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施工方案(2015年新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1/2#号楼地上33层、地下3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机械钻孔灌注桩,17#、18#、19#楼地上33层、地下4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机械钻孔灌注桩。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使结构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DSZ2),水准尺采用铟合金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
首次观测时间为一层结构完成后进行,复测时间第一次以裙楼结构完成,主楼
以每3层为一个周期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见附图)
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根据现场及地基基础的情况而设置。各观测点见大样见下图:
4、观测规则
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以尽量减少误差,确保沉降观测的可靠性。
5、观测准备工作
在首次观测前必须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校正,使用每3—6个月并送往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核一次。
6、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相应的指标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状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h=
∑a-∑b≤1.0,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前后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
(6)水准仪精度为N2级。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水准控制点及工程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具体布置如下:(1)自6号楼○1轴~○24轴、○A轴~○e为第一观测站,最长视距为25m.
(2)自8号楼○1轴~○27轴、○A轴~○b为第二观测站,最长视距为25m.
(3)自17、18、19号楼○1轴~○31轴、○A轴~○X为第一观测站,最长视距为25m.
(4)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将观测点自编号,以便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比较。
(5)每个测站都有一个基准点(后视),且在任意一站都能够清晰的通视两个基准点,每站的观测点形成闭合的图形。
(6)各水准点都设置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外,且符合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各个测站根据每个建立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
个水准点的高程。
2、固定的观测路线
根据现场所设置的测站(1—4),对每个沉降观测点进行一一观测。
3、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自一层结构完成开始,在设置的柱子的相应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待观测点稳固后并立即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是以后每次复测进行对比的基础,施测时采用DSZ2级精密水准仪进行两次以上观测后进行决定。第一次复测(第二次观测)在转换层结构完成开始,主楼部分实行3层一周期进行一次复测直至竣工,竣工后一年内每月观测一次。
4、将每次的观测数据进行正确无误的整理,并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个点的高程。比较并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上半部分荷载量,下半部分为各沉降观测点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系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系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便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的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主管部门,正确指导施工。利用沉降曲线还可以计算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度:q=︱△Cm-△Cn︱/Lmn, △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的距离。
6、观测中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实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避免阳光照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7、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1)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时。应该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2)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每次观测又出现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则第一次观测数据作废,若回升在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3)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观测点之沉降量。
(4)曲线自某点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复合测量,确定下沉量。