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练习题答案

⼤学语⽂练习题答案⼤学语⽂练习题答案⼀、单项选择题1、《战国策》⼀书的整理编订者是A、郭茂倩B、刘向C、司马迁D、班固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A、七⾔律诗B、七⾔歌⾏C、五⾔绝句D、七⾔绝句、我国古代最伟⼤的现实主义诗⼈是 A、屈原 B、⽩居易 C、杜甫 D、⾟弃疾、在中国现代⽂学史上,属于“⽂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A、巴⾦ B、郁达夫 C、⽼舍 D、朱⾃清、诗集《⼥神》的作者是 A、闻⼀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D、冰⼼6、冰⼼《往事》借助对⼤海的描绘。
来抒写⾃⼰的主观情志,这叫做A、铺张扬厉B、托物⾔志C、映衬对⽐D、渲染烘托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法虽A、⽐喻B、拟⼈C、象征D、夸张。
8、在⼀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的事件,就是A、顺叙B、倒叙 D、插叙 D、平叙⼆、多项选择题1、下列诗作属于七⾔律诗的是A、王维《⼭居秋瞑》B、李⽩《送盂浩然之⼴陵)C、王昌龄〈从军⾏》D、社甫《登⾼》E、李商隐《⽆题》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D、《欧游杂记》 E、《闲书》、巴⾦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个⽣活技能 B、向他们指⽰⼀条⽣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世界 D、让他们⾛⼀条既⾛的⽣活道路E、培养他们崇⾼的理想和善良的⽓质、屠格涅夫《门槛》通过⼀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民为争取民主⾃由⽽英勇⽃争的情景 B、赞颂⾰命者的献⾝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命者的迫害D、表现了对“圣⼈”的崇拜 E、斥责诬蔑⾰命事业的庸⼈和帮凶、构成完整的⼩说世界的要素有A、⼈物B、时间C、地点D、情节E、环境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的是A、幽居养静B、权衡轻重C、善于辞令D、变化⽓质E、审察事理三、填空题 1、“_________,悠然见南⼭”是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
、王昌龄《从军⾏》:”___________,孤城遥望⽟门关。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二、单项选择题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C、默默无闻的人D、敢于行动的人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B、使民如承大祭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举直错.........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一、选择题1.《诗经》中民歌最为集中的是()。
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2.《诗经》中的作品属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的是()。
A.风B.大雅C.小雅D.颂3.《诗经》在句式上以()为主。
A.四言B.五言C.七言D.杂言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其中划线处是()。
A.寤寐求之B.寤寐思之C.琴瑟友之D.钟鼓乐之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的“逑”的意思是()。
A.追求B.配偶C.偶像D.美貌的样子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其中划线处是()。
A.寤寐求之B.寤寐思之C.琴瑟友之D.钟鼓乐之7.“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其中的“汉”的意思是()。
A.汉族B.汉水C.银河D.汉室8.“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其中的“归”的意思是()。
A.回家B.去世C.女子出嫁D.凯旋而归9.《蒹葭》一诗的主要形式特点是()A.四言为主B.重章叠句,一唱三叹C.句式骈俪D.一章一韵,平仄对应. 10.“蒹葭,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其中划线处是()。
A.苍苍B.茫茫C.凄凄D.采采11.“蒹葭,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其中划线处是()。
A.苍苍B.茫茫C.凄凄D.采采1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其中的“从”的意思是()。
A.听从B.结伴而行C.追寻D.邂逅13.《蒹葭》一诗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为( )A.意境深远B.意境优美C.情真意切D.意境朦胧14.下列不属于屈原的作品的是()。
A.九歌B.九章C.九辩D.离骚15.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秋水》B.《史记》C.《诗经》D.《汉书》16.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17.下列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A.《论语》B.《史记》C.《庄子》D.《孟子》18.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是()。
04729大学语文(练习题)

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单选题,1.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说明盛衰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概括法C、对比法D、类比法正确答案:C2. 《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锱珠必较”这个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是A、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新精神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情感C、文学的语言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D、运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正确答案:D3. 《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A、对比性B、时间统一性C、相似性D地点统一性正确答案:C4. 《冯谖客孟尝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比拟C对偶D排比正确答案: D5.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后诟远”的是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B、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D、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6. 《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时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行为描写和语言描写B、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C、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D、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正确答案:D7. 香市》的作者是A、鲁迅B、茅盾C、巴金D、宗璞正确答案:B8. 下列《纪念付雷》的句子中,体现了作者的机趣和幽默的一句是A、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B、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C、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D 、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正确答案:A9. 《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这里的“长锸”象征着A、治水事业的承续B、李冰的坚定自信C、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D、一种简单有效的治水方法正确答案: C10. 《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正确答案:D11. 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少年”的是A、下担捋髭须B、脱帽著帩头C、来归相怨怒D、十五颇有余正确答案:B1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喻愁的是A、雕栏玉砌B、小楼东风C、春花秋月D、一江春水正确答案: D13. 《长恨歌》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内容是A、杨家女倾国倾城B、唐明皇重色误国C、杨贵妃马嵬殒命D、太真女仙山寄情正确答案:D14. 《早雁》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是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正确答案:B15.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在构思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关合A、梧桐与鸳鸯B、旧栖与新垅C、空床与南窗D、自己与亡妻正确答案: D16. 融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的情感内容是A、丈夫新丧之哀B、贫病交加之愁C、人老珠黄之叹D、狐苦无依之悲正确答案:D17. 《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诗歌的A、建筑美B、音东美C、竟象美D、情感美正确答案:A18.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是A、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B、直抒胸臆的抒情笔法C、古典诗词竟境的化用D、排列方式的整齐匀称正确答案:A19. 婴宁“爱笑”的性格特点主要源于()A、自然天性B、鬼母教养C、环境影响D 、自我修养正确答案: A20. 最能体现《断魂枪》主旨的事件是A、王三胜买艺B、沙子龙不传断魂枪C、孙老者求艺D、孙老者打败王三胜正确答案:A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B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B唐婉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A )A汤显祖B王实甫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B《蛇》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B )A《道士塔》B《蛇》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BC )A王雄B喜妹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 )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BC )A 鲁迅B 眉间尺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 )A很B指“孔子”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B汤显祖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AB )A崔莺莺B张珙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C )A 《对酒》B 《滕王阁序》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B丽儿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B )A《听听那冷雨》B《乡愁》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B神话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B )A《紫钗记》B《邯郸记》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B )A鄜州月B长安月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学语文练习题

5.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信:忠诚。 侘傺:失意的样子。
四、翻译句子
1.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
2.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善用叠词,重章叠句;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意境矇眬,含蕴不尽。
(2)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全诗在意境创造上有什么特点?
意境矇眬,耐人寻味。
《涉江》
一、单项选择
1.诗句“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表出了( B )
A.诗人高远的志行 B.诗人孤寂徘徊,眷恋故土的感情 C.身处劣境的痛苦 D.忧国忧民的情怀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这一部分可以分几层?在原文上划“‖”。
(1)“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中的“兮”是哪一种用法?
是用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表示感叹。
(2)“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象征什么?
贤臣君子。
(3)“燕雀”、“乌鹊”、“腥臊”象征什么?
奸佞小人。
《短歌行》
一、单项选择
1.《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B )。
例:“被明月兮珮宝璐”、“驾青虬兮骖白螭”。
用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须待下一句补足。
例:“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2.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统考《 大学语文》 练习题(网络教育) - 同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考《大学语文》练习题(网络教育) - 同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考《大学语文》练习题(网络教育)第一章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______________ 》。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 (《诗经》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艺术手法。
《诗经》在句式上以_______________言为主,以杂言为辅。
《诗经》在章法上多_______________,在词语上多双声叠韵、重言叠字。
3 (____________是继《诗经》之后在南方汉江一带崛起的一种新体诗歌。
4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为西汉时期的学者_______________所编。
5 (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 ______________》,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抒情诗篇之一。
6 (宋玉的代表作品《九辩》开创了我国文学中_______________主题的先河。
7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____________ ”。
8. 《诗经?周南?汉广》开头句“南有乔木,不可求思”,在艺术上是用了_______________手法。
该诗所表现的那种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的一种意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9 (《诗经? 邺风?燕燕》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_______________主题的诗歌。
其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着重渲染_______________ 的情境。
10 (《诗经?王风?黍离》的主旨,后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各家的解说中,以_______________之说影响最大。
其诗有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_____________ ”。
第二章《论语》、《孟子》一、单项选择题1 (先秦诸子中,_______________ 最早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阐释了什么问题?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
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就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有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对照(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充分反映了贫富悬殊、锋利阶级矛盾的现实。
同时也揭发了统治者罔顾百姓的非要。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被喻体):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说理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投影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2.黄宗羲和、并称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1.对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兆:百万)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广泛)C.视之如寇雠(雠:同“仇”)D.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满足)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黑体字A.入而又去之者B.我固为子孙创业也C.独私其一人一姓乎D.而使天下释其害四、今译下列句子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3.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五、简答题《原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容忍与自由一、单项选择1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2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
A.不正确B.有一定合理之处C.完全对D.有争议3根据《容忍与自由》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一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A.骂B.想C.诛D.哭4作者叙述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事,目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
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B.容忍与自由变得都很重要C.容忍比自由更重要D.容忍与自由变得都不那么重要5对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胡适觉得是()。
A.很不容忍的态度B.很容忍的态度C.很不自由的态度D.很自由的态度二、多项选择1.胡适是我国现代着名的。
A.诗人B.小说家C.文史学者D.思想家E.革命家2.《容忍与自由》所指出的错误态度有。
A.喜同恶异B.心理上总觉得自己“不会错”C.承认“绝对之是”D.不承认“绝对之是”E.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3.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D.“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E. “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名词解释和而不同四、问答题1.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2.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五、作文有容乃大要求:1.中心明确;2.语文通畅;3.层次清楚;4.联系实际;字左右。
谏逐客书一、单项选择1.《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B.《汉书》C.《战国策》D.《史记》E.《后汉书》2.《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A.客人B.客卿C.说客D.商人E.本国士大夫3.《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A.排比对偶连篇,文章气势雄浑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要害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3.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4.王者不却众庶...。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强①至今治强。
②强公室,杜私门。
2.服①诸侯亲服②服太阿之剑。
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五、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③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段文字可分几个层次概括每层的大意,并分析几层之间的关系。
2.开头三个句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解释这段文字中有下划线的词语。
六、名词解释:《史记》七、阅读理解题阅读余秋雨《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1.通过对长城和都江堰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二者怎样的情感2.这段文字历数了长城和都江堰的哪些品格3.都江堰灌溉的是成都平原,为什么说都江堰“灌溉了中华民族”我有一个梦想一、单项选择《我有一个梦想》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
A.华盛顿B.杰弗逊C.艾森豪威尔D.林肯二、多选选择《我有一个梦想》的主要内容是。
A.争取人权B.张扬了亲如兄弟的社会理想C.大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D.现代政治斗争的理性精神E.动员黑人进行暴力革命。
三、简答题《解放黑奴宣言》是什么四、名词解释: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五、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边的问题:“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文中说的“诺言”指什么2.“空头支票”的准确含义是什么3.“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兑现支票”的意义是什么二月兰一、多项选择题:1.在《二月兰》中,多处用了“反复”修辞手法,其作用有:A.渲染气氛B.突出意象C.强化情感D.使文章首尾呼应2.《二月兰》所突出的二月兰的特点是()A.不被人注意的朴实B.紫气直冲霄汉的气势C.把花开遍大地的勇气D.无喜无惧的恒定E.开花有大年小年之别二、填空题《二月兰》通过对二月兰的描写,联系自己人生遭遇,真切地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并阐发了()的感慨。
行文中透露出对人格的高蹈、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的叩问。
三、简答题分别解释下列两句话中“悲”与“欢”的含意。
(1)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2)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四、阅读《二月兰》第7自然段,并回答相关问题“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
这种野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
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
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
二月兰仿佛发了狂。
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1.这段话主要写了二月兰的什么品格2.“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有什么深意3.解释本段文字中“怒放”的“怒”字。
4.本段文字可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听听那冷雨一、填空题1.余光中是中国台湾的当代学者,()和(),《听听那冷雨》选自()散文集。
2.《听听那冷雨》一文的主旨,其实就是(),是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
3.“惊蛰一过,春寒加剧”一句中“蛰”字的读音应是()。
二、简答题1.有人说《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有常识错误,听怎么能听得出雨的“冷”,对此,你学习了这篇着名散文后怎么看2. 本文还有一个独到之处:通篇用“他”,写“他”的思想和感受、现实与经历,这似乎与抒情散文的写作惯例相悖。
但人人都明白,“他”其实就是余光中自己。
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道理。
三、词语解释1.米家山水2.灰色星期三3.孺慕之情四、阅读题阅读《听听那冷雨》第7自然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问题:1.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2.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3.作者借南宋代蒋捷《听雨》词写自己听雨,表明了作者什么的情感蒹葭一、单项选择1.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B.《乐府诗集》C.《离骚》D.《诗经》2.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是。
A.古诗源诗经B.古诗源楚辞C.诗经楚辞D.乐府诗经二、多项选择1.《蒹葭》中的“伊人”可以理解为。
A.恋人B.贤人C.理想D.福地E.圣境2.《蒹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B.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C.一唱三叹、层层推进的美感形式D.精雕细刻、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E.深刻细致、鞭辟入微的心理描写三、解释下列黑体词1.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四、默写并今译《蒹葭》五、名词解释:《诗经》六、简答:《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长恨歌一、单项选择1.下列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B.梨花一枝春带雨C.雪肤花貌参差是D.芙蓉如面柳如眉2.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认定,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夸张、借代)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拟人)D.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偶、比喻)3.情景交融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细分为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三种。
下面的()项属于移情于景。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B.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C.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