内的∠APB =60°,射线PC 与PA,PB 所成的角均为135°,则P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余弦值是( ) A .−√63B .√63C .√33D .−√333、已知正四面体P −ABC 内接于球O ,点E 是底面三角形ABC 一边AB 的中点,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若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则正四面体P −ABC 棱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2,√3]B .[√3,√6] C .[2√2,2√3]D .[2√3,2√6]4、设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m,n 是两条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 B .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 C .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D .如果α//β,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那么m //n5、《九章算术·商功》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AC ⊥CD ,AC =BC +CD =2,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鳖臑ABCD 的表面积为( )A .√3+√62B .3+√62C .2+√3+√62D .3+√3+√626、如图,在一个正方体中,E ,G 分别是棱AB ,CC ′的中点,F 为棱CD 靠近C 的四等分点.平面EFG 截正方体后,其中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中,相应的正视图是( )A .B .C .D .7、已知圆锥的表面积为3π,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此圆锥的体积为( ) A .√3πB .√33C .√33πD .√38、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 ∥ 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9、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为A1D1和AA1的中点,则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C1M//ACB.BD1⊥ACC.BC1与AC所成的角为60∘D.CD与BN为异面直线10、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台,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A.矩形B.圆形C.梯形D.三角形11、《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底面为矩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膈”.如图在堑堵ABC−A1B1C1中,AC⊥BC,且AA1=A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棱锥B−A1ACC1为“阳马”B.四面体A1C1CB为“鳖膈”C.四棱锥B−A1ACC1体积最大为23D.过A点分别作AE⊥A1B于点E,AF⊥A1C于点F,则EF⊥A1B12、设∠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若∠A=45°,则∠B的大小为___________.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四十九)参考答案1、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图形画法:看得见的线画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即可判断出答案.D选项: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选:D.2、答案:B分析:作出图形,如图,通过分析,可得∠CPD为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补角,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 作出如下图形,令PA=PB=PC=2,则∠CPA=∠CPB=135∘,∴AC=BC,取AB中点D,连接PD,则∠CPD即为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补角,在△APC中,AC2=PA2+PC2−2PA⋅PC⋅cos135∘=8+4√2,∴在△PCD中,CD2=AC2−AD2=7+4√2,∵PD=√3,∴cos∠CPD=PC2+PD2−CD22PC⋅PD =−√63,∴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余弦值是√63.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所成角,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C分析:根据条件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用棱长a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64a,过E点作外接球O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 =√64a ,根据题意则12a ≤√3≤√64a ,从而可得出答案. 如图,在正四面体P −ABC 中,设顶点P 在底面的射影为O 1, 则球心O 在PO 1上,O 1在CE 上,且|PO 1|=23|CE |,连接OE 、OC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CE |=√32a ,|PO 1|=23|CE |=√33a 则正四面体的高PO 1=√PC 2−O 1C 2=√a 2−(√33a)2=√63a , 设外接球半径为R ,在Rt △OO 1C 中,OC 2=OO 12+O 1C 2,即R 2=(√63a −R)2+(√33a)2,解得R =√64a , ∴在Rt △OO 1E 中,OE =√OO 12+O 1E 2=√(√612a)2+(√36a)2=√24a , 过E 点作外接球O 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 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R 2−OE 2=(√64a)2−(√24a)2=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 =√64a , 由题设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12a ≤√3≤√64a ,解得2√2≤a ≤2√3,故选:C .小提示:关键点睛:本题考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截面圆的半径范围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正四棱锥棱长a 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 =√64a ,得出过E 点的球的截面圆的半径的范围,从而得解,属于中档题. 4、答案:C分析:A.由m⊥n,m⊥α,得到n//α或n⊂α,再利用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B. 由m⊥n,m⊥α,得到n//α或n⊂α,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 C. 由m//n,m⊥α,得到n⊥α,再利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判断;D.利用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A.因为m⊥n,m⊥α,所以n//α或n⊂α,又n//β,则α,β位置不确定,故错误;B.因为m⊥n,m⊥α,所以n//α或n⊂α,又n⊥β,所以α⊥β,故错误;C. 因为m//n,m⊥α,所以n⊥α,又n⊥β,所以α//β,故正确;D.如果α//β,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那么m//n,相交或异面,故错误.故选:C5、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可证明CD⊥BC,从而说明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求得BD,进而求得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由题意可知:AB⊥平面BCD,CD⊂平面BCD,故AB⊥CD ,又AC⊥CD,AC∩AB=A,AB,AC⊂平面ABC,故CD⊥平面ABC,BC⊂平面ABC,故CD⊥BC,所以S△BCD=12BC⋅CD≤12×(BC+CD2)2=12,当且仅当BC=CD=1时取得等号,故BD=√1+1=√2 ,由AB⊥平面BCD,可知AB⊥BD,AB⊥BC, 故AB=√AC2−BC2=√4−1=√3 ,所以S△ABD=12AB⋅BD=√62,S△ABC=12AB⋅BC=√32,S△BCD=12BC⋅CD=12,S△ACD=12AC⋅CD=1,所以鳖臑ABCD的表面积为√62+√32+12+1=3+√3+√62,故选:D 6、答案:D分析:根据条件可得平面EFG经过点B′,然后可得答案.连接EB′,GB′因为E,G分别是棱AB,CC′的中点,F为棱CD靠近C的四等分点所以EB′//FG,所以平面EFG经过点B′所以多面体A′D′DA−EFGC′B′的正视图为故选:D7、答案:C分析: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圆锥的母线长与高,再计算圆锥的体积.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圆锥的母线长为l,由πl=2πr,得l=2r,又S=πr2+πr⋅2r=3πr2=3π,所以r2=1,解得r=1;所以圆锥的高为ℎ=√l2−r2=√22−12=√3,所以圆锥的体积为V=13πr2ℎ=13π×12×√3=√33π.故选:C.8、答案:D分析:根据面面平行、相交的知识确定正确选项.A选项,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α与β可能相交,A选项错误.B选项,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α与β可能相交,B选项错误.C选项,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α与β可能相交,C选项错误.D选项,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则α//β,D选项正确.故选:D9、答案:BCD分析:由异面直线定义可知AD正误;证得AC⊥平面BDD1后,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可知B正确;由AC//A1C1可知所求角为∠BC1A1,由长度关系可得∠BC1A1=60∘,知C正确.对于A,∵AC//平面A1B1C1D1,AC//A1C1,A1C1∩C1M=C1,C1M⊂平面A1B1C1D1,∴C1M与AC是异面直线,A错误;对于B,∵AC⊥DD1,AC⊥BD,BD∩DD1=D,BD,DD1⊂平面BDD1,∴AC⊥平面BDD1,又BD⊂平面BDD1,∴AC⊥BD1,B正确;对于C,∵AC//A1C1,∴∠BC1A1即为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的角,∵BC=A1C1=A1B,∴△A1BC1为等边三角形,∴∠BC1A1=60∘,C正确;对于D,∵CD//AB,CD//平面ABB1A1,AB∩BN=B,BN⊂平面ABB1A1,∴CD与BN为异面直线,D正确.故选:BCD.10、答案:AD分析:根据圆台的结构特征结合空间想象可得结果.根据圆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底面的平面截圆台可得圆形,当平面与圆柱轴所在直线线平行或经过轴所在直线时,可得梯形,不论平面与圆台如何相交,截面都不可能是矩形和三角形,故选:AD11、答案:ABD分析:根据“阳马”和“鳖膈”的定义,可判断A,B的正误;当且仅当AC=BC时,四棱锥B−A1ACC1体积有最大值,求值可判断C的正误;根据题意可证A1B⊥平面AEF,进而判断D的正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在堑堵ABC−A1B1C1中,AC⊥BC,侧棱AA1⊥平面ABC,A选项,∴AA1⊥BC,又AC⊥BC,且AA1∩AC=A,则BC⊥平面A1ACC1,∴四棱锥B−A1ACC1为“阳马”,对;B选项,由AC⊥BC,即A1C1⊥BC,又A1C1⊥C1C且BC∩C1C=C,∴A1C1⊥平面BB1C1C,∴A1C1⊥BC1,则△A1BC1为直角三角形,又由BC⊥平面AA1C1C,得△A1BC为直角三角形,由“堑堵”的定义可得△A1C1C为直角三角形,∥CC1B为直角三角形.∴四面体A1C1CB为“鳖膈”,对;C选项,在底面有4=AC2+BC2≥2AC⋅BC,即AC⋅BC≤2,当且仅当AC=BC=√2时取等号,V B−A1ACC1=13S A1ACC1×BC=13AA1×AC×BC=23AC×BC≤43,错;D选项,因为BC⊥平面AA1C1C,则BC⊥AF,AF⊥A1C且A1C∩BC=C,则AF⊥平面A1BC,∴AF⊥A1B,又AE⊥A1B且AF∩AE=A,则A1B⊥平面AEF,所以则A1B⊥EF,对;故选:ABD.12、答案:45°或135°##135°或45°分析:根据等角定理即可得到答案.根据等角定理: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于另外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答案是:45°或135°.。

高中数学(高一至高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高一至高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第一部分必备知识点第二部分学习难点必修1知识点重难点高考考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1.1、集合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2.1、函数的概念1.2.2、函数的表示法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3.2、奇偶性重点:1、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3、函数性质难点:函数的性质1、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函数的概念、三要素及表示方法4、分段函数5、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3、幂函数重点:1、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特殊的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指数、对数的运算难点: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相结合2、指数对数与不等式、导数、三角函数等结合1、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特殊的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指数、对数的运算5、数值大小的比较6、习惯与不等式、导数、三角函数等结合,难度较大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重点:1、零点的概念2、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难点:1、函数模型2、函数零点与导数,含有字母的参数相结合1、零点的概念2、二分法必修2知识点重难点高考考点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重点: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2、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会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难点:空间想象能力1、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重点:1、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2、证明线面垂直3、点到平面的距离难点:1、线面垂直2、点到平面的距离1、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关系,考查线面位置的关系2、以解答的形式考查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3、证明线面垂直4、点到平面的距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直线方程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重点:1、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2、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3、掌握直线方程并会用于定理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201-300)含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 人教A版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201-300)含答案解析
1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为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B. C.50πD.200π
14.在菱形 中, ,将 沿 折起到 的位置,若二面角 的大小为 ,则三棱锥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 B. C. D.
15.已知球的直径 ,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 , ,则棱锥 的体积为()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201-3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A. +1B. +3
11.在三棱锥 中,底面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顶点 在底面 上的射影为 的中心,若 为 的中点,且直线 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则三棱锥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12.已知三棱锥 的每个顶点都在球 的表面上, 底面 ,且二面角 的正切值为4,则球 的表面积为
A. B. C. D.
A. B. C. D.
5.中国古代名词“刍童”原来是草堆的意思,古代用它作为长方体棱台(上、下底面均为矩形额棱台)的专用术语,关于“刍童”体积计算的描述,《九章算术》注曰:“倍上表,下表从之,亦倍小表,上表从之,各以其广乘之,并,以高若深乘之,皆六面一.”其计算方法是:将上底面的长乘二,与下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上底面的宽相乘;将下底面的长乘二,与上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下底面的宽相乘;把这两个数值相加,与高相乘,再取其六分之一,以此算法,现有上下底面为相似矩形的棱台,相似比为 ,高为3,且上底面的周长为6,则该棱台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2020版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篇平面解析几何(必修2、选修2_1)第3节椭圆课件理

2020版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篇平面解析几何(必修2、选修2_1)第3节椭圆课件理

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
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
2.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几何性质
标准 方程
焦点在 x 轴上 x2 + y 2 =1(a>b>0) a2 b2
图形
范围 对称性
|x|≤a;|y|≤b
曲线关于 x轴、 y轴、原点 对称
焦点在 y 轴上 y 2 + x2 =1(a>b>0) a2 b2
答案:④⑤
考点专项突破
在讲练中理解知识
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例1】 (1)已知△ABC的周长为26且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则点
C的轨迹方程为
.
解析:(1)因为△ABC 的周长为 26,顶点 A(-6,0),B(6,0),所以|AB|=12,|AC|+|BC|=2612=14,且 14>12,点 C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所以点 C 的轨迹是椭圆,因为
【跟踪训练 3】
(1)过椭圆 x2 a2
+ y2 b2
=1(a>b>0)的左焦点 F1 作 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 P,F2
为椭圆的右焦点,若∠F1PF2=6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 1
5 55 以 b2≥1,所以 a2-c2≥1,4-c2≥1,解得 0<c≤ 3 ,所以 0< c ≤ 3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
a2 的取值范围为(0, 3 ).故选 A.
2
反思归纳 (1)求椭圆离心率的方法 ①直接求出a,c的值,利用离心率公式直接求解. ②列出含有a,b,c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借助于b2=a2-c2消去b,转化为含有e 的方程(或不等式)求解. (2)利用椭圆几何性质求值或范围的思路 求解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参数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当涉及顶点、 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理科:选修2—1、2—2、2—3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

必修二《分遗传与进化》学考复习资料

必修二《分遗传与进化》学考复习资料
a、aˊ、b、bˊ 、c、cˊ 、d、dˊ
染色体变化曲线
4N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DNA 变 化 曲 线
4N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对同源染色体
精子的形成 一次分裂形成生 殖细胞的数目 细胞质分裂 是否要变形
卵细胞的形成
4个 均等分裂 精细胞变形
3.根据碱基础互补配对原则推导: (相关计算题) 1)双链DNA分子中: 规律1:A=T 、 G=C 规律2:嘌呤(A+G)= 嘧啶(T+C) 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A+G = T+C = A+C = T+G = 50% 规律3: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一般不等于1, 且不同生物该比值不同 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 规律1:A1=T2 、T1=A2、 G1=C2、 C1=G2 规律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与另一条互补链的该值相等, 也等于DNA双链中的该值
A A U
(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另一端有3个碱基,这3个碱基 能专一性地与mRNA上特定的密码子配对。细胞中有多 种tRNA,每种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
3)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产物: 多肽链
6)翻译的过程
甲硫氨 酸 天门冬 酰氨
U A C C U A A U G G A U A U C
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 数=6 :3 : 1
1. 某基因中含有1200个碱基,则由它控制 合成的一条肽链的最多含有肽键的个数是 ( B ) A.195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2、根据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遗传信息传递的 规律,在下面表格数码中填入相应的字母: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复数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复数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五章复数1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 1 - 2复数的四则运算...................................................................................................... - 14 - 3复数的三角表示...................................................................................................... - 29 -1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1复数的概念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了解引进虚数单位i的必要性,了解数集的扩充过程.(重点)2.理解在数系的扩充中由实数集扩展到复数集出现的一些基本概念.(重点、难点) 3.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表示方法,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重点)1.通过对复数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2.借助复数的分类、复数的相等的相关运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五百年前意大利的卡尔丹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将10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则x(10-x)=40即(x-5)2=-15,该方程无实数解,那么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他想:负数为什么不能开方?他是怎样解决的呢?形如a+b i(其中a,b∈R)的数叫作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 i(a,b∈R).其中a称为复数z的实部,记作Re z, b称为复数z的虚部,记作Im z.知识点2复数的分类根据复数中a,b的取值不同,复数可以有以下的分类:复数a +b i(a ,b ∈R )⎩⎨⎧实数(b =0);虚数(b ≠0)⎩⎨⎧纯虚数(a =0),非纯虚数(a ≠0).1.在2+7,27i, 8+5i ,(1-3)i, 0.68这几个数中,纯虚数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C [27i, (1-3)i 是纯虚数,故选C.]知识点3 复数集全体复数构成的集合称为复数集,记作C .显然RC .知识点4 复数相等两个复数a +b i 与c +d i(a ,b ,c ,d ∈R )相等定义为:它们的实部相等且虚部相等,即a +b i =c +d i 当且仅当a =c 且b =d . 1.两个复数一定能比较大小吗?提示:当两个复数为实数时,能够比较大小;否则不能比较大小.2.若复数a +2i =3+b i(a ,b ∈R ),则a +b 的值是什么?提示:因为a +2i =3+b i ,所以a =3,b =2,所以a +b =5.2.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若a ,b 为实数,则z =a +b i 为虚数.( ) (2)复数z =b i 是纯虚数. ( ) (3)若两个复数的实部的差和虚部的差都等于0,那么这两个复数相等.( )[提示] (1)错误.若b =0,则复数z =a +b i 是实数.(2)错误.若b =0,则复数z =b i =0是实数.(3)正确.若两个复数的实部的差和虚部的差都等于0,则这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所以两个复数相等.[答案] (1)× (2)× (3)√类型1 复数的概念【例1】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z ∈C ,则z 2≥0;②2i -1的虚部是2i ;③2i 的实部是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2)已知复数z =a 2-(2-b )i 的实部和虚部分别是2和3,则实数a ,b 的值分别是________.(1)B (2)±2 5 [(1)对于①,当z ∈R 时,z 2≥0成立,否则不成立,如z =i ,z 2=-1<0,所以①为假命题;对于②,2i -1=-1+2i ,其虚部是2,不是2i ,②为假命题;对于③,2i =0+2i ,其实部是0,③为真命题.故选B.(2)由题意知⎩⎨⎧a 2=2,b -2=3,∴a =±2,b =5.](1)复数的代数形式:若z =a +b i ,只有当a ,b ∈R 时,a 才是z 的实部,b 才是z 的虚部,且注意虚部不是b i ,而是b .(2)不要将复数与虚数的概念混淆,实数也是复数,实数和虚数是复数的两大构成部分.(3)举反例: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所以解答这类题时,可按照“先特殊,后一般,先否定,后肯定”的方法进行解答.[跟进训练]1.下列命题:①若a ∈R ,则(a +1)i 是纯虚数;②若(x 2-4)+(x 2+3x +2)i 是纯虚数,则实数x =±2;③实数集是复数集的真子集.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B [对于复数a +b i(a ,b ∈R ),当a =0且b ≠0时,为纯虚数.对于①,若a =-1,则(a +1)i 不是纯虚数,故①错误.对于②,若x =-2,则x 2-4=0,x 2+3x +2=0,此时(x 2-4)+(x 2+3x +2)i =0,不是纯虚数,故②错误.显然,③正确.故选B.]类型2 复数相等【例2】 (1)(教材北师版P 165例2改编)已知x 2-y 2+2xy i =2i ,求实数x ,y 的值;(2)关于x 的方程3x 2-a 2x -1=(10-x -2x 2)i 有实根,求实数a 的值.[解] (1)∵x 2-y 2+2xy i =2i ,∴⎩⎨⎧x 2-y 2=0,2xy =2, 解得⎩⎨⎧x =1,y =1或⎩⎨⎧x =-1,y =-1. (2)设方程的实数根为x =m ,则3m 2-a 2m -1=(10-m -2m 2)i ,∴⎩⎪⎨⎪⎧3m 2-a 2m -1=0,10-m -2m 2=0,解得a =11或a =-715.复数相等问题的解题技巧(1)必须是复数的代数形式才可以根据实部与实部相等,虚部与虚部相等列方程组求解.(2)根据复数相等的条件,将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为应用方程思想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也是复数问题实数化思想的体现.(3)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否则是不能比较大小的.[跟进训练]2.复数z 1=(2m +7)+(m 2-2)i ,z 2=(m 2-8)+(4m +3)i ,m ∈R ,若z 1=z 2,则m =________.5 [因为m ∈R ,z 1=z 2,所以(2m +7)+(m 2-2)i =(m 2-8)+(4m +3)i.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2m +7=m 2-8,m 2-2=4m +3,解得m =5.] 类型3 复数的分类【例3】 当m 为何实数时,复数z =m 2-m -6m +3+(m 2-2m -15)i. (1)是虚数;(2)是纯虚数.1. 复数z =a +b i (a ,b ∈R )何时为虚数?[提示] b ≠0.2.复数z =a +b i (a ,b ∈R )何时为纯虚数?[提示] a =0,b ≠0. 3.(1)复数z 是虚数→令虚部不等于0→解方程组可得m 的值(2)复数z 是纯虚数→令虚部不等于0且实部等于0→解方程组可得m 的值[解] (1)当⎩⎨⎧m +3≠0,m 2-2m -15≠0,即m ≠5且m ≠-3时,z 是虚数. (2)当⎩⎨⎧m 2-m -6m +3=0,m 2-2m -15≠0,即m =3或m =-2时,z 是纯虚数.1.例3的条件不变,当m 为何值时,z 为实数?[解] 当⎩⎨⎧m +3≠0,m 2-2m -15=0,即m =5时,z 是实数. 2.例3的条件不变,当m 为何值时,z >0.[解] 因为z >0,所以z 为实数,需满足⎩⎨⎧m 2-m -6m +3>0,m 2-2m -15=0,解得m =5. 3.已知z =log 2(1+m )+ilog 12(3-m )(m ∈R ),若z 是虚数,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z 是虚数,∴log 12(3-m )≠0,且1+m >0, 即⎩⎨⎧3-m >0,3-m ≠1,1+m >0,∴-1<m <2或2<m <3.∴m 的取值范围为(-1,2)∪(2,3).复数分类的关键(1)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对复数进行分类,关键是根据分类标准列出实部、虚部应满足的关系式.求解参数时,注意考虑问题要全面,当条件不满足代数形式z =a +b i(a ,b ∈R )时应先转化形式.(2)注意分清复数分类中的条件,设复数z =a +b i(a ,b ∈R ),则①z 为实数⇔b =0,②z 为虚数⇔b ≠0,③z 为纯虚数⇔a =0,b ≠0.④z =0⇔a =0且b =0.当堂达标1.若x i -i 2=y +2i ,x ,y ∈R ,则复数x +y i 等于( )A .-2+iB .2+iC .1-2iD .1+2iB [由i 2=-1,得x i -i 2=1+x i ,则由题意得1+x i =y +2i ,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x =2,y =1,故x +y i =2+i.]2.以3i -2的虚部为实部,以3i 2+2i 的实部为虚部的复数是( )A .3-3iB .3+iC .-2+2iD .2+2iA [3i -2的虚部为3,3i 2+2i =-3+2i 的实部为-3,故选A.]3.已知复数z 1=a +2i ,z 2=3+(a 2-7)i ,a ∈R ,若z 1=z 2,则a =( )A .2B .3C .-3D .9 B [因为z 1=a +2i ,z 2=3+(a 2-7)i ,且z 1=z 2,所以有⎩⎨⎧a =3,a 2-7=2,解得a =3.故选B.]4.已知复数z =m 2-1+(m 2-m -2)i 为实数,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 -1或2 [因为复数z =m 2-1+(m 2-m -2)i 为实数,所以m 2-m -2=0,解得m =-1或m =2.]5.设m ∈R ,复数z =-1-m +(2m -3)i.(1)若z 为实数,则m =________;(2)若z 为纯虚数,则m =________.(1)32(2)-1[(1)若复数z=-1-m+(2m-3)i为实数,则2m-3=0,所以m=32;(2)若z为纯虚数,则-1-m=0,所以m=-1.]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复数的概念?[提示](1)对于复数z=a+b i(a,b∈R),可以限制a,b的值得到复数z的不同情况.(2)当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只可判断相等或不相等,但两个复数都是实数时,可以比较大小.2.如何解决复数相等问题?[提示]两个复数相等,要先确定两个复数的实、虚部,再利用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进行判断.1.2复数的几何意义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理解用复平面内的点或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来表示复数及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难点)2.掌握实轴、虚轴、模、共轭复数等概念.(重点、难点)3.掌握用向量的模来表示复数的模的方法.(重点)1.通过学习复数的几何意义,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2.借助于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的计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18世纪,瑞士人阿甘达注意到负数是正数的一个扩充,它是将方向和大小结合得出来的,他给出了负数的一些几何解释.而在使人们接受复数方面,高斯的工作更为有效,他不仅将复数z=a+b i表示为复平面的一点Z(a,b),而且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和乘法,这也和向量运算是一致的,使人们对复数不再有种神秘的印象.阅读教材,结合上述情境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上述材料中,复平面是如何定义的?问题2: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及向量的关系如何?问题3:复数的模是实数还是虚数?问题4:复数z=a+b i的共轭复数是什么?知识点1复平面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轴称为实轴,y轴称为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1.虚轴上的点都对应着唯一的纯虚数吗?提示:不是.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知识点2复数的几何意义2.象限内的点与复数有何对应关系?提示:第一象限的复数特点:实部为正,且虚部为正;第二象限的复数特点:实部为负,且虚部为正;第三象限的复数特点:实部为负,且虚部为负;第四象限的复数特点:实部为正,且虚部为负.1.在复平面内,复数z=i+2i2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B [∵z =i +2i 2=-2+i ,∴实部小于0,虚部大于0,故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知识点3 复数的模向量OZ →的模称为复数z =a +b i(a ,b ∈R )的模,记作|z |或|a +b i|. 由向量模的定义可知,|z |=|a +b i|=a 2+b 2.如果b =0,那么z =a +b i 是一个实数a ,它的模等于|z |=a 2+b 2=a 2=|a |(a 的绝对值).2.已知复数z 的实部为-1,虚部为2,则|z |=________.5 [|z |=(-1)2+22= 5.]知识点4 共轭复数(1)定义:若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虚部互为相反数,则称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 的共轭复数用z 表示.当z =a +b i(a ,b ∈R )时,z =a -b i .(2)几何意义:在复平面内,表示两个共轭复数的点关于实轴对称,并且它们的模相等.另外,当复数z =a +b i 的虚部b =0时,有z =z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实数的共轭复数仍是它本身,反之亦然.3.复数z =-1+i 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________象限.三 [z =-1+i 的共轭复数为z =-1-i ,位于第三象限.]类型1 复数与平面内的点的关系【例1】 (教材北师版P 167练习第2题改编)实数x 分别取什么值时,复数z =(x 2+x -6)+(x 2-2x -15)i 对应的点Z 在:(1)第三象限;(2)直线x -y -3=0上.[解] 因为x 是实数,所以x 2+x -6,x 2-2x -15也是实数.(1)当实数x 满足⎩⎨⎧x 2+x -6<0,x 2-2x -15<0,即当-3<x <2时,点Z 在第三象限. (2)z =x 2+x -6+(x 2-2x -15)i 对应点Z (x 2+x -6,x 2-2x -15),当实数x 满足(x 2+x -6)-(x 2-2x -15)-3=0,即当x =-2时,点Z 在直线x -y -3=0上.按照复数和复平面内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个复数都对应着一个有序实数对,只要在复平面内找出这个有序实数对所表示的点,就可根据点的位置判断复数实部、虚部的取值. [跟进训练]1.在复平面内,若复数z =(m 2-m -2)+(m 2-3m +2)i(m ∈R )的对应点在虚轴上和实轴负半轴上,分别求复数z .[解] 若复数z 的对应点在虚轴上,则m 2-m -2=0,所以m =-1或m =2,所以z =6i 或z =0.若复数z 的对应点在实轴负半轴上,则⎩⎨⎧m 2-m -2<0,m 2-3m +2=0,所以m =1,所以z =-2.类型2 复数的模的几何意义【例2】 (教材北师版P 166例3改编)设z ∈C ,在复平面内对应点Z ,试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Z 的集合是什么图形.(1)|z |=3; (2)1≤|z |≤2.[解] (1)|z |=3说明向量OZ →的长度等于3,即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Z 到原点的距离为3,这样的点Z 的集合是以原点O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2)不等式1≤|z |≤2可以转化为不等式组⎩⎨⎧|z |≤2|z |≥1.不等式|z |≤2的解集是圆|z |=2及该圆内部所有点的集合.不等式|z |≥1的解集是圆|z |=1及该圆外部所有点的集合.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满足条件1≤|z |≤2的点的集合.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求点的集合是以O 为圆心,以1和2为半径的两圆所夹的圆环,并且包括圆环的边界.解决复数的模的几何意义问题解决复数的模的几何意义的问题,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z |表示点Z 到原点的距离,可依据|z |满足的条件判断点Z 的集合表示的图形;二是利用复数的模的概念,把模的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解决. [跟进训练] 2.若复数z 满足|z |≤2,则z 在复平面所对应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 2π [满足|z |≤2的点Z 的集合是以原点O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及其内部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所求图形的面积为S =2π.故填2π.]类型3 复数、共轭复数与复平面内的向量的关系【例3】 (1)向量OZ 1对应的复数是5-4i ,向量OZ →2对应的复数是-5+4i ,则OZ →1+OZ →2对应的复数是( )A .-10+8iB .10-8iC .0D .10+8i(2)设O 是原点,向量OA →,OB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2-3i ,-3+2i ,那么向量BA→对应的复数是( )A .-5+5iB .-5-5iC .5+5iD .5-5i1.复数z =a +b i (a ,b ∈R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向量OZ →和点Z 分别是什么?[提示] 向量OZ →=(a ,b ),点Z 的坐标为(a ,b ).2.设复数z =a +b i (a ,b ∈R )的共轭复数为z ,z 和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则点A ,B 有什么关系?[提示] 点A ,B 关于x 轴对称.(1)C (2)D [(1)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可得OZ →1=(5,-4),OZ →2=(-5,4),所以OZ →1+OZ →2=(5,-4)+(-5,4)=(0,0),所以OZ →1+OZ →2对应的复数为0.(2)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得OA →=(2,-3),OB →=(-3,2),BA →=OA →-OB →=(2,-3)-(-3,2)=(5,-5).所以BA →对应的复数是5-5i.] 1.在例3(2)中若BA →对应的复数是z ,求z .[解] 由例3(2)的解析可知BA →对应的复数是5-5i ,即z =5-5i ,所以z =5+5i.2.在例3(2)中,若点A 关于实轴的对称点为点C ,求向量OC →对应的复数.[解] 复数2-3i 表示的点A (2,-3)关于实轴对称的点为C (2,3),∴向量OC→对应的复数为2+3i.(1)根据复数与平面向量的对应关系,可知当平面向量的起点在原点时,向量的终点对应的复数即为向量对应的复数.反之复数对应的点确定后,从原点引出的指向该点的有向线段,即为复数对应的向量.(2)解决复数与平面向量一一对应的问题时,一般以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为工具,实现复数、复平面内的点、向量之间的转化.[跟进训练]3.已知O 为坐标原点,OZ 1对应的复数为-3+4i ,OZ 2对应的复数为2a +i(a ∈R ),若OZ 1与OZ 2共线,求a 的值.[解] ∵OZ 1对应的复数为-3+4i ,OZ 2对应的复数为2a +i ,∴OZ 1=(-3,4),OZ 2=(2a ,1).又∵OZ 1与OZ 2共线,∴(-3)×1-4×2a =0,解之得a =-38.当堂达标1.若OZ →=(0,-3),则OZ →对应的复数为( )A .0B .-3C .-3iD .3C [OZ →对应的复数为-3i.]2.已知复数z 1=m +2i ,z 2=1+i ,若z 1+z 2为纯虚数,则实数m 的值为( )A .-1B .1C .4D .-4A [z 1+z 2=m +1+3i 为纯虚数,故m +1=0,m =-1,故选A.]3.已知z =m -1+(m +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2,1)C .(1,+∞)D .(-∞,-2)B [∵z =m -1+(m +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m -1<0,m +2>0,解得-2<m <1,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1).]4.复数z =(a 2-2a )+(a 2-a -2)i 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 )A .a ≠2或a ≠1B .a ≠2或a ≠-1C .a =2或a =0D .a =0C [由题知a 2-2a =0解得a =0或a =2,故选C.]5.已知复数z =1+2i ,则|z |=________.5 [∵z =1+2i ,∴|z |= 5.]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复数的模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1)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Z,复数z0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Z0,r表示一个大于0的常数,则:①满足条件|z|=r的点Z的轨迹为以原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z|<r表示圆的内部,|z|>r表示圆的外部;②满足条件|z-z0|=r的点Z的轨迹为以Z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z-z0|<r 表示圆的内部,|z-z0|>r表示圆的外部.(2)复数的几何意义有两种:复数和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复数和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一一对应.如图所示:2复数的四则运算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重点、难点)2.理解复数加法和减法所满足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2.通过学习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所满足的运算律,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数的范围扩展到了复数.运算是“数”的主要功能,复数不同于实数,它是由实部、虚部两部分复合构造而成的整体.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复数如何进行加、减运算呢?问题2:类比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想一想复数又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问题3:两个复数的和或差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问题4:复数的加法法则可以推广吗?知识点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1)复数加法的运算法则两个复数的和仍是一个复数,两个复数的和的实部是它们的实部的和,两个复数的和的虚部是它们的虚部的和,也就是(a+b i)+(c+d i)=(a+c)+(b+d)i.(2)复数减法的运算法则两个复数的差仍是一个复数,两个复数的差的实部是它们的实部的差,两个复数的差的虚部是它们的虚部的差,也就是(a+b i)-(c+d i)=(a-c)+(b-d)i.(3)复数的加法运算的运算律:结合律:(z1+z2)+z3=z1+(z2+z3);交换律:z1+z2=z2+z1.1.两个复数的和是个什么数,它的值唯一确定吗?[提示]是复数,唯一确定.1.已知复数z1=3+4i,z2=3-4i,则z1+z2等于()A.8i B.6 C.6+8i D.6-8iB[z1+z2=3+4i+3-4i=(3+3)+(4-4)i=6.]知识点2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如图,z1=a+b i,z2=c+d i(a,b,c,d∈R)分别与向量OZ1=(a,b),OZ2=(c,d)对应,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得OZ1+OZ2=(a+c,b+d),这说明两个向量OZ1,OZ2的和就是与复数(a+c)+(b+d)i对应的向量.因此,复数的加法可以按照向量的加法来进行,这是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2.若复数z 1,z 2满足z 1-z 2>0,能否认为z 1>z 2?提示:不能,例如可取z 1=3+2i ,z 2=2i.2.计算(3+i)-(2+i)的结果为________.1 [(3+i)-(2+i)=3+i -2-i =1.]类型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例1】 (教材北师版P 169例1改编)(1)计算:⎝ ⎛⎭⎪⎫13+12i +(2-i)-⎝ ⎛⎭⎪⎫43-32i . (2)已知复数z 满足z +1-3i =5-2i ,求z .(3)已知复数z 满足|z |+z =1+3i ,求z .[解] (1)⎝ ⎛⎭⎪⎫13+12i +(2-i)-⎝ ⎛⎭⎪⎫43-32i =⎝ ⎛⎭⎪⎫13+2-43+⎝ ⎛⎭⎪⎫12-1+32i =1+i. (2)法一:设z =x +y i(x ,y ∈R ),因为z +1-3i =5-2i ,所以x +y i +(1-3i)=5-2i ,即x +1=5且y -3=-2, 解得x =4,y =1,所以z =4+i.法二:因为z +1-3i =5-2i ,所以z =(5-2i)-(1-3i)=4+i.(3)设z =x +y i(x ,y ∈R ),|z |=x 2+y 2,∴|z |+z =(x 2+y 2+x )+y i =1+3i ,∴⎩⎨⎧x 2+y 2+x =1,y =3,解得⎩⎨⎧x =-4,y =3,∴z =-4+3i.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运算技巧(1)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就是将实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之后分别作为结果的实部与虚部,因此要准确地提取复数的实部与虚部.(2)算式中若出现字母,首先确定其是否为实数,再确定复数的实部与虚部,最后把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3)复数的运算可以类比多项式的运算:若有括号,括号优先;若无括号,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跟进训练] 1.(1)若复数z 满足z +i -3=3-i ,则z =________.(2)(a +b i)-(2a -3b i)-3i =________(a ,b ∈R ).(1)6-2i (2)-a +(4b -3)i [(1)∵z +i -3=3-i ,∴z =6-2i.(2)(a +b i)-(2a -3b i)-3i =(a -2a )+(b +3b -3)i =-a +(4b -3)i.]类型2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例2】 (教材北师版P 170例4改编)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OABC 的顶点O ,A ,C 分别表示0, 3+2i ,-2+4i.求:(1)AO →表示的复数;(2)对角线CA →表示的复数;(3)对角线OB →表示的复数.确定向量对应的复数→进行向量的运算→确定向量对应的复数[解] (1)因为AO →=-OA →,所以AO →表示的复数为-3-2i.(2)因为CA →=OA →-OC →,所以对角线CA →表示的复数为(3+2i)-(-2+4i)=5-2i.(3)因为对角线OB →=OA →+OC →,所以对角线OB →表示的复数为(3+2i)+(-2+4i)=1+6i.例2的条件不变,求向量AB →表示的复数.[解] 因为AB →=AO →+OB →,由例2的解析可知,AO →表示的复数为-3-2i ,OB→表示的复数为1+6i ,所以向量AB →表示的复数为(-3-2i)+(1+6i)=-2+4i.复数与向量的对应关系的两个关注点(1)复数z =a +b i(a ,b ∈R )是与以原点为起点,Z (a ,b )为终点的向量一一对应的.(2)一个向量可以平移,其对应的复数不变,但是其起点与终点所对应的复数可能改变.[跟进训练]2.△ABC 的三个顶点所对应的复数分别为z 1,z 2,z 3,复数z 满足|z -z 1|=|z -z 2|=|z -z 3|,则z 对应的点是△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A [由复数模及复数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结合条件可知复数z 的对应点P 到△ABC 的顶点A ,B ,C 距离相等,∴P 为△ABC 的外心.]当堂达标1.复数(1-i)-(2+i)+3i 等于( )A .-1+iB .1-iC .iD .-iA [原式=1-i -2-i +3i =-1+i.]2.若复数z 满足z +(3-4i)=1,则z 的虚部是( )A .-2B .4C .3D .-4B [z =1-(3-4i)=-2+4i ,故选B.]3.在复平面内,复数1+i 与1+3i 分别对应向量OA →和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AB →|等于( )A . 2B .2C .10D .4B [向量AB →对应的复数为(1+3i)-(1+i)=2i ,所以AB →=(0,2),故|AB →|=2.]4.(5-i)-(3-i)-5i =________.2-5i [(5-i)-(3-i)-5i =2-5i.]5.设z 1=x +2i ,z 2=3-y i(x ,y ∈R ),且z 1+z 2=5-6i ,则z 1-z 2=________. -1+10i [∵z 1=x +2i ,z 2=3-y i ,∴z 1+z 2=x +3+(2-y )i =5-6i , ∴⎩⎨⎧x +3=5,2-y =-6,解得⎩⎨⎧x =2,y =8,∴z 1=2+2i ,z 2=3-8i , ∴z 1-z 2=(2+2i)-(3-8i)=-1+10i.]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复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 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就是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就是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2.3 复数乘法几何意义初探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重点、难点)2.理解复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难点)3.了解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1.通过学习复数的乘法和除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2.通过学习复数乘法运算所满足的运算律,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在研究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们注意到复数的形式就像一个二项式,类比二项式乘二项式的法则,我们可以得到复数乘法的法则,让第一项与第二项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合并“同类项”,即得到乘法的结果.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各是什么?问题2:复数乘法的运算律有哪些?问题3:如何在复数范围内求方程的解?(1)复数的乘法法则设z1=a+b i,z2=c+d i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a+b i)(c+d i)=(ac-bd)+(ad+bc)i.(2)复数乘法的运算律对于任意z1,z2,z3∈C,有交换律z1·z2=z2·z1结合律(z1·z2)·z3=z1·_(z2·z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z1·(z2+z3)=z1·z2+z1·z3(3)对复数z,z1,z2和正整数m,n,有z m·z n=z m+n,(z m)n=z mn,(z1·z2)n=z n1·z n2.(4)虚数单位i乘方的周期性对于任意自然数n,有i4n+1=i,i4n+2=-1,i4n+3=-i,i4n+4=1.(5)共轭复数的性质:互为共轭复数的两个复数的乘积是实数,等于这个复数(或其共轭复数)模的平方.即若z =a +b i(a ,b ∈R ),则z ·z =|z |2=|z |2=a 2+b 2.(6)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设复数z 1=a +b i(a ,b ∈R )所对应的向量为OZ 1.①z 2=(a +b i)·c (c >0)所对应的向量为OZ 2,则OZ 2是OZ 1与c 的数乘,即OZ 2是将OZ 1沿原方向拉伸或压缩c 倍得到的.②z 3=(a +b i)·i 所对应的向量为OZ 3,则OZ 3是由OZ 1逆时针旋转π2得到的.1.复数乘法的多项式运算与实数的多项式运算法则是否相似? [提示] 相似,但是运算的结果要把i 2写成-1.1.复数(1+i)(1-i)=________. 2 [(1+i)(1-i)=1-i 2=2.] 知识点2 复数的除法 (1)复数的除法:对任意的复数z 1=a +b i(a ,b ∈R )和非零复数z 2=c +d i(c ,d ∈R ),规定复数的除法:z 1z 2=z 1·1z 2.即除以一个复数等于乘这个复数的倒数.因此z 1z 2=a +b i c +d i =(a +b i)⎝ ⎛⎭⎪⎫cc 2+d 2-d c 2+d 2i =ac +bd c 2+d 2-ad -bc c 2+d 2i . (2)复数除法的运算: 在实际计算a +b ic +d i时,通常把分子和分母同乘分母c +d i 的共轭复数c -d i ,化简后就得到上面的结果:a +b i c +d i =(a +b i )(c -d i )(c +d i )(c -d i )=ac +bd c 2+d 2-ad -bcc 2+d 2i .由此可见,在进行复数除法运算时,实际上是将分母“实数化”.2.类比根式除法的分母有理化,比如1+33-2=(1+3)(3+2)(3-2)(3+2),你能写出复数的除法法则吗?提示:设z 1=a +b i ,z 2=c +d i(c +d i ≠0),则z 1z 2=a +b i c +d i =ac +bd c 2+d 2+bc -adc 2+d 2i.2.设复数z 满足i z =1,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等于( ) A .-i B .i C .-1 D .1A [z =1i =-i.]类型1 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例1】 (1)(教材北师版P 171例5改编)计算:①(2+i)(2-i);②(1+2i)2. (2)设O 是坐标原点,在矩形OABC (点O ,A ,B ,C 按逆时针排列)中,OA =3OC ,若A 对应的复数是3+4i ,求点B ,C 所对应的复数.[解] (1)①(2+i)(2-i)=4-i 2=4-(-1)=5; ②(1+2i)2=1+4i +(2i)2=1+4i +4i 2=-3+4i.(2)因为在矩形OABC 中,OA =3OC ,且A 对应的复数是3+4i , 所以点C 对应的复数为(3+4i)·13i =-43+i ,因为OA →=(3,4),OC →=⎝ ⎛⎭⎪⎫-43,1,所以OB →=OA →+OC →=⎝ ⎛⎭⎪⎫53,5,所以点B 对应的复数为53+5i.1.两个复数代数形式乘法的运算步骤 (1)首先按多项式的乘法展开; (2)再将i 2换成-1;(3)然后再进行复数的加、减运算,化简为复数的代数形式. 2.常用公式(1)(a +b i)2=a 2-b 2+2ab i(a ,b ∈R ); (2)(a +b i)(a -b i)=a 2+b 2(a ,b ∈R ); (3)(1±i)2=±2i.[跟进训练]1.(1)计算:(1-i)2-(2-3i)(2+3i)=( ) A .2-13i B .13+2i C .13-13iD .-13-2i(2)复数(1-i)2(2-3i)的值为( )A .6-4iB .-6-4iC .6+4iD .-6+4i(3)设复数2+i 对应的向量为OZ →,把OZ →沿原方向拉伸3倍所得到的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A .-1+2iB .6+3iC .6+iD .-6-3i(1)D (2)B (3)B [(1)(1-i)2-(2-3i)(2+3i)=1-2i +i 2-(4-9i 2)=-13-2i.(2)(1-i)2(2-3i)=(-2i)(2-3i)=-6-4i.(3)把OZ →沿原方向拉伸3倍所得到的向量对应的复数是(2+i)·3=6+3i.] 类型2 复数的除法【例2】 (1)已知i 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的点A 表示复数z ,则表示复数z1+i的点是( )A .MB .NC .PD .Q(2)设复数z =1+2i ,则z 2+3z -1=( )A .2iB .-2iC .2D .-2(3)设复数z 满足1+z1-z=i ,则|z |等于( ) A .1 B . 2 C . 3D .2(1)D (2)C (3)A [(1)由图可知z =3+i ,所以复数z1+i =3+i 1+i=(3+i )(1-i )(1+i )(1-i )=4-2i2=2-i ,表示的点是Q (2,-1).故选D.(2)z 2+3z -1=(1+2i )2+31+2i -1=12+4i +4i 2+32i =4i 2i =2.故选C.(3)由1+z 1-z =i ,得z =-1+i 1+i=(-1+i )(1-i )2=2i2=i ,所以|z |=|i|=1.故选A.]两个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步骤(1)首先将除式写为分式;(2)再将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3)然后将分子、分母分别进行乘法运算,并将其化为复数的代数形式.[跟进训练] 2.(1)3+i1+i=( ) A .1+2i B .1-2i C .2+iD .2-i(2)已知i 为虚数单位,则1+i3-i =( )A .2-i5 B .2+i 5 C .1-2i5 D .1+2i 5(1)D (2)D [(1)3+i 1+i =(3+i )(1-i )(1+i )(1-i )=4-2i2=2-i. (2)1+i 3-i =(1+i )(3+i )(3-i )(3+i )=1+2i5.] 类型3 复数几何意义的综合应用【例3】 (1)已知i 是虚数单位,设复数z 1=1+i ,z 2=1+2i ,则z 1z 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若复数(1-i)(a +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C .(1,+∞)D .(-1,+∞)1. 复数z =-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提示] 因为复数z =-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2,1),它在第二象限. 2.若复数z =a +b i (a ,b ∈R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提示] a >0,b <0.3.(1)计算z 1z 2→求复数z 1z 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判断其所在的象限(2)计算(1-i )(a +i )→求复数(1-i )(a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构建方程组并求解(1)D (2)B [(1)由题可得,z 1z 2=1+i1+2i =(1+i )(1-2i )(1+2i )(1-2i )=35-15i ,对应在复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为⎝ ⎛⎭⎪⎫35,-15,在第四象限.(2)因为z =(1-i)(a +i)=a +1+(1-a )i ,所以它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a +1,1-a ),又此点在第二象限,所以⎩⎨⎧a +1<0,1-a >0,解得a <-1.]1.把例3(1)中的复数“z 1z 2”换为“11+i ”,答案是哪个?[解]11+i =1-i (1+i )(1-i )=12-12i ,对应的点为⎝ ⎛⎭⎪⎫12,-12,在第四象限,故选D.2.把例3(2)中的复数“(1-i)(a +i)”换为“1-2ia +i”,其余条件不变,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1-2i a +i =(1-2i )(a -i )(a +i )(a -i )=a -2a 2+1-2a +1a 2+1i ,由题意可得⎩⎪⎨⎪⎧a -2a 2+1<0-2a +1a 2+1>0,解得a <-12.(1)复数z =a +b i(a ,b ∈R )Z (a ,b )OZ →=(a ,b ).(2)由于复数、点、向量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把复数、向量与解析几何联系在一起,解题时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问题的解法更加直观.[跟进训练]3.已知复数z 满足(1+2i)z =4+3i(i 为虚数单位),求z 及z z .[解] ∵(1+2i)z =4+3i , ∴z =4+3i 1+2i =(4+3i )(1-2i )(1+2i )(1-2i )=2-i , ∴z =2+i ,∴zz =2-i 2+i =(2-i )2(2+i )(2-i )=3-4i 5=35-45i. 当堂达标1.复数(1+i)2(2+3i)的值为( ) A .6-4i B .-6-4i C .6+4iD .-6+4iD [(1+i)2(2+3i)=2i(2+3i)=-6+4i.]2.已知i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z 满足z i =1+i ,则z 2=( ) A .-2iB .2iC .-2D .2A [∵z i =1+i ,∴z =1+i i =1i +1=1-i. ∴z 2=(1-i)2=1+i 2-2i =-2i.] 3. 在复平面内,复数11-i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D [11-i =1+i 2=12+12i ,其共轭复数为12-12i ,∴复数11-i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12,-12,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4.计算:(1-i)(1+i)+(-1+i)=________. 1+i [(1-i)(1+i)+(-1+i)=1-i 2-1+i =1+i.] 5.设复数z =1+2i ,则z 2-2z =________.-3 [ ∵z =1+2i ,∴z 2-2z =z (z -2)=(1+2i)(1+2i -2)=(1+2i)(-1+2i)=-3.]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如何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提示] (1)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2)在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时,通常先将除法写成分式的形式,再把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后可得,类似于以前学习的分母有理化.2.解决复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提示] 复数问题实数化是解决复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其桥梁是设复数z =a +b i(a ,b ∈R ),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转化.利用复数产生分形图以前我们学过的函数,定义域都是实数集的子集.但函数概念还可以推广:定义域是复数集的子集的函数称为复变函数.类似地,我们还可以得到多项式复变函数的概念.例如,f(z)=z2就是一个多项式复变函数,此时f(i)=i2=-1,f(1+i)=(1+i)2=2i.给定多项式复变函数f(z)之后,对任意一个复数z0,通过计算公式z n+1=f(z n),n∈N可以得到一列值z0,z1,z2,…,z n,….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z n|<M对任意n∈N都成立,则称z n为f(z)的收敛点;否则,称z n为f(z)的发散点.f(z)的所有收敛点组成的集合称为f(z)的充满茹利亚集.例如,当f(z)=z2时,如果z n=i,则得到的一列值是i,-1,1,1,…,1,…;如果z n=1+i,则算出的一列值是1+i,2i,-4,…,22n-1,….显然,对于f(z)=z2来说,i为收敛点,1+i为发散点.事实上,利用|z2|=|z|2可以证明,f(z)=z2的充满茹利亚集是一个单位圆盘(即由满足|z|≤1的所有z组成的集合).让人惊讶的是,当f(z)=z2+c时,对于某些复数c来说,f(z)的充满茹利亚集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利用计算机对不同形态的收敛点和发散点进行不同的着色,就可以得到分形图.而且,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则对c进行分类,并进行着色,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芒德布罗分形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 圆与方程 复习参考题》_7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 圆与方程 复习参考题》_7

章末检测一、选择题1.方程x 2+y 2+2ax +2by +a 2+b 2=0表示的图形是( )A .以(a ,b )为圆心的圆B .以(-a ,-b )为圆心的圆C .点(a ,b )D .点(-a ,-b )2.点P (m,3)与圆(x -2)2+(y -1)2=2的位置关系为( )A .点在圆外B .点在圆内C .点在圆上D .与m 的值有关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 (-3,4,0)和B (x ,-1,6)的距离为86,则x 的值为 ( ) A .2B .-8C .2或-8D .8或-2 4.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1] B .[-1,3]C .[-3,1]D .(-∞,-3]∪[1,+∞) 5.设A 、B 是直线3x +4y +2=0与圆x 2+y 2+4y =0的两个交点,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 .4x -3y -2=0B .4x -3y -6=0C .3x +4y +6=0D .3x +4y +8=06.圆x 2+y 2-4x =0过点P (1,3)的切线方程为( )A .x +3y -2=0B .x +3y -4=0C .x -3y +4=0D .x -3y +2=07.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 .相离B .相切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8.已知圆O :x 2+y 2=5和点A (1,2),则过A 且与圆O 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A .5B .10C.252D.2549.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y 2+2x -4y =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 ) A .-3或7B .-2或8C .0或10D .1或1110.已知圆C :x 2+y 2-4x =0,l 是过点P (3,0)的直线,则( )A .l 与C 相交B .l 与C 相切C .l 与C 相离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11.若直线mx +2ny -4=0(m 、n ∈R ,n ≠m )始终平分圆x 2+y 2-4x -2y -4=0的周长,则mn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0,-1)C .(-∞,1)D .(-∞,-1) 12.过点P (-2,4)作圆O :(x -2)2+(y -1)2=25的切线l ,直线m :ax -3y =0与直线l 平行,则直线l 与m 的距离为( )A .4B .2C.85D.125二、填空题13.与直线2x +3y -6=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14.过点P (-2,0)作直线l 交圆x 2+y 2=1于A 、B 两点,则|P A |·|PB |=________.15.若垂直于直线2x +y =0,且与圆x 2+y 2=5相切的切线方程为ax +2y +c =0,则ac 的值为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7.自点A (-3,3)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与圆x 2+y 2-4x -4y +7=0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18. 已知圆x 2+y 2+x -6y +m =0与直线x +2y -3=0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原点,若OP ⊥OQ ,求实数m 的值.19.已知圆x 2+y 2-6mx -2(m -1)y +10m 2-2m -24=0(m ∈R ).(1)求证:不论m 为何值,圆心在同一直线l 上; (2)与l 平行的直线中,哪些与圆相交、相切、相离;(3)求证:任何一条平行于l 且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各圆截得的弦长相等. 20.如图,已知圆O :x 2+y 2=1和定点A (2,1),由圆O 外一点P (a ,b )向圆O 引切线PQ ,切点为Q , 且有|PQ |=|P A |. (1)求a 、b 间关系; (2)求|PQ |的最小值;(3)以P 为圆心作圆,使它与圆O 有公共点,试在其中求出半径最 小的圆的方程.答案章末检测1.D 2.A 3.C 4.C 5.B 6.D 7.C 8.D 9.A 10.A 11.C 12.A 13.2x +3y +8=0 14.3 15.±5 16.4317.解 如图所示,已知圆C :x 2+y 2-4x -4y +7=0关于x 轴对称的圆为C 1:(x -2)2+(y +2)2=1,其圆心C 1的坐标为(2,-2),半径为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与圆C 1相切.设l 的方程为y -3=k (x +3), 即kx -y +3+3k =0. 则|5k +5|1+k2=1,即12k 2+25k +12=0. ∴k 1=-43,k 2=-34.则l 的方程为4x +3y +3=0或3x +4y -3=0.18.解 设P ,Q 两点坐标为(x 1,y 1)和(x 2,y 2),由OP ⊥OQ 可得 x 1x 2+y 1y 2=0, 由⎩⎪⎨⎪⎧x 2+y 2+x -6y +m =0,x +2y -3=0, 可得5y 2-20y +12+m =0.①所以y 1y 2=12+m5,y 1+y 2=4.又x 1x 2=(3-2y 1)(3-2y 2) =9-6(y 1+y 2)+4y 1y 2=9-24+45(12+m ),所以x 1x 2+y 1y 2=9-24+45(12+m )+12+m 5=0,解得m =3.将m =3代入方程①,可得Δ=202-4×5×15=100>0,可知m =3满足题意,即3为所求m 的值.19.(1)证明 配方得:(x -3m )2+[y -(m -1)]2=25,设圆心为(x ,y ),则⎩⎪⎨⎪⎧x =3m y =m -1, 消去m 得x -3y -3=0,则圆心恒在直线l :x -3y -3=0上.(2)解 设与l 平行的直线是l 1:x -3y +b =0, 则圆心到直线l 1的距离为 d =|3m -3(m -1)+b |10=|3+b |10.∵圆的半径为r =5,∴当d <r ,即-510-3<b <510-3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d =r ,即b =±510-3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 >r ,即b <-510-3或b >510-3时,直线与圆相离.(3)证明 对于任一条平行于l 且与圆相交的直线l 1:x -3y +b =0,由于圆心到直线l 1的距离d =|3+b |10,弦长=2r 2-d 2且r 和d 均为常量.∴任何一条平行于l 且与圆相交的直线被各圆截得的弦长相等. 20.解 (1)连接OQ 、OP ,则△OQP 为直角三角形,又|PQ |=|P A |,所以|OP |2=|OQ |2+|PQ |2=1+|P A |2,所以a 2+b 2=1+(a -2)2+(b -1)2,故2a +b -3=0.(2)由|PQ |2=|OP |2-1=a 2+b 2-1=a 2+9-12a +4a 2-1=5a 2- 12a +8=5(a -1.2)2+0.8,得|PQ |min =255.(3)以P 为圆心的圆与圆O 有公共点,半径最小时为与圆O 相切的情形,而这些半径的最小值为圆O 到直线l 的距离减去圆O 的半径,圆心P 为过原点且与l 垂直的直线l ′与l 的交点P 0,所以r =322+12-1=355-1,又l ′:x -2y =0,联立l :2x +y -3=0得P 0(65,35).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65)2+(y -35)2=(355-1)2.。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复习参考题——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洞悉课后习题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复习参考题——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洞悉课后习题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复习参考题——高一数学人教A 版(2019)必修第二册洞悉课后习题【教材课后习题】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AB BA +=0.( ) (2)AB BC AC +=.( ) (3)AB AC BC -=.( ) (4)00AB =.( )2.选择题(1)如果a ,b 是两个单位向量,那么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 bB.1⋅=a bC.22≠a bD.22||||=a b(2)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 和b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a ,b 满足||||>a b ,且a 与b 同向,则>a b B.||||||+≤+a b a b C.||||||⋅≥a b a b D.||||||-≤-a b a b(3)在四边形ABCD 中,若AC AB AD =+,则( ). A.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四边形ABCD 是菱形 C.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设a 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 与λ-a 的方向相反 B.||||λ-≥a a C.a 与2λa 的方向相同D.||||λλ-=a a(5)设M 是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O 为任意一点,则OA OB OC OD +++=( )A.OMB.2OMC.3OMD.4OM(6)在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作为基底的是( ). A.1(0,0)=e ,2(1,2)=-e B.1(1,2)=-e ,2(5,7)=eC.1(3,5)=e ,2(6,10)=eD.1(2,3)=-e ,213,24⎛⎫=- ⎪⎝⎭e3.已知六边形ABCDEF 为正六边形,且AC =a ,BD =b ,分别用a ,b 表示DE ,AD ,BC ,EF ,FA ,AB ,CE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3,4)A --,(5,12)B -. (1)求AB 的坐标及||AB 的值;(2)若OC OA OB =+,OD OA OB =-,求OC 与OD 的坐标; (3)求OA OB ⋅的值.5.已知点(1,1)A ,(1,0)B -,(0,1)C .若AB CD =,则点D 的坐标是什么?6.已知向量(1,0)=a ,(1,1)=b ,(1,0)=-c ,求满足λμ=+c a b 的λ和μ的值.7.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1,1)A ,(4,1)B ,(4,5)C ,求cos A ,cos B ,cos C 的值.8.已知向量(1,0)=a ,(1,1)=b .当λ为何值时,λ+a b 与a 垂直?9.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30°,||=a ,||2=b ,求||+a b ,||-a b 的值. 10.如图,支座A 受1F ,2F 两个力的作用,已知1F 与水平线成θ角,140N =F ,2F 沿水平方向,270N =F ,1F 与2F 的合力F 的大小为100N ,求cos θ以及F 与2F 的夹角β的余弦值.11.在ABC △中,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0.01cm ):(1)12cm a =,5cm b =,120A =︒; (2)6cm a =,8cm b =,30A =︒; (3)7cm a =,23cm b =,130C =︒; (4)2cm a =,3cm b =,4cm c =.12.海中有一座小岛,周围3nmile 内有暗礁.一艘海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该岛在北偏东75°;海轮航行8nmile 以后,望见该岛在北偏东55°.如果这艘海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有没有触礁的危险? 13.选择题(1)已知a ,b 是不共线的向量,且5AB =+a b ,28BC =-+a b ,3()CD =-a b ,则( ).A.A ,B ,D 三点共线B.A ,B ,C 三点共线C.B ,C ,D 三点共线D.A ,C ,D 三点共线(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B =a ,BC =b ,AC =c ,则||++=a b c ( ).A.0B.3D.(3)已知OA =a ,OB =b ,OC =c ,OD =d ,且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 ).A.0+++=a b c dB.0-+-=a b c dC.0+--=a b c dD.0--+=a b c d(4)若1e ,2e 是夹角为60°的两个单位向量,则122a =+e e 与1232=-+b e e 的夹角为( ). A.30°B.60°C.120°D.150°(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BC =a ,CA =b ,AB =c ,那么⋅+⋅+⋅=a b b c c a ( ).A.3B.-3C.32 D.32-(6)若平面向量a ,b ,c 两两的夹角相等,且||1=a ,||1=b ,||3=c ,则||++=a b c ( ).A.2B.5C.2或514.已知a ,b ,c ,d 为非零向量,证明下列结论,并解释其几何意义. (1)||||⊥⇔+=-a b a b a b ;(2)若+=a b c ,-=a b d ,则||||=⇔⊥a b c d .15.已知123PP P △,向量1OP ,2OP ,3OP 满足条件1230OP OP OP ++=,123OP OP OP ==.求证:123PP P △是等边三角形.16.如图,已知OA =a ,OB =b ,任意点M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S ,点S 关于点B 的对称点为N ,用a ,b 表示向量MN .(本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发现规律)17.一个人骑自行车由A 地出发向东骑行了9km 到达B 地,然后由B 地行了16km 到达D 地,求这个人由A 地到D 地的位移(角度精确到1°).【定点变式训练】18.在ABC △中,设,,AB AC D ==a b 为AC 边的中点,则BD =( ) A.12+a bB.12+a bC.12-a bD.12-b a19.已知向量,a b 不共线,若向量λ+a b 与λ+b a 的方向相反,则λ的值为( ) A.1B.0C.-1D.1±20.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3DC AB E =为BC 的中点,且AE xAB y AD =+,则32x y -=( )A.12B.32C.1D.221.已知作用在点A 的三个力1(3,4)=f ,2(2,5)=-f ,3(3,1)=f ,且(1,1)A ,则合力123=++f f f f 的终点坐标为( )A.(9,1)B.(1,9)C.(9,0)D.(0,9)22.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2|0PB PC PB PC PA --+-=,则ABC 的形状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3.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60A =︒,1b =,其面积sin sin sin a b cA B C++=++( )A. 24.在ABC △中,2cos 3C =,4AC =,3BC =,则tan B =( )B. C. D.25.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崇山峻岭都心存敬畏,同时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代诗圣杜甫曾赋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山高路远便不再人们出行的阻碍,伟大领袖毛主席曾作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科技腾飞的当下,路桥建设部门仍然潜心研究如何缩短空间距离方便出行,如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如图为某工程队将A 到D 修建一条隧道,测量员测得一些数据如图所示(A ,B ,C ,D 在同一水平面内),则A ,D 间的距离为( )kmkm26.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3a b c b c a bc +++-=,且sin 2sin cos A B C =,则ABC △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27.已知向量(3,4),(2,4)m =-=a b .若向量23-a b 与b 共线,则实数m =________. 28.平面向量(1,2),(4,2),()m m ===+∈R a b c a b ,且c 与a 的夹角等于c 与b 的夹角,则m =________.29.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sin sin sin 6sin 0A A B B +-=,且c a =,则cos B =____________.30.如图,为测量山高MN ,选择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测量观测点,从A 点测得M 点的仰角60MAN ∠=︒,C 点的仰角45CAB ∠=︒以及75MAC ∠=︒;从C 点测得60MCA ∠=︒.已知山高100m BC =,则山高MN =__________m.31.设,a b 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1)若2,3,3OA OB OC =-=+=-a b a b a b ,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2)若8k +a b 与2k +a b 共线,求实数k 的值;(3)若,23,2AB BC CD k =+=-=-a b a b a b ,且A ,C ,D 三点共线,求实数k 的值.32.已知||=a ||=b 5⋅=-a b ,(1)x x =+-c a b . (1)当⊥b c 时,求实数x 的值;(2)当||c 取最小值时,求向量a 与c 的夹角的余弦值. 3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2A Ca b A +=. (1)求B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1c =,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34.如图,在海岸A 处,发现南偏东45°方向距A 为2)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正北方向,距A 为C 处的缉私船立即奉命以海里/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1)刚发现走私船时,求两船的距离.(2)若走私船正以/时的速度从B 处向南偏东75°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并求出所需要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参考数据:2.5≈≈)35.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222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1)求角C 大小.(2)若2c =b +的取值范围.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 (2)√ (3)× (4)×解析:(1)AB 与BA 是相反向量,它们的和为零向量.故正确.(2)当第一个向量的终点是第二个向量的起点时,这两个向量的和等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故正确.(3)当两个向量有共同的起点时,那么这两个向量的差等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故不正确.(4)实数0与任意向量的数乘结果是零向量,而不是实数0.故不正确. 2.答案:(1)D (2)B (3)D (4)C (5)D (6)B解析:(1)因为a ,b 是两个单位向量,所以||||=a b ,因此22||||=a b ,也即22=a b ,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两个单位向量尽管长度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A 项错误;||||cos θ⋅=⋅a b a b ,只有a ,b 的夹角θ为0时,才有1⋅=a b ,故B 项错误.(2)A 项错误,向量不能比较大小;B 项正确;C 项错误,||||||⋅≤a b a b ;D 项错误,||||||-≤-a b a b .故选B.(3)AC AB AD =+是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当0λ>时,a 与λ-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a 与λ-a 的方向相同,故A 项错误;||||||λλ-=a a ,只有当||1λ≥时,才有||||λ-≥a a ,故B 项错误;因为20λ>,所以a 与2λa 同向,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故选C.(5)因为2,2OA OC OM OB OD OM +=+=, 所以4OA OB OC OD OM +++=.(6)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作为基底.A 项中12//e e ,故不能作为基底;B 项中1e ,2e 不共线,可以作为基底;C 项中1212=e e ,所以12//e e ,不能作为基底;D 项中124=e e ,不能作为基底,故选B.3.答案:2133DE =-+a b ,2233AD =+a b ,1133BC =+b a ,1133EF =--a b ,1233FA =-a b ,1233CD =-+a b ,CE =-+a b解析:如图,设ACBD M =.因为六边形ABCDEF 为正六边形, 所以120ABC BCD ∠=∠=︒, 且ABC DCB ≌△△. 又ABC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30BAC BCA ∠=∠=︒, 从而可有90ACD DBA ∠=∠=︒,则1sin 302CM BM AM AM ==︒=, 则1sin 302CM BM AM AM ==︒=,所以13MC =a ,23AM =a ,同理有13BM =b ,23MD =b .所以2133DE BA MA MB ==-=-+a b ,2233AD AM MD =+=+a b ,1133BC BM MC =+=+b a .1133EF BC =-=--a b ,1233FA DC DM MC ==+=-a b ,1233CD FA =-=-+a b ,2133AB DE =-=-a b ,CE CD DE =+=-+a b .4.答案:(1)(8,8)AB =-,||82AB = (2)(2,16)OC =-,(8,8)OD =- (3)33解析:(1)(5,12)(3,4)(8,8)AB =----=-,2||8AB ==. (2)(3,4)(5,12)(2,16)OC OA OB =+=--+-=-,(3,4)(5,12)(8,8)OD OA OB =-=----=-.(3)(3,4)(5,12)154833OA OB ⋅=--⋅-=-+=. 5.答案:(2,0)-解析:设(,)D x y ,由(1,1)A ,(1,0)B -,(0,1)C 知(2,1)AB =--,(,1)CD x y =-,要使AB CD =,则有2,11,x y =-⎧⎨-=-⎩解得2,0.x y =-⎧⎨=⎩所以点D 的坐标为(2,0)-.6.答案:10λμ=-⎧⎨=⎩解析:由λμ=+c a b ,得(1,0)(1,0)(1,1)(,)λμλμμ-=+=+.即1,0,λμμ+=-⎧⎨=⎩解得1,0.λμ=-⎧⎨=⎩7.答案:3cos 5A =,cos 0B =,4cos 5C = 解析:由(1,1)A ,(4,1)B ,(4,5)C 可知(3,0)AB =,(0,4)BC =,所以0AB BC ⋅=,即AB BC ⊥,所以90B ∠=︒,||3AB =,||4BC =,所以||5AC =,故3cos 5A =,cos 0B =,4cos 5C =. 8.答案:1λ=-解析:(1,0)=a ,(1,1)=b ,(1,)λλλ∴+=+a b . 又λ+a b 与a 垂直,()0λ∴+⋅=a b a ,(1,)(1,0)0λλ∴+⋅=,即10λ+=,1λ∴=-.9.答案:||+=a b ,||1-=a b解析:||||cos3023⋅=︒==a b a b ,||∴+====a b||1-====a b . 10.答案:5cos 8θ=,19cos 20β=解析:12+=F F F ,()2212∴+=F F F ,即22212122++⋅=F F F F F .222407024070cos 100θ∴++⨯⨯⨯=,解得5cos 8θ=.又21-=F F F ,()2221∴-=F F F ,即2222212-⋅+=F F F F F , 222100210070cos 7040β∴-⨯⨯⨯+=,解得19cos 20β=. 11.答案:见解析解析:(1)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219B '=︒,602193851C ''=︒-︒=︒,8.69cm c ≈(2)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2sin 3B =,因为b a >,所以4149B '≈︒或13811B '≈︒;当4149B '=︒时,10811C '=︒,11.40cm c ≈; 当13811B '=︒时,1149C '=︒, 2.46cm c ≈.(3)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28.02cm c ≈,根据正弦定理,得112A '≈︒,501123858B ''≈︒-︒=︒.(4)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 0.875A ≈,即2857A '≈︒,同理可得4634B '≈︒,10429C '≈︒. 12.答案:没有解析:设海轮在B 处望见小岛A 在北偏东75°,在C 处望见小岛A 在北偏东55°,从小岛A 向海轮的航线BC 作垂线,垂足为D .设垂线段AD 的长度为x nmile ,CD 为y nmile (如图),则tan 35,tan15,8x y x y ⎧=︒⎪⎪⎨⎪=︒⎪+⎩即,,tan 358,tan15xy x y ⎧=⎪⎪︒⎨⎪=+⎪︒⎩则8tan 35tan15x x =-︒︒,解得8tan15tan 35 3.473tan 35tan15x ︒︒=≈>︒-︒.所以这艘海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没有触礁的危险.13.答案:(1)A (2)D (3)B (4)C (5)D (6)C解析:(1)283()5BD BC CD AB =+=-++-=+=a b a b a b ,∴A ,B ,D 三点共线.(2)因为AB BC AC +=,所以|||2|++=a b c c .因为||=c,所以||++=a b c 故选D.(3)易知OB OA AB -=,OC OD DC -=,而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DC =,所以OB OA OC OD -=-,即-=-b a c d ,也即-+-=0a b c d =0,故选B.(4)12121cos602⋅=⋅︒=e e e e , ()()221212112217232626222a b ∴⋅=+⋅-+=-+⋅+=-++=-e e e e e e e e , ()222221211221||24444172==+=+⋅+=+⨯+=e a a e e e e e ,()222221211221||329124912472==-+=-⋅+=-⨯+=b b e e e e e e .设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为θ,则71cos ||2θ-⋅===-‖a b a b .又0180θ︒≤≤︒,所以120θ=︒,故选C.(5)311cos12011cos12011cos1202⋅+⋅+⋅=⨯⨯︒+⨯⨯︒+⨯⨯︒=-a b b c c a .(6)由向量a ,b ,c 两两所成的角相等,故向量a ,b ,c 两两所成的角都等于0或2π3.当a ,b ,c 两两所成的角为2π3时,2π111cos 32⋅=⨯⨯=-a b ,2π313cos 32⋅=⨯⨯=-b c ,2π331cos 32⋅=⨯⨯=-c a .则22222||()222c ++=++=+++⋅+⋅+⋅a b c a b a b c a b b c c a1331192224222⎛⎫⎛⎫⎛⎫=+++⨯-+⨯-+⨯-= ⎪ ⎪ ⎪⎝⎭⎝⎭⎝⎭,||2∴++=a b c .当a ,b ,c 唡两所成的角为0时,||||||||5++=++=a b c a b c .故选C. 14.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解析:(1)先证||||⊥⇒+=-a b a b a b .||+==a b||-==a b .因为⊥a b ,所以,于是||||+=-a b a b . 再证||||+=-⇒⊥a b a b a b .由||||+=-a b a b ,两边平方得2222||2||||2||+⋅+=-⋅+a a b b a a b b , 所以0⋅=a b ,于是⊥a b .几何意义是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先证||||=⇒⊥a b c d .22()()||||⋅=+⋅-=-c d a b a b a b .又||||=a b ,所以0⋅=c d , 所以⊥c d .再证||||⊥⇒=c d a b , 由⊥c d 得0⋅=c d ,即22()()||||0+⋅-=-=a b a b a b , 所以||||=a b ,几何意义是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如图所示.15.答案:见解析解析:由已知,可得123OP OP OP +=-, 两边平方得222121232OP OP OP OP OP +⋅+=,令2311OP OP OP ===,2112OP OP ∴⋅=-, ()222212121121211232PP OP OP OP OP OP OP ⎛⎫∴=-=+-⋅=+-⨯-= ⎪⎝⎭,123PP ∴=. 同理233112OP OP OP OP ⋅=⋅=-,1223313PP P P P P ∴=== 故123PP P △是等边三角形.16.答案:22MN =-b a解析:连接AB (图略),由对称性可知,AB 是SMN △的中位线,22()2()22MN AB OB OA ==-=-=-b a b a .17.答案:这个人的位移是沿北偏东约67°方向前进了 解析:以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可得(0,0)A ,(9,0)B ,(12,C -,D .AD AB BC CD ∴=++=,||20AD ==tan 204DOx ∠==, 23DOx ∴∠≈︒,902367DOy ∠≈-=︒︒︒.∴这个人的位移是沿北偏东约67°方向前进了.18.答案:D解析:因为,,AB AC D ==a b 为AC 边的中点,所以12AD AC =.由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1122BD AD AB AC AB =-=-=-b a ,故选D. 19.答案:C解析:向量λ+a b 与λ+b a 的方向相反,()//()λλ∴++a b b a .由向量共线的性质定理可知,存在一个实数m ,使得()m λλ+=+a b b a , 即(1)()m m λλ-=-a b .a 与b 不共线,10m m λλ∴-=-=,可得2.10,1m λλλ=∴-==±.当1λ=时,向量+a b 与+b a 是相等向量,其方向相同,不符合题意,故舍去.1λ∴=-.20.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11()22AE AB BE AB BC AB AB AD DC =+=+=+-++11212332AB AB AD AB AB AD ⎛⎫=+-++=+ ⎪⎝⎭.21,32AE xAB yAD xAB yAD AB AD =+∴+=+. AB 与AD 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2,31.2x y ⎧=⎪⎪⎨⎪=⎪⎩ 213232132x y ∴-=⨯-⨯=.故选C.21.答案:A解析:123(3,4)(2,5)(3,1)(8,0)=++=+-+=f f f f ,设合力f 的终点为(,)P x y ,O 为坐标原点,则(1,1)(8,0)(9,1)OP OA =+=+=f .故选A. 22.答案:B解析: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2|0,|||()()0PB PC PB PC PA CB PB PA PC PA --+-=∴--+-=∣∣,即||||,||||CB AB AC AB AC AB AC =+∴-=+,两边平方并化简得0,,90AC AB AC AB A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23.答案:C解析:设ABC △的面积为S ,由题意知1sin 2S bc A =1sin602c =⋅︒,解得4c =.由余弦定理得22212cos 1168132a b c bc A =+-=+-⨯=,即a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sin sin a b c a A B C A ++===++.故选C.24.答案:C解析:方法一: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cos 16924393AB AC BC AC BC C =+-⋅=+-⨯⨯⨯=,所以3AB =,则2221cos 29AB BC AC B AB BC +-==⋅.又因为(0,π)B ∈,所以sin B,所以sin tan cos BB B==.故选C.方法二:过点B 作BD AC ⊥交AC 于点D ,则1cos 22DC BC C AC ===,可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AB BC =.在Rt BCD △中,BD ==,所以tan 2B DC BD ===,所以22tan2tan 1tan 2BB B ==-故选C. 2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连接AC ,设ACB α∠=,ACD β∠=,则在ACB △中,4AB =,5BC =,90ABC ∠=︒,所以AC =sin α=cos α=,所以()1cos cos 1202βα=︒-=-+=2222cos 4192365AD AC CD AC CD β=+-⋅⋅=+-=-AD =故选A.26.答案:B解析:()()3a b c b c a bc +++-=,22()3b c a bc ∴+-=,222b bc c a -+=.根据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得222222cos b bc c a b c bc A -+==+-,即2cos bc bc A =,1cos 2A ∴=.0180A <<︒︒,60A ∴=︒.又sin 2sin cos A B C =,sin 2cos sin A C B∴=,即22222a a b c b ab+-=⋅,化简可得22b c =,即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B.27.答案:32-解析:因为23(66,4)m -=---a b ,所以(66)42(4)m m --⨯=⨯-,故32m =-. 28.答案:2解析:由(1,2),(4,2)==a b ,得(4,22),|||m m m =+=++==c a b a b ,58,820m m ⋅=+⋅=+a c b c .c 与a 的夹角等于c 与b 的夹角,||||||||⋅⋅∴=c a c bc a c b ,即=,解得2m =.29.答案:78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2222sin sin sin 6sin 60A A B B a ab b +-=+-=,即(3)(2)0,2a b a b a b +-=∴=,则2c b =,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222447cos 288a c b b b b B ac b +-+-===.30.答案:150解析:在ABC △中,45BAC ∠=︒,90ABC ∠=︒,100BC =,100sin 45AC ∴==︒在AMC △中,75MAC ∠=︒,60MCA ∠=︒,45AMC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M ACACM AMC=∠∠,即sin 60sin 45AM =︒︒,解得AM =在Rt AMN △中,sin MN AM MAN =⋅∠sin 60=︒150(m)=. 故答案为150. 31.答案:(1)见解析 (2)值为4± (3)43k =解析:(1)2,2AB OB OA AC OC OA =-=+=-=--a b a b , 所以AC AB =-.又因为A 为公共点,所以A ,B ,C 三点共线.(2)设8(2),k k λλ+=+∈a b a b R ,则8,2, k k λλ=⎧⎨=⎩解得4,2k λ=⎧⎨=⎩或4,2,k λ=-⎧⎨=-⎩所以实数k 的值为4±.(3)()(23)32AC AB BC =+=++-=-a b a b a b . 因为A ,C ,D 三点共线,所以AC 与CD 共线. 从而存在实数μ使AC CD μ=,即32(2)k μ-=-a b a b ,得32,2,k μμ=⎧⎨-=-⎩解得3,24.3k μ⎧=⎪⎪⎨⎪=⎪⎩所以43k =.32.答案:(1)12x = (2解析:(1)⊥b c ,2[(1)](1)55(1)0x x x x x x ∴⋅=⋅+-=⋅+-=-+-=b c b a b b a b ,解得12x =.(2)222222||[(1)]2(1)(1)x x x x x x =+-=+-⋅+-=c a b a a b b 222221010(1)5(1)252052515x x x x x x x ⎛⎫--+-=-+=-+ ⎪⎝⎭.当25x =时,2||c 有最小值1,即||c 有最小值1.此时,2355=+c a b .223232310(5)1555555⎛⎫⋅=⋅+=+⋅=⨯+⨯-= ⎪⎝⎭a c a a b a a b ,设向量a ,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c a c . 33.答案:(1)60B =︒(2)⎝⎭解析:(1)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sin 2A CA B A +=. 因为sin 0A ≠,所以sinsin 2A CB +=. 由180A BC ++=︒,可得sin cos 22A C B+=, 故cos2sin cos 222B B B =. 因为cos 02B≠,故1sin22B =,因此60B =︒.(2)由题设及(1)知ABC △的面积ABC S =△.由正弦定理得()sin 120sin 1sin sin 2C c A a C C ︒-===+. 由于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090,090A C ︒<<︒︒<<︒, 由(1)知120A C +=︒,所以3090C ︒<<︒,故122a <<,ABC S <<△.因此,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34.答案:(1)4海里.(2)南偏东60°方向,需47分钟才能追上走私船.解析:(1)在ABC △中,因为2)AB =海里,AC =海里,135BAC ∠=︒,由余弦定理,得4BC =(海里). (2)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1351sin 2AC ABC BC ︒∠==. 所以30ABC ∠=︒,易知15ACB ∠=︒,设缉私船应沿CD 方向行驶t 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 点)走私船,如图所示.则有CD =(海里),BD =(海里).而120CBD ∠=︒,在BCD △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BD CBD BCD CD ∠∠===所以45,15BCD BDC ∠∠=︒=︒,所以60ACD ∠=︒.在CBD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sin CB CD BDC CBD =∠∠,解得0.78t ≈小时≈47分钟. 故缉私船沿南偏东60°方向,需47分钟才能追上走私船.35.答案:(1)5π6C =. (2)取值范围是(2,.解析:(1)因为222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222a b c +-=,所以222cos 2a b c C ab +-=== 因为(0,π)C ∈,所以5π6C =. (2)由正弦定理得24sin c R C==,2sin )b R A B +=+π4sin 6A A ⎤⎛⎫=+- ⎪⎥⎝⎭⎦14cos 2A A A ⎫=+⎪⎪⎭π4sin 6A ⎛⎫=+ ⎪⎝⎭,因为π0,6A ⎛⎫∈ ⎪⎝⎭, 所以πππ,663A ⎛⎫+∈ ⎪⎝⎭,所以π1sin 62A ⎛⎛⎫+∈ ⎪ ⎝⎭⎝⎭,b +的取值范围是(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高考一轮理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一轮复习基础到提升含精细解析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高考一轮理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一轮复习基础到提升含精细解析含答案

与圆有关的定点、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分层训练A 级 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已知实数x ,y 满足⎩⎪⎨⎪⎧y ≥0,x -y ≥0,2x -y -2≥0,则点(x ,y )到圆(x +2)2+(y -6)2=1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42-12.已知x ,y 满足x 2+y 2-4x -6y +12=0,则x 2+y 2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法一 点(x ,y )在圆(x -2)2+(y -3)2=1上,故点(x ,y )到原点距离的平方即x 2+y 2最小值为(13-1)2=14-213.法二 设圆的参数方程为⎩⎪⎨⎪⎧x =2+cos α,y =3+sin α则x 2+y 2=14+4cos α+6sin α,所以x2+y 2的最小值为14-42+62=14-213. 答案 14-2133.圆C 的方程为(x -2)2+y 2=4,圆M 的方程为(x -2-5cos θ)2+(y -5sin θ)2=1(θ∈R ).过圆M 上任意一点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PE ,PF ,切点分别为E ,F ,则PE →·P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CE ,CF .由题意,可知圆心M (2+5cosθ,5sin θ),设⎩⎪⎨⎪⎧x =2+5cos θ,y =5sin θ,则可得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x -2)2+y 2=25,由图,可知只有当M ,P ,C 三点共线时,才能够满足PE →·PF →最小,此时|PC |=4,|EC |=2,故|PE |=|PF |=23,∠EPF =60°,则PE →·PF →=(23)2×cos 60°=6. 答案 64.直线2ax +by =1与圆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a ,b 是实数),且△AOB 是直角三角形(O 是坐标原点),则点P (a ,b )与点(0,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AOB 是直角三角形等价于圆心(0,0)到直线2ax +by =1的距离等于22,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2a 2+b2=22,即2a 2+b 2=2,即a 2=1-b 22且b ∈[-2,2].点P (a ,b )与点(0,1)之间的距离为d =a 2+b -12=12b 2-2b +2,因此当b =-2时,d 取最大值,此时d max =3+22=2+1.答案2+15.(2012·北京师大附中检测)已知P 是直线3x +4y +8=0上的动点,P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那么四边形PACB 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由题意,圆x 2+y 2-2x -2y +1=0的圆心是C (1,1),半径为1,由PA =PB 易知四边形PACB 的面积=12(PA +PB )=PA ,故PA 最小时,四边形PACB 的面积最小.由于PA =PC 2-1,故PC 最小时PA 最小,此时CP 垂直于直线3x +4y +8=0,P 为垂足,PC =|3+4+8|5=3,PA =PC 2-1=22,所以四边形PACB 面积的最小值是2 2. 答案 2 26.(2013·南京29中模拟)过圆x 2+y 2=1上一点作圆的切线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设圆上的点为(x 0,y 0),其中x 0>0,y 0>0,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1,分别令x =0,y=0,得A ⎝ ⎛⎭⎪⎫1x 0,0、B ⎝⎛⎭⎪⎫0,1y 0,所以AB =1x 2+1y 20=x 20+y 20⎝ ⎛⎭⎪⎫1x 20+1y 20≥2. 答案 2二、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7.已知以点C ⎝⎛⎭⎪⎫t ,2t (t ∈R ,t ≠0)为圆心的圆与x 轴交于点O 、A ,与y 轴交于点O 、B ,其中O 为原点.(1)求证:△OAB 的面积为定值;(2)设直线y =-2x +4与圆C 交于点M ,N ,若OM =ON ,求圆C 的方程. (1)证明 ∵圆C 过原点O ,∴OC 2=t 2+4t2.设圆C 的方程是(x -t )2+⎝⎛⎭⎪⎫y -2t 2=t 2+4t2,令x =0,得y 1=0,y 2=4t;令y =0,得x 1=0,x 2=2t .∴S △OAB =12OA ·OB =12×⎪⎪⎪⎪⎪⎪4t ×|2t |=4,即△OAB 的面积为定值.(2)解 ∵OM =ON ,CM =CN ,∴OC 垂直平分线段MN . ∵k MN =-2,∴k OC =12,∴直线OC 的方程是y =x2.∴2t =12t ,解得t =2或t =-2.当t =2时,圆心C 的坐标为(2,1),OC =5,此时圆心C 到直线y =-2x +4的距离d =95<5,圆C 与直线y =-2x +4相交于两点. 当t =-2时,圆心C 的坐标为(-2,-1),OC =5,此时圆心C 到直线y =-2x +4的距离d =95>5,圆C 与直线y =-2x +4相离,∴t =-2不符合题意舍去.∴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5.8.已知圆C 的方程为(x +4)2+y 2=16,直线l 过圆心且垂直于x 轴,其中G 点在圆上,F 点坐标为(-6,0).(1)若直线FG 与直线l 交于点T ,且G 为线段FT 的中点,求直线FG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 (2)在平面上是否存在定点P ,使得对圆C 上任意的点G 有|GF ||GP |=12?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题意,设G (-5,y G ),代入(x +4)2+y 2=16,得y G =±15,所以FG 的斜率为k =±15,FG 的方程为y =±15(x +6).设圆心C (-4,0)到FG 的距离为d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215|15+1=152.则直线FG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16-⎝⎛⎭⎪⎫1522=7. 故直线FG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7.(2)设P (s ,t ),G (x 0,y 0),则由|GF ||GP |=12,得x 0+62+y 20x 0-s 2+y 0-t2=12, 整理得3(x 20+y 20)+(48+2s )x 0+2ty 0+144-s 2-t 2=0. ①又G (x 0,y 0)在圆C :(x +4)2+y 2=16上, 所以x 20+y 20+8x 0=0.②将②代入①,得(2s +24)x 0+2ty 0+144-s 2-t 2=0.又由G (x 0,y 0)为圆C 上任意一点可知,⎩⎪⎨⎪⎧2s +24=0,2t =0,144-s 2-t 2=0,解得s =-12,t =0.所以在平面上存在定点P (-12,0),使得结论成立.分层训练B 级 创新能力提升1.(2012·南通模拟)若圆C :(x -a )2+(y -1)2=1在不等式x +y +1≥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d =|a +2|2≥1,a +1+1≥0,解得a ≥2-2. 答案2-22.(2012·苏州调研)过点P ⎝ ⎛⎭⎪⎫12,1的直线l 与圆C :(x -1)2+y 2=4交于A 、B 两点,当∠ACB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因点P 在圆C 内,所以当AB 长最小时,∠ACB 最小,此时AB ⊥PC .由k PC =-2可得k AB =1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2x -4y +3=0.答案 2x -4y +3=03.过直线x +y -22=0上一点P 作圆O :x 2+y 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的夹角是60°,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 因为点P 在直线x +y -22=0上,所以可设点P (x 0,-x 0+22),设其中一个切点为M .因为两条切线的夹角为60°,所以∠OPM =30°.故在Rt △OPM 中,有OP =2OM =2,所以OP 2=4,即x 20+(-x 0+22)2=4,解得x 0= 2.故点P 的坐标是(2,2). 答案 (2,2)4.(2013·南师附中月考)若直线l :ax +by +1=0始终平分圆M :x 2+y 2+4x +2y +1=0的周长,则(a -2)2+(b -2)2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圆(x +2)2+(y +1)2=4的圆心(-2,-1)在直线ax +by +1=0上,所以-2a -b +1=0,即2a +b -1=0.因为a -22+b -22表示点(a ,b )与(2,2)的距离,所以a -22+b -22的最小值为|4+2-1|4+1=5,即(a -2)2+(b -2)2的最小值为5. 答案 55.(2013·宿迁联考)已知⊙C 过点P (1,1),且与⊙M :(x +2)2+(y +2)2=r 2(r >0)关于直线x +y +2=0对称.(1)求⊙C 的方程;(2)设Q 为⊙C 上的一个动点,求PQ →·MQ →的最小值;(3)过点P 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C 相交于A 、B ,且直线PA 和直线PB 的倾斜角互补,O 为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OP 和AB 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解 (1)设圆心C (a ,b ),则有 ⎩⎪⎨⎪⎧a -22+b -22+2=0,b +2a +2=1.解得⎩⎪⎨⎪⎧a =0,b =0.则圆C 的方程为x 2+y 2=r 2,将点P 的坐标代入,得r 2=2. 故圆C 的方程为x 2+y 2=2.(2)设Q (x ,y ),则x 2+y 2=2,且PQ →·MQ →=(x -1,y -1)· (x +2,y +2)=x 2+y 2+x +y -4=x +y -2.所以PQ →·MQ →的最小值为-4.(也可由线性规划或三角代换求得)(3)由题意知,直线PA 和直线PB 的斜率存在,且互为相反数,故可设PA :y -1=k (x -1),PB :y -1=-k (x -1).由⎩⎪⎨⎪⎧y -1=k x -1,x 2+y 2=2,得(1+k 2)x 2+2k (1-k )x +(1-k )2-2=0. 因为点P 的横坐标x =1一定是该方程的解,故可得x A =k 2-2k -11+k 2. 同理,x B =k 2+2k -11+k2. 所以k AB =y B -y A x B -x A =-k x B -1-k x A -1x B -x A=2k -k x B +x Ax B -x A=1=k OP .所以直线AB 和OP 一定平行.6. (2012·福建卷)如图,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为F 1,右焦点为F 2,离心率e =12.过F 1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且△ABF 2的周长为8.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动直线l :y =kx +m 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 ,且与直线x =4相交于点Q .试探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定点M ,使得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AB |+|AF 2|+|BF 2|=8, 即|AF 1|+|F 1B |+|AF 2|+|BF 2|=8, 又|AF 1|+|AF 2|=|BF 1|+|BF 2|=2a , ∴4a =8,a =2.又∵e =12,即c a =12,∴c =1,∴b =a 2-c 2= 3.故椭圆E 的方程是x 24+y 23=1.(2)由⎩⎪⎨⎪⎧y =kx +m ,x 24+y23=1,得(4k 2+3)x 2+8kmx +4m 2-12=0.∵动直线l 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 (x 0,y 0), ∴m ≠0且Δ=0,即64k 2m 2-4(4k 2+3)(4m 2-12)=0, 化简得4k 2-m 2+3=0.(*)此时x 0=-4km 4k 2+3=-4k m ,y 0=kx 0+m =3m,∴P ⎝ ⎛⎭⎪⎫-4k m ,3m .由⎩⎪⎨⎪⎧x =4,y =kx +m ,得Q (4,4k +m ).假设平面内存在定点M 满足条件,由图形对称性知,点M 必在x 轴上. 设M (x 1,0),则MP →·MQ →=0对满足(*)式的m ,k 恒成立. ∵MP →=⎝⎛⎭⎪⎫-4km-x 1,3m ,MQ →=(4-x 1,4k +m ),由MP →·MQ →=0,得-16k m +4kx 1m -4x 1+x 21+12k m+3=0,整理,得(4x 1-4)km+x 21-4x 1+3=0.(**) 由于(**)式对满足(*)式的m ,k 恒成立,∴⎩⎪⎨⎪⎧4x 1-4=0,x 21-4x 1+3=0,解得x 1=1.故存在定点M (1,0),使得以PQ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圆的方程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圆的方程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圆的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要点梳理】【圆的方程370891 知识要点】 要点一: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其中()a b ,为圆心,r 为半径.要点诠释:(1)如果圆心在坐标原点,这时00a b ==,,圆的方程就是222x y r +=.有关图形特征与方程的转化:如:圆心在x 轴上:b=0;圆与y 轴相切时:||a r =;圆与x 轴相切时:||b r =;与坐标轴相切时:||||a b r ==;过原点:222a b r +=(2)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圆心为()a b ,,半径为r ,它显现了圆的几何特点.(3)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圆心和半径.由圆的标准方程可知,确定一个圆的方程,只需要a 、b 、r 这三个独立参数,因此,求圆的标准方程常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要点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圆的标准方程为222()()x a y b r -+-=,圆心为()C a b ,,半径为r ,则有(1)若点()00M x y ,在圆上()()22200||CM r x a y b r ⇔=⇔-+-=(2)若点()00M x y ,在圆外()()22200||CM r x a y b r ⇔>⇔-+->(3)若点()00M x y ,在圆内()()22200||CM r x a y b r ⇔<⇔-+-<要点三:圆的一般方程当2240D E F +->时,方程220x y Dx Ey F ++++=叫做圆的一般方程.,22D E ⎛⎫-- ⎪⎝⎭为圆心,为半径. 要点诠释:由方程220x y Dx Ey F ++++=得22224224D E D E F x y +-⎛⎫⎛⎫+++= ⎪ ⎪⎝⎭⎝⎭(1)当2240D E F +-=时,方程只有实数解,22D E x y =-=-.它表示一个点(,)22D E--. (2)当2240D E F +-<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3)当2240D E F +->时,可以看出方程表示以,22D E ⎛⎫-- ⎪⎝⎭为半径的圆. 要点四:几种特殊位置的圆的方程求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1)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a b r 、、或D E F 、、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要点六:轨迹方程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实质上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法”将其转化为关于变量,x y 之间的方程.1.当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易于“坐标化”时,常采用直接法;当动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曲线的定义(如圆)时,常采用定义法;当动点随着另一个在已知曲线上的动点运动时,可采用代入法(或称相关点法).2.求轨迹方程时,一要区分“轨迹”与“轨迹方程”;二要注意检验,去掉不合题设条件的点或线等. 3.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 y 表示轨迹(曲线)上任一点M 的坐标; (2)列出关于,x y 的方程;(3)把方程化为最简形式;(4)除去方程中的瑕点(即不符合题意的点); (5)作答. 【典型例题】类型一:圆的标准方程例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2)已知圆C 经过(5,1),(1,3)A B 两点,圆心在x 轴上; (3)经过点()5,1P ,圆心在点()8,3C -.【思路点拨】一般情况下,如果已知圆心或易于求出圆心,可用圆的标准方程来求解,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答案】(1)229x y +=(2)22(2)10x y -+=(3)()()228325x y -++= 【解析】(1)229x y +=(2)线段AB 的中垂线方程为240x y --=,与x 轴的交点(2,0)即为圆心C 的坐标,所以半径为||CB =,所以圆C 的方程为22(2)10x y -+=.(3)解法一:∵圆的半径||5r CP ===,圆心在点()8,3C -∴圆的方程是()()228325x y -++=解法二:∵圆心在点()8,3C -,故设圆的方程为()()22283x y r -++=又∵点()5,1P 在圆上,∴()()2225813r -++=,∴225r =∴所求圆的方程是()()228325x y -++=.【总结升华】确定圆的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列出关于a 、b 、r 的方程组,求a 、b 、r 或直接求出圆心(a ,b )和半径r ,一般步骤为:(1)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 2;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 、b 、r 的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a 、b 、r 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举一反三:【变式1】圆心是(4,―1),且过点(5,2)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x―4)2+(y+1)2=10 B .(x+4)2+(y―1)2=10C .(x―4)2+(y+1)2=100D .22(4)(1)x y -++=【答案】A例2.(2015秋 湖北宜昌月考)求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直线y =0上,且圆过两点A (1,4),B (3,2);(2)圆心在直线2x +y =0上,且圆与直线x +y ―1=0切于点M (2,―1). 【思路点拨】(1)求出圆心和半径,即可求圆C 的方程;(2)设出圆心坐标,列方程组解之.其中由圆心在直线2x +y =0上得出一个方程;再由圆心到直线x +y ―1=0的距离即半径得出另一个方程.【答案】(1)22(1)20x y ++=;(2)22(1)(2)2x y -++= 【解析】(1)∵圆心在直线y =0上, ∴设圆心坐标为C (a ,0), 则|AC |=|BC |,= 即 22(1)16(3)4a a -+=-+, 解得a =―1,即圆心为(―1,0),半径||r AC ===, 则圆的标准方程为 22(1)20x y ++=, (2)设圆心坐标为(a ,b ),则20a b +=⎧⎪=解得a =1,b =-2,∴r =∴要求圆的方程为 22(1)(2)2x y -++=. 举一反三:【圆的方程370891 典型例题1】【变式1】(1)过点(2,3),(2,5)A B ---且圆心在直线230x y --=上;(2)与x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30x y -=上,且被直线0x y -=截得的弦长为 【答案】(1)22(1)(2)10x y +++=(2)22(1)(3)9x y -+-=或22(1)(3)9x y +++= 【解析】(1)设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则()()()()2222222325230a b r a b r a b ⎧-+--=⎪⎪--+--=⎨⎪--=⎪⎩,解得:21,2,10a b r =-=-= 所求圆的方程为:22(1)(2)10x y +++=(2)设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则()222230142r b a b a b r ⎧=⎪⎪-=⎨⎪-+=⎪⎩解得:2139a b r ⎧=⎪=⎨⎪=⎩或2139a b r ⎧=-⎪=-⎨⎪=⎩ 所求圆的方程为:22(1)(3)9x y -+-=或22(1)(3)9x y +++=.类型二:圆的一般方程例3.已知直线x 2+y 2―2(t+3)x+2(1―4t 2)y+16t 4+9=0表示一个圆. (1)求t 的取值范围;(2)求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3)求该圆半径r 的最大值及此时圆的标准方程.【思路点拨】若一个圆可用一般方程表示,则它具备隐含条件D 2+E 2―4F >0,解题时,应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答案】(1)117t -<<(2)(t+3,4t 2-1)3222413167497x y ⎛⎫⎛⎫-++= ⎪ ⎪⎝⎭⎝⎭【解析】(1)已知方程表示一个圆⇔D 2+E 2―4F >0,即4(t+3)2+4(1―4t 2)2―4(16t 4+9)>0,整理得7t 2―6t―1<0117t ⇔-<<. (2)圆的方程化为[x―(t+3)]2+[y+(1―4t 2)]2=1+6t―7t 2. ∴它的圆心坐标为(t+3,4t 2-1).(3)由7r ===≤. ∴r的最大值为7,此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222413167497x y ⎛⎫⎛⎫-++= ⎪ ⎪⎝⎭⎝⎭.【总结升华】 在本例中,当t 在1,17⎛⎫-⎪⎝⎭中任取一个值,它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圆,它实质上是一系列的圆,因此本例中的圆的方程实质上是一个圆系方程,由2341x t y t =+⎧⎨=-⎩得y=4(x―3)2―1,再由117t -<<,知2047x <<,因此它是一个圆心在抛物线2204(3)147y x x ⎛⎫=--<< ⎪⎝⎭的圆系方程. 举一反三:【圆的方程370891 典型例题2】【变式1】(1)求过(2,2),(5,3),(3,1)A B C -的圆的方程,及圆心坐标和半径; (2)求经过点(2,4)A --且与直线3260x y +-=相切于点(8,6)的圆的方程. 【答案】(1)()224(1)5x y -+-= (4,1)(2)22113300x y x y +-+-=【解析】(1)法一:设圆的方程为:220x y Dx Ey F ++++=,则8220345301030D E F D E F D E F +++=⎧⎪+++=⎨⎪+-+=⎩,解得:8212D E F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28220x y x y +--+=,即()224(1)5x y -+-=,所以圆心为(4,1),法二:线段AB 的中点为为75,22⎛⎫⎪⎝⎭,321523AB k -==-线段AB 的中垂线为57322y x ⎛⎫-=-- ⎪⎝⎭,即3130x y --= 同理得线段BC 中垂线为260x y +-=联立2603130x y x y +-=⎧⎨+-=⎩,解得41x y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4,1),半径r ==所以()224(1)5x y -+-=.(2)法一:设圆的方程为:220x y Dx Ey F ++++=,则2024062382100860D E F ED DEF --+=⎧⎪⎪+⎪=⎨⎪+⎪⎪+++=⎩,解得:11330D E F =-⎧⎪=⎨⎪=-⎩ 所以圆的方程为22113300x y x y +-+-=.法二:过点B 与直线3260x y +-=垂直的直线是3180x y --=, 线段AB 的中垂线为40x y +-=,由318040x y x y --=⎧⎨+-=⎩得:圆心坐标为113,22⎛⎫-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半径21252r =,所以圆的方程为22113125222x y ⎛⎫⎛⎫-++= ⎪ ⎪⎝⎭⎝⎭.【变式2】判断方程ax 2+ay 2―4(a―1)x+4y=0(a≠0)是否表示圆,若表示圆,写出圆心和半径长.【答案】表示圆,圆心坐标2(1)2,a aa -⎛⎫- ⎪⎝⎭,半径2222||a a r a -+= 【变式3】方程2222210x y ax ay a a +++++-=表示圆,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a <-或23a > B .203a -<< C .20a -<< D .223a -<< 【答案】D【解析】方程x 2+y 2+ax+2ay+2a 2+a-1=0转化为2223()124a x y a a a ⎛⎫+++=--+ ⎪⎝⎭,所以若方程表示圆,则有23104a a --+>,∴ 23440a a +-<,∴ 223a -<<. 例4.(1)△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1,5),B (―2,―2),C (5,5),求其外接圆的方程; (2)圆C 过点P (1,2)和Q (―2,3),且圆C 在两坐标轴上截得的弦长相等,求圆C 的方程. 【思路点拨】在(1)中,由于所求的圆过三个点,因而选用一般式,从而只要确定系数D 、E 、F 即可;注意到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为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所以也可先求圆心,再求半径,从而求出圆的方程.在(2)中,可用圆的一般方程,但这样做计算量较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圆心或半径所满足的条件.【答案】(1)x 2+y 2―4x―2y―20=0(2)(x+1)2+(y―1)2=5或(x+2)2+(y+2)2=25 【解析】(1)解法一: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2+y 2+Dx+Ey+F=0,由题意有5260228055500D E F D E F D E F -+++=⎧⎪--++=⎨⎪+++=⎩,解得4220D E F =-⎧⎪=-⎨⎪=-⎩. 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2+y 2―4x―2y―20=0.解法二:由题意可求得AC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x=2,BC 的中垂线方程为x+y―3=0.∴圆心是两中垂线的交点(2,1),∴半径22(21)(15)5r =++-=,∴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2)2+(y―1)2=25,即x 2+y 2―4x―2y―20=0.(2)解法一:如右图所示,由于圆C 在两坐标轴上的弦长相等,即|AD|=|EG|,所以它们的一半也相等,即|AB|=|GF|,又|AC|=|GC|,∴Rt △ABC ≌Rt △GFC ,∴|BC|=|FC|. 设C (a ,b ),则|a|=|b|. ①又圆C 过点P (1,2)和Q (―2,3), ∴圆心在PQ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51322y x ⎛⎫-=+ ⎪⎝⎭,即y=3x+4,∴b=3a+4. ②由①知a=±b ,代入②得11a b =-⎧⎨=⎩或22a b =-⎧⎨=-⎩.∴22(1)(2)5r a b =-+-=或5.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1)2+(y―1)2=5或(x+2)2+(y+2)2=25.即x 2+y 2+2x―2y―3=0或x 2+y 2+4x+4y―17=0. 解法二: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2+y 2+Dx+Ey+F=0. ∵圆C 过点P (1,2)和Q (-2,3),∴22122049230D E F D E F ⎧++++=⎨+-++=⎩,解得38117E D F D =-⎧⎨=-⎩.∴圆C 的方程为x 2+y 2+Dx+(3D―8)y+11―7D=0,将y=0代入得x 2+Dx+11―7D=0. ∴圆C 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12||4(117)x x D D -=--.将x=0代入得y 2+(3D―8)y+11―7D=0,∴圆C 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12||(38)4(117)y y D D -=---.由题意有224(117)(38)4(117)D D D D --=---,即D 2―4(11―7D)=(3D―8)2―4(11―7D),解得D=4或D=2.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2+y 2+4x+4y―7=0或x 2+y 2+2x―2y―3=0.【总结升华】 (1)本例(1)的解法二思维迂回链过长,计算量过大,而解法一则较为简捷,因此,当所有已知的条件与圆心和半径都无直接关系,在求该圆的方程时,一般设圆的方程为一般方程,再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系数即可.(2)本例(2)中,尽管所给的条件也都与圆心和半径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画图分析,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找到与圆心和半径相联系的蛛丝马迹,从而避免了选用圆的一般方程带来的繁琐的计算.(3)一般地,当给出了圆上的三点坐标,特别是当这三点的横坐标和横坐标之间、纵坐标和纵坐标之间均不相同时,选用圆的一般方程比选用圆的标准方程简捷;而在其他情况下的首选应该是圆的标准方程,此时要注意从几何角度来分析问题,以便找到与圆心和半径相联系的可用条件.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2,求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方程,并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长.【答案】30,3⎛⎫ ⎪ ⎪⎝⎭,233,223433x y ⎛⎫+-= ⎪ ⎪⎝⎭ 类型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例5.判断点M (6,9),N (3,3),Q (5,3)与圆(x ―5)2+(y ―6)2=10的位置关系. 【答案】M 在圆上 N 在圆外 Q 在圆内 【解析】∵圆的方程为(x ―5)2+(y ―6)2=10, 分别将M (6,9),N (3,3),Q (5,3)代入得 (6―5)2+(9―6)2=10,∴M 在圆上; (3―5)2+(3―6)2=13>10,∴N 在圆外;(5―5)2+(3―6)2=9<10,∴Q 在圆内.【总结升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形的角度来看,设圆心为O ,半径为r ,则点P 在圆内⇔|PQ |<r ;点P 在圆上⇔|PQ |=r ;点P 在圆外⇔|PO |>r .从数的角度来看,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 ―a )2+(y ―b )2=r 2,圆心为A (a ,b ),半径为r ,则点M (x 0,y 0)在圆上⇔(x 0―a )2+(y 0―b )2=r 2;点M (x 0,y 0)在圆外⇔(x 0―a )2+(y 0―b )2>r 2;点M (x 0,y 0)在圆内⇔(x 0―a )2+(y 0―b )2<r 2.举一反三:【变式1】点(a +1,a ―1)在圆22240x y ay +--=的内部,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思路点拨】直接把点(a +1,a ―1)代入圆的方程左边小于0,解不等式可得a 的范围. 【答案】(-∞,1) 【解析】∵点(a +1,a ―1)在圆22240x y ay +--=的内部(不包括边界), ∴ 22(1)(1)2(1)40a a a a ++----<,整理得:a <1. 故答案为:(-∞,1). 类型四:轨迹问题 例6.(2016 广东中山市模拟)已知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与到A (3,―6)的距离之比均为12. (1)求曲线C 的方程. (2)设点P (1,―2),过点P 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曲线C 相交于B ,C 两点,且直线PB 和直线PC 的倾斜角互补,求证:直线BC 的斜率为定值.【思路点拨】(1)利用直接法,建立方程,即可求曲线C 的方程.(2)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求出A ,B 的坐标,利用斜率公式,即可证明直线BC 的斜率为定值.【答案】(1)22(1)(2)20x y ++-=;(2)直线BC 的斜率为定值12-. 【解析】(1)曲线C 上的任意一点为Q (x ,y ),221(1)(2)202x y =⇒++-= (2)证明:由题意知,直线PB 和直线PC 的斜率存在,且互为相反数,P (1,―2), 故可设P A :y +2=k (x ―1), 由2222222(1)(1)2(14)830(1)(2)20y k x k x k k x k k x y +=-⎧⇒++--++-=⎨++-=⎩因为点P 的横坐标x =1一定是该方程的解,故可得22831A k k x k +-=+, 同理,22831B k k x k --=+,所以(1)(1)2()12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y y k x k x k k x x k x x x x x x ------+====----故直线BC 的斜率为定值12-. 【总结升华】本例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是直接法.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如下: (1)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坐标为M (x ,y ); (2)几何点集:写出满足题设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3)翻译列式:将几何条件P (M )用坐标x 、y 表示,写出方程f (x ,y )=0; (4)化简方程:通过同解变形化简方程;(5)查漏除杂:验证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否为已知的曲线,重点检查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否有多余的点,曲线上是否有遗漏的点. 例7.已知定点A (4,0),P 点是圆x 2+y 2=4上一动点,Q 点是AP 的中点,求Q 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x―2)2+y 2=1【解析】 设Q 点坐标为(x ,y ),P 点坐标为(x ',y '),则4'2x x +=且0'2y y +=,即x '=2x―4,y '=2y .又P 点在圆x 2+y 2=4上,∴x '2+y '2=4,将x '=2x―4且y '=2y 代入得(2x―4)2+(2y)2=4,即(x―2)2+y 2=1.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2)2+y 2=1.【总结升华】 本题是求轨迹时常用的方法——代入法,对于“双动点”问题,即若已知一动点在某条曲线上运动而求另一动点的轨迹方程时,通常用这一方法.代入法是先设所求轨迹的动点坐标为(x ,y ),在已知曲线上运动的点的坐标为(x ',y '),用x ,y 表示x ',y ',即x '=f (x,y),y '=g (x,y),并将它代入到已知曲线方程,即求出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一般情况下,证明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予以说明,即扣除不合题意的解或补上失去的解.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定点A (2,0),点Q 是圆x 2+y 2=1上的动点,∠AOQ 的平分线交AQ 于M ,当Q 点在圆上移动时,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答案】222439x y ⎛⎫-+= ⎪⎝⎭【圆的方程370891 典型例题5】【变式2】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的比值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的动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解析】以两定点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两定点所在线段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两定点分别为()1,0,(1,0)A B -,设动点(,)P x y ,则||(1)||PA c c PB =≠,c =,整理得:()2222221(1)(22)10cxc y c x c -+-+++-=所以222222101c x y x c ++++=-,即()22222221411c c x y c c ⎛⎫+++= ⎪-⎝⎭- 所以动点的轨迹是一个圆.。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典型例题及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典型例题及讲解

数学必修2第一章一、学习目标:1.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与直观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二、重点、难点:重点:空间几何体中的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画法。

难点: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概括;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计算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考点分析:三视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内容,是新课程高考的热点之一,几乎每年都考,同学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高考中经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基础或中档题,但也要关注三视图以提供信息为目的,出现在解答题中。

这部分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求解能力。

1. 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2.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3. 三视图(1)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三种视图间的关系4. 直观图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表中S表示面积,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的周长,h表示高度,h′表示斜高,l 表示侧棱长。

5. 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表中l、h分别表示母线长、高,r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面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R表示半径。

知识点一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②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③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

④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边旋转得到的旋转体是圆锥。

⑤直角梯形以它的一条垂直于两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围成的旋转体叫圆台。

⑥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是圆台。

⑦通过圆锥侧面上一点,有无数条母线。

⑧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球体。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复习题及答案【全套】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复习题及答案【全套】
A. 2倍 B. 直线 l ,则直线 l与l 之间的距离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注探究过程 关注实践应用
关注探究过程
关注学科内综合 关注实践应用
关注探究过程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复习题【必修 1—必修 5】
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 率折线图、茎叶图 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合理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 的数字特征,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用样 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 的基本思想的实际应用 散点图的作法 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之间的相关 关系 最小二乘法 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 立线性回归方程 概率的意义及频率和概率的区别 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应用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用列举 法计算概率 几何概型的意义 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画法及性 质的运用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y A sin x 的实际意义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及向量的 几何表示 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数乘的运算 向量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及两向量共 线的含义 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
必 修 四
x
B
x 是 8的约数 ,则 A 与 B 的关系是
C. A B D.
R

A = x 5,B = x 3x 7 8 2 x则 (C B. x x 2 C. x x 5

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1一、导数的应用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

学习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习成果。

2.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2)利润、收益最大问题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二、推理与证明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破解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破解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2 知识点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 '21ch S =正棱锥侧面积')(21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l r r S +=π2圆柱表rl S π=圆锥侧面积()l r r S +=π圆锥表lR r S π)(+=圆台侧面积()22R Rl rl r S +++=π圆台表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 Sh =柱 13V Sh =锥 ''1()3V S S S S h =++台2V Sh r h π==圆柱 h r V 231π=圆锥''2211()()33V S S S S h r rR R h π=++=++圆台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V 球=343R π; S 球面=24R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 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① a '与b '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b a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b a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LA ·α C ·B·A · α P· αLβ 共面直线=>a ∥c 2π精品文档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α⊄a 来表示α⊂a A a =αI α//a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 ∥α a ∥b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βb βa ∩b = P β∥α a ∥α b ∥α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3 — 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a ∥αa β a ∥b α∩β= 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的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α∥βα∩γ= a a ∥b β∩γ= 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

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 叫做垂足。

P aL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精品文档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A梭lβBα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32.3.3 — 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α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tan k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当[)οο90,0∈α时,0≥k ; 当()οο180,90∈α时,0<k ; 当ο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 P1(x1,y1),P2(x2,y2),x1≠x2)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11x x k y y -=-直线斜率()11,y x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0)a ,注意:○1 ○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 平行于(4(5)两条直线的交点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21//l l ⇔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622,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7)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l 和2l 的一般式方程为1l :01=++C By Ax ,2l :02=++C By Ax ,则1l 与2l第四章 圆与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1r ;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当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当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当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2当04>-+F E D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2,2E D ,半径为F E D r 42122-+=当0422=-+F E D时,表示一个点; 当0422<-+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

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 ,b ,r ;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 ,E ,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1) 设直线0:=++C By Ax l ,圆()()222:r b y a x C =-+-,圆心()b a C ,到l 的距离为则: 有相离与C l ⇔;相切与C l r d ⇔=;相交与C l r d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 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 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 ,得到方程【一定两解】(3) 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 2,圆上一点为(x 0,y 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221211:r b y a x C =-+-,()()222222:R b y a x C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 )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r R d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r R d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r R d r R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r R d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r R d -<时,两圆内含; 当0=d 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精品文档学考复习课时训练———必修21、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2 (B )1 (C )23(D )132、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 A .3 B .2 C .23 D .63、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4、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一个体积为320cm 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 cm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