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饮食文化 (1)
贺州风俗作文
贺州风俗作文
家乡贺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主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吃饭过节,同时也欢迎陌生人主动走进来做客,主人们希望越多人越好,来者皆为客,尤其是农村里,好像摆喜宴似的,成十张桌子,上面摆满了丰盛的酒菜。
这就是“食节”,也叫“二月二”。
既然是食节,这食总不能普通。
这是客家人的节日,所以吃的都是客家菜。
客家风味很喜欢做“酿”。
酿,就是把肉、芋头等配料剁成馅,然后塞到各种瓜果蔬菜中间煮熟成“酿”。
把馅放到瓜花里,就是瓜花酿;放到掏空的辣椒里就是辣椒酿;放到豆腐里,或夹在豆腐块中间就是豆腐酿。
客家风味中还有一道菜色是扣肉。
一碗碗扣肉呈诱人的枣色,是过年过节不可或缺的佳肴。
每一块扣肉由一块五花肉夹着一块芋头组成,还浇上了香喷喷的蜜汁儿,吃完后仍令人回味无穷。
客家菜色五花八门,都有不同的烹饪过程,这就是主人独享的乐趣了。
饭罢,大家还会一起看看乡镇上组织的戏。
戏台是临时搭建的',也不是很宽,但是演员们穿着戏服投入的表演。
老人们跟着音乐哼着调,年轻人们鼓掌喝彩,小孩们也被吸引住,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的一抬头一举手。
主人在客人走的时候也许会送一些土特产,如沙田柚,是沙田镇有名的柚子。
贺州,是片殷实的故土。
愿人们把她的风俗、传统唱给后人听,
让贺州的美丽得以延续。
关于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研报告独树一帜的客家饮食文化,客家人就像是一个以味觉写成的民系。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年来客家餐饮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茶、酒、菜肴、小吃为系列的饮食文化,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客家人原来生活在中原地区,经多次南迁,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
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称为“客家人”。
一、客家菜的形成客家菜肴特点是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客家汤原料一般是采用滋补保健型的草药与猪骨、或鸡用猛火炖足4小时而成。
其汤味浓而色清,清香润喉。
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关系密切。
客家人早期多聚居于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易温热,忌寒冷,故多用煎炒,少食生冷。
在使用香辣方面也较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
客家人出门即爬山,生活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份以补充消耗的热能和水分,饮食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喜用“三鸟”,即鸡、鸭、鹅。
口味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居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使客家人艰苦朴实,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菜干、萝卜干等耐吃易留存的食物,家居可佐饭并抑胀气,出门可配野菜充饥,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色。
二、客家饮食产品的代表作东江盐?鸡是客家菜的代表作。
此外,客家清炖鸡、汤泉蒸鱼嘴、东江酿豆腐、椒盐鸭下巴等都是客家的代表菜。
在客家饮食文化中除了菜肴以外,其中的茶和酒也很有特色。
“擂茶”在客家族群中是代代传承的茶点之一。
“擂”为研磨之意,它最早为“三生茶”,以生茶、生姜、生米研磨成糊状至粉状,加入盐(或糖),开水冲泡即可。
此外,客家人的竹壳也极负盛名,它是将红茶放入竹壳茶容器中一年后,再取出冲泡,茶水中既有茶叶的香味,也有竹子的清香。
客家人常喝的一种酒是用糯米和黄豆酿成,从一个粗陋的大缸中舀起来,用优雅的瓷壶盛起,很甜,一点也不像广东本地的米酒,跟客家菜的咸腻倒是十分相宜。
广西“非遗”美食的特色和内涵
广西“非遗”美食的特色和内涵作者:吴伟峰来源:《歌海》2024年第02期[摘要]广西拥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等深厚的文艺底蕴,这些多元文化孕育产生了众多的“非遗”美食1,大致总结有烤、古、鲜、生、奇、酸、甜、苦、辣(腊)、黏等十大特色,体现出广西“非遗”美食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内涵深厚。
[关键词]广西;传统美食制作技艺;“非遗”美食;饮食文化广西这片富饶的土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宝贵的遗产中,广西的美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的“非遗”美食种类繁多,风味各异,源远流长,反映了广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众多的广西“非遗”美食,大致总结起来有烤、古、鲜、生、奇、酸、甜、苦、辣(腊)、黏等十大特色和内涵,可以说是“十全十美”。
这些“非遗”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弘扬。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广西的美食文化。
一、烤烧烤的魅力在于其簡单而直接。
它不需要复杂的厨具,只需一个火源和一些木炭,便可以烹饪出美味的食物。
这种烹饪方式源自自然,火焰和木炭的微妙关系,使得食物在烤制的过程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在中国,烧烤被称为“炙”,这个字形象地描绘出烧烤的过程,而烧烤在中国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各地的烧烤特色各异,却又都充满了地方特色。
融水苗族的烤鱼以肉质鲜嫩、口感醇厚著称。
在凉爽的秋季,一串串烤鱼在炭火上翻烤,油脂滴落在炽热的炭火上,发出“滋滋”的声音,那是秋季里最温暖的交响乐。
一口咬下,肉质的鲜美与炭火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
环江以及扶绥的烤猪则是另一番风味,皮脆肉嫩,每一片都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蘸上特制的味碟,放入口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
广西饮食文化中的烤肉是一道具有地方风情的特色菜品,就是广西人常说的叉烧。
叉烧的主要食材是猪肉,尤其是猪颈肉或五花肉,这些部位的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非常适合叉烧的烹饪方法。
公会牛肠酸—贺州美食村
牛肠酸。
贺州市区的小吃,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牛肠酸,牛肠酸是贺州十大金牌小吃之一。
这独属于贺州的味道,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滋味。
牛肠酸源自贺州公会镇,因集酸、辣、甜、咸于一身,所以被称之为牛肠酸。
牛肠酸是将牛肠、牛肚、牛筋、牛肺、牛膀、牛心、脆骨等切成小段或块,串成小串装在一个大盆里,在大街小巷墩在炉子上卖。
在外求学或务工的贺州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要数牛肠酸为第一,他们回到贺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地方撸几串牛肠酸打打牙祭,过过嘴瘾。
为迎合全国各地口味需求,牛肠酸进行创新改良,提供一个新的吃法——蘸料,牛肠酸的灵魂在于它的酱料,每一家的酱料都有自己的特点,酱料是决定牛肠酸好不好吃的重要条件,酱料一般分为酸辣、甜辣、咸辣、和不辣。
同时提供了很多配菜,油果、海带结、腐竹、丸子、面条等,既可以做休闲小口,也可以当做正餐来吃。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呢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呢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广西壮族文化中具有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特色食俗壮族饮食文化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壮族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时才开始盛行食牛肉,少数山区仍存古俗。
主食壮族以水稻作物为主食,以玉米、番薯、麦类为辅的主粮队伍。
我们知道,广西地区是野生稻的故乡之一,壮族先民应是最早栽培水稻的一个民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工具和铁制工具的出现,壮族先民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至迟在汉代,他们就确立了水稻的主粮地位。
唐、宋以后,壮族地区的水稻种植进一步发展,同时引进和扩种了不少其他粮食品种。
明、清之际,壮族饮食结构中主粮队伍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现如今的饮食结构。
副食总古至今,壮族的动植物资源就非常丰富,副食品种更是包罗万象。
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中生的各类可食动植物人们都会拿来烹制。
这些副食品资源,主要分为肉和疏菜两大类。
壮族人民还利用粮食、薯芋和豆类加工制成粉丝、粉条、磨芋豆腐、豆腐等副食品。
壮族喜食腌、生、酸、辣之物。
饮料少数民族的人们似乎都非常喜欢喝自家酿的酒。
过去,壮族人民饮用的酒水主要是自家熬酿的米酒、白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高。
其中米酒是过节及待客的主要酒水。
做甜酒壮人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人习惯,客人到先敬甜酒,以示欢迎。
壮族的其它酒,如蛤蚧酒、三蛇酒等,均属于药酒现在各种现代饮料也进入了壮人的家庭生活,他们的餐桌上除了传统的美酒,更多的则是桂林三花、茅台和金奖白兰地。
果品壮族地区的果品种类十分丰富,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种类高达一百二十多种。
壮人爱吃的水果有果蔗、金桔、柚子、碟子柑、扁桃、菠萝、菠萝蜜、香蕉、荔枝、龙眼、黄皮、橄榄和芒果等。
有些水果壮人有自己的吃法,比如鲜菠萝片要蘸些盐水,才甜脆可口。
小炒清水螺—贺州美食村
小炒清水螺:
富川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为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
富川物种丰富,美食数不胜数,炒螺就是其中之一。
炒螺是富川的一道特色小吃,富川人民将螺(带壳)和酸笋以及各种调料一起炒,既能保持螺肉原有的鲜甜,又能使各种调料的味道得到最大的呈现,是富川人吃夜宵必点的一道美食。
富川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为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
其中炒田螺是茶楼夜市的必备小炒,田螺、葱、姜、蒜、辣椒、酸笋、香菇,大火翻炒;传统少煲,黄豆加各家不同的底料浓汤慢火熬,香浓馥美的滋味是什么?啤酒,闲话,十指油汪汪,一个晚上就这么轻松打发了。
做法步骤1把螺蛳屁股用钳子钳掉屁股,为了让螺蛳炒的时候更入味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2把配菜酸笋,薄荷菜,葱花,辣椒,蒜米,姜切好备用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步骤3放水把螺蛳过水撩熟,倒出备用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4酸笋不放油,备干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5放油爆炒配菜,放入两勺糟辣酱,继续炒香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6炒香倒入螺蛳一起翻炒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7放入螺蛳继续翻炒,加入耗油酱油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8放水闷煮五分钟,收汁就可以起锅了酸笋薄荷菜炒清水螺蛳的做法
步骤9超级入味的酸笋螺蛳就出锅啦。
大平腐竹炒瑶家烟熏肉—贺州美食村
大平腐竹炒瑶家烟熏肉:大平腐竹是一种豆制品,属绿色食品,是平桂管理区大平瑶族乡特色产品之一,名扬区内外。
腐竹加工是大平农民的传统手艺,遍布各村寨。
大平腐竹采用山中黄豆、山泉水石磨浆、生铁锅烧煮等传统工艺提练成形后,在山坡自然凉干而成,具有传统风味、甘甜、清香、香脆可口、耐煮(汤清)的特点,颜色呈淡黄色。
黄豆富含各种优质蛋白,氨基酸种类达17种以上,含脂肪20%左右,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Ca、Mg、P、K)与微量元素(Fe、Mn、Zn、Se等)维生素含量丰富、全面,所以腐竹营养十分丰富。
大平腐竹品种主要有原枝竹和浆竹两种,产品主销广东、湖南、贺州、南宁、柳州等地。
瑶族烟熏腊肉是广西贺州当地的特色风味美食,主产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瑶族烟熏腊肉采用原汁原味的农家土猪肉为原料,配上瑶家特有的米酒腌制,打造出的健康腊肉具有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的特点,使人流连忘返。
每年到了三荒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或家中有客人来了,热情的瑶族同胞就会在自家厨房的灶口或火塘上取下火烟腊肉,洗净灰尘,或整块,或切片,或蒸,或煮,或炒……待火烟腊肉熟透,猪皮变得如寿山石般黄亮,肥肉如琥珀般透明,瘦肉如黑玛瑙般精致,满屋子香气四溢,即可出锅上桌,再满上一杯瑶家自制的小锅米酒,夹几块肉,呷几口酒,让人赞不绝口。
洗去表面附着的烟灰,放入饭锅中与米饭同熟,打开盖子,一股烟熏肉特有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
切成薄片,肥肉会透明得可以望见对面的人。
如此蒸熟的烟熏肉,原生态得令人难忘。
做法:1、烟熏肉切小片2、大葱切段,腐竹掰成一寸多的小段;3、锅中放油,五成热,放入腐竹炒一下。
因为腐竹是干的,光炒是不行的,还要添些水,焖煮,让腐竹吸收水份,直到腐竹变软。
也可以先用温水将腐竹发好;4、腐竹焖煮好以后,盛出备用;5、锅中放些油,放入肉片划开,再放些葱段翻炒;6、肉变色以后,倒入腐竹,翻炒均匀,待两种味道融合以后,盛出即可。
桂岭油糍—贺州美食村
桂岭油糍:
桂岭油糍,色泽金黄,皮脆肉软,脆中带香,绵里藏甜。
大凡品尝过的人都知道,它那特有的色香味,足让你久久回味无穷,难以释怀。
桂岭油糍的产生年代已无从可考。
只听老一辈说,祖上好几代人赶圩回家,都会在桂岭圩上买些油糍,作为小吃送给家里的小孩,以讨得小孩子的欢心。
按照前辈说的,它的历史没有一千年,也有八百载了吧。
桂岭油糍,色泽金黄,外皮沾满白芝麻,皮脆肉软,脆中带香,绵里藏甜,圆圆的桂岭油糍象征着团圆美满,是桂岭人逢年过节、招待贵宾必做的小吃,也是街头巷尾摊档上特色的桂岭味道。
巫红春,在中心街广华商店对面摊档卖桂岭油糍,多年来,她坚持原材料的纯天然无添加,制作的桂岭油糍深受当地人和外地人喜欢。
桂岭油糍的制作很特别。
其原料均来自桂岭自产的红薯和糯米。
首先,将红薯洗净去皮,放在锅里加水熬至松软可用手抓成泥,然后出锅。
待冷却后,将全部煮熟松软的红薯用手抓成薯泥,添加适量的糯米粉和黄糖粉充分搅和成薯泥糯米粉糖团。
然后再将薯泥粉团用手撕下一小块,放在双手掌心搓成一寸大小的圆球,晾在簸箕上备用。
灶膛里的火在烧,铁锅里的油在热。
待铁锅里的油充分沸腾,将簸箕里晾着的成型薯泥粉团逐一放入滚烫的油锅。
顿时,油花四溅,香气四溢。
只几分钟,油锅里的薯泥粉团从鹅黄慢慢变成了金黄色,体积也增加了一半,成了名副其实的油糍。
起锅,再放入另外一个装满已经煮好黄糖浆的铁锅中浸泡片刻捞起,最后将浸泡过的油糍在另外一个撒满炒香芝麻的簸箕里团转,让油糍充分沾上芝麻,此时,桂岭油糍的制作即大功告成。
贺州家乡文化生活作文
贺州家乡文化生活作文
哎呀,咱贺州啊,那可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呀!说起来,贺州的文化生活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嘞。
就拿那贺州的美食来说吧,黄田扣肉,哇塞,那味道,啧啧,真是绝了!每次吃我都觉得自己能吃上好几大块,真的,不骗你们。
还有信都三黄鸡,那鸡肉的口感,我嘞个去,嫩得嘞!我觉得吧,光这些好吃的就能让咱贺州人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嘿,说到这贺州的传统文化,那也很有意思呀。
比如说那个瑶族的歌舞,哇,那跳起来可带劲了,也许有人觉得不咋地,但我就是喜欢呀!看着他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在那又唱又跳的,真的感觉好有活力哦。
还有那些古老的建筑,虽然可能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那么气派,但那都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呀,走在那些小巷子里,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说不定啥时候就冒出个古人来跟你打招呼嘞,哈哈,开个玩笑啦。
我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赶圩,那场面,真的是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卖,我还在那买过好多好玩的小玩意呢。
现在想想,真怀念那时候啊。
咱贺州的山水也很美呀,姑婆山啥的,那景色,简直了!去爬山的时候,累得我够呛,但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也许这就是咱贺州的魅力所在吧。
哎呀,我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们觉得咱贺州咋样。
反正我是很爱我的家乡啦,不管它有啥缺点,在我眼里那都是优点。
嘿嘿,你们可别笑我啊,我就是这么任性!贺州,加油!我觉得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对吧?。
贺州饮食调查报告
贺州饮食调查报告贺州饮食调查报告一、引言贺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素有“桂北明珠”之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贺州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对贺州的饮食文化进行调查,探索其特色与魅力。
二、贺州的饮食文化1. 地理环境对饮食的影响贺州地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贺州的饮食以农产品为主,以米、面、蔬菜和水果为基础,富含营养且口味独特。
2. 主要特色菜肴贺州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主要特色。
例如,酸汤鱼是贺州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
它选用新鲜的鱼类和多种酸辣调料烹制而成,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酸辣鸡、酸辣藕片等菜肴,都以独特的酸辣口味吸引了众多食客。
3. 地方小吃除了正餐,贺州的地方小吃也是一大特色。
酸笋炒粉、酸汤米线、糯米糍等小吃都以酸辣口味为主,让人垂涎欲滴。
这些小吃不仅味道独特,而且价格实惠,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三、贺州的饮食习惯1. 饮食时间贺州人的饮食时间相对固定。
早餐通常在早晨7点左右,午餐在中午12点左右,晚餐则在晚上6点左右。
这种规律的饮食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2. 饮食结构贺州人的饮食结构以主食为主,通常是米饭或面食。
米饭常常搭配各种菜肴,尤其是酸辣菜肴,增加口感的层次感。
此外,贺州人还喜欢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3. 饮食习俗贺州人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
例如,过年时,人们会吃年糕和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另外,贺州人还有“三盘两碗”饮食习俗,即每餐都要有三个菜肴和两碗主食,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四、贺州的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1. 传统饮食文化传承贺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许多家庭会将传统的烹饪方法和秘方传给下一代,以保持传统的口味和独特性。
这种传承不仅是对贺州历史的延续,也是对先辈智慧的致敬。
2. 饮食文化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贺州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一些餐馆将传统的酸辣菜肴与现代的烹饪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菜品,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
贺州当地特色
贺州当地特色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除了春节是大家共同的节日外,在贺州各地,民间中还盛行着五花八门的带有浓郁民族风味的民俗节庆。
富川闹元宵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吃元宵,从每年的正月初三开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过节,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个村寨过节的那一天,白天演戏宴请亲戚朋友,晚上舞龙舞狮娱乐升平,青年男女则趁这个机会手拿雨伞寻找一个能够遮挡自己一生风雨的人。
富川县城的元宵舞龙炸龙更是热闹到要炸翻几条街道,这一习俗沿袭了多少个朝代谁也说不清楚。
正月十九大庙山庙会正月十九日的水岩坝大庙山炮期和庙会,附近村寨的群众扛着彩旗、抬着花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大庙山举行演戏、表演上刀山、下火海、抢花炮等民间文艺活动,吸引了邻近几个县区5~10万人前来看热闹,各个村寨民众都大操大办,宴请亲朋好友。
庙会一般都进行3天,年年如此,常盛不衰。
钟山正月二十五吃节钟山县城的正月二十五日这天,没有大的文艺表演活动,也不是什么庙会和节日,实际上就是吃节,整个县城的人每家每户都宴请亲戚朋友,家家户户客人爆棚。
黄田二月二黄田的农历“二月二”,一直是桂东地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到这一天,都有10多万客人云集黄田街观赏花灯,看大戏和参与抢花炮等欢庆活动。
它与其它民间节庆不同的是,只要你在黄田街有一位亲戚或认识的一位朋友,你就可以带上你所有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到黄田去参加他们的节日盛宴,不管你原来是否认识主人家,只要你有一个熟人带一下路,你就可以进入任何一户人家吃节,主人更是以这天家里来的客人越多越感到荣耀,他们热情地欢迎每一位客人的光临。
昭平五月十三艺术节昭平县的农历五月十三艺术节是由县城的几个民间庙会演绎而成的,到了这一天,除了举行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外,还有官方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同时还举行商贸活动。
同样,整个县城各家各户都宴请亲戚朋友。
浮山炮期、庙会、歌圩农历四月二十六和五月十九,传说是浮山寺陈王的生日和忌日,每到这两天,浮山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富川瑶族炒米油茶—贺州美食村
富川瑶族炒米油茶:
一首瑶歌,流淌出瑶乡的韵味;
一碗油茶,传承出瑶民的淳朴。
油茶,是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独有的健康饮品。
而富川炒米油茶更是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家油茶中工艺独特、功效突出的珍品。
打油茶习俗的兴起,是侗族、瑶族、苗族和汉族群众,为克服高山气候潮湿、雾瘴之气对人体损害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油茶是瑶族同胞一项古老而传统的饮食习俗,始于唐朝。
在唐代,广西桂东北少数民族尽管不知道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发现喝油茶具有去寒暖胃、健脾除湿的效用,因此,唐代以降各族民众渐渐将喝油茶的日常习惯传承下来。
油茶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在桂东北高寒山区的侗族、瑶族、汉族等群众,在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自觉地总结了养生经验,以自植茶叶、生姜、盐等为原料,用水煮沸烹成茶汤———油茶。
以油茶作为维持温饱的日常饮料和待客食品,将茶叶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饮茶文化的精髓,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北地域饮食文化———油茶文化。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百官大献殷勤,一日三餐都是山珍海味,使得乾隆见食生厌,急得御厨们束手无策,就在这时一位富川籍的御厨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做出了一碗富川油茶给乾隆喝,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
于是龙颜大悦!御赐富川油茶为“爽神汤”。
如今也有人把瑶乡油茶称之为“广西咖啡”。
瑶乡富川油茶集汤、饮品、茶为一体,色香味俱全。
油茶的种类很多,各地也有所区别。
富川油茶更具瑶乡风味。
它制作简单,一般的人看上一二遍也可学会,但是,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上乘油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客家三宝酿—贺州美食村
客家三宝酿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与湖南、广东都相邻,受桂、粤、湘三地的影响,贺州的饮食文化更加多元。
这种多元的饮食文化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那时的贺州就是“粤楚通衢”的前沿阵地,多种民族的人们在此汇聚,不同民族的人们也带了了不同的美食,其中,在贺州最具代表的就是酿菜,而酿菜中的代表就是贺州三宝酿。
贺州三宝酿指的是苦瓜酿、辣椒酿和茄子酿。
将猪肉末跟辅菜搭配加葱姜蒜提香、调料调味制成馅儿,辅菜的加入可以增加馅儿的口感和层次,爽口的荸荠、绵软的香菇、脆口的木耳都是常见的选择,可以根据喜欢的口味搭配,也可以选择纯肉做馅儿。
苦瓜酿、辣椒酿和茄子酿的做法有些许差异。
苦瓜酿:苦瓜切段,挖空去掉籽后用盐水浸泡15分钟能去除些许苦味,将调好的馅儿塞进苦瓜里,做成圆柱体的样子,苦瓜酿就做好了;
辣椒酿:辣椒切去头尾,切成辣椒段后,一侧切开,将辣椒展开后剃掉附着辣椒籽的芯,将馅儿塞满辣椒里即成;
茄子酿:茄子切成1厘米左右的厚片,中间连刀不切断,将馅儿塞入即可,有点类似茄夹的做法。
最后,先煎后焖,茄子酿入油锅炸至金黄、苦瓜酿和辣椒酿煎至金黄,黄姚豆豉和蒜末炒香后放入煎炸好的三宝焖至熟透,加水淀粉勾芡盛出即可,苦瓜酿微苦回甘、茄子酿软绵、辣椒酿微辣,多种口味满足不同人的胃口。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风俗习惯的作文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
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
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
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
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
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
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
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
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
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
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
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
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
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
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
贺州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贺州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Hezhou is a city in Guangxi, China,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que customs. 贺州是中国广西的一个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俗而闻名。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n Hezhou i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Dong people's festival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colorful costumes, lively music, and traditional dances. 贺州最显著的风俗之一是庆祝侗族节日,这些节日以多彩的服装、生动的音乐和传统舞蹈为特色。
The Dong people, an ethnic minority in China, have a long history in Hezhou and have preserved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through generations.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贺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通过世代传承保留了他们的文化传统。
During festivals, the Dong people gather to pay respects to their ancestors, offer sacrifices, and pray for good fortune in the coming year. 在节日期间,侗族人民聚集在一起向祖先祭祀、献祭,并为来年祈求好运。
Another unique custom in Hezhou is the practice of making handwoven textiles, which are highly valued for their intricate designs and superior quality. 贺州另一个独特的风俗是手工织物制作,这些织物因其精致的设计和优质而备受推崇。
客家擂茶—贺州美食村
客家擂茶、米茶、抹茶:客家擂茶文化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
擂茶属于茶文化的一种,讲究天然、质朴、和谐,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礼仪规范,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之传承。
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
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足证研麻,泡茶款客,是当时江南的一种风俗。
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纪胜,茶坊》"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头"这一古语,说明历史上南宋偏安,人口众多,擂茶相当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质枣擂杵。
擂茶的配料多种多样,可以因寒暑不同或荤素各异加不同的佐料和药物,但制作过程基本是一样的。
春夏湿热,常用新鲜艾叶、薄荷叶;秋天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金银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
据中医验证,从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风祛寒、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肤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在客家祖地石壁,每户每天都制作普通擂茶一钵,劳作后回来喝上几碗,一天的辛苦便烟消云散。
客人远道而来,喝上一碗,便可提神醒脑,充饥益体。
荤、素擂茶是石壁擂茶的特有品种。
擂茶用冬季腌藏的生猪大油,拌佐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煎豆腐、粉干、香葱等,泡入擂茶中;素的则用净茶油拌佐料,然后加熟花生米、绿豆、糯米饭、地瓜粉条、粉干等。
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正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一个个又吐又泻,军营皆成了病房。
这可急煞了刘备,到处求医寻药及不济事。
有老婆婆闻如此事,大发善心,走家串户动员众乡亲动用“擂茶三宝”,制成大量擂茶,使刘备的将士们饮后病情大减,擂茶从此更是盛名远播。
客家擂茶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史记记载在中原地区最流行,为承载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汉族传统文化之传承。
中秋节贺州
中秋节贺州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贺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当地人民也会庆祝中秋节。
贺州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品尝月饼、赏灯等。
在中秋节期间,家人会聚在一起,共享团圆之乐,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活动,例如舞狮、舞龙等。
此外,贺州还有一些特色的中秋节活动,如在当地的公园、广场举行的文化展览、赏月晚会等,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参与。
总之,中秋节对于贺州人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他们以热情欢乐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广西贺州饮食文化
广西贺州饮食文化广西贺州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一个优美的山水之地,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
这里的饮食风味多样,以黔桂菜和本地传统小吃为主要特色。
黔桂菜是广西贺州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菜系,并且在中国的菜系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黔桂菜是贺州地区独特的山地风味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味受到了广大游客和食客的喜爱。
黔桂菜以热辣著称,辣椒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辣味浓郁,口感麻辣。
当地人喜欢在食物中添加酸味,酸菜、酸豆、酸笋等都是常见的配料。
黔桂菜以其调料丰富、口味独特和做法简单而享誉中外。
在品尝黔桂菜的同时,贺州的传统小吃也不容错过。
传统贺州小吃种类繁多,包括马肉面、老友粉、油粑粑等,每样小吃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马肉面是贺州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传统小吃,它以咬劲十足的面条和酱汁丰富的马肉为主要食材,配上各种蔬菜和调料,美味可口。
老友粉是一种以米粉为主料的小吃,配上猪肉碎、豆腐脑、辣椒等,味道鲜美独特。
油粑粑是一种糕点,主要由糯米粉和红糖制成,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此外,贺州还有一些特色的传统食品值得品尝。
比如,奇异果酒是一种由贺州特产的奇异果酿制而成的酒,酒精浓度低,口感清爽。
荔枝干是贺州非常有名的一种特产,特别受到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它具有浓郁的荔枝香味和甜度。
此外,花血糯也是贺州的著名特色食品,它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糕点,形状和花朵相似,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贺州的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美食上,还体现在饮食习俗和饮食礼仪上。
贺州人民对饮食非常重视,吃饭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家庭聚餐和宴会是贺州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宴会和聚餐中,尤其是重要的场合,当地人会以丰盛和讲究的菜肴来招待客人,以示尊重。
在吃饭过程中,人们会相互交流、互相敬酒,传递友谊和情谊。
总的来说,贺州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无论是黔桂菜还是传统小吃,还是特色食品,都展现了贺州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品尝贺州的美食,不仅可以享受美味,还可以领略贺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贺州市地方美食
贺州市地方美食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素有"桂中明珠"之称,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贺州市地方美食丰富多样,融合了粤菜、湘菜、川菜等多种地方特色,味道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贺州的地方美食以"鹅肠粉"和"鹅掌粉"为代表,这两道美食是当地人的最爱。
鹅肠粉是用当地特产的新鲜鹅肠制成,再配以香辣的特制调料,口感鲜美,香辣可口。
而鹅掌粉则是将精选鹅掌与传统米粉相结合,软糯爽滑,带有独特的鹅掌香味。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传承了当地的独特风味。
除了鹅肠粉和鹅掌粉外,贺州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值得品尝。
比如"酸笋",这是一道以当地独特酸笋为主料的传统菜肴,口感酸爽开胃;"螺蛳粉",螺蛳汤与米粉的完美搭配,香气诱人;"酸汤鱼",采用当地新鲜鱼类和特制酸汤炖制而成,酸辣鲜美。
这些美食都体现了贺州人对食材的独特搭配和烹饪技艺的精湛。
总的来说,贺州市地方美食丰富多样,融合了本地特色和地方传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也展现了当地独有的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贺州饮食文化
贺州市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因与广东接壤,饮食习惯也与之相仿,饮食市场以粤菜为主,川菜、湘菜、鲁菜等中国国内名菜亦兼容杂陈。
各式的餐馆、酒楼、大排挡分布大街小巷,各种菜肴和地方风味小吃琳琅满目,样多味美。
贺州云集了各地小吃,如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南宁老友粉和白粥拌小菜等。
晚上到贺州市区工贸有一条美食街,足可吃个尽兴。
芳林马蹄、鹅塘青梅、八步红瓜子、信都龙眼、沙田柚等都是当地一些小吃,着名美食有信都三黄鸡、黄田扣肉、黄田牛红(一般在早上供应)、姑婆山米酒等。
饮食文化:贺州饮食文化是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从秦始皇50万大军走过潇贺古道进入贺江流域开始,全国各地曾经到贺江流域各县为官一任的官员达千人以上,还有各种军人、商人、文人、僧人、避难之人等等,他们把中原的饮食习俗带到了贺州,溶入了岭南的饮食习俗后,再经过贺州人的酿造,形成了现今流行于本地的丰富多彩的贺州饮食文化。
贺州的百菜酿,是贺州饮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餐桌风味。
贺州人逢菜必酿,一年四季中,不论你什么时候来到贺州,都可以在贺州品尝到别具一格的菜酿。
贺州菜酿,五花八门,有豆制品类、果菜类、根茎菜类、叶菜类、甚至猪
大肠、猪血、猪网油、还有生葱大蒜都可以做成菜酿。
有人做过统计,贺州菜酿有108种之多。
南乡的猪大肠酿,是用生糯米直接灌进猪大肠内制作的,猪血酿是用糯米粉拌猪血灌进猪小肠中制作的。
贺州的竹笋酿有酿糯米饭的,有酿糯米粉,也有酿肉馅的。
还有客家人的油豆腐酿,本地人的茄子酿、蒜酿、瓜类酿等都有各自的特色。
豆腐酿是贺州客家人迎亲宴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谱,由当地十分流行的一句歇后语“豆腐酿——放心”衍生而成,表示男女婚庆已经宴请亲朋道贺,双方日后尽可以放心白头到老。
大宁人酿的油豆腐酿,大大方方,外色金黄,内白滑嫩,被誉为“金包银”,传说是朝廷的贡品。
贺州餐桌上还有一种特制的生葱酿,是一道情人菜谱,寓意着对有情人的一种情感祝福,希望心上人聪明伶俐。
贺街人的瓜花酿,大锅煎煮,甜透心窝。
桂岭人的灯笼椒酿和信都人的茄子酿,油泡煎炒,香飘三家。
同样的馅料,同样的制作手艺,换了一个地方,就改变了原产地的味道了,贺州人称其为“变味”。
猪婆菜是一种上不了大雅之堂的青菜,一般人煮来都不好吃,因此,这种菜在许多地方主要是用来喂猪的。
但是,南乡人用猪婆菜叶来包糯米饭或糯米粉酿,它的味道就别具一格,所有的酿心都是选择精肉均匀地切碎后加上其它调料精心调制而成,使人食之不厌,不觉肥腻。
有的贺州人还能将猪下水做成各种精美的菜酿。
贺州菜酿讲究传统制作,不需要太多的现代调料,也
不钟情于先进的微波炉煎煮方法,农家的大锅煮豆腐酿、大锅的瓜花酿最纯正。
这些经过千百年酿制而成的饮食精品,沉淀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一直在民间传承着,受到了无数南来北往客人的赞赏。
贺州的信都白斩鸡、信都水晶辣椒、信都红薯干、黄姚豆豉、燕塘粘米糍、公会酸牛肠、开山甜酒姜、南乡白切鸭、南乡白糍粑、黄田扣肉、桂岭灯笼椒、贺街油茄、瑶族的烟熏肉等,都是餐桌上的佳肴上品。
一方水土育一方食客,也孕育出贺州人“不拘一格,锅纳百菜,食出精品,烩常翻新”的饮食文化。
节庆文化:除了春节是大家共同的民间节日外,在贺州各地,还盛行着五花八门的带有浓郁民族风味的民俗节庆。
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吃元宵,从每年的正月初三开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过节,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个村寨过节的那一天,白天演戏宴请亲戚朋友,晚上舞龙舞狮娱乐升平,青年男女则趁这个机会拿雨伞寻找一个能够遮挡自己一生风雨的人。
富川县城的元宵上灯炸龙更是热闹,这一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无法考证。
一直以来,每年从正月初十开始,街道里头年谁家生了孩子,都要到每条街道中心的坊表神楼挂上一只灯笼,一是告诉老祖宗,街道里又添丁了;二是祈盼孩子快快长大。
从这一天开始,街道里舞起了龙狮,燃放鞭炮已示庆贺。
添丁的户主挂灯笼之后,还要大摆筵席,宴请整条街道的人一起庆祝。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晚上,欢乐
的舞狮游龙放炮活动达到高潮。
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正月十九的水岩坝大庙山庙会,必定有5—10万人赶这个庙会,年年如此,长盛不衰。
正月二十五钟山县城的吃节,每家每户的客人都爆棚。
离贺州市区仅三公里的黄田镇农历二月二花街节,也是吸引着贺州市区数万人前往看热闹,当天黄田街的各家各户也是大摆宴席,不管你原来是否认识主人家,只要你有一个熟人带一个路,你就可以进入任何一户人家吃节。
农历4月26日和5月19日是临贺故城浮山的炮期和歌节,这两天浮山必定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南乡壮族的中元节回娘家,黄姚古镇的中元节放龙灯和在水上物龙炸龙表演,八步附近本地人正月十六和农历十月十六炮节等等,贺州的民间节日风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