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题后](https://img.taocdn.com/s3/m/8e4c3662f121dd36a22d8243.png)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论述题论述题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世界通史真题)正确答案:(一)苏德战场。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此次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力量,迫使其在主要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
同时,德国的国际地位开始动摇,其仆从国开始对希特勒丧失信心。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北非战场。
1942年10月23日,英军向德军发动了进攻,拉开了阿拉曼战役的序幕。
在英军强大的攻势下,德军向西节节败退,于1943年2月退至突尼斯边境固守。
1943年5月7日,盟军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
5月13日,无路可退的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非战事至此结束。
突尼斯之战的胜利和阿拉曼战役一起,彻底扭转了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形势。
这是反法西斯阵营继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转折之一。
(三)太平洋战场。
1942年6月4日至5日,日、美两国舰队在中途岛海面展开了一次海空大战。
日军损失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22架飞机。
美方损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飞机147架。
开战以来,日本赖以取胜的航空母舰以及训练有素的舰载机飞行员,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日本从此丧失了中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2.简述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
(云南大学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正确答案: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
三国首脑签署了《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开罗宣言》表示同意。
《开罗宣言》于1943年12月1日发表。
主要内容是:(1)日本归还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
世界史考研真题川大
![世界史考研真题川大](https://img.taocdn.com/s3/m/c8ac3eaa58fafab068dc0273.png)
川大世界史考研真题1997 年考试科目:世界上古史一、名词解释军事民主制涅木虎乌鲁卡基那改革婆罗门教二、论述题1、简述汉莫拉比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简述瓦尔纳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论述题1、结合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史实,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作用2、试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1997 年考试科目:世界中古史一、名词解释科田法自由大宪章波洛特尼科夫起义伊斯兰教查理。
马特二、解答题1、阿克巴改革及其意义2、十字军东侵的原因、性质及其后果三、论述题1、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2、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社会意义1998 年考试科目:世界中古一、名词解释科田法徙志索贡巡行丕平献土诺曼征服(威廉)康帕内拉二、解答题1、阿克巴改革的内容和意义2、浅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和作用3、简评德国农民战争中的三个斗争纲领三、论述题1、日本大化革新述评2、试论述13 世纪初以来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及特点1998 年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一、名词解释农奴制第二版三权分立拿破仑奴隶制贸易十月革命国际联盟二、解答题1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三、论述题1、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其后果2、论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2000 年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一、名词解释英布战争神圣同盟西蒙。
玻利瓦尔吉龙滩事件卡普BD二、解答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概况及其原因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苏联的对外战略3、评美国的“双重分权制”三、论述题1、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2、1929―― 1933年世界资本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产生根源及其后果2000 年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一、名词解释孟德斯鸠倒幕运动亚非万隆会议西欧共同体二、解答题1、吉伦特派政权倒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何评鉴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3、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4、不结盟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如何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巴尔干地区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火药库”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是什么?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2000 年考试科目:世界中古史一、名词解释伊斯兰教“五功”普洛尼亚制度人文主义拉伯雷海尔布朗纲领南特敕令二、解答题1、马丁。
中国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15d07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a.png)
中国史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世袭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察举制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D. 军事征服答案:B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子夜》答案:D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其主要作用是什么?A. 减轻赋税B. 增加人口C. 土地改革D. 促进商业发展答案:A6.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A. 东北抗日联军B. 华北抗日根据地C. 华中抗日根据地D. 以上都是答案:D8. 下列哪个条约不是清朝末年签订的?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重复项,应为其他条约)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个城市召开?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武汉答案:B10. 下列哪位科学家不是“两弹一星”元勋?A. 邓稼先B. 钱学森C. 钱三强D. 华罗庚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__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2.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他从长安出发,最终到达了________。
答案:印度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宝船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
答案:南书房5.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__。
考研历史学试卷真题
![考研历史学试卷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fdea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2.png)
考研历史学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曹操2. “百家争鸣”发生在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以下哪本著作不是孔子所著?A. 《论语》B. 《春秋》C. 《易经》D. 《尚书》4. “贞观之治”是指哪个朝代的盛世?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以下哪一项是明朝时期的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7. 公元前221年,__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
9.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________运动。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社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论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13. 描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的长远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5. 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内容省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 B C C B二、填空题:6. 《诗经》7. 秦始皇8. 唐高祖9. 爱国主义10. 社会主义三、简答题:11. 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对峙的局面。
这一时期,三国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进了地方势力的崛起,加速了民族融合等。
山师历史专业考研真题试卷
![山师历史专业考研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64581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9.png)
山师历史专业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黄帝战蚩尤B. 夏朝的建立C. 商朝的建立D. 周朝的建立2. “百家争鸣”发生在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是由哪位皇帝开始的?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4. 以下哪个不是明朝的著名航海家?A. 郑和B. 张骞C. 陈元光D. 郑成功5. 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 李秀成D. 石达开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的失败C. 八国联军侵华D. 清朝的腐败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包括?A. 陈独秀B. 鲁迅C. 胡适D. 所有选项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2月31日C. 1947年7月1日D. 1946年8月15日9.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是主要的领导机构?A. 中共中央B. 国务院C. 红卫兵D. 四人帮10.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江泽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的主要变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平准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意义。
历史学考研笔试题目及答案
![历史学考研笔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a50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0.png)
历史学考研笔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中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探险发现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哪项重要的改革?A. 废除科举B. 实行摊丁入亩C. 推行新法D. 废除八股答案:B5.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A. 中华帝国B. 中华民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答案:B6. 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哪个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C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谁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理?A. 毛泽东B. 周恩来C. 朱德D. 刘少奇答案:B8.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A. 上海B. 深圳C. 厦门D. 珠海答案:B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谁发明的?A. 蔡伦B. 毕升C. 张衡D. 祖冲之答案:A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皇帝?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E. 道光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E. 淝水之战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包括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建长城等措施来巩固统一。
历史考研中国古代史论述题(近年各名校真题)
![历史考研中国古代史论述题(近年各名校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43dea0783e0912a3162a2b.png)
中国古代史政治沿革史1、如何看待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多元性(03华东师)2、你眼中的夏朝(13东师)3、论述商王朝到西周政体发展和演变(15社科)4、论述周初大分封(14东师、14南开、14西北师、15北师)5、简述宗法制(14陕师)6、西周封建制、宗法制与井田制的内容及其三者的关系,并说明以此三种制度为核心,西周国家与殷商国家有何区别(02中山)7、论述春秋争霸情况8、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化及其意义(14清华)9、简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之说(99华东师)10、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春秋与战国的异同(15华东师)11、简述弭兵之会的过程及影响(14河师)12、三家分鲁(15社科)13、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机构的变化(14辽大)14、评价秦始皇的功过(14陕师)15、简述秦统一的历史原因(13黑大)16、论述秦朝官制17、论述秦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4江师、13云大)18、评价历史上的封建制和郡县制(15东师)19、评述秦朝的历史地位(13苏大)20、简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01华东师)21、简述楚汉之争22、试析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98东师)23、简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05华东师)24、论述西汉前期的官制与特点(01东师)25、简述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背景(14北大)26、汉高祖至汉武帝分封制实行的具体过程(02复旦)27、论述文景之治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8、汉文帝的八王之乱(15扬大)29、西汉削藩的措施(15湘大)30、西汉一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00华东师)31、论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9复旦、13陕师、14厦大、15上大)32、结合史实评价汉武帝(14社科)33、评价刘秀(15苏大)34、论述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的措施(15东师)35、论述东汉末年的清议与党锢36、简述东汉累世公卿的政治现象(15南开)37、两汉政治制度演变(14山东大复试)38、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14川大)39、曹魏巩固北方统治的措施40、评析曹操统一北方(01浙大)41、结合史实评价曹操(15社科)42、诸葛亮治蜀的措施及蜀汉后期政局(14扬大)43、试论诸葛亮(02兰大)44、论述我国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永嘉之乱”.(14湖师)45、简述西晋的主要社会问题(14华师)46、从婚配取向论述关于东晋南朝的士族门阀(14首师)47、南朝的更迭(15扬大)48、简述南朝士族衰落与庶族地位上升的表现和原因(14苏大)49、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05华东师)50、论述魏晋南北朝历史更替的线索,并评价这个时期的政权情况(13东师)51、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14福师)52、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兴衰(98东师)53、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分裂状态中,南方突破不了哪些因素而灭亡?北方如何化解阶级、族群的对立、地域的制约,以及异质文化的落差,而整合创造成为新的国家体制(01台湾中正大学)54、分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权的特点及其变化55、简述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与侯景之乱后梁朝迅速衰亡的原因(14南大)56、论述府兵制在北魏隋唐的情况(13人大、15社科)57、比较西周封建制与北周隋唐府兵制,分别从政权、经济资源、军事武力、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各层面分析两者于相应的时空的优劣与演变(01台湾中正大学)58、试论隋王朝(13陕师)59、论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07统考、15华科)60、试论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98东师)61、论述贞观之治的措施(14河北大)62、论述武则天与武周统治63、论述开元之治的措施及意义(14扬大、15南师)64、论述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及影响(02复旦、13黑大、13西北大、14湘大)65、论述唐后期的政局66、唐的差遣制度对宋制度的影响(14社科)67、唐代政事堂(02中山)68、西汉全盛时代与盛唐时代的繁荣之间的异同之处(02复旦)69、比较汉唐宦官专政的异同(14人大)70、比较西周封建制与北周隋唐府兵制,分别从政权、经济资源、军事武力、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各层面分析两者于相应的时空的优劣与演变(01台湾中正大学)71、简述赵匡胤(01华东师)72、简述宋朝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地位(95北大)73、宋朝的官职差遣(15云大)7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99复旦、13南大、13黑大、13南师、13扬大、14河北大、14华师、13川师、14陕师、14社科)75、北宋前期职官制度的主要特点(09统考)76、北宋的军制变化、特点及影响(13川大)77、试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14南农)78、简述宋朝城市化的特点和意义(14云大)79、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在建筑上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06华东师)80、试论澶渊之盟的影响(13西北大)81、南宋与金的三次议和的历史背景和内容(15西北师)82、宋以后宗族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地方生活的影响(15华师)83、王与马共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分别出现在哪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15北大)84、元朝统一的意义(96南大)85、元朝的政治制度(15黑大)86、论述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87、宋元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并作出评价(96南开)88、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08统考)89、元末农民起义的特点(15苏大)90、试析元代兴衰的历史教训(02厦大、02复旦)91、简述行省制度从元明清形成、发展的历程(15西北师)92、分析元、明辅政制度的变化(14南大)93、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及影响(14西北大、14华东师)94、明代内阁的形成、发展及与宰相制的区别(15福师)95、论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13苏大、14湘大、13人大)96、论述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15苏大)97、明建立后的中央统治体制的变化(13南大)98、论述东林党的政治活动,并对比作出评价(96南开)99、明代贪腐的具体表现及原因(15福师)100、明朝嘉靖时期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99复旦)101、比较明太祖与明成祖对待宦官政策的不同(01东师)102、明太祖惩治吏治的措施与效果(01兰大)103、明朝后期社会新现象(14华师)104、东汉、唐、明宦官擅权及其特征(96南大)105、清朝入关前后社会的主要矛盾(15黑大)106、概述北魏、元及清三个征服王朝入主中原后的统治手段(99台湾中正大学)107、论述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108、论述明清时期的地方政权机构及其演变(14辽大)109、明清时期地方制度和官职的变化(15西北大)110、试论由秦至清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的演变及影响(13南开)111、清朝前期反对分裂、巩固统一的斗争(13福师)112、简述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3黑大)113、论述清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14河师、14云大)114、清初的中央机构(15扬大)115、简述唐宋明清的中央行政运作体制的主要变化(00复旦)116、清前期在边疆地区施行的不同于内地行省的统治措施(14川大、14西北大)117、论述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所做的努力(15东师)118、简述康熙帝(01复旦)119、简述清代奏折制度(15华师)120、评17世纪中国范围内的政局变革(15人大)121、论述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122、论述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化123、三省与六部的关系(15社科)124、论述隋朝到清朝中枢机构从三省制到军机处的演变(14首师)125、比较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异同和优劣(15河北大)126、论述秦朝到清朝中枢机构的演变(14湖师复试)127、谈谈你对军机处的认识(14人大)128、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129、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14中民)130、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特点(15华师)131、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变迁132、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07统考、14复旦、14河师、14江师、14内蒙古、15南开、15华师)133、唐代科举制的发展、作用及局限性(15福师)134、结合科举制的形式和内容,论述科举制的得失利弊(14南大)135、科举制是什么?论述其实质和基本精神(14天师)136、简述隋唐科举制的内容(14云大)137、论述春秋战国到清末的选官制度(14兰大、14西北师)138、论述两汉与隋唐在选官制度上的异同139、唐宋时期的选官制度(15西北大)140、魏晋时期九品官人制的产生、运作和历史影响(99复旦、09统考、14吉大)14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评述(15北师)142、唐宋法律制度的演变(99东师)143、秦以后历史上有很多南北分裂局面,选一个时期分析其形成、原因、历史意义(15厦大)144、门阀士族形成的条件、发展、特点及兴衰原因(15山西大、15吉大)145、论述从秦汉至明清的宰辅制度的演变(15西北师)146、中国门第形成与消蚀原因以及3到9世纪门第对中国政治、社会的影响(02台湾中正大学)147、阐述汉末到明初间中国千余年人口重心移动状况,并由南方民族汉化、农耕技术改进两个角度说明移民在当中发挥的功能(12台湾中正大学)148、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96南大)149、从隋到清封建统治典型的繁盛时期(99南农)150、自汉至清云南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02复旦)改革变法史1、论述管仲改革的措施及意义(13陕师)2、论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99复旦、13扬大、14陕师)3、比较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13南大)4、简述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影响(00复旦、14河北大)5、论述战国时期魏、秦、楚三国变法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13福师)6、战国时代改革的特征(15苏大)7、论述王莽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13扬大、14云大、14上大)8、比较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15人大)9、结合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改革的成败与得失的看法(15西北师)10、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及意义(13南大、13扬大、14川师、14华东师、15黑大、14云大、15上大、15社科、15兰大)11、简述周世宗改革及其影响(14苏大)12、论述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及熙宁变法(01复旦、15南师)13、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14苏大、15陕师)1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其一生的实践,并分析其失败原因(99浙大)15、论述张居正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00复旦、13吉大、14西北师、15湘大)16、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98华东师)财政赋役史1、商代铜器的种类及其制造技术及艺术价值(96南开)2、论述春秋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14陕师)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96南开)4、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评价(96南开)5、简述西汉的赋税、徭役制度,并分析其特征(15陕师)6、汉代编户齐名的赋税制度(15吉大)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02厦大)8、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95南开)9、简述东汉初恢复生产及社会经济的措施(13川师、15扬大)10、简述度田事件(15吉大)11、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14陕师)12、举例论述公元3世纪到6世纪南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5华东师)13、西晋的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01兰大)14、北魏三长制、均田制的内容和历史影响(13苏大)15、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99浙大)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02复旦)17、隋朝赋役制度的演变(02复旦)18、隋朝经济的大起大落(03陕师)19、论述唐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14南师)20、简述两税法的内容与意义(13南师、13云大、15上大)21、简述两税法与摊丁入亩的关系(13陕师)22、论述刘晏理财与两税法(13华东师)23、简述唐代服役制度由租庸调制演变为两税法的社会经济原因(99复旦)24、论述唐两税法(14陕师、14社科、15吉大、15扬大)25、唐代扬州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原因(15江苏师)26、简述唐代中后期经济重心的南移(14川大)27、论述西汉到唐前期的土地制度28、简述隋唐时期的均田制(14湖师)29、均田制从产生到瓦解的历史变化(02复旦)30、隋朝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及其影响(13扬大、15西北大(隋文帝发展经济)、15扬大、15江苏师)31、唐后期工商业税骤然兴起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历史考研科目试题及答案
![历史考研科目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3d107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8.png)
历史考研科目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以下哪项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 A. 推行郡县制- B. 实行分封制- C. 推行科举制- D. 实行世袭制答案:A2. 唐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以下哪项不是唐朝对外交流的主要成就?- A. 丝绸之路的繁荣- B. 日本遣唐使的派遣- C. 郑和下西洋- D. 佛教的传入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A. 永乐大典的编纂- B. 郑和下西洋- C. 洪武年间的农民起义- D. 永乐年间的靖难之役答案:C二、填空题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中______被誉为“诗佛”,其诗作在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王维3.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三、简答题1.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主要政绩。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主要政绩包括:- 统一了中国,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 推行“康熙字典”的编纂,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如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了边疆的稳定。
- 推行“康熙盛世”,使得国家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选拔过程相对公平。
-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知识。
- 科举制度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士”的社会地位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士”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士”的社会地位主要表现在: - 他们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
历史试题及答案考研
![历史试题及答案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d2db93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6.png)
历史试题及答案考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清朝皇帝?A. 康熙B. 乾隆C. 朱元璋D. 雍正答案:C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4.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5.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唐朝?A. 安史之乱B. 玄奘西行C. 王安石变法D. 唐太宗贞观之治答案:C6.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允炆答案:C7.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明朝?A. 郑和下西洋B. 土木堡之变C. 靖难之役D. 鸦片战争答案:D8.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B9.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鸦片战争D. 甲午战争答案:A10.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清朝?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王安石变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清朝的?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郑和下西洋答案:A、B2. 以下哪些人物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乾隆答案:A、B、C3. 以下哪些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要说明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答案: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被认为是清朝的黄金时期。
2.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19年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53b88ac8d376eeaeaa31d8.png)
2019年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1/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钟鸣鼎食”往往用来形容贵族生活。
考古发现的青铜乐器“钟”始见于周代遗址,可能存在于A.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B.陕西长安普渡村遗址C.河南安阳股墟遗址D.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下一题(2/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2题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主导的诸多改革奠定了隋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其引影响最大的是A.建立府兵制B.推行计账法C.实行六官体制D.改用鲜卑姓氏上一题下一题(3/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题唐初,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编定的用于科举取士的官书是A.《白虎通义》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十三经注疏》上一题下一题(4/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4题宋代学术思想活跃,流派纷呈,计其要者有蜀学、洛学、关学、闽学等,其中关学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B.程颐C.朱熹D.张载上一题下一题(5/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5题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是继“两税法”之后赋役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该法在全面推行前曾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最早出现于A.洪武年间B.永乐年间C.嘉靖年间D.万历年间上一题下一题(6/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6题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当时中国人的认知水平,这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整体方案B.公开反对中央集C.丰富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主体内容D.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上一题下一题(7/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历史学
![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历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c7e70e549649b6649d74734.png)
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历史学一、单项选择题:l~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2. D3. B4. D5. B6. B7. A8. B9. B 10. D11. D 12. A 13. C 14. D 15. C16. B 17. C 18. A 19. A 20. C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宣政院【答案要点】元朝时期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由帝师兼领。
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
宣政院管辖现在的西藏和青海等地区。
宣政院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2.十三行【答案要点】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
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相传其名起于明代,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 家。
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
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
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
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
从此,十三行遂日趋没落。
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仅存的对外贸易的机构,有助于国人了解世界,但是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商业的往来。
23.法币【答案要点】中华民国政府1935-1948年发行的法定流通货币。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以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废除过去银两、银元、纸币并行流通的现象,1948年后由于通货膨胀严重法币贬值,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
法币的发行使全国货币统一,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有效防止白银外流;同时法币与美元、英镑相挂钩也便利了英美等国对华经侵略,以法币替换白银是对人民的一次大掠夺,也为以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考研历史论述题
![考研历史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f46781680203d8ce2f2419.png)
2012年29.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问题:(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句读。
(12分。
错断或漏断一处扣0.5分,扣分不超过12分)(2)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异同及其所反映的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
(18分)【参考答案】(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2022年历史学313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历史学313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51b9b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b.png)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3历史学基础》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新石器遗址发现大量稻谷壳和稻草、红烧土、防洪水城垣,该遗址可能是A.红山文化B.屈家岭文化C.齐家文化D.马家窑文化2.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其目的是A.保障自耕小农经济利益B.废除以家族为主体的生产方式C.确立土地私有制以激励生产D.取消各级封君对土地的占有3.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这一时期从南方兴起的文化现象有A.佛教石窟造像B.玄学思潮C.山水田园诗歌D.书法艺术4.唐永贞革新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掌“北司”的是A.大理寺卿B.宦官C.节度使D.中书舍人5.清代边疆管理制度中,郡县、八旗制,盟旗、伯克、土司制度并存,表明清政府A.实现对边疆的控制B.推广汉地合理制度至边疆C.调整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布局D.实行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6.太平天国运动后,区别于八旗、绿营的武装在各地崛起(湘淮军),成为清末主要军事力量,其早期特点是A.直接听命于私人B.采用近代西方军制C.军饷依赖于中央D.管辖地方行政权力7.1900年10月签订的《英德扬子协定》规定:“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
”并知会各国,该协定A.使列强间斗争加剧B.消弭了中国朝野的反抗C.与美国对华政策趋同D.奠定了英德在华主导地位8.中共二大宣言说“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由此可知,当时中共A.强调了武装夺权的重要性B.根据国情确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策略C.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紧迫性D.审时度势制定土地革命战略方针9.1940年毛泽东所作《新民主主义论》:“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
![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649c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7.png)
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内蒙古师范大学是中国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其历史学专业在考研中也备受考生关注。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对于准备参加考研的学生来说,是复习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一些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的示例以及参考答案的简要说明。
# 真题示例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A. 土地私有制B. 世袭制C. 科举制D. 等级制2.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发生在: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37年二、简答题1. 请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B。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土地私有制、等级制和科举制,而世袭制是奴隶社会的特征。
2. 正确答案:A。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为反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而发起的爱国运动。
二、简答题1. “洋务运动”是中国清朝晚期的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自强运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兴办洋务学堂、设立洋务企业、引进西方科技和管理方法等。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其局限性,未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三、论述题1.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开始,经历了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阶段,最终形成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制度的演变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参考最新的官方资料和权威教材,同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系统复习。
考研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历史专业考研试题答案
![历史专业考研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5aa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a.png)
历史专业考研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位实力强大的诸侯。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严格的郡县制。
C. 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D.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的。
答案:D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焚书坑儒”事件无关?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清世祖答案:C3. 以下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B4.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
B. 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C. 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与艺术的复兴运动。
D.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科学实证主义。
答案:D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哪次事件?A. 萨拉热窝事件B. 俄国革命C. 巴黎和会D. 德国的无条件投降答案:A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时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
答案:魏、蜀、吴2. 19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是________。
答案:太平天国运动3. 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位艺术家。
答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4.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始于________事变。
答案:九一八三、简答题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强化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使法律成为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官僚体系,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2. 阐述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背景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家急需改革以求自强。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题后](https://img.taocdn.com/s3/m/e1298e7f0029bd64793e2cdc.png)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论述题论述题1.评述二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道路。
(北京大学201 7年世界史真题)正确答案:由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赢得独立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因而独立后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通过发展“自由经济”建立“自由企业制度”,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这类国家一般注重与原宗主国继续保持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原殖民主义经济结构的改造采取温和措施,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科特迪瓦、利比里亚等。
这类国家在非洲新独立的国家中占多数。
第二类是宣布走非洲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自认为这是在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座大山中间的山谷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
非洲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埃及的纳赛尔、加纳的恩克鲁玛、几内亚的塞古.杜尔最先宣布走这条道路。
非洲社会主义又可分为四派:阿拉伯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非洲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类是有计划的自由主义。
如喀麦隆的阿希乔、马拉维的班达都声明走“不左不右”“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宣布走这条道路的国家越来越多。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2.简述第三世界国家就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苏州大学2013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正确答案: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
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先后发起或召开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一)亚非会议。
1955年4月18—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这个宣言连同其他有关经济、文化合作及人权、民族自决权等共七项决议,构成《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并经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考研历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历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acc76c336c1eb91b375d08.png)
2018年考研历史学真题及答案解读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A。
马家窑文化B。
红山文化C。
仰韶文化D。
屈家岭文化【考查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2.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A。
董仲舒B。
刘歆C。
郑玄D。
许慎【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两汉时期的思想3.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誉录制度确立于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金代【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科举制度的发展4.元代“也里可温”一词所指为A。
基督教B。
摩尼教C。
伊斯兰教D。
犹太教【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5.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其中“五府”为:A。
督察机构B。
司法机构C。
军事机构D。
宦官机构【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举措6.关于中国近代史开端有多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史始于明末的学者是A。
范文澜B。
胡绳C。
蒋廷黻D。
郭廷以【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著名近代史专家郭廷以教授所编著的《近代中国史》说,“始于16世纪葡人东航”(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第1册:“例言”,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页。
)7.致使中国领土被割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A。
中俄《瑷珲条约》B。
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C。
中俄《北京条约》D。
中俄《伊犁条约》【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8.民国前期的国会政治结束于A。
皖系军阀执政时期B。
直系军阀执政时期C。
临时执政府执政时期D。
奉系军阀执政时期9.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的是A. 《小二黑结婚》B. 《荷花淀》C. 《暴风骤雨》D. 《红旗谱》【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10.20世纪60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A。
考研中国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f49d8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4.png)
考研中国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明朝的都城在哪个城市?A. 北京B. 南京C. 洛阳D. 西安答案:A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清朝的皇帝?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朱元璋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是在哪个朝代提出的?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6. “文景之治”是指哪个朝代的盛世?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7. 下列哪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8. “贞观之治”是指哪个朝代的盛世?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9.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的灭亡?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八国联军侵华D. 鸦片战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A. 陈胜吴广起义B. 黄巾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ABC2. 下列哪些朝代实行过科举制度?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D. 火药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朝代的皇帝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ABCD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答案: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为后来的汉武帝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论述题: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31.论述13—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40分)
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
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
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随后凯末尔领导改革,击退欧洲列强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14世纪奥斯曼不断向外扩张,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一度衰落,到15世纪中期,国力逐渐恢复。
1453年穆罕默德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土耳其人向东扩张,掌握了东地中海、红海的重要商道和埃及的巨大财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成为哈里发,加强了帝国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主张向外扩张,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苏里曼一世逝世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扩张逐渐放缓。
国内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西欧力量的增长、发展由欧洲前往亚洲的新航线都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发展。
以往有效的军事及官僚体制因苏丹的管治失当而变异,危机四伏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下去,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终止向欧洲继续扩张步伐。
19世纪30—40年代埃及为对外扩张而与土耳其进行了两次土埃战争,自此
确定土耳其和埃及的主从关系。
1853年与俄国争夺巴尔干的控制权发起克里米亚战争,以奥斯曼土耳其的胜利结束。
1839年至1871年土耳其改革派为巩固奥斯曼的统治而实行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即坦志麦特,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新式学校教育造就了包括凯末尔等未来的青年土耳其党人。
改革唤醒了土耳其人的民族意识、革命意识,有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历史
32.概述宋辽间的战与和,评价宋辽盟约
(一)北宋与辽的和战
1.高梁河之役与雍熙北伐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领兵灭北汉后,乘胜进军幽州。
北宋军队起初一路势如破竹,辽各州县长官纷纷投降。
但宋军因连续作战疲乏,最后攻打幽外I城时,十五日不能下,辽名将耶律休哥带领骑兵来援,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大败宋军。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又派三路大军北伐。
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出瓦桥关,进军幽州;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口(在河北涞源北),攻打蔚州(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出雁门,进取云中(山西大同)。
战争开始时,三路军队节节胜利。
但因各军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指挥不力,岐沟关(今河北涿州)一战大败,杨业负伤被俘、绝食而死。
雍熙北伐败。
高梁河与岐沟关两役失败后,北宋放弃了收复幽云失地的计划,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
2.澶渊之盟
1004年9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入宋朝境内,11月在连破一些州城后,直抵澶州,直接威胁宋的都城开封。
宋君臣震动。
王钦若和陈尧叟主张迁都。
宰相寇准和毕士安坚决主张真宗亲征。
经过激烈的争论,真宗
终于亲自出征,前军用伏弩射死在阵前视察地形的辽军统帅,使辽军军心大为动摇,辽遂决定与宋朝议和。
双方协定:宋辽维持旧疆,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辽朝岁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
史称“澶渊之盟”。
(二)评价:“澶渊之盟”是宋辽间势均力敌条件下的产物,宋辽开战以来,辽朝虽然连年南下侵扰北宋,但并不具备没网北宋的绝对优势,而北宋几次北上用兵,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目的也绝非能够轻易实现。
因此,双方经过多年的军事较量而未分高下,议和是双方的共同选择。
“澶渊之盟”后,宋辽间持续了长达百余年相对稳定的和平关系,不仅双方沿边州县的生产、生活秩序渐趋安定,社会经济很快发展起来,而且彼此间的政治、经济交往也日益密切起来。
这种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快了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宋朝与辽国的民族关系
33.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相同点:(1)两国工业发展的时间、背景相同:近代工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背景相同,中日两国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两国当时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威胁。
(2)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辱。
(3)都是由政府进行主导。
(4)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不同点:(1)结果不同:日本迅速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则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中国封建残余势力强大,近代工业发展所遇到的阻力大,而日本封建顽固势力在明治维新后已被大大削弱,且近代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天皇的大力支持,因而发展阻力较小。
(3)中国近代工业大多是官办企业,缺乏竞争,且贪污腐败严重,因而难成
气候;而日本近代工业大多是官方推动,民间投资办厂,因而有竞争有活力。
(4)外部环境不同:帝国主义列强更多的将侵略眼光集中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岛国,所受到的关注的侵略相对较少。
这也使得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
(5)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偏重于轻工业,而日本近代工业发展比较全面,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比较协调。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