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控诉大会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102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
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自1977年搬进寓所来,她就再没离开过。
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
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2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
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
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
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
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意见。
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
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
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婚姻的一句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最新关于杨绛散文特点与意义解析盘点
近日惊闻杨绛先生离世,举国文士齐痛哀。
先生遗言道,下葬再发讣告,想是不愿被打扰的。
让我们默默感怀先生,我们仨终于团聚了,先生完成了她在人间的整理,与她亲爱的丈夫和女儿团聚了。
【杨绛散文特点和意义】杨绛是中国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新时期以来她以古稀之龄,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等。
杨绛散文的数量虽不多,但冷静从容,冲淡自如,深情款款,在新时期散文领域独树一帜,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
杨绛?身书香门第,性情淡泊,才情出众,同时又饱经尘世变换,领略了风霜雪雨。
她在散文中怀忆往昔、追想故人、感慨人生、洞察自我,自然而然地展露着她深厚的艺术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人格修养。
读她的散文,仿佛在与一位温和而宽厚、睿智而幽默的长者品茗闲聊,听她讲童真童趣,述亲情友情,谈人生体验。
跟着她自由的心灵和笔触穿梭在时空轨迹中,浏览时代的斑斑痕迹,体会人性的林林总总。
她的散文没有虚伪和矫饰,从不故作崇高,只是以平实的笔触,静静地予人以淡泊、宁静的审美感受。
杨绛散文大致可分为四种不同的题材:一是写文革前和其间的亲历感受的。
以《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控诉大会》《第一次下乡》等为代表。
这是她散文中最富盛名的部分。
作者表现了在“大跃进”“三反五反”“文革”等运动中知识分子的命运:从讲台走上被批判台,从学者变成控诉对象,从大学校同走向社会主义农村。
命运的改变、肉体的摧残、精神的磨难令多少中国知识分子走上了绝路。
这个时代过去后,愤怒声讨、控诉批判是自然而然的,文学领域更是首当其冲。
而在伤痕文学充斥文坛之时,杨绛却鲜有这种主流话语,她把自己受到的精神、肉体摧残平静地、默默地转入到自己的文本叙述中,采取了迥异于他人的远距离视角来痛定思痛。
如写被批斗游街的情景:……我们在笑骂声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识到自己的脚底多么柔嫩。
等我们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赏这种表演。
杨降散文精选
杨降散文精选
以下是杨绛先生的散文精选:
《流浪儿》: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
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
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
《读书苦乐》: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
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
《大王庙》: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
《控诉大会》:不过林奶奶既然干了那一行,委屈是家常便饭,她一般是吃在肚里就罢了,并不随便告诉人。
《林奶奶》:花花儿善解人意,我为它的聪明惊喜,常胡说:“这猫儿简直有几分‘人气’。
”
《流浪儿》: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
香得愈浓烈。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杨绛先生的散文涉及广泛的主题和情感,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通过阅读杨绛先生的散文精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她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她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议论文杨绛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杨绛编制:钟国光审核:语文组姓名:1942年,杨绛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1952年夏,调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至2014年。
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在学部新建大楼内)。
9月住北京医院,切去腺瘤,尚未变恶性。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0月12日,杨绛被下放到干校。
1972年8月,杨绛从头翻译《堂吉诃德》,[3]因中断多年,需从头再译。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1974年5月22日,和钱锺书一起迁入学部7[1]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继续翻译《堂吉诃德》。
译家。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
还在公演;杨绛93岁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边》在巴黎出版。
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走到人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卷。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生——自问自答》【主要经历】 [1]一书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先生杨绛
杨绛:平和睿智的百年人生导语: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至今已累计一千多万元。
直到杨绛先生已经一百零三岁了,可是她仍笔耕不辍,其精神和毅力令世人敬仰。
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就学业精良,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说完父女会心对视。
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 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
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
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年轻时“蔚然而深秀”的钱钟书)初次见面,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
(我)难受了好多时。
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杨绛议论文素材
杨绛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7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2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人物点睛:淡定而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尾声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
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
作为一代名人,她的人生并不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
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从 1994 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女儿钱瑗也生病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 80 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1997 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 " 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
”钱钟书这才溘然长逝,杨绛内心之沉稳、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近 90 岁时,她翻译了《斐多》,借以惕厉修养自己;在人生边上,她淡定而郑重地写下她自己的尾声.一一 92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96 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3 岁,出版《洗澡之后》。
以上著作皆风靡海内外。
此外她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手稿和中外文笔记,出版《钱钟书手稿集》;向清华大学捐出钱钟书和自己的著作版税千万元,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如此巨量工作,完成于女儿和丈夫离去后、一个人生活的18年里!105岁的杨绛先生,将丈夫和女儿留下的“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稳稳当当地走个人的收场结束得如此漂亮,世间少见,也让人钦佩。
百岁杨绛辞世
百岁杨绛辞世“我们仨”天上终团聚∙A+∙A-∙分享2016-05-25 17:07:40 来源: 北京时间文化综合新华社确认:杨绛先生今晨去世新华社客户端15:42推送消息:记者25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确认,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
(记者姜潇) 北京时间文化讯,据多方消息,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街道,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
她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四十余年。
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
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5年无情而漫长,但是她给与人们的是温暖,就像她曾翻译的诗人兰德的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终于,她的生命之火萎了,她离开人世,去天上和夫女团聚,“我们仨”再不分离。
出身名门聪慧少女成长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中国近代著名进步学者和法学家,早年曾留学日本。
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北京的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从名字可以看出,杨绛在家排行老四。
在父亲的熏陶下,杨绛喜欢上了读书,她曾说过一周不读书,感觉一周就白活了,每天阅读成了她一直保持的良好习惯,直到百岁高龄。
1928年,17岁的杨绛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她当时在离无锡老家很近的苏州振华女中读书,由于清华外文系在南方没有女生的名额,杨绛最终上了苏州东吴大学。
著名学者、社会学家费孝通是杨绛初中同学,在东吴大学的时候也是同班,在大学的时候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对他们说:“你们要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人物传记发言稿范文
杨绛人物传记发言稿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杨绛的人物传记。
杨绛,这位伟大的作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凭借她的杰出才华和卓越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杨绛的早年生活。
杨绛于1911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她在年幼时代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通过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培养了她深厚的文学素养。
这对她后来成为一位著名作家非常有帮助。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杨绛作为翻译家的成就。
作为一位翻译家,杨绛翻译了许多经典的西方文学作品,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欧洲文学的风采。
她的翻译作品之一《维多利亚的秘密》使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杨绛的翻译工作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资源,也提高了中国文学翻译的水平。
此外,杨绛对中国教育事业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在中国教育领域工作了多年,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她积极参与了多个教育项目,包括编写教科书和培训教师等。
她认为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基石,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杨绛的文学创作。
她的代表作品《双面镜》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它不仅展现了杨绛卓越的写作才华,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思考和影响。
通过对杨绛的人物传记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她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
让我们铭记杨绛的伟大成就,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谢谢大家!除了以上提到的杨绛的成就,她还以其深思熟虑和独立的思想而闻名。
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和诱惑。
她在困难的时刻,展现了卓越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这使她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格典范。
杨绛的晚年生活也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尽管年事已高,她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和知识的热爱,勤奋地写作和阅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 (1)
zuàn 攥 pì 荒僻
yì 翳 tā 塌败
kū lóu 骷髅
huáng 惶恐
zhì 滞笨
dì 取缔
kuì zuò 愧怍
采访朗读原因
姓名: 老王 职业: 蹬三轮车的单干户 家庭成员: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外貌特征: 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 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若 可以回味 我不会逃避苦难 不会奢望顺遂 也不要心想事成
若 有来生 我仍做一只蝼蚁 不用高贵 无需铭记 我还做老王 或者老张
若 仍旧有一双眼睛 或者一颗心灵 从我眼前飘过 从我身旁路过
我还要把我的真心捧给他看 给他看 我报以世界的歌
若或无若 都没什么关系 没什么遗憾的 这世间 总有善意 总有感激
几间塌败的小屋。
老( 第 二
王课 时 )
杨 绛
主题词——感激
采访朗读者——杨绛
她,被人尊称“先生”,2016年5月,105岁的她离开 了大家; 她的《干校六记》《我们三》是出版界叫好又叫座的 畅销书; 她译的《堂吉诃德》是该书最好的中文译本之一; 她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她是丈夫钱锺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 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 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她是中国杰出的女作家、翻译家;
文化大革命开始; 干校……
——谨以此篇献给老王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
听完朗读,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陪我一起流泪,就值得我为生命而受苦。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人物传记发言稿范文
杨绛人物传记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杨绛老师。
杨绛老师是一位文学家、翻译家、作家,她的名字在中国文坛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她的一生是充实而辉煌的,她以她的才华和毅力,为中国文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绛老师于1911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是一个文学世家的女儿。
自小,她便对文字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上海读书时,她便开始文学创作,作过诗歌、小说,甚至剧本。
她是当时文坛上的新锐力量,被誉为“上海滩上的魅力女作家”。
1954年,她以自己的诗作获得了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奖。
从此,她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声誉不断攀升。
除了文学创作,杨绛老师还以其卓越的翻译功力闻名。
她曾翻译过《骆驼祥子》《台阶》《呼兰河传》等多部重要的俄国文学作品,她的翻译功力深受文学界的赞誉。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读者得以接触到了众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杨绛老师的生平除了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外,她在生活中也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她曾经历过家庭的变故和战乱的磨难,但她从未被困难击倒。
她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克服了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不断地前行。
正是她坚韧不拔的品质,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了成功。
杨绛老师晚年之时,依然一直致力于文学事业。
她的散文《我们仨》描绘了她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家庭生活,温馨感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她在晚年认真对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在文学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杨绛老师的一生是充满着韧性和坚持的。
她在文学创作和翻译领域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她的作品也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她的一生充满了风雨,但她始终如一地在风雨中前行。
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执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敬可爱的榜样。
在此,我代表全体员工,向杨绛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我们心中,她永远是一个永不磨灭的文学巨匠,她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最后,让我们共同致敬杨绛老师,她是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位伟大文学家。
散论杨绛散文
地 等 着看他 怎 么写… …
我们 一 味地 以 “ Q 精 神 ” 安 慰 自我 、麻 木 自我 , 阿
这样 随手 拈 来 的文 字 ,只是 他 们 日常 生 活 中一 我们 的情 感质量 就会 在不 知不 觉 中下 降 , “ 当我们 的
个 普通 场 景 ,可 读 后 却 总难 忘 怀 。据 说 沈 从 文先 生 心理没有 能 力 承 受 这 天 地 间 的大 悲 欢 的时 候 ,我 们 对 好作 品 的赞 词 不多 ,其 中有 一个 词 是 “ 常 ” 家 。王 就 只能 面对 一 些 小哀 乐 。一些 真 正来 自我 们 内心 的
人 可恨 可怜 。小 说 的语 言 冷 幽 默 十 足 ,透 出作 者 身 的长 篇小 说 《 尔 ・布 拉 斯 》等 ;一 类 是 她 自己 的 吉 临其 中却超然 物外 的胸襟 。 创作 ,有 小 说 、剧 作 、文 论 ,还 有 就 是 散 文 。散 文
上 世纪 9 0年代 ,朋 友送 了一 套 三 卷本 的 《 绛 在她 的创 作 中分 量 不轻 ,《 校六记 》《 杨 干 将饮 茶 》 《 杂
Ab t a t The e sr c : moto s t in i he“ ie o n e s y. W he he ti b tm e o y o e a i e r lf ” fa s a t ri s a ou m r fr l tv s o
杨某某(笔名杨绛)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李某某诉前禁令案
杨某某(笔名杨绛)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李某某诉前禁令案文章属性•【案由】因申请诉前停止侵害著作权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判规则私人书信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其著作权应当由作者即发信人享有。
任何人包括收信人及其他合法取得书信手稿的人在对书信手稿进行处分时均不得侵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权利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开书信手稿的情况下,即将实施公开预展、公开拍卖的行为构成对著作权人发表权的侵犯。
正文杨某某(笔名杨绛)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李某某诉前禁令案(一)基本案情本案系因已故著名学者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引发的纠纷。
申请人杨某某称:钱钟书(已故)与杨某某系夫妻,二人育有一女钱瑗(已故)。
钱钟书、杨某某及钱瑗与李某某系朋友关系,三人曾先后致李某某私人书信百余封,该信件本由李某某收存,但是2013年5月间,中贸圣佳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其将于2013年6月21日举行“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公开拍卖活动,公开拍卖上述私人信件。
为进行该拍卖活动,中贸圣佳公司还将于2013年6月8日举行相关研讨会,2013年6月18日至20日举行预展活动。
杨某某认为,钱钟书、杨某某、钱瑗分别对各自创作的书信作品享有著作权。
钱瑗、钱钟书先后于1997年3月4日、1998年12月19日病故。
钱钟书去世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杨某某继承,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杨某某保护,发表权由杨某某行使。
钱瑗去世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由杨某某与其配偶杨伟成共同继承,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杨某某与杨伟成保护,发表权由杨某某与杨伟成共同行使;鉴于杨伟成明确表示在本案中不主张权利,故杨某某依法有权主张相关权利。
杨某某主张,中贸圣佳公司及李某某即将实施的私人信件公开拍卖活动,以及其正在实施的公开展览、宣传等活动,将侵害杨某某所享有和继承的著作权,如不及时制止上述行为,将会使杨某某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故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责令中贸圣佳公司及李某某立即停止公开拍卖、公开展览、公开宣传杨某某享有著作权的私人信件。
杨绛先生语录
杨绛先生语录杨绛先生是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她的散文、小说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更是被广泛传颂于世的语录大师。
杨绛先生的语录展示了她既深刻又生动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下面,我们将举七个案例,以此论证杨绛先生语录的魅力和影响力。
1. “活在当下”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的随笔《与时间赛跑》中的一句话:“何必学别人呢?活在当下最好。
”这一句话强调了当下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不需要去追求外在的符号和认可,而需要真正地感受和体验生活本身。
2. “风雨过后见彩虹”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一书中的一句话:“风雨过后见彩虹,悲伤过后见真情。
”这句话表达了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后需要坚强和充满信心,因为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才能看到生命的真谛。
3. “少说话,多读书”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读书必须多,多一点;少吭那个嗓子,少说话,读书是解决万般事情的根本方法。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倡导了少说多读的生活态度。
4.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的随笔《从锣鼓到网球》中的一句话:“体育的意义很大,几千年来,即便没有网球、足球这些,也有各种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是一种活力,要随时维持它。
”这句话表达了身体健康对于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并倡导了积极运动的生活态度。
5. “真正的学习是自由的学习”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的文章《读李时中《心灵的故事》》中的一句话:“真正的学习,是自由的学习。
学习不是为了饭碗和升职,是为了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倡导了从内心深处出发的学习态度。
6. “独立的思考,自由的选择”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的话:“我觉得独立的思考,自由的选择,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品格。
”这句话体现了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并引导人们走向自主思考和决策。
7. “有事相告,无事相安”这一语录来源于杨绛先生的自传《寻根》中的一句话:“有事相告,无事相安,弄清楚,不压抑,才能舒适地活着。
温柔了岁月什么意思_杨绛的京华岁月
在北京逗留期间,当时清华大学的负责人之一吴晗,有意请傅雷留在清华大学教授法语,于是央求杨绛夫妇从中说项。傅雷不愿教法语,只想教美术和美术评论。可是清华大学不设这门课。这样傅雷就没有留下,又回到上海,继续他的翻译生涯。[杨绛:《杨绛作品集》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539页。]不过他们几人的友谊依然保持着,只要有机会,还是抽暇见面。
北来得三晤,真大喜事也。弟诗情文思,皆如废井。归途忽获一联奉赠(略)。幸赏其贴切浑成,而恕其唐突也。如有报道,于弟乞稍留余地。兄笔挟风霜,可爱亦复可畏(如开会多、学生于文学少兴趣等语请略)。赵家璧君处乞为弟一促,谢谢。即上裳兄文几。徐、高二公均候。
弟钱钟书再拜
内人同叩。
三十一日
这信写于一九五○年一月末。在此之前,黄裳曾去北京采访,专程到清华园钱氏夫妇的寓所,亲眼目睹了这对教授夫妇竟夜攻读的情形:“住在清华园里的名教授,算来算去我只有一位熟人,就是钱钟书。第二天吴晗要赶回城去,因此我就把访问安排在第二天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找到他的住处,他和杨绛两位住着一所教授住宅,他俩也坐在客厅里,好像没有生火,也许是火炉不旺,只觉得冷得很,整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越发显得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只挺讲究的西餐长台,另外就是两把椅子。此外,没有了。长台上,堆着两叠外文书和用蓝布硬套装着的线装书,都是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他们夫妇就静静地对坐在长台两端读书,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个典型的夜读的环境。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在这时来访,高兴极了,接下去,就是快谈。”[黄裳:《黄裳文集•榆下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211页。]后来据钱钟书纠正说,当时客厅里椅子是没有的,其实那只不过是两只竖摆着的木箱。而杨绛则回忆,客厅里有白布垫子的沙发,他们养的“花花儿”猫就常睡在上面。这里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上的小小的更正,但钱氏夫妇实事求是的细腻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专题14老王(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课件教学设计
写作背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 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 钱锺书蔑视领袖著作,钱锺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锺书 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 到干校。1972年3月,钱锺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 女”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
2.绷(bēng):拉紧。
一物体内。
3.捎(shāo):顺便带。
10.门框(kuàng):门扇四周固定在墙上
4.惶(huáng)恐:惊慌害怕。
的框子。
5.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 11.滞(zhì)笨:呆滞笨拙。
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 12.侮(wǔ)辱(r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
新课展开
2.你认为这“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深入探究】
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和解剖的认可
能从他人角度考量事情
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新课展开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 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 者一家珍贵的友情,突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 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 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文章主旨】
特色总结
1. 线索分明 条理清晰
以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先是按逻辑顺 序介绍了老王 的基本情况
依次写了他的 职业、家庭情 况、生理缺陷 和居住条件
接着按时间顺 序介绍了老王 的工作和为人
突出老王的善 良与忠厚
老王死后杨绛的内心独白 作文
老王死后杨绛的内心独白作文书房里,月色正浓如水地倾泻而来下去,宛若一匹淡蓝色的丝绸,声音轻缓地霎那间完全完全覆盖住书桌,充斥住她眼眸眼睛饱经沧桑的手。
她轻地伸手轻轻地的轻轻的抚摸着书桌上的墨水瓶,那是一类他的,有着他体温的墨水瓶。
记忆像潮水一般涌来,她恍若又看到了他,那个穿着米色中山装,头上头上戴着金丝眼镜的老人。
他我总是会会地坐书桌前,埋着头几个大字什么,时不时慢慢慢慢抬起头,冲她流露出来出一个慈祥的笑容。
“你写了一半了吗?”他问,声音里带了淡淡的笑的温柔似水。
“快了,再写一会儿吧。
”她轻地说,嘴角带着兴奋狂喜一丝微笑。
他们一起横穿过风风雨雨,一起我的亲身经历过苦难,一起可以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他我总是站在她的身后,黯然无语地不允许着她,安慰和安慰和热情鼓励着她。
她知道了,他是他生命中最坚强勇敢乐观的的后盾,是那轮绝对应该不可能慢慢火焰燃烧起来的月亮,永永远远还都照向黑夜她继续前进的道路。
现在,他走了,会永远不会地一起离开这里她。
她孤身一人,地坐那他我曾经坐过的椅子上,紧紧的盯着窗外那棵葱郁的梧桐树,脑海中不时地现场现场回放着他们那一次的点点滴滴。
“我们又也不是什么死掉了了什么,全都是拥有什么了过多。
”她喃喃低语,眼中泛着泪光。
她柔柔地的拣起他留下的痕迹开去下的书稿,一页一页地顺手翻着,能感觉道着他带回来的温度。
这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出出了他的思想,他的智慧,他的爱。
她很清楚,他会永远肯定不会那那绝对是是不可能赶赴,他的精神会永远永远接着自己。
她会一直多多地地走,像他一样,用文字有记录生活,用生命书写人生。
“我会永远不会也是确实是记得一点你,永远爱你。
”她轻声喃语,泪水一丝一毫声息地滚下脸颊,滴下在书页上,下了了一个晶莹的印记。
她的心,在夜色中温柔地地颤动出声着,却也蕴满了坚强勇敢,无限希望。
她很明白,生命的旅程还在完全没有,她秘密会晤带兴奋他的爱,带了他的精神,继续前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学课件
杨绛(1911—2016),
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教 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著名作家,戏曲家,翻译家。 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 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 年,2014年还在公演;著有 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 茶》、《我们仨》(93岁)、 《走到人生边上》(96岁); 长篇小说《洗澡》,102岁出 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 卷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不必 不必 你的不幸让我不安 一无所有的你 付出也让我不安 你蹬车的辛劳 你在我困顿时伸出的援手 你的一声“钱先生”…… 让我感念至今
不 还不够 你的善良是我黑暗世界中最后的光亮 你的关怀 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留恋 在我生命弥留的时刻 请接收我最后的所有 我的大鸡蛋 和好香油
谢谢你的大鸡蛋 谢谢你的好香油 只觉盛情难却 只觉你生计不易…… 许多年后 我渐渐明白 你卑微的生命里,有最高贵的灵魂 我只给了你同情 你却回馈我亲情 我只送给你一片树叶 你却回赠我整个春天
活 着
作者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者” ?
早埋了 无 人 在 意 、 卑 微 凄 凉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 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 , 埋在事?为什么要“愧怍” ?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 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 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 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 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假如老王和杨绛有一场对话
那天,你蹬着三轮车 用一只眼艰难找寻世界 辛苦 窘迫 你的孤苦伶仃 刺痛了我的心 从此,我成了你的常客 你蹬 我坐 你的生计 也放在我心上
虽然 我只有一只眼 却把世界看的明白 我看得到 你生活的不易 和如水的善良 当你和家人用一大瓶鱼肝油 重新明亮我的世界 我卑微的生命里 从此多了光热与温情 谢谢你 肯和我聊天 更给我尊重
部级优质课:老 王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色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有人认为这是本文最大的败笔,“直白到不近人情”“是一堆冷漠 的文字”。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钱是相互关怀 •钱是相互尊重 •钱是相互感激 •钱是相互担忧 •钱是相互牵挂 •钱是疯狂岁月里的热血和肝胆!
我们当然不要你减半收费。
副词,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
老王(
)地说:我给你带送,车费减半。
我( )地说:我们当然不要你减半收费。
根据语境,想象老王和“我”说话时的表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 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 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合作探究: 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分别承载着两人怎样的情感?
(5节)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6节)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
(13节)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 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用第一人称说出老王此刻的心理: 我不大放心____________________
避我只在情理之中,我—杨绛《控诉大会》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 身进屋去。他连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 ——不过你既 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读《杨绛传》有感
读《杨绛传》有感世人称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出身于名门,却经受动荡和战乱之苦;她收获了羡煞旁人的爱情,却也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她饱经岁月打磨,却依然淡定从容优雅。
她就是一代才女杨季康——杨绛先生,她如兰、如菊、如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典范。
打开《杨绛传》,呈现在眼前的是杨绛先生晚年时的一张照片,她一手执书,一手握笔,在专注地阅读,沉静、端庄、优雅。
身上散发着一种温婉典雅的气质,蕴藏着无比坚定、向上的力量。
读完杨绛的故事,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口中常说的三个字——“不要紧”。
她与钱锺钟先生彼此恩爱,为了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做学问,杨绛主动承担起家庭的家务。
杨绛生产女儿还未出院,她的爱人钱锺书自己一个人在家,总是状况百出。
一旦有情况出现,他便会向妻子汇报,“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做坏事了,把台灯弄坏了”;“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杨绛听罢,只说一句“不要紧”,便可轻易缓解丈夫的不安。
钱的额骨长了个疔,很长时间都没能好,杨绛便对他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
”“不要紧”这三个字就变成了他的定心丸,这是丈夫对妻子的信任和依赖。
三个字就把生活琐事处理的如此妥帖,她用包容和爱让家变得温馨。
杨绛先生常说岁月静好只是片刻,而一地鸡毛却是日常。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她内心的从容与智慧,这是通透的活法,岂不是人生的哲学?杨绛先生这一生,历经动荡起伏,饱经风霜雨雪。
文革期间,她参加“酝酿会”,在控诉大会上,有人站出来,控诉她:“杨季康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就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面对这莫须有的指责,她装作没听见,仍是平静如水。
控诉大会结束后,主任走到她身旁问道:“你真的说了那种话吗?”杨绛只无奈地说:“你想吧,我会吗?”她从未有过多的辩解。
知道她的人,根本不需要多做解释;不知道她的人,更没有解释的必要。
多年后,她感慨当时的境遇:“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去想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绛:控诉大会
杨绛:控诉大会
三反运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
当时,有的大学举办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图书展览,陈列出一批思想腐朽的书籍。
不过参观者只能隔着绳索圈定的范围,遥遥望见几个书题和几个人名,无从体会书籍如何腐朽,我校举行的控诉大会就不同了。
全校师生员工大约三千人都参加,大礼堂里楼上楼下坐得满满的。
讲台上有声有色的控诉,句句部振动人心。
我也曾参与几个“酝酿会”。
那就是背着被控诉的教师,集体搜索可资控诉的材料,例如某教师怎么宣扬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某教师怎么传布资产阶级的思想等等。
我当时教一门“危险课”。
外文系的“危险课”原有三门:诗歌、戏剧、小说。
后来这三门课改为选修,诗歌和戏剧班上的学生退选,这两门课就取消了。
我教的是大三的英国小说,因为仍有学生选修,我只好开课。
我有个朋友思想很进步,曾对我说,你那老一套的可不行了,得我来教教你。
我没有虚心受教,只留心回避思想意识,着重艺术上的分析比较,一心只等学生退选。
两年过去了。
到第三年,有些大学二年的学生也选修这门课,可是他们要求精读一部小说,而大三的学生仍要求普遍的分析讨论。
我就想乘机打退堂鼓。
但不知准想出一个两全法:精读一部小说,同时着重讨论这部小说的技巧。
当时选定精读的小说是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
狄更斯受到马克思的赞许,也受到进步评论家的推重,公认为进步小说家。
他那部小说精读太长,只能选出部分,其余供浏览,或由老师讲述几句,把故事联上就行。
可是狄更斯的进步不免令人失望。
比如主人公穷困时在工厂当擦皮鞋的小工,当然很进步,可是他公然说,他最痛苦的是日常与下等人为伍。
把工人看作“下等人”,羞与为伍,我可怎么代作者装出进步面貌呢?最简便的办法是跳过去!小说里少不了谈情说爱的部分。
我认为狄更斯喜剧性地描写中下层社会中年男女谈情,实在是妙极了,可是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往往糟得很,我干脆把谈恋爱的部分全部都跳过拉倒。
跳,有时有绊脚石。
一次,精读的部分里带上一句牵涉到恋爱的话。
主人公的房东太太对他说:“你觉也不睡,饭也不吃,我知
道你的问题。
”学生问:“什么问题?”我得解答:房东大太点出他在恋爱。
我说:写恋爱用这种方式是陈腐的滥凋。
十八世纪斐尔丁的小说里,主人公虽然恋爱,照常吃饭,照常睡觉。
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却还未能跳出中世纪骑士道的“恋爱准则”。
我不愿在这个题目上多费工夫,只举了几条荒谬的例子,表示多么可笑。
我这样踢开了绊脚石。
酝酿控诉大会的时候,我正为改造思想做检讨。
我的问题,学生认为比较简单。
我不属“向上爬”的典型,也不属“混饭吃”的典型,我只是满足于当贤妻良母,没有新中国人民的主人翁感。
我的检讨,一次就通过了。
开控诉大会就在通过我检查的当天晚饭后。
我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随我的亲戚同去听控诉。
我那位亲戚是活动家,她不知哪里听说我的检讨获得好评,特来和我握手道贺,然后和我同去开会,坐在我旁边。
主席谈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等等,然后开始控诉。
有个我从没见过的女孩子上台控诉。
她不是我班上的学生,可是她咬牙切齿,顿足控诉的却是我。
她提着我的名字说:
“XXX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
“XXX大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
“XXX先生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
“XXX先生甚至于教导我们,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
”
她怀着无比愤恨,控诉我的毒害。
我的亲戚晚饭后坐在人丛里已开始打鼾,听到对我的这番控诉,戛然一声,停止打鼾,张大了眼睛。
大礼堂里几千双眼睛都射着我。
我只好效法三十年代的旧式新娘,闹房时戴着蓝眼镜,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
接下还有对别人的控诉,可是比了对我的就算不得什么了。
控诉完毕,群众拥挤着慢慢散去,一面闹哄哄地议论。
我站起身,发现我的亲戚已不知去向。
谁这么巧妙地断章取义、提纲上线的,确实为控诉大会立了大功。
但我那天早上的检讨一字未及“谈恋爱”,怎么就没人质问,一致通过了呢?不过我得承认,这番控诉非常动听,只是我给骂得简直不堪了。
我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
暗昏中,我能看到自己周围留着一圈空白,群众
在这圈空白之外纷纷议论,声调里带着愤怒。
一位女同志有人佯佯不睬,但也有人照常和我招呼,而且有两三人还和我说话,有一人和我说笑了好一会儿。
一星期后,我在大礼堂前稠人广众中看见一个老朋友,她老远的躲开了我。
可是另有个并不很熟的女同志却和我有说有讲地并肩走了好一段路。
避我只在情理之中,我没有怨尤。
不避我的,我对他们至今感激。
不久《人民日报》上报道了我校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控诉大会,还点了我的名为例:“XXX先生上课专谈恋爱。
”幸亏我不是名人,点了名也未必有多少人知道。
我的安慰是从此可以不再教课。
可是下一学期我这门选修课没有取消,反增添了十多个学生。
我刚经过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诚心诚意地做了检讨,决不能再消极退缩。
我也认识到大运动里的个人是何等渺小。
我总不能惜这点委屈就掼纱帽呀!我难道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吗?我只好自我譬解: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想去吧。
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虽然是一番屈辱,却是好一番锤炼,当时,我火气退去,就活像一头被车轮碾伤的小动物,血肉模糊的创口不是一下子就能愈合的。
可是,往后我受批评甚至受斗争,总深幸这场控诉大大增强了我的韧劲。
一九八八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