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刺客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方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刺客列传》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

-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发展。

-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刺客列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

-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 学生阅读《刺客列传》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背景是怎样的?- 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事件有哪些?4.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梳理故事脉络。

5. 角色扮演-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人物心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故事情节。

2. 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3. 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创作一个与《刺客列传》相关的小故事。

- 设计一个以《刺客列传》为主题的手抄报。

5. 展示交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小故事和手抄报的创意和制作水平。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第3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重要字、词、句、义,积累文言知识;2. 把握情节,赏析刻画人物的方法;3. 探讨“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及价值。

活动一: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4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1. 翻译(1)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不怡者良久。

(秦舞阳脸色都变了,非常害怕,群臣感觉他奇怪。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大骂道:“事情所以不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

”)(于是左右的人上前杀了荆轲,秦王心里不愉快了很久。

)2.探讨问题(1)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有何作用?(2)评论荆轲“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的话。

(3)有人说荆轲刺杀秦王不成功,与他的过于自信和剑术不精是有关系的,你怎么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反面衬托荆轲的沉着、勇敢。

文中还有威严天下的秦王绕柱逃窜的丑态以及不怡者良久都是侧面衬托荆轲。

)(可以看出荆轲对秦王的幻想,也反映出他想法的天真。

至于有人说不该把太子暴露出来,其实说与不说,秦已经清楚了幕后的使者。

)(应当说有关系,他有刺杀秦王的机会,但是,他还是没有把握住。

)活动二: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5、16、17、18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1. 翻译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日:“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太史公日: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鲁勾践听见荆轲行刺秦王这件事情以后,私下里说:“唉,可惜他不好好研究刺剑的技术呵!我也太不了解人了!从前我呵叱他,他当然以为我不是他的同道了! ”太史公说:世上的人们说到荆轲,所说的有关太子丹的运气,“天上落下粟来,马头生出角来”的话,说得太过分,又说,荆轲刺伤了秦王,这都是不确的。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评价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刺客列传》的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历史意识;(3)培养学生对正义、忠诚、勇敢等品质的认同和追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回顾《刺客列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分析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3)探讨作品中表现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写作方法:(1)分析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2)通过实例,讲解并练习写作中的描写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理解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2)分析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刺客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的理解;(2)对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刺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分析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2)分析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实例讲解和练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刺客列传》的阅读理解作业;(2)根据写作方法的学习,进行写作练习。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优选.)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d《刺客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鉴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2.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三、教学难点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课文的脉络、解决了课文重要的文言现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刺客列传》。

(展示学习目标:1.鉴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2.正确评价荆轲秦王的行为)先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投影课前预习题: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要求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再结合文本谈依据,力求全面。

)(几位学生分析荆轲人物形象。

)(教师板书:荆轲:勇、智、义、信。

然后投影解读)勇:好击剑,顾笑武阳,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智:私会樊於期,顾笑武阳。

义:为燕国百姓,为报太子之恩。

信:一诺千金,虽遭误会而不辞。

荆轲是一位刚毅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一诺千金、视死如归的侠客。

(投影提醒:分析人物形象注意:概括、全面、有据。

)(二)文本研读1.人们评价《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摹形传神,千载如生”,本文作者刻画主要人物荆轲的方法有哪些?请作具体说明。

(教师投影问题,学生略作思考)(学生回答,老师提醒思考的角度。

)(教师板书:正面: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侧面:对比衬托、环境渲染这些描写最集中体现在哪两段?集体回答。

(学生回答:第13段、14段)一学生把第13段朗读一遍。

(学生读后,老师带领学生鉴赏。

)2.这段文字言简意丰,读来荡气回肠。

(1) 描写荆轲的文字有哪些?起什么作用?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抒发荆轲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慷慨情怀。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刺客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刺客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刺客的侠义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正义观和责任感。

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分析刺客形象及其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刺客行为的动机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对刺客精神进行现代意义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刺客形象和精神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4、比较法将《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刺客形象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刺客的影视片段,如《荆轲刺秦王》,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刺客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与作品介绍简单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创作背景,重点介绍《刺客列传》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四)文意疏通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五)分析刺客形象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刺客的语句,分析其言行举止,概括刺客的形象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刺客的行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他们的动机是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刺客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价值?(六)比较阅读1、展示其他文学作品中刺客的形象,如《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让学生比较它们与《刺客列传》中刺客形象的异同。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四中学习目标:1、自读积累,夯实文言基础。

2、精彩赏读,学习人物刻画方法。

3、分析评价,培养自主解读意识。

重点难点:1、学习司马迁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教学方法:在自读、选择性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讨论或辩论。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自读积累,夯实文言基础。

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多媒体放映图片,以骆宾王的诗歌导入新课: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整体感知课文1、交流课前预习成果,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要求:①依据作者记叙事件的顺序,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②划出疑难词句,力求自行解决,遗留问题小组讨论。

问题解决方案:1、投影,正音正字:暴虎冯河暴戾恣睢骨髓自刎揕其匈变徵戮没泾渭分明濡缕矐偏袒扼捥匕首惶急被八创箕踞偻行2、讨论疑难词句(小组讨论的遗留问题)。

教师补充点拨:第1节:①先:先人,祖先。

②徙:迁移。

第2节:①说:劝说,说服。

②徙卫元君支属于野王:迁移野王不只是支属,卫元君也在内。

支属,旁支亲属。

第3节:①目:瞪眼逼视。

②摄:通“慑”。

威慑,震慑。

•一说降服。

第5节:①筑:古代弦乐器,像琴,属于打击乐。

②沉深:深沉稳重。

第6节:①会:适逢,正赶上。

质:人质。

②稍:逐渐,一点一点地。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地逐渐侵吞。

③见陵:被欺凌。

见,被。

陵:侵犯,欺侮第7节:①舍:使……住下来。

②寒心:提心吊胆。

③旷日弥久:时间长久。

④后交:新交,晚交。

⑤勇沉:勇敢沉着,勇气潜于内心。

第8节:①驽马:劣等马。

②明:表明,显示。

第9节:①不肖:不成材,没出息。

此谦词。

②臣:使……臣服,称臣。

③让:推辞。

④太牢:牛、羊、猪三种牲畜各一头,是古代祭祀的重礼。

借指贵重美食。

恣:听任,随其所欲。

高中语文刺客列传 教案苏教版选修7 教案

高中语文刺客列传 教案苏教版选修7 教案

《刺客列传》教案目的: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4.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

设想: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因此,本文可以看作人物。

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方法,在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步骤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2.补充介绍: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课文1.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要求;①根据“思考和”一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②划出疑难词句。

3.正音正字淬(cuì)怜(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搭(zhèn)拊(fǔ)樊於(wū)期夏无且(jū)4.讨论疑难词句。

例如: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

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

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刺客列传教案2

刺客列传教案2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二语文第21周02 总编号:69 主备人:李园林一、教学目标1.学习6-7掌握‚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2.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三、教学方法:1.利用自习时间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内容,查阅基础知识。

2.结合注释、古汉语词典,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探究文言知识。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一)知识链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怨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不成便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学生诵读课文6-7节,梳理文意。

(三)学生展示1、解释加点字(B)1.太子受而舍之(使动用法,使……住下)2.北购于单于(讲和)3.旷日弥久(延长) 4.恐不能须臾(顷刻)5.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和)6.乃造焉(拜访)7.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8.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9.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2、词类活用(c)1.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名词作动词,做人质)2.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名词作动词,对待)3.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4.太子丹受而舍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住下来)5.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南)6.太子丹患之(意动用法,把……作为心头大患)7.太子受而舍之(使动用法,使……住下)3、古今异义词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提心吊胆;今义:因失望而痛心。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3篇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3篇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精选3篇(一)教材: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时:5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刺客列传》的基本内容、作者以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

3.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刺客列传》的作者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龙应台,并简要介绍其作品特点。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一章《独孤九剑》,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二课时:1. 复习第一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二章《武当派刺客》,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三课时:1. 复习第二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三章《射雕大侠杨康》,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四课时:1. 复习第三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四章《锦衣卫刺客》,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五课时:1. 复习第四章的内容,总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2. 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写作,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讲义,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和作品特点。

2. 学生需要阅读《刺客列传》的电子版或纸质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情节发展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中,学生对一个人物或情节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阅读《刺客列传》的其他章节。

2. 学生可以拓展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魏公子列传》一.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能够:1. 理解魏公子列传的情节和背景;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3. 学习魏公子的个人品质和处事原则;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欣赏《刺客列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2)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刺客:荆轲、聂政、专诸、杵臼的故事。

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展示了他们的忠诚、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2)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3)领悟课文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史记》和司马迁,引发学生对《刺客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刺客的形象特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刺客的行为动机,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课后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所传达价值观的认同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刺客列传》;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论文、评论等;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刺客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刺客列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刺客们的行为和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刺客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刺客列传》节选部分。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分析刺客的形象和思想。

3. 教学难点:理解刺客行为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刺客列传》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刺客精神的起源。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刺客的形象和思想。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刺客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刺客行为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刺客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刺客精神。

3. 采用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丰富学习视角。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思考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价值观认同: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过程中,对刺客精神的认同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刺客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刺客列传》的背景资料、刺客精神的分析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注意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对文本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分析刺客的形象和思想。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评价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拓展思考,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刺客形象的意义;(3)学会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与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刺客们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把握《刺客列传》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分析刺客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3)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对刺客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评价;(2)对文本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和领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本学习中;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刺客们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刺客列传》的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刺客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刺客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刺客形象的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结合个人思考,对刺客形象进行评价;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刺客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刺客列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知刺客精神。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刺客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刺客精神,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刺客精神的内涵,把握文言文的句式和词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刺客吗?谁能告诉我刺客是什么?二、文本阅读1.让学生自由阅读《刺客列传》,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讲解《刺客列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如荆轲、专诸、聂政等。

3.探讨刺客精神的内涵,如忠诚、勇敢、正义、无畏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刺客精神的现实意义。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刺客精神的内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刺客精神吗?为什么?二、文言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刺客列传》中的文言文部分。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词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文言文翻译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文言文阅读技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刺客列传》中的刺客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刺客精神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刺客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提醒学生要勇于追求正义,传承和发扬刺客精神。

第四课时一、复习回顾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3)培养学生对正义和勇气的认同和追求,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刺客列传》中的相关章节。

2. 教学重点: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以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刺客的历史背景和定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回答问题,理解并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人物分析: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表达技巧: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并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3. 人物分析:通过学生的评价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能力。

4. 表达技巧: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5. 讨论与写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刺客列传》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鉴赏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4. 学习材料:学生写作纸张、讨论卡片等。

刺客列传教案1

刺客列传教案1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二语文 第14周01 总编号:52 主备人:唐春香刺客列传(一)一、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2.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1.利用自习时间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内容,查阅基础知识。

2.结合注释、古汉语词典,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统研文言知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一、学生诵读课文13节二、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学案自学问题,让学生讲解、补充并纠正展示的问题。

问题1:自读课文,疏通文章13节。

( C) 问题2:解决字词(B ) 1.正音淬(cu ì)忤(w ǔ)徵(zh ǐ)陛(b ì)卒(c ù)提(d ǐ)创(chu āng ) 揕(zh èn ) 拊(f ǔ) 樊於(w ū)期 夏无且(j ū) 2.突破文中重点实词、虚词顾:回头。

顾:回头。

谢:谢罪。

3.翻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学生分组板书三、学生互批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四、合作探究1.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2.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找出相关语句再分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五、精讲归纳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刺客列传教案

刺客列传教案

《刺客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教学重难点1、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文言现象梳理1、一词多义: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乃造焉。

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

跪:两膝着地。

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导入:萧萧秋风中,一位慷慨赴死侠客怒发冲冠,临水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为之动容,秋风为之和奏。

这位侠客就是荆轲。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刺客列传》的深入研习。

好,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2 。

【学习目标】1、赏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特点。

2、辩证地评价荆轲其人。

【学习重难点】1、赏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特点。

2、辩证地评价荆轲其人。

【知识链接】1、刺客心中的“义”的特征。

(1)酬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刺客最为显著的一个内在特征。

刺客作为代人行刺者,往往受人豢养。

假如待遇很高,这种关系往往就会被刺客视为知遇,豢养者往往被刺客视为知己,刺客往往倾全身之力甚至献身来报答这种恩情,即士为知己者死。

太子丹经过田光以死相荐而得到荆柯后,“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柯所欲,以顺适其意。

”荆柯受到如此隆重的“供养”,自然不能不替太子丹去勇敢地图大事——劫持或刺杀秦王。

(2)反强暴。

客观而论,刺客应是一个强暴群体,因为他们采取的是暴力手段。

可是,若从其动机来看,却有反强暴的意义。

刺客行刺往往是出于对强者欺凌弱者的不满而激起的义愤。

荆轲刺秦王就有鲜明的反强暴意味。

当时秦国相对于诸侯国而言,实为强暴之国。

在当时情况下,燕国确实无计可施,荆轲因自己祖国卫国也为秦所灭,出于义愤,挺身而出,为燕国一搏。

可以说,他的行为具有非常自觉的反强暴的动机。

2、(1)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3、(1).从历史背景来讲:①时燕国来说,形势可谓"危在旦夕'。

②燕国无法从正面对抗。

③秦王个人无法替代的领袖才能。

④秦国大将白起曾坑杀赵国40万降卒。

即使不反抗也会有很惨痛的后果。

(2).从荆轲本人角度:①所谓士为知己者死②荆轲的出发点是,救民于水火,(3).从燕国应对的角度:①燕国弱小,刺杀秦王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②燕国的目的是正义、可行的,如曹沫之约。

③从国家存亡角度看,在外敌入侵,生死存亡之际,有权自我救亡。

(4).从活动执行来看:①荆轲的准备可谓充分,条件可谓极好②请从燕国角度,从实际环境、形势出发,从准备阶段之时间视角,甚至目的来看,这就是可取的!(5).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看:①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荆轲所有的爱国主义,侠义精神,来源于燕赵独有的地理因素②虽然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要顺应历史趋势,但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不反对国家统一这一历史趋势,我们反对的是秦始皇,(6).从历史评价来看: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4、(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秦统一天下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然他的确勇敢,但他的‘义’毕竟是个人的小‘义’,而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才是大‘义’。

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我们应该看的是大义。

(2)从荆轲的动机角度来看:通过恐怖主义去报答一个人,去拯救国家,难道这种人也是英雄,那么普林西普为什么不能是英雄。

(3)从方式上看荆轲本身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人,他没有认识到他的计谋是这般的太过于自不量力。

(4)从准备上看,准备不充分,作为刺杀者就应当抱有一击必杀的决心,可居然还想生擒对方,等的朋友未来。

(5)从意义上看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荆轲刺秦是不顾大局的行为。

就算荆轲把秦王刺死了,但是秦国的实力依然存在,灭六国也是迟早的事.刺杀失败,带来巨大灾难。

(6)历史评价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

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

”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荆轲其人,历史评论众多:北宋苏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而西晋左思却言“重之若千钧,与世亦殊伦。

”一批判,一称颂。

那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笔迹,走近荆轲,去看一看这位壮士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要求:找出与荆轲相关句段,大声朗读,并思考体现了荆轲什么形象特点。

(参考句式:“朗读”第几段的“……”这部分体现了荆轲“……”的形象特点。

)现在小组合作,明确你的答案,时间两分钟,请同学们起立。

【咀华竞妍】1、文中塑造了荆轲怎样的形象特点?言之成理即可【馨香远播】辩论:甲方:我认为荆轲是英雄豪杰<==> 乙方:我认为荆轲不是英雄豪杰选择一方,谈一谈你的认识。

荆轲作为中国刺客第一人,名垂千古,古今褒贬不一。

前有司马迁:“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的肯定。

后却有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的不屑。

鲁迅先生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那么荆轲能不能称得上是一位英雄豪杰呢?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结合文章又发散思维),选择一方,辩一辩。

辩出荆轲的英雄豪杰或者证明荆轲匹夫之勇而已。

好,我们以中间过道为界,左右两大阵营针锋相对。

左半部分同学为甲方支持荆轲是英雄豪杰,右半部分同学为乙方否定荆轲是英雄豪杰。

现在给大家5分钟,小组合作找到更多有力的依据去证明你们的观点。

好,准备时间结束,请同学们转过身子,面向对方。

我们直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首先请甲方同学发言,发言完毕乙方同学反击。

五秒钟时间无人起立,那么机会转至对方。

现在辩论开始,请甲方同学发言。

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让我对荆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是不是英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终无定论。

甲方同学的论辩告诉我们,荆轲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赞颂,去学习。

乙方同学的论辩告诉我们,古往今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荆轲亦然。

总之我们要综合双方的观点,一分为二,全面辩证的认识历史人物。

课堂结语最后我想说:不管历史是否颁授荆轲英雄的嘉奖。

作为弱者,危亡关头,不甘失败,明知不归路,偏向虎山行,精神可嘉!中华儿孙,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踏破万里路,永远不服输,坚忍不拔!正是这种奋斗精神,助力我们,披荆斩棘,长风破浪,英姿勃发!板书设计:刺客列传英雄豪杰?强荆秦轲民族大义?学情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中必修一、二、三、四、五的学习,已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释疏通简易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深入地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特点。

2、辩证地评价荆轲其人。

课堂效果整体良好,顺利完成该目标。

课前预习导学案,同学们都能认真完成,达到了初步了解文章的效果。

【知识链接】(一)入境检测:同学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解决文言基础知识问题,比较难的题目是文言句式和句子翻译(个别字词翻译不准确)。

【咀华竞妍】该部分的问题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馨香远播】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荆轲其人,对荆轲是否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进行辩论。

这样同学们积极性高涨,而且通过辩论,实现了全面辩证认识荆轲的目标。

本节课的课件做得条理,明了。

能够非常好的突出重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巧妙,准确的抓住了本节课重点,美观、大方,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有待改善的地方:1、应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时间。

2、黑板笔不太好用,下次提前做好准备。

3、多加练习,粉笔字应写的更工整!。

本节课同学们课堂活跃积极,尤其是教师上课富有激情,整体顺利,成功。

教材分析《刺客列传》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史记》选读的名篇。

是本书“摹形传神,千载如生”专题当中的好文章。

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通过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和正义行为。

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新意,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并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评测练习【复习巩固】1、文言知识,根据理解填写(1)文言实词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蔽: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揕: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就:顾: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轲自知事不就.。

就: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2)特殊句式奈何以见陵之怨()句式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使(之)得毕使于前()句式【咀华竞妍】1、文中塑造了荆轲怎样的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智:私会樊於期计见秦王顾笑舞阳。

勇:私会樊於期顾笑武阳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义:为报太子之恩为六国百姓信:一诺千金,虽遭误会而不辞。

荆轲是一位刚毅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一诺千金、视死如归的侠客。

荆轲是一位刚毅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一诺千金、视死如归的侠客。

【馨香远播】辩论:甲方:我认为荆轲是英雄豪杰<==> 乙方:我认为荆轲不是英雄豪杰选择一方,谈一谈你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力图实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研习”的教学理念。

首先,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研讨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

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

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其次,利用了研习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