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即事感怀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置家中的情形。

B.颔联上句一个“久”字写出困厄的时间之长,下句一个“空”字突出了殊死抗敌的悲壮。

C.颔联引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的抗金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改。

D.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然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陆游另一首《书愤》的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所抒情感上的不同。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越人歌无名氏今夕何夕兮,搴①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②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九歌·湘夫人(节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③兮骋望,与佳④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⑤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注释:①搴:拔,这里指划。

①訾:说人坏话。

①薠: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

①佳:佳人,指湘夫人。

①罾:鱼网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人歌》起首两句中自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意蕴丰富。

这种句式为后人所取,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B.《越人歌》中“蒙羞”句,意在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绝不阿谀奉承,讨好王子,使自己蒙羞,从而受到后世的辱骂和诟病。

C.《湘夫人》的意象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漂泊
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端送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送李衡(注)。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注]张翰,西晋时在洛阳为官,见堂室内乱,便借口思念家乡特产鲈鱼,回到吴江。

李衡,三国丹阳太守,遣人在武陵种柑橘千株,称“千头木奴”,子孙家道殷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周围环境,“坠”——“疏”“清”扣标题,有飘零之感,“淡无情”有双关意。

B.颔联连用典故,与张翰和李衡的比较,既抒发诗人羡慕之情,也暗指了他的处境。

C.“催促”以拟人手法写菊花盛开、重阳将至,用乐景反衬佳节来临无处登高的无奈。

D.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沉重的现实主题和凄凉的场景选择,使诗歌具有沉郁之感。

2.本诗颈联与杜甫《登高》颈联都写到漂泊之苦,请比较其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 (“乐景”有误)
2.(6分)两诗颈联情感表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郑诗颈联写举家漂泊、寄食于人而战争仍无休止的现状,将个人与国运相结合,在写实的笔法中透露饱受战乱、有家难回的悲凉;(3分)杜诗颈联看似只写了离乡万里、暮年多病的个人遭际,但“万里”“百年”“常”“悲”“独”等词语从时空角度写漂泊之久、苦痛之深,蕴含的社会批判性更加强烈。

(3分)。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 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

B. 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

C. 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气势豪迈。

D.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A(2)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

“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

②深重的忧国之情。

“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于排遣。

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

“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

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

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A项,“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理解有误。

“春雷”指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复苏,故“挟春雷”有唤醒民众之意。

故选A。

(2)“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抒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

“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

““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由忧国而思济世,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2021届语文三轮冲刺 古诗词鉴赏练习(四)含答案

2021届语文三轮冲刺  古诗词鉴赏练习(四)含答案

2021届语文三轮冲刺古诗词鉴赏练习(四)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晚秋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2).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 ,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分析】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分析】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分析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杜甫的文化意义莫砺锋杜甫的仁爱之心,除了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同胞之外,还推而广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盛唐时期,经常发生边境战争,这些战争的性质很难确定,但是至少有几场可以肯定,唐帝国所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质的,当时很多人,都被鼓起了一种谬误的爱国倾向。

包括高适、储光羲在内。

唯独杜甫是非常清醒地看到了,这场战争并没有正义性质,而且也只有他清醒地看到了战争对于人民的和平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

所以他写出了《兵车行》。

他觉得外民族异民族的人也是人,我们的仁爱之心也要施及他们,我们应该跟他们之间保持和平。

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仁就是爱人。

杜甫除了爱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间的一切生命。

我们在杜甫的诗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爱怜地描写动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刚强的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的那样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

杜甫也以他本人的行为和实践使儒学所提倡的那种仁爱之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西方的博爱精神,来源于宗教的博爱精神,它本身当然是一种很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

但它的最初的起源,一个是服从于神灵的指点,是神灵叫你要博爱;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类祖先所犯下的原罪的一种赎买;还有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比较低的,就是生前做善事,是为了死后进天堂。

但是中华民族的仁义之心强调,仁义理智根于心,都是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自然生发出来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它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这样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

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

而杜甫的诗篇,他的行为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伦理价值观。

杜甫他在诗歌中,有很多地方既写到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到的一些不幸,他产生的一些痛苦,同时又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

【优质】杜甫传赏析word版本 (6页)

【优质】杜甫传赏析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杜甫传赏析篇一:杜甫缚鸡行赏析杜甫《缚鸡行》审美赏析杜甫的《缚鸡行》大约在代宗大历元年(766)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通过“缚鸡”而放鸡,不但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而且也暗示了诗人关心国家及其人民的生活。

全诗如下: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诗歌首先写道:“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诗人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

“相喧争”三字,不但将小鸡人格化,而且使缚鸡这个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情趣。

接着写道:“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厌”即厌恶。

诗人开篇就写“小奴缚鸡向市卖”,引发了问题——为什么要“缚鸡向市卖”?诗人一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而要卖掉它。

既然是因为“鸡食虫蚁”而不忍,那么,把鸡卖给别人,不是要“遭烹”吗?这也不是也在杀生灵吗?这样的结果,不是同“鸡食虫蚁”一样吗?所以,诗人写道:“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虫子和鸡对人来说都有什么好处?或者说,我们应该对鸡和虫子一样对待,不应该有厚薄之分。

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卖掉呢?这样,都是生命,为什么不公平对待?于是,诗人若有所悟,立即命令仆人把鸡解开放了。

诗人到底悟出什么,诗人没有说出来。

最后诗人写道:“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反复想来,实在是说不清,也道不明,哪能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在山上的楼阁之上,注视着浩浩东去的寒冷江面。

这里,诗以景结情,把自己的情怀蕴含在茫茫无际的江水中,这样,不但说明了“鸡虫得失无了时”就如这茫茫的江水一样,而且也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思索,让人回味。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试题解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小题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 “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小题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小题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知识点]即事感怀,杜甫(712-770)[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

故选D。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岁晏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岁晏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晏行①(节选)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注]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

②莫徭: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

③杼柚:织布机的部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罗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 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 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 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15. 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杜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达了当时怎样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诗句都写统治者的骄奢浮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基本情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回答忧国忧民的思想亦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出下面空缺的句子。

(1)《登高》中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表达自己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 ,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诗鉴赏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市区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②危樯:高耸的桅杆。

③星垂:星星低垂。

④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等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意境。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茧斋诗谈》评价这两句“气象极佳,极失意事,看他气不萎靡,此是骨力定”。

请你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一联做简要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早寒江上有怀》首联捕捉了典型季节性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呼啸,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出________的气氛。

其中,两首诗歌都有“雁”这一意象,《闻雁》中“雁”引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乡泪客中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题至第2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注】①鸠(jiū):斑鸠。

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③觇(chān):探测,查看。

④临觞(sh1.诗人在前六句诗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诗歌鉴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宋词《行路难·缚虎手》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宋词《行路难·缚虎手》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宋词《行路难·缚虎手》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行路难·缚虎手》是由贺铸所创作的,全词艺术特点有三:“词别是一家”,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看法,而这首词却写得像诗中的歌行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路难·缚虎手》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行路难·缚虎手》宋朝:贺铸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行路难·缚虎手》古诗简介《行路难·缚虎手》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作品。

史载贺铸枉有文才武艺,却不得朝廷重用,只好聊以歌酒打发岁月,但又痛感光阴遽逝,功业未就,这首词就抒写了作者这种度日如年的苦闷。

上阙写志士们尽管文武双全,却不为当权者所用,只有纵饮“美酒”。

下阙紧承上阙,开怀痛饮,慨叹人生短促,想把时光留住,但悲愁的日子又嫌长。

这首《行路难》集前人诗句为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词意激越,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

《行路难·缚虎手》翻译/译文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象鸡笼驰马如狗窜。

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

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

转眼红颜变苍颜。

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

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

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行路难·缚虎手》注释①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②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

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懵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

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六(含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六(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诗歌鉴赏六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①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①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①上秋天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独坐①杜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

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强的艺术感染力。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

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预测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预测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除架①
(唐)杜甫
束薪已零落,弧叶转箫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除架
(清)沈德潜
豆架高于屋,垂藤满院阴。

清霜欺太早,弱蔓力难禁。

自识荣衰理,元无爱恶心。

呼童执斤斧,斫取一沉吟。

【注】①除架:指瓜收后拆除瓜架的农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首联“已零落”“转萧疏”,以精辟的语言呈现时节变换的景象,“零落”与尾联“牢落”相呼应,结构谨严。

B.杜诗颔联代瓜架传达心声:架子上开过花,结过果,见证了成长的历程,而此时藤蔓尚青,除架并不是好时机。

C.沈诗尾联以动作和神态描写收束全诗,含蓄而悠远,与颈联通达的认知形成反差,体现了诗歌跌宕起伏的美感。

D.两首诗均选择了典型意象,杜诗用“秋虫”“暮雀”,其悲可见;而沈诗用“清霜”并着一“欺”字,其怨自显。

2.两首诗均见除架而有感,你认为二者所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宁”表示反问, 意思是“不辞青蔓除”。

)
2.同:两首诗都写出了昔盛今衰之慨。

(2分)异:①杜诗写花开,除蔓何辞,有功成身退之义;人生短暂,活出价值,有回味过往的宽慰。

(2分)②沈诗中明知荣衰之理,仍有除架的不舍。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

从_缚鸡行_看杜甫的无奈心态

从_缚鸡行_看杜甫的无奈心态
杜甫既然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又不肯归隐山 林, 但是他还是有机会做一些小的官职, 既可以解决 一些生计问题, 也可以在面对鸡与虫的矛盾中, 身体 力 行 做 一 些 微 薄 的 努 力 , 然 而 , 杜 甫 太 骄 傲 、太 自 信 、 太 自 负 , 对 于 一 些 小 官 , 他 是 不 屑 一 顾 的 。 据《新 唐 书》本 传 记 载 , 他 第 一 次 被 授 予 官 职 是 在 天 宝 十 三 载 ( 754 年) ,“玄宗朝献 太清宫, 飨庙及郊, 甫奏赋三篇 。 帝奇之, 使待制集贤院, 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 不 拜, 改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数上赋颂, 因高自称 道, 且 言 :‘ 先 臣 恕 、预 以 来 , 承 儒 守 官 十 一 世 , …… 若 令 执 先臣故事, 拔泥途之久辱, 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 经 , 先 鸣 诸 子 , 至 沉 郁 顿 挫 , 随 时 敏 给 , 扬 雄 、枚 皋 可 企 及 也 。有 臣 如 此 , 陛 下 其 忍 弃 之 ! ’”[1]5 杜 甫 第 二 次 推 辞 官 职 据《新 唐 书》本 传 记 载 是 在 安 史 之 乱 期 间 , 他 因 为 为 战 败 的 房 琯 求 情 , 被 贬 为“华 州 司 功 参 军 ”, 他 弃 官 而 去 。第 三 次 推 辞 官 职 据《新 唐 书》本 传 记 载 是“流落 剑南, 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 曹参军, 不 至 ”[1]5。 杜 甫 第 四 次 推 辞 官 职 据 仇 兆 鳌 的《杜 工 部 年 谱》 记 载 情 况 是 这 样 的 :“广 德 二 年 甲 辰 …… 严 武 再 镇蜀, 春晚, 遂归成都草堂。六月, 武表为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 外郎, 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乙巳, 正 月, 辞 幕 府 归 草 堂 。”[1]11 广 德 二 年 为 公 元 764 年 , 永 泰 元 年 为 公 元 764 年 , 也 就 是 说 这 次 任 职 前 后 只 有 几 个 月 的 时 间 。他 在《正 月 三 日 归 溪 上 有 作 简 院 内 诸 公》 一诗中写到“白头趋幕府, 深觉负 平生”。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之杜甫专题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之杜甫专题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之杜甫专题【真题回顾】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的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

,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肥东的神采尤其不易。

【各省市模拟题汇编】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石柜阁(节选)杜甫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由,谢尔性所适。

[注]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由陕入蜀,途经石柜阁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柜阁高耸在层层波浪之上,水光上映,高壁的倒影好像在虚空中回荡。

B.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

C.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以致辜负了幽奇的山水景致。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象,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缚鸡行》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流落到州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语言浅显易懂,以议论入诗,其意颇远,反映了诗人在人生困境中被动无奈的心态。

缚鸡行杜甫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1.诗歌中的“鸡虫得失”是的意思,现在多用这个成语比喻的意思。

(3分)2.《容斋随笔》中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句之妙尤非思议所及”,请你赏此诗结句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诗中的“鸡虫得失”是指鸡卖不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鸡卖了给人,是人得而鸡失,虫得而鸡失。

(2分)现在多用来指不必计较的微小的得失。

(1分)2.结句写诗人忽然把鸡虫得失放开,倚着山阁上注视寒江。

(1分)看似与上文无关,实际上正是写出了的诗人的神情;(1分)透过这一描写,透露出诗人在沉思,通过“注目寒江”可以体会到诗人想到更高远的人生的.得失;(1分)这样结尾是形象的,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味更深沉了。

(1分)赏:《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

“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

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

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

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送湖南部曲阅读答案

送湖南部曲阅读答案

送湖南部曲阅读答案送湖南部曲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湖南部曲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属官。

②符:这里指军中移文。

③薏苡(yì y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仁叫薏米,形似珍珠,可入药。

“薏苡明珠”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后世用以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

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

阅读题目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当年接到紧急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毅。

B.颔联用典言事,表明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的诬谤而离职,并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而深感愧疚。

C.颈联表明诗人自己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论事之胆,点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暗含对湖南部曲的赞赏和勉励。

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友人,襟怀坦荡,层次井然,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14.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5分)参考答案13.A【解析】A项,曲解文意。

首联不是写诗人自己,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部属的勇猛形象。

故选A。

14.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先人后己、忘我无私的胸怀。

不同点:杜甫的诗句,由自己住茅屋想到天下寒士居无定所,表达的是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关爱部属、勉励友人的可贵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缚鸡行》阅读答案附赏析
《缚鸡行》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流落到夔州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语言浅显易懂,以议论入诗,其意颇远,反映了诗人在人生困境中被动无奈的心态。

缚鸡行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1.诗歌中的“鸡虫得失”是的意思,现在多用这个成语比喻的意思。

(3分)
2.《容斋随笔》中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句之妙尤非思议所及”,请你赏析此诗结句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鸡虫得失”是指鸡卖不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鸡卖了给人,是人得而鸡失,虫得而鸡失。

(2分)现在多用来指不必计较的微小的得失。

(1分)
2.结句写诗人忽然把鸡虫得失放开,倚着山阁上注视寒江。

(1分)看似与上文无关,实际上正是写出了的诗人的神情;(1分)透过这一描写,透露出诗人在沉思,通过“注目寒江”可以体会到诗人想到更高远的人生的得失;(1分)这样结尾是形象的,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味更深沉了。

(1分)
赏析:
《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

“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

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
吗?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

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

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因而,陈师道说:“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

”(《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

王右仲说:“公晚年溺佛,意主慈悲不杀,见鸡食虫蚁而怜之,遂命缚鸡出卖。

见其被缚喧争,知其畏死,虑及卖去遭烹,遂解其缚,又将食虫蚁矣。

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者甚多,故云‘无了时’。

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

”(《杜臆》)
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杜甫虽有匡时济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无力正乾坤”。

萧涤非先生说:“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

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

”(《杜甫诗选注》)可见诗中仍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此诗的别致之处,还表现在语言上。

杜诗语言的基本风格,是千锤百炼而严整精工,但此诗语言却平朴自然,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如同当面交谈,读来亲切动人。

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是极为适宜的。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

”他还引了李德远的拟作《东西船行》进行比较:“‘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流汗撑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此诗语意极工,几于得夺胎法。

但‘行藏任天理’,与‘注目寒江’,不可同日语耳。

”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更是一语破的:“宕开一笔,妙不说尽。

”的确,此诗最纯之处就在于结句。

一是在结尾处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通篇由平实入空灵,摇曳生姿;二是将上面所议论的内容突然收起,将欲尽未尽之意如盐著水般地化入景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
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含蕴无穷,韵味悠长。

《东西船行》的结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与“注目寒江”同日而语,就在于已经把道理说尽,没有回味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