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唐诗语言之美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分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分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分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古诗课堂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构成中华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课堂教学,应不仅注重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强调古诗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受到美文的熏陶,养成美好情操。

一、古诗教学中的美育设计1、意境感知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得到意境的感受,感受到古诗所表达的内涵情感,领悟古人的精神世界,增强审美情趣。

在学习古诗前,教师可以先创建一个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古诗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先展示一张月下山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月光、山林的静谧与神秘。

然后,再请学生阅读《静夜思》,理解诗歌中所表述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对于大自然的醉心与感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

2、语言感知美:古诗的语言之美是诗歌最为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教师应该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古诗的语言之美,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结构、节奏韵律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古诗的语言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对于汉语语言的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认。

例如,在教学《长恨歌》时,可以先教学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来介绍和演示这些字词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节奏、韵律,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朗读表现力。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汉语语言的美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

3、唐诗宋词的百科知识:古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文化背景等都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唐诗宋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让他们了解唐宋时期的风俗文化、社会变迁和思想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描写唐诗宋词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唐诗宋词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唐诗宋词的唯美句子(第一篇)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让人陶醉其中。

以下是我为您创作的一篇描写唐诗宋词的唯美句子的文章:1. 梦回故里,古韵犹存,唐诗宋词在岁月中闪耀。

2. 江山如画,唐宋诗人用笔勾勒出千年的风景。

3. 雪花飞舞,宋词中流转的美丽形象如梦似幻。

4. 春风拂面,唐诗所表达的生机勃发令人心旷神怡。

5. 红叶落尽,宋词中透露出的离愁别绪触动人心。

6. 曲径通幽,唐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寻常生活中的诗意画卷。

7. 月光如水,唐诗宋词流淌着静谧的诗意。

8. 绵延山河,宋词中展现出的壮丽景色让人陶醉。

9. 晓霞熹微,唐诗中的情感经历岁月洗礼而更显耐人寻味。

10. 飘渺逍遥,唐宋诗词中让人陶醉的超脱情感令人向往。

11. 诗情画意,唐风宋韵舞动在文人的笔端。

12. 星光璀璨,唐诗宋词点亮了千年的文学灯塔。

13. 草木含烟,宋词中蕴含的柔情让人沉醉其中。

14. 微风拂面,唐诗所表达的恬静心境沁人心脾。

15. 世事如梦,宋词中唤醒了人们对尘世间情感的思索与反思。

16. 忧思如海,唐诗宋词中流淌着心灵的深情。

17. 林泉鸟语,唐宋诗人把大自然的美妙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18. 清风徐来,宋词如一股清流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19. 星河闪烁,唐诗宋词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思与感慨。

20. 繁华尽落,宋词中的豪放与深沉展示了历史浩淼的变迁。

21. 逍遥自在,唐诗宋词中的自由意境令人向往不已。

22. 丝竹悠扬,唐宋诗人用音乐般的语言为我们演奏了一曲美妙的旋律。

23. 山水画卷,唐诗宋词中的自然景色仿佛跃然纸上。

24. 星月交辉,宋词中情感的辗转让人感到无尽的唏嘘。

25. 春水碧波,唐诗所描绘的静谧画面宛如心灵的港湾。

26. 蝶舞花间,唐宋诗人将生命的美好表达得如此优美动人。

27. 温柔氤氲,宋词中流露出的柔情让人心醉。

28. 秋叶翩翩,唐诗宋词中传递的忧伤与感伤扣人心弦。

唐诗之美作文

唐诗之美作文

唐诗之美作文唐诗之美。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之美,不仅体现在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上,更体现在其对人生、自然、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深刻思考上。

首先,唐诗之美体现在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上。

唐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字字珠玑,句句抒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慨。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雄浑激昂的语言,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这些优美的语言,使唐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唐诗之美。

其次,唐诗之美体现在其对人生、自然、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深刻思考上。

唐诗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理想的追求。

而杜甫的《登高》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社会风云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唐诗之美。

综上所述,唐诗之美体现在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上,更体现在其对人生、自然、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深刻思考上。

唐诗之美,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和智慧,让唐诗之美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瑰丽光芒的珍珠,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读者。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以三个部分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

第一部分: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成为吟咏者和读者的心灵寄托。

通过押韵和对仗,古代诗人使诗词旋律动听,充满节奏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中“草”和“枯荣”、“尽”和“吹”形成了对仗,使诗词的韵律感更加突出。

通过对仗和押韵,古代诗词不仅在韵律上让人陶醉,在情感上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部分: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美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诗词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简短的诗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寂静的景象,唤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情感。

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使人们对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第三部分:古代诗词的修辞之美修辞是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古代诗人使诗词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典型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其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使读者更容易记住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它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和修辞之美都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经典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欣赏和传承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中国古代诗词的美丽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

总结:中国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诵读诗词演讲稿三分钟(3篇)

诵读诗词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诗词,传承文化》。

自古以来,我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诵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首先,诵读诗词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贤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展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这些诗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激发了我们爱国的热情。

其次,诵读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诗词是美的艺术,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优美的词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感慨。

这些诗词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情趣。

再次,诵读诗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断追求进步。

又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这些诗词让我们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最后,诵读诗词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通过诵读诗词,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古代诗歌鉴赏唐诗宋词的美丽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唐诗宋词的美丽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唐诗宋词的美丽语言古代诗歌鉴赏:唐诗宋词的美丽语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丽的语言表达。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唐诗和宋词被公认为最杰出的两个时期,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本文将从唐诗和宋词的美丽语言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鉴赏。

一、唐诗的美丽语言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唐诗以其精练的文字和深远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唐诗之美在于其语言的精巧和深意。

首先是唐诗的语言简练,具有极高的凝练度。

诗人常用寥寥数语,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简短而有力地描绘出了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是唐诗的音韵和谐。

诗歌中采用了押韵和平仄的技巧,使整体行文音韵悦耳,优美动听。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的妙句,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整个句子既有音韵之美又表达了浓烈的孤寂之感。

最后,唐诗的意象丰富多样。

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意象来丰富诗歌的表达效果。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蕖香残玉”,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间之美的讴歌之情。

二、宋词的美丽语言宋代是中国古代词赋发展的重要时期,宋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宋词之美在于其语言的繁复和婉转。

首先是宋词的语言婉转动人。

词人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词牌的运用,以及线索的展开和转折,使词的语言婉转而具有感染力。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开篇两句,通过对明月形象的描绘,将诗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令人产生共鸣。

其次是宋词的语言细腻入微。

词人通过对事物的细腻观察和感悟,将微小而真实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述了离别之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描写雨后初晴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无尽的忧愁之意。

最后,宋词的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

《唐诗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唐诗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唐诗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介绍《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千古传世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以婉约、深远、含蓄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展现了唐诗的无尽魅力。

作者介绍王之涣(688年-742年),祖籍江陵,晚唐初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精通音律,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并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内容分析1. 题材与结构《登鹳雀楼》是一首抒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整首诗由四律八行组成,字数适中而句式工整。

2. 自然景色描写作者通过对登高远望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进行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庄严。

语言简练而深入,文字间透露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

3. 表达壮志豪情《登鹳雀楼》中也蕴含着对权力和事业有所追求的壮志豪情。

作者通过对楼前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追求进取、超越高度的心态。

4.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写到“江山如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达了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哲理。

王之涣通过这些字句,寄寓了深刻而智慧的人生感悟。

5. 现代影响《登鹳雀楼》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在现代仍然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许多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都以此诗为灵感进行改编或创作,将其中所表达的美与哲理传承下去。

总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并展示出唐诗独有的韵律之美。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畏惧与敬意,以及对人生意义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它是一首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开阔视野和提升修养的艺术价值,还蕴涵着深刻而智慧的人生哲理。

诗词的美 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

诗词的美 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

诗词的美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中国古典诗词美在何处中国古典诗词美在何处1、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2、第一,从语言上来看,无论是诗还是词,它都有自身的格律,尤其是律诗,讲究平仄、粘对,讲究对称、对仗,也讲究声律和音律,由此,不仅突出了诗词的结构和节奏,还突出了诗词的韵律。

3、中华诗词之美就是中国的诗文是很美的。

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

4、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5、就像岑参的精典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说的是友情,但是话在酒里,干就完了。

中华诗词之美是什么中华诗词之美是什么1、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2、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

3、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诗词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诗词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诗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对现代人而言,诗是审美的一部分,诗歌的美主要包括画面美、形式美、韵律美。

画面美。

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南开大学知名教授叶嘉莹以独特的视角向你展示这一世界文学艺术的奇葩。

全唐诗中的诗歌之美

全唐诗中的诗歌之美

全唐诗中的诗歌之美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的诗歌之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其多元化、精致化的风格,以及优美动人的意境,自然成为了研究诗歌之美的重要来源。

一、唐诗的艺术魅力唐诗的艺术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其语言表达方面的美感:1.字音美。

唐诗特别注重音乐美,尤其是音韵的美感。

许多唐诗用短句来表达情感不仅句意通透简练,而且结构适合音乐的演唱方式;也有很多唐诗善于用押韵、对仗来营造优美的语辞韵律。

2.词汇美。

唐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词汇,常常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意境美。

唐诗意境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有的写自然风光,如岳阳楼记、梦游天姥等;有的写人情世故,如长恨歌、静夜思等;有的抒发孤独之感,如春望、夜泊牛渚怀古等。

而每一首唐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展现了唐代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魅力。

二、唐诗的艺术特点唐诗的艺术特点除了语言表达方面的美感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深邃。

唐代诗歌表现了多方面的思想,如社会思想、民族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

这些思想涉及到了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等多个方面,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深邃性是唐诗的重要特点。

2.艺术形式新颖。

唐代诗歌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如长篇叙事诗、短篇抒情诗、藏头诗、反复诗、爱情诗、兵车行、鹧鸪天等。

这些多样化的体裁和形式,充分表现出唐诗的鲜明特点,也让唐代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3.情感真挚。

唐代诗歌的情感流露非常真挚,常常通过诗人自身的经验来表达,包括个人的喜怒哀乐,对爱情、人生等深刻的感悟。

三、唐诗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唐诗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唐诗的文化传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历史文化。

唐诗代表了唐代的历史文化,通过唐诗,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认识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和智慧。

中华诗词之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诗词的定义和特点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押韵结构。

它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常用于抒发情感、表达哲理、描绘景致等。

诗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奏韵律:诗词独特的韵律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诗词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感。

2.意境表达:诗词常常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它能以简洁的语言抒发复杂的情感和意义。

3.形式变化:诗词形式多样,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要求。

4.古代典范: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后世的典范,影响了后代的创作。

中华诗词的流派中华诗词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各具特色。

著名的流派有:1.唐诗:唐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杜甫、李白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宋词:宋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宋词以其悠然的意境和细腻的表达而闻名。

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作品代表了宋词的卓越成就。

3.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重要形式,它将诗词与表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汤显祖、郑光祖等元曲作家的作品流传至今。

4.近体诗:近体诗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流派,它在保留传统诗词特色的20235.20236.20237.20238.20239.202310.202311.202312.202313.202314.202315.16.17.。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202345.202346.202347.202348.202349.202350.202351.202352.202353.202354.202355.56.57.。

唐诗语言之美

唐诗语言之美

唐诗语言之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唐诗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有独特而不可取代的地位。

唐诗作为一座不可超越的文化高峰,它的艺术特色及内在质感是任何一个朝代的诗歌所不能表达的。

但唐诗的美感到底源自何处?我认为源自唐诗语言。

本文试着从元古典、音乐、绘画、建筑等角度分析阐释,又从结构比例等数学角度、中国传统五行元素甚至和谐论等美学角度进行阐释,从而发现唐诗语言之美。

正文:不管一首诗如何繁华缛丽,或者如何简单质朴,当把它解构到最后它就只徒留语言;不论情感多么凄凉悱恻,或者如何深沉悠远,当体验到源头它还是只现语言;不论多么高深的思想,也不论多么空旷的意境,离开了语言,就都是那朵未开放的花,那支等待弹奏的古琴。

曾不止一次的说起唐诗之美,这也是唐诗世界里一个最初的也是最终极的问题,因为创造美和发现美本来就是没有先后的。

因此,斗胆用漫话一词,赏析唐诗词语句子,且将妙处试着道来。

唐诗语言之美,首先美在元古典。

这种古典特色的东西在当代被称为中国风,例如中国风歌曲《寂寞沙洲冷》就是根据苏轼的《卜算子》改写的,浓郁的复古气息,鲜明的诗词意象让整首曲子很自觉地带上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距离之美,对于唐诗来说,先秦的文学典籍、两汉的诗歌作品以及魏晋的词汇短语就成了唐诗“中国风”的特色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唐诗在遥远的唐朝就已经有了一种古典气息之美,唐代之前诗歌文学已经创造和积累固定了一批经典的词汇、典故、意象和意境。

当唐诗的句子里出现《诗经》里最早出现过的“未央”、“白露”等词,或者诗歌中出现屈原、西施等形象时,这首唐诗已经在无形中与读者产生了第二层距离(第一层为语言本身符号性不具体所产生的距离),加剧诗歌含蓄性,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是唐诗意境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唐诗之美的重要原因。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六朝古都金陵是前朝形成的古典意象,金陵一词浓缩了说不尽的感慨与兴叹,吴宫和晋代衣冠更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展开,浓浓的历史感慨情调瞬间化开,李白的这首诗也就笼罩上一层古典气息之美。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2.吕正惠:以最简单的说法来讲,唐诗是「主情」的,宋诗是「主智」的。也有人说,唐诗是「青年人的诗」,而宋诗则是「中、老年人的诗」。又有人说,读唐诗好比「喝酒」,其味是强烈的;读宋诗则如「喝茶」,要细品而后才觉甘甜。这些讲法基本上都涉及了唐、宋诗感情形态的差异,扩大来讲,也就是唐、宋文化(特别是士大夫文化)的差异
唐诗与抒情,以情韵胜: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风格浓郁而浪漫
2.句法整炼:语言流丽,多用比兴,神韵独绝
3.重风格和神韵:不只是章句等形式
1.重哲理,以理趣见长:受古文运动与理学盛行影响,善于说理,重议论、理趣、哲理化,以才学为诗
2.讲诗法:尤以江西诗派为甚。精于对偶,用韵严谨,据事敷陈,常有兴寄不深,语绝意尽之感
3.以文为诗:自欧阳修采韩愈以文为诗之作法,宋诗自西昆旧习解放出来。以诗发议论或记事,故不免影响诗的情韵与意境
4.口语入诗:平淡俚俗,节制感情,有大量明白如话的诗歌
内涵
情辞丰腴:诗人往往由外物与主体心灵两相凑泊而兴发感动、寄情创作,重视直接抒发和描绘,情感深浓,意境博大。
以才学为诗: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并且比较喜欢用典实,显现其人文情怀与生命自省,显得婉曲精深,有清新超拔之格调
形式
语言流丽:唐诗语言流畅优美
散文化:宋诗以文、以口语入诗,无论在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均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评价
1.缪钺‧论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风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积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这段话对宋诗风格巧于取譬,形容精妙生动。

古诗词的语言美与表达技巧

古诗词的语言美与表达技巧

古诗词的语言美与表达技巧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语言美和高超的表达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凭借纯熟的艺术表达,同时也承载着对生活、情感、自然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的语言美以及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

一、节奏韵律的表达美古代诗词通常采用平仄对立的方式来构建韵律美,使其具有优美的节奏感。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正是通过平仄交错的对仗创造了一种轻盈流畅的旋律感。

二、象征意味的独特表达古诗词常常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或对事物的描绘。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通过雨水的象征意义,寄寓出作者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希望和喜悦之情。

三、意境的形成与表达古诗词往往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深入的意境来打动读者的情感。

在《将进酒》中,李白通过墨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不甘平庸,追求自由豪放的情怀,使读者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酒中的热情和豪迈。

四、音韵美的追求中国古代诗词中,音韵美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

古人通过对诗句的韵脚、平仄和声调的精妙安排来追求和谐的音韵美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通过“zu”和“ei”的韵脚呼应,创造了一种悠扬的音乐美。

五、情感的细腻表达古诗词常常通过细腻的表达来展示作者的情感世界,使读者情感共鸣。

例如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豪迈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六、对自然的深刻描绘中国古代诗词以其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被赞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的心境,也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如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遗迹的感伤之情。

七、意蕴的凝聚表达古诗词往往以简洁的语言凝聚出丰富的意蕴,读者通过阅读和品味才能进一步解读其中的深意。

如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对简陋屋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崇尚贫朴、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结合了音韵美、意境营造、象征手法、情感表述等多种元素,使得古诗词在语言层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魅力。

第13课 唐诗五首(教师版)-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001]

第13课 唐诗五首(教师版)-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001]
【微点拨】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草色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尽兴游春的无比喜悦,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解与赏析
1、《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其思想感情的。
诗歌首联开篇点题,以一个“望”字统领全诗,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徘徊,表现了其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为下文的写景做了铺垫。颔联、颈联,诗人借景抒情,对东皋的秋景进行细致的描绘,山山树树,牧人猎者,营造了静谧闲适的氛围,然而这看似静谧的秋景中却隐约透出一种萧瑟和凄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希望和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交朋友的意愿,表达了知音难觅、孤独抑郁的心情。
(2)“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以楼名为题,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
(3)“使至塞上”,使,出使;至,到;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同时也表明了诗歌描写的是塞外之景。
(4)“渡荆门送别”,“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门户。“送别”点明了本诗的主题,但这首诗不是送别朋友,而是设想故乡送别自己。标题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
(5)《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诗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春天,诗人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观看风景迷人的西湖,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通用24篇)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通用24篇)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宋词的美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篇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古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尤其是在唐宋朝,而我也陶醉在其中。

诗词在给人以美好享受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许多道理,让人品味出独特的味道。

我们身边的风景很秀美,诗词中也有很多赞美风景的名言佳句,供我们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用精致的笔调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美。

“满园春色关不住”“春风又绿江南岸”,同样是写春天,诗人则利用花草展现了一个道理:任何新生事物的进步都是无法阻挡的,它们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我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我们对壮美的峨眉山和万里黄河更加热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些赞美,我也陶醉在其中。

古人在诗词中写到的名言警句我们也不能忘记。

我们也要有古人一样的勇气和无畏,敢于说“不”。

王昌龄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与陆游分别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胆忠心,而我们小学生可以做的,就是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正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认真学习,不怕学不到知识。

古人的情感也很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出了孟郊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而王勃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真意切。

我又陶醉到了这浓浓的情意中去了。

唐诗,如一杯香茶,沁人心脾;宋词,似一曲经典民乐,令人沉醉。

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热爱古典诗词。

唐诗宋词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点

唐诗宋词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点

唐诗宋词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点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审美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唐诗宋词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点。

一、唐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点1. 艺术形式:唐诗以五言、七言为主,长度短小,字数有限,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它往往采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优美和动听。

此外,唐诗还注重意境的表现,通常使用象征、意象等手法,营造出深远、富有启示的意义。

2. 审美特点:(1)意境深远:唐诗以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为特点。

诗人借助细腻的文字描绘,营造出丰富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2)表现真实情感:唐诗追求真实感受,诗人常常借助精准、凝练的语言表达内心真实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共鸣。

诗人通过深情的描写,传递出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和感慨。

(3)崇尚自然美:唐诗注重自然的描绘,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互烘托,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

(4)注重音韵之美:唐诗以其优雅的音律、和谐的韵律吸引着人们的耳目。

作为声韵的艺术,唐诗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加韵味十足,令人陶醉其中。

二、宋词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点1. 艺术形式:宋词以平仄押韵、句式短小、音韵优美为特点。

宋词通常以四句或八句的形式出现,每句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它强调抒情表达,富有音乐性,往往能够嫁接于曲调之中,形成旋律悠扬、抑扬顿挫的美感。

2. 审美特点:(1)婉约柔美:宋词以婉约柔美为主要审美特点。

它避免高亢激昂的抒情,更注重细腻、内敛的表达方式。

词人借助含蓄的语言,传递出细腻的情感,使宋词充满了温婉柔情之美。

(2)描写细致:宋词注重描写的细致感受。

词人通过详细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与境界。

(3)词牌演唱:宋词与音乐息息相关,往往配以特定的曲调演唱。

这种结合音乐的艺术形式,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1语言风格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1语言风格鉴赏
【答案】 “明”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 “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 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 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 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 要赏析。(4 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 字”型的试题,而解答此类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 考:所赏析的字是否活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 什么样的特点,有何表达效果等。“边雪藏行径”一句说边塞 的大雪把行人的脚印隐藏起来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林风透卧衣”一句写山间树林中的寒风凛冽,直透入人裹得 紧紧的衣服,描写形象生动,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
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01
王安石改“飞来” 为“纷纷”,因为 只有蜂忙蝶乱的侧 写妙笔才能令人真 实地感受出晚春雨 后特有的美景。
02
纷纷
03
第 体

关 键 词 的、
1

意炼
章 味 字
值得注意的字词
语言风格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语言鉴赏

中国诗词之美

中国诗词之美

中国诗词之美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讲中国、希腊、德国这三个国家,用一个文艺的形式来象征她们,你们讲这三个国家都应该用哪一个文艺形式来象征她们?雕塑。

音乐。

诗词。

的确,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家,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功能在《论语》上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学诗迩可事父远可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都是孔子对诗的一个期盼。

孔子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你谈一个问题,对一句诗忽然兴起,立刻你很多废话不要说了,一句诗把你带到一个境界,可以兴;可以观,诗呢,它是可以观赏的,这个“观”要做观赏解释;可以群,你有了这样的诗句,你能唤起同样的心灵的感动;可以怨,这个“怨”包含很多内容,比如讲:忧思、难忘的情怀、种种的顾念等等,都可以概括在这个“怨”字之内。

因为中国的文字非常简练,因此它涵盖面就很大。

这个是昆明大观楼一首长联,这长联写得是非常好,它上联这样写: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九十个字。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对联好不好,好对联。

为什么好,对得工整:前面写景,后面写实;前面抒情后面抒怀。

而且这个词,联中有联,就像大观园里有潇湘馆,有蘅芜院,有稻香村;也像颐和园里面有扇面殿等等,园中有园,联中有联。

上联里面有对联,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是不是一副对联,对联吧。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

是不是对联。

九夏芙蓉对三春杨柳,对得好不好,对得好。

下联里也有对联: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幼儿读唐诗演讲稿三分钟(3篇)

幼儿读唐诗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关于唐诗的美丽。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的文化天空。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了千古绝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白日西下,夕阳映照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壮观的黄河水滚滚东逝,汇入浩瀚的大海。

诗人想要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于是决定登上更高的鹳雀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追求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得更远,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接下来,让我们领略一下李白的名篇《静夜思》。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宁静的夜晚,明月当空,诗人坐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地板上,仿佛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月亮,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

这首诗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对家乡的无尽眷恋。

再让我们来品味一下杜甫的《春望》。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诗人却看到了国家破败的景象,城市的春天依然草木茂盛,却掩盖不住国破家亡的悲痛。

诗人感慨万千,看着花儿盛开,泪水不禁洒落;听到鸟儿的鸣叫,心中充满了离别的痛苦。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这清明节,细雨纷纷,行人在路上迷失了方向,心情沉重。

诗人询问酒家的位置,牧童遥指杏花村,给这凄凉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温暖。

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诗 语言

唐诗 语言

唐诗语言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唐诗的语言之美令人陶醉。

它们以简练、精炼的表达方式,传达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每一个词语都被精心选择,每一个句子都流畅而优雅。

唐代诗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句更具韵律和节奏感。

他们善于运用对偶和意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诗的语言之美,让人不禁沉浸其中,陶醉于其中。

唐诗的语言流畅无比。

每一句话都紧密相连,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诗人们通过精确的字词选择和独特的句法结构,使得诗句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唐诗的语言流畅性,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读懂诗句的内容,并且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唐诗的语言中不含任何广告信息。

诗人们创作诗歌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为了宣传任何商业产品或服务。

因此,在唐诗中不会出现任何与广告有关的信息。

诗歌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诗人们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塑造,而不是商业利益的追求。

唐诗的语言不涉及版权争议。

唐代的诗人们早已逝去,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公共财产。

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对唐诗进行研究、欣赏和传播,而不会涉及版权争议。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唐诗的标题/简介/正文中不存在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唐诗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诗人们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塑造,而不是传递任何不良信息。

因此,在唐诗的标题、简介和正文中不会出现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唐诗的正文不会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段落不完整等情况。

唐诗是经过精心创作和编辑的文学作品,每一句话都是经过精心斟酌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精确选择的。

因此,在唐诗的正文中不会出现任何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的情况。

唐诗的正文是完整而连贯的,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欣赏。

总之,唐诗以其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没有负面影响的元素而闻名。

它们的语言之美令人陶醉,流畅性让人愉悦,不含广告信息和敏感词,不涉及版权争议,并且正文完整无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语言之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唐诗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有独特而不可取代的地位。

唐诗作为一座不可超越的文化高峰,它的艺术特色及内在质感是任何一个朝代的诗歌所不能表达的。

但唐诗的美感到底源自何处?我认为源自唐诗语言。

本文试着从元古典、音乐、绘画、建筑等角度分析阐释,又从结构比例等数学角度、中国传统五行元素甚至和谐论等美学角度进行阐释,从而发现唐诗语言之美。

正文:不管一首诗如何繁华缛丽,或者如何简单质朴,当把它解构到最后它就只徒留语言;不论情感多么凄凉悱恻,或者如何深沉悠远,当体验到源头它还是只现语言;不论多么高深的思想,也不论多么空旷的意境,离开了语言,就都是那朵未开放的花,那支等待弹奏的古琴。

曾不止一次的说起唐诗之美,这也是唐诗世界里一个最初的也是最终极的问题,因为创造美和发现美本来就是没有先后的。

因此,斗胆用漫话一词,赏析唐诗词语句子,且将妙处试着道来。

唐诗语言之美,首先美在元古典。

这种古典特色的东西在当代被称为中国风,例如中国风歌曲《寂寞沙洲冷》就是根据苏轼的《卜算子》改写的,浓郁的复古气息,鲜明的诗词意象让整首曲子很自觉地带上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距离之美,对于唐诗来说,先秦的文学典籍、两汉的诗歌作品以及魏晋的词汇短语就成了唐诗“中国风”的特色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唐诗在遥远的唐朝就已经有了一种古典气息之美,唐代之前诗歌文学已经创造和积累固定了一批经典的词汇、典故、意象和意境。

当唐诗的句子里出现《诗经》里最早出现过的“未央”、“白露”等词,或者诗歌中出现屈原、西施等形象时,这首唐诗已经在无形中与读者产生了第二层距离(第一层为语言本身符号性不具体所产生的距离),加剧诗歌含蓄性,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是唐诗意境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唐诗之美的重要原因。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六朝古都金陵是前朝形成的古典意象,金陵一词浓缩了说不尽的感慨与兴叹,吴宫和晋代衣冠更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展开,浓浓的历史感慨情调瞬间化开,李白的这首诗也就笼罩上一层古典气息之美。

诗歌可以简单的化为意象和意境两部分,因此诗歌的古典美也就主要来自意象的古典和意象的经典,或者意象与意境组合二形成的错落的时空感。

唐诗风格多样,每种风格都有独特的个性之美,例如豪放、雄浑,秀丽、沉郁、婉转等字眼常是我们来概括一首诗整体风格时候用的词语,但我始终觉得所有的风格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和谐。

雄浑、悲壮、清丽等词语只是对一首诗歌整体面貌的概括,它内部一定不是一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在相互协调与作用,而风格只是对一首诗给人的第一或者整体感受的形容,例如李白的诗歌特色是豪放,因为太白诗句多用夸张、想象和比喻等手法将诗歌意象进行超现实化的改变,“燕山雪花大入席”、“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等句子特色尤其明显,艺术的夸大和想象形成超现实的意境,力的夸张和变形最终要归结到气,具体到李白,也就演化成豪放之气,但我们必须看到李白的豪放是以文学手法和艺术技巧的高超成就为前提的,历来都说“大入席”的比喻和“三千尺”的夸张做得好,实际上就是首先承认了诗歌文学艺术成就,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李白豪放特色的形成,很难想象,一组单纯极度夸张比喻而没有艺术特色的句子会被人认可。

因此每种艺术风格内部都是艺术性和情感性的斗争,两者在根本上是相互作用形成的和谐。

和谐的表现还有很多,首先是两极的和谐,诗歌的对偶和平仄就是这种和谐关系的代表,一种单纯的因素不能形成和谐,只有不同因素“和”的动作才会有诗境“谐”的效果,偶数对是和谐最准确的代表和解释,对偶才能形成对称,对称式最理想的和谐。

平仄则作为诗歌内在韵律结构,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急急缓缓形成音律的和谐。

两极和谐的主要表现为两极因素有规律的相互作用,例如唐诗中的数字诗就是代表。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对“万树”既是时间对空间也是短暂的一夜寒光与广袤的万树白雪直接强烈的对比,是一种收缩和扩展的对表,而且数字诗总会存在一种暗地里对表,例如岑参此句就有夜色之黑和山雪洁白的对比。

总之两极的和谐在唐诗中体现的极为明显。

另一种和谐表现是五行的和谐,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组合美。

美的本质是和谐,和谐的具象化就是具体的美,例如唐诗中经典的意象组合“秋雨滴梧桐”就是雨水和梧桐的组合,也就是水和木组成的和谐;“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里,烟字带了火的属性,花的带了草木的属性,“下扬州”也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乘舟下扬州”,水的属性也体现出来,诗句的美也就一下子被组合出来;“独怜幽草涧边生”则是山涧和幽幽草木的属性组合,同时山涧还有泉水的暗示性,读者总会从此句感到涓涓的细流,因此也有水的属性组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唐诗以一种潜在的和谐规律营造着诗歌的美。

和谐是唐诗美的根源,诸如此类的和谐有很多,例如动静相形,古今相呈,黑白相衬等两极因素的相互作用,比较简单。

第三种值得的说和谐是“四季与方向和谐”在唐诗中表现,具体说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展开。

诗歌作为传情达意的题材,一般以写景与叙事为方式,一般视角与内容总会在固定和有限的时空中展现出来,但时间的更替与方向的辗转会使时空在运动中夸大,扩大的时空也是语言赋予唐诗的一种美。

虽然诗歌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固定的,但真正称得上佳作的唐诗总是在背后拓展被固定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和谐在唐诗中也有很多,例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四句,回乐峰和受降城确定了两个方向的坐标点,而不是两个大环境,(因为两处无法展开)“何处吹芦管”则又在两个确定的坐标点之外的一个点,因为回乐峰是“前”,受降城是“外”,“吹芦管”是另一个独立的空间意象,而征人即是士兵,肯定也是和“吹芦管的人”是独立的,即便有重合也是突出的和明显的,这样四个地点就确定了四个坐标,一下子将空间大大拉开,至于季节表现在这首诗中也很明显,“沙似雪”是对黄沙的比喻,但雪本身就是冬天的意象,“月如霜”更是将朗朗明月比作秋之白霜,颈联“吹芦管”芦管是乐器,但仿佛“绿琴”和“玉箫”一样,乐器名称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延伸性,芦管让人联想到芦苇,明显的春夏意象,而尾联“一夜征人尽望乡”虽无明显的季节意象,但仔细思考却会发现“归乡”和“回归”都和“四季轮回,春之回归”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结局有春色。

将四季和方位概念融入唐诗的句子,无意间就将诗歌的境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了双重扩展。

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还有很多,尤其是篇幅较长的诗歌更为明显,再次不再类举。

总之,和谐是唐诗最本质的美。

语言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词语组合成句的过程中,因为有“和”才能和谐,和谐的过程也是修饰和重组的过程,无论这种雕饰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种“和谐的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但作为和谐美形成的元素——意象本身就是美的,这些意象都具有自然自然属性。

把唐诗语言提炼到最后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全部的唐诗都是由“山、水、石、泉、风、月、雨、花”等自然意象组成的,例如“千山鸟飞绝”、“一水护田将绿绕”以及“好雨知时节”等等句子都是其中代表。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自然本身就是美,因此在诗人艺术地再现自然地时候,这种美就以语言为媒介将自然的美进行摹写或者扩写。

唐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总少不了自然意象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本身就有对自然回归的倾向,因此对自然进行观察就成为必然,再加上诗歌含蓄的特点,比兴手法的发展成熟,在寄托言志的时候,唐诗的意象最会和自然产生联系,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的情感寄托总是借优美或者典雅的自然意象“朱雀桥”、“野草花”、“夕阳”、“飞燕”等进行传达,切不说这首诗歌的思想主题有多么深刻,单是这些意象的组合就是美的,这些意象本身就包含了作者需要的情感和感受,一座简单的桥,用“朱雀”修饰,一下子就“雅”化了,于是意象组合:古桥旁野草野花,小巷口夕阳西下。

优美的自然,优美的意象,本身就让唐诗句子洋溢着美的影子。

唐诗千百年不衰的原因在于唐诗是鲜活的,与之相比,唐朝以前的诗歌显得古朴单纯,而唐以后的诗歌显得呆板死寂,唐诗的鲜活表现在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的律动,建筑的结构,绘画的色彩等特点。

唐诗的音乐性合拍主要体现在平仄相对上,汉子主要分为字和词(一般两个汉子),而且诗歌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奇数,所以诗歌的节奏是“平平”或“仄仄”中间再用一个相反的平或者仄来连接,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句平仄相对,在此不必细说,拗救也不说)等四种句式结构,而且唐诗平声入韵,使诗歌在声音上具有悠绵的阐发性和延续性,好的唐诗总是平仄暗合,这种内部音乐性的和谐是唐诗语言美的重要原因。

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汉语音节重音一般放在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所以奇数字可以不论,这两句平仄相合,而且,“在”和“深”一个是去声强调语气和感情,一个阳平声具有延展性,使情绪无限扩展开来,在音韵上为诗歌主题思想埋下了伏笔。

而且唐诗语言的音乐性之美还由于回环重复产生的美感,例如仄起仄收式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律诗就再重复组合,这种音乐性的重复会产生升华与扩展的效果,唐诗的一般叙述模式也符合起承转合的规律,而且唐人一般习惯先写景,然后抒情,节奏的重复在保持和谐循环的同时,也在升华与前进,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周杰伦的《东风破》后半部分歌词作为高潮重复唱了三次,虽然一样的节拍,却无意中在加强节奏,对于唐诗来说,稳定的和谐是外在形式,内在的爆破与前进才是本质。

平仄韵律节奏让唐诗语言自有一种可以拓展的美。

诗歌是以语言为传播载体,从始至终以塑造文学形象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而形象的生动性则和语言是否能扩展成立体效果有直接关系,当读者阅读诗歌时,他脑中的形象丰富程度决定他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程度,因此从一开始,好的诗歌就注意语言的立体效果,追求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构图行,因此诗歌语言是具有图画性的,唐诗语言高度凝练,但它却会通过意象的巧妙组合,让诗歌迅速转变成一幅动态或者静美的画面,从而让读者很容易深入其中,去感受它丰富的内涵与美丽。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强调意境的营造,主要使用散点构图方式,这就更有利于诗歌画面的展开,而且诗歌语言的凝练,必然造成语言语法和意义的双重跨度,增加了意象的不确定性,也有利于意境的丰富与营造。

例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诗中,通过“千里”和“水村山郭”进行定位,然后用莺啼、绿草、红花、酒肆、旗帜等意象营造出一幅江南春天黄莺声声,花开遍野,草绿满地的山村酒店旗帜迎风招展的优美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