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

合集下载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曲病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对于水稻生产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影响。

在水稻生产中,必须加强对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和防控,以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一、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和多雨是水稻稻曲病的好发天气,这些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孢子在田间传播,从而导致病害加重。

特别是在水稻拔节至成熟期的高温多湿条件下,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更加严重,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

2. 土壤因素土壤的疾病菌丝长期存在,成为病原的“基地”,使病害的防治更加困难和复杂。

土壤酸碱度、通风、排水等条件是病菌生存的重要因素。

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以及茬口处理的方式等都会影响到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

3. 种植因素种植时间、密度、密植程度、品种、施肥水分管理等种植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特别是水稻迟播晚育、密植而高肥水表面量的种植模式,更容易导致病害的爆发。

4.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都是水稻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它们对水稻的危害性不同,但都会导致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技术1. 选育抗病品种科学选育抗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稻曲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能力。

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3. 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菌的传播。

通过降低种植密度,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4. 合理施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化学农药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减少水稻的病害。

但是要注意不宜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 深松土壤通过深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风性和排水性,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水稻稻曲病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绿色防控技术
增加市场竞争力
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卫生 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 民的收益。
社会效益分析
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农药残 留,提高水稻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
人民群众的健康。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 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
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02
03
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危害,促进生态 平衡,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06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绿色防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农药等手段防治水稻稻曲病,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 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智能化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水稻稻曲病的智能化预测和精准防治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02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如果气温适 宜、湿度较高、光照不足,会促
进稻曲病的发生。
水稻品种的抗病性也是影响稻曲 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对 稻曲病的抗性有差异。
03
此外,田间管理措施如施肥、灌 溉等也会影响稻曲病的发生。
04
02
稻曲病的症状识别
稻曲病的症状表现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水稻谷粒,造成谷粒膨大、开裂,形 成稻曲。
发布预警信息
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预警 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05
绿色防控技术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减少农药使用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等,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有几种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有几种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有几种?一、稻曲病症状及危害稻曲病又叫稻伪黑穗病、稻绿黑穗病、稻谷花病、稻青粉病,俗称丰产病、丰收果,为真菌病害,在世界水稻产区均有分布发生,一般发病率为3%~5%,严重的达30%以上,减产可达20%~30%。

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染病,病菌主要危害稻穗上部分谷粒。

发病的谷粒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病菌孢子代替米粒,一般一穗有一粒至数粒受害,也有多到十几粒,甚至数十粉的。

起初“稻曲”很小,以后撑开内外颖自合缝处外露,将整个花器包裹起来,表面光滑,外被薄膜,逐渐向两侧膨大,或呈稍扁平的球形。

薄膜随“稻曲”的长大而破裂,颜色由橙黄色转为黄绿色,最后成墨绿色,外壳龟裂。

最外面被覆盖着一层墨绿色的粉状物,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带黏性,不易随风飞散。

二、稻曲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稻曲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和落入田间越冬,也可以菌核在土中越冬。

第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座,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

厚垣孢子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开花时萌发,菌丝侵入子房和柱头,并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形成孢子座,造成谷粒发病。

稻曲病病菌在气温24~32℃时发育良好,以26~28℃时为最适温,低于12℃或高于35℃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和被抑制。

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为26~28℃。

1、一般抽穗晚、梗粒数多、抽穗慢、抽穗期长的水稻品种,稻曲病发病重。

2、水稻在抽穗扬花时遇多雨、低温,特别是连阴雨天气,稻曲病发生重。

3、水稻偏施氮肥,穗肥用量过多,田间郁蔽严重,通风透光差,相对湿度高,发病重。

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三、稻曲病防治方法1、水稻种子在播前晒种1~2天,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硫酸铜200倍液,或福尔马林50倍液,或3%~5%生石灰水浸种3~5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小时。

药液要淹没种子,浸种时不能搅动。

2、选种高产、抗病水稻品种种植,同时在田间发现病穗,应随时摘除病粒,必要时剪除整个病穗。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1.病状诊断该病只在水稻穗部发生,为害谷粒不能结实。

早期外观不明显,菌丝在谷粒内逐渐增大,使内外颖稍张开露出淡绿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呈黑绿色龟裂,散出粉末厚垣孢子。

一般病穗在水稻齐穗后4~5天始见,8~10天后为发病高峰。

高峰期病穗数占总病穗的75%以上,齐穗后15天病穗出齐持续10天左右。

2.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核在地面越冬,也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上越冬。

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26℃~28℃最适宜。

低于12℃或高于35℃时菌丝生长速度减缓或被抑制。

一般7~8月开始抽生子座,上生子囊壳,子囊孢子逐渐成熟。

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散落于稻叶上,在水稻破口期侵入花器及幼颖,造成籽粒发病。

病粒主要在穗的中下部,上部次之。

抽穗开花时遇多雨低温,特别连阴雨天发病重。

品种间抗病差异显著,抽穗晚的品种有大发生的趋势,杂交稻发病高于常规稻;偏施氮肥及穗肥用量过多均会加重病害发生。

当年发病重的田块由于种子带菌量大,有可能翌年发病重;淹水串灌也可导致稻曲病传染发生。

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早熟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改进施肥技术,施足底肥,增施农肥少施氮肥,配施磷钾,慎重用穗肥;浅水勤灌,后期采取浅干湿交替灌溉,适时落田。

②化学防治,浸种催芽前用硫酸铜200倍液或福尔马林50倍液或3%~5%生石灰水浸种3~5小时。

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小时。

在大田防治中波尔多液和硫酸铜液防效高于井冈霉素和多菌灵,但抽穗后使用硫酸铜液容易发生药害。

大田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8天,到破口抽穗20%时施药效果最好。

通常选在下午3时以后用药。

每亩用1∶1∶5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晶体硫酸铜50克或14%络安铜100克或50%DT粉剂100~150克加水50公斤喷雾。

第二次防治每亩用井冈霉素150克加水50公斤喷雾,兼治纹枯病。

如要兼治穗茎瘟,可同加适量三环唑或多菌灵等药剂。

如何防治水稻稻曲病

如何防治水稻稻曲病

如何防治水稻稻曲病xx年xx月xx日•稻曲病简介•水稻稻曲病的病因•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注意事项目•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实践案例录01稻曲病简介稻曲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稻曲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期稻曲病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影响稻曲病的定义稻曲病的发病原理病原菌侵入水稻柱头,并在籽粒中繁殖病原菌在籽粒中大量繁殖并形成菌丝体,导致稻曲病症状出现稻曲病病原菌在水稻花粉粒上萌发1稻曲病的症状23水稻稻曲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谷粒变黑,并产生黄白色或黄褐色霉层稻曲病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绝收稻曲病病粒中含有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厚垣孢子,会对人体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02水稻稻曲病的病因稻曲病在土壤质地偏黏、通透性较差的土壤中更易发生。

土壤因素土壤质地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可降低稻曲病的发生率,土壤偏酸或偏碱的田块易感稻曲病。

土壤酸碱度土壤过湿或过干都可能诱发稻曲病。

土壤含水量03风雨水稻在抽穗扬花期的风力和风向会影响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

气候因素01温度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低温、阴雨、寡日照天气,稻曲病更易发生。

02湿度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增加稻曲病的发生率。

部分水稻品种本身对稻曲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而部分品种则易感稻曲病。

抗病性晚熟品种由于抽穗扬花期较长,比早熟品种更易感稻曲病。

熟期类型水稻品种因素农业活动因素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水稻的抗病性,增加稻曲病的发生风险。

肥料使用灌溉方式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大水漫灌、串灌等方式易造成病原菌的传播,增加稻曲病的发生率。

过密或过稀的种植密度都可能影响水稻的通风透光,引发稻曲病。

如防治不及时或药剂选择不当,可能加重稻曲病的发生。

03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

避免单一品种长期种植,应进行轮换种植。

科学田间管理02控制水肥,保持田间干燥,控制水稻生长环境湿度。

03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 发病症状水稻稻曲病仅在穗部发生,只危 害谷粒。

病菌侵人谷粒后,在颖壳内形 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最初见 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稻曲 球),然后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体积比健壮粒大3 ~ 4倍。

稻曲球墨 绿色或橄榄色,表面平滑,后开裂,散 出墨绿色粉末(厚垣孢子)。

发病后期,湿度大时在稻曲球两侧着生2 ~4粒黑色、稍扁平、硬质的菌核。

菌核成熟 后脱落在稻田内越冬。

二、 发生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和菌核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厚垣孢子的形态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翌年,菌核萌发产生 的子囊孢子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垣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

水稻生长季节,子 囊孢子或由厚垣孢子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菌丝从水稻的柱头和子房侵人,并深入胚乳中迅速向花药及整个颖花内腔蔓延,最后形成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球4〇农村腦即稻曲球。

条件适宜时,可形成菌核。

一般抽穗晚的品种发病重,且粳稻发病重于籼稻,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

散 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较轻,而密穗型、晚熟品种发病较重。

抽穗速率慢、抽穗 期长的品种发病时间长、发病重。

水稻 抽穗扬花时如遇低温,特别是连阴雨天,水稻生育期延长,就易诱发稻曲病。

连作地块,高肥贪青,密植田以及 深灌、串灌、漫灌和后期落水过晚的稻田,病害发生重。

山区雾大、露重、日照少、气温偏低,发病程度较重。

三、防治措施1.预防与控制。

加强制种单位管理,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操作规程繁育水稻种子,同时加强对调运种子的检疫,防止病菌附着在种子上进行远距离传播。

选用抗病品种,控制病害发生,如 选用临稻6号、威优29、双糯4号、辽粳 10号、中优448、特优158、隆科10号、金优601、天优998等品种。

播种前,可 使用泥水或盐水选种,消除病粒。

泡田 时,捞出田间菌核及杂物,以减少菌鯧物医院/2021.051. 危害特点枸杞被害叶片细胞受到刺激后形成黄绿色近圆形隆起的小疱斑,严重时呈紫色或黑痣状虫瘿。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
2023-11-05
目录
• 稻曲病概述 • 稻曲病的识别 • 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 防治稻曲病的实践建议 • 防治稻曲病的注意事项
01
稻曲病概述
稻曲病的定义
稻曲病是一种由真 菌引起的水稻病害
稻曲病通常在高温 、高湿的环境下容 易发生
稻曲病主要发生在 水稻穗部,影响谷 粒的生长和发育
稻曲病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灌溉、除草等田间管 理措施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减少病害的发生。
适时晚割
水稻成熟后适当延迟收割时间,可 以减少稻曲病的发生。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
使用化学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硫酸铜、氢氧化铜等药剂,可以预防稻曲病的发生。
喷洒药剂
在稻曲病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 害的蔓延。
稻曲病的病原菌识别
稻曲病的病原菌
稻曲病是由真菌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这种真菌属于麦角菌科。
病原菌特点
稻曲病的病原菌具有较高的侵染力和繁殖能力,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并传播。此外,该病原菌还能够侵染其他植 物,如小麦、玉米等。
03
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较 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 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案,以便于后续的检查和追溯

注意保护环境
稻曲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要注意改善农田环境,减少稻曲病的发病机 会。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保护水源和土壤,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提倡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 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

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 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

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水稻稻曲病又称青粉病、伪黑穗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病。

下面我们介绍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同时介绍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供参考。

一、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水稻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种植时比较常见,主要危害水稻的穗部。

本病发生病害感染时,水稻穗粒内会形成一种菌丝块,这种菌丝会逐渐变大,导致稻粒裂开,仔细观察还回发现有淡黄色鹅块状东西,类似孢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孢子会裂开,变成墨绿色的粉末,会借风雨传播,导致危害过的稻穗或稻粒,则不能继续的正常生长。

二、水稻稻曲病的危害如前所述,稻曲病是真菌引起的穗部病害。

稻曲病发生严重时,不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污染稻米,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近年来,优质稻面积扩大,加之在抽穗扬花期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是造成稻曲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

易感品种在抽穗期遇下雨天气时,则在水稻破口中期(水稻破口50%左右)再施药一次,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30%爱苗乳油15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

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四、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本病自身能携带病菌传播,当水稻成熟收获后,其种植携带该病菌的几率十分大,有时很难发现,但是用着携带病菌种子播种后,生长出的水稻到了稻穗期也会慢慢的浮现,随后大面积发生。

第二种情况就是土壤中携带稻曲病病菌,这些病菌的适应力强,即使到了冬季寒冷天气,也能安全越冬,到第二年温度上升是,水稻播种后也会慢慢繁殖,到了穗期随风雨进行传播危害。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稻种植区域。

该病害严重危害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对于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是影响水稻稻曲病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稻曲病毒容易传播和扩散,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

2. 病毒来源:水稻稻曲病毒可通过种子、土壤、虫媒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良好的种子消毒、清洁的种植土壤管理对于减少病毒来源至关重要。

3. 主要宿主:除了水稻,稻曲病毒还可感染多种禾本科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等,因此在农田间的轮作和农田周围生长的杂草也是潜在的病毒来源。

4. 病毒传播媒介:昆虫是稻曲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包括蚜虫、蝗虫等。

它们在吸食植物汁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水稻植株,因此昆虫的防治对于控制稻曲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技术1. 选用健康种子:种子消毒是预防水稻稻曲病的基础性措施。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害的种子,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播种,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来源,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土壤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控制水稻田间草丛和杂草的生长,及时清除田间秧苗残体,保持稻田清洁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3.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对抗传播病毒的害虫,如利用蚜小蜂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昆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5. 化学防治:在病毒传播期和易发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施,如使用病毒抑制剂、昆虫药剂等,及时控制病毒传播途径,降低病害发生。

6. 遗传育种:通过选育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毒传播和发病。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病毒来源、宿主植物和传播媒介等多方面因素,对于综合防控水稻稻曲病,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包括选用健康种子、合理施肥、土壤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育种等措施,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和预防水稻稻曲病,在实际种植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技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左右.但是该病的病源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了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识别稻曲病为真菌病害,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2.发病规律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主要在破口期前6~10天借气流、雨、露传播,侵入剑叶叶鞘内,侵染花器及幼颖,引起谷粒发病.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偏施氮肥、氮肥过多过晚也利于发病.栽培晚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会.通常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中晚稻重于早稻.3.影响发病因素3.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3.2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3.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化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4.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适时开展化学防治.4.1农业防治4.1.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4.1.2消灭初侵染源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拨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将发病的秕谷烧掉,以免病菌传播;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可选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70% 402抗菌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4.1.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施肥上应科学合理施肥,氮、磷、钾肥应配合使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水份管理上要合理灌溉,稻田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以减轻发病.4.2化学防治采用药剂防治,要掌握好防治时期.在稻曲病菌侵入前期或刚侵入时施药,即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期及齐穗期施药,最迟不能迟于齐穗期,最佳时期应选在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7天左右.4.2.1在水稻孕穗后期和破口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加水50公斤各喷雾1次.4.2.2每亩用5%多菌酮可湿性粉剂150克;或每亩用18%多菌酮乳粉500克加水60公斤,在水稻孕穗期喷雾.该药是目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4.2.3每亩用50%DT杀菌剂100~150克,加水50~75公斤,在水稻孕穗中期和末期各喷施1次.。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1. 引言1.1 水稻稻曲病的定义及危害水稻稻曲病是由水稻稻曲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水稻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在水稻生长期间发生,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和矮化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水稻稻曲病在我国的水稻产区广泛存在,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据统计,每年因水稻稻曲病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

水稻稻曲病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病毒的侵染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和矮化等症状,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使得水稻无法正常生长。

水稻稻曲病还会导致水稻的地下部分生长受阻,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水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控水稻稻曲病,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索综合防控技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危害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有效防控技术,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病害发生的气候、土壤、病原菌等因素,探讨综合防控技术在稻田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对水稻稻曲病的认识,为水稻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着水稻的生长与产量。

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病原菌因素。

气候因素是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温多雨的气候容易导致水稻叶片过多的水分,造成叶片黏润,为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

气温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使其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发生稻曲病的风险。

土壤因素也是影响水稻稻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中的养分是否充足,土壤酸碱度是否适宜,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土壤质地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也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曲病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在水稻生长发育良好的年份发生较重,所以稻农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

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主要病害。

1.病状该病只表现在穗上,乳熟期穗上出现颖壳外张的病粒,初为黄绿色,后逐渐膨大形成扁平或椭圆形的块粒而突出于颖壳。

初时块粒表面平滑,后渐龟裂并生绿褐色丝绒状物,病粒边缘有时呈黑“色并逐渐变硬,整个病粒形成一个菌核结构。

病穗上所生的病粒数少则1-2粒,多则可达10余粒。

2.发生规律稻曲病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

在稻田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季插秧灌水时,浮于水面,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就可萌发成菌丝进而形成子座,在子座中形成子囊壳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在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的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飞散,吹落在颖壳内腔和颖壳合缝处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入幼嫩子粒形成病粒(即菌核)。

在灌溉时稻粒也可受到侵害,萌发后的菌丝可穿透幼嫩表皮而达到胚乳,后逐步发育膨大成为绿色厚垣孢子球。

稻曲病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湿度、降雨以及肥水管理均有很大关系:凡偏施氮肥多、插秧晚的、植株群体密度大的、出穗时生长过于繁茂嫩绿的病情较重;从出穗到灌浆期间遇到连续阴雨、日照少的天气往往发病也重;品种间抗病性亦有差异,一般齐穗早的以及粒多、着粒密的品种病情较重。

3.防治方法防治稻曲病要采取选用抗病高产优种、合理栽培和化防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高产优种,在华北稻区可选用冀梗11号、垦育之号等抗病良种。

(2)建立无病种子田或在收割前进行穗选,选取无病健穗留种。

(3)结合防治稻瘟病用l~2%的生石灰水浸种24~36小时后,洗净再行催芽播种。

(4)插秧前结合防治纹枯病打捞浮在水面的菌核,烧毁或深埋,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5)适时早插、适当密植、氮磷肥适当配合,避免过多、过晚施用氮肥。

(6)及时喷药防治,在颖花分化期,如穗期喷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10%LI-311粉剂500倍液,或W-851(波尔多液制剂)150倍液,均有显著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前3-10天喷50%DT杀菌剂1~2次。

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


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 熟期的穗部发生,且主 要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 此病诊断要点是一穗中 仅几粒多者十几粒颖壳 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 大3-4倍,黄绿色或墨绿 色,状似黑粉病粒。

有性态为 Claviceps oryzae-sativae 属子囊菌亚门麦角 菌属 无性态为 Ustilaginoidea vi黑穗病、青粉病、 谷花病、“丰收病”等。 一般穗发病率为4%-6%,严重达到50%以上, 粒发病率为0.2%-0.4%,高的可达5%以上。它 不仅使秕谷率、青米率、碎米率增加,局部田 块减产20%-30%,而且当稻谷中含有0.5%病 粒时能引起人畜中毒症状。

水稻稻曲病--症状


水稻稻曲病--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以抗病育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注意适期用药,合理 调节农业栽培措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种子处理(40%多菌灵胶悬剂,1%石灰水浸种48h以上,可 以减少部分侵染源。可用50%苯菌灵WP(500-800倍)浸种, 早稻浸72h,晚稻浸48h,浸种后不需水洗可直接播种。这些处 理可兼防稻苗瘟、稻恶苗病和绵腐病。 4.药剂防治(井冈霉素、18%纹曲清(井冈霉素+烯唑醇)、 50%稻后安(氧化亚铜+三唑酮)、络氨铜、胶氨铜、可杀得、 多菌铜等,在破口抽穗前5-7d喷雾,但应注意在穗期用药对稻 穗的安全性。也可使用20%毒菌锡和40%薯瘟锡等药剂,但应 注意有机锡的残留与药害。)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一、发生情况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

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

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包裹全颖,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布出黑绿色粉末,略带粘性,不易飞散,但可借气流传播,在水稻开花时侵染花器和幼颖。

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

一般产量损失约5%,重的更多。

病菌在7-8月发育,如果气候适合就进行大量繁殖。

从开花开始侵染稻粒,病粒成熟后为暗绿色或墨绿色。

影响稻曲病发病的因素与水稻品种抗性、施肥(特别是氮素)、气候密切相关。

一般紧穗型或晚熟品种易发病,而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轻;抽穗期阴雨日多、日照弱而短、露水多、雾大、氮肥偏重或迟施,发病均重;孕穗期低温、多雨、日照少,抽穗后气温高,湿度大,发病多且重;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以26-28℃最适官,低于16℃高于36℃不能生长;湿度高利于病害发生,尤以抽穗扬花期阴雨日多为甚,深水灌溉,田间水层落干过迟发病重。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造用抗病良种(如津星一号、垦育16、垦育18)为防治稻曲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2.改进栽培措施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要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

水稻播种前注意清除病残体及田间的病源物。

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氮、磷、钾要配合使用,不要偏施氮肥,防止氮肥迟施、过量,穗肥偏多,水层过深。

提倡稀植,少苗壮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

进行种子消毒。

田间用药量最短期在水稻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

(1)每亩用20%井冈霉素37.5克,或50%井冈霉素500倍液防治。

(2)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喷雾。

(3)每亩用瘟曲克敌180-200克对水进行喷雾。

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

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

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
随着水稻密粒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施肥量不断增加,密植程度加大,致使水稻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

稻曲病发生严重时,不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污染稻米。

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防治水稻稻曲病非常必要。

现将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及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稻曲病病症。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

稻曲病病菌属于子囊菌,麦角科拟黑粉属真菌。

发病时该病菌在水稻颖壳中侵染,形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近球型“稻曲”。

随着病菌的侵染,在颖壳外面布满一层墨绿色粉末,且带有粘性,这就是稻曲病菌的厚垣孢子,此时极易鉴别该病。

二、防治方法。

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良种,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合理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少施氮肥,增施微肥。

(2)药剂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要掌握好防治时期。

从水稻孕穗期至蜡熟期用12%绿乳铜600~800倍液或可杀得1000倍液或百菌通600倍液等防治,每亩用药液50~60公斤,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对防治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效果。

- 1 -。

水稻稻曲病的识别及其防治

水稻稻曲病的识别及其防治

水稻稻曲病的识别及其防治稻曲病又叫稻伪黑穗病、稻绿黑穗病、稻青粉病、俗称稻丰收病、丰收果,是水稻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大穗密穗品种推广面积的增大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曲病在我国的发生呈加重趋势。

该病发生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稻曲病的病原菌附着在稻谷上污染米粒,严重影响稻米品质。

病粒有毒,人畜吃后可能造成腹泻、流产、早产等中毒现象。

稻曲病的病原是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它喜欢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水重等天气,在这种天气下稻曲病发生严重。

这种病菌的寄主有水稻、玉米、野生稻以及马唐属的水社黍等禾本科作物。

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可以达到3%-5%,严重的达到30%以上,减产可以达到20%-30%。

一、危害症状这稻曲病有哪些危害症状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级标题:稻曲病的为害症状)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危害水稻谷粒。

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开始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以后逐渐膨大,最后将全部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

稻曲比谷粒大3-4倍,形状近球形,表面平滑,颜色是黄色并且有薄膜包被。

随着稻曲逐渐长大,薄膜开裂,颜色转为黄绿或墨绿色,表面龟裂。

孢子略带粘性,不易飞散,但可以因为风雨而从稻粒上脱落。

稻粒患病后出现霉变,造成空瘪率增多,粒重下降,使加工后大米整米率下降,青米率、死米率、乳白米率升高,并严重污染稻谷,影响米质。

二、发生因素哪些因素更容易导致水稻发生稻曲病呢?(一级标题:稻曲病的发生因素)稻曲病的流行主要决定于田间稻曲病病原的菌核量、品种的抗感性、水稻抽穗期与菌核萌发、孢子传播期的吻合程度、以及抽穗期的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

先来看一下寄主的抗性。

1.寄主抗性:品种间在自然条件下对稻曲病的抗感反应差异显著,抽穗期晚的品种有大发生的趋势,粳稻发病程度重于籼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稻曲病
Rice False Smut
稻曲病又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谷花病、“丰收病”等。

我国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便有指稻曲病菌子实体为“粳谷奴”的记载。

该病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及我国各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一般穗发病率为4%~6%,严重达50%以上,粒发病率为0.2%~0.4%,高的可达5%以上。

它不仅使秕谷率、青米率、碎米率增加,局部田块减产20%~30%,而且当稻谷中含有0.5%病粒时能引起人畜中毒症状。

症状
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且主要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

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的组织。

菌丝块逐渐增大,颖壳合缝处微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的孢子座。

孢子座逐渐膨大,最后包裹颖壳,形成比健粒大3~4倍表面光滑的近球形体,黄色并有薄膜包被,随子实体生长,薄膜破裂,转为黄绿或墨绿色粉状物(厚垣孢子),一穗中仅几个或十几个颖壳变为稻曲病粒。

病粒中心为菌丝组织密集构成的白色肉质块,其外围因产生厚垣孢子的菌丝成熟度不同,可分为3层:外层最早成熟,呈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为橙黄色;第三层为黄色。

此病诊断要点是一穗中仅几粒多者十几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大3~4倍,黄绿色或墨绿色,状似黑粉病粒。

病原
有性态为Claviceps
oryzae-sativae
Hashioka ,属子囊菌亚
门麦角菌属;无性态为
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 ,异
名为U. oryzae (Patou.)
Bref.。

厚垣孢子墨绿
色,球形或椭圆形,直
径4~8μm ×4~7μm ,表
面有疣状突起,由菌丝
渐变粗短、原生质浓
缩、胞壁加厚形成。


芽后产生短小而上细下粗、单生或分枝、有
分隔的菌丝,在其顶端
生几个椭圆形或倒鸭梨形的分生孢子,直径4~5μm ,分生孢子梗粗2.0~2.5μm 。

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初为白色,老熟后变黑色,长可达2~20mm 。

通常一病粒内生菌核2~4粒,以2粒着生于病谷两侧包住谷颖为最常见,成熟时容易脱落。

第二年落在土中的菌核产生肉质子座数个。

子座具有一长约1cm 的柄和一球形或帽状的顶部。

子囊壳球形,埋生于子座顶部表层,孔口外露,使子座顶部表面呈疣状突起。

子囊长筒形,无色,内并列着生8个无色丝状的子囊孢子。

厚垣孢子在3~4︒C 干燥条件下可存活8~14个月,但在28︒C 以上高温高湿条件下,2个月便丧失萌发力。

厚垣孢子中,黄色的能萌发,黑色的不能萌发。

厚垣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2~36︒C ,适温25~28︒C ,30︒C 虽也可部分萌发,但产生分生孢子数很少,40︒C 时不能萌发,50︒C 时致死;pH 2.77~9.05之间都能萌发,但最适pH 5~7;此外,萌发需要水滴;1%~2%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糖,麦芽糖、棉籽糖及淘米水也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并可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而1%的菊糖、1%的尿素、硫酸铵、氯化钾以及水稻幼苗的根、芽榨出液和根分泌物则抑制孢子萌发;日光、荧光灯和紫外线对萌发无作用。

大米粒、大米煎汁、马铃薯煎汁和燕麦培养基及米饭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厚垣孢子的产生,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菌丝生长减慢,厚垣孢子数减少。

菌丝体在pH3.5~8.5时能生长,最适pH6.5~7.5。

病菌能产生毒素,即稻曲菌素A 、B 、C 、D 、E 、F ,它们对水稻胚芽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抗水稻的有丝分裂。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核在地面越冬,第二年7~8月间开始抽生子座,上生子囊壳,其中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厚垣孢子也可在被害的谷粒内及健谷颖壳上越冬,随时可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且可维持6个月的发芽力。

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都可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

在北方稻区一年只发生一次,在南方稻区则以早稻上的厚垣孢子为再次侵染源侵染晚稻,或早抽穗的水稻上的厚垣孢子可能成为迟抽穗水稻的侵染源。

有人认为马唐属杂草Digitaria marginita L. 是稻曲病菌的中间寄主。

病菌在孕穗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则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和果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增殖,并形成孢子座。

病粒则在水稻扬花末期至灌浆初期出
图1-4水稻稻曲病菌 1.菌核萌发出子座 2.子座顶部纵剖面 3.子座内的子囊壳纵剖面; 4.子囊及子囊孢子 5.厚垣孢子及其着生在菌丝上的状态
6.厚垣孢子的萌发(引自浙江农业大学编《农业植物病理学》)
现。

人工接种表明,厚垣孢子萌发后能直接侵染水稻幼芽、幼根引起系统发病,性质与幼苗侵染的麦类黑穗病相类似。

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存在较明显差异。

矮秆、叶片宽、角度小、枝梗数多的密穗型品种较感病,反之则较抗病。

如水晶稻、汕窄8号、原丰早、桂武糯、菲一、珍汕97,威优29较抗病,而桂朝2号、荆糯6号、津优83-176、桂朝选、丰良黏1号高度感病。

抗病性表现为一般早熟>中熟>晚熟,糯稻>籼稻>粳稻。

肥料过多,特别是花期、穗期追肥过多的田块发病较重;高密度和多栽苗的田块发病重于低密度和少栽苗的田块。

水稻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多雨、寡日照天气有利于稻曲病发生。

江西赣州农科所的结果表明,水稻孕穗至抽穗期连续4d以上雨日,田间相对湿度在88%以上有利发病。

山区、丘陵稻田,由于山高雾多,日照少,湿度大,发病明显重于平原稻田。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以抗病育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注意适期用药,合理调节农业栽培措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如种植辽盐2号、双糯4号、威优29、减少桂朝2号、香粳4
号、辽粳5号等。

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晒田,发病田块收割后要深翻;选用不带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
田,播种前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施足基肥、巧施穗肥、施适量硅肥;合理密植,适时移栽,勤灌浅灌。

3.种子处理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石灰水浸种48h以上可以减少部分侵染源。

可用50%苯菌灵WP500~800倍液浸种,早稻浸72h,晚稻浸48h,浸种后不需水洗可直接播种。

这些处理可兼防稻苗瘟、稻恶苗病和绵腐病。

4.药剂防治有效药剂有:井岗霉素、18%纹曲清(井岗霉素+烯唑醇)、50%稻后安(氧
化亚铜+三唑酮)、络氨铜、胶氨铜、可杀得、多菌铜等,在破口抽穗前5~7d喷雾,但应注意在穗期用药对稻穗的安全性。

也可使用20%毒菌锡和40%薯瘟锡等药剂,但应注意有机锡的残留与药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