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结构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结构梳理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包括: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主要内容和科学概念目标概括如下:

1、"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及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这个主题包括:1.物体的特征;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3.物质的变化;4.物质的利用。

2、"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

3、"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

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

4、小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中一些事实、情景当中感受到物质是无处不在的,物质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会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有些物质有自己的特性,人们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质对物质(材料)加以利用,而且物质的变化也是非常奇妙的,从而建构起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概念。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水和空气,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性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四年级学了物体的导电性,知道会导电和不会导电的物体都会得到应用;六年级学习《物质的变化.》,是对上几个学期关于物质科学方面的相关模块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会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而判断有没有产生新物质,需要学生去寻找证据,观察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生命世界

1、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先学习了《植物》单元,再紧接着《动物》单元,让学生能运用《植物》单元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动物》,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了初步上下位学习的思想。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无疑是对《植物》、《动物》学习的深入和延续,学生在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一生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这在为学生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能使学生有效构建该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我们的身体》,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学生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概念“繁殖”。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为学生以后一按就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学生通过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

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的编排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层次清楚,脉络清晰。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避免了过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同样,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先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这三章内容从知识的逻辑排列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先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接着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则偏重于学生的具体的实践行动,由此可见,这几部分内容的关系是从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然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的运动”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运动来帮助理解,可以说,在地球运动的学习活动中,对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空间想像、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对于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解释。但据了解,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将为六年级学习宇宙空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2、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构建起核心概念:自转和公转。

3、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实验、建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构建核心概念:月相、日食、月食、星座、星系。

《做框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