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广东新城市政规划技术研究——以韶关市芙蓉新城为例

合集下载

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附件一:环境影响说明 附件二:社会风险评估报告
前言
广东韶关芙蓉新区位于韶关市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 优越,产业基础扎实,生态环境优美,是沟通粤港澳和内陆腹地的 重要战略节点。规划建设芙蓉新区,进一步引导发展要素向新城、 新园区集聚,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是广东贯彻落实国家资源型 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老工业城市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是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 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打造粤北地 区中心城市,实现后发展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广东进一步 建设北部出省门户,强化与内陆腹地交往合作的重要战略部署。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 ............................. 57 一、加强组织协调 ............................. 57 二、加强政策保障 ............................. 57 三、加强规划引导 ............................. 57 四、加强监督检查 ............................. 58
图 1-1:芙蓉新区在广东省的区位
交通条件优越。新区拥有京广高铁、京广铁路、韶赣铁路(在 建)和韶柳铁路(规划),并有京港澳高速、韶赣高速、广乐高速 (在建)等高速公路绕城而过,北江航道贯通全区,韶关机场前期 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等综合运输网络,区域
3
交通枢纽功能日趋完善。
图 1-2:芙蓉新区在韶关市的区位
4
文化底蕴深厚。新区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特色鲜明。具有世界 影响力的禅宗文化,展现岭南文化起源的马坝人(石峡)文化,以 及名人文化、矿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体现了新区人文荟萃、历 史悠久的特点。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历程,广东许多小城镇经历过城市数量激增与规模扩大后,韶关的小城镇基本都步入了追求质量的新阶段,但也日益暴露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和提出对策,来促进韶关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本文以韶关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概括了韶关市小城镇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以其他地方的成功发展模式为例,最后提出了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的对策与创新。

关键词: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对策Abstract ]: This paper taking Shaoguan tow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 elaborated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planning, summed up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Shaoguan city planning situation, and to other parts of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mode for example,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towns in Shaoguan city planning and innovation.Key words: Shaoguan, small town, city planning, strategy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论断后,小城镇逐渐成为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和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问题。

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后,目前以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的小城镇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日益凸显出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新对策来促进发展与成长。

在韶关市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是在整个大都市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绿色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绿色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绿色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作为一名工程专家和国家专业建造师,我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亲身目睹了绿色市政工程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市政工程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工程角度探讨绿色市政工程的实践和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绿色市政工程是一种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城市建设方式,以减少环境影响、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涵盖了交通、排水、供水、供热等多个方面。

这些工程的核心理念是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创新技术,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先,绿色交通工程是绿色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看到城市道路上拥堵的车流和排放的废气,给城市环境和市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绿色交通工程通过优化道路规划、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的出行便利和健康。

其次,绿色排水工程也是绿色市政工程的重点领域。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对于预防洪涝、维护水资源和保护水质至关重要。

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会造成雨水迅速排放、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等问题。

绿色排水工程通过构建雨水蓄集系统、湿地过滤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了城市降雨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

除了交通和排水工程,绿色市政工程还包括供水、供热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创新推广了一系列水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技术,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建设、中水再生利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城市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尽管绿色市政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问题。

绿色市政工程需要不断引进和推广新的技术和理念,加强与行业、学术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其次是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问题。

粤北欠发达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韶关芙蓉新城整体风貌规划及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粤北欠发达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韶关芙蓉新城整体风貌规划及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粤北欠发达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韶关芙蓉新城整体风貌规划及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摘要:以韶关芙蓉新城整体风貌规划及南片区城市设计的实践项目为例,阐述山水资源型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索片区城市设计如何在技术层面应对新城从长期粗放的编制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为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计策略;风貌管控;规划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也在逐步进化,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17年《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城市设计管理实施的重视,在城市规划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精细化管理成为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必然趋势。

如何完善城市设计的管理法规与技术导则,对城市形态和空间风貌进行有效引导与合理监管,成为规划设计人员与规划管理部门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管理水平和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旨在以韶关芙蓉新城整体风貌规划及南片区城市设计的实践项目为例,探索片区城市设计如何在技术层面应对新城从长期粗放的编制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为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一、项目概况韶关芙蓉新城位于韶关市区西南部,南片区为芙蓉新城中心区。

规划区自然本底优良,江山环城、水绿交融,景观要素丰富,但新城在开发过程中产业发展滞后、景观风貌受损、整体发展缓慢。

韶关芙蓉新城风貌规划及南片区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研究新城“产城相融” 的产业发展模式,如何塑造韶关新城区城市景观形象和城市名片。

规划立足山水城市格局,构建开放空间体系,旨在打造山环水绕的粤北中心城市、江山气派的区域服务中心。

通过厘清基地现状,落实已批已建项目,一方面着重梳理山水廊道,构建开放空间体系,划定开放空间网格,塑造空间节点。

另一方面提出新城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规划构想,构建金融商务、站前商贸、信息科技、创新研发四大特色鲜明的产业组团。

浅谈城市绿线控制规划编制思路--以韶关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为例

浅谈城市绿线控制规划编制思路--以韶关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为例
_-__- ・・—_- -
■ 颜
婷 一 Y a n T i n g
2 . 城 市 绿地 规划 布 局 策 略
f 摘
要】本文 以韶 关市城市绿线控制 规划为例 ,借鉴绿线
规划 的相关理论 ,探 索了城市绿 线控制规划的基本思路。
【 关键 词】 城市绿线 绿线规划编制 思路
I Ab s t r a c t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a k e s t h e u r b a n g r e e n l i n e c o n t r o l p l —
性。
韶 关市的城市绿地布局 是以相关规划拼合提取 的绿地 空间范围为基础 ,在城 市总体规划 、广东韶 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和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 的 布 局 要 求 的 指 导 下 ,针 对 新 旧 城 区 和 不 同类 型 绿 地 提 出具体的布局策略 。同时结合绿地建设现状 、各 部门对 近期绿地建设 的构想等 ,依据相关法律 、法 规及规 范要求进 行确 定 。 ( 1 )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提高绿地服务水平 结合新城规划加快 设施完 备的大型综合 公园和 特 色鲜 明的专类 公园建设,严格落实 “ 5 0 0 m见园” 的 要求 。保 护 旧城 绿 地 现 状 ,结 合 “ 三 旧改 造 ” ,适 当增设小型公 园绿地 ;依托 “ 四小建设 ”项 目的推 进,加强对沿街 空地 的改造,见缝插针的建设街 头 绿地;通过拆墙透绿等措施 ,促使附属绿地开放 , 形成社区公园 ;加强 “三江六岸 ”绿色开 敞空 间打 造,建设滨江带状公园 。 ( 2 )构建防护绿地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注重道路 防护 绿地 、高压走廊绿带 、水体 防护 林 、卫 生 隔 离带 和减 灾 绿 地 的建 设 ,按 照城 市 卫生 、 安全、防灾 、环保等要 求,构建完善的防护绿地体 系,以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功能。 ( 3 )加强周边 山体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保护城市组 团的 自然 山体隔离带 ,保 障其 “ 导 绿入城 ”和形成局部 山谷风环流的生态功能 ,使 其 成为保持生态平衡的城市生态景观绿地。 3 .城市绿线控制思路 结合韶关绿地布 局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根 据其

韶关扎实推进绿色转型促进经济振兴发展

韶关扎实推进绿色转型促进经济振兴发展

范性举 措 ?为此 ,笔者 最近 对 韶关 市生 态 文 明建 设 程 、汕 头一 昆明 高速 公路 韶关 段工 程 、北 江航 道 韶 情况 进 行 了调研 。从 调研 情况 看 ,去 年 以来 ,韶 关 关 一佛 山三水 千 吨级 改造 工 程 、韶关 机 场等 重大 项 0 1 7 年全 面 建成 韶 关 “ 六 高三 市扎 实推 进 绿色 转 型促 进 经济 振 兴发 展 ,在 推进 枯 目前期 工 作 ,规划 到2

扎实 推进 枯竭 型城 市转 型 发展
d , 时 半 经 济 和 生 活 圈 , 促 进 了 韶 关 旅 游 韶关 是 全 国第三 批 资源 枯 竭城 市 。该 市 以建 设 时 和 长 沙 l
0 l 4 年 ,全 市接 待游 客2 8 0 3 万 人次 , 粤 北地 区中 心城 市为 目标 ,初 步探 索 出 “以交 通基 的快 速 发展 ,2 础 设 施革 命 引领 转 型 、 以转 型 平 台扩 容提 质推 动 转 同比增 长1 5 % ,实现 旅游 收 入2 2 5 . 1 亿 元 , 同比增 长
“ 六 高 三铁 二 航 ”为 骨干 的综 合 交通 运输 网络 。设 力推动 芙 蓉 新 区起 步 区 的产业 招 商 , 已有 5 0 个 重 点
立 了交 通投 资 公 司 、铁路 投 资公 司等 融 资平 台, 多 产 业 项 目落 户 ,总 投 资 约4 2 0 亿 元 ,覆 盖 金 融 、 综 渠道 筹 措 资金 ,与广 东省 高速 公 路集 团公 司 、广 东
2 0. 3 %。
型 、 以棚 户 区 改 造 促 进 转 型 、 以 对 口帮 扶 助 推 转
型 、 以节 能 减排 倒逼 转 型 ” 的韶 关模 式 ,努 力为 全

韶关市芙蓉新区水环境容量研究

韶关市芙蓉新区水环境容量研究

韶关市芙蓉新区水环境容量研究作者:余香英向男蒋婧媛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4期摘要:以韶关市芙蓉新区为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区域内各镇2017、2020和2030年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桂头等9镇仍有可利用容量,重阳镇2017、2020和2030年将出现氨氮水环境容量不足情况。

关键词:韶关市;芙蓉新区;水环境容量;模型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40088021研究区域与方法1.1研究区域芙蓉新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中部,地域范围包括武江区西联镇、西河镇、重阳镇、龙归镇,浈江区乐园镇、新韶镇、十里亭镇、犁市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以及乳源县桂头镇的部分区域,总面积490 km2。

区域内城镇化水平达53.3%,人口规模27.8 万人,区内主要水系河段有武江七星敦村至塘湾村段、北江上游下乡村以上、西联镇沐溪村赤水河、重阳镇新街水、重阳镇重阳河、龙归镇龙归村龙归水、新韶镇莲花村大陂水和马坝镇梅花河及马坝水等(图1)。

1.2研究方法水环境容量是指在设定的水文条件、污染源排污状况下,在保证水域内水质满足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域所能接受的最大排污量[1],是环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量总量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2]。

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量、环境功能目标、污染排放方式等[3]。

一般而言,水环境容量的计算过程包括水域概化、基础资料调查与评价、建立水质模型、选择控制点(或边界)、容量计算分析、环境容量确定等几个步骤[4]。

1.2.1水域概化根据收集到的研究区域DEM数据获得地表径流源-汇关系,提取主要水系,划定各河流集雨区范围。

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源位置等,共设置30个计算断面,主要分布在水厂及大型企业取水口上游、污水厂排污口上游、支流汇入口上游、地表水常规监测点,断面分布情况见图2。

1.2.2模型选择计算水环境容量可用的模型包括零维、一维及二维水质模型,在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时,一般采用一维水质模型。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韶关,这座拥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正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重要使命。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制定一份全面、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规划纲要至关重要。

一、背景与现状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保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工业领域,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如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也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此外,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导致的扬尘、噪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同时,韶关市的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一些脆弱环节,如部分地区的森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居民的用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二、规划目标1、短期目标(1-3 年)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水体质量达到相应标准。

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2、中期目标(3-5 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森林覆盖率稳定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

3、长期目标(5 年以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韶关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主要任务1、加强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水污染治理: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保护,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

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监管,杜绝污水直排。

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废气治理力度,如电力、钢铁、化工等。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初探——以韶关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初探——以韶关为例
维普资讯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编 制初 探
S m p y S u y o h at rp a i r a ia i n i l t d n t e M se lnn ng O g n z to
— —
以 韶 关 为 例


Ta i h og a t o a p e k ng S a u n Ci f rEx m l y
京广铁路和京珠 高速公路两条南北 向干线贯穿全境 , 已经规划 立项 的武广铁路 客运 专线 、 韶赣铁路 、 韶赣高速公路也经过韶
关, 此外 1 6国道 、2 0 3 3国道 改 线 的 建设 , 更提 高 了韶 关在 国家
回顾 1 9 9 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 况 , 总体规 划的法
确定 基本准确 , 提出将 韶关建设 成为工 、 旅 中心城市 , 贸、 城市 用地规模控制及人 口规模预测 与韶关城市 发展也 比较 吻合。 ( 城市 用地 发展 方向的选取 比较合理 , 2) 明确提 出城市 用地
主 要 向西 联 和 龙 归 发 展 ,适 应 京珠 高 速 公 路全 线 贯 穿 给 城 市 提供 发展 机 遇 与需 要 , 今 后 城 市 中心 搬 迁 论 证 奠 定 了基 础 。 为 ( 城 市 道 路 双 环 道 的 提 出 比较 有 效 , 城 市 的 道 路 系统 规 3) 对
1城 市 总体 规 划 及相 关规 划 编 制情 况 , 韶 关市 曾 经于 1 9 9 0年 和 19 9 5年分 别 编制 和 修 编 了城 市 总体 规 划 ,0 3年 编制 了城 市 总 体 发 展 概 念 规 划 , 2 0 20 在 0 3年 与 20 0 6年 也 分 别 编 制 了新 的 一轮 近 期 建 设 规 划 。 2上 一轮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编 制 情 况 .

环境质量底线支持下广东省韶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策略

环境质量底线支持下广东省韶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策略

环境质量底线支持下广东省韶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策略周智(韶关智铭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2026)摘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促进广东省韶关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策略。

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实施、系统管控、生态优先理念3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我国的重要性,然后从大气、水源、土壤,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对韶关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为韶关市生态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策略;优化完善;实施措施引言我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策略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完善期,从开始按各种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环境功能进行划分,到现在按国家整体环境功能进行划分,标志着我国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同时,我国还在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并颁布指导意见与要求,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但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性1.1 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主要宗旨是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通常与重点战略布局紧密结合。

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战略发展相互融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生态环境区域保护相互融合[1];江苏省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提出要与长江经济带共同发展,充分推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2];广西省在“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中,系统地对产业园规划布局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进行了指导,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与体系化建设提供了帮助[3]。

广东省韶关市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并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本原则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结合各地具体发展情况,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可有效提升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韶关市芙蓉新城排涝方案研究

韶关市芙蓉新城排涝方案研究
以现状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分析袁 在新城内发生 10 年一遇暴雨遭遇北江30 年一遇洪水时袁 百旺路以 南区域的洪水位袁均高于规划的地面标高遥 因此袁新城 现状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未达到10 年一遇标准袁无法 满足新城建设的需求遥 2 建立模型 2.1 河网及建筑物概化
芙蓉新城水系河网纵横交错袁 相互连通自然分 流袁水流运动特性较为复杂袁因此采用传统蓄排涝演 算难以准确有效地模拟区内渠网的水流过程遥 采用 MIKE 11一维非恒定水动力学模型袁 建立芙蓉新城区 域内的河网水利计算模型遥 MIKE 11模型系统是一个 经过大量工程实践验证的模型袁适用于包括复杂平原 河网在内的一维非恒定流计算袁是模拟一维水流和水 质的国际化工程软件[2]遥 本次研究范围内袁沐溪河尧东 冲河上游区域属于山丘坡地尧下游新城区域内属于河 网区遥 本次河网主要概化北江渊 乳源河上游耀韶关水文 站冤 尧沐溪河尧东冲河尧世纪涌尧芙蓉渠袁以及调蓄节点
44 山西水利
世纪湖尧浈阳湖尧湿地湖遥 河网共概化河道17条袁河道 节点共665个袁研究区域河道概化见图1遥
图1 河道概化图
2.2 模型边界条件 2.2.1 设计洪水
研究 区域 划 分为 11 个 集 水 区 袁 总 集 雨 面 积 约 54.65 km2遥 各分区设计洪水以点源或沿程汇流的方式 加入河网模型袁集水分区见图2遥
分区渊 4冤 1.37 12.83 11.57 9.86 8.53
分区渊 5冤 2.60 24.35 21.95 18.72 16.19
分区渊 6冤
6.0 52.82 47.62 40.60 35.11
分区渊 7冤 2.05 19.20 17.31 14.76 12.76
分区渊 8冤 3.33 28.85 26.01 22.18 19.18

绿色健康产业: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以中国韶关市为例

绿色健康产业: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以中国韶关市为例

9 8
杭州 师范 大学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2 0 1 4年
离 份额 ( PS ) 和区位 份额 ( DS ) . 关 系式表 示 为 : 区域 经 济增长 ( G ) 一地 区增 长 份额 ( Rs ) +产 业 结构 偏 离 份
额( PS ) + 区位 份 额 ( DS ) l g j .
第 l 3卷 第 l期 2 0 1 4年 1月
杭 州师 范大 学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a n g z h o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1 . 1 ;No . 1
J a n .2 O1 4
绿 色健 康 产 业 : 资 源 枯 竭城 市发 展 的最 佳 选 择
— —
以 中 国韶 关 市 为例
单芬芬遥 感 与 地 球科 学研 究 院 , 浙 江 杭 t 、 I 3 1 1 1 2 1 )
性, 能揭 示 区域 与城市 产业 结构 变化 的程 度和 原 因 , 可 以确定 未来 发展 主导 方 向 .
1 . 2 数 学 模 型 的 构 建
根 据偏 离一 份 额 分析法 , 一个 地 区 的经济增 长 ( G) 可 以分 为 3 个 部分 : 地 区增 长份 额 ( Rs ) 、 产业 结构 偏
尤为 重要 .
1 9 8 9年 , 加拿 大环 境部 长提 出 了“ 绿 色计 划 ” , 绿 色产 业 也 自此 诞 生 并且 很 快 受 到 了人 类 的普 遍 欢迎
和各 国政府 的 高度重 视 , 并在农 业 、 工业 及服 务业 领域 得到 了迅 速 发展 u ] . 2 0 0 4年 , 美 国著名 经 济学 家保

韶关市芙蓉新城滨江景观带设计论述

韶关市芙蓉新城滨江景观带设计论述

韶关市芙蓉新城滨江景观带设计论述摘要:本文着重对韶关市芙蓉新城滨江景观带设计内容及手法进行阐述及总结,对设计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为类似大型景观项目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关键词:景观;绿化;生态;植物配置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韶关市滨江路南侧、北江北侧、东至孟洲坝东侧约400m、西至二十号道路东侧,地块总长约3068m,最宽处约403m,最窄处约146m,景观总用地面积748176m2。

二、设计目的1)充分结合《广东省韶关市芙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韶关市芙蓉新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通过城市景观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服务于旅游城市的功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3)通过景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4)提升新城形象,推动新城开发建设,体现现代化的城市气息;5)解决滨江城市景观和城市防洪之间的关系,明确沿江空间景观和绿化功能布局,结合地方特色,展示滨水魅力,打造滨水休闲文化长廊,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城市品位。

6)结合韶关的自然景观,体现韶关的山水城市、文化和悠久的历史;7)注重滨江景观带向城市的渗透及景观设计与景观带中各建筑地块的功能相结合。

三、设计原则1)突出地方特色: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韶关整体山水城市景观的呼应和地方特色文化(如岭南文化等)的融合,塑造独特的城市滨江景观风貌。

2)生态优先原则:设计要尊重、结合自然,少用生硬的工程措施,注重滨水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3)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滨水地区设置连贯的绿道系统,要便于群众休闲利用。

由此,促进韶关城市结构优化与形象提升,使韶关新城区域成为今后城市的休闲活力滨江景观带。

四、总体设计本项目打造核心、三大主题段的城市开敞滨水景观结构。

本次规划由西往东依次划分为“商业段”、“人文段”和“悠闲段”三个分段。

1.核心:明月广场——本地段为规划“时空轴”和“人文轴”的交汇处,景观作用十分重要,是滨江景观带的景观核心。

欠发达地区新城规划建设的产城融合效应研究——以广东韶关芙蓉新城为例

欠发达地区新城规划建设的产城融合效应研究——以广东韶关芙蓉新城为例

欠发达地区新城规划建设的产城融合效应研究——以广东韶关芙蓉新城为例许树辉;龚炜华【摘要】产城融合是新城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目标,其内容涉及到居住、产业、生态、服务等四大空间新城内部、以及新老城之间的融合关系.对广东韶关市芙蓉新城的产城融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韶关芙蓉新城产城融合相对较低,亟需加快新城建设速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11【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新城规划建设;产城融合;芙蓉新城【作者】许树辉;龚炜华【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态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可利用土地不断减少,城市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城市地域,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一般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城市主城区的发展腹地非常有限,制约着其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和扩大城市地域,一般在距离主城区较近且自然地理条件较优越的地块开发建设新城区。

新城规划与建设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大规模解决人口居住和就业、在整体上带动和引领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关键作用。

但很多新区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本功能薄弱、新城区入住率偏低、产业竞争力弱、新老城区功能衔接不够等诸多问题[1]。

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可以说是“城市”和“产业”的融合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加快,韶关老城区职能负担重,因此亟需开辟一块新城区,以推进韶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韶关芙蓉新城位于韶关老城西南部,距离老城中心区约10公里,于2003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

芙蓉新城的规划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粤北山区中心城市建设意义非凡,它被认为是引领带动韶关城区扩容提质、集聚发展,快速提高韶关城市化水平的有效载体。

新形势下新城规划建设反思——以挂绿新城为例

新形势下新城规划建设反思——以挂绿新城为例

新形势下新城规划建设反思——以挂绿新城为例詹美旭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挂绿新城的缘由、规划、建设等过程,提出挂绿新城所面临的困难挑战突出体现在发展规划与责任规划的攻守平衡、造湖运动与造城运动的价值平衡、土地收益与投资风险的经济平衡以及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环境平衡等四个方面,并结合宏观政策的全面收紧和新城建设大跃进的巨大风险,探索未来新城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及调整重点,提出了划定开发边界、调整用地布局、按需分步实施、适度降低标准等四大策略建议。

关键词:新城规划开发边界规划协同挂绿新城1 前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中,面对产业招商激烈竞争与旧城改造困难重重的双重挑战,新城建设政绩显著与土地财政快速增长的双重吸引,地方政府纷纷把新城建设作为城镇化的抓手和突破口。

超常规的新城建设,在过去几年被认为是我国城市新一轮空间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甚至被认为是必由之路,新城建设热潮席卷全国。

但自2013年以来,新城规划建设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突出表现在:(1)宏观政策不断收紧。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土部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将减少建设用地供应,强化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突出生态底线控制。

(2)造城运动所产生的问题不断涌现。

主要包括占用毁坏大量农田、破坏生态环境割裂历史文脉、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矛盾不断、新城配套不足生活不便、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动力不足、空城鬼城蔓延、地方债务风险剧增等。

面对新形势如何应对?新城未来发展如何演变?张捷等从辨析新城的基本概念出发,梳理西方新城的发展历程,指出西方新城发展经历了从半独立的“卧城”,到融入大都市结构,以及构筑多中心、开敞式城市空间的综合性“主城一新城”体系阶段。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新城突围的关键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新城突围的关键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新城突围的关键20多年前的芙蓉新城,是名副其实的郊野。

曾被戏谑为“鸟不生蛋”的偏僻荒郊随着交通的通达,如今已成为现代化城区。

从一条314县道联通各村,到如今建成各主、次干道13条,长27.8公里,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穿城而过,芙蓉、百旺、西联三条隧道便捷连接老城区,芙蓉新城已经通过交通突破实现发展“突围”。

随着形势的发展,韶关要积极顺应区域发展战略新变化,围绕省委提出的“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新定位,坚持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把韶关建设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

在此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新城突围的关键,是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的关键,也是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的关键。

要坚持“路网先行、配套完善、房开紧随”的原则,加快推进芙蓉新城的整体突围。

对芙蓉新城的建设和规划,在产业引入之前,一定要实现人口的率先导入,更要以优质、完善、快速的交通体系吸引老城区和周边县区的人口向新城集聚,走出一条以交通为基底的发展路子,通过发展便捷化、低碳化、智能化交通为目标,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拉开城市骨架。

在众多工程中,值得一提的是芙蓉隧道的建成通车。

隧道的贯通,缩短了新老城区的空间距离,使得芙蓉新城至老城区的通行时间缩短至5分钟,极大方便新老城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加快新老城区融合互通、促进城区扩容提质、推动芙蓉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思路和做法值得推广。

要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新城突围的关键,加快曲江区融入韶关中心城区,也为韶关新区打造成为对接大湾区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铁、高速带来的客运流、货运流为韶关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韶关新区充分利用高铁站这一重大优势,围绕打造高铁经济加快周边配套。

随着一批交通重点项目的全面竣工,韶关新区将更加高效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现铜鼓大道、韶州大道建设正有序推进,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_以潮州市为例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_以潮州市为例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以潮州市为例陈俊合1,刘树锋1,黄春苑2(1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1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广州514166) 摘要:目前城镇体系规划在各地区相应开展,但作为城镇体系规划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却没有得到普遍重视,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相适应的。

从城镇体系规划角度出发,简述了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内容及作用,并以潮州市为例,对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探讨,为城镇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潮州市;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 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4)02-0122-03E cology and E nvironment Protection P lanning in U rb an System P lanningT aking Ch aozhou City as An ExampleCHE N Jun -he 1,LI U Shu -feng 1,H UANG Chun -yuan 2(1.C ollege of G eography Science and Planning ,Zhongshan University ,G uangzhou 510275;2.Zhujiang Water C onservancy C ommittee ,G uangzhou 514166)Abstract :The urban system planning was processed in the city step by step ,however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e planning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s usually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I t was not accordant to the city ’s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 2opment.From the point of view in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e authors sim ply expounded the requirement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anning in urban system planning.By taking Chaozhou City as an exam ple ,how to make the planning of ecology and environ 2ment protection in urban system planning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decision -making bas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 2ment.K ey w ords :urban system plann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protection planning ;Chaozhou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4-02-01;修改日期:2004-03-27作者简介:陈俊合(1947-),男,广东揭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环境。

城市新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以韶关芙蓉新城为例

城市新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以韶关芙蓉新城为例

城市新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以韶关芙蓉新城为例吴剑平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4(000)021
【摘要】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空间资源,在城市面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逐渐在新区开发中引发关注。

本文结合韶关芙蓉新城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探讨了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所应涉及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借鉴。

【总页数】2页(P51-51,62)
【作者】吴剑平
【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总规层面的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以泸州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为例 [J], 张鹏
2.浅谈广东省小城镇的消防专项规划编制——以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江头镇为例[J], 崔国华;赖杜锋;罗佳文
3.欠发达地区新城规划建设的产城融合效应研究——以广东韶关芙蓉新城为例 [J], 许树辉;龚炜华
4.多元融合的地下空间编制指引探索与实践——以长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技术指引研究为例 [J], 姜宇; 孙琳琳
5.城市新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新城核心区为例[J], 韩岗;冷嘉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广东新城市政规划技术研究——以韶关市芙蓉新城为例马强 陈长云 吴剑平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旧城市政设施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未来广东新城市政规划发展方向,即以低碳、智慧、安全为规划目标,建立绿色市政系统,并通过分析韶关市芙蓉新城市政专项规划实例,总结出未来广东新城市政规划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即通过缓冲区分析、填挖分析、水文分析、位置—分配、网络分析、三维地层模拟等GIS技术分析手段,对道路交通、场地竖向、防洪排涝、设施选址等重点市政专项进行科学化分析和合理化布局,旨在促进市政设施低碳化布局和数字化管理,保障新城安全运行。

关键词:新城 绿色发展 绿色市政 低碳 智慧 安全1 引言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城镇化的整体水平,自2013年年初至今,广东省已经密集批复了粤东西北地级市中的12个新区、新城发展规划,按照“一市一区”的模式配备,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区、新城扩容提质建设。

表1 粤东西北地区新区、新城一览表序号新区/新城建设规模(平方公里)1 汕头海湾新区4802 潮州东城新区(滨江临海新区)4753 揭阳空港经济区2344 汕尾新区2005 湛江海东新区2206 茂名滨海新区16887 阳江城南新区12.58 韶关芙蓉新区4809 清远燕湖新城4510 云浮西江新城24911 河源滨江新城3312 梅州嘉应新区22在城市中,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并提出“规划引领、民生优先、安全为重、机制创新、绿色优质”等基本原则。

“谋而后动、规划先行”,本文将充分总结和吸取现有广东旧城规划建设经验,避免走旧城市政规划建设的老路,重点对本轮广东新城规划建设中市政规划提出先进的技术方法,并用实例进行阐释,以期使新城市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广东旧城市政规划建设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随着广东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市旧城大多普遍存在市政设施建设水平滞后、缺乏统筹协调,水、能源及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一系列问题。

2.1 市政设施建设水平不平衡,缺乏统筹协调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差异较大,且供应性与环境设施不平衡。

2013年,全省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8.37%、95.75%,但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只有73%、72%;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均值分别为80%、33%、43%和53%。

广东各市之间,市政设施规划和建设缺乏协调,各市在内部逐步形成市政设施统建统管的体制,但缺乏各市之间的协调。

如各城市垃圾处理厂都放在行政边界,而没有形成各市共用的垃圾处理设施。

不同类型设施建设缺乏协调。

因建设主体不一,行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协商平台,难以实现整合和集约共享。

此外,因部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缺少有效统筹,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衔接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

2.2 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面临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交通机动化的挑战,交通出行的多样化和交通需求的迅猛增长,而广东各市旧城地面道路资源基本告罄和不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致使交通拥堵的概率大大增加。

2013年,深圳市每公里道路的车辆密度约440辆,居全国之首,远远超过国际上每公里270辆的警戒线。

更多的私家汽车将产生更多的机动车尾气,使广东各市旧城灰霾天气日益增多。

据调查,PM2.5人为来源主要是大的工业点源、机动车排气、建筑扬尘等,而生成的污染物中有25%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

2.3 防洪排涝设施普遍配套不足,标准低且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城市因建设速度过快防洪排涝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

主要体现在:旧城硬底化程度较高;排涝泵站等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排涝泵站大多处于待建状态,建设进度极为滞后;部分老旧城区、城中村排水管网“后天保养”不够,导致部分排水设施老化和管道淤堵,逐渐丧失排水功能。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多种水源开发利用力度不足2013年,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22.5%,其中最重要的北江、西江分别仅有8.8%和16.5%。

同时,各市旧城多种水源开发力度不足,仅有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新城建有一些再生水回用设施和雨水利用设施,但规模大多较小,未能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2.5 能源结构亟待优化,碳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煤炭仍是广东省一次能源中的主导。

目前,煤炭在广东省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占50%。

煤炭燃烧后的产生物是二氧化碳,而随着新能源革命的到来,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将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市旧城的电源结构亟待调整。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严重危及生态安全。

由此带来的水、大气、土壤污染严重,酸雨等环境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破坏都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

3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广东新城市政规划发展方向为改变广东旧城市政设施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新一轮新城规划建设时,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并在其理念下以市政新方法和新技术推行绿色发展,促进市政设施优化配置。

3.1 基本内涵: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它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1]。

作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建设、运行、管理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市政系统是可以直接体现资源和能源流动的系统,也是可由政府进行最大程度引导和作为的系统[2]。

因此,为摆脱目前广东旧城市政系统建设所遇到的困境,应以生态文明为根本目标,以“民生优先、安全为重、绿色优质”为配置原则,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促进各类市政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实现各类市政设施的优化配置和低碳布局。

3.2 发展目标:建立绿色市政系统绿色市政系统的建立基于“以更高效、优化、生态的系统实现节能减排”和“以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再生重建自然化的生产模式”[3]两个基本理念。

其是由交通、竖向、供排水、能源、环卫等市政设施组成的技术先进、适度超前的综合网络系统。

具体内涵包括:(1)在区域层面,注重区域性市政设施的共建共享。

通过区域江库联网、清洁能源、区域复合通道以及环境园等市政技术应用,促进区域资源集约和高效配置。

(2)在城市与社区层面,注重中微观层面的市政新技术应用。

通过分质供水、雨洪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三网融合、综合管沟、污水再生回用、垃圾分类收集等技术集成,促进中微观资源的循环与梯级利用。

图1 绿色市政系统模式图3.2.1 目标一: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低碳新城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注重各类资源的“开源、节流”,针对新城发展实际,积极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控制开发强度,合理安排布局,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通过多种新型低影响市政技术集成应用,建设一批创新型、环保型、知识型的低碳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资源的循环、梯级利用。

例如,为改善新城居民饮水水质,满足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居住区和商业区设置分质供水系统;为调蓄雨水,实现初雨尽快排出和雨水资源的有效蓄积,可在新城规划下凹式雨洪调蓄系统,配套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能力。

3.2.2 目标二:推进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新城延伸“物联网”的功能,依托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清洁技术的深入应用,全面实施宽带信息、无线城市、智能电网、智能供水、智能供气等工程,形成外联内畅、覆盖全域的公共安全网络,推动城市智慧转型和高效运转。

例如,以智能微网为基础,推进“多网融合”,建立集成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综合防灾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各类设施功能连通和快速化响应。

3.2.3 目标三:建立健全综合防灾系统,建设安全新城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注重多元防灾体系构建,以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为核心,搭建由防灾指挥中心、主次避难通道、防灾公园等共同组成的综合防灾应急体系。

同时,强化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防灾要求,重点做好防洪排涝、抗震防灾、人防、地下空间等方面的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为促进各类设施集约化布局,注重各类市政通道和设施的有机集成,在新城可试点建设图2 分质供水系统和下凹式雨洪调蓄系统示意图图3 智能基础设施系统意向图综合管沟、市政设施公园或市政综合楼等集成设施,促进各类市政通道和管线的有机集成,实现集约化发展。

4 韶关市芙蓉新城市政专项规划实例芙蓉新城是韶关市芙蓉新区的起步区,而芙蓉新区是粤北中心城市韶关市的唯一新区,是广东省实施国家资源性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老工业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

因此,加快推进芙蓉新城开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加快建设该地区,并为下一步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和环境详细设计提供指导,成为本次规划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本次规划以《广东省韶关市芙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和《韶关南部地区(韶冶及对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是在控规编制之后编制的专项规划,规划内容具体包括道路交通工程、竖向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等十四个专项。

本次规划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工程设计之间的“桥梁”,因此,规划既要体现理念和方法,又要落到实处。

本规划重点在道路交通、场地竖向、防洪排涝、设施选址、人防抗震、地下空间等方面,运用各类GIS分析技术对各类市政用地和设施布局进行了优化布局,并用图则方式对市政图4 综合防灾系统模式图和市政通道、设施集成示意图图5 GIS 分析技术应用图用地进行管理,使新城市政专项规划真正落实到具体用地,体现绿色市政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意义。

4.1 道路交通:缓冲区分析(Buffer )为解决旧城人口多、土地利用密度大所带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等问题,本次规划优先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系统,引导合理使用机动车,加强对交通构成方式的综合调控。

确保优先确保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需要,以缓冲区分析(Buffer )为技术手段,分析300、500米公交站点覆盖范围,优化公交站点布局。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城市综合体、新市镇中心或社区中心、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的城市开发模式,使市民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