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参考文本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绕组通常用Y联结、变压器高压绕组通常Y联结,Y联结绕组中性点统称电力系统中性点。
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接地方式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绝缘、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配置、短路电流、供电可靠性。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很大;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小。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110kV及以上电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实际运行时电网中性点并非全部同时接地,只有一部分接地,即合上中性点接地刀开关,其余则不接地即拉开其中性点接地刀开关。
系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在合适范围,满足继电保护动作灵敏度需要,但不能过大。
一般单相短路电流不大于同一地点三相短路电流。
此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中性点没有入地电流或只有极小的三相不平衡电流。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足够大,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电路;系统非故障部分仍正常运行。
接地故障线路停电,可在线路加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如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重合闸成功,停电约0.5s,系统供电可靠。
单相接地电流较大,对邻近通信线路电磁干扰较强。
我国380/220V三相四线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我国3kV、6kV、10kV、35kV系统,当单相接地时根据电容电流中性点不接地,具体规定为3~6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30A;10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20A;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10A。
因中性点未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只能通过线路对地电容构成单相接地回路,故障点流过很小的容性电流(电弧)自行熄灭。
同时,系统三个线电压对称性未变化,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可靠性高。
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继续运行2h,在2h内找到接地点并消除。
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近似计算公式如下:对架空线IC=UL/350;对电缆IC=UL/10。
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及选择
20 0 8年 1 2月
配 网 中性点 接地 方式 的分 析及选 择
黄姗 姗 , 慧斌 李
( 福建省莆田电业局 , 福建 莆 田 3 10 ) 5 10
摘 要 : 绍 了配网中性点接 地方式的现状 , 了中性点不接地 、 介 分析 经消弧 线圈接地、 自 经 动跟踪 补偿 消弧线
圈接地和经 电阻接地 的特点 , 并针对配 网建设与改造 中的不 同情况提 出建议 。
电力 系统 中性点接 地方 式是一 个 重要 的综 合性问题 , 仅涉 及到 电网本 身 的安 全可 靠性 、 不 过电压绝缘 水平 的选择 , 而且对 通讯 干扰 、 身 人 安 全 有重 要 影 响 。
配 电 网在 电力 系 统 中量 大 面广 , 占有 重 要 地 位 。过 去 由于 配 电 网 比较 小 , 要 采 用 不 接 地 或 主 经消弧线 圈接地 , 一般来说 运行情况 良好 。随着
第2卷 1
第 4期
江西 电 力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u n l f in x o ain l n eh ia l g fE e tct o ra a giV c t a d T c nclCol eo lcr i oJ o a e i y
V0 . No 4 121 . De 2 8 c. 00
中性点不接地 方式 , 中性点对地 绝缘。这 即 种方式结构简单 , 运行 方便 , 不需任何 附加设 备。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 中若 发生单相接地 , 流过故 障 点 的电流仅 为 电网对地 电容 电流 , 值很小 , 其 但
城市电网的不断发展 , 电缆在我 国许 多城市 电网
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 许多变 电站的出线 已部分 或全部改成 电缆线 路。电缆线 路 的大量运 用在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或通过特定的接地装置接地。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常见类型和其特点。
直接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是最常见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之一。
它通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使中性点与地之间形成低阻抗的电气连接。
直接接地方式有以下特点:1.简单:直接接地方式的接地装置相对简单,仅需将中性点与地之间连接即可。
2.易于检测故障: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当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会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形成接地电流,容易被检测到。
3.易产生大地电流:直接接地方式容易导致大地电流的产生,对于电力系统的线路和设备会产生一定的烧毁和损坏风险。
4.容易产生人身伤害:直接接地方式下,接地电阻较低,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压,存在人身触电的风险。
直接接地方式适用于施工成本低、电力系统规模较小、对电网故障检测要求较高的场景。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在电力系统中采用绝缘装置将中性点与地之间隔离,以实现中性点接地的方式。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特点:1.较低的接触电阻: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中,中性点与地之间存在绝缘装置,可以降低接地电阻,减小接触电压。
2.减少地电流:由于绝缘装置的隔离作用,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降低地电流的产生,减小对电力系统的烧毁和损坏风险。
3.难以检测故障:由于中性点与地之间的隔离,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可能无法轻易检测到接地电流,增加了故障诊断的难度。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适用于电力系统规模较大、对地电流要求较低、对接触电压要求较高的场景。
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高阻抗装置将中性点与地之间接地的方式。
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特点:1.高接地电阻: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中,通过引入高阻抗装置,使中性点与地之间形成高阻抗连接,有效提高了接地电阻。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发电机或星形连接的变压器的中性点,其接地方式分为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系统等;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下面对这些接地方式进行简单介绍一下。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指与该系统直接连接的全部发电机和变压器中性点对大地绝缘的系统,也称为中性点绝缘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结合目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的系统有:额定电压为3-10KV,接地电流不大于30A的电力网;额定电压为35-60KV,接地电流不大于10A的电力网。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为了限制接地点电流,使电弧能自行熄灭,在电源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消弧线圈的系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我国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的系统有:额定电压为3-10KV,接地电流大于30A的系统;额定电压为35-60KV,接地电流大于10A的系统;额定电压为110KV的系统若处于雷电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若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不能满足安全供电要求,为减少因雷击等单相接地事故造成频繁跳闸的系统也可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为了防止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源中性点电位变化和相对地电压升高而将中性点直接和大地连接起来的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主要用于额定电压为110KV以上的电力系统中。
2、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城市用电网和工业用电网中电缆线路占比较高,电网接地电容电流也较高(可达100A以上),若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则需要消弧线圈的容量很大,过电压倍数较高,需要提高电网绝缘水平,因此当接地电容电流较大时,建议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其主要用于额定电压为6-10KV的配电网中电缆线路占比高的电网中。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与研究论文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与研究论文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与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系统论文摘要:供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四种,本文对这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的连接方式。
可以分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和小接地电流系统,前者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流系统,后者又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涉及技术、经济、安全等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由于各国电力技术的水平和条件、运行经验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掌握各级电力系统采用何种接地方式,对于学习电力系统知识的学生和电力系统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很重要的。
一、大接地电流系统大接地电流系统,即将中性点直接接地。
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使线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
大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这是它的最大优点。
因此在这种系统中的输电设备绝缘水平只需按电网的相电压考虑,较为经济(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较多采用该方式)。
此外,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不会因此而导致设备损坏。
大接地电流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缺点也很多,首先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允许电网继续运行,防止短路电流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可靠性不如小接地电流系统。
其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选择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其选择由供电系统电压等级和对系统可靠性、系统稳定性、接地保护方式等要求来决定。
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接地方式,分析了各类接地方式在单相接地故障下电压、短路电流的变化及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并从供电可靠性、绝缘水平、人身安全等方面浅析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1.引言在电力系统中,三相交流发电机或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的公共点称为中性点。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合理选择是系统运行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基础。
它与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继电保护及通信干拢等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即大电流接地方式和小电流接地方式。
其中大电流接地方式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小电抗接地;而小电流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方式。
2.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2.1中性点直接接地通过将系统中全部或部分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来实现,通常在220kV以上系统中,为了降低超高压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绝缘强度,应将全部变压器中性点都直接接地。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
由于单相接地短路电流Id较大,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切断电路,从而防止了产生间歇性电弧过电压的可能。
但是这样造成该方式供电的可靠性不高,为弥补其缺点,广泛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
2.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即中性点对地绝缘。
对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电网,当三相对称且各相对地电容相等时,中性点电位为零。
但当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时,中性点电位不再是零,产生“中性点位移”。
正常运行中,三相对地电容电流相等,相位差120°,没有电容电流流过大地,中性点无位移。
当各相对地电容不等时,中性点位移。
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两个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升高,接地电流可达到正常单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简介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简介1.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Neutral Grounding)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性点是指交流电网中相和相之间连接的点,而中性点接地是将这个点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起来的过程。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不仅与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相关,还对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网中性点接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接地方式。
2. 中性点接地的意义2.1 安全性通过中性点接地,故障电流可以通过接地装置回流到大地,避免电网出现接触电压,保护人身安全。
2.2 故障识别中性点被接地后,电网中会出现零序电流,这种电流可以帮助快速识别故障发生的位置,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速度。
2.3 经济性中性点接地的方式会对电网的经济性产生影响。
合理选择接地方式可以降低故障损失、减少设备抢修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从而降低电网运行成本。
3. 中性点接地方式3.1 系统接地方式系统接地方式是将电网的中性点通过接地装置直接连接到大地,常见的系统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TT接地方式:中性点通过接地电阻连接到大地,形成“中性点-电阻-大地”的回路。
•TN接地方式:中性点通过接地电阻和设备外壳连接到大地,形成“中性点-电阻-大地-设备外壳”的回路。
TN接地方式又分为TN-S、TN-C和TN-C-S三种。
•IT接地方式:中性点通过接地变压器连接到大地,形成“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大地”的回路。
3.2 无效接地方式与系统接地方式相对应的是无效接地方式,即不将中性点连接到大地,而是通过一些特殊的装置将零序电流屏蔽在系统内部。
常见的无效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Arc suppression coil(ASC)接地方式:通过串联接地电感来阻抗化更高的零序电流,使其在系统内部形成环回,从而实现无效接地。
•Solid grounding 接地方式:采用较低阻抗的接地方法,将零序电流缩小到一定程度,从而降低故障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59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
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用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
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城市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塑 鲞釜 塑
20 0 8年 6月
湖 北 电 力
V120№ J3083 o.2 . un
城 市 配 网 中性 点 接 地 方 式 的 选 择
杜凌 云
( 北 省 宜 昌 电 力 勘 测 设 计 院 ,湖 北 宜 昌 湖 430 ) 403
[ ywod ]ubnds iu o e ok et l on go n ig ei it Ke r s ra ir t nnt r ;nur it ru dn ;rl bly tb i w ap a i
随着我 国经济 的迅 猛发 展 , 电力工 业得 到 了长 足 的进步 , 市配 网的结构 也发 生 了很 大的变化 。 城 电
Ur a sr bu i n Ne wo k b n Dit i to t r
DU L n — u igy n
( biYc a gE etcP w r poain& DeinIsi t, ih n bi 4 0 3, hn ) Hue ih n lcr o e lrt i Ex o s n tue Yc a g Hu e 3 0 C ia g t 4
[ 摘 要 ] 文 中比较 了城 区配电 网 中性 点不 同接 地 方式 的优 缺 点 , 出对 电缆 为主 的城 区配 网, 指
中性 点应优 先采用 经电 阻接 地的 方式。 同时提 出 了中性 点接地 电 阻选择 时应 注意的 若干事项 。
[ 键词 ] 城 区配 网; 中性点接 地 ;可靠性 关
wo k n u r lpon r u d n n o n so tt a st e mo tp r o r a iti u in newo k i fc b e, i r e ta i tg o n i g a d p i t u h ta h s a t fu b n d srb t t r so a l v a o r ssa c r u d n d es ro i .S me m atr i h s o l p i atn in t e itn e g o n i g mo e g t p irt y o te s wh c h u d be ad te to o whi ee tn h l s l cig t e e n ur lg o n i g rssa c r r p s d a l, e ta r u d n e itn e a e p o o e swel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一、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原则1.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输变电设备的绝缘费用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如果中性点采用有效接地方式,绝缘水平可以降低,减少设备造价,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所以超高压和高压系统采用有效接地方式。
对于配电电缆网,同样电压等级有不同的绝缘水平,价格也不同,选用绝缘水平低的电缆应需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要跳闸。
在我国各城市中配网的结构比较薄弱,一发生单相故障就要跳闸,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需采取改进措施,同样也会增加投资,这是一个需综合考虑的因素。
对于架空配电网,绝缘费用不显著,采用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点显现出来了。
1.2. 安全供电质量因素单相接地故障对安全和供电质量的影响取决于故障电流、故障电压、中性点位移电压这三个数据及故障的持续时间。
(1)故障电流的影响假若一个人直接接触到线路导线,则电流将流过他的身体,其后果(在个别生还情况下)取决于电流的幅值和持续时间。
一部分电能消耗在故障当地,会导致就地破坏(机械效应),或发生火灾(热效应)。
故障释放的能力越多,破坏作用越大。
具有上述两个效应的故障电流,其幅值大小决定着一个故障被允许持续存在的最长时间,同时还决定着故障从电弧自灭到相间短路的各种发展可能性。
对供电质量来说,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2)故障电压的影响故障电压与故障电流直接有关。
较高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可能存在于故障点附近,因而会对故障点处的人造成伤害。
如果出现显著的接地耦合或内联,必须强制其电压不得超过相邻设备的绝缘水平(低压和电话网络,用户设备等等)。
(3)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影响无论一个故障何时出现,中性点位移电压都以通常方式施加到整个网络上。
由于这个原因,该网络必须额外地满足相对地的绝缘要求。
这就意味着绝缘水平的提高和费用增加。
安全因素是选择配电网络接地方式时重要考虑的因素。
简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 点不同接地方式 的比较 目前 , 我 国的 电力系 统随着科技的发展 也在不 断的进步, 对于中性点的 接地方式也 已经研究出了不 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情 况下有着不 同
一
、
的作用 , 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使用的时候, 一定要按照设计的要求选 择。下 面我们就对其不同常见的接地方式进行相应 比较 。 1 中性点不接地 的配电网。 中性 点不接地主要是因为中性点的绝缘性 能较好 ,而且该配 电网的结 构和运行方式都 比 较简单 ,影响就不采用接地 的方式,来对 其进行绝缘 处 理, 从而节省 了能源 的消耗 , 这种方法适用于供 电要求不高的辐射 形或者树 状形 的供 电系统 , 比如 山区、 农村等用 电需求不高 的地区, 而且这种方法也 在发生故障的时候也便于维修 , 而且故障的原因也 比较单一, 而且在进行 维 修时 , 还不会 出 现停 电事故 的发生。 不过 ,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电压不是稳定 , 而且有时也会 发生瞬时 故障 , 因此我们为了确保 电力的可靠性, 我们可 以对非故障的电压 系统进行 定的升高 。 从而保持系统 的对称性 2 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 圈接地 。 中性点经消弧线 圈接地方法, 是传统的接地方法之一, 它主要是通过 电 感消弧线 圈将中性点和地面进行连接, 从而起到接地的作用, 这种接地方法 在遇到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 ,也可以利用消弧线圈中 自带的电流对其进行 定程度 的补偿。 从而使其在发生故障 的时候也可以进行 正常的供电, 这 也 极大限度的增加 了 供 电线路的可靠性 ,使其对人们的生产 生活不造成一 定
一 一
大, 电感 电流减小, 因此通过调节二次 电容的容量即可控制主绕组的感抗及 电感 电流 的大小。电容器 的内部或外部装有限流线圈 , 以限制合 闸涌流。电 容器 内部还装有放电电阻 。 4 调直流偏磁式 自 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在交流工作线圈内布置一个铁 心磁化段 , 通 过改变铁心磁化段磁路上 的直流励磁磁通大小来调节交流等 值磁导 , 实现 电感连续可调 。 直流励磁绕组采取 反串连接方式,使整个绕组上感应 的工频 电压相互 抵消 通过对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输 出电流的闭环 调节 , 实现消弧线 圈励磁 电 流 的控制 , 利用微机 的数据处理能力, 对这类消弧线圈伏安特性上固有的不 大 的非线性实施动态校 正。 5 可控硅调节式 自 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该消弧系统主要 由高短路阻抗 变压器式消弧线圈和控制器组成,同时采用小 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为配套设 备, 变压器 的一次绕 组作为工作绕组接入配 电网中性点, 二次绕组作为 控制绕组 由2 个反 向连接 的可控硅短路 ,可控硅 的导通 角由触 发控 制器控 制, 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 由0 ~1 8 0 。之间变化 , 使可控硅的等效阻抗在无穷 大至零之间变化,输 出的补偿 电流就可在零至额定值之 间得到连续无极调 节 。可控硅工作在与电感 串联 的无电容电路 中,其工况既无反峰 电压的威 胁, 又无 电流突变 的冲击 , 因此可靠性得 到保障 。 三、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1 配 电网中性点采用传统的小 电流接地方式 。 配 电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 式应认真地按 饺 流 电气装置的过 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标准的要求执行, 对架 空线 路电容 电流在 I O A以下可 以采 用不接 地方式, 而大于 I O A 时, 应采 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 采用消弧线 圈时应按要求 调整好, 使中性点位移电压 不超过相 电压 的1 5 %,残余 电流不宜超过I O A。消弧线圈宜保持过补偿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应用技术幸福生活指南244幸福生活指南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徐凯猛国网常州供电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摘 要: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正确选择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对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配电网接地方式现状 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
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有效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目前,配电网普遍采用的接地方式主要为: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1.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到√3倍,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是全系统对地电容电流。
当系统对地电容较小时,故障电流较小,此时系统线电压仍对称,对用户的供电基本没有影响,可以继续运行2小时。
其主要缺点是随着电缆比例的大幅增加,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增大。
当故障电流较大时,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易产生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导致设备绝缘击穿扩大事故范围,造成线路跳闸停电。
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仅为补偿后很少的残余电流,使电弧不能维持而自动熄灭。
为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消弧线圈一般运行在过补偿状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虽具有上述优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可使绝缘薄弱的线路接地,扩大故障范围。
二是当电缆比例较高时,所需补偿容量增大,造价及占地问题突出。
三是接地点残流较小,增加选线难度,选线装置准确率不高,而通过人工拉闸试跳故障线路,会对用户造成短时停电,影响正常供电的恢复。
1.3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采用小电阻接地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保护配置按瞬时跳闸处理。
(完整word版)中性点接地方式(一)
中性点接地方式(一)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问题,既涉及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也涉及电网的经济性。
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系统过电压水平、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通讯干扰等。
我国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由于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
4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相对较低;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断开故障线路,设备承受过电压的时间很短,这样就可以使电网中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从而使电网的造价降低。
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
前两种合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中性点有效接地,或大电流接地.1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3—63kV系统大多数采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如C相单相接地,那么完好的A、B 两相对地电压都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为原对地电压的√3倍,C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未受到影响,因为线路的线电压无论相位和量值均未发生变化,因此三相用电设备仍然照常运行。
但电力部门只允许运行2小时,因为一旦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就形成两相接地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可能损坏线路设备.2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有一种情况比较危险,即在单相接地时,如果接地电流较大,将出现断续电弧,这可使线路发生电压谐振现象,在线路上形成一个R-L-C的串联谐振电路,从而使线路上出现危险的过电压(可达相电压的2.5-3倍),导致线路上绝缘薄弱地点的绝缘击穿。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ot t nt nl i adcm a s e ent e o f el pit at dtr g st c n el oll rud g u,h eaa s n o pro bt e em t da u e h ys in w h h n  ̄ o r e o hr ia eadt e i/egoIi ne h h u esn h ' ae s ln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5 9 期
20 年 l o6 O月
四 川 电 力 技 术
Sc u n Elcr w rT c n g ih a e t c Po e e h do y i
V0 . 9. o. 12 N 5 Oc . 2 0 t .0 6
l Q, O 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 , 故障相将通过很大的 故障电流 , 约为 60~l 0 , 的故障 电流对 电气 0 3 大 0 A
设备 要求 有很 高 的机 械 强度 和高 热稳定 性 , 同时 电弧
同时 , 由于 电 网对 地 电容 电流过 大 , 光接 地 电 弧 压 、 振 过 电压频 繁 出现 , 谐 当发 生 单相 接 地 故 障 又 引
m to I o e,a d t etc nc l r cpe o e t l on I g meh d i gv n a l t o e r n e. eh d ae d n n e h ia i il f u r it n h pn n ap to ie t a rrf e c s sf e Ke r s it b t n n t ok;n urlp i t r u d n eh d y wo d :d s iui ew r r o e t on ;g o n ig m to a
加, 一般 来说 , 电缆 要 比同样 长 度 架 空线 路 的 电容 电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32 3 1k 电 网 . -0v
以考 虑供 电可靠性 和故障后果 为主 ,一 般均采用 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当接地电 流不大于 3 A时 ,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 0 33 1 ~ 0 V 电力 网 . 06k 般 线路不 长 ,是 目前 的工业 企业受 电 最主要的电力网 ,过电压和绝缘水平 对电力 网 的建设 投资 影 响小 ,主要从供 电可靠 性来 考 虑 ,采用小接地电流系统 。 3 k . l V以 下 电力 网 4 绝缘水 平要求 低 ,故 障波及范 围小 ,采 用何种接地方 式均可 。 35 2O3 O . 2 ,8 V的三相四线制电力网 从安全用电角度考虑 ,中性点直 接接地 。 结语 总之 ,电力 系统采用何 种接地方 式要考 虑各方面的因素 ,灵活选择。
图书馆 学刊Leabharlann ,034 :14 . 20 ()4_ 3 _
嘲于 良之. 图书馆 学导论 . 北京: 学 出版社 , 科
2 o. 03
f 衍玲 高 校图书 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构建研
究周 书馆---]0 4 () 53 . ik-. 0 ,1. -7:  ̄L 2 [ J 3
lJ 7尹红 _ ann l rig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资源服 e 务研 究[1 O.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0 ,5. 0 4( ) 作者简介: 刘青年(9 9 )男, 15 ~ , 大学本科 , 唐 山学院图书馆, 已发表论文 4篇。
我 国 目前 各 级 电 力 系统 的 中性 点 运行 方 式 。
关键词 : 中性 点 ; 地 方 式 ; 类 ; 接 分 比较 ; 行 方 式 运
引 言
电 力 系 统 中性 点 的接 地 方 式 要 通 过 电 气
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产品与应用年第期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郑孝东胡兴志黄文华(华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三河065201)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办法。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Selection of Neutral Grounding Mod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 k of CityZheng X iaodong Hu X ingzhi Huang W enhua(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chanical and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Sanhe,Hebei 065201)Abstr act The text introduces the actuality of neutral grounding mod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city and analyses mostly factors of affecting selection of neutral grounding mod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city and presents the ways of electing of neutral grounding modes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city.Key words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neutral point ;grounding1城市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现状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两大类。
前者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和经低值阻接地方式,后者包括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高阻接地方式和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常见的接地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高低电阻接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分析城市配电网在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系统中性点工作方式的特点。
综合考虑了供电可靠性,系统绝缘水平和过电压,对电讯设施的影响及继电保护等因素,提出了对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供电线路方式的配电网如何合理选择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关键词】城网中性点接地选择我国城市电网的电压等级和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划分的电压等级和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即将城市配电网大致划分为高压配电网(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压配电网(110kV以下电压等级),低压配电网(380V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种形式。
所采用的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三种形式。
对于高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对于中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一般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对于低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也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在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城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是随着电压等级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
对于同一电压等级的城市配电网,随着城市供电线路是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还是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尽相同。
然而,在城市配电网中,不管选择何种中性点接地方式,都必须综合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考虑配电网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必须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2)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异常电压和异常电流对供电设备的影响尽可能小;(3)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接地电流对电讯线路和电讯设备的干扰影响和危险影响必须在容许范围之内;(4)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的继电保护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的选择性;(5)必须符合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满足相应的设备技术要求。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各种形式的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介绍在城市配电网中如何合理选择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希望能在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和城市电网发展规划中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一、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城网建设规划中的合理选用城市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接地和非直接接地:直接接地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非直接接地是指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
电网在正常运行时,不论是采用直接接地方式,还是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电网的电压或电流并不因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不同而改变。
但是,当电网发生任何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与非故障相的电压和电流却因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首先,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当电网的任何一相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故障相产生的强大接地短路电流,足够使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地动作,瞬时切除故障线路,而非故障相则基本上能够使其相电压稳定在故障前的电压水平上。
同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由于电网的额定相电压正常时只有电网额定电压等级的,降低了对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要求,节约了工程的建设费用。
因此,在高电压等级的城市配电网中,仍然以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作为电网的主要接地运行方式。
然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将产生很大的接地短路电流Id=3E/(Z1+Z2+Z0),其接地短路电流值有时甚至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值。
强大的短路电流不但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而且会对邻近的电信线路和设备产生干扰影响和危险因素。
其次,对于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方式,可以看成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方式中,相当于增加了单相接地时的零序电阻,3Rn,单相接地时产生的接地短路电流为Id=3E/(Z1+Z2+Z0+3Rn)。
与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相比,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增加了零序回路的零序阻抗,减小了故障相的接地短路电流。
同时,通过改变3Rn的电阻值,可以调整接地短路电流的大小。
因此,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方式的配电网,比较适合于配电线路较长,线路相对地电容电流值较大的大中型城市中压配电网。
尤其是以地下电缆线路为主要供电线路的城市配电网,还有利于降低电缆线路的投资。
另外,对中性点接地电阻值的选取,则应根据城市电网供电线路的不同形式进行选择。
在以电缆线路为主要供电形式的城市配电网中,一般采用较大的接地阻值电流值来选取中性点接地电阻。
在以架空线路为主要供电形式的城市配电网中,一般采用较小的接地阻值电流值来选取中性点接地电阻。
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方式的配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同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相似,故障相仍然产生很大的接地短路电流。
因此,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方式。
在发生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必须使继电保护瞬时动作于接地故障线路,快速地和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则可通过采用环网供电方式或配合综合自动化装置,使供电可靠性达到为用户所接受的水平。
因此,中性点直接接地或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的城市配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对电讯线路产生的感性耦合干扰影响和危险影响都属于瞬时影响。
同时,由于城市电讯线路目前已极少采用架空通讯明线。
其讯号传输基本上采用了光纤,微波或电缆线路的传输形式。
所以,上述接地方式的城市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短路电流对光纤等电讯线路产生的感性耦合干扰影响和危险影响极小,可以不予考虑。
二、系统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工作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城网建设规划中的合理选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是电网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两种主要接线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是一种最简单的电网中性点接线方式。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为电网非故障线路的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故障电流可以通过公式Id=3ωCUp求出结果。
在以架空线路为主要供电线路的城市配电网中,Id一般为数安培到数十安培。
在以电缆线路为主要供电线路的城市配电网中,Id可以达到数百安掊,甚至更大的数值。
因此,在以架空线路为主要供电线路的城市配电网中,线路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电容电流一般不会引起继电保护动作跳闸。
但是,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一相接地时,故障相的电位为地电位,非故障相对地电位将升高到线电压。
导致三相对地电位严重不平衡,有可能对邻近的电讯线路产生容性耦合影响。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在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继续运行2小时。
因此,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对电讯线路产生的容性耦合影响将是长时间的。
另外,当接地电容电流较大,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接地电弧燃烧时,电网将会出现较严重的弧光接地过电压。
其过电压值可以是正常电压值的3至3.5倍,这个过电压值可以击穿电网中绝缘薄弱的地方,从而产生两点或多点接地现象,造成线路跳闸。
为了减少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接地电容电流,防止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早在1916年德国工程师彼得逊就发明了在中性点上接一个电感线圈,即中性点经电感线圈接地。
利用这个电感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来抵消接地电容电流,从而达到消除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
因此,这个电感线圈也就被称为消弧线圈。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城市电网中,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上将产生一个位移电压。
这个位移电压将在电感线圈中产生感性电流IL,与非故障相产生的接地电容电流IC相迭加。
通过调节电感电流IL的大小,可使IC与IL的相量和接近于零,从而大大地减小了接地电容电流。
如果适当调整消弧线圈的脱谐度,使补偿电流IL略大于电容电流IC,则可以达到消弧的目的。
然而,当电网系统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则需要手动切换消弧线圈的分接头来改变补偿电流,调整消弧线圈的脱谐度。
这对于需要经常改变运行方式的城市配电网,尤其是存在着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输电的混合型城市配电网,则有一定的困难。
而能够自动跟踪调节补偿电流的消弧线圈,目前尚缺乏实际运行经验。
因此,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接线方式,一般只适应于以架空线路为主的、较小型的城市配电网。
或者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配合接地故障计算机在线检测装置或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以简化运行方式,降低运行费用,并对用户维持适当的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1.《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李骏年主编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