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诗词风格小辨_以_咏史_和_鹊踏枝_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自珍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诗、词、文兼胜的大文学家,从弱冠时就开始多次参加会试,意欲进入上层官场,以改革时弊,匡时救世,无奈却屡次不中,直到三十多岁时才谋得了内阁中书这个没有任何实权整天无所事事的小官职。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没有放弃,仍旧不断地“越职上书”,以期自己的建议能够被那些高级官员接受,可是结果自然是他的那些上书终究石沉大海,而他终其一生也丝毫没有把自己的政治设想付诸实践,反而使自己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狂人”,即他自己所说的“负尽狂名十五年”的始终不被人理解的生存状态。龚自珍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六百多首诗和一百五十多首词,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扇窥视一代“狂人”的心灵世界的窗户。诗词这两种文体的不同由来已久,历来有“诗庄词媚”说,有诗美在于壮美,词美在于柔美之说,龚自珍则很好地继承了这种传统。

一、诗词内容解析

《咏史》这样写道:“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在那繁华广大的东南地区,所有的是非恩怨都是只属于那些名流人士的。在他们中,是那些把持盐政的官员、攀附权贵的帮闲们在操纵着一切,是那些手摇团扇、毫无真才实学、只会阿谀拍马的人占据着高位。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一个诺大的清朝竟会没有真正的人才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在干些什么呢?原来,他们因害怕“文字狱”给自己带来祸害,已经放弃了作为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知识分子应始终关注国家并用自己的笔及时地针砭时弊的责任,而只是为着养家糊口求取生存而著书立说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可悲,

然而这又能怪士人们吗?明明是腐败的清朝挺容不下他们啊。最后诗人借用古时田横五百人欲归顺汉朝最终却全部自杀的历史吐出了自己对清朝廷压抑人才的愤慨。全诗写得切实厚重,读来掷地有声,很是具有感染力,充满着一种“阳刚之美”。

《鹊踏枝》这首词是词人“过人家废园”看到废园中的景物有感而作。“漠漠春芜芜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词人踏进废园,废园里一派荒芜的景象,春草已不再青青而是枯黄了,藤刺蔓生到了园中小径上,碍却着行人走路。而那不解风情的飞絮却偏偏此时扑向词人脸。“绣院深沉谁是主”,那些晚春之无情景无情物勾起了词人的愁绪,他不禁想到,即使是如此破败的院子肯定也曾经是繁华过的,那么谁又如此幸运曾是这繁华时的院子的主人呢,而那主人现在又在哪儿呢?他不禁产生了一种繁华过后难免是颓败的伤感。“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正在词人心情郁抑的时候,他猛然发现了墙角的一朵孤花,开得是那么的鲜亮!似乎有了它,就可以抵消整个院子的颓败了。然而,词人转而就又为这朵孤花悲哀了,“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开得那么鲜亮又有什么用呢,现在都已经是暮春时节了,不会有人再来欣赏你、折取你了。这首词写得细腻而又凄哀缠绵,即使他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感慨,那种柔婉哀怨的情致是难以掩隐的。

这一壮美一柔美,一阳刚一阴柔皆出自于龚自珍一人之手,分别来自于他的诗作和词作。这种情况在龚自珍的创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这的确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品味和体察的。上面已经介绍了诗词的大致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立足文本来具体分析龚自珍诗词艺术风格的不同。

收稿日期:2008-4-16

作者简介:来瑞(1987-),安徽阜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龚自珍诗词风格小辨

———以《咏史》和《鹊踏枝》为例

来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在龚自珍的文学创作中,诗的艺术成就是最高的,他甚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然而,他

的词的创作也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不负有“载道”责任的词有时反而能够更为本真地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本文着眼于对龚自珍的《咏史》诗和《鹊踏枝》词进行比照分析,意在探讨出龚自珍诗词创作的不同的风格倾向,从而从宏观上把握其诗词创作的概貌。

关键词:阳刚;阴柔;宏观;微观;愤激;哀艳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077-02

(下转第79页)

2008年第6期

(总第287期)

湘潮(下半月)

2008年6月

二、诗词艺术比照

从这两首诗词的内容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一写人事,一写景物,一写国事,一写私情。不过这还都是相对表层的东西。我们可以从诗词主体的角度来进一步探究这两首诗词的艺术内涵来对前述加以补充。

《咏史》诗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所谓的“名流”,有“牢盆”、“狎客”,有“团扇才人”,有“避席畏闻文字狱的、著书都为稻梁谋”的士人群,也有古时的“田横五百人”,所以我们说他诗里写的是人事。然而诗中虽然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并没有塑造出一个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展示出来的是一幅时代的国家的社会图景,所以我们又说他写的是国事。而且这里所写的并且不是一朝一代的国事,而是完全可以超越朝代涵盖历史的国事。显然,这里诗人的视野是异常宏大的、开阔的,他也许本意是着眼于当下的,结果却写出了历史的某种规律和悲哀。这一点正是构成了此诗“阳刚之美”的内在的特质。再来看看《鹊踏枝》这首词。词中虽然并没有人的字眼出现,但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这里是有一个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牵衣”“扑面”都暴露出了这个人的存在,而这个伤春怜花的人无疑正是作者自己。词从头到尾写的无非都是词人的所见所感,相对于着眼于时代国家历史的《咏史》,这首词的视野无疑是微观的、细小的。

联系到这两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我们还可以更好地说明这种宏观与微观。《鹊踏枝》是词人暮春时节过人家废园有所见有所感而作,是以一具体的生活细节为先导的。《咏史》则不同。这首诗写于作者为母亲守丧、独居与昆山时所作,这里并没有什么生活动作发生,因而也就无来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引出诗人的感发。然而作诗毕竟又不能无所感发,那诗人的感发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从以往所有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应试的经历和做官的经历。一次次落第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知识才能,相反是因为他太过于有知识有才能,那些位居高位却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会接纳他的。再加上他的思想根本上是反封建反传统的,那些封建的卫道士们当然就更加不会接受他了,无疑还会想方设法地打压他陷害他。好不容易当了内阁中书以后,不仅自己的才智无法施展,反而更加认清了这座封建大厦的腐朽,这对于立志报国强国的龚自珍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无疑更加了他对于国家所感到的悲哀和对于统治者的愤恨。以往的生活经历以及由他们伸发出的对于国家的哀和恨都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心底。当他空闲下来静思地时候,这一切的一切就会同时来激荡折磨他的内心,使他不得不发,因而此时的他所发出的必定是经历和感情的结合,现实与历史的熔铸,从而也就产生出了这首《咏史》。可见,《咏史》并不是由某一个具体的生活细节引发,而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隐藏于心底的沉重的历史感受的发泄,这就无怪乎《咏史》诗所立足的视野是如此宏大的了。

客观的或宏大或微观的叙事与抒情视野作为龚自珍诗与词的不同特质,表征了他的诗和词的雄奇与哀艳的不同风格,玉成了他的诗与词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而作者主观的感情抒发又分别加强了这两种审美风格。回到诗词中。《咏史》的最后一句无疑是诗人情感的集中抒发处,“难道”两字道出了诗人的强烈的愤激之情,相对应的,《鹊踏枝》最后一句中的“莫怨”两字抒发的则是一种隐隐地哀怨的感情。愤激与哀怨同样是构成阳刚与阴柔的审美情感上的特质。文体上的诗的庄与词的媚在龚自珍的创作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参考文献:

[1][4]陈铭.剑气箫心--龚自珍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252,249、262

[2][5][6]程翔章.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12,13-14,176-177

[3]郭延礼.龚自珍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68-73

责任编辑:刘雨凡

再在头脑中构建整合形成认识后,那么换个光源只是换个现象而已。一开始接触明暗就将模特摆放在复杂的光源下,会让学生手足无措,但能用简单方法切入的事为什么一定要用一个复杂的形式去做?现在,再回到这段开始提到的强化体积感,夸张空间感,如习作1,头部大的体积感是通过下巴底面的黑,侧面脸的灰,正面脸的亮(白)体现出来的,俗称素描的黑白灰。画这张头像该作者刻意加强一点底面的“黑”来强调对象脸的立体感,更显对象脖子“细”的特征。鼻底和上嘴唇的暗部也被刻意加强,强化局部形体特征。这样做实际上都是人为地强化体积感,以期获得更强的体积感受。再来看被夸张的空间,五官整体色调被加深,特别是近侧。随着距离的推远,近侧以外的形体虚化得比头像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要快,最终造成近处的实与远处的虚反差加大,在较短的空间距离造成较大的空间距离感,纵深感被夸张,近处的形体如五官被更鲜明地烘托出来。为了更简单地说明这种空间处理方法,还是再看习作1,如果模特的鼻尖与后脑枕骨的空间距离为三十厘米,那么该画者在画面上做的虚实处理现象应是超过了三十厘米的,可能是四十厘米,甚至达到的五十厘米……。必须肯定这样的环境增加了写生难度,课堂较稳定的单向光源习作理解好的学生总是能排除一些杂光的影响确定一个主光源,其它的光源做反光处理,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感。取舍绝非易事,课堂习作注重多角度光源现象的研究,顶光、侧顶光、侧光,都作相应分析训练,应对多变的场地也并非难事。

素描人物头像教学是高校基础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事相关工作的老师为此都在做大量的教学实践,付出了不少努力。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际经验与体会,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刘雨凡

(上接第77页)

湘潮200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