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江苏高考近十年诗歌鉴赏题(教师稿)

合集下载

04-13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04-13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200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清冷、幽静(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为拂绿琴埃”(2006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007—2010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回顾1

2007—2010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回顾1

(2007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 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 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 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 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 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思想感情类题注意点:
1.主要关注以下感情内容:思亲(乡)、惜别 (祝福平安、前程迷茫)、壮志难酬、昔盛今 衰、恢复中原、奸邪(奢侈)误国、立志报国 的豪情壮志(边塞诗) 、皇恩不达(边塞 诗)。 2.结合具体诗句提炼感情内涵。(同学们最好 还是联系具体诗句阐述一下,但核心还是感情 的内容) 3.思想感情变化脉络:逐句分析,不可遗漏。 4.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炼字类题注意点:
1.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指出所炼 “字”;一种不指出,要同学们自己寻找; 2.自己寻找一般要注意诗句中的动词、形 容词;(“诗眼”) 3.结合具体句子作阐述,好在哪里。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注意点:
1.关注以下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衬托 (反衬)、对比、主客移位(对写法、设 想对方)、托物言志(象征,一般用于咏 物诗)、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细节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古讽今(怀古诗)等。如果实在看不出 什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尤其是命题者明确 的“作具体分析”。

2004——2017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

2004——2017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

2004—2017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2004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005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氛围: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2006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021年整理)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21年整理)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完整版)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2004——2013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讲评

2004——2013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题讲评

2004-2013江苏省十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评讲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金桂存【2004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试题答案】(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2005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试题答案】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答案】“为拂绿琴埃”【2006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意解说】去年的今天自己还曾回到家里, 共庆妻子的生日,今年的今天却在天涯与之相望。

整个春天思乡之情萦绕在心头,一天都没有断过,两颊衰鬓已经有些花白。

山水相连 ,无边无际,水里倒影着晚霞,残阳映照着树林,乌鸦纷纷归巢。

(完整版)江苏高考近十年诗歌鉴赏题(教师稿)

(完整版)江苏高考近十年诗歌鉴赏题(教师稿)

1.(04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⑴一定要注意试题要求“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因此,只要找出诗句中的“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代表边塞的地名即可。

⑵此题只要读懂诗歌内容,体验到其中情感,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j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解析⑴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⑵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此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此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

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

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

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

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

2007-2017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教师卷)

2007-2017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教师卷)

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汇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2)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2016年)(11分)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5年)(11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

2010之阳早格格创做阅读底下那尾诗,而后回问问题.收魏二王昌龄醒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进舟凉.忆君遥正在潇湘月,忧听浑猿梦里少.(1)找出诗中面明收别季节的词汇语.由收别季节不妨偶像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告别之情的哪二个句子?(2分)(2)一、二二句诗中“醒别”、“江风引雨”表黑了惜别深情,请做简要证明.(4分)(3)三、四二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近.”请做简直分解.(4分)【问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告别,更那堪热降浑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忧;凄凄风雨陪衬悲惨的心情.(3)由少远情景转为设念对于圆达到后的孤寂与忧苦,通过设念拓展意境,使主客单圆惜别深情表黑得更为少近. 2011年三、(2011•江苏)阅读底下那尾唐诗,而后回问问题.(10分)秋日忆李黑杜甫黑也诗无敌,飘然思没有群.浑新庾启府,俊劳鲍从军.渭北秋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①庾启府、鲍从军:指庾疑、鲍熙,均为北北往时出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天圆的少安一戴与李黑天圆的少江下游北岸天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1)那尾诗的启头四句从哪三个圆里对于李黑的诗做出了什么样的下度评介?(2)“渭北秋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黑了什么样的思维感情?用了何种表示脚法?(3)道道那尾诗的构思脉络.参照问案:(1)①诗坛职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维情趣,洒脱非凡是;③诗歌风格,浑新、俊劳.(2)表黑了单圆翘尾遥视的思念之情:做家思念朋友李黑,设念李黑也正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示脚法.(3)坐脚于诗、吊唁李黑:从赞好李黑的诗歌启初,转为对于李黑的思念,末尾渴视相睹、切磋诗艺做结.2012三、古诗词汇观赏(10分)9.阅读底下那尾词汇,而后回问问题.梦江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正在天涯.山月没有知内心事,火风空降少远花. 曳碧云斜.(1)词汇中“恨极正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汇中三、四二句刻绘了一位什么样的仆人公局里?请简要分解.(4分)(3)请简要赏析那尾词汇的结句.(4分)9.(1)思念近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仆人公谦背哀怨,对于月怀近,月却没有解;临火瞅花,花自飘整,无人痛惜.刻绘了一位孤独寥寂又自哀自怜的仆人公局里.(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背无边天涯,以碧云曳表示心境的没有宁,以碧云斜降表现心情的矮重.20139. 阅读底下那尾诗,而后回问问题.(10分)醒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少如小年.馀花犹可醒,佳鸟无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记筌.注:唐庚,北宋文教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做.(1)证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3)《宋诗钞》中道唐庚的诗“芒焰正在简浓之中”,即仄浓的里前往往蕴躲着猛烈情感,试分离本诗做简要分解. (4分)【问案】用近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问案】表黑了厌恶政界、探供恬浓的心境.【问案】“门掩世味”“拈笔记筌”暗含诗人易记世事,透露幽愤没有服之气;齐诗却以“山”“馀花”“佳鸟”等忙适悠近的意象,产死一种简朴的风格,表示仄浓深少.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戚暇日访王侍御没有逢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忙,觅君没有逢又空还.怪去诗思浑人骨,门对于热流雪谦山访隐者没有逢成二绝(其二)李商隐乡郭戚过识者密,哀猿笑处有柴扉.沧江黑石樵渔路,日暮归去雨谦衣.(1)请简要分解第一尾诗中做家情绪的变更历程.(3分)(2)第二尾诗中从哪些场合可瞅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综合.(3分)(3)请分别赏析二尾诗结句的表黑效验.(5分)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10.(1)败兴而往——迷惘没有逢——欣赏叹慕.(2)乡里罕见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大略.(3)第一尾诗的结句,通过形貌朋友住处环境,掀穿其诗歌特殊风格的成果,并暗寓对于朋友品性的赞颂.第二尾诗的结句,通过形貌诗人没有逢隐者、日暮归去而雨干衣衫的情景,超过访人的固执战情怀的深挚(或者:通过设念隐者日暮归去而雨干衣衫的情景,展示其死计情趣).2015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10.阅读底下那尾唐诗,回问问题.秋日题窦员中崇德里新居刘禹锡少爱街西风景忙,到君居处暂启颜. 浑光门中一渠火,秋色墙头数面山.疏种碧紧通月朗,多栽黑药待秋还. 莫行堆案①无余天,认得诗人正在此间.注:①堆案,聚集案头,谓文书籍甚多.(1)通联齐诗,综合做家“启颜”的本果.(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黑了做家什么样的情感?(3分)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10.(1)伙伴新居降成;周围景致柔好;自己心情忙适;仆人品位下俗;宾主志共讲合.10.(2)采用风景,铺陈形貌(一渠火、数面山、碧紧、黑药);移步换景,富裕条理(由近及近、由中而内);真真分离,寓情于景(通月朗、待秋还).10.(3)赞好阿谀之意;羡慕背往之情;志趣相共之感. 2016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阅读底下那尾宋词汇,完毕10~11题.八声苦州辛弃徐夜读《李广传》,没有克没有及寐.果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共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去,少亭解雕鞍.恨灞陵醒尉,渐渐已识,桃李无行.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降魄启侯事,岁早田间.谁背桑麻杜直,要短衣匹马,移住北山?瞅风流慷慨,道笑过残年②.汉启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忙.纱窗中、斜风细雨,一阵沉热.注:①杨民瞻,辛弃徐的朋友.②杜甫《直江三章》其三:“自断此死戚问天,杜直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瞅射猛虎末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汇上阙采用了李广的哪些遗迹?那样选材有什么表黑效验?(5分)11.下阙寄寓了做家什么样的思维情感?请简要分解.(6分)10.【问案】第一问:灞陵受宠亭尉,射虎中石,功下易启侯.第二问:通过对于那些遗迹的提与铺陈,创制了英雄早景降魄的氛围,暗寓了做家有相似的境逢.11.【问案】化用杜诗,回应伙伴邀约共居山间的衰情,赞扬伙伴的下风;借李广自比,表黑了对于北宋当局的没有谦;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易酬的悲惨.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阅读底下那尾宋诗,完毕10—11题.秋兴陆游鹤收萧萧欲谦头,归去三睹故山秋.醒凭下阁坤坤迮,病进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绘角只死忧.明往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渺小.10.根据中间二联,表面做家“忧”的本果.(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黑效验.(5分)三、古诗词汇观赏(11 分)10.壮志易酬,度量已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已宁.11.以“丹枫”呼应“秋”;寓情于景,设念自己将去烟雨垂钓的绘里,表黑了自己隐劳的希视,也暗含无奈战苦闷之情.三、古诗词汇观赏(11分)7.(11分)阅读底下那尾唐诗,完毕各题.寄战州刘使君①弛籍分别已暂犹为郡,忙背秋风倒酒瓶.收客特过沙心堰,瞅花多上火心亭.晓去江气连乡黑,雨后山光谦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近,醒中下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战州制史.诗中沙心堰、火心亭,均正在战州.(1)根据前二联,综合刘禹锡“忙”的表示,并分解他如许表示的本果.(2)尾联表黑了做家什么样的情感?。

(精品)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精品)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

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一)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2.“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句中,“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写 (时间)的山上景物,“月点波心一颗珠”则是写晚上的 (处所)景物。

(2分)2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22.白天水中23.① 比喻。

如: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面水平如镜。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

刻画出西湖的美。

② 情景交融。

描绘出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处处流露出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③ 白描。

以“湖”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画出湖上春景图,层次分明。

④ 铺陈。

写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

(答到任意两种手法即可。

手法一点给1分,分析一点1分。

语句流畅1分)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二)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

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

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5分)9、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

(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

(3分)9、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精品文档)_共9页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精品文档)_共9页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4高考】 【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005高考】 【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氛围: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 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2006高考】 【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走过十年——江苏诗歌鉴赏汇总

走过十年——江苏诗歌鉴赏汇总

走过十年——江苏高考卷诗歌汇总【学习目标】1、感知江苏高考诗歌的选材与出题方向,形成阅读关注。

2、反复推敲高考标准答案,分析答题角度,剖析整合出答题思路与答题步骤,形成答题规范。

【考试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回归】(2016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2015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2014年)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韦应物李商隐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2013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4-13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04-13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04-13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篇:04-13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江苏卷历年高考诗歌鉴赏(200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清冷、幽静(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为拂绿琴埃”(2006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近十二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近十二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4年-2015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1、(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题的解答方法与前面第9题相同。

诗人“开颜”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新居刚刚落成;颔联与颈联描绘的景色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悠闲”;颔联与颈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红药,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联“认得”一词,此处意思为“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相当于说“只有老朋友你能长处此间”,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

再对上面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点评】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实质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题,鉴赏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这江苏诗歌鉴赏题一贯的命题风格。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D级。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写景艺术”换一种问法就是:“写景手法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描写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2)表现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1.(04 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⑴一定要注意试题要求“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因此,只要找出诗句中的“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 等代表边塞的地名即可。

⑵此题只要读懂诗歌内容,体验到其中情感,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j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解析⑴题中所谓“贯穿全篇” ,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 ,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⑵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此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此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

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

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

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

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

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

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答案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⑵清冷、幽静⑶“为拂绿琴埃”3.(06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鹧鸪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1)题:除“又”字外,还应注意“却”“相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望”“天涯”等。

第(2)题:教材中采用类似写法的诗文不在少数,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

答案(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

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4.(07 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解析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半山来自张广祥的原创“掉一半青山” ,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5.(08 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 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江苏咼考诗歌鉴赏题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半落青天外”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09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晋时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表示今日“靖康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

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从“想当年” 、“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 ,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纵观全题: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答案⑴由“想当年” “到而今”领起。

借代的修辞手法。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古都沦陷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