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2015年新规范)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一般规定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某城市中心的一座高层建筑,该建筑地上 30 层,地下 2 层,总高度约 100 米。

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该建筑用途为商业和办公,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重量、地基土的压缩性、地下水位变化、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如果沉降不均匀或沉降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监测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单位提供反馈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和标准本次沉降观测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进行: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该建筑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布设原则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同时,在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以及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等也应布设观测点。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根据上述布设原则,结合本建筑的结构特点,共布设了 16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位于建筑物的四角、长边中点和沉降缝两侧。

观测点的具体位置详见观测点布置图。

3、观测点的制作和保护观测点采用不锈钢制作,埋设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高出地面约 05 米。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高层建筑沉降观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提高,高层建筑的兴建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然而,高层建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沉降,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更为明显。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观测方法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测点布设、测点选择和测量仪器选择。

1. 测点布设:针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基情况合理确定测点的布设位置。

一般需要考虑地表、地基和高层建筑的重要构件,如柱子、墙面等。

应根据高层建筑的不同部位确定相应的测点布设。

2. 测点选择:在实施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时,应选择与建筑物结构相连的关键部位进行测点的设置。

同时,应避免选择地质条件较差、地基不稳定的位置作为测点,以免观测结果的失真。

选择合适的测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3. 测量仪器选择:为了测量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陀螺仪、全站仪、GNSS 等。

其中,陀螺仪的测量精度较高,可以有效地观测到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化。

三、观测过程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前期调查、测点布设、观测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阶段,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1. 前期调查:在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前,应对地质、地貌和地下水等因素进行前期调查。

通过前期调查可以了解到地质条件、地基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等,为后续观测提供重要依据。

2. 测点布设: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沉降观测点。

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确定布设位置,并进行测点的标记和编号。

3. 观测数据采集:在完成测点布设后,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对测点进行观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连续观测或定期观测。

观测数据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进行准确记录。

4. 数据处理:观测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对于连续观测的数据,可以使用滑动平均、差值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利用直径32mm的钢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装饰层厚度外出30mm。

2沉降观测
⑴水准基点的联测
水准基点要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或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水准基点间的联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同时每隔3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防止因水准基点的变动而影响观测成果。

⑵沉降观测
a.在工程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

b.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如建筑物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C.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钢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d.观测是要进行往返测,前后视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线路固定和固定测站。

⑶沉降分析
a.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对超限部分要及时重测,直至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b.数据处理采用沉降分析软件处理,原始数据要进行回归分析。

c.绘制建筑物荷载、时间、沉降量回归曲线,沉降速度曲线和等沉降量曲线图。

d.工程竣工时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编写沉降分析技术总结报告°。

高层住宅沉降监测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沉降监测施工方案

高层住宅沉降监测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的建设成为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比如地质条件不良、地下水位变化、施工质量等,都可能会导致房屋沉降的问题。

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房屋的稳定性,对于高层住宅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高层住宅沉降监测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监测点确定在确定监测点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在高层住宅的地面和地下室设置合适数量的监测点。

监测点应该位于高层建筑的不同部位,包括主楼体、地下室和附属建筑等。

监测点的布置需要考虑到施工条件和对居民生活的最小干扰。

2. 监测设备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专业沉降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测量建筑物沉降的变化。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沉降仪、激光测距仪、倾斜计等。

3. 施工方案制定制定高层住宅沉降监测施工方案是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施工方案需要包括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同时,应针对监测设备的布置和安装位置,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施工计划。

二、施工阶段1. 监测设备安装按照施工方案,将事先准备好的监测设备进行安装。

具体操作包括将沉降仪固定在监测点上,使用激光测距仪准确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和竖直度,并使用倾斜计检测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安装过程需要仔细操作,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施工过程中,监测设备会定期采集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的数据。

采集的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对于异常数据和低频波动,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排除干扰因素,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施工后工作1.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在完成施工后,需要对监测期间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倾斜程度。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监测报告,表明高层住宅的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报告还可以提供关于建筑物未来运行和维护的建议,确保居民的安全和舒适。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精品】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

【精品】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法工法编号:RJGF(闽)—S3—2010完成单位: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小伟赵永华胡友伟1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提高及建筑施工技术不断革新;同时,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迅速崛起。

为了全面、精确地掌握实测变形数据,作为反映施工期间地基的稳定情况、评价设计质量,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高层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我公司全体测量人员在长期的测量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得出一种精确、简便、有效的沉降观测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特点每次观测做到“五固定”,即仪器固定、标尺固定、测站固定、线路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有效消除了前后视距因场地原因而不能相等时所产生的i角(水准轴与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时所成的夹角称i角)误差,避免了为保持前后视距严格相等的繁琐工作,使得沉降观测更加简便、有效,又保证了精度。

3适用范围3.0.1适用于二等、三等、四等沉降观测。

3.0.2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基的多(高)层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

4工艺原理利用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其下沉量。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工艺流程沉降观测流程见图5.1。

图5.1沉降观测流程图5.2操作要点5.2.1水准基点的布设及水准基点测量1水准基点的布设为沉降观测提供基本高程以及控制建(构)筑物的高程,应埋设现场水准基点,水准基点的埋设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

水准基点在沉降观测前半个月必须埋设好,且不少于3个。

水准基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为了观测方便并从精度考虑,可在两倍于建筑物基础宽度以外的稳定位置,其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30m~50m为宜;同时,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埋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审批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工程概况:该方案旨在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编制依据:该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工程设计文件等。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要求:观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

2.观测时间:观测应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进行,以全面掌握沉降情况。

3.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工程的特点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观测规则:观测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同时应注意记录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

5.观测准备工作:观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勘察、设备校准、人员培训等。

6.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观测数据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及时处理和分析数据,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计算,形成完整的观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1.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本次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先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在地面上标注出来。

观测点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平整,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点周围的环境变化,以及可能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的因素。

2.渗透观测渗透观测也是本次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进行渗透观测前,需要先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在地面上标注出来。

观测点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平整,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渗透观测时,需要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点周围的环境变化,以及可能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的因素。

3.统计表汇总在进行观测后,需要将所有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制作成表格。

表格中需要包含观测点的位置、观测时间、观测数据等信息。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一般规定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3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4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一级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对其它等级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2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3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根据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变形特征值:1 基础倾斜α:式中si—基础倾斜方向端点i的沉降量mm;sj—基础倾斜方向端点j的沉降量mm;L—基础两端点i, j间的距离mm;2 基础局部倾斜α:按式计算;但此时,取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内基础上两观测点i,j的沉降量为si、sj,两点i,j间的距离为L;3 基础相对弯曲fc:式中sk—基础中点k的沉降量mm;si、sj—基础端点i、j的沉降量mm;L—i与j点间的距离mm;注:弯曲量以向上凸起为正,反之为负;4 柱基间吊车轨道等构件的倾斜:按式计算;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 沉降观测成果表;2 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3 u-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 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可视需要提交;5 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见附录E;6 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高层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高层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高层沉降观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略该工程地上 12 层,地下 1 层,剪力墙构造,基础为筏板基础。

为了保证建修建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增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平均沉降,防止因沉降原由造成建筑物主体构造的损坏或产生影响构造使用功能的裂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察。

二、编制依照:1、《工程丈量规范》 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平丈量规范》三、沉降观察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施、人员素质的要求依据沉降观察精度要求高的特色,为能精准地反应出建修建物在不停加荷作下的沉降状况,一般规定丈量的偏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 1/20,为此要求沉降观察应使用精细水平仪 (DSZ2),水平尺采纳铟合金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一定接受专业学习及技术培训,娴熟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习丈量理论能针对不一样工程特色、详细状况采纳不一样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程序,对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剖析原由并正确的运用偏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准时、迅速、精准地达成每次观察任务。

2、观察时间的要求初次观察一定准时进行,其余各阶段的复测,依据工程进展状况一定准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察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察按必定的时间段为一观察周期(如:次 /30 天 )或按建筑物的加荷状况每高升一层(或数层 )为一观察周期。

3、观察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应出建修建物的正确沉降状况,沉降观察点要埋设在最能反应沉降特色且便于观察的地点。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察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米为宜,平均地散布在建筑物的四周。

埋设的沉降观察点要切合各施工阶段的观察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损坏或掩遮住观察点,不可以连续观察而失掉观察意义。

沉降观察点部署以下:4、沉降观察的从头至尾要依照“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往常所说的沉降观察依照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察物上的沉降观察点,点位要稳固;所用仪器、设施要稳固;观察人员要稳固;观察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察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确保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沉降观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方案旨在为具体高层建筑名称的沉降观测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操作流程。

具体高层建筑名称位于具体地址,建筑高度为具体高度米,地上具体层数层,地下具体层数层。

该建筑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1、通过定期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处理的质量,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二)意义1、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安排维修和加固计划,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具体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四、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确定为具体精度等级。

五、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一)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沉降缝两侧等。

2、观测点应沿建筑物的周边均匀布设,相邻观测点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具体间距米左右。

3、观测点应避开障碍物,并便于观测和保护。

(二)观测点的埋设观测点采用具体埋设材料和方法进行埋设,埋设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观测点的稳固可靠。

观测点的标志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和观测。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一)观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增加具体层数层或具体时间间隔进行一次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高层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沉降现象。

沉降是指土地或结构物由于自身重量作用,而引起其表面或结构深部产生下沉变形的现象。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方案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沉降观测目的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旨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目标:•确定土地基础和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监测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和幅度,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加固;•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3. 沉降观测方法3.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在建筑物周围设立多个测点;2.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仪器测量各个测点的高程;3.定期进行重复测量,记录各个测点的高程变化;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

3.2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沉降观测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沉降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多个GPS接收器;2.接收器定期接收卫星信号,记录位置坐标;3.根据接收器记录的坐标数据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3 其他观测方法除了直接测量法和GPS测量法,还可以使用测斜仪、应变计、压力计等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4. 沉降观测步骤进行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观测区域和设立测点:根据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确定观测区域,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测点。

2.安装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法选择相应的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3.开始观测:根据设备的要求及时开启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4.定期重复观测:根据观测要求,定期进行重复观测,记录数据并与之前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得出相关结论。

6.编制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第一节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四)前后各点观测完毕后,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于水准点。

五、质量控制要点(一)与图纸有关的洽商和设计变更中的结构尺寸变动部分及时向测量人员交底,测量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并反馈到设计部门。

(二)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审图,放线时要有工程师配合并检查工作。

放线后由专职验线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自验。

对于工程定位测设,建筑物控制轴线的校验、高程引测、非标准层标高引测等关键测量工序由测量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校验。

(三)加强验线工作坚持三检制,每次放线均请技术部门验线,重要部位报请公司和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工程定位后,由测绘院验桩,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测量数据的记录与计算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计算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及规范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建房屋建筑工程的过程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者工程施工与地基条件不适配等问题,会发生一定的沉降情况。

过度沉降或沉降不均,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房屋倾斜和破坏。

因此,在建筑物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沉降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沉降观测方法观测点布设及数量在建筑物沉降观测时,需要在建筑物周围设立一定数量、位置合适的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位置应尽可能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周围。

观测点应主要布置在靠近建筑物的地方,以便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时间及频率观测时间应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开始前,工程验收期间和工程交付验收后进行,总观测周期不应少于6个月。

在观测期间,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不同的观测频率:•地基处理后至浇筑地下室顶板之前,应以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浇筑地下室顶板后至建筑物封顶之前,应以每周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建筑物封顶后至建筑物交付验收之前,应以每月1次至每季度1次的频率进行观测。

观测方式沉降观测可以通过自动化观测和手工观测两种方式进行。

自动化观测法自动化观测法使用沉降仪器进行观测,采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自动记录和处理。

自动化观测法适用于沉降趋势分析和沉降评估,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和实时性等特点。

手工观测法手工观测法是指通过现场测量的方式进行观测,手工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等。

手工观测法适用于对于沉降现象进行详细的现场观测和分析,对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

观测数据处理与评估经过观测数据的采集,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进行沉降的评估。

观测数据处理步骤如下:•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建筑物沉降趋势,发现沉降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原因,对沉降趋势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通过观测点的坐标测量,分析得到各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差或移动量,以此来评估建筑物沉降是否平缓、均匀,是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1/2#号楼地上33层、地下3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机械钻孔灌注桩,17#、18#、19#楼地上33层、地下4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机械钻孔灌注桩。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使结构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铟合金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
首次观测时间为一层结构完成后进行,复测时间第一次以裙楼结构完成,主楼
以每3层为一个周期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见附图)
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根据现场及地基基础的情况而设置。

各观测点见大样见下图:
4、观测规则
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

以尽量减少误差,确保沉降观测的可靠性。

5、观测准备工作
在首次观测前必须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校正,使用每3—6个月并送往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核一次。

6、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相应的指标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状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

(△h=
∑a-∑b≤1.0,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前后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
(6)水准仪精度为N2级。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水准控制点及工程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具体布置如下:(1)自6号楼○1轴~○24轴、○A轴~○e为第一观测站,最长视距为25m.
(2)自8号楼○1轴~○27轴、○A轴~○b为第二观测站,最长视距为25m.
(3)自17、18、19号楼○1轴~○31轴、○A轴~○X为第一观测站,最长视距为25m.
(4)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将观测点自编号,以便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比较。

(5)每个测站都有一个基准点(后视),且在任意一站都能够清晰的通视两个基准点,每站的观测点形成闭合的图形。

(6)各水准点都设置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外,且符合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

各个测站根据每个建立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
个水准点的高程。

2、固定的观测路线
根据现场所设置的测站(1—4),对每个沉降观测点进行一一观测。

3、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次观测自一层结构完成开始,在设置的柱子的相应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待观测点稳固后并立即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是以后每次复测进行对比的基础,施测时采用DSZ2级精密水准仪进行两次以上观测后进行决定。

第一次复测(第二次观测)在转换层结构完成开始,主楼部分实行3层一周期进行一次复测直至竣工,竣工后一年内每月观测一次。

4、将每次的观测数据进行正确无误的整理,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个点的高程。

比较并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上半部分荷载量,下半部分为各沉降观测点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系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系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便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的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主管部门,正确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以计算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度:q=︱△Cm-△Cn︱/Lmn, △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的距离。

6、观测中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实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避免阳光照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7、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1)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时。

应该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2)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每次观测又出现下降。

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则第一次观测数据作废,若回升在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3)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观测点之沉降量。

(4)曲线自某点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复合测量,确定下沉量。

五、各项工程投入
1、主要设备和材料用量计划
序号名称数量型号
1 水准仪1台DSZ2
2 钢尺1把50m
3 银合金钢尺2把2m
(2)劳动力使用计划
人员测量工程师技工
人数 2 3
六、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过程;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

3、作业应具备的条件: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

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在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成后,沉降观测表上安装保护筒。

七、观测频率
1、首层结构完成进行观测,转换层结束复测一次,而后标准层以3层为一周期进行观测。

2、如果施工停工较长,应在停工和复工前均进行一次观测。

3、竣工后一年内,每月观测一次。

八、安全保护措施
1、在每次观测作业前,测量人员均应对观测点周围情况和路线进行了解,并对跑尺和记录人员交底。

2、所有观测人员在进入现场前需要戴好安全帽,并密切配合,争取快速,准确的完成任务。

注:附沉降观测记录、观测点布置图和S、P、T三者关系及沉降量曲线图。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未来城一期号楼水准点(BM)相对标高:
建设单位代表:现场监理:技术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