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导语本单元共包括三个大的知识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以及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依托具体实物来认识人民币,并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最常用的人民币单位。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该部分知识包括例1、例2、例3和例4,例1先安排学生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例2再通过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例3安排学生认识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知道“元”在人民币单位中占主导作用,例4通过对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计算例5和例6展现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以及简单计算的方法,例5的安排是由易到难,先掌握把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进而借助逆向思维推出单名数化为复名数的方法,为例6的计算做好了准备;例6安排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人民币简单计算的教学。

3.解决问题例7的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要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依托具体实物来开展,以避免使学生认识人民币时空洞无物,教师应选用模拟人民币来开展教学,充分利用课本附页中为学生提供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以及与课本配套的人民币学具。

教学时,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并归纳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种类,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值、色彩特点等。

教师要多设计活动,如设计兑换活动,增强学生对元、角、分之间换算的熟练掌握;模拟购物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与元、角、分有关的简单计算,进而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时,还应注意将货币文化介绍给学生,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二)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以上内容的教学结构如下图: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两节,共4课时。

第一节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二、探究新知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2、认识人民币(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名称。

2.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能够简单对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4.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叠加和换算练习。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人民币图片。

2.适量的各种面值人民币。

3.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

第二步:学习人民币的基本单位1.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符号为¥。

2.通过课件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区分。

第三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依次展示1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记忆。

2.引导学生讨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第四步:比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让学生两两比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找出面值大的和小的。

2.练习用人民币组合成不同金额,并进行比较。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进行货币的叠加和换算。

2.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讲解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继续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价格标签、收据等,找出使用了人民币的场景,并描述。

五、板书设计•人民币基本单位:–元(¥)•人民币面值:–1元–5元–10元–…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民币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数学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一个有趣的主题——认识数字4。

一、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

2. 理解数字4的意义,能够用数字4表示数量。

3. 学会用数字4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

2. 理解数字4的意义,能够用数字4表示数量。

3. 学会用数字4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熟练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理解数字4的意义,以及学会用数字4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则是让同学们能够用数字4表示数量,并进行实际的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大家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有多少张桌子,引导同学们用数字4来回答。

2. 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通过数字卡片,向大家介绍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让同学们跟着一起读写。

3. 数字4的意义:通过小棒的实物操作,让同学们理解数字4的意义,能够用数字4来表示数量。

4. 数字4的加减法:通过计数器,让大家学习数字4的加减法运算,并进行实际的操作。

5. 例题讲解:用数字4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我有4个苹果,你给我2个,我们还剩下几个苹果?”6. 随堂练习:让同学们分成小组,用数字4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比如交换物品、计算数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数字4的意义以及数字4的加减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数字4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一下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2.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数字4的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同学们对于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用数字4表示数量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加深对数字4的理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0200704170027)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0200704170027)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2-53页)一、教学目标:1.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2. 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四、教学准备:教具:人民币教具、课件。

学具: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

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

学生1 :第一张图片的主人公在购买文具。

学生2 :第二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票。

学生3:第三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报纸。

学生4 :第四张图片的主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介绍人民币。

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 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人民币,教师及时补充。

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对于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图案特征。

2.能够正确识别1元、5元、10元人民币。

3.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价值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等教具。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看一些人民币的图片,让他们说出自己认识的面额和特
征。

2.通过教具展示1元、5元、10元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应
的面额。

3.让学生比较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如颜色、图案等。

4.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说出面额。

2.引导学生认知各面额人民币的用途,如购买物品需要多少人民币等。

3.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买物品的情景,使用不
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4.结合绘本或故事讲解人民币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反思
1.此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和使用能力,通过实物展示
和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民币的价值。

2.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和
理财意识。

3.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确
保教学效果。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使用人民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课件(或挂图)、模拟钱币。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板书)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1.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

(用实物投影显示该图)(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游乐园购票图。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

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

2.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的。

(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点”——盲文的数等)(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

(课件演示)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②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1角和5角)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1分、2分、5分)老师提问: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Xiao)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Xue)目标(一(Yi))总目标:1、知识(Shi)目标:(1)使学生认识(Shi)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

(2)能够进行有关钱款的(De)简单计算,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Mu)标:结合本单元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能力(Li),能进行简单的商品交换活动。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1、第一课时目标:《认识人民币(一)》(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单位是角、元的各自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第二课时目标:《认识人民币(二)》(1)使学生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并会运用。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第三课时目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1)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例地进行思考;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病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4、第四课时目标:《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1)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问:用1角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然后一学生上台用2个1角来换老师的2角币)教师再出示一个5角币,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1角币来换,看应该哪几个?熟悉游戏方法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换币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地熟悉和理解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人民币的种类,掌握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学会人民币的换算,以及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认识各种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2. 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3. 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4.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1. 认识各种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2. 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3. 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卡片、黑板、粉笔等。

学具:人民币卡片、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面值,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1)教师出示各种人民币卡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面值。

(2)教师讲解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如:10元可以换成100个1元,1元可以换成10个1角等。

(3)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如:10元对应100个1元,5角对应5个1角等。

(2)教师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如:一件商品25元,学生有30元,问学生应该如何支付?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购物计算的例题,如:一件商品30元,学生有50元,问学生应该如何支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并讲解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1角、5角、1元人民币的换算:1元 = 10角10元 = 100角100元 = 1000角购物计算:例题:一件商品30元,学生有50元,应该如何支付?解答:学生可以用50元减去30元,剩下20元,然后用20元去支付商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主讲稿一、教学内容1.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2.兑换人民币。

3.简单的计算。

4. 解决问题二、教材说明《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册教材“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能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并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觉“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四、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六、教法与学法教学时,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认钱、换钱、模拟购物等活动。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学生年龄小,社会实践能力差,教学中可以通过摆、换、模拟购物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捆小棒》。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十”的意义,学会将10个一捆成一组,从而为后续学习两位数的组成和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十”的意义,学会将10个一捆成一组。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十”的意义,学会将10个一捆成一组。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捆小棒的操作,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尺子、剪刀学具:小棒、尺子、剪刀、计数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捧小棒,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里有10根小棒呢?”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发现将10根小棒捆成一组的方法。

2. 讲解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捆小棒的方法,示范如何将10根小棒捆成一组,并强调捆小棒的意义。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捆小棒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捆小棒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例如:“这里有15根小棒,你能将它分成几组?”、“这里有20根小棒,你能将它分成几组?”等。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小明有23根小棒,他想将它们捆成几组?”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捆小棒的数学意义。

5.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道捆小棒的问题。

例如:“你们组有30根小棒,你们能将它分成几组?”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棒 1 1 1 1 1 1 1 1 1 1|\/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这里有多少根小棒?(答案:12)(2)判断题:将10根小棒捆成一组叫做一组。

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为一名教师,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所准备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涵盖16~18页。

学生将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及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5条鱼,他们一共有几条鱼?”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10以内加法计算方法,如“3+4”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2)讲解10以内减法计算方法,如“72”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概念。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4+5”、“83”等。

(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4.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还剩几个?”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加法计算方法、10以内减法计算方法、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协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如“家里有5个橘子,吃了2个,还剩几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仍需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猫的眼睛教案

小猫的眼睛教案

小猫的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猫的眼睛》。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猫眼睛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小猫眼睛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猫眼睛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小猫眼睛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猫图片、实物小猫眼睛模型。

学具:彩色笔、练习本、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动画片《小猫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猫眼睛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引导学生关注小猫眼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小猫眼睛模型,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小猫眼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合作(10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题目如下:1. 小猫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2. 小猫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3. 小猫的眼睛有多大?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猫的眼睛形状:_______颜色:_______大小:_______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小猫,记录下它们眼睛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画一幅小猫的眼睛,并标注出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小猫眼睛的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随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小猫眼睛大小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动物专家或家长,为学生讲解其他动物的眼睛特点,拓宽学生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不同动物的眼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猫的眼睛》。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1)【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角、分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用小数表示的物体的单价。

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手上的这只小老鼠要多少钱?生:28元。

生:13元。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菜要用到钱。

生:乘车需要钱。

生:交学费要用钱。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齐)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二、教学新授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第一次合作: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①出示合作提示。

a.认一认,说一说。

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倒出来之后,给每个小朋友认一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有不认识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b.理一理,分一分。

认准了以后,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把它们理一理,分分类,讨论一下可以有几种分法。

c.分工介绍。

有条理地,一类一类介绍给大家,小组内分工介绍,也可以由一人介绍,另外的同学补充。

②小组合作活动。

③分工介绍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④把整理好的人民币整齐地放入信封里。

(2)认识两种版本的人民币。

①小朋友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那你们认识这几张吗?(课件出示第四、第五两种不同版本的人民币画面,请小朋友认一认)②是啊!随着祖国的日益繁荣,从1948年到现在,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前三套已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使用。

这是第四套与第五套,现在都在流通。

③认识纸币:1角、2角、5角。

(3)欣赏人民币的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师:不同的人民币表示不同的面值,你还发现了什么?②欣赏人民币的反面(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师: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毛主席是我们怀念的伟大领袖,看来人民币是神圣的。

认识数字5教案优秀

认识数字5教案优秀

认识数字5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数字5》。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5的写法和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并能够运用数字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5的写法和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数字5的写法和意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数字5的场景,如5个苹果、5只小鸟等,引导学生关注数字5。

2. 数字5的写法(5分钟)教师讲解数字5的写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5,注意笔顺和笔画的规范。

3. 数字5的意义(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说明数字5的意义,如5个苹果、5只小鸟等,让学生理解数字5表示的数量。

4. 数字5的运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如5+3、35等,让学生运用数字5进行计算,巩固对数字5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数字5的练习题目,如数字5的写法、数字5的加减法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5的写法笔顺: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数字5的意义表示数量:5个苹果、5只小鸟等数字5的运用5+3=835=2七、作业设计1. 数字5的写法: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5,注意笔顺和笔画的规范。

答案:(1)5+3=(2)35=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字5的写法和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并能够运用数字5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数字5的加减法运算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通过学习人民币,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2. 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关系,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3. 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

4. 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

三、教学方法1.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 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

4.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购物、找零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人民币,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人民币: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种人民币的名称和面额。

3. 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关系: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4. 人民币的计算: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

5. 了解人民币的用途: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购物、缴费等。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人民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拓展,如让学生思考“除了人民币,还有哪些货币?”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I. 单元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50以内的数的读写,能够熟练地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表示。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5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口算和列式计算。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熟悉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能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物品的操作和实际情境的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数学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辅助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勇于尝试和坚持。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规则,诚实不作弊。

II. 教学内容概览1.数的认识学习数的序列,能够正确书写和识别1-50的数字。

通过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形成对数的直观感受,如使用豆子、小棒等具体物品进行数数练习。

通过比较活动,如将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加法和减法通过生活实例,如水果店买卖水果的场景,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利用图形辅助教学,如使用方块拼图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运算规律。

通过口头算术和书面作业,练习50以内的加减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3.比较与排序通过游戏活动,如“谁的苹果多”比赛,让学生在实际中比较数的大小。

教授学生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组织排序活动,如将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货币的应用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使用,如用正确的钱币支付商品价格。

通过实际案例,比如“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个5元的玩具后还剩多少钱?”来教授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运算。

人教版一年级下教案第五单元 共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下教案第五单元 共4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一是人民币的认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二是简单的计算: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

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和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凡是学生能讲出的要让学生自己讲。

2、在教学中要适时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四、课时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4.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

5.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让学生经历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

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例1至例7七个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

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例1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把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1元、1角和1分的币值的大小。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

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

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需让学生知道:①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②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商品交换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1认识人民币2课时2简单的计算2课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课件(或挂图)、模拟钱币。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板书)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1.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

(用实物投影显示该图)(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游乐园购票图。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

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

2.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的。

(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点”——盲文的数等)(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

(课件演示)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②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1角和5角)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1分、2分、5分)老师提问: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

3.教学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出示1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

(见下图)老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接着在1元币和10个1角币之间写一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以声音出示,最后写上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角。

(2)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学生甲:用10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1角=10分学生乙:用2个5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丙:用1个5分的,5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丁:用5个2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老师提问:1角=()分10分=()角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角=10分10分=1角1.“做一做”的第1题。

2.练习十二的第1题。

3.练习十二的第2题。

4.“做一做”的第2题。

在○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

4元○4角70角○7元3元○49角课堂作业新设计1. 1元2角7角8分2元5角2元2角2.略3.1元1角2元6角1元2角4. 102101450思维训练>=<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10分=1角1.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2.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予热情鼓励或表扬,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材列举生活中购物、购门票、存钱等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材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进一步学习分类的方法,接着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②以角为单位的两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币值。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人民币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

因此,在识别人民币时,采取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识别人民币,不但可以看颜色、大小、图案等,最关键的还在于让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取币、付币、找币的购物活动。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教材第54页的内容。

1.进一步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模拟钱币。

1. 1元=()角10角=()元2.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学生甲:1张5角的。

学生乙:5张1角的。

学生丁:1张1角和40个1分的。

学生丙:50个1分的。

1.教学例3。

认识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各种大面值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么多种大面值的人民币的。

(如颜色、大小、图案等)2.教学例4。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一张可以换张。

一张可以换张。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怎么换?学生把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老师指名让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5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一张可以换张。

一张可以换张。

一张可以换张。

一张可以换张。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

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

(4)还可以想到什么?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一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一张50元、一张10元和2张20元的。

1.认一认,写一写。

()角()分=()分()元()角=()角2.换钱游戏。

一张可以换张。

1.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

如果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2.小蜗牛从地上往大树上爬,先爬了5米,又往回爬了1米,再往前爬5米,又往回爬1米。

想一想,小蜗牛一共爬了多少米,此时离地面有多远。

课堂作业新设计1.(1)角(3)分=(13)分(1)元(7)角=(17)角2. 50思维训练1.不一定是红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

2.小蜗牛一共爬了12米,此时离地面有8米。

教材习题教材第54页“做一做”1.略2. 52 2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本节课游戏贯穿整个环节,加强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3.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为两个层次。

例3为第一个层次,认识面值是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例4为第二个层次,学习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换钱游戏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