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资料与简介和作品

合集下载

老舍简介300字左右

老舍简介300字左右

老舍简介300字左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代表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老舍逝世后,端木蕻良曾送一付挽联:此志得舒,为民舍予。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1. 介绍老舍(1899年 - 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观庵,男,中国现代作家和戏剧家,也是一位翻译家。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的真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生平老舍于1899年出生在中国北京的一个贫苦家庭。

在他年幼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他一直与继母相处并养育他。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他在中学毕业后,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在年少时期,老舍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

他的第一部作品《骆驼祥子》于1932年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的命运。

老舍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和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3. 主要作品3.1 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老舍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贫穷人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茶馆》:这部小说以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这家茶馆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客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2 戏剧•《雷雨》:这部戏剧是老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一对情侣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的欲望。

该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一。

•《龙须沟》:这部戏剧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3.3 散文•《鼓掌》:这是一部描述作家自身经历和创作心路的散文集。

它记录了老舍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思考和感受,展示了他对人生和文学的理解。

3.4 翻译•《双语对照中国戏剧选集》:这是老舍的一个重要翻译作品,他在其中将中国传统戏剧翻译成英文,并进行解读和注释。

这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老舍

老舍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御北京口语的能力。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
2人物趣事
催稿趣事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7]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老舍简介与主要作品。概述

9
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贡献ຫໍສະໝຸດ (1)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 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 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 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
(2) 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 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 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3) 第三,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底层市民人物 形象的系列。
6
(3)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 《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 《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 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 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 展。
7
老舍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追求
(1)老舍出身平民,了解平民,始终为反映社会底层平 民的命运而创作,从《老张的哲学》到《骆驼祥子》 再到《四世同堂》,平民世界是老舍创作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画面。 (2) 老舍特别热爱北京,大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作 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 为语言表现形式,使他的创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特色, 因而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是老舍在文史上的重要 贡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
10
关于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一位注重实际生活体验的作家,他生在北 京,长在北京,对北京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即浓郁的 “京味儿”。老舍的市民小说,以写北京市民生活为 基点。他的创作,以北京为中心,他的作品,写的是 北京人,记的是北京事,给的是北京景,说的是北京 话,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里里外外都透出“京味 儿”,地域色彩极为浓郁,京都文化蕴涵极深,这正 是老舍的创作个性所在。由于老舍本身即北京市民一 分子,由于他对北京市民生活深切的体验和文化心理 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因而老舍的“京味儿”便具有 了市井味、现代性和写实化等诸多独特风韵,使之独 步文坛,独领风骚。

老舍及其作品(用)

老舍及其作品(用)

祥子性格发展的五个阶段:
A “祥子”阶段: 此阶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具有一般小市民
的精明,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
B “骆驼祥子”阶段: 性格特点: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
心常有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
C 虎妞的丈夫: 这时的祥子还保有体面,未改做一个独立劳动
者的初衷。
D “一般车夫”: 新的道德标准是“合群”,但还爱小福子这是他
小说总体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 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 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 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 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祥子又有车了。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
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是 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照片
老舍故居
青岛故居
北京故居
老舍家人
老舍与妻子
老舍概况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见老舍《正红旗下》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 败——自甘堕落”。
主要人物性格
祥子的性格分析:
祥子:一个普通车夫,是城市里的最底层劳动者 ,但是,他和一般城市贫民不同之处在于,他是 从农村刚刚进入城市的,还没有完全市民化。他 的身份虽然是市民,但是,性格却是农民性格。 从这点上看,祥子是城市里的农民。他具有农民 式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农民式的善良、朴实、勤 劳、内向和坚韧。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男,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及文学理论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文学领域,是中国20世纪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介绍老舍的一些代表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

以下为具体内容:一、小说作品1.《骆驼祥子》:这是老舍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北京城内的贫民窟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下普通人的辛酸和无奈。

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深深打动了读者。

2.《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老舍的长篇家族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一个北京传统四合院为背景,通过讲述几代人在同一个院落生活的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态度,呈现出了中国城市百年风貌的变迁。

二、戏剧作品1.《茶馆》:这是老舍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北京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店主运营茶馆的艰辛、客人的喜怒哀乐以及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

2.《老马家的女儿》:这是一部展现市井生活的戏剧作品。

剧中通过女主人公老马家的生活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下普通人民的苦难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渴望。

三、散文作品1.《胡同里的日子》:这是老舍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在北京生活期间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感悟。

书中以散文形式写就了北京胡同的景物、人物和风土人情,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面貌和特色文化,充满了亲切感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2.《故都的秋》:这也是老舍的一部散文集,他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深厚情感。

书中的散文以对北京的赞美和思考为主线,通过描写城市的风景和人物,传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总之,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和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1984,百花《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草原》未知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一、老舍资料1. 基本信息- 老舍(1899年2月3日 - 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

2. 教育经历- 他出身贫苦,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3. 文学创作历程- 早期创作(1920 - 1930年代)- 中期创作(1930 - 1940年代)- 后期创作(1940 - 1960年代)4. 文学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他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幽默风趣、生动形象、京味浓郁,既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又能将民间口语提炼加工,形成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二、写作背景(以几部代表作为例)-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农村经济破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求生。

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的破产农民。

这些人在城市中面临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极度困苦。

- 这部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压迫。

- 老舍身处异地(当时在重庆),对故乡北平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生活深感忧虑和关切。

他希望通过描写北平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展现他们在侵略者统治下的苦难、挣扎、反抗和觉醒,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同时也对民族性进行深刻的反思。

-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龙须沟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水沟,附近住满了贫苦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疾病流行。

- 195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封建残余思想、旧的社会陋习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老舍以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选取了茶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通过茶馆里不同人物的来来去去、命运起伏,反映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揭示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对旧时代进行批判,也对新时代的到来寄予希望。

老舍简介+作品

老舍简介+作品

老舍个人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散文杂文集《福星集》。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

现当代文学——老舍

现当代文学——老舍

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成名作(1926-1929)《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亦称“旅英三长篇”奠定了老舍幽默小说家的地位,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也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题。

鼎盛期(30年代中期):《骆驼祥子》《猫城记》《月牙儿》《断魂枪》《柳家大院》等。

《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40年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火葬》等建国后:第二次创作高峰,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一)老派市民老舍笔下最丰满、生动的形象系列。

总体文化背景: “衣”者心态。

特点:善良、热忱、迁腐、保守、落后。

代表人物形象: 《二马》中的老马; 《牛天赐传》的牛老者;《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祁天佑父子;《离婚》的张大哥、老李。

(二)新派市民老舍笔下讽刺性鲜明的一类背景特征:中国城市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市民阶层文化意识变得驳杂;1、恶少型洋奴:殖民地中国的产物,受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影响;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寡廉鲜耻、行径卑劣《离婚》小赵、《赵子曰》欧阳天风等2、洋派青年:向往西方物质文明,对西方进步思想缺乏深刻理解;只取皮毛美化自己、装点门面。

《离婚》:张天真,《牺牲》:毛博士,《善人):穆女士等(三)城市贫民在老舍“市民世界”里占有特殊位置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突出表现了老含艺术的批判性:具有浓烈的悲剧性《骆驼祥子》祥子、小福子;《月牙儿》“我”与母亲;《四世同堂》小文夫妇、小崔等《月牙儿》:两母女相继沦为暗娼的故事月牙儿的多种功能:主人公缺憾人生的象征;表现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心境;串联小说结构。

散文诗型小说:第一人称“我”叙述,抒情性强,具有感染力。

(四)理想市民带有浓重理想色彩、与老含所受市民文学熏陶有关。

老舍简介-老舍的作品大全

老舍简介-老舍的作品大全

⽼舍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我等,字舍予。

因为⽼舍⽣于阴历⽴春,⽗母为他取名“庆春”,⼤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

中国现代⼩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师、⼈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位获得“⼈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舍的⼀⽣,总是忘我地⼯作,他是⽂艺界当之⽆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舍被逼⽆奈之下含冤⾃沉于北京太平湖。

3、“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的时候他卖⼒,要他挺⾝⽽出的时候他挺⾝⽽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接过的若⼲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的他底舍⼰的胸怀。

4、舒⼄:
热门查阅推荐⽂章
热门⽂章
⽬录
12
3
⽼舍⽼舍
友情链接:。

作者老舍及相关资料

作者老舍及相关资料

作者老舍及相关资料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

多从事农牧业。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老舍的作品年表

老舍的作品年表

老舍的作品年表老舍的作品年表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的作品年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923年短篇习作《小铃儿》发表于《南开季刊》2、3合期。

1928年1月《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28年4月《赵子曰》(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30年《文学概论讲义》由齐鲁大学出版。

1931年4月《二马》(长篇小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印行。

1932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炮火击中,《大明湖》原稿被焚,未能出版。

1933年8月《猫城记》(长篇小说)由现代书局初版印行。

1933年8月《离婚》(长篇小说)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印行。

1934年7月《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由生活书店初版印行。

1934年9月《赶集》(短篇小说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印行。

1935年8月《樱海集》(短篇小说集)由人间书屋初版印行。

1936年11月《蛤藻集》(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初版印行。

1937年4月《老牛破车》(创作经验)由人间书屋出版印行。

1938年8月《三四一》(通俗文艺集)由艺文研究会出版,独立出版社发行。

1939年3月《骆驼样子》(长篇小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1955年修改本由人文出版社出版。

1939年8月《火车集》(短篇小说集)由上海杂志出版社出版。

1940年4月《残雾》(话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1年1月《张自忠》(剧本)发表于《中苏文化》文艺特刊,并由中华图书公司出版。

1941年4月《面子问题》(话剧)由正中书局出版。

1941年11月《大地龙蛇》(剧本)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1942年《剑北篇》(诗集)出版。

1942年6月10日《归去来兮》(话剧)开始在《新蜀报》连载至本月29日续完。

1943年2月《谁先到了重庆》(话剧)由联友出版社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简介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

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j i é予、非我、鸿来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作品有《骆驼样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