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学案练习试题全册

《生物的特点》学案【学习目标】(1-3个)1.通过观看,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大体特点。
、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大体特点。
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新知探讨】探讨任务一: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自主探讨:1.结合教材P2“观看”,完成以下问题:观看是的一种大体方式。
能够直接用观看,也能够借助仪器和工具观看;科学观看要有;观看要全面、。
2.观看校园里的物体,请你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1)生物:。
(2)非生物:。
合作交流: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看它们的不同的地方;对看上去不同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看它们的相同的地方。
观看教材P7“技术训练”的图片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的地方,及马和牛在外形上的相同的地方。
探讨任务二:生物的特点自主探讨:观看讲义P4-6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试探每幅图片的含义,描述生物所共有的特点:(1);(2);(3);(4);(5);(6);(7)。
合作交流:请你说一说,你是生物吗?能说出自己是或不是生物的理由吗?附:参考答案探讨任务一:自主探讨:1.科学探讨 肉眼 明确的目的 细致和事实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2.(1)梧桐树、松树、月季花、樱花、紫藤等等;(2)椅子、桌子、黑板、粉笔、投影仪、空调等等。
合作交流: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的地方:马的鬃毛长,驴的鬃毛短。
马的尾巴长,驴的尾巴短等。
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的地方:都是四条腿,都长满身毛。
都有尾巴,都是长脸,耳朵都是竖起等。
探讨任务二:自主探讨:(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躯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之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合作交流:(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应结合本节知识点加以说明就能够够)是,我具有生物的大体特点。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样方式。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学案及答案

2.2.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学习目标:1.说出组织的概念,认同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一.学习过程(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上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2.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______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_______。
(二)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不同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2.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_________________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任务二: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消化系统上皮组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组织泌尿系统细胞→组织→器管→系统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组织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结缔组织生殖系统一、训练验收(基础题)1.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所以鸡翅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2、下列不属于人体组织的是()A、上皮组织B、保护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织3、一块完整的骨属于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4、下列结构与其最主要的构成组织对应正确的是()A脊髓--结缔组织 B皮肤--上皮组织C唾液腺--肌肉组织 D心脏--神经组织5.如图中,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据图回答问题。
1 23 4(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______.(2)A细胞通过_______ 形成B,B通过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人的心脏主要由C图中的[ ]___________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C图中的[ ]___________。
(4)人体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________ .(5)由此可以看出,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课不要追逐打闹,有序做自己的事答案:(一)1.形态生理功能2.形态组织(二)组织一种或几种一.1.C 2.B 3.C 4.B 5.(1)受精卵(2)分裂分化(3)2肌肉组织 4 结缔组织(4)E系统(5)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教具生物和非生物图片、课件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本导学案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全套研究导引,共包括八个单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揭示生命的奥秘
1. 生命的科学概念
2. 显微镜的使用
3. 细胞及其结构
4.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单元:生物:生命活动与调节
1. 新陈代谢
2. 神经系统及其调节功能
3. 感觉器官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4. 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功能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的生命体
1. 生物的分类方法
2. 人类及动物的五大群
3. 植物的分类
4. 菌类及生物技术
第四单元: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生态基本概念
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3. 生态系统
第五单元:生物: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1. 光合作用
2. 呼吸作用
3. 发酵作用
第六单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
1. 遗传的现象及初步认识
2. DNA是遗传物质
3. RNA的主要功能
第七单元:生物:变异与进化
1. 物种的起源与分化
2. 进化的理论基础
3. 进化的证据及其支持
第八单元:生物: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 人类的生殖系统
2. 性别与性的形成
3.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每个单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训练三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学科知识和解题技能。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为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提供帮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学习生物学的要求1、课前预习;2、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但要保证课堂纪律3、作业按时独立完成;4、认真听课,带齐学习用品(课本、学案、作业等)5、依据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案的各项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2、生物学的重要性(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总结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三、达标测试: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生物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哪些特征?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教材P2—P5页,对比各幅彩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3页的讨论题三、达标测试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珊瑚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
四、方法与措施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岗位练功、继续教育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练功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认真批改,认真辅导等,其次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人教 配套册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新知·自主预习知识点一 1.(1)肉眼(2)显微镜(3)摄像机2.(1)明确的目的(2)实事求是(3)计划(4)积极思考摇(5)讨论知识点二 1.营养2.氧气二氧化碳3.废物4.作出反应5.生长和繁殖6.变异7.病毒重难·合作探究【突破训练】C病毒虽然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具有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繁殖等特征,所以属于生物,其余三项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知能·提升训练1.C2.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螳螂和黄雀分别从蝉和螳螂体内获取营养维持生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春种秋收”属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朵朵葵花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3.D4.C5.B摇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C7.答案(1)繁殖(2)生长(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需要营养8.答案(1)反应(2)繁殖(3)生长9.答案(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营养(3)繁殖(4)遗传摇变异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新知·自主预习知识点一摇1.(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2)样本(3)如实整理分析数学2.(2)6~8(4)树皮草丛枯枝落叶鸟昆虫(6)整理3.(1)生物(2)记录取舍(3)植物动物摇生活环境(4)注意安全知识点二植物动物生活环境作物家禽家畜宠物重难·合作探究【突破训练】B知能·提升训练1.C2.B3.B在调查中,应做到不损伤植物和不损害动物,调查到的生物种类要如实记录,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取舍。
所以,小梅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蟋蟀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但是在调查时,它在校园内生活,应属于记录的范围。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2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4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2课时)第1课时——————————— 6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2课时)第2课时————————————7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1课时————————9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2课时————————12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1课时—————————14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2课时)第2课时—————————16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1课——————————————18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2课时—————————————20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共3课时)第3课时实验课—————————22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共2课时)第1课时——————————————24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共2课时)第2课时实验课——————————26第三节动物细胞(共2课时)第1课时————————————————28 第三节动物细胞(共2课时)第2课时实验课————————————30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共2课时)第1课时———————————————32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共2课时)第2课时———————————————34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6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8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0第四节单细胞生物————————————————————————42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44第二节种子植物(共2课时)第1课时————————————————46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2课时)———————————————————48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共2课时)第1课时—————————————— 50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共2课时)第2课时—————————————— 52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54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共2课时)第1课时———————————————56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共2课时)第2课时———————————————58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60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2课时)第1课时——62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共2课时)第2课时——64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2课时)第1课时———— 66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共2课时)第2课时———— 68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2课时)第1课时—————————— 70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共2课时)第2课时—————————— 72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4参考答案————————————————————————————76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生活: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的结构与生命活动。
3.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
4. 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生物进化的机制。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生物进化图解,生态系统图解。
2. 学具:生物教材,练习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讲解生物的基本单位、多样性、进化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保护4. 生物进化起源证据机制5. 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
阐述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绘制生态系统的组成图。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共83页)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共83页)
目录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排除身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
教学反思: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 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细胞模型、生态系统图示、植物种子、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内的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解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图,并进行遗传与变异的实例分析。
6. 植物生长发育: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阐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7. 动物生长发育: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分析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概念、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功能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运动、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简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生物学2. 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4. 细胞与细胞工程5. 生物的营养6. 呼吸与排泄7.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8.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 教学重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挂图、实物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学习笔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新课:(1)讲解生物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2)介绍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讲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让学生掌握生物体的组成。
(4)详细讲解细胞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单位。
(5)阐述生物的营养、呼吸与排泄,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生理功能。
(6)讲述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繁衍与成长。
(7)探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 随堂练习:设置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生物学2. 生物科学研究方法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4. 细胞与细胞工程5. 生物的营养、呼吸与排泄6.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7.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学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2)解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论述生物的营养、呼吸与排泄。
2. 答案:(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RJ)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RJ>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想一想,议一议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观察与思考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旁栏问题答案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练习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2> 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与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2.3.<1>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而珊瑚虫是生物,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想一想,议一议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菜花、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草.文中提到的昆虫与其栖息环境是: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文中提到的鸟类与其栖息环境是:叫天子<云雀><草丛中>.调查提示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跟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注意一定要实事求是.练习第1、2题请根据实际情况回答.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想一想,议一议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东部与陕西西南部.这些地区气候温凉潮湿、隐蔽条件好、有竹类植物且水源充足,适于大熊猫生活.旁栏问题答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无机盐,施肥是为了补充土壤里没有或缺少的无机盐,保证农作物生长对无机盐的需要.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除了受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还受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探究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也对该动物有影响.2.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3.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用更多的鼠妇做实验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偶然性较大,会产生很大的误差.4.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出现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又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得出可信的结论.旁栏问题答案在河流中生长的鱼不能在海洋中生活.资料分析1.骆驼失水很少,且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适应缺水环境;骆驼刺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植株矮小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2.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排水能力,它的排出物还能提高土壤肥力.3.旗形树树冠的形状是对多风环境的适应;生活在寒带的雷鸟的羽毛在冬季是纯白色,到了夏季就变成棕褐色,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候鸟迁徙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练习1.<1>×生物的环境包括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2.<2>×非生物因素不仅包括阳光、温度和水,也包括空气、土壤等其他因素.<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物既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4>×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竞争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一种关系.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上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放.3.<1><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随之减少;三叶草由于得不到土蜂的与时传粉而减少;三叶草是牛的食物,牛由于缺少食物而受到影响.4.图中蝴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是一种保护色.这样,它就不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5.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想一想,议一议试验区被网罩起来,虽然可以防止鸟吃草籽儿,但同时也阻止了鸟捕食虫,最后草的叶子被虫吃光了;在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虽然鸟吃了一小部分草籽,但同时鸟还能大量捕食虫,减少了虫对草的危害,所以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资料分析1.从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可以看出,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昆虫的幼虫以树木为食,啄木鸟以昆虫为食.2.插图中已死亡的树桩,会被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成为可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物质,腐烂的树桩最终会在自然界中消失.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腐生动物除外>和真菌依次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旁栏问题答案不认同.消费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没有消费者,就不会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观察与思考1.图中共有9条食物链.即①草→鼠→蛇→猫头鹰;②草→鼠→猫头鹰;③草→鼠→狐;④草→兔→狐;⑤草→兔→猫头鹰;⑥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⑦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⑧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这些食物链之间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2.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由于猫头鹰处于多个食物链中,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生存,猫头鹰的数量变化不大;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导致蜘蛛、食草昆虫的数量减少;食草昆虫的数量减少会使草的数量增加,因此,鸟的生活也受到影响,鼠的数量增加会使草的数量大量减少,草的数量减少了,兔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各条食物链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资料分析1.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2.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练习1.<1>×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一定空间内的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一块农田才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是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部分.<3>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2.D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箭头指向捕食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其中不出现无机环境和分解者.3.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4.生物实验室里的水族箱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体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想一想,议一议人们在施用DDT后,DDT进入当地的大气和水体,由于大气和水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有规律环流,DDT便随着大气和水的环流,到达南极地区,经食物链或呼吸进入南极洲动物的体内.资料分析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龟、鳄等可爬到岸边的树林中,所以它与森林生态系统有联系;一些鸟在水中取食,到树上筑巢,陆地上的动物到河边喝水,这又进一步说明它与陆地上的生态系统相联系.另外,阳光、空气是各个系统所共有的,降水可把别处的水分带来,河水可以饮用,也可以灌溉农田,所以说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旁栏问题答案能,海洋中的水经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到大气中,经大气环流来到陆地上空,大量水蒸气形成云,最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陆地.练习1.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由地球上所有生物以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构成.2.猞猁扬子鳄疣鼻天鹅鸬鹚黑斑蛙鳗鲡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3.根据当地情况回答.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想一想,议一议观察材料应放在反光镜上面的架子上;镜筒上的凸透镜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等.2.下降镜筒时眼睛必须从侧面注视物镜,目的是为了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同样,观察时只能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上移镜筒,也是这个道理.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是: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练习1.<1> 对光时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2>×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像呈倒像,物和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到,英文字母"p"在显微镜视野中应为"d".<3> 用显微镜观察时,一只眼睛观察目镜内物像,另一只眼睛睁开,以便于绘图.<4> 反光镜的凹面具有聚光作用.2.几个同学围看一台光学显微镜时,可能会遮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视野有时会变暗.3.不能.困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必须使反射的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物体才行.因而,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4.小熊的操作有三处明显错误.第一处"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目镜"改为"用专用擦镜纸擦拭目镜",第二处"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改为"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第三处"转动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改为"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下降镜筒".5.3号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被观察的细胞在视野中就越小,在同样大小的视野中细胞的数目会越多,反之则会越少.6.可先转动目镜,看看视野中的污点是否随之移动,若随之移动,则该污点就在目镜上,若不移动,污点可能在物镜或玻片标本上.污点若在物镜上,则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不动.第二节植物细胞想一想,议一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菠菜的叶片太厚,光无法透过,所以在显微镜下看不到菠菜细胞.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菠菜细胞,应从菠菜叶上切取薄片,将其制成玻片标本,再用显微镜观察.实验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2.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目的是给细胞染色,以便于观察.练习1.<1>×观察红细胞时,应将实验材料制作成涂片进行观察.<2>×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薄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3>×绿色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线粒体,但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才有叶绿体.<4>×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用绘图铅笔,用铅笔细点来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越暗细点越密. 2.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图像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3.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杀死细胞.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与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4.水果的果汁主要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第三节动物细胞想一想,议一议蛙的三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它们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实验1.人体细胞生活在一个液体环境中,此液体环境中无机盐的质量分数是0.9%.如果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胀大,发生变形甚至破裂.如果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浓盐水中,细胞会失水皱缩变形.制作装片时,为了保持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需滴加生理盐水.2.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上与其他部位不同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以便于观察.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模拟制作1.这个模型中的塑料袋相当于细胞膜,果脯相当于细胞核,琼脂相当于细胞质.2.模拟制作植物细胞时,需注意: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除需准备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物品外,还应准备透明塑料小盒、大塑料食品袋、糖水.先在小塑料袋内注入糖水,并且线扎紧.将小塑料袋放入已装有琼脂和果脯的较大塑料袋中,然后将较大塑料袋放在塑料小盒中盖好.透明塑料盒相当于细胞壁,小塑料袋与其内的糖水相当于液泡.还可以增加若干颗绿色果脯<如青梅>,表示叶绿体.3.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比如,换用一次性碗制作细胞膜,用乒乓球制作细胞核,用透明胶包好的有颜色的纸团制作线粒体.练习1.2.将样品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观察玻片标本,依照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加以鉴别.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想一想,议一议向培养瓶中加入细胞生活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定期更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和激素等物质.资料分析遗传信息指导着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而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小羊多莉的细胞核最初由B 羊提供,它的遗传信息和B羊几乎完全相同,所以多莉的长相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练习1.<1>×细胞中的物质部分是在细胞内合成的,部分是从外界摄取的.<2>×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排出.<3>×动物细胞和植物非绿色部分的细胞如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2.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控制物质进出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危重病人的消化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吸氧有助于病人的细胞获得氧气;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可使病人的细胞与时获得葡萄糖,不必完全依赖消化系统.这样病人的细胞就可以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想一想,议一议壁虎尾巴断掉后还会重新长出来;为什么壁虎尾巴断掉后还能重新长出来呢?<合理即可>练习1.<1>×细胞不能无限制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2> 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3>×一般情况下,同一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均相同.2.如图所示.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也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想一想,议一议受精卵利用自身的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又形成不同的器官,进而形成不同的系统,最终形成小鱼的形态.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细胞的数量增加以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实验<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如表皮>和分泌<小肠上皮>等功能.<2>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收缩和舒张.<3>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功能是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4>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练习1.<1>×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根据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形成了不同组织,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组成器官,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成系统.因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2> 胃腺细胞属于上皮组织,胃壁肌肉细胞属于肌肉组织.<3> 同一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2.皮肤中包含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皮肤位于身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含有上皮组织;皮肤被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说明皮肤中含有神经组织;划破时会流血,说明皮肤中含有结缔组织.3.心脏唾液腺股骨大脑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4.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想一想,议一议番茄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番茄的果肉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表皮细胞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果肉细胞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番茄里酸甜的汁液来自果肉细胞. 练习1.2.D 藕中的"丝"是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输导组织.3.保护组织分布在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输导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掐去一根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这是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当掐去分生组织后,细胞不能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枝条就无法继续向上生长了.4.剥橘子时,首先要剥去橘子柔韧的皮,说明皮中有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橘子的果肉内有营养组织;橘子瓣内外有许多脉络结构,说明橘子有很多输导组织.因此,构成橘子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5.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将树皮剥去,就会导致有机物无法运输,植物体会因缺少有机物供应能量而死亡.6.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想一想,议一议眼虫属于单细胞生物,但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其中含有叶绿素.在有光时可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以通过体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实验1.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一方面它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且在一滴培养液中有许多草履虫;另一方面,在显微镜下看到它的身体只是一个细胞,细胞内还有一些基本结构.2.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能够依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到处游动.从水中获得氧以与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排入水中.它会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练习1.<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现象.<2>×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2.例如,草履虫同其他动物细胞一样,具有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后能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像其他生物一样能够繁殖后代.3.<1>甲<> 乙<→><2>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食盐一侧的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要游到没有食盐一侧的培养液中去.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一侧的培养液中去.<3>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4.小熊认为眼虫是植物,依据是眼虫细胞质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萌萌认为眼虫是动物,依据是其细胞基本结构是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而没有细胞壁,另外,眼虫有鞭毛,能自由运动.在动物分类学上,眼虫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纲、植鞭亚纲、眼虫目、眼虫属,在植物学中称裸藻,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想一想,议一议藻类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所以它们被称做"植物".对单细胞藻类来说,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多细胞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观察与思考<一>1.藻类植物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还有一些种类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2.藻类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3.藻类植物能给鱼类提供饵料,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在生物圈中,藻类植物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观察与思考<二>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对单细胞藻类来说,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多细胞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专门吸收、运输养料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与这种生活环境相适应,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植株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P81、(1)×(2)√(3)×(4)×2、略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动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参考答案:略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181、(1)×(2)×(3)√(4)×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相对迟缓。
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2)答: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他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
三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4、答: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它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5、答: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
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P241、(1)×(2)×(3)√2、D3、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致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四个方框从上到下分别填: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321、D2、猞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扬子鳄、疣鼻天鹅、鸬鹚——(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黑斑蛙——(湿地、农田生态系统)鳗鲡——(海洋、河流生态系统)3、略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P401、(1)√(2)×(3)√(4)√2、周围的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全册 共80页)

全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全册共80页)学习生物学的要求1、课前预习;2、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但要保证课堂纪律3、作业按时独立完成;4、认真听课,带齐学习用品(课本、学案、作业等)5、依据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案的各项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2、生物学的重要性(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总结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三、达标测试: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生物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哪些特征?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教材P2—P5页,对比各幅彩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3页的讨论题三、达标测试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珊瑚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生物能进行 ___________、生物能排出体内的_______、生物能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能____________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四、拓展创新1.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达标测试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六、学习感悟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二、合作探究(一)B(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⑥繁殖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五、达标测试1.D2.C3.D4.B 5、C6.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7、动物取食————营养鲸喷出水柱————呼吸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植物开花结果————繁殖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生长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师寄语:勤观察,多调查,增知识,拓视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做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的归类方法.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达标测试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五、学习感悟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寄语:保护和爱惜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义不容辞!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1.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学会利用资料分析提取信息,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学习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学习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
学习过程:一丶课前预习: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就叫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家园。
2、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
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__________。
4、生态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三、合作探究:(一)学生阅读课本第14、15页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2、探究影响鼠妇非生物因素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3、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三)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的例子四、达标测试1.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2.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
A、合作B、竞争C、寄生D、捕食4、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光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A、光照B、土壤湿度C、土壤温度D、土壤中的无机盐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A、阳光B、杂草C、水分D、土壤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哪个环境因素()A、阳光B、温度C、水分D、土壤五、学习感悟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什么是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