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如何教会家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萎软无力 呼吸、心跳增快 出冷汗、手脚发凉、皮肤花纹 头痛、呕吐、眼花,前囟突起,张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尤其是危重病例,所以每一名诊断为 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高血糖可有口渴、多饮多尿等 门急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有无类 似病例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 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初次就诊时即需告知家长以上7种表现 或其他危急情况,提示重症病例可能,需再次就诊医院。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一)
鉴别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 儿多见。 (二)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少数可无发热。 (三)有以下条件可确诊: 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出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 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手足口病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图片资料认识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传染源 发病特点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情况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病理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 儿童发病率最高。(2008年5月2日纳入法定丙类)。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 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主 要感染对象是5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 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途径传染。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C〜40 C,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 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 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 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 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都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都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都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是由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多数是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引发,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夏秋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多数患病幼儿都在幼儿园、公共健身场所等被感染。

一、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常见的信号表现如下:1.患儿在发病前的2~3天内,会出现持续的低热、咳嗽、流涕、流口水、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焦躁不安,年龄大的患儿会感到口腔和咽喉部疼痛。

2.皮疹多在发热后出现,多见于患儿的手掌、足底,其次为臀部、躯干以及四肢,表现为小米粒或绿豆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并伴有轻度的瘙痒,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一般会在一周左右消退。

3.在患儿的口腔里可见到黏膜疹,如粟米大小,为红色的斑疹或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疼痛感,常常流口水,导致患儿不能吃东西。

一般在7~10天愈合。

4.有的患儿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淋巴结,有轻微疼痛感。

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手足口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疫苗研制出来。

对本病的控制,主要采取预防为主,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1.孩子患病后,要认真观察孩子的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有发生并发症的倾向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患儿的衣物、日常用品、洗漱用品、餐具等要单独摆放,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

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防止患儿感染,为防止孩子进行搔抓,可把患儿的指甲剪断。

4.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若患儿口中已经出现口腔糜烂,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在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预防细菌引起继发感染。

5.要让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其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但是要注意,不要让患儿吹到对流风,以防感冒,引起新的病症。

6.患儿一般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应尽量让孩子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咼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 C〜40 C,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含早期症状图)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

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

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

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

(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手足臀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及治疗法(38)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及治疗法(38)

其他
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
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04 手足口病治疗法
一般治疗
隔离
将患者与健康人群隔离,避免病毒传 播。
饮食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过程,达到抑 制病毒的目的。
VS
治疗效果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 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然 而,对于重症患者,尤其是出现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手足口病的 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基因测序等技术 的应用将有助于准确识别病毒类型,为患者 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新型抗 病毒药物和免疫疗法的研发也将为手足口病 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利巴韦林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 用,能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其他抗病毒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毒类型,医生可 能会选择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球蛋白
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 患者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
其他免疫调节剂
根据患者病情和免疫状况,医生 可能会选择其他免疫调节剂进行 治疗。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部皮 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型病例可表现为高热、精神差、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脑干 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02 手足口病初期症 状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内容详实)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内容详实)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含早期症状图)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

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

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

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

(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手足臀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示预防及图片之杨若古兰创作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普通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冬季可达高峰.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普通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普通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随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和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敏捷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卵形,四周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次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酿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构成水疱,,次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四周,和足跟边沿,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普通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接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示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随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构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示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卵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环绕以红晕.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此刻躯干及面部,普通7天摆布就能减退,不会形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类可能很小.6、全部病程大约在1周摆布结束,普通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需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手部足部图片:口部图片:人群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净化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和床上用品、内衣等惹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形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净化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幼托机构如何预防?幼托机构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做到以下几点:1.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完整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其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坚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加强先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陈述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留意教室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先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4.组织开展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路教育先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气,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顽耍,更不要用家长本人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家庭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气和饮食习气,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整加热后再食用.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堵的公共场合,特别是尽量防止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3、留意孩子养分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歇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加强本身的免疫力.4、家长要留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防止人、畜混住一处,特别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预防手足口病要坚持手的清洁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气,能够较好地预防手足口病.医治及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常常较差,不肯进食.对此,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温性、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但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患儿要坚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家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腔有疱疹可以喷利巴韦林气雾剂或口腔炎气雾剂,以减轻疼痛,促使病变早日愈合.须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等药物.另外,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穿着要舒适、柔软,且经常更换.剪短患儿的指甲,须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坚持清洁干燥.。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与症状图片

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与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夏天和初秋。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干货)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干货)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感谢聆听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与预防措施及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症状图片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症状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就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就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就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她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瞧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
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
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

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

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

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最近是幼儿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请各位家长留意、注意预防,以下是有关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面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儿幼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浒。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站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按时工作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米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
状和体征。

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

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

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

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

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