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版演示课件.ppt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38c5ad3186bceb18e8bb7c.png)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验 比较 探究 合作 综合
首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丰富的音乐实践 活动中完成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以人为本
三个维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一维度(5个终极目标)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四个部分)第三个维度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 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 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需的。”
知识技能目标:
传统:过分重视“双基教学”。
乐兴趣的要求
趣的要求
的要求
学段目标:
各学段目标的不同之处
2、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方面
1~2年级
3~6 年级
7~9 年级
要求“开发音乐感知力 要求“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要求“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学段目标:
各学段目标的不同之处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方面
1~2年级
3~6 年级
Hale Waihona Puke 7~9 年级要求“培养音乐欣赏能 要求“体验音乐的美感” 力,初步养成良好的欣
新课标:提出“淡化双基理念”(是淡化不是丢弃)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A教师执教的《桑塔露琪亚》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时,没有关注对学生声音训练,当学生 基本学会歌曲后,对歌曲进行处理时,学生唱不出A,B 两个乐段的 力度与情感变化。演唱A 段时声音不统一、发散,缺乏控制,其中B 段由于音区较高,学生声音发虚,声音很弱,缺乏气息的控制。 教师采用的方法: 老师不断地用“大胆地唱”、“声音饱满地唱”、“要激动地唱 ”来鼓动学生,可换来的是部分学生用缺乏气息支持的喊叫的声音来 演唱。其余学生依旧用发虚的、很弱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问题诊断: 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音乐课程标准”(课件2010.4)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音乐课程标准”(课件2010.4)](https://img.taocdn.com/s3/m/0624612b4b73f242336c5f59.png)
• 1.课程目标 •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 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 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觉与鉴赏能 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4)掌握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具有音乐学科 特点·注重实践、提倡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5)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先进教学手段的操 作能力。 (6)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估理论、方法,具备正确评 价自身、他人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 (7)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 力。
• • • • • •
2.课程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文化多样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 • • •
3.课程性质 音乐课是人文——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领域 音乐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 课
• 从以上对于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内容领域变化的 简略回顾,可以看出,对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性质 及其基本理念的逐渐发展,即我国的中小学音乐 教育中,对于音乐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认识, 经历了将音乐课作为德育和娱乐性教育课程,到 审美教育课程,以至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
二、“新课标”的创新 新课标”
•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叶。是以唱歌为主要教学内 第一阶段: 容的阶段。 •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是在唱歌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 加上了识谱和乐理。 •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20世纪 第三阶段: 70年代末。是在唱歌、乐理、识谱的基础上,增 加了音乐欣赏。 •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在唱歌、乐理、 第四阶段: 识谱、音乐欣赏基础上,增加了器乐教学。
《音乐教材介绍》PPT课件
![《音乐教材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650338c281e53a5802ff5f.png)
在实施中注意:
1、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2、参与音乐活动是音乐学习的基本途径。 3、综合实践应以音乐为主线。 4、评价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和参与态度
第三部分 《音乐》实验教学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2、《音乐》教科书框架体系
1、苏少版《音乐》教科书,1—9年级(上)、(下)
共十八册。
1—6年级(上)、(下)共12本为小学教科书;
7—9年级(上)、(下)共6本为初中教科书。
2、小学教科书1—4年级为8个单元;5、6年级为6个单 元。
每一单元有四部分组成,即演唱、演奏、听赏、活动。
“活动”设置:“歌表演”、“律动”、“音乐游 戏”、
• 乐谱的呈现:
小学线简对照两个版本;
初中采用了线简对照一个版本。
小学《音乐》教材单元主题(1、2年级)
一年级上册
小手拉小手
一年级下册
春来了
二年级上册
好朋友
二年级下册
生肖乐园
听,谁在唱歌 快乐的一天
妈妈的歌 唱着歌儿去劳动
生日快乐 时钟嘀嗒
找春天 巧嘴巴
花儿朵朵
音乐故事会
运动场
愉快的梦
秋天的歌
跳吧,跳吧
审美性 音乐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六、教师用书简介
小学《教师用书》编写结构 1、编写意图 2、教学目标 3、课时安排建议 4、内容提要与教学活动建议 5、参考课例 6、相关资料
中学《教师用书》编写结构 1、编写意图 2、教学目标 3、内容指要 4、教学建议 5、资源开发 6、教例参考 7、附歌(乐)谱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aeebf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a.png)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课程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教育政策,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功能,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综合发展,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根据历次教育部组织国家有关开展的区域性调研与民意测验,我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制订本标准,用以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
2、课程目标①根据本国文化传统和针对本地文化特色,探索和挖掘优秀音乐素养加以弘扬。
②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对音乐活动的个人兴趣,满足他们的音乐审美和创作需求,以及健康的社会的音乐生活。
③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念,发展合法的音乐行为规范,以培养中小学生爱音乐、懂音乐、会音乐。
3、根据年龄特点的课程设置①初中预备组:让学生们熟悉音乐知识基本观念,培养对音乐的基本爱好和兴趣;②小学预备组:引导学生们学习、模仿、创作、演出和表演音乐,搭建一个艺术氛围,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造力;③初中组:采用弹性设计,既可以选择上有关乐器拉动或弹奏课程,也可以选择融入乐器学习的听觉训练、机械训练和节奏训练;④小学基础组:介绍方向正确机械训练、听力训练、节奏训练等基本要素;⑤小学进阶组:提高唱诵能力,通过人声介绍、视谱法介绍、器乐合奏介绍等,从容熟悉各种乐器和管弦乐及歌剧歌曲。
4、课程架构①基础知识: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心理、音乐技能与技巧、音乐赏析等;②技能训练:唱法训练、机械训练、录音训练、听觉训练和艺术训练;③音乐实践:歌唱、乐器演奏、排练、演出等;④专业研究:音乐视听分析、作曲实践、制作项目、表演项目等。
5、评价指标①技能指标:机械训练能力、唱法能力、听觉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认知、创作能力及表演能力等;②素养指标:识谱能力、主题创作能力、音乐鉴赏及分析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历史及文化概念、跨文化理解能力等;③其他指标:参与组织、品德发展、学习行为等。
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从课堂学习、实践研究以及表演比赛等各种场合,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PPT培训课件
![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acfa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0.png)
音乐创作与表现
通过创作、改编、表演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 艺术创造力。
实施建议
注重实践与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 践和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跨学科整合
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 文学、历史、美术等,以拓宽学 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
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意义。
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整合
与语文的整合
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并阅读相关文学 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与数学的整合
音乐中蕴含着数学的美,通过学习乐理和节奏等知识,可以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与科学的整合
音乐与科学在某些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如探索声音的物理属性等, 通过与科学的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音乐教育 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更新 教材,提高师资待遇,吸引更 多优秀教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 素质
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新课程 标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 教师能够胜任音乐新课程标准 的教学要求。
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 全面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 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将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04
音乐课程内容与实施建议
内容框架01Fra bibliotek0203
音乐基础知识
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历史、 音乐欣赏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 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284c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3.png)
教师专业发展重视
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能力。
03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设定
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01
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包括审美
戏剧创编
尝试戏剧创作和改编,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戏剧表演
通过戏剧表演,展示角色情感和人物形象, 培养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戏剧文化
了解戏剧历史和文化内涵,拓宽戏剧视野, 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05
评价方式与改革方向
评价方式介绍
过程性评价
注重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 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 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对策建议提
加强师资培训
加大对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 力。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促进城乡、区域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均衡 配置。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 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意义阐述
0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0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
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3
培养创新型人才
艺术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精品PPT课件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29ec359b89680202d82587.png)
就音乐训练音乐,或就声乐训练声乐 ,就演奏训练演奏,就作曲训练作曲,其 结果只能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训练,一种工 具理性的完成。
音乐专业训练不是人的教育,也不是 文化的教育,它是否定价值理性而以工具 理性为目标的教育,其结果是对音乐教育 意义的丧失。(中央音乐学院、马友友)
当代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毕业 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没人知道他选择 人类学学科专业的意义。
(2)专业化倾向:
重知识讲授,轻主动参与;重技能训练, 轻音乐的愉悦过程。
3.高校师资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
• 结构性问题: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构分化:只改基 础,不改高师(两张皮)
• 培养模式:
音乐师范院校效仿专业院校(“第二钢琴
系”、“第二声乐系”)
• 教学内容:
高师严重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 程相衔接,由六个模块组成,对应中小学四个 教学领域:
(1)音乐鉴赏
—(音乐感受与欣赏)
(2)演唱(3)演奏 —(音乐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创作
—(音乐创造)
(5)音乐与舞蹈(6)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与相关文化)
• 九年三阶段
(1)小学低年段(1~2年段); (2)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 (3)初中各年级(7~9年段)。
• 资源分配不均(人、财、物) • 当花瓶摆设 • 音乐教师职称评审受歧视 • 自身问题
2.孩子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
• 音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 ,享受音乐。
• 主要原因: (1)非艺术化倾向:
忽视音乐审美价值、感受与体验(想像、 情感、创造)、学科规律(听觉艺术,多解性 、不确定性,没有标准答案)
《义务艺术课程标准》演示PPT课件
![《义务艺术课程标准》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8eed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2.png)
艺术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雕 塑、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 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 力。
艺术评论与反思
指导学生撰写艺术评论和反思,提 升学生对自身艺术创作的认识和评 价能力。
跨学科融合与拓展
艺术与科学融合
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内在联系,通 过案例分析展示艺术与科学在创
新领域的融合应用。
鼓励教师参与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 会,提升学术素养。
持续学习与实践
引导教师关注艺术前沿动态,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不断更新知 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
艺术教师团队建设策略
明确团队目标与分工
3
教师评价与家长反馈
结合教师的专业评价和家长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 ,共同为学生的艺术学习提供全面的反馈和建议 。
05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原则及要求
科学性原则
教材内容应符合艺术学科的科 学性,反映艺术发展的客观规 律,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时代性原则
教材应体现当代社会、经济、 文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反映艺术领域的前沿动态。
适切性原则
教材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贴 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多样性原则
教材应呈现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风格流派和文化背景,拓宽
学生的艺术视野。
优秀教材案例分享
案例一
《XX艺术》教材,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 科的主题设计,引导学生探究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等 方面的联系。
档案袋评价
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袋,收集学生的作品、反思、互评等材料,以展 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果。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ppt课件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4457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f.png)
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之五: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 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
目标之六: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 的适应性。
一、前 言 —— 背景、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
法知识与技能)
学段目标(1-2/ 3-6/ 7-9学年)
三、内容标准—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
—
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与利
用、教材编写
指导思想:
● 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基本精神 ● 力图反映社会发展对国民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
● 重视吸收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力图切合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
课程定位:
◆ 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价值
一、审美体验价值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三、社会交往价值 四、文化传承价值
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新课程标准的五个主要特点:
● 课程性质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重视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 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 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音乐课标解读课件
![音乐课标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a3e10716fc700abb68fc9a.png)
音乐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 性发展、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方面。 1、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它的重 要意义在于,实施美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 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 美、伴奏美等。 (2)、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 参与原则、情感性原则、愉悦原则。 (3)、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①、感受与鉴赏”方面 。 ②、“演唱”教学 。 歌唱教学占大部时间,其他领域都配合歌 曲的学习进行。 ③、演奏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等 。 ④、创造教学 。 ⑤、“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 具和手段,与价值观”、“过 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2、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年龄特征、教 学需要与管理等等因素,划分为“一至二年级”、 “三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三个义务教育阶段 的学段。 3、各学段间的关系: ①、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方面,一二年级 要求“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三至六年级要求“培养 音乐感受能力”,七至九年级是“提高音乐感受能 力”。 ②、在陶冶道德情操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 态度方面,一至六年级要求都是“培养乐观的态度和 友爱精神”。
2、音乐教育应把培养兴趣作 为重要理念。
•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 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 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 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 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认识过程 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 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三、教学建议
1、音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怎样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 科的特点 。 ②、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 ③、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 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⑤、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⑥、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人音版 解读课件
![音乐课程标准-人音版 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4d622d0740be1e650e9a7e.png)
突出课程的整合。以往的课程目标仅仅为认知性目标。新修订 的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 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把 课程视为知识、视为学科,造成过于突出学科本位、缺乏整合。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培养音乐兴趣,应关注的问题
1、认真组织教材,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2、学生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热忱,有优于别 人的追求,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期望。教师要利用这些心理因素, 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利因素。 3、表扬、鼓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 的表扬、鼓励会适得其反。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志趣。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音乐课程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 人;其教育效应不仅在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体现在熏陶、 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过程 与 方法
重视过程,强调方法。音乐教育多体现为“润物细无声”的潜 效应,教学目标蕴涵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即目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细化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要强调学生用 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手来做、脑思考。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1、参与性原则 教师尽量把教学设计成 有利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学生亲身去探究、领悟、体验, 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音乐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 可能。2、情感性原则 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优质音乐教 学功效的重要标志。音乐教学不同于智力、道德教育,没有权 威性和强迫性,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艺术不能容忍说教, 不能靠灌输。3、愉悦性原则 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才 能变“苦学”为“乐学”。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 会给学生带来快乐,并且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成为持 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PPT课件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6aaeb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e.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小学音乐教学概述 • 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 • 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技巧 • 小学音乐教学资源的应用 • 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01
CHAPTER
小学音乐教学概述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01
培养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教学方法
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课堂管理
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1 2
参加培训课程
定期参加音乐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更新知识和 技能。
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2 03
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小学音乐教育,让学 生了解和欣赏各种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和现代音乐文化的热爱和 尊重。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音乐具有愉悦身心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基础乐理知识
教授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如 音符、节奏、音阶等,让学生
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
歌唱技巧
教授学生正确的歌唱技巧,如 呼吸、发声、咬字等,提高学 生的歌唱水平。
乐器演奏
教授学生常见乐器的演奏方法 ,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 演奏技巧。
音乐欣赏
教师需要掌握音乐教学软件和 硬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运 用各种设备和软件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八册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八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5660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6.png)
YOUR LOGO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音乐第
八册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方法
课件简介 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 教学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八册 教材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件特点: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参与程度、互动情况等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 音乐知识、技能、理解能力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 情况、质量、创新性等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 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YOUR LOGO
THANK YOU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音 乐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 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 表现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和热爱
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研究者 音乐爱好者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音 乐基础知识、音乐 欣赏、音乐创作等 多个方面
形式多样:包括视 频、音频、图片、 文字等多种形式
互动性强:设有问 答、游戏等互动环 节,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评价内容
音乐知识: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旋律等 音乐技能: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如唱歌、演奏乐器等 音乐理解:理解音乐作品,能够分析其结构、情感等 音乐表现:能够自信地表现音乐,如表演、创作等 音乐态度:热爱音乐,尊重音乐,愿意参与音乐活动 音乐素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如审美能力、文化理解等
音乐课程标准内容(2020年整理).pptx
![音乐课程标准内容(2020年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38fe3f848d7c1c709a1458c.png)
4、综合性、贯通性:人文学科相对来说眼界广阔,适用广泛,它们不 是太重视具体专业的界限(或者说本身是领域宽广的专业),它着眼于培 养通才,或者说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有一广博的眼光和胸襟, 有专业以外 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
它 尤 其 与 语 言 文 学 有 关 ,重 视 通 才 、通 识 、“君 子 不 器 ”;或 不 为 小 器 而 正欲成大器,具有某种业余性,不仅中国古代的君子之学如此,柏拉图 《理 想国》中的教育亦然。
度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 部 分,而不是枯燥的、单纯的技能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知识。 (3)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 (4)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 (5)强调音乐概念应和音响尽量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音乐。因为 音乐是:声音的、时间的、听觉的、情感的、空间的、实践的、表现的、 创造的等等艺术。 2、 创造性发展价值 (1) 音乐产生的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我们称其三度创作:作曲、表
中小学音乐教学培训讲座--《音乐》课程及教材介绍
![中小学音乐教学培训讲座--《音乐》课程及教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c42524ca5e9856a561260ed.png)
第二部分 《音乐》教材介绍
一、课程、教材、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从广义来说,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 排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从狭义来说,课程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 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 程等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 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选的供教学用 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
《音乐》课程与 苏少版《音乐》教材介绍
提纲
第一部分.《音乐》课程简介 产生背景 相关位置 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 《音乐》教材介绍 几个关系 编写思路 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 《音乐》实验教学 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研究工作
第一部分 《音乐》课程简介
一、《音乐》课程产生的背景
• 本轮课改的大背景 •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亚克 西,巴郎 听 嘎嘎小鸭子 跳绳
拍皮球 可爱的家 动 我的创造
• 二单元 听!谁在唱歌 唱 动物说话 4 小小音乐会
你听,什么敲响了 听 听!谁在唱歌 动 我的创造 音乐游戏
• 四单元 花儿朵朵 唱 国旗国旗真美丽
娃哈哈 多快乐 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红花 草原就是我的家 多快乐多幸福 动 集体舞
2、《音乐》教科书框架体系
1、苏少版《音乐》教科书,1—9年级(上)、(下)
共十八册。
1—6年级(上)、(下)共12本为小学教科书;
7—9年级(上)、(下)共6本初中教科书。
2、小学教科书1—4年级为8个单元;5、6年级为6个单 元。
每一单元有四部分组成,即演唱、演奏、听赏、活动。
“活动”设置:“歌表演”、“律动”、“音乐游 戏”、
唱 再见吧,冬天 小小雨点 唱 劳动最光荣 勤快人和
我和小树来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指导思想:
● 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基本精神 ● 力图反映社会发展对国民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
● 重视吸收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力图切合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
精选课件
课程定位:
◆ 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解读要点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
精选课件
“音乐课程标准”框架
一、前 言 —— 背景、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
法知识与技能)
学段目标(1-2/ 3-6/ 7-9学年)
三、内容标准—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
—
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与利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课程价值
一、审美体验价值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三、社会交往价值 四、文化传承价值
精选课件
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改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五个主要特点:
● 课程性质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重视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 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 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精选课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 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表现 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
精选课件
两者的比较 ----- 整合与扩展
1、唱歌
1、感受与鉴赏
2、唱游
2、表现
3、器乐
3、创造
4、欣赏
4、音乐与相关文化
5、识谱、视唱听音
精选课件
内容标准的设计力求符合 儿童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
自然界和生
活中的声音 ——人的歌声 ——乐器的演奏声
—— 音乐情绪 —— 音乐表现要素 ——
音乐体裁与形式 —— 音乐的文化内涵
音乐教学活动力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 出发,贴近学生生活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目标之六: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 的适应性。
精选课件
“音乐课程标准”文本力求达到的目
标:
● 目标明确
● 知识难度降低
● 理念清晰
●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 领域扩展
● 易于理解执行
精选课件
谢谢 请贡献您的宝贵意见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
精选课件
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精选课件
目标之五: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 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
精选课件
目标之二: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 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适 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精选课件
目标之三: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 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 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
精选课件
原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与标准“教学领域”的比较
精选课件
原大纲的“教学内容”(5个):
1、唱歌 2、唱游 3、器乐 4、欣赏 5、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
精选课件
标准的“教学领域”(4个):
1、感受与鉴赏 2、表现 3、创造 4、音乐与相关文化
精选课件
标准 “教学领域”的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