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现象&心理效应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及例子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及例子《有趣的心理学效应,让生活更奇妙》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它们就像一道道神奇的魔法,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有趣例子。
先来说说“羊群效应”。
就好比一群羊,前面的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会跟着,根本不考虑这是不是对的方向。
我们人类也经常这样,看到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就盲目跟风。
记得有一次,朋友圈突然流行起一种保健品,好多人都在发,说效果有多神奇。
结果我妈也跟风买了一堆,吃了一段时间发现也没什么特别的效果。
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有时候我们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干啥咱就干啥。
再说说“首因效应”,简单说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
有一次去面试,我特意穿着得体,还精心准备了自我介绍。
面试官见到我的第一眼就感觉不错,整个面试过程也很愉快。
后来我真的就收到了offer。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就像俗话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还有“晕轮效应”,一旦对某人有了好的或坏的第一印象,就会觉得他方方面面都好或都不好。
我就曾经因为一个人说话幽默风趣,就觉得他整个人都特别棒,直到后来发现他做事不靠谱,才意识到自己太片面了。
这让我明白,看人不能只看一点,要全面地去了解。
“马太效应”也很有意思,“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就像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同学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成绩也越来越好;而学习差的同学可能就会被忽视,成绩越来越差。
在职场也一样,优秀的人会获得更多机会,变得更加优秀。
这些心理学效应就像是生活中的小秘密,了解它们能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效应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比如说,在与人交往中,努力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或者在做决定时,不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思考。
心理学效应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加透彻地看清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让我们带着这些有趣的知识,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让每一天都过得充满乐趣和惊喜!。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现象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指人类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它们常常令人惊奇、有趣且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心理现象,下面我将介绍其中几个。
1. 奥卡姆剃刀原理奥卡姆剃刀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原则,它认为“若有多个解释,应选择最简单的那个”。
这个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在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最简单、最直观的解释。
这是因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追求简单化和经济化,以节省认知资源和提高效率。
2. 预期效应预期效应是指人们的期望和信念可以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行为。
例如,当我们对某个人或物有预设的好感时,我们往往会更加倾向于看到他们的优点,忽视他们的缺点;相反,当我们对某个人或物有预设的偏见时,我们往往会更加关注他们的缺点,忽视他们的优点。
这说明了人们的期望和信念对我们的感知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在群体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社会规范、群体压力和集体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有趣的心理现象。
例如,当一个人加入一个新的群体时,他们往往会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同时,当一个人身处于一个大规模的群体中时,他们往往会失去个体意识,从而产生一种跟随他人行为的倾向,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心理。
4.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指记忆中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消失的规律。
根据赫尔曼·艾宾浩斯的研究,我们在学习一段新知识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遗忘大部分的内容。
然而,通过重复学习和复习,我们可以延缓遗忘的速度,提高记忆的效果。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及时的复习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
5. 即时满足效应即时满足效应是指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快乐,而忽视长期的收益和利益。
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经常会选择立即享受的食物和娱乐活动,而忽视了健康和长远的目标。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现象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奇妙而有趣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些令人着迷的心理学现象。
“羊群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
就像羊群总是盲目地跟随头羊行动一样,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也会不假思索地跟随大众的选择或行为。
比如,在购物时,看到一家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队,我们往往会认为这家店的商品一定很好,从而也加入排队的行列。
在投资领域,当大多数人都在追捧某一种投资产品时,很多人也会跟风投入,而不去深入研究其风险和收益。
这种现象有时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晕轮效应”也十分有趣。
它指的是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例如,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很善良,就可能会认为他也很聪明、有能力;而如果认为一个人很自私,可能就会觉得他在其他方面也表现不佳。
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不够客观准确。
“安慰剂效应”则展示了心理对生理的神奇影响。
在医学实验中,即使患者服用的是没有实际药效的“安慰剂”,但只要他们相信自己服用的是有效的药物,就可能会出现症状减轻或病情好转的情况。
这说明心理预期和信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身体的生理反应。
还有“刻板印象”这一现象。
我们常常根据某些群体的一般性特征来对该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判断。
比如,认为男性更擅长理工科,女性更擅长文科;认为北方人性格豪爽,南方人性格细腻。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容易导致对个体的误解和不公平对待。
“近因效应”告诉我们,在一系列信息中,最后出现的信息往往更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记忆。
比如,在面试中,候选人最后回答的问题可能会对面试官的最终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在与人争吵时,最后说的话可能会决定双方在结束争吵后的情绪和态度。
“沉没成本效应”也值得关注。
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或金钱,即使继续下去可能不再明智,我们也往往会因为不愿意放弃已经付出的成本而选择坚持。
人类十个有趣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颇具罗曼蒂克色彩的效应。
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
因此,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由于人们对父母反对等恋爱阻力的心理抗拒作用,反而会使双方的感情更牢固。
当这种恋爱阻力不存在时,双方却有可能分开。
经历过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验的爱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冲击。
当爱情的阻力消失时,也许曾经苦恋的两个人反而失去了相爱的力量。
二、从众心理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
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
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
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
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
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
10个冷门却十分有趣的心理学现象(2024)
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除了人们熟知的心理学现象,还存在一些冷门但是十分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本文将介绍10个冷门却十分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正文内容:一、布雷茨效应1.近期记忆干扰:布雷茨效应指的是近期记忆对长期记忆的干扰现象。
研究发现,最近学习的信息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之前学习的信息产生干扰,导致之前学习的知识遗忘。
2.末尾词汇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一系列中的末尾词汇,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学习一系列词汇时,末尾词汇的记忆持续时间更长。
二、多义词效应1.语义多义词效应:当我们听到一个语义多义词时,会在我们的大脑中自动多重解释,这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扰。
2.词语形态多义效应: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也会导致多种解释,这进一步增加了理解的复杂性。
三、象征性预测效应1.头脑风暴:当我们在解决创造性问题时,将大脑中的象征性形象与概念相联系,可以产生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自我实现预测:人们对自己的预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结果。
如果一个人期待成功,他们可能会为之而努力,从而实现自己的预期。
四、普遍奇异模式效应1.近距离眺望:当我们处于较近的位置观察奇异的模式时,会让我们感到模式更加奇特和有趣。
这是因为近距离观察可以让我们更加细致地注意到模式中的细节。
2.远距离依赖:相反,当我们处于较远的位置观察奇异的模式时,我们会认为模式有点令人生厌或是不起眼。
五、自我增值效应1.自我加水:人们倾向于对自己的意见和行为给予更高的权重,这被称为自我增值效应。
这种现象导致我们对自己做出的决策更加坚信,并且对他人的观点持有怀疑态度。
2.自我强化:当我们在尝试自我改变时,将动机和目标写下来可以增加我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写下目标会增强我们对自己的坚持和责任感。
总结:通过对这10个冷门但有趣的心理学现象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思维与行为背后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生活中的心理学:八个有趣的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心理学:八个有趣的案例分析1、有时遇见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居然忘了对方的名字原理:个体在学习中对刺激给予编码处理时,他同时将之编码为形码、声码、意码(文字如此,人物也是如此)。
在语文学习时短期的记忆的编码以声码为主,长期记忆的编码则以意码为主。
分析:对熟悉的同学,我们已将他(她)与意码建立了直接联结,而不象最初认识时需将精力放在形码的记忆上,我们一见到他(她)就直接在脑海里潜意识的反映出与其性格相符的词,譬如:乐观、开朗、或内向、忧郁,即为意码。
若此时声码的解码无法进行,或声码无法与意码、形码建立联结,自然就叫不出对方姓名。
2、有一个男孩追了一个女孩很久,女孩有一天睡觉之前突然喊道:完了,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室友们便坏坏地笑着说:完了,你爱上他了。
分析:当女孩慢慢开始接纳男孩时便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意码的编码上,将其编入长期记忆。
此时女孩会更多的思考与意码相关的人品、气质、性格,而可能忽视了对其形码的检索,即会出现一时不记得他相貌的现象。
平时你是否会经常在某一时刻不记得爸爸、妈妈或男友的长相呢?因为在熟悉之后,你会更关心与个人魅力有关的意码,而非形码。
3、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你受了很大的伤害,几年之后,你再想记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那段感情的记忆很模糊,甚至不复存在。
原理:长期记忆不可能遗忘,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检索方式。
动机性遗忘(针对性失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分析:回忆痛苦经验时,将使人回到痛苦的过去,为避免痛苦感受在记忆中复现,因而当时者学到对自己加以压抑,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刻意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
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
把遗忘的记忆从深海中打捞出来,你也许会痛不欲生。
按精神分析论的解释,除个人生活中重大灾害的压力可能导致失忆症之外,个人的心理冲突,也是形成失忆症的原因。
诸如个人在情绪上的一些内在冲动或欲望,如不为个人理性所接受时,两方面冲突的结果即可能形成遗忘。
7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7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1. 巴纳姆效应:人们倾向于认为普遍描述的特征适用于他们自己,即使这些特征实际上是模糊和普遍的。
2. 深度错觉效应:人们对于物体的距离有一种感知偏差,往往会高估较近的物体距离,而低估较远的物体距离。
3. 阅读回声效应:人们对于同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记忆会受到其语义表达方式的影响,即文字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4. 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倾向于以某一个信息作为参考点,然后根据该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而不太关注其他影响因素。
5. 可加性错误效应:人们倾向于错误地认为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加,等于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6. 塞勒尔效应:当人们面临太多选择时,会感到不安和困惑,难以做出决策。
这种困境被称为“选择困难症”。
7. 朗格效应:人们对于自己擅长的事物会产生一种主观的高估,同时对于他人擅长的事物会产生一种主观的低估。
这种现象被称为“朗格效应”。
10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八)投射效应
• 最著名的投射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于1921 年编制的(罗夏墨迹测验):让人们看那些用墨迹 偶然形成的图形,然后说出自己想到的东西。这个 测验是基于知觉与人格之间有某种关系的基本假说 。例如:有一名被试多次将图片看成死动物活解剖 体,不久这个人就自杀啦==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 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 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 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 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 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 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 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古希腊传说中塞 浦路斯岛一位年轻 的王子皮格马力翁 ,酷爱艺术,通过 锲而不舍的努力终 于雕塑了一尊女神 像。面对自己的作 品他爱不释手,整 日深情注视。天长 日久,女神竟然奇 迹般复活,并成为 了他的妻子。这个 故事说明,期待是 一种力量。
(四)罗森塔尔效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 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 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 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 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 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 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 ,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厂有完备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 制度。但是工人们情绪仍旧很低落,生产状况很 不理想。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哈佛大学教授梅 奥进行了一次谈话实验:他们逐一找工人进行个 别谈话达两万余次。他们态度和善,耐心地倾听 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而且从不反驳。 这些工人通过谈话实验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全都发 泄出来,并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归属感顿生。最 终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心理学是一门极其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或思维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
趣的心理学现象,包括记忆偏差、社会比较效应、自我欺骗和自我实现预测。
记忆偏差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有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于记忆的选择性性质,也可能是由于记忆的模糊性。
例如,人们可能会更容易记住某件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
此外,人们可能会更容易记住某件事情的细节,而不是整体的概念。
社会比较效应是指人们会根据他人的表现来评估自己的表现。
例如,当一个人看到别人表现得比自己好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表现不够好;而当一个人看到别人表现得比自己差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表现还不错。
自我欺骗是指人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或思维有一定的偏见,以便让自己更容易接受。
例如,
一个人可能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做某件事,其实他有时间,只是不想去做。
此外,一个人可
能会说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件事,其实他有能力,只是不想去做。
自我实现预测是指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预期来衡量自己的表现。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自
己会取得好成绩,因此他会更加努力学习,从而实现自己的预期。
此外,一个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会失败,因此他可能会放弃努力,从而实现自己的预期。
以上就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学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
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
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通过探究心理学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介绍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其中包含了一些有趣、引人思考的案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1.帕金森悖论(Parkin son's Paradox)帕金森悖论是指个体当他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性的任务时,反而会感到更加满意和快乐。
这实际上与人们的自我成就感有关,当一个人克服了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2.白熊实验(P o l a r B e a r E x p e r i m e n t)白熊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威格尔提出的。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尽量不去想象一个白熊。
然而,结果显示,被试们在想象其他事物时,却更容易想象到了白熊。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思维中的压抑现象。
3.斯坦福监狱实验(S t a n f o r d P r i s o n E x p e r i m e n t)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 il ip Z im ba rd o)在1971年进行的。
实验中,参与者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人们在具有权力的角色下,往往会表现出暴力和残酷的行为,这反映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
4.多重任务干扰(Mu ltitasking Inter ference)多重任务干扰是指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个体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多个任务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注意力,导致效率下降。
5.不可思议效应(In credible E ffects)不可思议效应是指人们对于稀有事件的高估。
研究表明,当一个事件非常罕见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它非常特别且有意义,而忽视了它可能是由于偶然性而发生的。
6.心理镜像效应(Ps ychologica l Mir r oring Effect)心理镜像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向我们展示善意和友好时,我们往往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和故事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和故事
心理学效应是指在人类心理学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可被科学验证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和故事。
1. 暴食效应(Binge Eating Effect)
暴食效应是指人们在拥有某些食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大吃特吃,直到把食物吃完。
这种效应是由于人们对食物的限制和禁止,导致一旦有机会接触到食物,就会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
2. 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个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会对后续的评价产生影响。
如果第一印象是好的,那么后续评价会更为积极;反之,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后续评价会更为负面。
这种效应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某一个人或事物的评价出现偏差。
3. 鲸鱼效应(Whale Effect)
鲸鱼效应是指人们面对巨大的问题或目标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任务看起来太过于浩大。
这种效应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动力,因为他
们认为任务无法完成。
4. 牛津情况(Oxford Situation)
牛津情况是指在学术会议上,人们会对于来自牛津大学的人的发言更为认真地听取和评价。
这种效应可能会导致来自其他学校的人在学术会议上面对认知的偏差。
5. 火车难题(Trolley Problem)
火车难题是指一个道路上火车失控,前方有五个人被绑在铁轨上,你可以利用一个开关将火车转向另一条轨道,但那条轨道上有一人被绑住。
你会如何选择行动这种效应可能会导致人们在道德决策中出现迷惑和混乱。
以上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和故事,这些效应和故事都揭示了人类心理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第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
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
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
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就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
此外,人们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情绪。
但往往,受外界阻力而激发升温的爱情,经受不住考研,容易产生裂痕。
第二,梦。
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认为,人会把愿望埋藏在内心深处。
处于清醒状态时,意识会抑制愿望。
而当人入睡后,意识的控制放松了,内心深处的愿望会影像化,于是便形成梦。
有一部奥斯卡经典电影“爱德华大夫”(也叫“意乱情迷”),有一场无比精彩的释梦推理。
坠落的梦:代表不安和恐惧。
生病或受伤的梦:提醒困难存在潜在疾病。
死亡的梦:并不是不吉利,相反是“再生”的信号,即将开始新生活。
第三,人为什么会愤怒,生活中,人会对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
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之内,人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对于这种情感的防卫反应就以“发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人还有一种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绪,即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
自尊感情高的人,对于别人的侮辱也可以宽容对待。
而自尊感情低的人,只要受到一点不适当的评价,马上就会发怒。
自尊感情低的人无法尊敬自己,需要从别人的尊敬中间接地获得自尊感情。
因此,一旦别人否定了自己,自己也就无法尊敬自己,于是便发怒了。
因此,如果平时能够冷静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值得尊敬的地方,提高自尊感情,就不会动不动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生气了。
想来,自己就是个自尊感情非常低的人;非常容易被男朋友激怒。
第四,泪水。
愤怒的泪水,含水量相对较少,钠的含量较多,所以比较咸;而悲伤的泪水则是水分比较多,味道比较淡。
第五,乐队车效应和Underdog效应。
对于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多会产生乐队车效应:即永远站在胜利者一方。
心理学的166个现象大全
心理学的166个现象大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有趣和重要的现象被探索和解释。
下面是一份关于心理学中166个有趣现象的大全:1. 心理条件反射2. 短期记忆的容量限制3. 锚定效应4. 近似价值效应5. 选择遗忘6. 臆听的记忆效应7. 情绪传染8. 社会认知失调9. 遗忘曲线10. 多因素理论11. 被动依从12. 潜意识的影响13. 条件回避研究14. 结构感知15. 代入思考16. 自我效能感17. 情感智力18. 智力瓶颈效应19. 被动暴露效应20. 情感支持21. 共生态性恋爱22. 被动影响23. 自动联结24. 同化效应25. 分解范式26. 外在激励27. 反转研究28. 分组效应29. 平均主义30. 非经验感知31. 预期偏差32. 从众行为33. 社会几何图形效应34. 组均编辑效应35. 多通道记忆36. 心灵感应37. 策略描述效应38. 平均主义39. 作者效应40. 多形态表现41. 明线效应42. 情感传达43. 社会作用模型44. 分割效应45. 目标替代效应46. 非当前决策效应47. 集体行动48. 启发式计算49. 爱情脑50. 字模块效应51. 多层次建构52. 心理距离53. 集体认知54. 情境特定性55. 理解压力56. 美学偏好57. 首字母效应58. 主观幸福感59. 心理延迟效应60. 语言早熟61. 注意偏差62. 流行审美63. 高效选择64. 情绪转义65. 打断效应66. 自动化过程67. 小众审美68. 社交跨软件69. 差异咀嚼效应70. 预期效应71. 突出效应72. 自我生成效应73. 回忆歪曲74. 音乐心理学75. 安全感文化76. 情绪调节77. 行为迷因78. 均衡理论79. 阿特金森和沙尼特效应80. 数字时代81. 相似效应82. 巨人效应83. 心理护航84. 辨别变基85. 自我确认86. 想象引导87. 心理干预88. 社会互动89. 拷贝微汽化90. 心理警觉91. 自我知觉92. 领导力心态93. 社会心理学94. 人际认知95. 文化心理学96. 心理疲劳97. 认知复位98. 回忆重演99. 粉丝心理学100. 情绪智能101. 孤独感102. 刻板印象103. 分配公正104. 社交比较105. 自尊心106. 情感调节107. 儿童心理学108. 心理障碍109. 预期违背110. 多属性决策111. 相对风险偏好112. 多元感知113. 性别心理学114. 非语言沟通115. 情绪察觉116. 自发思维117. 期望管理118. 社会对比119. 心理困境120. 婚姻心理学121. 决策框架122. 心理建设123. 认知失调124. 对等原则125. 小组决策126. 文化与认知127. 精神创伤128. 决策赛局129. 幻觉矫正130. 起点效应131. 情感早期132. 自我认同133. 社会心智134. 认知重建135. 双层建构主义136. 认知抑制137. 现实偏差138. 地理心理学139. 心理健康140. 双边既得利益141. 虚假回忆142. 友谊心理学143. 组织行为144. 实验室心理学145. 心理投射146. 觉察过程147. 空间认知148. 批判感知149. 自我控制150. 社群心理学151. 瞄标效应152. 反应偏颇153. 视觉幻觉154. 思维固定155. 伴侣心理学156. 认知修复157. 创造性思维158. 非自发行为159. 知觉输入160. 心理抱怨161. 人际交往162. 行为难以预测163. 图像记忆164. 决策推迟165. 心理社会166. 社会认知以上是166个心理学中的有趣现象的大全。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一)2024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科学,而生活中存在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这些现象展示了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对我们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正文:一、选择困难症1. 选项过多导致的不确定感2. “后悔不如错过”的心理效应3. 对比效应对选择的影响4. 忧虑症状对选择的干扰5. 决策疲劳对选择的影响二、记忆重塑现象1. 时间改变记忆的不准确性2. 信息缺失对记忆的影响3. 情感态度对记忆的再现作用4. 外界影响对记忆的干扰5. 个人意识形态对记忆的塑造三、群体心理效应1. 社交媒体上的群体偏见2. 社会认同对个人决策的影响3. 社会期望对行为的塑造4. 群体思维对创造力的影响5. 群体压力对个体表现的影响四、认知偏误1. 保守主义偏误对判断的影响2. 锚定效应对决策的干扰3. 认知失调对信念的调整影响4. 朝阳效应对信息的处理影响5. 鲨鱼效应对焦虑情绪的放大五、心理障碍中的异象1. 错觉对感知的干扰2. 抑郁症中的自我责怪倾向3. 强迫症中的不确定性恐惧4. 焦虑症中的过度担忧5. 人格障碍中的情绪逃避行为总结:生活中存在众多有趣的心理学现象,通过了解这些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
选择困难症、记忆重塑现象、群体心理效应、认知偏误以及心理障碍中的异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深入研究这些现象对于个人发展、沟通和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9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9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鲇鱼效应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
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5、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
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
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5个有趣的心理小常识
25个有趣的⼼理⼩常识25个有趣的⼼理⼩常识 鉴于⼼理学在社会⽣活中举⾜轻重的地位,YJBYS⼩编为⼤家进⾏了⽣活⼼理学⼩常识的汇总整合,⼀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现象吧。
25个有趣的⼼理⼩常识篇1 1.易怒的⼈伤⼝好得慢 美国研究⼈员研究发现,易怒的⼈伤⼝愈合所需时间会⽐较长。
美国俄亥俄⼤学的研究⼈员进⾏了⼀项研究,志愿者事先都在其前臂上制造⼩的烧伤,接受了⼀系列⼼理测试,以评估他们⽇常发怒的频率,然后被按“发怒等级”分类。
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能控制愤怒情绪的⼈来说,测试中的⼩伤⼝需要4天以上时间才能痊愈,约是好脾⽓的⼈的3倍。
研究⼈员推测说,易怒的⼈应激激素⽪质醇分泌量⽐较⾼,这可能是他们伤⼝难以痊愈的原因。
2.移动家具可以改善⼼情 ⼤卫·贝克汉姆每当⼼情紧张、情绪焦虑的时候,他就会不停地搬动家具,将房间重新布置。
当然,他也不是个例,我们很多⼈在收拾完房间后会觉得⼼情舒畅。
其实,这种嗜好从⼼理学上不难找到解释。
⼈在受到外界压⼒时,⼼理的平衡被破坏了。
压⼒越积越多,就容易使⼈产⽣紧张和焦躁的情绪,如果从内⼼⽆法找到宣泄的出⼝,这时可以借助外部环境的有序来刺激内⼼,如重新布置家具,就会给⼼理带来愉悦感,这对缓解焦躁情绪确实⼤有裨益。
3.“巴纳姆效应” ⼈们常常认为⼀种笼统的、⼀般性的⼈格描述⼗分准确地揭⽰了⾃⼰的特点,⼼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在⽣活中⼗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很多⼈请教过算命先⽣后都认为算命先⽣说的“很准”。
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本⾝就有易受暗⽰的特点。
当⼈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个缺乏安全感的⼈,⼼理的依赖性也⼤⼤增强,受暗⽰性就⽐平时更强了。
加上算命先⽣善于揣摩⼈的内⼼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刻会感到⼀种精神安慰。
算命先⽣接下来再说⼀段⼀般的、⽆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有心理学冷门有趣的小知识
有心理学冷门有趣的小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冷门小知识:
1. 海报效应:研究发现,当人们看到某个行为被多数人采用时,他们更有可能模仿这个行为。
这就是所谓的海报效应。
2. 打哈欠:打哈欠并不仅仅是身体对缺氧的反应,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可以在群体中传播。
看到别人打哈欠会引发自己的打哈欠反应,这被称为连锁打哈欠。
3. 默契现象:人们常常会与他人产生默契,表现为他们在行为和说话方面的同步。
例如,在一次对话中,两人可能会意外地同时停顿或举手,这是因为他们在非语言交流中建立了一种类似的语调和节奏。
4. 马斯洛金字塔: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
包括生理需求(如食物、水)、安全需求(如住房、稳定的工作)、社交需求(如友谊、爱情)、尊重需求(如成就、认可)和自我实现需求(如个人成长和实现潜力)。
这些需求按照层次结构排列,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 短暂性记忆:短暂性记忆是大脑中的一个临时存储系统,能够保留能够记住的信息。
然而,根据研究,短暂性记忆只能持续几秒钟,然后就会逐渐丧失。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不断重复信息,以将其转化为长期记忆。
这些冷门小知识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
学前儿童心理有趣的现象
学前儿童心理有趣的现象一、不是说谎的说谎。
这是3到4岁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有限,常常把现实中的事物和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混淆不清,不能把他们清楚地区分开来,就会把童话故事当真的,把自己主观臆想的事情,自己渴望的情景当作真的,加以肯定的形式来表述。
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儿童把事情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愿望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二、哭闹的选择性。
很多儿童常常在长辈面前以哭闹来威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在严肃的父母面前却变得十分乖巧,而不敢轻易以哭闹来达到目的。
这就是儿童的哭闹的选择性,这是儿童的一种心理现象。
对于哭闹的孩子,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处理。
当孩子的要去是合理的,他不哭闹,也要想办法来满足他,不要等到哭闹的时候才给予满足,否则就会强化他。
同样,对于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任凭他怎么哭闹,大人也不能满足他,否则,会强化儿童以哭闹为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以后的教育带来困难。
三、正常的自言自语。
在孩子3到5岁的时候,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常常会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嘴里咕咕囔囔的说话,孩子的自言自语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儿童思考问题过程的一种小伴奏。
在6到7岁时候儿童就能讲这种伴奏转化为默默的思考了,7岁以后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担忧。
四、百听百看不厌。
3到4岁的儿童对一个生动的故事往往会百听不厌,故事讲完了,还会要去大人再次讲下去,有的故事儿童听的很熟悉了,在大人讲错的时候,他还会来纠正大人的错误,但他还是会乐意的听大人讲。
这是因为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头脑中会呈现出生动的'形象,因而感到了满足。
这个时期的孩子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的乐趣。
这种百听百看不厌的心理现象是很多年轻的家长所不能理解,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种心理现象会逐步的消失的。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1.“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给此句英语加标点。
男生的答案:"Woman,without her man,is nothing." (女人,如果没了男人,什么也不是。
)女生的答案: "Woman,Without her,man is nothing." (女人,没有她,男人什么也不是。
)【人往往都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尤其是独生子女】2. 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睡前玩手机,频繁发送电子邮件,会影响睡眠质量。
使第二天情绪变差,易焦虑、沮丧。
3. 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一般和他回你短信的速度成正比。
4. 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
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5. 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那个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那个先放弃。
6. 心理学研究发现:妻子的容颜,与丈夫的性格和他对妻子的态度紧密相关。
心胸宽广,不轻易发脾气的丈夫能够包容迁就妻子,使妻子享受充分的自由。
妻子的皮肤更加光滑细腻,不易衰老,经常容光焕发。
7. 心理学认为,从背后主动拥抱对方代表一种保护,表示拥抱者愿意主动给予被拥抱者爱与关怀。
所以,采用这种睡姿,就代表这个人愿意给你爱的承诺,并且能从这种主动呵护和疼爱中感到幸福。
8.男人通常不喜欢吵架,也不主动吵架,但他们擅长令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9.美国心理学家称:男生和女生分别有6种基本的爱情需求。
男生: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鼓励。
女生: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10. 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心理学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就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11. 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
工作一天,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说完了,回家只想休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心理现象&心理效应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实例】1、有效利用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
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 *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
”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
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
”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
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
”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反例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臵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
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
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
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臵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
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
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3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XXXXX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4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
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
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
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5暗示效应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此称之为“暗示效应”。
少年儿童较XXXXX更易于接受暗示。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领:我很棒!(X X)众:你很棒!(X X)领:你也行!(XX X)众:我也行!(X X X)动作暗示——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低段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思想内涵更不容易把握,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展的音乐,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
表情暗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包括唱歌表演、律动表演、乐器表演,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的作用。
当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
而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过程中,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的动作暗示,让学生对抽象的音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
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的第三句“水草丰盛羊儿壮”时,总是把最后一个音“5”漏掉。
所以当唱到这几小节时我就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到了最后一个音“5”时,我的手向上一带,学生的自然的就唱到位了,几遍之后便能完全掌握。
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
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惨了!惨了!”“好难啊!”等自我暗示,在学习上维持着焦虑状态,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
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一定能一定做的到。
另外教师的课堂展示也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态度暗示,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投入程度上。
6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
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
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7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朋友一次问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难。
我说挣钱最难,他摇头。
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摇头。
我说我放弃,你告诉我吧。
他神秘兮兮地说是认识你自己。
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
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
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
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
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
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XXXXX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
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