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全析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全析: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目标】1.根据地图和生活实践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能够根据气温资料正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重点)2.结合学习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温线的特点,能够在等温线图中指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能够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区分温差的大小。
3.能够结合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理解纬度因素、海陆冈素、地形冈素对气温的影响。
(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教材解读】知识点一、气温的表示和测量1.气温的表示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气温的表示方法,分别是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我国采用摄氏温标表示气温,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2.气温的测量(1)测量工具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测量方法气象站观察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是离地面1.5米处。
(3)测量时间和温度的计算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各进行一次,把四次结果相加除以4,就得出了一天的平均气温。
把一个月内的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天数,得到的就是月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得到的就是年平均气温。
[知识拓展]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
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知识点二、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据测量,一天中气温总是在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温馨提示]虽然太阳高度在中午12时达到最高,此时的光照最强,但是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最高值,还在继续上升,一直到午后2时左右才达到最高值,此后就开始下降,到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
2.年变化(1)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年变化。
(2)规律由于纬度和海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温馨提示]陆地和海洋出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总是存在差异,这是因为陆地的比热容小,所以升温快,降温也快,因此气温达到最高和最低的时间早;海洋的比热容大,所以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时间要滞后约一个月。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1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1.《天气与气候》这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天气和气候。
与天气相关的内容是天气符号,与气候相关的内容是气温与降水。
2.“天气与气候”是地理的核心知识。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天气与气候”始终与其生活、学习及其活动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2.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学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用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指导分析法、探究讨论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归纳总结的指导尤其重要。
还有就是要有重点教学安排。
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天气预报播报,激发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关注,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新课。
二、课前讨论让学生谈谈当天的天气现象,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探究与合作1、整体感知(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1)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初中地理_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使用气温的相关数据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从图中判读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初步掌握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教师演示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绘图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等形式,学会分析判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形成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
2、通过学习认识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发展观。
重点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认识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发展观。
难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动手操作法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测练习、导学案;学生:收集气温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实例;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与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我是冰川》:“我是冰川,请不要让我流泪,因为我的眼泪会化成淹没你们的海洋!我是冰川,我是这个地球上你们人类不能失去的朋友!”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冰川为什么会流泪?3、导入本节课题——气温的变化观看视频,视听感受用震撼的宣传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冰川是地球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冰川为什么消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1、气温的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段落和《阅读材料》,并设计的三个问题:①什么是气温?1、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环节二中设计的三个问题。
2、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先2、气温的测量和计算②气温是怎样测量出来的?③如何读取气温值?如何求得平均气温?2、引导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一二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指大气的 温度 ,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日变化:是指以 一天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 气温出现在 午后2时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 3.气温年变化:是指以 一年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月平均气 温最高月 月平均气 温最低月
答案:D
一二
二、学会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1.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若是呈闭合状态时,从外围向中心气温越来越高,中心 则为高温中心;从外围向中心气温越来越低,中心则为低温中心。 (3)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异小。 (4)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 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高山地区的 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 2.根据等温线图判断某地所处的半球 (1)判断依据:数值的递变。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获得太阳辐射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数值 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一二
【例1】 小晨对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30 ℃ B.该地位于南寒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当北京白天最长时,该地是冬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该地最热月平均气温约 是20 ℃,最冷月平均气温约是5 ℃,因此气温年较差约是15 ℃;该地 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应位于温带或亚热带;该地最高气温出现 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应位于南半球;当北京白天最长时,北半 球为夏季,因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该地是冬季。
一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气温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和变化规律。
2.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使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课堂互动。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表和实例,用于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2.准备案例素材,用于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针对气温的变化规律,设计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5分钟)展示世界气温分布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的变化规律、分布特点以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选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七年级上册是学生接触地理的开始篇,而上册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又是本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如何开好头,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真正让初一新生不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是我们说课赛课的意义所在,我今天的说课题目,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相比旧的试用版教材删掉了气温与我们一个框题,其它内容基本没变,现教材框题一是气温的变化,框题二是气温的分布,相比老教材更清楚直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讲气温,都是为今后气候及分区地理气候做铺垫,本节内容上承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下启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承上启下地逐步学习气候要素,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先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况,接着再学气温和降水,最后归纳到气候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后归纳总结,反过来又让其知道气温与降水就决定了世界气候的分布状况。
2、框题一的教学,教材从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两方面讲述,其中,绘制与阅读气温曲线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今后考点之一,必须认真动手绘制,避免学生一看就会,一绘就错,教材重点在于培养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的生活到理性的读绘图,该知识点与生活非常贴近,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学会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知识生活化,站在地理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终生有用的知识。
另外,框题二的教学,其内容涉及本节重难点,等温线内容比较抽象,可结合前面的等高线、等深线概念,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手拉手形象比喻等温线,由直观到抽象,初步形成等温线的概念,高低温中心的学习则可分散难点,结合后面山顶气温垂直分布教学,新教材等温线图比以前更复杂,而且还增加了更多的文字说明,解决好了这个难点,那么接下来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学生通过等温线图就一目了然,通过小组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就非常清楚的得出高低温的分布区,不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例如不要忽略图的名称,特别是图例的阅读,注意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不同的气温等,再如红色20℃主要在赤道附近,绿色10℃主要在南北极区附近等等,对于教材新增的1月与7月气温图,我想编者是为了适应课改,更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入的,只不过是把地图册中的两幅图引入书中而已,没增加文字内容解读,反而减少了文字叙述,只是多了个活动设问,看编者趋势意图,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增强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更多读图析图,善于从图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从中归纳知识点,教师可适当引导析图,不过,不可解读过细,要因材施教,以免增重学生负担,至于气温的垂直分布,则可结合旅游爬山来教学。
中考地理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课时1 多变的天气、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我们地球的热量来自于太阳的辐射,越接近太阳,温度越高,因此海拔越 【解析】在通常的认识中,海拔越高,应该离太阳越近,气温应该升×高,但是 事实正好相反,因为太阳离我们约为1.5亿千米,升高几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散发的热量,所以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变式(’15天水)下图表示夏季,判断该图表示的半球位置和A、B所代表的海洋 与陆地()
B
A. 南半球,A表示陆地,B表示海洋 B. 北半球,A表示陆地,B表示海洋 C. 南半球,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 D. 北半球,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
【解析】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图示等温线向北逐渐降低,为北半球,而此时 是夏季,同纬度的A地气温高于B地气温,所以A是陆地B是海洋,正确答案是B。
返回
重难点突破
一、空气质量与人类活动(重点) 1.低空气质量对社会的危害:产生雾霾、温室效应、酸雨等严重的天气现象。 2.低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危害:(1)人体表面皮肤接触到大气污染物后会受到伤害; (2)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有可能中毒;(3)吸入污染的空气后会 使人们患上各种严重的疾病。
3. 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1)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工业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2)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3)倡导低碳生活等。
来向
风力是风⑤_____的级别,
共分⑥____级,级数越大,
风力越⑦_____。 北方
强弱
12 强
3. 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⑧_________的重要依天据气。预在报卫星云图上绿色表 示陆地;蓝色表示⑨______;白色表示⑩_____。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3.1 多变的天气》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3.1 多变的天气》学习目标: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的术语.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和看云图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自学检测一1.读P41文字了解本章的重点内容.2.自学P41—42图文内容说说天气的定义.3.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4.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天气的两个特点.5.思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关注的是天气还是气候.6.完成P43活动1和2。
自学检测二1.读图3.3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2.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张天气预报图是怎样诞生的吗?看阅读材料<世界上第一张天气预报图的诞生>3.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哪些方面的内容?课后复习一.1.天气的特点为______气候的特点为______;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______,常用到______等要素。
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______,一般只注意______两个要素2.降水概率表示______。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______;降水概率为0,表示______。
3.风向是______,有______四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______。
风力是______,共分______级。
级数越大,风力______。
4.在天气符号中,风杆上的横道叫______,表示 ______。
风杆上画着 ______的一方,即表示风向。
二.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草地B、海洋C、陆地D、平原2天气预报中说,“未来两天有寒潮影响我市,届时气温将下降6~8 C,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人们生活B、工业生产C、农业生产D、交通运输三.下列句子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说明气候的?(1)北京一年有四季的变化,且四季分明。
(2)海南岛全年皆夏。
(3)预计未来24小时将有沙尘影响我市。
(4)昨夜狂风暴雨,今天却晴朗无云。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自学检测一“我来当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要求:1.从图中选择十个城市(五个南方,五个北方) 2.内容准确 3.尽量以假乱真自学检测二读课本P48图3.9,回答下列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自学检测三读图3.9,读出下列城市的污染指数,并判断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课后复习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____有关,可以用____来表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最高月平 均气温
8月
2月
最低月平 均气温
2月
8月
北半球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 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 把各点连接起 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_2_时。
1.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气温,是用放在___C____里的
温度计测得的。
A.教室内 B.屋顶上 C.百叶箱 D.家中
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A )
A.4次
B.6次
C.8次
D.10次
日
平
均
气 温
思考
( 7 + 15 + 13 + 4 ) ÷ 4 = 9.75℃
探究
一日内日气温观测值之和 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5.5 -3.5 5.3 13.5 19.7 25 28.6 25.5 16.4 11.3 3.6 -2.5
一横月 二纵温 三定点 四连线 五写名
气温/℃ 30 20 10 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饮食
住房
交通
闽北受冻害的蕃木瓜
农作物
体育运动
0C 气温的测量
0C
30
30
20
20
10
10
0
0
1.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 百叶箱 里的温度计测得 的。温度计离地面_1_._5_米。测定的气温一般用_摄__氏_温标,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下一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上承天气,下启气候。
以新闻中出现的有关天气字眼导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投入本节学习的热情:“气温的观测与描述”,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从温度计的阅读,到日平均气温的计算,使知识点连贯起来。
通过学生对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计算的推断,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气温的日变化”部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让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根据曲线图总结出某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因而用几幅气温变化图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图、分析的形式进行,并结合多媒体的优势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和结论,培养他们根据图文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根据相关资料数据绘制气温曲线”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闪光点,针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目,非常生疏,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上的文字熟悉绘制图的过程一学生动笔绘制一让学生纠错(学生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绘制图)——-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教学生绘制图—教师强调绘图注意点一-—学生修改。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基本都掌握了绘制气温变化图的方法。
最后通过对《种太阳》-一--这首既能体现出气温的时间差异,又能体现出空间的差异的童谣—一的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同时,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总之,在这一节课根据人学习知识的先后顺序,采用读图→识图→画图的方法循序渐进让学理解掌握,并对学生画图进行了现场修改点评。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7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发言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专业地理术语的使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具准备
PPT
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互联网
学习过程
帮辅活动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总结说明气温与衣、食、住、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
二、气温的变化
屏幕投影:看一看 比一比
一天当中,不同时刻出现不同的气温的表现及其原因,监测气温的方法及特别注意的点。
一年中,同纬度不同地区气温高低的差别(海陆、地势);不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低的差别(南北半球、高低纬度)
气温的变化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体现
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带领学生读图,先从气温曲线判断半球,区分温度所属温度带,初步掌握以温定半球、以温定带的基本技巧。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难点Leabharlann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32气温和降水课件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一高,日出左右最低 年变化我国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
气温的变化
冬季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空间变化
夏季气温普遍高温
冬季有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中国1月平均气温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
除了青藏高原及个别地区,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书本75页顶部“读图”活动
1、北京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武汉6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广州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
2、我国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衡,降水集 中在夏季,冬季降水最少
请读书本75页
请看书本75页底部 “读图”活动
书本75页底部“读图”活动
1、广州降水量1600 ~3000毫米 武汉降水量800 ~1600毫米 兰州降水量400 ~800毫米 乌鲁木齐降水量200 ~400毫米
2、我国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从东南向 西北逐渐减少
请读书本75页
请看书本76页底部 “思考”活动
书本76页 “思考”活动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界线和200、400、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是大致重合关系,
降水量越高,地区就越湿润, 相反,则越干燥是吗?
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干燥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湿润
中国7月平均气温
中国温度带 青藏高原高寒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书本74-76页
降水的变化 干湿区
1.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 日降水量:把一日各次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把一个月各日降水量相加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气温日变化、月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原因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观测方法及有关气温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气温的年变化【教学难点】会读气温的年变化图【教具准备】温度计、世界气温分布图。
【教学方法】问答、填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上面所讲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组成气候的要素有气温、降水和风等。
[讲授新课](板书)一、气温的测定大气的冷和热就是气温,气温多少度要用温度计来测定(简要介绍温度计、百叶箱),测定的气温一般用“° C”来表示。
请学生朗读气温观测次数的一段课文。
(提问)你能说明这四次观察时间所测到的气温度数?其中午后2时测到的气温度数大体表示着天气预报中的哪一项气温呢?(最高气温)(板书)二、大气的受热和水陆受热的不同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冬天,阳光通过窗玻璃进入房间,可我们摸窗玻璃时,玻璃却是凉的,玻璃并没有因阳光通过而升温较高。
大气也是这样,阳光通过大气也没有使大气增温很高。
(提问)如果夏季的白天,去游泳,地面温度高,还是水的温度高?(地面温度高。
)如果我们在夏季的早、晚去游泳,又会怎么样呢?(水温高于地面温度)所以,同样的阳光的照射下,水陆的气温也有差异。
(让学生读《读一读》中《水陆温度的差异》。
)(板书)三、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提问:1.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温?(日均温)日均温怎样计算呢?(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气温日较差,这又是怎能样计算得来的?(最高值-最低值。
)(板书)四、气温年变化不仅在一天中气温有最高的时刻和最低的时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的时候。
同学们,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下表。
辽宁省辽阳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辽宁省辽阳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自学检测一阅读课本50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2.测定气温一般采用__,记做__,读做__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__次,一般在北京时间__时、__时、__时、__时。
自学检测二读图3.10,总结出: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自学检测三读课本51页第一段文字及图3.12和图3.13 ,理解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变化规律和气温年变化规律课后复习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最高,__最低;海洋上__最高,__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_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B.一个月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月平均气温C.一个月内每天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天数的商叫月平均气温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月平均气温4.有关气温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放置在百叶箱内B.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C.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D.对气温的观测,都是在北京时间2 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间进行测量的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了解等温线图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自学检测一读52页第一段文字及图3.15,回答:1.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____2.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__相同3.等温线数值大,气温__,数值小,气温__4.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__,稀疏的地方,温差__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_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__中心自学检测二读课本52页第二段文字,回答: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__,高纬度气温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学习目标: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自学检测一
阅读课本50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
2.测定气温一般采用__,记做__,读做__
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__次,一般在北京时间__时、__时、__时、__时。
自学检测二
读图3.10,总结出:
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推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自学检测三
读课本51页第一段文字及图3.12和图3.13 ,理解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变化规律和气温年变化规律
课后复习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最高,__最低;海洋上__最高,__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_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B.一个月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月平均气温
C.一个月内每天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天数的商叫月平均气温
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月平均气温
4.有关气温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放置在百叶箱内
B.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C.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D.对气温的观测,都是在北京时间2 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间进行测量的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
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等温线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自学检测一
读52页第一段文字及图3.15,回答:
1.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____
2.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__相同
3.等温线数值大,气温__,数值小,气温__
4.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__,稀疏的地方,温差__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_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__中心
自学检测二
读课本52页第二段文字,回答:
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__,高纬度气温__。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冬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2.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C(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课后复习
1. 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A.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B.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C.同纬度的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高
D.同纬度的海洋气温和陆地气温一样高
2.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正午12点
B. 14点
C. 2点
D.日落前
3.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日落前后
B. 日出前后
C. 12点
D.4点
4.防止“全球变暖”的最好措施是()
A.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B.开发新型能源,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多种粮食作物
D.制定新的人口发展规划
5.世界最炎热的大洲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南极洲
B.大洋洲、北美洲
C.非洲、南极洲
D.非洲和北美洲
6.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势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