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记叙文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记叙文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记叙文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都江堰》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类比与象征

B、象征与对比

C、对比与侧写

D、侧写与类比

2、在《香市》中,为了突出今日香市的冷落,作者写道:新心香市的武术班,比

往日香市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看客却很少”。这种表现方法是( A )

A、反衬

B、类比

C、铺垫

D、象征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事件的主要意义是( A )

A、思想文化的变革

B、服饰制度的演化

C、战争形式的转变

D、民族融合的体现

4、《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C )

A、“苟非吾这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

5、《哭小弟》:“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鲜血。”就刻画小弟形象来说这种方法是( D )

A、对比反衬

B、类比彰显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6、《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关于人生道路思考的直接触发物是( A )

1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种爱 丁丽梅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风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一晃,春天要过去了。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2)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老子》二章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连命题角度都有)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连命题角度都有) 一、常见考点 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 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 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3.语言品味; 4.主旨把握; 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 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 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 四、题型及答题方法 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①人物+事件;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征 (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 (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角度: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拥有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等特质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体现了她天真善良的本性。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着。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他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然而又缺乏真正献身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理想,于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在世时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着名的悼亡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出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

部编中考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叔父走了,犁还在 ①犁还在。堂哥把它拿到河边先洗净,又用沙土擦亮,再用刷子去灰尘,然后用清漆油过,最后让它静静地挂在西厢的工具库里。每次经过,犁面上反射出一片明亮光点,有如叔父的眼睛,殷切而明亮。 ②黄牛还在。却老了,早已不用再下地犁田,大多时间是躺在门前的杨柳树下,一边细嚼慢咽着侄子添加的青草,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 ③叔父去了另一个世界——他没有带走他的犁,也没有牵走他的黄牛。叔父得的是肝癌,走的时候还不足五十八岁。在他还能自主行动的时候,他最后放牧过他的黄牛,检修过他的犁,也看望过他耕种了一辈子的农田…… ④犁,黄牛,农田,成了叔父那辈人的缩影。 ⑤很多人也许都不认识我叔父所钟爱的轩辕犁。犁在我们家乡又称曲辕犁,是家乡农民引以为傲的重要农具之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浙南丘陵地面积小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我还记得一提到轩辕犁,原本沉默的叔父话就会多起来。 ⑥犁田,也叫“耕地”,是种地前的必经工序。现在,有的地方种庄稼是不犁田的。有一次我跟叔父说起,叔父大为光火:哪能这般对待田地!干的干死,淹的淹死!田地给人饭吃,我们不能对田地不敬啊! ⑦改革开放的当下,打工、经商成为农民的向往,在村民们纷纷弃地离家,背井离乡,出外淘金掘银之时,我们是否还要遵循叔父的教诲: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荒废不得。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土地。将自己的青春揉进悠悠的岁月,用咸咸的汗水标点黄黄的土地。磨细的锄把记录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磨秃的犁铧诉说着世事的沧桑。为了柴米油盐,为了儿女的学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让太阳肆意地亲吻你的脊背,让山风恣情地啃噬你的肌肤。光亮的镢头映出你些许的黯然,丝丝的旱烟燃烧着你的凄苦,汗水滴落,粒粒是你的血和盐,寒来暑往,天天有你的苦和累。庄稼是你的宠儿,田野是你的希望。每当燕子衔来春天的呢喃,布谷鸟叫黄麦子,喜鹊啄熟山坳的玉米,你的眉头如莲花绽放。只有年头节下,当发财的打工族西装革履的返乡时,吧嗒吧嗒的旱烟锅才流露出些许的失落。 ⑧天旱未雨,土地干裂,你的眉头皱如撕裂的伤口,田间地头笼罩着你如烟雾的愁绪,面对大片日益枯萎的庄稼,你忧心如焚,将深深的叹息埋在一锅又一锅旱烟袋中,回望西天,残阳如血,用虔诚的信仰孕育明天的期盼。 ⑨叔父已去天国多年。偶尔回到老家,我会去看叔父的犁,看叔父的黄牛,看叔父曾经犁过的农田。走在叔父犁过田的田埂上,我能从那些田块里看见叔父的身影。从叔父的身影中,我便能够找到自己总是乐于吃亏、勤于做事的根源所在。也只有此时,自己的心才

大学语文练习题2

填空: 1、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鲧(禹)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后羿,前者是治水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2、《诗经》按其音乐性质,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的是从春秋到战国的大约_500___年的诗歌。共收录诗歌311。 4.“春秋三传”指《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见于屈原的《离骚》。6、《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体史书。 7、汉时传诗,主要有鲁、齐、韩、毛四家,其中齐诗的学者是辕固,毛诗的学者是毛亨和毛苌,后来其他三家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毛诗。 8、诗》到了西汉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9、李斯的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_谏逐客书》。 10、贾谊和晁错是汉初著名的政论文作者,他们文章的一大特色是尚存战国余风。 1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经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12、从史的角度讲,《史记》是“史家之绝唱”,从文学角度上讲,它又是“无韵之离骚”。 13、枚乘的《七发》是汉赋的里程碑,它以后人们常称赋为“七体” 14、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运用了_顶真修辞手法。 15、《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_长安_。1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阮籍_。 1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心远地自偏_。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的_《乐府诗集?清商曲辞》_,主要有_吴歌和_西曲两类。 1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_志怪_、志人两类。 20、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 “无韵”的“笔”. 21、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谢朓。 22、杜甫的《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23、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4、大历诗风,指的是_大历至贞元_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关于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关于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导读:关于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 3)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大学语文选修课试题2

一、判断题 (×)1.《诗经》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 (×)2.屈原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O )3.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O )4.《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对后世史传文学影响深远。 (×)5.荀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6.《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认为“天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7.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8.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 ("O )9.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代表,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主张。 (×)10.“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的观点是欧阳修提出来的。 (×)11.《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O )12.《诗经·黍离》采用了重章复沓的结构和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13.《汉乐府·上邪》的抒情特色是委婉含蓄。 ("O )1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感情表达曲折细腻、委婉含蓄。 (×)15.《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聪慧机敏,竭尽孝道。 ("O )16.中国古代戏曲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即略其形而求其神。 ("O )17.代表“五四”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诗人是郭沫若,他的《女神》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O )18.提出诗歌“三美”理论的是诗人徐志摩。 ("O )19.赵树理《传家宝》中的“传家宝”是指李成娘想传给儿媳妇的三件宝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一口装着破布的箱子。

("O )20.沈从文的《边城》是有关“湘西”主题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 答题指导: 判断题主要考核文学常识、文章基本特点、古诗词句等,属于客观题,难度较低,但覆盖面较广。答题时一定要回忆已学知识,做到知识的准确完备。 二、选择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 B ) A、汉代的刘向 B、宋代的郭茂倩 C、清代的赵殿成 D、近代的王国维 2.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C ) A、《乐章集》 B、《东坡词》 C、《花间集》 D、《漱玉词》 3.有中国文言小说压卷之称的作品是( C ) A、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曹雪芹的《红楼梦》 D、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 B ) A、苏轼 B、柳永 C、晏殊 D、李清照 5.20年代,文学研究会“人生写实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巴金 D、叶圣陶 6.苏轼《前赤壁赋》所表达的主导思想是( D ) A、人生短暂、无常 B、人生永恒无尽 C、消极悲观 D、旷达超然 7.下面作品属于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是( B ) A、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 B、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2009沈阳 迷雾灯塔之光 〔英」拉夫特里·芭芭拉庞启帆译 ①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原因 ②他看看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于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③"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回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④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摧毁了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父亲的渔船。 ⑤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更多的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⑥"我不大想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太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是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家现在充满了悲伤,但我们必须点亮蜡烛。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家门。 ⑦科林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微不足道的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⑧科林凝望着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里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⑨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⑩"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你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⑾"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⑿"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好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⒀"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⒁"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⒂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又跑出家门。 ⒃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⒄"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⒅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敲门。⒆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⒇我会带更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而去。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

最新《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专科 一、选择题 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短歌行》 B 《饮酒》C《蛇》 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 A 反复咏叹 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 C 起兴手法 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 A 使动词 B 意动词 C 名词 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yì B sī C shī 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A 陆游 B 唐琬 C 白居易 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赠别诗 B 七言古诗 C 山水诗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 夸张 B 对比C借代 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A 崔莺莺 B 张珙 C 红娘 12、《铸剑》属于() A 散文 B 神话 C 小说 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道士塔》 B 《蛇》 C 《乡愁》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 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A 《听听那冷雨》 B 《雅舍》C《神女峰》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短歌行》 B 《邯郸记》 C 《还魂记》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 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 19、《诗经》中的“风”是()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 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A 《大雅》 B 《小雅》 C 《国风》 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当仁不让 C 君子成人之美 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 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 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 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 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心头 赵汀生 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我们班的自习课原本和其他班一样,没有老师,大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很是自在。后来“眼镜”将大半自习课用于自习语文,他总是坐在讲台旁批改作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沙沙沙写字的声音。 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眼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泳,幸福来得实在有点意外。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一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一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窸窣作响。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陆续往河岸游去。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 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皮筋,牢牢系在头上,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战,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 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一张纸条给班主任。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一分钱一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做个纪念吧。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叮咛了一番,突然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 词牌《念奴娇》又叫: [ ] A.蝶恋花 B.百字令 C.端正好 D.相见欢 2. 《子虚赋》是谁的作品? [ ] A. 司马相如 B.班固 C.张衡 D.赵壹 3.《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司马迁 D.宗臣 4.枚乘的哪部作品标志着骚体赋向汉大赋转化[ ] A.《七发》 B.《归田赋》 C.《三都赋》 D.《长门赋》 5.“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 固。”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互文 D.对偶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于 [ ] A.《饮酒》 B.《短歌行》 C.《行路难》 D.《从军行》 7.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李商隐 D.欧阳修 8.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 [ ] A.欧阳修 B.韩愈 C.王维 D.苏轼 9. 元稹、白居易掀起的诗歌革新运动是: [ ] A.古文运动 B.声律改革 C.新乐府运动 D.律诗运动 10.“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谁的散文? [ ] A.欧阳修 B.王羲之 C.韩愈 D.王安石 11.杜牧哪篇作品是最早的文赋? [ ] A.《鵩鸟赋》 B.《滕王阁序》 C.《阿房宫赋》 D.《上林赋》 12.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 13.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边塞 C.婉约 D.豪放 14.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 A.《漱玉词》 B.《稼轩词》 C.《南唐二主词》 D.《清真词》 15.李白应当属于: [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16.在文学史上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 A.郭沫若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7.《蜀相》是一首 [ ] A.七律 B.七绝 C.新乐府诗 D.古体诗 18.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拟、借代 B.比喻、借代 C.比喻、夸张 D.比拟、夸张

201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201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常见题型解析 1、题型一:题目设题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 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使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 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使用…修辞,写 出…… ②标题作用 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 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 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 《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 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 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能够略去;起因能够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实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实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 ①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度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情感,用赞美(贬斥)的语言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章……看出来。要巧借文章中的词语是否要结合内容分析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1.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练习题 一 一、选择题 1.《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A.山水诗B.送别诗 C.悼亡诗D.爱情诗 2.《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A.王昌龄B.岑参 C.孟浩然D.高适 4.《氓》的女主人公是一位() A.弃妇B.思妇 C.寡妇D.少女 5.《论语》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 A.长于论辩、说服力强B.善用比喻、论证严密 C.文字简炼、内涵深刻D.笔力雄健、气势充沛 6.“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出自( ) A.《项羽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前赤壁赋》D.《张中丞传后叙》 7.下列《陌上桑》诗句中,采用正面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是( ) A.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B.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C.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D.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8.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D.通俗易懂 9.《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 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 B.抒写“始得”西山的兴奋 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 D.寄托作者被贬后仍特立不阿的品格 10.《上邪》是一首() A.弃妇诗 B.怀人诗 C.爱情诗 D.送别诗 11.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渴望贤才汇集,建立功业 B.喟叹功业难成,借酒浇愁C.感慨亲朋离散,孤苦无依D.感叹人生苦短,忧从中来12.下列作品是“朦胧诗人”创作的有() A.《致橡树》 B.《再别康桥》 C.《白玉苦瓜》 D.《天狗》1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张华B.刘义庆 C.谢灵运 D.干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