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内容。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形象和艺术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答李淑一》,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详细讲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诗歌默写、心得体会等。
4.3 诗歌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比赛,检验学生对《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毛泽东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5.2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欣赏毛泽东诗词”为主题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展示等。
5.3 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创作背景,如毛泽东的照片、诗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
6.2 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教案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蝶恋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晏殊P62注释⑥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
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1、对照注释,注音2、听读录音3、齐读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蝶恋花》,了解其背景、作者及诗词的意义,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词的背景、作者、《蝶恋花》的意境及基本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蝶恋花》的深层含义及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及诗词意义。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运用朗读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全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及诗词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3. 对比分析:与其他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蝶恋花》的鉴赏心得。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蝶恋花》,感受其韵律美。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蝶恋花》的艺术价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熟读《蝶恋花》,了解其背景资料。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书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2. 播放《蝶恋花》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体会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蝶恋花》的背景、作者、意境及艺术特色。
2. 强调古典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八、作业设计1. 熟读《蝶恋花》,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3. 调查身边同学对古典诗词的喜爱程度,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蝶恋花》的基本词牌、格律和韵律特点;(2)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意境;(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珍惜美好生活;(3)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蝶恋花》的词牌特点、格律和韵律;(2)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意境;(3)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2)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蝶恋花》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欣赏的状态。
2. 知识讲解:(1)讲解《蝶恋花》的词牌特点、格律和韵律;(2)分析诗句,揭示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意境;(3)教授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3. 实例分析:(1)对比分析其他类似词牌的诗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蝶恋花》;(2)分析经典诗句,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2)鼓励学生分享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诗词作品,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及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蝶恋花》及相关诗词资料;2. 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蝶恋花》的词牌特点、格律和韵律;3. 参考资料:其他类似词牌的诗词、诗词鉴赏书籍等。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韵律、意象、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文学常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蝴蝶和花朵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意象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观后感,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韵律等。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讨论、朗诵等。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观后感写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及相关诗歌解析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动画、音乐等。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预习《蝶恋花》。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
3. 朗诵法:学生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类似诗歌,加深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动画引入蝴蝶和花朵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诗歌朗诵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蝶恋花》的全文,包括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 背景知识:介绍作者杨洪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词牌《蝶恋花》的特点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蝶恋花》的全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3.2 讲解与讨论:讲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和词牌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诗歌朗诵与创作: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增强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蝶恋花》为灵感的诗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在诗歌朗诵和创作中的表现。
4.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蝶恋花》背景知识和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蝶恋花》相关的教材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蝶恋花》的意境。
5.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供学生进一步探索《蝶恋花》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作品。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诗歌朗诵法和创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音乐等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生平;(2)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蝶恋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理解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和韵律特点;(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将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了解诗词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详细分析诗词中的艺术特色和韵律特点;(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词的字词理解、意境分析、主题探讨。
2. 教学难点:诗词的艺术特色、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蝶恋花》的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蝶恋花》,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蝶恋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蝶恋花》的词义、意境和主题,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蝶恋花》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蝶恋花》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蝶恋花》的诗句、结构和韵律。
(2)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转化和情感抒发。
(2)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的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境转化和情感抒发。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类似题材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蝶恋花》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蝶恋花》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李清照及其作品的介绍、诗词鉴赏方法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她的生平简介,引出《蝶恋花》这首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并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蝶恋花》的诗意、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首诗的感悟。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蝶恋花》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柳永词中婉约的风格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抒情涵义。
3、诵读、背诵教学重点:1、春愁的表达方式。
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
3、诗歌鉴赏答题规范指导与演练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学板块——了解词的知识,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1、相关常识:词的知识: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2、结合“单元导语”,了解豪放婉约两种不同词风及代表人。
3、指导学生结合《同步导练》及课文注释了解作者。
4、巩固旧诗:《雨霖铃》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指导赏词要点:(1)知人论世看清诗词题目、注解、作者,(甚至是题干的隐含信息),把握作品重点和相关背景。
要注意的是,可以联系作家的身世、遭遇等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
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隐居出世、积极入世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整体定位整体感受作品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切不可断章取义。
(3)抓关键词寻求聚焦作者情感的核心词、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结合《同步导练》“文本导读”、“习题精练”部分,诵读鉴赏本词(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大意。
3、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⑴伫:久立。
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⑸强乐还无味:又。
⑹消得:值得。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一、解读上阙1、上阕重写景。
词的上阕有那些写景句?怎样绘景?危楼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里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七年级语文《蝶恋花》的教学计划教案
七年级语文《蝶恋花》的教学计划教案】1.能理解《蝶恋花》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2.能够朗读《蝶恋花》这首诗,并把握其词意和表达。
3.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启发学生感悟生活,感悟诗歌。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并表达《蝶恋花》的感情。
难点:让学生理解《蝶恋花》的深层意义,启发他们在诸多生活场景中感受和理解到这个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课堂上放上蝴蝶和花两个元素的图片,并问学生:看到图中的蝴蝶和花,你们最先想到什么?二、分析诗歌1.让学生听《蝶恋花》这首诗歌,并清晰的分辨出每个字。
2.教师帮助学生分析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让他们从诗歌中理解出蝴蝶和小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通俗地解释出诗歌中隐含的深层意义。
三、诗歌朗读1.让学生群体朗读《蝶恋花》这首诗歌。
2.分段进行队列朗读,演练和调整学生的发音。
四、理解和感受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中的深层意义,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反馈出来,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2.通过学生的发现和讨论,让学生吸收诗歌中暗含的情感,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启发和感悟。
五、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结合完整的课程内容,总结学生的感受、体会和课堂反响,并针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指导意见,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出完美准备。
【教学时长】本课程的时间框架为一个课时,大约45分钟。
【教学材料】《蝶恋花》这首诗歌蝴蝶和花两个元素的图片【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在对《蝶恋花》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其意义和情感表达,并且能够对该诗进行准确的朗读和表达,学生对诗歌欣赏方面的兴趣得到提高。
学生参与度高,完成度高,表现积极,教学任务达成。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3)以创作练习为契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当下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蝶恋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创作背景是作者对一段凄美爱情的感慨。
2. 诗歌内容解析: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意境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蝶恋花》在韵律、对仗、用词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鉴赏《蝶恋花》的艺术特色;(3)创作练习,提升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象的把握;(2)诗歌韵律、对仗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蝶恋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蝶恋花》,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情感、意境等方面的内容。
5. 艺术特色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蝶恋花》在韵律、对仗、用词等方面的特点。
6. 创作练习:以《蝶恋花》为蓝本,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升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蝶恋花》的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试着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鉴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蝶恋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杨洪基的创作背景,感受其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3)结合现代音乐,让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蝶恋花》,理解诗词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赏析。
(2)作者杨洪基的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杨洪基的《蝶恋花》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美感。
(2)简介杨洪基及《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蝶恋花》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4. 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蝶恋花》,背诵诗句。
2. 分析《蝶恋花》中的意境,写一篇短文。
3. 调查身边同学对古典诗词的喜爱程度,提出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在学习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给予综合评价。
《蝶恋花》教案定稿
《蝶恋花》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文;(2)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3)掌握蝶恋花这个词牌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诗词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2)领悟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诗意、诗境和诗情;2. 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3. 蝶恋花这个词牌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难写字的学习;2. 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3. 毛泽东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原文、注释、译文等相关资料;2. 准备相关的诗词鉴赏方法及技巧资料;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2)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蝶恋花·答李淑一》,理解诗词内容;(2)学生查找诗词中的生僻字、难写字,并学习其含义;(3)学生结合注释、译文,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4. 诗词鉴赏方法讲解(1)介绍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2)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鉴赏《蝶恋花·答李淑一》;(3)引导学生实践运用鉴赏方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齐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诗词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情感体验;6. 课堂小结(2)强调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蝶恋花·答李淑一》。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特点。
2. 解析《蝶恋花》的题材背景。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感受诗词意境。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蝶恋花》的词牌特点、韵律美。
2. 深入解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教学内容:1. 分析《蝶恋花》的词牌特点。
2.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第三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欣赏《蝶恋花》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2. 分析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蝶恋花》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词的感悟。
第四章:创作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以《蝶恋花》为蓝本,进行诗词创作。
2. 学生互相交流、点评,教师指导。
教学步骤: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蝶恋花》为蓝本,创作一首诗词。
2. 学生现场创作,并进行互相交流、点评。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课堂小结教学目标:2. 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诗词解析、鉴赏、创作等。
2. 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疑问,并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六章:诗词背景扩展教学目标:1. 扩展学生对《蝶恋花》背景的了解。
《蝶恋花》教案定稿
《蝶恋花》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利用图像、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蝶恋花》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
2. 对诗歌情感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蝶恋花》这首诗有什么了解?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4.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蝶恋花》,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朗读、讨论、分享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背诵《蝶恋花》的情况和心得体会的质量。
3.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蝶恋花》全文及注释。
2. 辅助材料:与《蝶恋花》相关的图片、音乐等。
3. 参考资料:关于王维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等。
六、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注释、相关图片、音乐等。
2. 准备相关资料:王维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等。
3. 安排课堂活动:讨论、分享、问答等环节。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直观展示诗歌意境。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蝶恋花》的作者杨洪基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蝶恋花》的题材和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展示和音乐欣赏,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蝶恋花》的诗句和意境。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问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利用诗词配图和音乐,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感。
第三章:创意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意境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表演、音乐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和分享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四章:互动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主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主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经验。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5.3 教学方法:采用自我总结法和问答法,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给予学生反馈和支持。
第六章:诗词背景与文化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历史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伟华蝶恋花 精品课件教案
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
伟华蝶恋花教育机构的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 教育学术研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最新理 论和模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教师团队在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方面也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开 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精品课件和教案,为 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同行评价
邀请同行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 ,从专业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
自我反思
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 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06
教师团队介绍
教师资质
专业背景深厚
伟华蝶恋花教育机构的教师均拥有国内外知名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 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教师资格认证
案例分析方法
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 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其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总结词:传授知识
详细描述: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系统地传授理论知 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理论教学
总结词:培养思维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基于以上背景,伟华教育团队经过多年研究与教学 实践,精心打造了“伟华蝶恋花”精品课件教案, 旨在为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 教学资源。
课程目标
02
01
03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 和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奠定基础。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设计
Don't be like a troubled person and tell others about your misfortun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蝶恋花》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作者介绍,导入新课。
二、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板书:景深情深意境深】【我们先来看看景写的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所作了精心的安排。
庭院幽深、空旷,现在讲到了院中景,“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案定稿(伟华制作)另有配套课件【教学目标】1、把握词中常用意象,感悟全词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
3、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
2、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1、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文人中,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记住,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一定已经被我们铭记。
好,今天就让我们身化蝴蝶,到他的那朵《蝶恋花》间驻足流连。
那么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绝妙好词,请看大屏(播放课件—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咏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
有《珠玉词》。
(三)、师范读(四)、文本初步梳理。
1、看注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⑴,罗幕轻寒⑵,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⑶,斜光到晓穿朱户⑷。
昨夜西风凋碧树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⑹,山长水阔知何处?作品注释⑴槛(jiàn):栏杆。
⑵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⑶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⑷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⑸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⑹彩笺(jiān):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2、写出全词大意。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边,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3、老师点读。
4、台上台下齐读(五)初步赏析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
3、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4、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六)深入赏析鉴赏一:“槛菊愁烟兰泣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鉴赏二:“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第二句中,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联系吗?但在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表现了主人公什么心境?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鉴赏三:“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女主人公清晨起来才看到的景象吗?“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凋”,使。
凋落。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肃杀,“凋”字正传达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鉴赏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和之前的境界同吗?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忘尽天涯路’。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七、赏析艺术手法(1)词作特别点出燕子“双飞”,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意味?燕子的双飞,更反衬(以乐写悲)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主观情感色彩。
课堂拓展训练反衬(以乐写悲)1、王安石在《泊船瓜州》写到:“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吹绿了江南岸,放眼望去,春意盎然无限美景尽收眼底,“绿”字的妙用使此句成为描写春天勃发生机的经典。
联系全文,作者其实是借春天又一次来到江南,抒发自己不知何时归家的感慨,用一“又”字,不是赞颂江南春色如何之美,而是感叹自己官身不自由,有家不能回,竟不如一年一度回到江南的春风。
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欲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
2、宋人方泽的《武昌阻风》说:“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武昌的柳是很有名的,春天柳絮满天飞舞,景象是极其美丽的,作者因江风而羁留武昌,借贪看这有名的景致去忘却乡愁,其实哪里能够忘却,诗歌一波三折,表情委婉曲折。
3、还有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也是用碧绿的江水、白色的飞鸟,苍翠的青山和欲燃的山花等美好的春景,寄托他伤感的怀乡之情。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样的埋怨有理吗,有什么妙处?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别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内心触动。
此乃移情于物之法。
2、课堂拓展训练《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旧址在现在南京鸡鸣山南,原为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台城一直是朝廷台省(就是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是政治的中心,也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地方。
南朝消逝后,台城也就随之衰败,到晚唐诗人韦庄出现在它面前的时候,早已破败不堪了。
“无情”两字:无情最是台城柳。
草木本就无情,又何故指责它无情?可见诗人实际上是把台城柳当成有情之物来写的。
而从传统的物象运用上来看,“柳”也的确与人情相关:在离别时分折柳相赠蕴意“留”字,离别后睹柳伤情,而“六朝”的衰亡正是一个时代的告别。
在韦庄眼中,为六朝的离别作见证的柳也该“老去”才是,但却“依旧烟笼十里堤”,一片枝繁叶茂。
要注意此句中“依旧”两字,形成了今昔对比,并在里面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喟。
恐也正因为“柳”在传统物象中的特殊功用,才会使诗人用上了“最是”一词。
“无情最是”的正常语序是“最无情是”,倒装的用意不言而喻,在强化台城柳“无情”的同时,又凸现了一个回顾历史带点“怨”气的诗人的形象。
诗人韦庄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好比后之视今的感叹。
亡国的不详预感,在写《台城》诗的时候,萦绕在诗人韦庄的心头。
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经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
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移情于物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八、学生总结九、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