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4、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境。

2、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画面与情感联系起来,深入体会古诗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两首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练习书写。

(四)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深入体会。

(六)朗读背诵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2、多种形式朗读,如分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

3、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同类主题的古诗。

2、教师推荐几首相关的古诗,让学生课后阅读。

(八)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理解古诗。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味。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

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

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

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

所以称“回”。

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

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

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9《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与本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2.出示课文图片,教师引述:那是一年秋天,大诗人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一个人在他乡漂泊,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写了一首诗,教师范读古诗。

3.看图说话:(课文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不理解的做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交流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多媒体展示诗的意境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放飞想象,使画面动起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抓住诗文意境之美。

5.感情朗读: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6、根据诗意,结合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7、师生共同总结学法,准备下一首古诗自学。

四、指导写字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

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这是设计这一课的基调。

其次,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教师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这是这一课设计的主线。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首枝记刘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2、背诵古诗二、学习第二首古诗(一)释题1、读题2、简介诗人杜牧(二)识记生字字音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2、找伙伴,练背诵三、学习诗中生字1、字音、字形、字义2、指导书写四、实践活动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二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熟悉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精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相互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沟通,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2)沟通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索吗?(依据学生质疑,板书)(简洁的疑问依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索、争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沟通。

教师相机引导。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两首诗的背景知识,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诗人及创作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朗读与背诵a.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b.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c.学生分组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a.老师讲解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b.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4.课堂讨论a.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b.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诗句内涵。

5.拓展延伸a.学生分享其他类似题材的古诗。

b.老师讲解其他相关古诗的背景及意思。

b.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诗人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老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在理解诗句意思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氛围。

5.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其他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a.对生僻字词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b.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更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c.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一刀切。

六、板书设计1.课题:《古诗两首》2.诗人及创作背景3.诗句及意思4.拓展延伸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反思深刻,有利于教师成长。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促、忆、异”等 7 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古代,很多诗人都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强调“促、异”等字的读音。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促、深、忆、逢、佳”等字的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夜书所见》学生自由朗读《夜书所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按照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让学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每逢佳节就格外思念远方的亲人。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要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比较两首古诗,说说它们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生字词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例句对比和实际操作来帮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句中的某一修辞手法或自然景象的描绘。
2.朗读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句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在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上有所理解,并能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平淡的日常景物中提炼出美的元素,感悟古诗中的审美价值。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可能缺乏对古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影响对古诗的整体理解。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诗句朗读与背诵环节,教师需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抑扬顿挫,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背诵。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日照”、“香炉”、“飞流”等,并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
-意境的理解:学生应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蕴含的壮阔与神秘。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描绘的瀑布景象。
4.分析古诗的写作特色,如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5.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句,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准确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设想:
a.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c.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古代诗人的趣事,如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灵感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7.课后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诗两首》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可能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对于古诗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掌握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三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17、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9个字,书写端正、规范、整洁。

2、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了解古人对山河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怎样把握重点字词读出诗的感情、读出诗韵。

教学难点:感悟古诗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深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课件制作;微视频。

学生方面:课前预习古诗相关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第五单元的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单元导读。

2、谁来说说,我们这一单元要讲什么内容?3、对了,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一起游览安徽的天门山、杭州的西湖、祖国南疆的西沙群岛、祖国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历经沧桑、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素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

(ppt)看,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到处都有迷人的风光!所以本单元的习作也是写景的,请把书翻到77页,自己默读一下习作要求。

4、谁来说说要写好这次习作要写清什么?对了,就是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ppt)那我们要写好,就必须先从课文中向别人学习怎么写。

只要你认真学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5、今天第一站让我们和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去看看安徽的天门山吧!(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查1、课前,大家已经根据微视频学习了古诗,那么你还了解了关于这首古诗的哪些资料?(作者李白,天门山、楚江资料)(出示天门山、长江PPT)三、把握节奏1、自读: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这么多内容,你现在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出示阅读要求: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结合书上的插图,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能够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2.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1.默写《望天门山》。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非常著名的古诗,请同学们看课题,一首是《望天门山》,一首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2.教师出示《望天门山》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学习。

二、学习《望天门山》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望天门山》,并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整首诗。

2.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5.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7.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三、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1.教师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的学习。

3.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6.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古诗两首》精品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2、揭示课题。

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试着背诵。

自由背,同桌互背,有感情地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勒阴苍茫慈母临缝恐报晖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诗歌里描述的景色。

板书设计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简介孟郊。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1、朗读古诗。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一针又一针,慈母手中的线,缝好了将要离家儿子的衣;一线又一线,针眼缝得密,是恐儿子回家迟。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掌握两首古诗的背诵。

3.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和美。

二、教学内容1.课文:《静夜思》、《登鹳雀楼》。

2.韵律和意境分析。

3.古诗背诵。

三、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韵律和意境的分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师生一起欣赏古诗的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句传递的情感。

2.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特点。

第二步:课文学习1.学习《静夜思》。

–师生一起朗读《静夜思》,感受其中的静谧和思索。

–分析诗句的意义,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组,找出其中的押韵和对仗。

–引导学生背诵诗句,注意语音语调。

2.学习《登鹳雀楼》。

–师生一起朗读《登鹳雀楼》,感受其中的豪迈和壮美。

–分析诗句的意义,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组,找出其中的押韵和对仗。

–引导学生背诵诗句,注意语音语调。

第三步:诗歌欣赏1.师生共同欣赏两首古诗的音乐朗诵,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2.通过欣赏诗歌的赏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和美。

第四步:巩固练习1.分组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用优美的语音表达出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之间互相朗诵,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朗读表达等。

2.学生背诵准确度和语音表达的流利程度。

3.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六、教学资源1.课本:《三年级语文上册》。

2.录音或音频设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这节古诗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提高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通过对古诗的分析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这个教学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

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夜书所见》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首选五篇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首选五篇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首选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山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自主、合作、探究: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壮阔。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和“开”的妙处。

感受诗歌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座雄伟的山——天门山。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2、出示天门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对天门山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指从中间断开;“楚江”指长江。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水奔腾而过。

)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指到这里回旋。

这句诗的意思是: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指相对着耸立出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

)孤帆一片日边来(“日边来”指从太阳那边驶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只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四)感受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看到了雄伟的天门山、奔腾的长江水、对峙的青山、行驶的小船等)2、教师再次出示天门山的图片,结合学生的想象,描述画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提问: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景色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视角)(五)体会情感1、讨论: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诗人对天门山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2、教师补充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三、学习诗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义
2、指导书写
四、实践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五、作业
课后我会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