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生平及代表作

合集下载

第9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第9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第9讲中国现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一、重难点(一)重点1.《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2.老舍的代表作(二)难点1.《骆驼祥子》的主题及老舍小说的主题特色二、老舍简介(一)生平1.1899.2.3 -1966.8.242.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二)主要作品1.《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小坡的生日》,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月牙儿》、《柳家大院》、《微神》,话剧《茶馆》等。

2.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三)老舍的文学地位1.其长篇小说,与茅盾、巴金的小说一道,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2.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其作品表现了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也有眷恋。

3.他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4.老舍是“京味”的源头,其文学世界是“北京文化”的镜子。

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

(四)老舍的作品的特色1.独特的文体风格,“北京味”、幽默风。

2.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风格,其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3.独特的取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市民题材。

4.鲜明的反帝爱国题旨。

三、老舍作品的独特视角——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一)老舍构筑的市民世界文学成就:1)文化批判视野中所展开的市民世界图卷的独创性;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国民性的独特探讨;3)格外注重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

(二)老舍“市民世界”中丰富的市民形象1.老派市民形象:老马、祁老爷、张大哥老马(与“猫民”)——影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拓】老马和阿Q2.新派市民形象:张天真、祁瑞丰3.正派市民形象:赵四、李景纯、李子荣、丁二爷四、《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一)《骆驼祥子》简介《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现当代文学史之老舍与《骆驼祥子》

现当代文学史之老舍与《骆驼祥子》

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
这一阶段,老舍最重要的作品是长篇《四世同
堂》、中篇《我这一辈子》等。
第四阶段:建国后。
代表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话剧《茶 馆》、话剧《正红旗下》等。
胡絜青后来说:“回家后,老舍不吃不喝,
光坐着发愣。”
1966年8月24日,老舍自沉于太平湖。
老舍公认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二马》、 《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话剧《龙 须沟》、《茶馆》;中篇小说《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 《断魂枪》等。
第一阶段:20年代中后期(1924-1929)在 英国创作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 子曰》和《二马》。
第二阶段:30年代初至抗战爆发。
代表作品有:长篇《猫城记》、《离婚》、 《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和中篇《月牙 儿》等。
第三阶段:抗战爆发至新中国建立。 1937年10月,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只 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
判。
比如在《二马》中的老马,《离婚》中的张大哥,《四
B、新派市民
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面的同时,老舍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的西方资本 主义文明也持谨慎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他对“新派 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上。
《离婚》里的张天真:“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 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皱着眉照镜子,整天吃蜜
(四)、《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单纯、明朗。 (2)、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心理描写。 (3)、语言采用经过作者加工提炼的北京话, 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具有鲜明的 “京味儿”色彩和大众化的风格。“《祥子》可以朗诵。

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 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 三位一体”的。
❖ 他的宗教是三种:回,耶, 佛;
❖ 职业是三种:兵,学,商。 ❖ 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
话,山东话。
《赵子曰》(1927)
❖ 《赵子曰》描绘二十年代北京鼓楼 天台公寓一群大学生浑噩混沌、委 靡卑俗的人生图景。主人公赵子曰 不好好念书,却四处捣乱闹事,被 大学开除。他整日在戏院里当票友, 通宵达旦地搓麻将,赌博输钱;成 天醉生梦死。在生死攸关之际,幸 得正派有为挚友李景纯的劝说诱导, 方始醒悟,愿意改弦更张,重新生 活。
《赵子曰》节选
❖ “赵子曰先生的一切都和他姓名 一致居于首位:他的鼻子,天 字第一号,尖、高并不难看的 鹰鼻子。他的眼,祖传独门的 母狗眼。他的嘴,真正西天取 经又宽又长的八戒嘴。鹰鼻、 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 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 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而人中 之灵的赵子曰!”
《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 评价
《月牙儿》节选2
❖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 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
❖ 多么凑巧呢,离开我们那间小屋的时候,天上又挂着月牙。 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我是要离开这住惯了 的小屋了。
❖ 我在三四年里似乎没再看见月牙。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 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 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
《离婚》中的小职员
❖ 老李:一个极懦弱的旧衙门里的小职员。他不满意 自己的婚姻,可是却没有勇气摆脱。
❖ 张大哥:管所有人的闲事,但唯独管不了自己家里 的事。儿子被误当革命党抓进监狱,女儿被小赵拐 走。
❖ 小赵:老李说他是世界上最坏的坏蛋。他买卖妇女。 可是,遇到张大哥的女儿张秀真,他却动了真情。 但是,这份爱情却使他走向毁灭。

(完整word版)老舍生平简介

(完整word版)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生平简介(了解老舍)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正红旗人。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

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3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

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

多彩的世界和浓烈的乡思,将他拉入文学的天堂.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

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资料文档

老舍资料文档

老舍资料一、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彦红,字舍予,男,山东商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评论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生平1. 早年经历老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教师,对文化有着极高的重视。

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2. 文学成就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以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流氓青年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

小说直观地展示了传统社会的封建残留和现代社会的冷酷无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茶馆》《茶馆》是老舍著名的话剧作品,被后人认为是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底层形象和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活动。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经历老舍在政治上经历了风波和困顿。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他被指控是“洋奴文人”的代表,受到了冲击和打击。

尽管他在政治上备受压力,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4. 老舍与北京老舍与北京的关系非常紧密。

他曾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较长时间,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北京人民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考。

三、影响和评价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内容,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9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第9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老舍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三)《骆驼祥子》赏析 ●●●作品主题
祥子原本是一个来自乡间的足壮、城市的劳动者,他来城市谋生,渴望凭借自己的劳力生活: 买车用勤劳换来安稳的生活 捡到骆驼卖钱打算攒钱买第二辆车
遇上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千金虎妞,他讨厌 虎妞,但虎妞喜欢他,在其诱惑下,最后 结婚,并用私房钱买箱子买了第三辆车
最后祥子堕落为一个懒惰、贪婪、麻木、
缺德的人,他打架、使坏、狂窑子,最
后染上梅毒。
祥子为何如此不幸并堕落呢? 社会原因:是二三十年代社会的动荡——这就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 个体原因:祥子不合群、别扭、自私
(三)《骆驼祥子》赏析 ●●●作品主题
老舍并不止于借助形象批判社会现实和国民性弱点,其深刻之处在于他通过形
象塑造来思考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冲突。
统一起来,并做到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的语言 特色。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老舍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2.分析《骆驼祥子》中的典型形象
3.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四世同堂》、《断魂枪》、《月牙儿》
赵四、李景纯、李子荣、丁二爷
▪▪▪老派市民形象:老马、祁老爷、张大哥
□□老马(与“猫民”)——影射着“老中国儿女”落后的国民性
阿Q 麻木、愚昧、欺软怕硬、盲目自大 生活在旧中国乡村 落后国民灵魂的勾画
老马 迷信、中庸、马虎、懒散、奴才 旅居国外的华侨 落后国民灵魂的勾画(老舍将其放在异国情景中 刻画,试图在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更明显地突出 落后国民性的悖谬之处,却也透露着某种悲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 九 讲
老舍与《骆驼祥子》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难点重点:1.《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之老舍

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之老舍
老张的身材按营造尺是五尺二寸,恰合当兵的尺寸。不但身量这么 适当,而且腰板直挺,当他受教员检定的时候,确经检定委员的证明他 是“脊椎动物”。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说, 主多材多艺。两道粗眉连成一线,黑丛丛的遮着两只小猪眼睛。一只短 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着,好似柳条上倒挂的鸣蝉。一张薄嘴, 下嘴唇往上翻着,以便包着年久失修渐形垂落的大门牙,因此不留神看, 最容易错认成一个夹馅的烧饼。左脸高仰,右耳几乎扛在肩头,以表示 着师位的尊严。
老张的学堂,有最严的三道禁令:第一是无论春夏秋冬闰月不准学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
老舍
网络课程
生开教室的窗户;因为环绕学堂半里而外全是臭水沟,无论刮东西南北 风,永远是臭气袭人。不准开窗以绝恶臭,于是五十多个学生喷出的炭 气,比远远吹来的臭气更臭。第二是学生一切用品点心都不准在学堂以 外的商店去买;老张的立意是在增加学生爱校之心。第三不准学生出去 说老张卖鸦片。因为他只在附近烟馆被官厅封禁之后,才作暂时的接济; 如此,危险既少,获利又多;至于自觉身份所在不愿永远售卖烟土,虽 非主要原因,可是我们至少也不能不感谢老张的热心教育。
“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还是像“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路”那 般骄傲。“他没有一般洋车夫的那些恶习,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也不讲价争座,绕点远也没关系。”
第二阶段:“骆驼祥子”
半年后,家当被军阀抢了个一干二净 命运,有时也给祥子一点小运气。他从部队中逃出来,还顺手捡 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回到车厂,存下钱,又拼命积蓄,开始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 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 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 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老舍生平

老舍生平

老舍生平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一八九九年生於北京,為滿族人。

老舍父親是清末皇城的護軍,在抵禦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中陣亡。

家境貧寒,幸而受到劉壽綿的資助才得以進入私塾讀書。

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後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

1918年畢業之後,先後任京師公立第17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等。

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學系任華語講師,教導英國人認識中國的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

業餘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

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

1930年春回到北京,擔任教職之餘也持續不斷的創作。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1938年初,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於武漢成立,老舍被推為常務理事和總務部主任,自此主持文協工作直至抗戰勝利。

他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運用各種文學體裁創作了大量作品。

其中的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抗戰結束後,老舍於1946年3月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

1949年12月,應周恩來委託文藝界之邀回到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然而1966年因為「文化大革命」,被當成是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成為階級鬥爭的對象,最後投湖自盡。

在老舍的大批作品中,全部所寫的題材幾乎都是北京,作品與平民百姓的命運緊密連繫,並將畢生奉獻於文藝。

代表作品散文:《濟南的冬天》、《一些印象》、《我的母親》、《養花》、《小麻雀》、《想北平》、《宗月大師》、《北京的春節》。

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1932年)、《離婚》(1933 年)、《牛天賜傳》、《駱駝祥子》(1936年)、《文博士》、《火葬》、《大明湖》、《選民》、《火葬》、《四代同堂》(1944年第一部《惶惑》,1945年第二部《偷生》,1948年第三部《饑荒》)、《鼓書藝人》、《正紅旗下》(1961年至1962年,未完成)。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9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ຫໍສະໝຸດ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6
(3)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
(1)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 民的命运而创作,从《老张的哲学》到《骆驼祥子》 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创作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画面。 (2) 老舍特别热爱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作 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 为语言表现形式,使他的创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因而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老舍的生平和作品

老舍的生平和作品

永寿的家,就是京城穷旗人中的典型家庭。老舍出生的时候,他的大姐已经出嫁了,家里包括父母、两个没出嫁的姐姐、一个哥哥和他,共计6口,全仗着父亲每月从旗人衙门领来的 3两银子和一点老米度日,艰难处可想而知。
永寿在八旗军队中的身份,满语叫作“巴亚喇”,用汉语说就是护军。他和他所在的部队,负责着拱卫京师安全的任务。到清末的时候,北京旗人的精神分化很严重,阔绰有闲的旗人们颓唐不肖的很多,但是,下层的穷旗兵,却还多能保持急公近义、爱国护民的传统。在穷旗兵中间,大家常常互相勉励以国事为重,他们最爱说的,还是那么一句硬话:“旗人的全部家当,就是打仗的家伙和一身的疙瘩肉!”他们得像一代又一代的先人那样,随时准备投入爱国报国的战争。
这是一部寓言体文化讽刺小说。地球上的中国人“我”,乘朋友驾驶的飞机到火星探险,着陆时飞机失事,只剩“我”一人活着。在火星上的“猫人”国家里,“我”亲自观察了猫国病入膏肓的文化百态及社会情状,目睹了猫国在“矮人”国军队入侵下的亡国灭种经过。作者扭住文化褒贬的主线,凸现了“文明”危机在国家与民族毁灭过程中的深刻影响,发出社会堕落势必导致国家灭亡的警号。小说以猫国故事讽喻当时的中国现实,借猫人中间惟一清醒者小蝎的话说:“糊涂是我们的致命伤……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等足以亡国,但是大家糊涂足以亡种。”作品充斥着悲观情绪,而作家意欲表达的挽救式微文化和衰弱国家的强烈愿望,也很容易被读者体察。《猫城记》是老舍式文化启蒙主义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鲁迅之后,像老舍这样激烈而又硬韧地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作家,并不很多。这部小说也有相当明显的缺陷,老舍向来以对文化的审视见长,却钝于政治思考,《猫城记》把几乎一切的社会演变,都归结为文化使然,结果也就难免要步入“文化决定论”认识误区;小说中间有几处涉及政党政治的地方,不仅叫人感到扑朔迷离,也暴露出作者当时政治态度的幼稚和不足取。辛亥革命后,包括老舍在内的满族知识分子,囿于社会政治对满族的笼统排斥,对各类的政治及政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他们“总是以独立不倚……相勉”,也染上了“孤芳自赏,轻视政治”的弊病。另外,写作《猫城记》时,作者因过于苦闷,偏离了已获得的成功经验,放弃了幽默平和的写人叙事风格以及绘写人物形象的技巧,把小说写成了一味议论和骂世的作品。尽管小说有这些失误,它仍在老舍写作中间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为作家后来渐渐形成幻灭性社会文化悲剧的创作范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一、基本信息中文名舒庆春外文名Colin 、Lau Shaw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学校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新中国第一位获得“”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笔名老舍,絜青,鸿来,非我字舍予二、人物生平个人经历老舍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的,阵亡在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这个英文名字(应为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

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7]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

老舍生平

老舍生平

老舍生平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以表格形式完成老舍简介

以表格形式完成老舍简介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以表格形式完成老舍简介
个人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生平经历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现当代文学——老舍

现当代文学——老舍

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成名作(1926-1929)《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亦称“旅英三长篇”奠定了老舍幽默小说家的地位,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也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题。

鼎盛期(30年代中期):《骆驼祥子》《猫城记》《月牙儿》《断魂枪》《柳家大院》等。

《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40年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火葬》等建国后:第二次创作高峰,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一)老派市民老舍笔下最丰满、生动的形象系列。

总体文化背景: “衣”者心态。

特点:善良、热忱、迁腐、保守、落后。

代表人物形象: 《二马》中的老马; 《牛天赐传》的牛老者;《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祁天佑父子;《离婚》的张大哥、老李。

(二)新派市民老舍笔下讽刺性鲜明的一类背景特征:中国城市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市民阶层文化意识变得驳杂;1、恶少型洋奴:殖民地中国的产物,受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影响;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寡廉鲜耻、行径卑劣《离婚》小赵、《赵子曰》欧阳天风等2、洋派青年:向往西方物质文明,对西方进步思想缺乏深刻理解;只取皮毛美化自己、装点门面。

《离婚》:张天真,《牺牲》:毛博士,《善人):穆女士等(三)城市贫民在老舍“市民世界”里占有特殊位置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突出表现了老含艺术的批判性:具有浓烈的悲剧性《骆驼祥子》祥子、小福子;《月牙儿》“我”与母亲;《四世同堂》小文夫妇、小崔等《月牙儿》:两母女相继沦为暗娼的故事月牙儿的多种功能:主人公缺憾人生的象征;表现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心境;串联小说结构。

散文诗型小说:第一人称“我”叙述,抒情性强,具有感染力。

(四)理想市民带有浓重理想色彩、与老含所受市民文学熏陶有关。

老舍的生平及作品

老舍的生平及作品

老舍的生平及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未成合集,散落发表的作品收集如下:《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陪都赞》《青年》《青年突击队员》《清明》《日本撤兵了》《扫荡五气》《山高挡不住太阳》《神仙辞职》《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札兰屯的夏天》《战》《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饼》《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作诗》。

老舍(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老舍(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 将西方戏剧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后世的影响
•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06
老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老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初期开始关注老舍的研究
当代老舍研究
• 老舍的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
• 当代老舍研究涉及到老舍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方面
02
《骆驼祥子》
• 1936年发表,以一名人力车夫为主人公
• 揭示了社会黑暗对个体的压迫与摧残
• 语言质朴、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3
《龙须沟》
• 1950年发表,以北京龙须沟为背景
• 反映了旧社会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
• 语言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
老舍话剧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揭示社会矛盾
• 老舍的话剧作品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
• 老舍的作品为后世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 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对后世戏剧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老舍的电影编剧成就
老舍的电影编剧代表作品及特点
《茶馆》
• 1948年担任电影《茶馆》的编剧
• 将话剧《茶馆》成功改编为电影
• 电影语言简练、生动,保留了话剧的精华
《龙须沟》
• 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
强调民族尊严
• 老舍的作品强调民族尊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倡导民族精神,激励人民为国家的独立与尊严而奋斗
老舍在电影编剧领域的地位与
影响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编剧
- 老舍的电影编剧作品具有鲜
明的个性与风格
-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13
小说内容
《骆驼祥子》讲的是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 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 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 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 的车来拉 ,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 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 他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 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 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 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 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
5
老舍小说创作的主要阶段
(1)2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期间创作了三个长篇《老 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初步显露了老 舍创作独特的艺术个性:擅长描写北京市民的生活, 笔调幽默,视野开阔,擅长写结构完整的故事。 (2)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 《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 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 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老舍的创作概述

老舍的创作概述

老舍的创作概述老舍创作概述一.生平老舍(1899-1966)舒庆春,舍予。

旗人,贫困的家境与学业,北京师范毕业后从教,自学与写作。

平民生活与平民眼光。

南开中学,《小铃儿》(1923),燕京大学旁听,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

五年英国生活,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最早的三部长篇。

齐鲁大学与青岛大学,专事创作,抗战后到武汉,任文协理事及总务主任,通俗抗战文艺的写作, 1943年以后创作《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

战后,应邀赴美讲学。

回国后转向戏剧,《龙须沟》、《茶馆》等,文革开始,不堪侮辱殴打,投湖自尽。

二,创作简述高产作家。

以对北京市民生活的审美观照,表现中国社会现代变革过程中,市民阶层思想、心理及生活、命运,在对世俗生活的真切描写和对俗文化的冷静审视中,呈现对中国社会和现代文明的独特思考。

最早三长篇《老张的哲学》:写市民恶人,批判以钱为本位,无是非和信仰的市民哲学;身肩三职,兼信三教,“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哲学,为钱敲学生竹杠,作媒人,拆毁他人婚姻。

《赵子曰》不辩善恶、糊涂混世的“傻好人”,重义气、无原则,为朋友两肋插刀干坏事,爱虚荣、乱挥霍、庸俗愚昧而又不自知;缺陷:善恶两极的类型化,幽默流于油滑,结构松散。

《二马》马则仁和马威父子,通过中英文化对比揭示国民性弱点。

老马——传统市民文化熏陶的“老民族的老分子”,保守狭隘、妄自尊大,重面子却没有尊严,小马——受传统影响较小,能接受新观念,适应新环境,李子荣——务实态度,自尊、独立见解,新市民。

结构更紧凑、语言更纯净,幽默合乎分寸,《猫城记》寓言小说,火星猫人国见闻,社会现实和民族劣根性的影射。

《离婚》回到市民生活题材,把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庸人哲学放在婚姻问题上来加以表现,张大哥——会做人处世的“老好人”,知足长乐,维持现状以求平安,热心做媒,关心家长里短,注重人际关系,为人处世从不走极端,敷衍、调和、折中哲学,凭借着规矩和常识压制浪漫、理想和叛逆,老“好人”哲学的破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北篇》《归去来兮》《国家至上》 《谁先到了重庆》 《桃李春风》 《贫血集》 《火葬》《惶惑》《偷生》《东海巴山集》 《微神集》《月牙儿集》 《方珍珠》《龙须沟》《老舍选集》 《春华秋实》
《老舍短篇小说》 《福星集》《茶馆》 《上任》 《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
代表话剧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文学概论讲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 《离婚》《老舍幽默诗文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老牛破车》 《三团一》《骆驼祥子》《火车集》《残雾》《文博士》《张自忠》《大地龙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