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案定稿(伟华制作)
另有配套课件
【教学目标】
1、把握词中常用意象,感悟全词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
3、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
2、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文人中,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记住,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一定已经被我们铭记。好,今天就让我们身化蝴蝶,到他的那朵《蝶恋花》间驻足流连。那么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绝妙好词,请看大屏(播放课件—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咏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有《珠玉词》。
(三)、师范读
(四)、文本初步梳理。
1、看注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⑴,罗幕轻寒⑵,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⑶,斜光到晓穿朱户⑷。昨夜西风凋碧树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⑹,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注释
⑴槛(jiàn):栏杆。
⑵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⑶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
⑷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⑸凋:衰落。碧树:绿树。
⑹彩笺(jiān):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2、写出全词大意。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边,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3、老师点读。
4、台上台下齐读
(五)初步赏析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罗幕、燕子、明月。
3、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
“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
4、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
明确:
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
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
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六)深入赏析
鉴赏一:“槛菊愁烟兰泣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鉴赏二:“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第二句中,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联系吗?但在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表现了主人公什么心境?
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鉴赏三:“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女主人公清晨起来才看到的景象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凋”,使。。。。。。凋落。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肃杀,“凋”字正传达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鉴赏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和之前的境界同吗?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忘尽天涯路’。)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七、赏析艺术手法
(1)词作特别点出燕子“双飞”,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以乐写悲)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主观情感色彩。
课堂拓展训练
反衬(以乐写悲)
1、王安石在《泊船瓜州》写到:“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吹绿了江南岸,放眼望去,春意盎然无限美景尽收眼底,“绿”字的妙用使此句成为描写春天勃发生机的经典。联系全文,作者其实是借春天又一次来到江南,抒发自己不知何时归家的感慨,用一“又”字,不是赞颂江南春色如何之美,而是感叹自己官身不自由,有家不能回,竟不如一年一度回到江南的春风。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欲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
2、宋人方泽的《武昌阻风》说:“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武昌的柳是很有名的,春天柳絮满天飞舞,景象是极其美丽的,作者因江风而羁留武昌,借贪看这有名的景致去忘却乡愁,其实哪里能够忘却,诗歌一波三折,表情委婉曲折。
3、还有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也是用碧绿的江水、
白色的飞鸟,苍翠的青山和欲燃的山花等美好的春景,寄托他伤感的怀乡之情。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样的埋怨有理吗,有什么妙处?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别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内心触动。此乃移情于物之法。
2、课堂拓展训练
《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